1926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756
颗粒名称: 1926年
分类号: G40-092.655
页数: 74
页码: 444-517
摘要: 本文收录了1926年杨贤江翻译的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中学生活动的种类、学习法概要、青年男女的“恶作剧”、成功、人性与战争、美国初级中学发达之经过、冷觉的特性等。
关键词: 杨贤江 译文 1926年

内容

中学生活动的种类①
  初级中学对于艺术、音乐、演说、戏剧、竞技运动、公众娱乐以及社会服务各方面之课外活动,应有充分的设备。对于一般的学生团体组织,应予以扶植;对于有益的俱乐部,也应予以鼓励。因在人生的胜利术上,有许多重要才具,是须在一种组织良好的社团中做一个活动分子,才能学得的。假使学校是欲帮助学生能营民治国家人民所需要的生活,自须提倡课外活动,使学生得以直接明了个人对社会与社会对个人的相互关系。在学生也需有一种机会能由多方面以试探自己的才能,等到发见了真正的兴趣以后,更需有一种机会以选择且从事于适合自己嗜好与能力的事业。
  民治主义的要点,是在机会的平等,却不在于各人造诣的平等。因各人有所长,也有所短;叫学生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是同样有益。故学校为减少学生的失意计,也为防止学生的自大计,应设计各项课外活动,叫每个学生能有机会在某种事业上表彰自己的能干。如果能从团体组织中,使学生明了团体的利益是超乎个人的利益以上,则学生自也将理会“惟有多服务才能多得益”的格言。一俟学生们都知道了这种道理,则在青年们的心理上,便种下了一个新动机,在学校生活上,也发育了一种新精神了。
  全体集会 学校的集会,在学校的社会生活上占一个重要地位。大概此种集会,应供全校师生一种讨论与学校有关事件的机会,其形式应求其非正式的。会序上尚应有音乐以及讲演等。美国底特律州的康登中间学校曾论及学校大会堂的作用,大意如下:
  儿童天性中接受训练的机会,其最后一期是属于文化与理想方面的。学校教育到这时期,须经过社会化,也就为此;其中主要的方法即为利用大会堂以实施各项事业。儿童们从这地方可以恍然于在教室内所得的事实,并不全是干枯的片断的练习,以为与日常生活真无关系。大会堂之对于学生,仿佛开了一扇文化世界的门,可让学生将所得于教室而不容易在日常生活环境内接触的,到这里表现出来。
  故在学制系统上,应使大会堂成为学生学习社会生活,自谋贡献且与他人合作的地方;也应视为知识与活动的中心点,更由此以促进多求知识的欲望,与利用此种知识的才能。
  有许多学生来自贫苦之家,并无高等的娱乐机会;他们家里既少图画,更乏艺术。是以学校大会堂应在文学美感与音乐各方面富有设备,以滋补这些缺乏素养的儿童。
  社会服务 叫学生参加各种对于社会服役的事情,已由许多学校表示过是可能的。学生们利用这种机会,可以十分热诚地从事改造与宣传的工作。譬如在穷人区域工作,能令学生接触社会的真际,可以扩张人类的同情。有时由演剧与开音乐会所得之钱,即可用于慈善事业。因任何种社会服务的事情,如须经济的,则由全校学生协作所得之款,实胜于由个人捐助之款。
  服务社会的事业,举其重要者有如下列各项:(一)做平民教育运动以开通平民思想,灌输政治常识。(二)开通俗讲演会或举行农村讲演,尽力破除旧社会里的传统观念,尽力破除一切迷信神权的行为。(三)刊发通俗出版物,供一般人民阅读。(四)援助人民争得市民权,不受非法官府任意剥削其应享的权利。(五)作卫生运动,以谋健康利益的普遍。(六)时开游艺会,使一般民众得到正当娱乐,并藉新剧等的宣传以改变他们的思想。(八)鼓吹乡村自治,以植民治国家稳固的基础。(九)从事于他种救济事业,并注意使被难者成为有组织能自卫的群众。
  学生自治 当初中时期的学生年龄、心身尚未成熟,自难完全担当自治责任。但至少有些自治的权力是可以付托给学生的。只须学校方面有团体约束的训练,则学生自治的成绩便易实现。故如有学生会以讨论学生切身的利益以及向学校当局有所建议,大足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责任感觉。而且这种活动,还可给与将来成人后做公民时所需要的良好训练。
  底特律的视学CharlesSpain曾论学生自治为中间学校的一种组织,以为校长应视学生自治与教室及实验室同等。假使中间学校欲实行社会化的功能,便必须在适当的指导之下,供给学生以实习平民主义的机会,叫学生能服从合法的权力;发见而且发达领袖的品格;尊重多数人的意见。总言之,是在练习一种平民主义所植基的自制力。
  学生自治的事业须看各校情形而定。大致每级组织级会,同级级友分别担任职务,谋本级的利益;再组成全校学生会,设立总务组织、宣传讲演、出版、体育、娱乐等部以谋全校学生的利益。就中国情形言,学生会对于本身利益应进行的工作,应有下列各项:(一)斟酌学校财政状况,设法减少同学的学膳费;并商由学校当局酌设穷苦学生免费额,使同学不致因经济困窘而陷于失学的惨境。(二)提议改良课程,把不切实用有背时代精神的学科或教材删除之;加增各种于现代生活必需的科目,特别注重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三)督促教师改良教学方法,编辑适合国情的书本。(四)注意图画室实验室俱乐部的改进,多购图画仪器玩具,以求丰富学生生活的内容。(五)注意学校体育卫生的设备,增加运动器械,普及运动机会,并改良宿舍食堂厕所等。(六)要求对于校务,学生有提出意见,共同讨论之权;学校之预算决算应公布报告。
  学校俱乐部 关于俱乐部的议论,恐没有比纽约罗彻斯特地方华盛顿初级中学出版的小册子题为《俱乐部》的再好的了。兹录其大意如下。
  俱乐部有一种直接的价值,就是可以养成善用闲暇的良习。人的生活不贵乎营生,而尤在乐生。但为一个人能善于消遣休闲的时间,便可完成具足的生活。将来如果大家都具有有价值的嗜好,则世界便可减去许多忧闷与过恶。
  在十一岁至二十岁中间的一班男女是富于可塑性,易受外界影响的。他们的社会本能开始表现。男孩要成群结党,女孩也要寻觅“女友”。这时期又是爱好活动,崇拜英雄,与发展领袖才能的时期。故学校应能在学生自己的领域内,有以满足少年们的需要,却不要由外面加上压力。
  俱乐部的旨趣是在设备各式各样的活动。因为有些儿童喜欢搜集邮票,有些则喜欢旅行山野;有的喜欢研究无线电,有的则喜欢阅读小说。各人终归有所爱好,三数年以后怕再难找出一个竟无嗜好的男孩或女孩。因此学校方面便须有以适应这个需要。
  俱乐部在本质上是带有消遣意味的,与学校作业的精神绝异。惟在许多事例上,它却能贡献更广大的领域为开拓事业用的,因而反成为职业的意味。常有不少青年从俱乐部里得到一种新见地因而改变终身事业的。也常有不少青年从俱乐部里表显了所有的特长因而成为专家的。
  初级中学的基础是在对于各个人实施公平的待遇,使有才者不致淹没而无闻;因此每个初中学生自必须有一种公平的机会以选择合于自己才能与兴趣的活动。而且将没有一个人是为了金钱而工作,也将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声名而工作,但每个人只为了工作的快乐而工作。
  俱乐部应有平民主义的精神。他要具备一种大众共享的利益,无有年龄班级或籍贯的限制。在一个俱乐部里,尽可包容各科的分子,为相互的愉快而团结在一起。这样就把学校内各种类的要素,因由于同心协力的结果,结成为一种很优美的友谊。
  俱乐部还有一种含义,就是可以造成人的品格。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得从他消遣闲暇的方法中看出。在罗彻斯特某家公司对雇员讲的常识谈话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是肯听人讲演,或潜心读书,或热诚游玩的,便可视为有宗旨能自尊的人。”
  俱乐部的组织愈简愈好。学生于新学期开始的第二个星期五日从俱乐部一览表中选出三个俱乐部来,并要说明所以选择的理由。学校方面看他说的理由那种最好,就列为第一项选择;先尽第一项选择指定他应属的俱乐部,否则便依据第二次选择或第三次选择。每次开会另发入场证,须加查验。俱乐部的经费都由自筹。但有许多俱乐部竟是不必消费。有的须缴入会金,也只因会员要购买某种材料之故。
  华盛顿初级中学按照这些旨趣而设立的俱乐部,共有六十个,兹择要录在下面:
  飞机俱乐部竞 技俱乐部(男生)
  竞技俱乐部(男生) 篮球俱乐部
  鸟类俱乐部 儿童读物俱乐部
  摄影俱乐部 露宿俱乐部
  讽刺画俱乐部 化学俱乐部
  辩论俱乐部 演戏俱乐部
  自然研究俱乐部 救急俱乐部
  民歌舞蹈俱乐部 法语俱乐部
  工艺俱乐部 家事俱乐部
  看护俱乐部 插书俱乐部
  编织俱乐部 庭园俱乐部
  洗濯俱乐部 军操俱乐部
  音乐俱乐部 神话俱乐部
  新闻俱乐部 无线电俱乐部
  红十字会俱乐部 小说俱乐部
  西班牙语俱乐部 故事俱乐部
  游泳俱乐部 旅行俱乐部
  梵哑林(西洋胡琴)俱乐部 野花俱乐部
  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安极立司的工艺中学校也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他们以此种活动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生活的兴趣,而且由从事活动所得的经验,还可以为良好公民资格的准备。他们校内的组织,有以下各项:
  1.默麦里学会是一种学术团体,必在一学期中得到四种甲等学业成绩者方许入会。
  2.女生联盟,目的在培养日常生活中之互助精神与平民精神,鼓励行为与学业之高尚理想。
  3.笔墨俱乐部,由擅长文学的学生组织之。
  4.商业俱乐部。
  5.男生唱歌俱乐部。
  6.女生唱歌俱乐部。
  7.四种外国语俱乐部——拉丁、法语、德语及西班牙语。
  8.合唱俱乐部。
  9.运动员俱乐部。
  10.高级及初级辩论俱乐部。
  11.亚台尔弗会,由高级学生组织之。
  12.女生运动俱乐部。
  13.弓箭俱乐部。
  14.学生大会,包容各个学生。
  15.学生评议会,由各级代表组成,协谋学生本身利益。
  16.经济部,由教员四人学生三人组成,处理关于学生活动之各项收支。
  演剧 戏剧能予社会以有力的影响,已为一般人所承认。老年与少年皆爱好戏剧,也为专家与常人所知道。而儿童及青年的演剧天性更外活动。霍尔博士曾说:这种演剧天性有无数的表现。在幼稚园时代,他们要飞如鸟,跳如蛙,四肢爬动如兽,甚或要摹拟各种人物,各种行动为他们所知道的,因以获得自由与安慰。
  到了现在,这种演剧的要求似更深切。自电影发达以后,戏剧的影响更伸长到各个家庭。据芝加哥地方最近的调查,每天全城六分之一的居民是要到戏院去看电影。这样只消一星期工夫,就得每人轮到一次。
  心理学家承认,人类的心理是要求接近具体与确定的事物的。看客在戏院里,即可于无意中满足这种要求。性质高尚的戏曲,含有对于人生的深切的至理。凡人生日常所接受的印象,都可从戏院里表现出来以助成人生的理想、信仰、态度、兴趣、品性与爱憎。
  初级中学所以要注意于戏曲并发达对于戏曲的兴趣,一因初中学生喜欢看戏,二因戏曲及于他们的影响也远比及于其他阶级的人为大。他们要求刺激、好奇心、想像,又有冒险与崇拜英雄的倾向,而这些皆得从戏曲中求其满足。故对于戏曲的要求,实为人格表现与超越现实限制的要求。初级中学校自宜有演剧的训练,叫学生从事于有文学的与艺术的价值的短剧以达到上项的目标。
  同乐 学校应设备多种的集会,让男女学生们大家同乐。此种会集的内容,应斟酌各地情形定之,大致如茶话,如郊叙,又如游艺,如欢迎新同学,欢送毕业同学等为最通行。唯最好要把这种同乐机会普遍到社会群众,尤其是对于学生会主办的平民学校里的学生,一方面藉此以联络民众与学校的感情,他方面也藉以实施一种非正式的通俗教育。
  体育 在初中年龄的男女学生是最爱运动的。不过过去学校对于运动的设备,不是太简陋而不发达,便是偏于少数人而不普遍。对于体育事业的组织也多不完备,难以实现学校体育的理想,如藉以普及健康利益,养成公正精神等。
