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的现在与将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741
颗粒名称: 德国教育的现在与将来
分类号: G40-092.655
页数: 7
页码: 287-293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1923年翻译的德国教育的现在与将来文章,内容主要包括雷文司坦恩对于教育改革的意见、现在教育状态的一般、关于教员的问题、父兄会议等。
关键词: 杨贤江 译文 德国教育

内容

德国从革命以后,对于教育改革的运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实际方面,无不着着进行。今举著名的几种改革运动于下。
  一 雷文司坦恩对于教育改革的意见
  雷氏最近著了一本“SozialisticheSchuleandErziehungs-fragen”②。他的根本思想是在于他的“SozialistischeEin-heitschule”——社会主义的学校。现在把组织的大要叙述如下:
  入这种学校的是无产阶级的儿童。儿童诞生以后或尚在母胎中时,便须受最适当的教育。这就是说:儿童须有适于成长的最良的环境;若在胎内时,他的母亲也当住在最安慰的境遇。要达到上面所讲的目的,须把婴儿放在“kinderhut”③、“kinderhut”和“kindergarten”(幼稚园)相仿佛,不过入学者的年纪较小罢了。这样养育到五岁,再入“kindergarten”,到八岁为止。八岁以后就入“grundschule”(基础学校),共有六年,止于十四岁。这种基础学校与普通的小学稍有不同。他是特别注重读法、书法及算术的,把儿童分为几个小团,每团自成一种小的组合,各受适于个性的教育。
  在基础学校毕业以后,入“oberschule”(上级学校)。当初两年的教法,大致和从前相同;惟到十六岁,便有特殊的职业的教育。以后再进“universital”(大学)。
  以上为雷文司坦恩对于学校系统的意见的大要,不过未曾实施。此外,尚有德国社会共和党左派提出的改革意见,因为太长了,所以省略。
  二 现在教育状态的一般
  在实际方面,改革最显著的,就是基础学校。这个学校,不问何种阶级的人,都须入学。学校精神颇采取社会主义的思想;而学科目之中,特别注重制图、绘画、模造等。
  教授训练的基础,都放在乡土的上面。如儿童必须讲方言,就是一例。不过这个方法,对于沟通全国民的情意,却是有不利的。
  教授训练,又以在户外举行为原则。这因为从散步或旅行可以得到许多见闻和观察的缘故。
  体育的改革,也是一件可以注目的事情。普通的体操,固已讲求;而别种竞技,也极力奖励。教育部又发一种训令,要各学校必须在每月中有一日,由教员率领学生远足旅行。
  基础学校的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后或再留校二年,完成初等教育,或即升入上级学校肄业。
  至于中等教育,在外面看来并无何等重大变化。不过和初等教育一样,特重体育,这是可以注意的。除每月须有一日举行野外旅行外,每周还须举行竞技一次。而且个个儿童都受强制,不容随便;就在女学校,也是一样。
  在基础学校,固以乡土为一切兴味的中心;然在中等学校,特如教授德国的地理、历史时,也是置重于乡土的。
  历史教授的革新为最已甚。王朝的兴亡,早已不是学生兴味的中心了。现在尚无新的教科书,故教授时都是以新的精神、新的见地为出发点的。
  革命以后,宗教科受着极大的变动。从前列在必修的《圣经》,现在已依父兄等的愿望而全部废止。所有教会,也多变为儿童的教养所。
  女子教育目前尚在改进的道上。然这是可以说的,就是:对于女子当施与男子同样的教授训练。女子教育的标准既然提高,故教员的学力须优良,今已有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教员被任命了。男女同学的问题,现在虽未盛唱,但大势所趋,不难于最近的将来看见男女同学的现象。
  最后讲到大学教育,不见有何等改革。惟有一点新的事实可以注意,就是:国民大学(volkshochschulen)的数目非常增加。差不多每个都会,不论大的小的,都可见有这种大学。他的目的,在开发一般民众的知识,关于艺术、文学、科学等的讲演都有,而且收费极廉。现在初办的时候,学科目都没有一定,但将来的发达是未可料的。
  三 关于教员的问题
  从前担任初等教育的教师,是小学毕业生再受六年的师范教育的。但现在大有改革了。要做教员的,自毕业四年的基础学校以后,再入上级学校受九年的课程,最后尚须入大学而受养成教员资格的教育。这个计划,现在虽未实行;但旧的师范学校已经废止,入学新生也没有了。总之,将来要做教师的,必须先受完全的普通教育了。
  尚有一点可以注意,就是中等程度学校的学生,特别注重自治精神的涵养;且更谋方法使学生与教师的结合强而有力。
  又有所谓学校组合(schulgemeinde),是由各校学生选出一个或两个委员而组成的;他的宗旨在研究、讨论关于学校的种种问题,也解决教师及学生间所起的问题。教育部且已发布关于学校组合的训令。