  按体育大别可分为体操(gymnastic)与运动(athletic)二种。而运动又分为田径赛(fieldandtrack)与球艺(games)二种。柔软器械、舞蹈等为体操,跑跳掷法等为田径赛,棒球、网球、篮球、足球等为球艺。又有游戏赛为球艺之一,徒以其为运动之基本,故特名之。
  体育目的以远大者而言,在于改良人种。若以近小者而言,则为强健身体、敏捷动作、场齐姿势、养成运动习惯;然最重要者,尤在发达教育方面的性质,如进取、合群、牺牲、守法、公平、领袖资格、灵敏的决断力等是。
  体育的资料有自然的,有不自然的。所谓自然的,即原始人的运动,为人类先祖当游猎争战时代所恃以为生的方术;种类甚多,如跑、追、逃、避、掷、跳、踢、接、捉、攀树、盘绳、手击、棒击、游泳、争竞(拳脚术与率角术等)等皆是。现时人类皆得有远祖的遗传,当儿童时代,喜掷石、抛球,即为重演的表示。大凡一种游戏,能包括这种活动愈多的,则所感兴趣必愈高。如球艺各项,皆有多种的天然活动,故其趣味自更浓厚。但在体操范围的各项多不自然,这大概多由军队所提倡之故。如世所著称的瑞典操、德国操,即为两国军人所造成;然其效果,可以壮健身体、改良姿势、准确动作、养成服从性,于团体训练上固有莫大价值。
  日本理学博士丘浅次郎,从前曾倡“运动复古论”,盛称人类先祖所行运动法,谓其效能远非今之网球足球等可比。兹述其大意如下:
  人类最近的先祖当为石器时代的人类,然当时运动不用特别器具,只盛行一种徒步。这可由贝冢、土器冢所出遗物中无石球、石哑铃可知,且也无一石制的奖牌,更可知彼时无争胜负的竞走。我们今日极望这种不计胜负的徒步运动之通行。猿类也为我们的先祖。考猿时代盛行的运动法,为登木,与今之器械体操颇相类。此种运动效能最大,先用力屈伸腕部,继而引上身体,可发达胸与腕的筋肉,其他腹壁、横隔膜诸筋肉也均能强大,如是胸廓广而肺脏充实,可免除今日青年的肺病。且登木时腕的动作,与施人工呼吸于溺死者无异,皆为使腕上下活动,伸缩其肺以呼吸空气,故生者而行此法自必益成健康。我们也望这个登木运动法能以通行。更上溯之,则鱼类也为我们的先祖。试观胎儿满一月时,身体略具鱼形,颈两侧也有如鱼之鳃孔。而鱼时代所行的运动法,即为游泳,故游泳运动也为今日所宜注重。以上三种运动法,在陆上者有徒步,以活动下体;有登木以活动上体;及入水中,则藉游泳以活动全身,实为最优的运动法。
  今日我国学校体育的现象,可以“过与不及”四字括之。所谓“过,”并不是于体育果有逾限的发达,实与“不及”同由不明体育原理所致。如或视体育为无甚意义,徒以习俗或功令须有此科,遂敷衍了事;或误认体操即体育,而拘拘于是;或感外界的刺激,以运动选手足致学校声名,竟令少数学生专习激烈运动。因而陷于残废、夭折者甚多。今欲改善这种现象,首在革除锦标主义的体育制度而厉行全校普遍的体育运动,除采用现代西洋流行的体操球艺及竞技而外,更应提倡步行、远足、登山、爬树、泅水、竞渡、露宿等自然运动,不但节省经费,而且富有兴趣,大足以发挥刚健朴实耐劳忍苦的精神。
  学习法概要①
  本篇为美国J.C.Brown博士所著,原题为“StudyHelp”载在纽约布法罗地方《学校杂志》(TheSchoolMaga-zine)一九一九年份四月号上。他列举了三十七条修学的要点,最合初中学生应用。兹特译述如下,并略加注释。
  (1)用试验方法规定你的修学最适合的时间,规定以后要尽量利用它。
  (注)有的青年以晨间修学为最能收效,然有的以晚间为更相宜,此外还有以别种时间为特别适合的,这要各个人自己试探出来。在这最适合的时间里,须得专心一志地修学,绝对不要纷心。
  (2)要有一定的时间来学习,每科学习时间的继续也须一定。
  (注)学习的有定时和其他工作的有定时一样重要;它的好处有下列几点:(一)可以预定程序,“按步就班”地进行,免致妄耗时间;(二)可以操练心力,一到规定时间即有学习准备,免致临时踌躇莫决;(三)如此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保证心身的健康,不致于过逸过忙。
  至每科学习时间应该多长,学习这一科以后应该学习哪一科,也须有适当的规定。大致繁重的须待深思的材料,学习时间以短为宜。轻易的徒供浏览的材料,不妨延长。还有,一时兴趣所属或在获得整个的意义上不便中辍的材料,则虽较艰深,亦尽可继续学习,唯终以不感疲乏厌倦为度。又,两种功课的学习次第更迭时,性质上不宜重复;譬如上一课系用思索的,则下一课可换一种欣赏的或用筋肉的,如此可免疲倦。
  (3)你要用方法试探自己的学习,还是先从最容易的功谋学起有效呢,还是先从最艰难的功课学起有效。
  (注)有的人开始学习时,以由容易的材料入手为易成功;因为他觉得容易的材料易于了解,易于欣赏,如此先有了一种自信力,再进而研究艰深的材料也较易为力。但有的人学习时,愿意先由艰深的入手;以为初起精神饱满,可以奋勉从事,艰难也无所畏,以后学习容易的材料,自更觉绰有余裕了。
  (4)要储蓄精力以备学习,睡眠与运动的时间皆当充分。
  (注)这似乎是最显明的道理,无待费解。但用功的学生,往往过分用力,甚至“废寝忘餐”这样不注意于摄生的恶习,实当戒免。
  (5)当脑筋已感疲乏时,切莫再想用功。
  (注)如果勉强用功,不特所学无效——不能理解,不能记忆,也且大害健康。
  (6)要注意学习时的四围环境是否良好:
  (a)房间里要静静地,可以不受外界任何种的纷扰。
  (b)光线射来的地位要适当。
  (注)须避去直射到眼的光线。不可面窗或白垩闪耀的墙壁。又如光线到所阅书本或书画的纸片上后,其回光直射到眼者,亦非所宜。光线来路应从上方,伏案时,其来源应自座之前方左方,庶几光线不至经过头手而生投影的障蔽。捧书浏览时,光线应来自上方后方。
  (c)室内温度以自华氏六十五度至六十八度为宜。
  (d)室内湿度须有相当高度。
  (注)温度过低,则身感寒冷,不便于操作;但若过高,则面红头痛,更感不适。湿度过低,则室内干燥,使身上皮肤及脏腑内膜极不畅适;故冬季火炉上应放水盂使蒸汽发散,夏天则宜利用风扇以流动空气。
  (e)所用桌椅不可过高或过低。
  (注)桌太低,易致肩垂、胸缩及头涨等现象;桌太高,则两臂不适,且易成近视。桌椅高度互相配合,须自己仔细试过。
  (f)衣服不可紧束,特别是项颈部分。
  (注)穿紧束的衣服能与心身以不安,并为呼吸循环的障碍。领若过紧,则碍头上静脉血之下行,易致面红、耳热且增涨眼中及脑中之血压。又按本条所注各项,采自《修学效能增进法》。
  (7)要准备好学习时所需要的一切材料。
  (注)如在某时要学习某种学科或阅读某种书报,应在开始以前,将书本以及笔记簿、笔墨、字典或地图等一律准备齐全。
  (8)开始工作时切勿虚耗时间。
  (注)这就是说学习的态度与材料要事先准备完好。在学习有定时习惯的学者,这一条易于做到。因为他的心意对于学习的倾向,既活跃热诚,而又富有希望;正如精力勇健的运动员向运动场出发时的光景一样。
  (9)工作时,试更集中精力以期完成。
  (注)这须时常练习,就是在学习时,常以更进一步的努力相自励,虽有任何种刺激,也要练习到可不纷心。
  (10)要确确实实地知道教师所指定的功课。
  (11)对于功课的用意要有明确的见解。
  (注)这是说每次教师指定学生预备的功课,学生须明了其范围及要旨,以便从事预备。
  (12)要敏捷地温习前课以得其要点。
  (注)每次预习新课以前,须将前课加以温习,不过温习时不能多费时间,越快越好,只求握住其要点,以便唤起新旧观念之联络及促进好奇之心理。
  (13)阅读新课时速率要快,且须看出本课的要点来。
  (注)开始学习新课时,切忌一字一句地斟酌;否则稍遇难字难句,便会停顿下来,感到没趣。
  (14)第二遍把课文审慎地体会,要把事实和所包含的要旨或原则联络起来。
  (注)第一遍阅读时贵快,贵懂得大意;第二遍就该把不易了解处仔细考虑以期懂个透澈。所述要旨或原则应求其实例与应用处,不要含混过去。
  (15)不要勉强记忆那些未经理解的材料。
  (注)机械的记忆也须求其有助于理解。倘对于不懂的原理或事情,想勉强记住,是无益的。
  (16)要用自己的思考去估量作者所陈述的各项意见。
  (注)这可练习自己的推理力与评判力,也藉以促进读书的实益。否则不负责任的读去,好比走马看花,终无所得。
  (17)等全课懂得以后,可作一大纲以便温习。
  (注)用自己的文字,把全课的要义摘述,作成纲要或表格,如此有二种好处:一可助成思考之有系统,二可便利将来的考查。惟有时也可在原书重要句子或标题下作出各种记号,以备后来翻阅时,容易忆起,免致重读全文。
  (18)要对于作者的思想与说明加以补充。
  (注)可用当时此地的经验与感触,对于原书所叙述的各项说法补充或修正,以期材料之活用。
  (19)要能自由使用附录、目录、索引、注脚及地图。
  (注)这些利用方法在小学高年级时已该学得。
  (20)在可能时要把所学得的资料尽量证实。
  (注)这是正确的思考所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譬如习得了物理学上的一条原则,试应用于当前的事实,看是否能适用。学得了社会历史进程上的一个公例,试用来解释眼前的现象,看是否能充分。这种证实的步骤不特确保自己的所信,有时也能补充原作者的缺陷。
  (21)要学习在何种时候可以快读,又该怎样快读。
  (注)快读的能力为现代学生日常所必需养成的,如阅报纸、阅参考书等,越快越好。但有些材料决不是通体徒供浏览,可以一目了然的;其中仍有该仔细玩味处,则须慢慢的读。故学者应有一种能力会得分辨何处要快读,何处要慢读。需要快读时,或照字面读过,或竟略去不读。这种能力要学习而得,依各人情形不同。在去年本志所登《有效的学习法》第九节论“略读的时期与方法”可以参考。
  (22)要学习利用图书馆的方法。
  (注)可参考去年本志第十一号《图书馆利用法》一文。①
  (23)在求助于他人或他物以前,须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注)譬如演习数学问题,一时不能解决,不要即去问同学或查问题答案,应由自己从各方面设想以求解决。
  (24)在与他人讨论新的课文以前,须先自行研究。
  (注)自己终当不怕难的去思量各种问题,等自己有了意见以后,再与他人讨论切磋,便可免武断或盲从之弊。
  (25)用视觉的及听觉的想像以帮助回忆,有时更要用筋肉的活动以助之。
  (注)如读英文“Theboythrowsastoneintothepond”这句话时,可想像池旁有一小孩,用石子抛到池里去,“砰”的一声;这样以后就容易忆起。平常多用手写生字,记笔记,或朗读佳句,皆是利用筋觉以助记忆的法子。此外用表演更为有力,因而形容手足肢体的动作以助意义的表现,故印象最易深切。
  (26)学习时记忆时都须有确定的旨趣。
  (注)漫不经心的阅读,毫无目标的记诵,徒然耗力,甚或伤脑,皆宜切戒。
  (27)学习时如其材料将为实际的应用,最好宜即为实际应用的活动形式。
  (注)这如学习不熟谙的字或词,最好即就字或词所在的语句中学之,以得其意义之所在,不要强记单独的这个字或词。又如学习会话书,即要作两人对话的形式,最好有两人,否则也可自问自答。
  (28)不要继续作长时间的学习,应有短期的休憩时间。
  (注)这是为了休养脑力与增多默忆的机会,如每日定自修英文为一小时,宜分作两段,中间应有若干小时的间隔,如此则容易熟习。
  (29)要奋勉以求增进学习资料的内容,并缩短预备所需的时间。
  (30)要用竞争优胜的思想以催进自己的奋勉。
  (注)上二条是叫学者要自动的设法与自己的工作成绩常作比赛,看现在是否能比从前多解决些问题,多明白些事理;或者与同学竞争成绩,也不失为一种比赛的方法;但最妥当的,莫如拿学问本身来作比赛的目标。譬如学习运动,从前不会游泳的,现在学会了;从前跑百码需十二秒的,现在只需十一秒;这种进步才是真实的。
  (31)要承认你是为自己用功,并不是为对付教师的。
  (注)有不少学生平时不用功,到考试时才没头没脑的慌张起来,这样的做法实在太对不起自己了。曾听有几位学生说:“现在已经考完,一切功课都还给先生了。”我不懂他们究竟是为甚要读书!
  (32)上课时要用心听讲,且竭力以求提高学习该科的兴趣,要知兴趣是会产生兴趣的。
  (注)有些功课是不甚对学者发生兴趣的,这时学者应自行设法,发见对于该科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法》的作者曾经这样说过①“做一个学生,就要晓得你的工作是值得做的。要想到种种所以要求学的好理由:如为自己高尚的兴趣,为家庭,为国家,为人类。”又说:“要有自信力!要想及你所已经成功的胜利,睁开你的眼睛来看前面还有广大的知识界,并且自信可以战胜他。凡是合理的要做做看;且抱著快乐而诚挚的自信力,向前而力行之。”学者对于这些话应该注意。
  (33)每次预习新课时终要透澈,决不要落后。
  (注)预习是测验自己学力的好机会,是磨练自己勇气的好工场,故当竭全力以图之,不可因其易而轻心,也不可因其难而丧气。
  (34)学得的知识或技能,要随时利用机会以应用之。
  (注)学以致用,是句最有价值的格言;无用的本无须学;已学过的却宜活用。
  (35)不要做不胜任的工作。凡是你所做的,终应求其彻底。
  (注)这在喜欢用功的学生应该注意。他们的毛病,就在贪多贪速。遇新书到手,巴不得一气读完;找参考书往往高深过度;这样“好高鹜远”的结果,每致囫囵吞枣,不暇致细咀嚼,因之所得无多;有时更或累及健康,是宜调制学习程序按步就班以乐之。
  (36)在你自己的书上,可以把主句及要点等用笔作成记号,以便有时需要翻书查考时,一检即得。
  (注)这与笔记及大纲等修学方法,可以并行不悖。所用记号或为圈点,或为直线,或为曲线,都无不可。如另有意见可用简短的语句表明的,也可附注在书上。
  (37)在可能时要阅读普通的时论以供参考。
  (注)学习各科除另用参考书外,更应选择新出的刊物,就与各科有关者以及普通的论文读之。要获得新知识必须取资于各项定期刊物及日报等,应要求学校图书馆多多订阅,或由级会购之。
  青年男女的“恶作剧”①
  本文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及教育学教授斯尉夫特(EdgarJamesSwift)所著,原题叫做“冒险的精神”(TheSpiritofAdrevture),为其所著《青年与种族》(YouthandtheRace)一书的第一章;原书是一种青年心理学的研究,在阐明种族本能所及于少年行为上的关系,并指示如何可使这种本能转变为理智的与道德的势力。本篇叙述美国少年男女们的种种浪漫行为,乃是学术上的研究。在从心理上究明这种现象的发生,从教育上讲求补救这种现象的方法,读者切莫误会为“训恶”之作。
  一天,两个住在巴斯比区(BathBeach或可译为浴海之滨)地方的十三岁的少年失踪了。六星期之后,他们在内布拉斯加(Nebraska)的一家面包铺里去购面包,店主人看见他们颓唐的形色,就知道他们是从家里逃出来的,果然,从他们口里得到了下面一段故事(登在一九〇六年九月三日的《纽约世界》,这段故事,后来他们归家之后还在向人述说):
  你要知道,我是想发财的,可是在巴斯比区那地方实在没有什么机会。”一个代表发言的少年魏尔柏(Wilbur)说。
  我就常想出门去看看世面。因为我除出纽约外没有到过旁的地方,而在那里,和一批年长的人同住,他们又都把我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当我们动身的时候,我身边未带一个钱,但我并不担忧。我想只要我们到了西方得着金矿就好。你问我读不读过冒险的书吗?那自然是读过的。在巴斯比区地方你要想冒险,就只有读书是唯一的方法。
  我们坐火车往纽约去,因为我们晓得纽约是个总出发点,由那里向什么地方去都可以。那时我们过了渡,在和波垦(Hoboken)地方的拉卡闻那(Lackawanna)车站上岸。我们在运货车里过了两天光阴,然后才得到一个机会溜到布法罗(Buffalo)去。我们就靠哈立(Harry)所有的两块钱过日,所以行得甚慢,过的日子也颇苦。
  由布法罗地方我们坐着一辆车到芝加哥。你要知道警察们不是好惹的,何况我的母亲已把我的一切情形宣布出来;但是在我所到的城市,我常能行过警察前面,用不着躲避。他们从不想到我像是个形迹可疑的人。
  我并无所期于芝加哥,在布法罗也只是游荡度日。我们在那些地方大都是在货栈近旁混日,不过转到城里去看看世面。
  自然,我们并不希望在到西方以前就能发财。所以当我们坐着货车离开芝加哥时,我们就一迳向西进行,并不在其他大城市停留。
  我们很有些危险的经历,但我并不怕。一次我们被两个巨汉所窘,他们是同我们坐在一部货车里的。因为哈立有一支手枪,他们想得到它。他们先用自已的枪向我威吓,要我把手枪送给他们。当时我说我没有枪,他们就向哈立走去。而哈立却早在暗中把手枪放在裤袋里,告诉他们他的枪已被同车的另一位汉子拿去了。于是他们就向那另一位汉子去要;也就在这时候,哈立和我连忙跳出车子,躲在丛林中。
  我们在货车上也有过一次厄运。就是那车守追捕我们,我们跌倒了多回。但我并未受着重伤,而且只要我有幸运能施展妙手,这些小小挫折,实在算不了一回事。
  我们常得不到许多东西来吃,我们到内布拉斯加的边路(wayside)时,我们是怎样的热望获得金矿啊。幸而我们碰巧在铁路上做了三四天工,积起了一些钱。但我已没有鞋袜可穿,一件小衫也破得不像样了。后来我买了一条长的裤子,我就自觉长得高大了些。
  我们继续向西方进行,可是终没有遇到什么金矿。只见到处都是牧场草地。行行重行行,我们一直行到内布拉斯加的克洛福德(Crawford)。一天我走到一家面包铺去买食物。可怜那时我们只剩了最后的五分钱,而那家店主人却笑嘻嘻地向我们说:“你们怕是逃出来的吗?”我就告诉他,我确是逃出来的。他乃很好的待遇我们。
  魏尔柏和哈立两个并不是有什么变态的小孩。他们很爱好自己的家庭与父母,但是他们更爱新奇。他们也许已在游艺场以及陋巷僻径里获得些爽心悦目的刺激,但终嫌那些地方不够满足他们的欲望以一展他们的好身手。他们需要到荒地旷野中去冒险,不喜欢和巴斯比区的警察们厮混。因为在家里没有机会可以享受冒险的快乐,所以他们就脱离了家庭。
  文明世界还在年轻时期。在这时期以前,我们人类是由甲地漂泊到乙地,什么地方可以猎兽,就安居在什么地方,等到没有东西可吃,或者被敌人赶走了,就要再流浪到别地方去。因为人类过的这种林中生活太久了,所以在人类的后裔身上不能不有所遗传。但这话不是由于猜想。我们尽能找出实例来证明。
  有许多著作家说明某几种的恐惧心理,只有种族的遗传可以解释。譬如:怕在黄昏后到森林中去;伯野生的动物以及不伤人的爬虫类;怕大风;还有原始人对于水非常看重,这从他们生命的见解,以及在民众文学上,在哲学理想上,与宗教仪式上都可看出。波尔顿(Bolton)教授曾搜集到许许多多证据,足以表明儿童们对于水的奇特态度。一切这些证据都是富有种族的记忆的。
  儿童的游戏更足为这种种族遗传的极好证据。凡是研究原始人的游戏门类的,常令感觉到某几种游戏原是由古代传下的。不管这些游戏常随时代有所变迁,但终不改其本来面目。斯条亚库林(StewartCulin)研究北美印第安人的游戏,就发现有许多种类,如箭术、骰子戏、猜谜游戏、足球、铁片游戏等是。
  在乡间或小市镇上儿童们所最欢喜的游戏,当莫过于利用土地以掘洞,在那里他们作一种争战的游戏,可以藏匿自己,更可以袭击邻舍孤儿。即使被别个较强大的儿童所进攻,所败退,也还是非常开心。原来他们所要求的,是一种袭击的戏谑,却不是什么胜负。
  有三个孩子为作者所知道的,他们每当秋季,便在园中掘个大而且深的洞。洞面上盖以木板,另有一条地道可以通到洞里。这条地道的长度实在还不足以隐匿身子,但是游戏的巧诀就在这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那个洞做集会地,恰巧附近有铁路的煤车常常经过,他们就不愁没有燃料来取热。
  有一队儿童,年龄自十岁到二十岁,曾在某年暑期中和作者同过野宿生活,他们极欢喜用树枝造一北美土人式的房子,或把一颗小树挽下来,另将枝条围在四周,作为临时的庇荫所,以安身避雨。
  无论哪一位,凡是曾经和儿童们接近过的,终能引出许多这种例证来。这些例证就可表明为原始冲动的自然流露,历时虽久,并未消灭,却转成为文明中的支流。
  关于利用这些种族本能以助儿童发育的方法,我将另行讨论。现在且先来看一看,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以充分发表这些本能,将有何种结果。以下各例,皆从新闻纸上引来。虽然这里不能有如报纸记载的详细,但事实的本质是真确的。儿童的姓名以及无关重要的话语皆从省略。
  例一——住在布鲁克林的查丁地方的居民,昨日向警署陈诉,说有一群男孩子,年在十五岁二十岁之间,已经离开了家庭去做海盗,住在查丁地方一块荒地的穴内。据说他们设有守望台,靠劫掠邻近人家的牛奶、卷面包以及别种东西来过活。有时也行向老实的少年们,引诱他们到盗窟,迫他们拿出钱来。
  一个便衣警察于昨夜潜行到这批少年徒党的住处,发见那个洞是向地下掘开,足有二十尺深。见童们都带有洋铁的大斧和暗灯,并使用各种特别的话,大概是二百年前在西班牙属的梅恩地方流行过的。他们放有步哨,那晚用的口号
  是“SparumPoco”
  这位警察不敢用这些古怪的话,就照印第安人的样,蛇行到高的草丛中,把耳朵贴近地面去窃听盗党的话。只听见一个“海盗”说:“三个妇人和一对恶汉。”另一个回答说:“不见了。我已用了四颗枪子。”后来捉住了两个孩子送到警察署里去。别的“海盗”都逃去了。——见一九〇八年九月五日的《纽约时报》。
  例二——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他的伴侣间,是称为“魁首约克尔,强盗之王”的,昨天马立斯尼亚警察署的警察预备队前往捕捉,他躲在一个岩石造成的穴内,不肯出来。竟劳警察队及一群意大利工人的力量,才把那些磐石移开,他的母亲也说他顽皮成性,不可教诲,遂关在一间小房子里。
  当他被关起时,不禁泫然泪下,说道:“我的伙伴将不在我身旁了,他们都已回了家。”
  原来盗魁约克尔和他的伙伴们,已经有好几个星期使用着在狐街与圣约翰路那处地方的一个洞,他们就在那里读值十分钱的小说书,并扮演印第安人的模样。洞的深度约有十尺,入门处非常狭小,同时仅容一人进去。
  星期一那天的下午,约克尔在厨房里的桌上发见他母亲用的一本小册子,藏有二十块钱。很快的,这位盗魁就号召他的伙伴,向他们说应该庆贺一番。同时,他的母亲就不见了他和她的钱袋。
  本日上午八点钟后,他的一位叔父瞥见他坐在洞旁,他原在那洞内过夜的。他的叔父就去追他,但这位小印第安人竟蛇行般爬进洞口,不再出来。后来马立斯尼亚警察召集许多工人去动手移石。
  警察们和工人们不敢猛力的做,深怕这座石的建筑倒下来时,会把小孩子齑成肉浆。一小时之后,小孩子的腿已被发见,警察们就想用绳在他的腿上打个活结以便拖出。不料这位“盗魁”已经很有预备,当那条绳索潜放在脚上时,他就拿来割断了。再经过一小时之后,岩石才被移开,小孩子就从洞内拖了出来,送到警署里去。——见一九一〇年三月九日《纽约时报》。
  例三——有五个圣路易地方的小孩子,是梦想到西方去发财的,年纪自十一岁到十六岁。忽然昨日下午,被圣路易地方的警官围住了,当时他们正在营地近旁坐着在讨论计划,讲演故事。为首的一个直被警察们追了一里多路,而且放了六七次枪以后才捉着。
  这班少年们的营舍,是在克雷吞东首离岩岛铁路轨道约五十尺的森林中。他们每人有一柄锐利的刀,有火车时间表,且计算好在两星期之内走到得克萨斯。他们背一个袋,藏着两大块面包和一磅牛油、一双新鞋及一件外衣。另有两个孩子穿上两条裤子。他们更带着纸牌,预备作营地消遣之用。此外还有一包钉、几枚针和一卷线。
  他们只有八角五分的钱,但他们希望多得一点。当警察问他们想不想劫夺一列火车以发财时,他们回答说:“啊,也许我们想做,或者闯入一家人家去抢钱。”——见一九〇九年一月八日《圣路易环球民主党》。
  例四——昨日,有五个年自十四至十五的儿童,被拘至儿童法庭裁判官惠脱面前,被控以行为不正之罪。裁判官待听了他们的故事以后,把他们还押在儿童救济会中,直至礼拜六为止。
  原来在礼拜二的下午,一个西区第四十七街警署的警察,看见在西区第五十七街终点的纽约中央铁路的货栈里有形迹可疑的儿童们。他注视了好久,见有五个儿童爬进一辆空货车里,这辆货车是连着列车,正在开动。于是他就把他们捉住。
  当搜检时,发见一只大桶。桶内置有六寸的绸绷带一卷、丸药两盒、摊在绸绢的膏药一包、咳嗽混合剂两瓶、波罗亚的腊肠两圈,还有面包三大块。
  昨天在法庭上,有一个儿童代表发言,说是他们于数日前组织了一个小团体,预备好向西方去沿途所需的东西。当有人问他要那些绷带干嘛,他说:“你可不能预料到西方后会碰着什么事情,而我们却不要求得到什么好处。我们想,食物终是到处可得的;但不幸遇着不测或者伤风,那么就要用得着绷带和药品了。”
  他们的父母还说,这儿童倒一迳是模范的儿童呢。——见一九一〇年五月五日《纽约时报》。
  例五——有两个儿童,一个年十五,一个十六,从纽约的新洛瑟尔跑到边界上去,在林中造一营舍过活,昨夜竟被警察破获。搜出手枪和活结(长细的一根索,尾端有活结,掷出以捕牛马),并带他们到警署。
  本来,警吏们已受这两个儿童的亲戚的报告,注意于他们的行动,后来被猎人知道了他们的营舍。这营舍是用小木头造成的一间粗屋,因为他们曾带着不少钱,所以生活得颇好。现在他们离开了这舒服的所在,还觉不喜欢呢。——见一九一〇年六月二十七日《纽约时报》。
  例六——两个纽约的小孩子,年纪十四岁,想到一件趣事,就是写一封恐吓信给一位富有的同学,要求他送十元美金,否则将置之于死地;他们竟是这样办了。信的下面签着“黑手党之王”的名,且画着骷髅和刀剑等物。
  两个侦探奉命去查访写这信的人。两个小孩得着这个消息,就笑嬉嬉地到侦探那里去告诉,说是为了好玩而写信的。但事出意外,他们竟被逮捕而且关起来了。——见一九一〇年二月十一日《圣路易急邮报》。
  例七——一个十四岁的儿童在看电影,他感奋极了,趁电灯发亮时,即刻跳将起来,把两个同伴的小孩子,赶到廊路去,并以裤袋里取出手枪,对准着他们的脚说:“跳舞,你两只嫩腿。”
  在场看客约有二百人,大部分是妇女和小孩子,他们听着他那样狂喊,看着他那样乱挥手枪,大家就起了一种骚动。妇人们甚至号哭,争向门外跑去。
  戏院老板急忙忙地向廊下走来。这个孩儿竟向他瞄准,并且喊说:“举起手来。”吓得老板连忙跳过奏乐队的栏栅,躲在钢琴后面。
  第四大道警署的巡查,看见妇女们匆匆的从戏院内奔出,就跑到里面,一见手枪,就要去夺。那个孩子一见巡查来了,竟静静的将手枪倒转过来。
  “好的,朋友,”他说:“我猜得到你是为我来的。”
  巡查把他带到警署,才知那支手枪并未装着实弹。他们就送小孩子到儿童救济会里当一个不良少年看待,今日就要解到儿童法庭去受裁判。——一九〇九年一月三十一日《纽约时报》。
  例八——两个孩子,一年十二,一年十三,他们说是从伊里诺斯的者克桑维尔地方来的,为羡慕鲁宾逊的故事,所以特住在大树林里一茅舍中,仅靠捕鱼为生。昨日早晨在梅恩与葡萄街卫被捕,又饥又寒,竟至哭泣。他们说,他们是从者克桑维尔走来的,而且因为他们的父母不肯多给他们钱用,所以请求愿受警察们的照顾。后来,他们就被送到拘留所去。——见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圣路易环球民主党》。
  常人以为,一个快乐家庭,有贤明的父母以儿童的幸福为念,就足以防止儿童的堕落,这话似乎不错;但儿童们的“恶行”,并不限于某一种人家的子女,以下就是一个实例:例九——一个纽约著名建筑家的十三岁的儿子,是昨日离开了家庭的。今晨却走到在华盛顿的他叔父的家里,说是饿得几乎要命,更是全身寒颤,因为他的一件外套已变卖了,换得一张赴欧洲的轮船票。
  当他听到了自他失踪以后,他的家人就恐怕他到了东区,落入黑手盗党中的一番话,他高兴极了,以为要是他当初果想这样做的时候,也许他真已这样做了。
  但他所以要离开纽约,不为别的,只是想出外逛逛,看这个世界究是怎么样的。所以他昨日离家以后,即到了菲列得尔非亚。但他并不爱那个地方,就决定往欧罗巴去。他走下码头来,想买一张轮船票。唯他所带的钱不够付买票之用,因把外套卖去了以填补所缺。等到上船时,忽被船主看见,以其形迹可疑,遂加以盘问,送回岸上来。
  这样,他于昨夜就到了华盛顿。当初在联合车站近旁徘徊着,似并不想到要去找什么亲戚。后来走到一个警察署长的家里,要求过一个夜。警官看他可疑,就把他加以盘诘。这小孩子始把他冒险的情节告诉出来,第二天早晨,遂被送到他的叔父家里。——见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纽约时报》。
  儿童们当没有合法的正态的冒险机会时,就会倾向到城市生活、廉价小说、下等电影场中去找出路。那时,这种种族本能在行动上所表现的危险,竟会比离家远行、送恐吓信或挥不装弹的手枪等等还要异甚。下面就是几个实例:
  例一——有五个儿童,一个年纪十岁,两个十二岁,还有两个为十四岁与十九岁,被拘捕以后,发见他们竟有一种阴谋,想在上星期六毁坏当天午后从纽约开出的新天铁路的火车。他们自己承认,其目的为抢掠因火车损坏而致死伤者的身体。他们为此,竟将在东波特支斯得尔附近地方的转辙轨开了,大概他们已先找得或偷去了拆轨的栓。
  但他们的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因为铁路上的转辙夫碰巧看见他们将轨掷掉,遂连忙把轨放好,幸免于祸。
  原来他们所想毁坏的这次火车,拖着一辆特别的俱乐部车,载着十多个大富翁,他们的家或在格林维基,或在斯坦福,往常在礼拜六一早就要出来。
  今晨当审讯时,他们中间的一个儿童,平平淡淡的把这个计划说了出来,在场的问官和原告律师都为之吃惊不置;他又说,他们要这样的理由,是希望从死伤者的衣袋里可以得到三四块钱。
  儿童们又说,他们曾组织一个正式的团体,大家须秘密宣誓,绝对不许泄漏里面的消息。但他们一受威吓,却不顾忌什么誓言,竟是自承了。
  据儿童说,犯罪的动机是由看了表演强盗劫车的电影得来的。——见一九一〇年三月一日《圣路易急邮报》。
  例二——布伦克斯地方一个十三岁的儿童,从电影中学得夜间偷窃之法。礼拜六晚上,他带着绑索和钻子出去,想偷些糖果来供自己及朋友们吃。他看中了在东支斯得尔车站的一家糖果铺。他先在锁的四周钻了许多洞,然后把锁挖了下来。偷着约值八元钱的糖果走了。
  西支斯得尔警署的一个侦探,奉着命令去侦访这件案子,于今日早晨找着他,在他的家里。被捕以后,他告诉侦探说,他的想在夜间行窃,是从东支斯得尔的影戏院里得来的。——见一九一〇年六月六日《纽约时报》。
  例三——礼拜二警察到洪德保及阿散普孙两个学校去捕两个学生,全校为之骚动;这两个学生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是被人告发他们在星期日下午从一家杂货店里偷去七十五块钱。
  他们自已认罪,还牵连到另一个十五岁的儿童。那个儿童即在家里被捕,且在顶阁一只芥菜瓶里搜出价值四十多元的货色。
  他们行窃时,从杂货店的后门进去,这后门还是用铁闩闩住的。
  那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已经买了一双冰鞋、一架照相机,而且雇着一辆马车,偕一个女孩子在星期日下午出游。
  儿童们现在拘禁在苏拉特街警署里。——见一九〇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圣路易急邮报》。
  例四——两个小孩子,一个十三岁,另一个九岁,在纽约被捕,送往儿童救济会中,是因写了一封“黑手”的信寄给一位富家妇人而得罪。信的内容如下:
  “我们有黑手党的组织,向你要求二千五百块钱。这笔钱要是不付,我们将打毁你的房子和你的家人。我们有四百八十八个会员分布在全世界。你终不能逃出我们的范围。你莫让警察们知道这件事,或者另外的什么人。因为假使你告诉了人家,你就给我们一万元,我们也不将放走你。富的人家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他们就没有更多的烦扰,因为我们会保护他们。你照我们所要求的做罢,否则我们要毁坏你的家,并用手枪或怀剑杀死住在你家里的每个人,或者送他们有毒的食物。”
  该信写到这里间断了,另外画着一颗被怀剑割碎的心、一支手枪及一个标着“毒物”的瓶。然后继续着写:
  “等你付给我们二千五百元之后,你将免除一切的费用。限你于星期四下午八时至九时间送来二十五张一百元的支票。你可把这笔钱藏在一个马口铁盒子内,再把这盒子放在你家对面,第六十六条街与第六十七条街中间,到中央公园去的小门的右手,第一根路灯柱旁,靠近公园墙壁地上的几张树叶底下。你可让盒子一径放在那里,直等到你接着我们已经收到了钱的一封回信。
  黑手”
  那妇人听了侦探的计策,决定“如此这般”的实行。假装的侦探跟在她的后面。
  昨夜快到九点钟的时候,她走出了家,穿过第五大道到了公园,就把一只马口铁箱藏在公园墙旁树底下。侦探们看守着她,一直等她回了家。然后他们躲到公园墙壁后面去。九点钟刚过了几分钟,他们就看见有两个小孩子由第五大道走来,向树叶底下摸索。后来大的一个孩子找着了那只箱子,就回到第五大道上去。
  警察们跟着走,约走过了一排房子,就动手把他们抓着,马上把他们分开,使得他们不能互相谈话,也不能听见什么话。那时,小的一个孩子一觉得警察的手放在他的肩上,就号啕大哭起来,并喊着他的母亲。那个大的孩子呢,仍然拿着盒子,似乎不变声色。
  “盒子里有些什么,小孩子?”一个侦探问大孩子。
  “我不晓得里边有些什么,”小孩子回答。“一个男人,我在第十七条街与第三大道间遇着的,送我二角五分钱,叫我替他来拿这盒子。”
  “那个人像个什么样儿?”侦探问。
  “啊,他是个长子,有黑的胡须。”
  同时,另一个侦探也向小的小孩子发同样的问,起初所得的答语也相同,唯问到那个大人的形状时,小孩子却呜咽着说:“他看来正像着你。”
  可是,这位侦探却没有胡髭。又从两个小孩子的行动看来,证明那封信实为他们所写,侦探就带他们到儿童救济会来。
  大的一个孩子有很多的香烟画片,还有许多廉价的小说,从所标的题目看来,都是残忍一类的书。又当他被引到救济会所去时,可以看出他本身确是残忍的。——见一九〇九年二月二十五日《纽约时报》。
  例五——有两兄弟,一为十岁,一为十五岁,在伊里诺斯市上被官厅拘捕,为的是放障碍物在路轨上以毁坏火车。
  原来他们在两条钢轨凑合的中间插了二十枚狗头钉,其所插的地位,很可以使一列快客车毁坏,幸而在这列车将开到的几分钟以前,钉子被发见而移去,才算无事。
  事情的发觉是这样的:一个路工见有两个小孩子跑开,且发见那些长钉,他遂把长针拔去,并将情形报告出来。那时路上有雪,就依着雪地踪迹找着那两个孩子。一——见一九〇八年三月二日《圣路易急邮报》。
  例六——碧珠堡地方出了许多窃案,大家说是三个兄弟做的,小的两个不过七岁,大的一个还不及十五岁,现在都关在南区警署里。警察侦缉他们已经有二天了。
  据说在曼特华盛顿地方,当前三晚中已有八家失窃。后来寻得了许多珍贵的赃物,是藏匿在摩嫩加希拉河对过一个已经废置的煤矿的暗穴中。他们住在那里同盗匪一样,商量在夜间去偷南区人家的事情。
  当警察前往穴内搜检时,还搜出半烧的蜡烛,是夜间集会时点燃的,此外为食物、小刀、枪刺和剑。——见一九一〇年六月二十八日《纽约时报》。
  女孩子的“恶作剧”,常与男孩子的不同;然在少女期之初,这种性的分化还未显著,试读下面报上所载的一段新闻便知:
  例一——一个妇人,她的家在意里诺伊斯的马立昂,曾请求警察署长,帮助她去找寻她的十四岁的女儿;这女儿是在一星期以前忽然失了踪,据说事前曾经告诉她的女伴侣说要做个女侦探。离家时她带去二十三块钱的现金。
  正在她离家以前,她写一封信给她的最好的女友,并告诉了她的意想。等她到了圣路易城以后,又寄一张明信片给她的女友,但没有说出她是住在城里哪一处。
  火车上的车守,就是那女孩坐着往圣路易去的,告诉警察长说,那时她扮作一个孤儿模样,且说是前往访问姑母去的。她付了车费,车守就不曾特别注意着她。——《圣路易急邮报》。
  例二——一个十二岁女孩子,是一位富有财产的泥水匠的女儿,昨天在儿童法庭里自己供认说,在一星期中,她曾两次在她所住的房子内放过火。她说放火的理由是,因为她曾在一家影戏院映演的片子上见过这些事情。
  女孩又供认写一封恐吓信,系在她的父亲的房门钮上的也是她,在那封信里,她要求五十块钱,否则就要放火。她所以要这样做,也说是由于看影戏得来。
  礼拜一这天,她在二层楼走廊上所放着的废物堆里放起火来。后来被一个房客发见了,立刻把它救灭。
  第二天,在同地点又见火起。这次又终算救灭了。
  房客们都知道放火者还要活动,所以大家都注意着,且有许多人竟整夜不睡。警察们都通知了,消防队长也关照过。又指定一个侦探去留心这件事情,到礼拜三清早,他偕着消防队到房子里来考察。
  这时女孩的父亲送给他们一封信,是他于早晨在门钮上得着的。信里这样写着:
  “假使你不放五十块钱在门口席底下,我们将要火烧你的家及屋内的每个人。‘黑手’”
  侦探一看这封信是小孩子的手笔,他就把房子内的小孩子一个个盘问。当问到爱瑟尔时,她起初不肯承认;后来给她看另外一封信是她写的,笔迹一样,她就把信撕了,而且承认了。
  “我曾见一张影片,演着火起,许多人被救。”她呜咽着说,“我又曾看见一张影片,演着黑手党希图得罪的事情。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我决没有意思想作恶。”
  房客们听到她的供认,为之吃惊不置,尤其以她的父亲为最惊骇。——一九一〇年七月十五日《纽约时报》。
  例三——有两个女截路盗被纽约的警察捉住,因为她们在街上拦住许多年轻女孩子,向她们抢钱。
  两个女盗据说大约年在十五岁,衣着很好,而且美丽。在过去几个晚上,她们在纽约的几条大街上已经活动。受她们掠夺的都是小孩子,是带着钱出门买物的。
  她们的抢法是:一个女孩把被抢者执住,另一个女孩从她的手中拉下钱袋,将钱物取出,然后把钱袋向被抢者的面孔掷去,立刻走开。——一九〇六年九月三日《纽约世界》。
  例四——一个女孩,年十三岁,关在哥耶火格法雷斯狱中,是为了想抢劫银行。今晚将提往府城狱中。案情如下:本日下午她携着手枪走进法雷斯储蓄银行。她要见会计员,但他不在行里,由一个帮手管理其事。她在外间坐了一息,然后走向窗边那位帮手那里,而且用枪对准着他的头说:
  “把那地窖下面的钱给我。”
  那人吃了一惊,但回答说地窖是锁着,他不能开。“那么把你袋里所有的钱统统给我,”她又这样要求。“我没有钱,”他回答。
  失望了,这位少女银行盗踌躇着,转身向门走去,立刻就往街上奔。后来她就被警察捉住。
  这女孩子住在法雷斯,家庭颇有名誉。但是她已经很久忍不住父母的约束,而且喜欢读关于西方旷野的文学书。——一九一一年七月十二日《圣路易共和国》。
  例五——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在两天内做了一件惊人的恶剧在密西根的奈耳兹。今天下午竟以偷马之罪被关住,这事使得她的父母和友人吃惊不小。
  这位年轻女子仅仅为了些美味和自己的想像,竟不顾一切,干出一件惊人的事情来。昨天她离开了家,向奈耳兹的马车行租得一匹马和一辆车。又向几家面包铺和糖食店买了一车的糕饼和糖果。然后开始向乡村出发。
  她的车驰了七里路,在日暮之前,行到布卡南。在靠近布卡南一个农家里,假造了一篇大话,说明她并不是一个逃亡者以后,她就安息了一夜。
  今日她继续前进,有时停顿下来以便休息马力,取出新鲜糖果来吃。到了下半昼,她已行了在布卡南与密西根城之间的三十里路。
  被拘后,有一电报关照她的父亲。今晚她的父亲同一位官吏从奈耳兹来此,这时她已睡熟。过了一点钟之后,她就被逼回家。——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二日《纽约时报》。
  下引各节足为少女的浪漫行为的实例。第一例是关于汽车的。从此也可见得少女对于美服的欣羡。所谓被拐诱的一段故事是少女假造出来,用以掩饰自己费钱买乘汽车用的衣服的。她的本意在买得这件衣服以后,即使没有机会坐汽车,也可编造一段故事去哄骗同学们。但既买了衣服,又不得不向父母报告一个所以然。我们且看她如何说法:
  例一——因发见了许多商店赠品券,就把一桩值得编成电影剧本的很别致的“浪漫史”戳穿了。原来这是一位十二岁姑娘自己解说她从礼拜一早晨离家到礼拜二早晨回来的事情的。但在礼拜三她写了供状,并在她的母亲及侦探面前签过字;在供状里,她声明所称被两男人用汽车拐诱的一段话完全是造谎,是从她的想像杜撰的。
  赠品券是在她回家以后所发见的。她说因为那个拐她的男人买了一件廉价的乘汽车用的衣服和面纱,所以由商店送赠。
  但从赠品券上的号码,知道该券是由某一家大百货店所发;而那位店伙还记得是女孩子自己到店里去买。现在她也承认买衣服和面纱的钱是她自己在几个月间节省下来的。
  她说,她编造这段故事的理由是为要掩饰逃学。讲起这段故事倒是富有刺激性的。她说,事情起于她往学校去的路上,当时有一辆汽车在路旁放汽,忽然跳出一个男人来,用手帕塞住她的口,抱上汽车而去。在汽车上的另一个男人就滴液体在手帕上,她说这液体是迷蒙精,因为她因此睡熟了。
  照她所造的故事,她醒来时,是在西端一家草舍里,和男人在一起。后来他们又用迷蒙精使她睡去,直到第二天早晨醒来,他们就拿新衣服给她。
  后来这两男人不要汽车,另换一部四轮马车来,且载她到了联合车站,说要把她带到芝加哥,从此将不能再见圣路易了。
  直到她上了火车,正在要开车时,她骗他们说要去喝茶,遂趁便跳出火车,方得回家。——一九一〇年三月二日《圣路易急邮报》。
  另一例子是作者自己听到的,更有着丰富的幻想寓在一个少女所作的“把戏”里。例二——有一女子年十六岁。家庭颇有名声。她的父亲开着一家小店,因为勤俭从事,倒也过得一个舒服日子,并送女儿上学。校中同学甚多,又兼这个市镇颇大,故同学们大家都不晓得各人的家境。因了这个缘故,就引起这位女子的一段有味的“浪漫史”。
  她告诉同学们,说她的父母是常住在欧洲的。当他们没有出去的时候,便住在密西根的别墅中;她为使同学们能羡艳她的舒服起见,更给她们看别墅的照片;其实这照片是她从别的地方购来的。
  为显示她的阔绰,她特在戏院子里订定一间包厢,请她的同学观剧,并请一位教员陪去做监护人。这笔开销是从她父亲店中的一只抽屉里设法偷出来的——本来,她每天放学后要管着这抽屉。更从她的亲戚家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送给她的宾客。她又恐她的母亲不肯让她独自往戏院里去,所以假说她的姐姐要同走。后来她所邀请的客到了家,她更告诉她的姐姐说有一位教师预定好包厢,且邀她同去。于是她便和女友及监护人到戏院去了。
  但是在女子的“浪漫史”里,如没有一个倾倒她的年轻男子来点缀,是终有缺陷的。所以她又造出一段情节来。她告诉同学们,说电车公司里有一位男职员和她要好。有时在路上,她便指点在前面走的某一个男子便是她的好友。她又从亲戚家里采了些玫瑰花来,骗同学们说是她的好友送她的。她更常常对同学们讲起她的好友要请她同车出游,并想另请一位女友陪他们游。但临时她终说,她的好友因公司带信来回去办事了。同时她还偷了钱雇一辆马车行到校门口,向同学们讲她的好友已因事回去了。
  这是一位富于想象的青年女子因为不惯家庭生活的寂寞所做出来的“把戏”。但是后来事情揭穿了,她的父母气闷不过,就不许她再去上学。现在她正在店里服务,倒是一位静默严肃的少妇。
  我们人的行为受着传习、信仰及本能趋向中所表现的种族遗迹的诸种影响,所以性质颇不简单。因此,就上述各项“恶作剧”而加以恶评,认为起于单纯的冲动,实未足为正确的论断。因为引起人类行为的动机决非简单,而且这种动机也不常在表面上显示出来可以供人观察。有经验的侦探,绝不肯相信一件案情的简单,解说者也是为此。
  现在,我们如要断定这种爱荒野与冒险精神是否有种族上的理由,第一个必先考察小孩们对于某种自然现象的态度。但这一点,我们已在本文的开端论述过了。既然承认这是种族的本能,故教育上必须设法以满足这些本能。因为这些本能,一方面是人类脱离树上生活的一种表示,他方面若任其自然发展而不加控制,则将永远留着原始的非社会或反社会的本色。
  反之,要是儿童的教育计划,可使这种种族的能力得从游戏以及他种认真的而且含有社会关系的活动中找到出路,同时仍能满足对于新奇和冒险的要求,则虽是同一的本能,却已成为有力量的一种教育作用。仿佛靠肉体上的特征,使早期的人类得以生存于世且有以超过野兽一样,现在靠这些本能,就足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开端,以及所有一切积极的、近代的、德性的源泉。
  现在,我们要判断儿童们的行为,有一点必须注意的,就是这时候的大脑中枢,正在开始占有势力,但不像一个人已届成熟时的完全得势。所以原始的冲动仍然猖狂。行为的原则,并未能支配得住一个儿童。种族的心理,正在和现代的伦理与文化相争斗而取得优胜的地位。本来,大脑中枢的控制力即在成人时代也还有时要失势。于是那原始人的无情的残暴性,便赤裸裸地显现本色。如其举例,几乎随处皆有。譬如当法兰西大革命时,男子们把敌人的心脏挖出带着,算是勇敢;又把敌人的头,用怀中小刀割断陈列着,算是战利品。这种行径,在古代思想未开展的时期,也许视为某一种人民的特色。一月十七日在科罗拉多的丹佛地方把飞行家钟斯通的遗骸“摧残”一事。
  一根破断的木条,差不多已经穿过了钟斯通的身体。当医生或警察走到出事地点以前,已有一个男子把这木条从体内拉出,他带着这战利品跑开,在木条下端还滴着死者的血。更有狂暴的,是群众把覆在死者身上的布撕碎,大家争着要那一双保护两手温暖的手套。——一九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圣路易环球民主党》。
  但像这种惹人嫌恶的行为,并不一定表示人性的衰落。不过是在现代人中间表现出古代野蛮人的残忍性来。当这种残忍性发作时,那仅仅在很短的文明时代所获得以资粉饰的文化与博爱,再也不能遏制住。原来得到胜利品,为人类显示光荣的一法,这在原始人类,也有这种心理。如印第安人的欢喜剥人头皮,与其说是以杀戮为荣,不如说是以获得胜利品为满足。而现代人对于什么纪念品、什么奖章的狂热,也即以这种心理为根据。
  唯幸而这种残忍并不是儿童方面最有关系的种族心理。儿童常是很粗心的,不关心到生活上更严重一点的事情,而只是不知足的存着原始人爱好新奇与刺激的恋慕。儿童正像野蛮人,容易享乐,也容易生厌。儿童的生命必须有所鼓舞振发,否则他们便要破除生命的约束而寻求冒险一类之事以资发泄。本文上部所引各例子的动机就是这个,而下面所讲一件有趣的情节,也以这个为原因:
  “穴居俱乐部”已被逃学监视员破露。这穴是从八岁到十二岁的四个小孩于一月前所造成的。当在冬季冷天时,他们以此为住所,省得再关于屋内。穴大凡八平方尺。昨晨又把穴开大,因为会员已经增加至十一人。
  穴内备有椅子、长凳、火炉及洋灯,泥壁上饰以图画,故看来极其舒服,在冷天的下午,更弄得暖烘烘的。要是不知道这个洞的,简直寻也寻不到。它是从黄的泥土中掘下去的,在顶上盖以重木板,板上又掩着泥土。火炉的管子刚伸到屋顶的平面,只有走近了才看得出。
  有三个昨天下午在洞内的小孩说,他们从前有时候要逃学,常用洞为躲避之处。但现在洞已落成,故他们不复逃学,因为他们怕被人看见,把这个洞毁坏了——一九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圣路易环球民主党》。
  故教育上的问题,是在供给儿童以他们所欲求的冒险行为,但不能奖励他们回到原始的古人的型式。这在事实上很可以办到,最显然的例便是童子军的组织。童子军运动的成功,固不仅在乎活动时能发生暂时的兴趣而已。只要是一种工作,它含有肉体的活动与价值,便能叫儿童尽量努力。
  不久以前,在我们某一城市的繁盛大街上,曾有六七个顽皮孩子闯出一件祸事来:他们打破了店家的窗门,用石掷击街车的车守,并抢去卖水果者的货物。他们闯祸以后,立即逃得个无影无踪,弄得警察竟无法可想。后得邻近的一位青年男子曾向警察署请求,要是官厅能答应把犯罪者拘捕后不照法办理,他可以设法减少这种暴动。警察长认为他为年少无知,报以一笑;但不得已,姑让他去试办。随后那青年即号召附近孩童,组成一个俱乐部,名叫“少年保护会”。每周借一座大厅开一次会,做游戏,并讨论进行事项。某夜,有一个顽童因为打翻一处水果摊而被捕。后来送到少年保护会,会里即发信号召会员。立刻组成一个法庭,认他为犯罪,判定一个“驱逐出境”的办法。他们告诉他今后将不再和他一起游戏,即在街上相见也将不再和他说一句话。他说这不要紧,遂昂然地走出。第二天礼拜六,附近儿童照例举行足球比赛。正在分组的当儿,那个昨夜被逐的罪人来了,当被另一队的队长选为队员,而那位队长是不属于俱乐部的。于是俱乐部方面的会员一个个离场而去。只剩下两个非会员在注意那“被逐”的一群人。到下一次开会时,那个犯罪者送了一封信来:“要是你们容许我入会,我将不再乱做,当照你们的办法做去。”会里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待下届会议时,他更带着三个朋友来要求入会。从此,水果商人与街车车掌方告平安无事。
  破坏的反社会的冲动,为表示人类自信与攻击的种族的需要。故儿童的破坏,实质上反是儿童的建设。他们常在企图一种反抗他们的敌人的计划。因为成人常要强制他们去做和他们的种族的本能相违反的事情,所以,他们把成人当作一种特殊的人来看待。他们要做可以表显他们的力量的事情,而成人常板起面孔,假装文明,叫他们肃静无哗,所以所谓文明人者就成为他们的最自然的障碍物。他们的生活在复演着人类进化的历程,是靠赖长期的警备和不息的活动才得生存的。但在家庭里学校里,都找不到这种动作的机会。于是很容易倾向到在自己的活动地域内找寻出路,而原始的本能当不得指导时,又有回复古代野蛮人生活的趋势,所以,他们的行动就不免常与现代的文明相冲突。
  训练儿童在供给冒险的机会而不许鼓励回复到野蛮人的旧习,这是个根本的问题。现在童子军的组织,很有这种优点。又,所谓冒险行为,并不一定是要奇伟惊人的。儿童拿着猎枪,穿林越溪,虽不发一弹,自然感到乐趣,直到筋力疲乏,才肯停下步来休息。凡是各种的“冒险”,皆能供给儿童以“出风头”的机会。即如俭朴、真诚、勤勉等德性,因在斥候上所需要,也很容易养成。
  但童子军的组织,还不是把种族的倾向变成教育的势力的唯一方法。儿童们更要求自己负责,自己处理事情。一切种族的情绪,在权威的观念上可以集中起来。故凡教师所暗示的工作,在他们认为可以自作主张时,也能和游戏时一样,使用全副的精神来干。
  儿童需要活动,但须有可以创作、可以发见的自由。有几个学校鉴于强制学生学习文法与地理的没有效果,索性把两种功课删了。但因此学生所提的问题反多,学生对于发见的热诚更烈,几乎使得教师不能对付过去。结果是这样:刚学好名词,就望进学动词;学校犹未放学,他们已向林中及溪流奔去,等到回来,带着满身的泥,也带着满身的知识。就是向来喜欢逃学的学生,至此再也不能赶他出校。有因犯过失而受停学处分的,情愿挨一顿打,以便跟其他同学一同求学。他们在教师指导之下,大家拿笔记本比较,大家求懂得自己所发见的意义。
  学生好动,爱冒险,要求炫示。而学校偏偏禁止。有人以为,学校并不是叫学生嬉戏的地方,禁止了有何妨。但不知学校有教育的责任,教师又当利用各种方法以改进他们自己的效率。人类的祖先,本来这样做法,那时先生和学生常到野外去吸收新知。但后来的学校,已经丢了枝条、钓竿不用,而又别无东西替代。我们现在既然知道种族的本能是儿童生活上一种伟大的力量,就要设法把它们利用,搜出合宜的境遇来以满足好奇探险的根本欲求。因为这种欲求,是人类的律法写在青年人的血液中与组织中。
  我的意思,并不是主张把学习变成游戏,也不是主张遨游于山林田野间以图称心快意。不过,以为我们有着一团的种族本能,凡在有志增进教学效率的教师应该尽量利用而已。故现在的问题,是在指导这些本能趋向心身两方发展的途上,不使他们流于往常习见的逃学、看下等戏与跳舞。而让学生自治,并改良课业的内容,更是善用这些本能的要道。
  成功①
  成功是人人所想望的。但如何获得成功,乃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拿成功的秘诀来调教商人,他会说:“孩子,多赚钱,赚了贮蓄起来!”如果来请教社交界的名星,她会说,加入到他们队伍中去,学习些时髦行为,接交些达人名士,就能成功。但在文学家的答语又不同了,他苦读多年,无非想作成几篇文章,把它印行了,以待当代的或者甚至百年以后的“知心人”出来表扬一番。牧师呢,以为只要奉行善事,信仰上帝,再没有旁的了。至于一般政治家,则在尽心力于“治理民众”。由此可见,世人对于成功的意见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要问在以上各种人当中,要算那一种人是在寻求真正的成功呢?
  纽约出版的《美国杂志》说得很巧妙:“成功是得著你所要的;快乐是需用你所得的。”心理学教授威德茂(Witmer)则说:“成功是个人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之获得。”
  这种原始的心理趋向,对于生物学家是很有兴趣的。我们虽早已知道成功是甚么,但我们仍不免抱著遗恨,就如同一位学识丰富的科学家威德茂所说,现在一班正谋发达那知识的青年,只认成功是仅仅使个人满足的一些东西。于是一切生物学家便要大声疾呼,以为成功决不止于满足自己。凡具有科学态度而更思彻底了解的人,是决不会满意这句简单而不合事实的成功的界说的。因为真确的成功,乃是一种继续不断的收获和一种继续不断的辛勤。
  运动场上的胜利是从赛跑、角力或他种竞技所得最优的成绩。所以没有竞争,就没有胜利。此话应用到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生活上,则所谓成功通常便是奋斗和专注的产品,而不是侥幸或机遇之结果。照达尔文的说法,是生存竞争中之优胜者。日用字典上则以为是:“一种有意欲作之事的所获成效。”
  为明白了解生物方面对于成功的说法起见,现在欲请读者稍为研究动植物中优胜者的特点——例如蒲公英(一名车前草)同苍蝇。
  从生物学家的眼光看来,动物从生存竞争而得存留,便可算为最低限度的成功;——只要他是活著,他就有了相当程度的成功。或如一种生物,能随时随地生生不息,竟可视为获得更高等的成功。在曾经扑过苍蝇同清除过庭院的人,一定知道苍蝇同蒲公英已经胜过人类多少的仗。事实上,从人的观点来说,它们是到处遍布而传染疾病、妨害田园的东西,应当绝种灭迹。但到了现在,它们还是生生不息。它们竟是战胜了自以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了!
  那么这种生物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且看我们的仇敌蝇先生,他是灵敏善变的,他是骨骼在外而筋肉在内,为人类机械工程师所认为最好的结构,即曾经许多年代才变成的敏捷而小巧的动物。因此他在现在得以占住地球上许多地方,且能安然逃避一切肥呆的,就是有软肌肉在外而骨骼在内的动物的侵害。在同类动物中,他也可视为最优胜者的代表。因就生理结构而论,他所具备的,实为在生存竞争上最称完善的一种。如他有“最新式”的翅、眼、足及食的器官等就是。不过蝇先生的翅上也有不妙的纹点,这确是个缺陷。在他的祖先中,有些乃是极丑劣的蠕虫,生著和腹同长的脚,并没有光滑圆形的外貌,有如他现在那么漂亮的。蝇先生的曾祖,曾经大啮大嚼,囫囵地把食物咽下,也不像现在的他能用美雅的锉舌,来把食物精致地分碎了,然后吮食。如果生物学家把蝇先生一族这些丑行搜集起来,则我们不得不承认,今日的蝇先生乃是昆虫界的贵族,而且永远是我们人类的最狡猾而能干的仇敌了。
  不但如此,蝇先生还有灵活的手段,秉著节肢动物中最巧妙的构造,能把生活的形式多方变通。可怜的蜜蜂要把他所有的卵藏在一个篮中,他如找不到蜜食,他就不中用了。但我们的仇敌蝇先生呢,能食糖、油、肉或其他各种混合物,而长养繁盛得很快。蜂的卵要是离了蜂房,得不到看护,马上就会呜呼哀哉。然而蝇先生的幼子能靠许多种的食物来长大,且耐得住寒暑干湿的环境。故世上蝇多蜂少是显然的道理。我们人类或者不愿意这种过活,但不能不承认蝇先生是个优胜者。他竞争,他生存,他更支配了人们,逼得人们配沙窗,煮沸水,盖上食物!
  至于我们的仇敌蒲公英爵士,也是同等的完美善变。他的生理构造上有小小的管子,藉以输运乳汁;有多角而带刺的花粉,当传到雌蕊顶上时,极不容易滑落;又有飞艇可以传播种子。若是我们命令他出境,他就深入地中,并且到处蔓延,作顽强的抵抗。但如果他生长在花园中,反不茂盛,仅能长得高而且瘦。可是蒲公英爵士并不是不长进而顽固的,他却是很灵敏而善变的。现在且来举一个他的进步精神的例子。蒲公英经过了长长远远的年代。已发达到能开出色彩鲜丽的花——是一种特别式样的混合色的花——但近来这种花(虽然因为“遗传之王”的圣旨还依旧保留著)已经失却它的机能了。他们的鲜丽的颜色。到现在好像新式工厂中的陈腐机械一般,已是无用的了,因为蒲公英现在已能繁殖自己,再也用不著从前那种与异花受胎有关的机体了。
  以上各种解释,可以引到生物成功的第一个原则上。
  原则一——繁盛的进步的动植物,之所以能在生存竞争上获胜,是由于有特别精选的机体,且能多方应变。
  有许多人所抱成功的标准是假的,而且易为假的成功所满足。我对于那些人所发的问题:“为什么在无需竞争的时候,要努力竞争?为甚么不发明些东西,或著作几本书,而靠发明权著作权来过活呢?”只能回答说:世界上再没比停止努力竞争还大的罪孽。得著百万的金钱,同总统的头衔或是他种尊称和令名都不算错;唯有说“我已经够了”,或是“我够了”,或是“我已值得享受安闲了”,才是不可赦免的罪过。在生物学上的这种凭据,很可从过去的动物历史以及现在的动物生活里找出。譬如螺蛳,只须安居在石墙中紧附著海边的磐石,时时伸出足来以攫取食物,这种螺蛳当然得到了安逸的生活。还有绦虫,安安稳稳地藏在他动物的食道中,只靠已经消化的食物生活。他完全缺少消化的机能,也没有寻找食物和认识周围事物的感官。但是绦虫的祖先似乎还过一种自由的生活,能视,能觅,能获“地盘”的。试问为什么人不作寄生虫呢?是为了有些成见在,但究竟为甚不做呢?
  原则二——生存的动植物,所有的能力和知识,是多少直接与那生物所做竞争的程度为正比例的。不竞争就要退化、失势、无能。
  此外,还有一种可憎的生物学上的罪过而为有些人所容忍的,就是欺骗。有人说:“我因为逼于饥寒,终于是要谋生的,若是我欺骗了人来过活,而且于人无损,究有甚么不可以呢?”自古以来,在动物界中,就已用欺骗的手段来做寻获食物的一种方法。蜘蛛张著细纹的网,那些粗心迟钝的昆虫就不免误入。彩蟹背著海底有颜色的石块,藉以逃脱其他动物的捕食。行枝虫尽力的把颜色形状模仿得恰似树枝。如果一个昆虫被害,却仍旧挺著像树枝一样可以持续到数小时之久(因为动一动就不像树枝了),即使身体被割成两段,也不装出其为生物的模样。既然利用了这种欺骗的方法可以获生,还为什么不去利用呢?从生物学的见地看来,这种欺骗方法可以说是有益的,然而也是危险的,因为使用这种手段的动物,会自然而然地依靠特种的方法以图存;但要是这种巧计一被识破,就万事都休了。譬如连日的倾盆大雨即足以使蜘蛛不能张网或补网,而蜘蛛就会饿死;彩蟹一落在光沙滩上,立刻就会被饿鱼咬去;大风给走枝虫从树上飘开,他的结果也就不难想见了。若是一个女伶专靠一件值一万块钱的外衣以博得观客欢迎,设不幸衣箱被窃,外衣失去,那么她的观客也就失去了。如果一个卑鄙的律师或是骗钱的庸医的诡计被人识破,那么法律就会给他以处分。
  原则三——用欺骗的方法来规避生存的竞争是危险的。因为利用这种方法的动植物总会偏向到某种专门的手段,要是这种手段一被识破,这生物就要大受妨碍或且在生存竞争场中被淘汰以去。
  生存竞争上的另一种方法,是靠各个体的协作。动物中像人、蚁、白蚁等,皆能利用这个方法,以获得极大的成功。这种方法的优点,在能联合众力,因合作的分工而有伟大的成就。在蚁穴里,即有各种阶级的组织,且各有专门的职守,像工蚁、兵蚁、司门蚁等等。大体言之,合作为社会生活的要点,故于群体有益,然而它也不免有一个缺点,就是少有使各个体可以充分发展的机会。
  这种社会生活还有一个缺憾,就是形成“寄生主义”。我们知道,社会上没有两个人的才能恰巧相等的;有些能力格外大些,可以比别个多做些工作;而有些能力非常薄弱,既不能贡献益处给社会,反而依靠社会来供养他们。更有些真正的过寄生生活者,他们故意钻到社会里边,不想做事,却专想坐食。在蚁穴里,科学家曾找得有二千多种这类的寄生虫。在人类社会中,也常有许多寄生的个人或团体,口里嚷著“合作!合作!”实则专谋利己,并不想益人。
  原则四——合作是获得成功的最好方法中的一种。只要它对个体不发生太大的牺牲,也不致有赡养寄生者的耗费。
  回顾以前生存的动物,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点成功的意义。有个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曾经称雄一时,遍满全球。以后牡蛎同鱼类也都作过一时最灵敏能干的动物。继著又有两栖动物出现,他们能进到鱼类所决不能到(因为没有呼吸空气的器官)的陆地世界,继著就是爬虫类的黄金时代,有百足的巨兽漫游全球。等这些伟大的动物过时以后,就有小而敏捷的鸟类及哺乳类霸占这个世界。我想,每时代最称雄的动物,恐怕都拊著同类的背说道:“我们何等伟大!我们是空前所没有的伟大!”但是到了现在,已有大半是绝迹了,世界再也不会有他们的影响了。如果请问古生物学家以动物族类死亡的原因,或者他会回答是“过于专精化”(specialization)了。譬如中古生物时代的恐龙类,仅发育极巨大的躯干,而别的部份毫不发育。然地球上环境的改变却时时不息,先后有冰冻期、潮湿期、干燥期等等。设如一种动物只习惯一种气候环境,而气候环境一旦改变了,他自然不能生存,只有死亡。人类社会如果太专精化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也不是巧法。一个城中的铁匠,他生平仅会修理马蹄,要是到了老年,叫他去修理汽车,他因为全无所知,就难以生活下去了。
  原则五—一专精固属需要,只不可固守窄小的范围,以致不能适应新的机会和环境。
  论理的话够了。现在静心问问,究竟甚么才算成功?从生物学所得证据,可以向世界宣布的是:“竞争和改进。”而固陋、怠惰(甚或自满)以及欺骗或盲目的合作,都是不可宽容的罪孽。勤劳、进取、诚实、慎思、皆是美德。成功最紧要的利器,恐怕要算永远不息的尝试。世人在事业的各方面多有所成就,然常不能认识所以成功的理由。爱立奥特①(Eliot)总长,是个化学家,他以为自己的成功是由于勤劳;大将拿破仑则归功于先见之明;富商伯德立(Bradley),则归功于需要;宗教家莫迪②(Moody),则归功于合作。哈利门斯(Holmes)有句表明他先见之明的话——我觉得,世界伟大的事业不是站著而是活动。要到天堂的岸边,我们必得立时扬帆动身,有时顺风,有时逆风,总得开驶前进,不可任风飘流或是下锚不动。
  定律——成功就是继续的进步。这也是幸福路上最重要的路碑。
  人性与战争①
  一
  《启示录》(耶教《圣经》上末卷之一篇,为使徒约翰所写描写世界的将来者——译者识)上面所描写的四骑士(fourhorse-men),科学已经给与我们最好的希望,即其中至少有二个能打下马来。第一,我们日进月异的医学知识,已经渐渐把瘟疫驱走了;第二,我们有理由敢信,科学不久并能将饥馑消灭了。只是对于战争一项,人人都以为科学也难以补救,好像我们只有失望了。
  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说,战争是根源于人的天性的;要是这个不改变的人性存在一日,那么战争也必继续的存在一日。
  科学研究的结果,是于人世最有关系的。它可以影响于一国的事业,也可以有关于国际的政治。心理学最大的效用,就在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重大问题。如果你们都以为然,而且具有兴趣,那么我们可以对于下面一个问题慎重的研究一下。
  这问题是我们研究人性所得的知识,以为人性常需要国家用武力来解决国际的争端,而不是循法津或其他较为和平的方法;究竟这话对不对呢?这个问题的真确答案,实在值得一番详尽的考究。
  以为战争是由于人的天性,且主张天性是不变的人,他们确也有很充足的理由在。盖当人类有史之初,就已有了战争;即在有史之前,也必有战争无疑。再远溯上去,到动物的世界里,争斗也是很平常而普遍的。可知人及动物中有种遗传的潜势力,带着我们向不幸的战争之途以走。人类的神经同筋肉,看来的确都像到处喜欢争斗的。人的生成好战,犹如“水之就下”。历来人性都表示同样的性质,不管有如何强烈的欲望去过异样的生活,但终地改变不成。
  只是我现在所欲说的意见却是相反的。请你们自己看看人类社会上所已发生的深切的变动,这种变动并不需要转移人性,却欲摒弃战争于社会之外。那些根乎人性特点所成立的制度固已消灭,然而并没有破坏或减弱人类原有的意旨。
  二
  你们喜欢同我一块儿考察吗?那不必回到穴居野处的原始人,只就离现在并不过久的人类,如在墨西哥的,在太平洋群岛,在非洲的考察一下好了。这种地方的人,有献生人供牺牲的习惯。有时他们一场战争,只不过为得一个可作祭品的囚奴。甚且有人以为更用自己亲生的儿女献为祭物,可以息神的怒同脱离天罚。要是有人要取消这可怖的制度,则必另有人出来反对,说道:“甚么!你想改变人性吗?你希望人舍弃他们的宗教吗?你要我们不将我们所有最珍贵的物品献给我们的神吗?”然而事实又是异样,不管人类有这种种的疑问,而以人为祭品的事,在文明的地方,固已永远绝迹了。而且,仪式虽然改变,献祭的主旨却依然未动。再从另一方面看,爱亲子的心只有增长,对于宝贵人类生命的感觉也更有发展。即敬畏神灵同希望脱离罪孽的心也还依然存在。这样,以人为祭品的制度固然破除了,然而并不见得改变了人性或破坏了宗教信仰和理想崇奉。
  还有一种社会的行为,也是真实的。这就是复仇的举动,曾有一时风行全世界,大家觉得对于杀死自己家人的人,必须把他杀死才好。这种流血复仇的冲动是非常激烈而且最难约束的。像孔子的仁慈尚且以为杀其君者与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并主张人臣当不可任其君之仇未复。
  可是后来到了一个时期,那时法律之神出来说话,却与上述情形全然不同。它对于主张报仇的人,喊出“不可”的口号来。它说:“复仇雪冤之权在我,而不在你;你的动机固然没有不合,只不过用这种报复的方法以求得公道,未免太粗暴,太不值得。要之,让没有罪的人来定罪人的罪,最是公平。”在此地,我们更可想像当日的批评者的话:“难道你希望人遇着骨肉至亲被人害死的时候,既不忿怒也不动心么?这样,你须首先改变人性,然后才能达到你的目标。”但这种事看似不能办到,然而现在私人流血复仇的事固已没有,都可交给法律办理,而人性也并未需要改变。这只要看人类复仇之念仍然存在,骨肉遇害,无不思有以报之;惟因已有更好的方法足以满足这种人的冲动,故这种冲动也竟无所施逞。
  我现在更要讲到奴隶制度。废止奴隶的事并不久远,尚能为我们所记忆。奴隶他人的起源,来得很早。役使奴隶这件事,且为优秀民族的标识。就文明本身言,觉得还是不能缺乏了它。即在我们美洲,不久以前还有着卖买人口的事;它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举目所见遍处皆有的黑奴。由这可见,奴隶制的心理根源之深!若考它的发生当有三种原因:一是由于人类获得的冲动,即贪财富的欲望;二是由于支配他人以图享乐的观念;三是由于希望从间暇中得到满足,并有机会以供给家人亲友的需用。蓄有奴隶的主人,常从理智上及感情上说出可能的理由以拥护这种制度。故在当时这种制度却似自然的、社会的、上帝的律法,不特要拥护,而且是实在需要的。而看那些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以为他们是没有人心的,是不懂得人性的可能的。
  但到了林肯总统签释放黑奴宣言的时候,他难道一并注销了人的天性么?不!人类还是贪婪无忌,还是利用他人以谋自利,还是相信自己的欲望都是合理的。不过现在的社会对于人的寻求财富,支配他人以及获得安闲奢侈等等的欲望,已立定了限制的范围,仅让这些欲望在这范围以内去求满足,却并没有根本铲除它们。但买卖人口像买卖牲畜一样的事,是已经绝迹了。
  三
  末了,仍让我们回讲战争的事。战争对于人性的关系是否与其余所说及的行为根本不同?实在,战争也不过是我们人性自求表现之一种方式。它在人性上有深切的根源。我们中的最善的、最坏的无不加入战争的漩涡。我们身上的组织没有不和战争有关的。我们的兴趣也没有不和战争相干的。所以想遏制它,确有很大的困难。如果欲用旁的方法来代替它,也不是一种容易的工作。因为战争的历史如此之长,战争的根底如此之深,故一切思想家一想到防止它,却不免感到失望之苦。
  然而,我以为这种失望是没有科学上的证明的。认反抗战争为不可能的思想,实在可以取消,却不必定需要改变人性。从我们的经验看来,这种不变的人性却容许人类行为的重大改变。实在在社会事业的刺激之下,人性不但容许改变,且确实需要根本的改变。
  我们固然仍要承认,人性中还有着趋于战争的冲动——如爱财产、爱事功、爱名声、爱祖国等等,然而我们可以有更大的耐心,也可以有更大的嫌忌,表示不满意于流血的旧法。心理学不曾说,我们到了此地再不能前进;也不曾说,人类的创造力已到了极点;更不曾说,再没有更聪明、更有效的方法可以表示爱国家、爱世界的忠诚。
  假使有相信科学的人发问:“那些主张人性不变的人以为如何?”科学当能这样的回答:“不错,大概言之,在广大的范围内,人性是不曾改变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话也有理。但他们如果以为至终我们必需把人性来改变,那就大错了。”只看许多大事业已经成功,却毋需改变人性。例如:以人为祭品、在海洋行劫以及奴隶制度,在文明地方都已消灭了。由此可见,要减除这些邪恶背道的举动,不必需要连人性也减除了,更不必等候把罪人都成为圣贤。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人类应求社会的进步,创造与事功。人类固已不断地相互协作以改良各种野蛮的举动了。所以我们还当用善意来看待新式的正义、律法与秩序,而不致偏向于太粗暴而少实效的行径。
  论到人性,也有二方面的话:一方面人性是守旧的、顽固的,常常倾向于旧的举动;一方面人性也表示不满意于旧法,而趋向于新的进步。现在有许多人在寻求更合理的制度,更能满足人群竞争要求的方法——这种改变就足以表现我们的人性。隐在人类行为后面的最深沉的力量,不仅不反抗文明,实驱使我们更求文明。人性虽似拒绝进步,然而在一切重要地方,人性却已把它自己的隋性、保守性都战胜了。它给人以动机,以智慧,以利器,以不息的要求,于是在过去的时候,已把人类生活弄成丰富了,增强了。而这些同样的势力,还能使各国制定比战争更好的制度,以实现战争所欲尽的工作:这种希望是心理学所决不禁止的。
  美国初级中学发达之经过①
  美国初级中学这种学制的发生,是有颇久的来历的。今欲加以观察,竟可追溯至很远的时代。如哥美纽斯(Comenius,一五九二—一六七〇)②与卢梭(Rousseau,一七一二—一七七八)皆为主张教育改造的人,在他们的改造计划中所包含的要素即可视为现代教育改制的张本。
  哥美纽斯的改造计划偏于形式,他可视为六年制的学校组织的创始者,其计划包含以下五点:
  (1)婴孩学校(InfantSchool)——也称亲膝下学校(SchooloftheMother'sKnee),自一岁至六岁者入之。
  (2)乡土学校(VernacolarSchool)——收容那些略有学校经验的学生,自六岁至十二岁者入之。
  (3)高等学校(Gymnasium)——预备学生升入大学,自十三岁至十八岁者入之。
  (4)大学校(University)——研究自由教育(liberalculture),自十九岁至二十四岁者入之。
  (5)专修学校(CollegeofLight)——专为科学的研究与专业的训练,自二十五岁至三十岁者入之。
  卢梭的改造计划注重于内部的精神,故他所贡献于近世教育者,在他的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自然;在他的承认各个学生能量、嗜好与成就方面的差别;在他的提倡教授时贵诉于兴趣而不用威吓;以及在他的重视教材应和实际生活有关而不主形式上传授抽象的资料。
  一八二一年成立了一个波士顿英文中学(BostonEnglishClassicalSchool),其组织的原则,颇有与今日之初级中学相合。该校设置修业三年之学程,收容曾毕业于五年六年或七年小学课程的学生,预备他们到十五岁或十六岁时入职业界服务,并不是预备升学的。入学年龄定为十二岁。是故波士顿学校正与初级中学校一致,为不满八年的小学学程的继续学校,授以自十二岁至十五岁的三年学程。该校为完全独立的组织,且适应当时该地的需要,也与现在的初级中学相似。
  中学学制变更的开始 当十九世纪之终,学制改造运动开始为急速的发展。其确定的时期实在一八八八年。是年哈佛大学校长爱里奥(Eliot)在全国教育会之视学部演说词中,提出改革学制的意见。他的主要点是对专门学校(college)学生而发的,他主张缩短修业的年限,以便专门学生得早一二年入社会服务。在他的改造计划中,有下列几个要点:(1)减少向来传习的课程中的许多项目;(2)缩短长的假期;(3)增长每日上课的时间;(4)学校行政与教育方法的改组。
  一八九三年十人委员会的报告——爱里奥博士的批评与提议当即引起多人的讨论,到一八九二年七月,全国教育会即指定十人组成委员会;该委员会有权力可以召集全国教师开会讨论,是项教师为担任美国中等学校课程上所有且为升入专门学校所必修之主要学科者。
  十人委员会曾于一八九三年将研究的结果公布,其所发的宣言对于嗣后美国一切教育改造也大有影响。然就特殊之点言之,自以对于初级中学为更有显著的影响。
  兹就十人委员会报告中的结论,摘要如下:
  (1)一切主要功课在中等学校所授的,应在入中学以前之小学高年级中授之。(这种功课除希腊文外,为拉丁、近世外国语、英语、数学、物质科学、博物、地理及社会学科——历史、政府与经济)
  (2)当编制与教授这种学科时,在内容上或方法上对于任何级学生都不应有所轩轾——不管某学生的前途如何,或何时停止修学(译者按:此意是指不问其为预备升学或预备谋生),都要用同样的方法与同等的程度去教。
  (3)为达到普通教育的旨趣,各学科都当同样注重;自由选习在中等学校是一件比较无关重要的事。
  (4)要作成圆满的中学课程,若限于四年,且以现行的小学课程为基,是不可能的。据委员会的意见,有几门功课现在到中学时才设置的,如代数、几何、自然科学及外国语,应该提早些教才是,因之即须列入现在的初等学校之内;或者换一个方法,把中等学校的年限提前二年,让初等学校修业年限自八年减为六年也好。
  (5)美国的中学,就全体言,并不是预备升学的。其主要功用是在预备学生谋生,因之国内只有小部分的学生能将受教育时期延长至十八岁,而其时他们的父兄还能继续供给费用。
  就大体言,十人委员会的报告可视为具有远见的一种报告,这里边所提议补救的方策,实为后来组织初级中学的重要因素。试举几端主要的项目如下:承认中学校课程应该丰富的原则;小学缩断为六年,中学延长为六年;承认学生各别的兴趣与志愿;指定各学科在班上修习应有的充分时间;采用学科制在小学九年级以下的年级。
  一八九五年十五人委员会的报告——十五人委员会是由全国教育会视学部(DepartmentofSuperintendence)在一八九三年所委派的,算是美国学制改革上第二个有名的委员会,他们的报告于一八九五年发表。但报告中仅有一段是直接讲到初级中学的,这一段就叫做《初等教育上各学科的相关》。
  在有几点上,这个十五人委员会的报告是不如那个十人委员会的开展。譬如他虽主张在小学课程上添设男生的手工科与女生的家事科。但他却反对在小学校设置所订实用的学程以供毕业小学后即须谋生的学生的修习。不但如此,他还取消了十人委员会的结论,不主张把小学年期自八年减为六年。然在另一方面,他却提议:“在小学七年级与八年级应废止高等的数学而代以经过修改的代数学,在八年级的英文法也应代以拉丁。”此外他也赞成在七八年级即采用学科制的教法,而各年级的升级方法也当变为活动一点。
  总之,十五人委员会报告中的讨论事项未免有点欠圆到,且决没有如十人委员会曾报告的有实际的影响。虽在还没有确定初级中学学制以前,而小学七八年级即普遍的采用学科制教法与学科制升级的原则,未始不是这两种报告所联合产生的影响。
  一八九九年专门学校入学资格委员会的报告——这又是一个改造学制的委员会,是由全国教育会的中等教育部在一八九五年所指定的,到一八九九年把结果报告出来。他们对于学制改组的意见,倒是与十五人委员会相反而与十人委员会同意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意见是,以为把现在列在中学课程以前的小学校最后两年级编到中学里去,这件事是重要的。”凡在这两级中的一切教授事项,在可能时,当受中学教师的监察。在这报告中,尚未同意初级中学可为独立的组织,自有其功能。他所说到的,只是规定了一个较长的时间可以设旧制的中学训练;换句话,就是:一个六年制的中学,却以六年制的小学为其附带物。
  自一八九〇年至一九一〇年开始发达但同时欧洲各国的中等教育正发生一种改造的机运,这种外来的影响颇足以促成美国的改造运动。美国进步的教育家受了德法诸国改制的刺激,颇思对于教育的宗旨、内容、方法以及精神加以真实的改革。如支加哥大学校长WilliamR.Harper、哥伦比亚大学校长NicholasMurrayButler、哈佛大学教授PaulH.Hanus、支加哥大学教授JohnDewey,以及其他主要的视学员与校长们,皆赞助改革计划。①他们到处促进是项运动,结果遂使自一九〇〇至一九一〇这十年成为美国教育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期间,组成了好几个委员会,从事于考查与报告的工作,其中著名的委员会有如:
  (1)二十一人委员会。系由一九〇三年支加哥大学的年令所决议的,以校长Harper为主席。
  (2)教育上文化要素与时间经济委员会(TheCommitteeontheCulturalElementandEconomyofTimeinEducation)。系一九〇七年由全国教育会所指定,主席为科罗拉多大学校长Baker。
  (3)推行“六·六制”委员会(TheCommitteeontheAdvis-abilityoftheSix—SixPlan)系一九〇五年由全国教育会中学部所指定,以纽约的州视学E.W.Lyttle博士为主席。
  这几个委员会皆承认有许多已经过时的不切实际的学程必须减削,各年级的课业有更好的关联,且主张公立教育制度的形式必须根据“六·六的分级法”完全改组。他们的报告随时发布,最迟者直至一九一一年。但在各种报告中,未见有把六年中学可以分为完全差别的两部的意见;故他们所提倡的就是六年期的中学校。
  但是经过修正的“六·六计划”正在暗中发展。远在一八九六年,Richmond与Indiana两地小学校的第七、第八两级,即已在另室教授,更实行学科制,按科升级,对于成绩优良者予以学分。课程也分为不同的三种。Kalamazoo与Michigan①地方于一八九〇年时,即将城市小学的八年级另在一处教授;至一九〇二年,更将第九级与第八级联合,另成一种称为“分科学校”(de-partmentalschool)的组织。一九〇四年在Muskegon与Michi-gan地方的城市学校,按照下列计划组织:第一至第六各年级在市立校舍内;第七级在分科学校;第八、第九两级附属于中学校;第十、十一、十二各级即在中学校内。当在一九一〇年之前,还有一种企图,思把六年制的中学课业有所分化,以适合特种学生的需要。大部分这种分化是有两种:一种是预备升学的,他一种是预备谋生的。
  支加哥地方的学校于一八九四年时即开始将这种课程的分化登报宣布,但不久外间就有以“阶级差别”相讥议者,于是一般舆论颇致不满,改造计划遂告废止。
  自一九一〇年至现在的发达 有系统的改造运动,直到了第三十年来,始把初级中学的名义与实际,确切输入于一般人士,且得公众的赞成。大约从一九一〇年起,或者更早一点,大家的注意已由“六·六制”而转移到更进一层的改造计划。这种计划有多种:或主张“六·三·三制”,或主张“六·二·四制”,或主张“六
  ·一·五制”,或主张“六·二·二·二制”,或主张“六·一·二·三制”,或主张“六·五制”,尚有别种的时间支配制。而各城市也都以改制相竞尚。但他们的改造动机颇不一致。有的是为了当二十世纪刚开始时,入中学的学生数有增,故不得不把学制忽然变更;有的是受了科学运动的影响,以实验为目标;有的受了以前各种改造委员会所提议各项计划的影响;有的是鉴于最近心理学上、教育学及社会学上新成立的理论;更有的是为了供给一种平民主义的教育于一般民主国的儿童,以期适应全国投票者与纳税人的愿望及要求。
  自一九一〇年以至现在,仍有关于全国的教育委员会组织起来以讨论中等教育的改革并提出正式的报告与建议。第一个委员会就是九人委员会,是在一九一〇年由全国教育会的中学部所委派,他们的报告于一九一一年刊布,题为《中学校应该成就些什么》。该委员会又发布以下的声明:
  (1)由捐税维持的中学校应有一种责任以教授每个学生,这种教授是经过审慎的计划可以替社会造就聪明强健而且进步的公民的。
  (2)中学时期是试探的时期,用以发见学生特殊的能力,用以建立终身事业的旨趣。因此,应设备一种机会得让学生于种类颇多的各项作业中试探出自己的才力。
  (3)在中学校里,男生(或女生)虽可以极相当的按照他所选定的职业开始进行,但最后的抉择不应在那种事业刚开始时就叫他规定。
  (4)只有当教育上文化(或译开展)的与职业的成分相融合时,“这种文化的教育才有社会的意义与必要。..换言之,研习文化与职业的学科的学生才能看出他的工作对于别人事业以及社会幸福的关系,因而承认没有职业成分的文化教育只会使他成为人生舞台上的一个看客,而戏园里的这种座位却早已挤满了。”
  (5)工艺农业或家事应视为一般男女儿童教育上的合理的要素,特别对于那些尚未选择他们职业的学生。因为专用书本的课程会造出虚伪的文化理想。而且在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与分配者及消费者中间生出鸿沟来。
  (6)中学校应该在真实的意义上对于维持这个学校的当地社会的重大产业,反映其内容。
  (7)传统的预备升学的理想殊与女孩实际的需要与未来责任相违背。故对于这一种的中学课业,就是经过审慎的计划以发展女孩对于处理家务的才能与兴趣为主的,应可视为重要之事,至少也当与其他功课同等重要。
  该报告中未指明初级中学,只是常说“中学”,则因全国教育会的中学部已于前二年(一九〇九年)主张六年制的中学故。但这个九人委员会对于七年级与八年级所提意见正对于第八年以上各级所提议者一样真实,且是项提议所造成的原则,也有一部分为后来初级中学课程所根据。
  到了一九一一年,正在九人委员会提出报告之后,更组成了一个中等教育改组委员团来执行改造的计划。该委员团以Mas-sachusetts①省中学视察员ClarenceD.Kinsley为主任,其组织由模仿十人委员会而成。另有十六个小委员会,专事讨论改造计划中之特殊问题;更由十六个小委员会的主席与十个公选的会员组成一检阅委员会。从事于各种小委员会报告的编制与核准。该委员团自一九一二年以来继续工作,所认可且已公布的报告共有十五种——这些报告由美国中央教育局印行,包括下列各项:一九一五年,第二十三号,《公民科的教授》;一九一六年,第二十八号,《中等学校的社会学科》;一九一七年,第二号,《中等学校英语科的改造》;一九一七年,第四十九号,《中等学校的音乐》;一九一七年,第五〇号,《中等学校的体育》;一九一七年,第五十一号,《中等学校的道德训练》;一九一八年,第十九号,《中等学校的职业指导》;一九一八年,第三十五号,《中等学校的基本原理》;一九一九年,第五十五号,《中等学校的商业教育》;一九二〇年,第一号,《中等学校数学科的向题》;一九二〇年,第二十六号,《中等学校科学教授的改造》;一九二〇年,第三十五号,《中等学校的农业科》;一九二一年,第五号,《各种的半时(part-time)教育》;一九二一年,第五号,《中等学校家事科的改造》;一九二二年,第二十三号,《中学校的校舍建筑》。在《中等学校的基本原理》这个报告中,他们主张六年中学的组织应以“三·三制”为根据。还有几种专门的报告也同样承认这种计划。
  此外有几个带地方性的别种委员会,在过去十余年间,也讨论到改组的问题,而且大都采用和九人委员会相同的意见。同时,初级中学校已在急疾地发展。不过到底那一处是最先创设的,不大的确知道。仅知在Richmond与Indiana两处,已于一八九六年时,将小学之七八两年级另行组织;而Richmond的学校行政也颇有几种特色可认为现在初级中学的要素者。恐怕还有许多别处学校也和Richmond地方同时把学校组织加以修正。唯有妥善计划与特别努力,根据显然的“六·三·三制”以组织学校的,在美国各地,直至一九〇九与一九一〇年时才有。到了一九〇九年,Berkeley与California地方,①把学校按照新计划改组。GrandRapids、Michigan当一九一一年始设初级中学。LosAngeles也在一九一一年时刚开始。纽约地方,于一九一〇年采用“六·二·四制”为全州统一的计划,另将经改组过的七八两级称为“中间学校”(indermediateschool)。Columbus、E-vansville以及其他几处城市,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改组他们的学校。据Briggs调查,算至一九一七年为止,美国各地所有称为初级中学校者共计二七二处,其设立年期与数目如下:据大卫斯(Daris)在一九一八年为北部中央协会(NorthCentralAssociation)所作考查的报告,知道在北中区内共有二九三城是设有初级中学校的。这些学校的设立时间如下:
  在1916年以前.....160校,占总数54.61%
  在1916年内......61校,占总数20.82%
  在1917年内......72校,占总数24.57%
  又有Rorem在同时期考查,以为美国全国所有初级中学之数凡三五四校;然美国中央教育局于一九二〇年发布统计,记在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年度内共有初中五五七校,又于一九二三年所印行的一九二一与一九二二年之《中等教育》一书内说:
  现在初级中学校之数目当以百计。有人口二五〇〇〇或以上之城市共五七五处皆报告设有此种学校。但要是设有此种学校的各城皆来报告,则校数必将更比这个表上所列者多上几百。在人口未满二五〇〇〇之城市究有多少学校固所未知,但至少终有几百。
  总之,不管确实的学校数究有多少,唯自一九一八年以后,初级中学校以很快的速率推行到各地,是无疑的。
  总结 在总结时,我们可以说,到了现在,产生初级中学的这种改造运动,是已经过了三期的发展,且可从三种见地来看他。
  A.关于宗旨者:
  (1)自一八九〇至一九〇〇年,是在缩短那些预备入职业界的专门学校学生的求学期间。
  (2)自一九〇〇至一九一〇年,是在保有更多的学生在初等学校的高年级里与中学校里,使不致半途退学;又有一目的是在对于志愿谋生的学生供给职业的训练。
  (3)自一九一〇年以迄现在,其宗旨是在发见各个学生的特性,而且设置一种更完满的教育,使每个学生,不管他在学校的那一级里,都得享受。
  在第一期,这个运动是受着大学校长们的指示与影响;在第二期,是受公立学校当局的影响;在第三期,是受着教育学上专门研究的影响。
  B.关于方法者:
  (1)自一八九〇至一九〇〇年,这个运动专事攻击旧的方法,虽想改良,顾不切实。
  (2)自一九〇〇至一九一〇年,这个运动已经建设了积极的教育理论,且构成了把理论施之实际的计划。
  (3)自一九一〇年以迄现在,这个运动是注重于理论的实际应用、进程的分析以及行政的改组使之适合于经验所得的结果。换言之,是已采用学校试验的方法了。
  C.关于内容者:
  (1)自一八九〇至一九〇〇年,兴趣所属以及讨论所及的范围是以关于学校改组的外部形式的题目为中心。
  (2)自一九〇〇一九一〇年,兴趣所属以及讨论所及的范围是以关于学校改组的内部行政与学生的个别需要的题目为中心。
  (3)自一九一〇年以迄现在,兴趣所以及讨论所及的范围一真是以教材、教法,以及此种事业所具的精神为中心。
  冷觉的特性①
  若说世界上没有所谓冷的这件东西,但在我们人体上却具有感觉冷的神经,这话似乎有点希奇罢?但事实的确如此,容我们解释如下。
  据现在物理学家的意见,以为冷是没有客观的或“真正”的存在的。世上只有热这样东西,而且我们可以设法去度量;在人体上更有感觉热的神经。
  但世上虽没有客观的冷这样东西,可是我们确乎有感觉冷的神性。
  我们可以使热走进身体里来,也可以使热离开身体而去;但是没有冷这样东西,可以离感觉而独立,既不能走进身体,也不能离开身体。
  正和有了光,又有了可以看见光的视神经一样,世上看了热,也就有了可以感觉热的许多神经;但既是没有客观的外界的冷,何以倒有感觉冷的神经呢?莫非是笑话吗?不!请不要惊奇,我们且慢慢道来。
  热是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分子的激动使然,而且可从甲物质转移到乙物质的。所谓温度的改变,就是热从较热的物体正向较冷的物体转移的一种表示。
  当两种物体在同等的温度时,则在他们中间不会有热的转移。
  假使我们拿一条热的火棒放到冷水中去,则火棒便要失掉热气,降低温度,而冷水却要得到热气,升高温度。
  我们人类的身体,能从火、日光、热水浴等吸收热气,而且跟著便有温暖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热走进到身体里来了。但身体是常在发生热气的,因此热气就常自身体离散以去。这个在生理上是有好处的,因为假使热气没有发散,而只是继续增加,则恐不消几天功夫,就得把这个肉体烧成灰烬。
  假使皮肤里有很多的热血,如在我们面红耳赤时,我们便感著暖,虽然热气是在向外发散,还是觉得热烘烘的;但反之,要是皮肤里血分极少,好比当脸色苍白或在发疟疾时,我们便感著冷。
  有些热气是时时发散的,可是我们并不时时感冷;这是因为只要皮肤里有适度的血液,我们自将觉得舒齐,既不太热,也不太冷。
  但在无论何种情景之下,如果身体上的热气骤然消失时,譬如从室内走到室外冷空气中,在洗冷水浴时,当坐在冷石头上时,我们便将说,“这”是冷的,我们“觉著”冷,我们“是”冷了;然实际在身外的世界中并没有真正的冷这样东西。
  所以使我们感觉到冷的,一种是热气的消失,另一种还是热气消失的速度。
  因此当我们把双手放在冰冷的水里时,将以为比平常的饮料水要冷得多,这就因在上例热气消失的速率,要比在下例的快得多之故。所以这个问题,是关于热气从皮肤方面转移的速率的问题,也是同时在皮肤中所有血液的分量的问题。因为在皮肤中如有多量的血,仿佛当我们面孔涨红时,虽然热气是在发散,但我们终觉得热;反之,在皮肤中如没有多量的血,而且热气也还是发散有如当我们发疟疾时,我们就要觉得冷了。
  无论如何,当我们感觉冷时,终没有一种客观的冷从外部走进身体里来;这一点是物理学家与生理学家都表同意的。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假定我们闭上了眼,且把一只手放在正和身体同温度的油里,则我们将不觉得手有什么热或什么冷,而且我们或许竟不晓得有所谓油。更有一种平常的经验,就是我们如果碰巧绝不痛苦的割去了一只手指,也没有见到血的滴下,则我们简直不感觉著什么;只于后来在某处看见了血,才知道我们已割去了手指。这是因为血和身体的温度恰恰相等,既不热,也不冷,故不会有什么觉著。
  于此,我们似乎可以发见下列四种不同的情形:
  (1)当热气通过皮肤进来时,我们觉著热;
  (2)当热气通过皮肤发散时,我们有时觉著冷;
  (3)当热气通过皮肤发散时,我们有时觉著热;
  (4)当热气既不进来也不外散时,我们简直没有热的感觉。故我们的热或冷的感觉,似在乎热的转移而不在乎向皮肤进出的方向。
  在皮肤中,血液的量是决定我们感觉的有力的要素。如对于冷,对于室内安乐与否的意见,皆以这个血的量为根据。因此,假定一个人坐在不生火的室内,从事于繁重的劳心的工作,或者在发疟疾,他将是“全身寒冷”;或者他的头虽然热,而两脚皆冷,他也感到十分的不舒服,以为这房子是太冷了,应该生火。但当他正想起举火时,适有人从室外快步进来,全身发红,在皮肤里充满著多量的血,则他将立刻说这间房子热极了,自然极不需要生火。故这是个相对的问题,实际上室内的温度对于这两人原是一样的。
  当皮肤里充满著血时,不管他四围的热度如何,而且即使他体内的热气是不绝地离散以去,但他至少在短期内要觉著热。
  现在且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假使我先用冰水把一只手指弄冷了,又把另一只手指用热水弄热了,然后一起放到和室内温度相等的一盆水中,则在冷的一只手指将觉得这水是热的,而在热的一只手指将觉得这水是冷的。但无论如何,水的本身是只能有一种温度的;然而感觉的效果恰恰相反;这不过是相对的另一例子罢了。这时候,皮肤上的神经对于所通过的热所发生适应的情形,实为决定我们感热或感冷的要素。
  当我们的皮肤对于一物既不感热也不感冷的这种状态时,称为皮肤的“适应温度”(adaptationtemperature),或叫做皮肤的“生理学上的零点”(physiologicalzero)。
  为更加明白起见,我们可把这个“生理学上的零点”说是这样的一种情形,就是四周的温度要是比这零点升高了,则有热的感觉;但要是比这零点低下了,就有冷的感觉。
  最后,我们要问在人身上是否具有感冷的神经,和那感热的不同的?照一般人所相信,我们是有的。这个全部的证据虽不能在此发表,但用一件简单的仪器,把皮肤仔细检查一下,也就容易懂得。
  这件简单的仪器就只是一条金属,例如铜器之类(约如一枝铅笔的直径),把他削成稍尖的头。试验的方法如下:把被试者的眼睛用巾扎住了,然后将这金属的尖头轻轻地在皮肤上一点一点地压下去,在每一次接触时,即叫他把所感觉的报告出来;这样,他的报告可有下列各种:“触著”,“热”,“冷”,“不明”,“没有”。
  所谓“不明”是指被试者对于所接触之点是感觉著热还是感觉著冷,或者还是仅仅一种接触之感,都不能确定。所谓“没有”,是说他虽然知道他是被金属触接了,但其感觉既不是热,也不是冷,而是非常含糊,所以竟使他不能确定接触的所在。事实上,当金属的尖端触到皮肤痛点上面时,要是压力不大,他是不会觉痛的。试到这里时,假定这金条的温度和室内温度相等。但要是我们现在把他放在冰冷的水中,再取出按在皮肤上,则他的报告必是:“接触著了”,“显然是冷的”。在这例中,那时是触著了一个皮肤上的“冷点”,故其感觉是非常明显的冷;而感热的神经却没有受著刺激。但要是金属的温度和皮肤的一样,则他的报告将仅是“接触”罢了。又若特别选取某一处的皮肤,譬如在手背上的,更把触点温点以及冷点的所在各用不同的颜色表出,则可见每种神经各有其特殊的型式而和别的型式是不同的。
  在皮肤的每个单位区域里,所有冷点之数要比温点的更多些。
  说到身体内部的器官,他们所有感觉热或冷的天赋能力是极不完全的;譬如用饮料时,我们的唇或者感著非常的热,或者感著非常的冷;但一到了胃里,竟是一点也不感觉。
  从上述分项看来,我们可得一种普通的推论,就是感觉冷的神经的末稍,分布在皮肤上,为一种点的形式;当用和室内温度相等的金条去触接时,仅受寻常的刺激;当用极冷的金条去触接时,才受剧烈的刺激。
  更推论下去,这种感冷神经的分布是和那些感热神经不同,和那些接触神经也不同。我们可以证明,来自感热及感冷神经的冲动是在脊髓部分通过的,这就和接触冲动及肌觉冲动所通过的区域是不同了。故如一个人的脊髓受有特种伤害的,将没有热或冷或痛的感觉,因此他能握持烧红的炭或冷极的金属而绝不觉痛。
  感冷的神经也能用化学的方法,譬如用薄荷,把他刺激起来。假使你用少许纯粹的薄荷,擦在前额的皮肤上,则过了些许时间,你一接触什么东西,将无往而不感觉极冷。即使你仅用手指一按皮肤,或只呵上一点气,却不必放冰在上面,也都要感为非常之冷。
  从此我们可以明白世上虽然没有客观的“真实的”冷,有如同热一般意义的;但在我们人身上却有一套的神经,分布他们的末梢在皮肤上,专司感知那和热不同的冷。
  我们要是对于人身的构造与天赋所知愈多,则对于他们的能量与适应的详情将愈觉惊奇,虽然我们是不常能充分了解他们的意义。

附注

①本文译自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戴维斯(CalvinO.Davis)的原著。本篇署名:健夫。 ①本文节译自美国布朗博士所撰《学习法》一文。本篇署名:华因。 ①“本志”,指《学生杂志》。具体指1925年11月《学生杂志》第12卷第11号。 ①该文作者即美国学者桑德威克(Sandwick)。 ①本篇署名:健夫。 ①本文译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皮尔斯(A.B.Pears)的原著。本篇署名:少英。 ①爱立奥特 通译埃利奥特(CharlesWilliamEliot,1834—1926),美国教育家、化学家。 ②莫迪 通译穆迪(DwightLymanMoody,1837—1899),美国基督教新教布道家。 ①本文原作者是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教授斯屈拉顿(Stratton)。本篇署名:少英。 ①原文是美国学者戴维斯(Davis)的著作《初级中学教育》的第二章。 ②哥美纽斯 通译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捷克教育家。 ①“支加哥”,通译芝加哥;WilliamR.Harper:威廉·R·哈珀;PaulH.Hanus:保罗·H·汉勒斯;JohnDewey: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①Michigan密执安。美国州名。 ①Massachusetts 即马萨诸塞州。 ①本文节译自英国弗雷索·哈里斯(FraserHanis)教授的原著。本篇署名:应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收录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贤江译文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17-年至1931年作者译文的优秀作品包括意志之修养、现代教育主张与现代哲学、近代教育上之需要、社会问题之本质及其解决、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哲学的起源、最近的国际教育运动、教育心理测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