  四 父兄会议
  上述学校组合的组织,在讨论解决关于学校的问题。然此外尚有一个性质相同而在将来的希望更要重大的父兄会议(elter-beirate)。今说明他的内容如下:
  从前父兄对于学校教育,差不多没有关系。教师实握有教育上绝对的权力,可以处理教育上一切事情。然这种教师,确乎也肯拿出牺牲的精神。到了现在,德谟克拉西的思想极其得势,所以教育上的事情已变为父兄和教师共有关系的了。
  譬如在初等程度的学校,父兄对于学校的教授训练,可以陈述意见,并得别种的权利。在中等程度的学校,虽然还没做到这个地步,然大势所趋,恐怕也不能不采用这种父兄会议的制度。
  父兄会议的目的,既然在于由父兄方面与学校方面的合议而解决教育上的问题,故既经决议以后,学校当局是一定要绝对服从的。
  这个父兄会议,虽然在德国教育改革事业中算是最有希望的;但因事属初创,父兄方面也感不便,所以有时不免有不适当的决议。然在将来,这种现象不是不可以免除的。
  今把教育部公布的关于父兄会议的规定,抄录如下:
  (A)父兄会议法
  (一)父兄会议在各学校组织之。以使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密切、强固,因父兄与学校当局的协力而行事为目的。
  (二)父兄会以儿童的父兄或保护人组织之。校长及会的干事人员得列席于会议。但父兄会可不招待他们而开会。会议员由下列的方法选出。就是约每儿童五十人选出一名,会议员最小限度为五名,任期二年。儿童出校后,他的父兄当然消灭会议员的资格,那时由候补者递补之。
  (三)校长当于选举后八日召集会议员开第一次会议,选举议长及其他职员。
  (四)议长于必要时得随时召集会议,至少也须六个月开会一次。经学校当事者请求或有三分之一的议员同意时,可召集临时会议。
  父兄以外之人于会议认为有必有时,得列席于会议。但无投票权。
  关于人的议事得开秘密会。
  凡父兄及学校当事者均得列席会议。但开秘密会时不在此例。
  (五)父兄会议为协同的处理一切事情的机关。故列席的父兄,对于学校体育、智育、德育等教授训练的方针均得表示意见。但关于一身的事不在此例。
  在学校有言行不良而欲科以出校的处分时,必须经过父兄会议的承认,儿童的父兄对于会议得提出异议。
  欲议特别重大的问题时,本会议当与学校当事者协力,召集全体的父兄。
  (B)父兄会议员选举法
  (一)儿童的父母或养父母虽为暂时的住民或外国人,仍有父兄会议员选举权。如有好几个通学儿童的,仍限一人一票。
  (二)选举日期由教育部决定,预先通告。
  (三)校长调制选举人名册,须于选举当日的前四星期,供全体公众阅览,期间为两星期。若对于名册提出异议时,至少须在选举当日的前一星期通知校长。
  有选举权者而未列入名册,提出异议时,当即日由校长加以订正。
  校长对于所提出的异议不与认可时,或无选举者的姓名列入名册时,当由选举委员决定。若对于选举委员的决定而有异议时,得于选举后提出之。
  (四)校长至迟须于选举当日的前四星期召集全体父兄。可由儿童或用别的方法去通知他们。在这个全体父兄总会,校长当告诉他们父兄会议的规定,当选举的议员数,关于选举的注意事项,阅览选举大名册及提出异议的有效日期。
  校长从父兄方面接受议员候补者的名册,再决定第二次父兄总会的日期。
  第二次父兄总会至迟须在选举当日的前二星期召集。校长照前次一样给他们以种种注意,又用投票法决定至少由三人而成的选举委员。
  (五)议员候补者的名册至迟须在选举当日的十日前交付选举委员。候补者名册至少须记载构成会议的候补者姓名。而有二十人以上的有权者的署名。但乡村得减为十名。
  如候补者名册有和上述规程相抵触时,选举委员得拒绝交付。
  候补者名册至迟须在选举当日的八日前用适当的方法供全体父兄阅览。
  关于候补者名簿的异议提出,适用关于选举人名册的规程。
  (六)被选举人的姓名,当记载在选举当日所发的选举票上。票上只能记一个候补者的姓名,记两个以上者无效。
  (七)选举终了时,选举委员当即确定选举的结果,用适当的方法通知全体。选举委员将当选人的姓名报告校长,校长当于八日以内召集第一次会议。
  (八)选举委员当选关于选举执行及选举结果确定的报告书。在报告书上当由全体选举委员署名,连同选举票及当选人名册送交教育部。
  但关于初等学校者,可送交地方当局。
  (九)关于选举的异议提出,须在选举结果确定后两星期以内行之。对于选举执行前及执行中的不正当的手段等,皆得提出异议。
  对于异议提出的采取,权在教育部。
  若教育部采取异议的提出时,当同时决定并公布新选举的日期。

附注

①本文译自日本《小学校》第3卷第10号。 ②英文书名。译为《社会主义学校与教育问题》。 ③kinderhut 英文名词,意为“托儿所”。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收录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贤江译文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17-年至1931年作者译文的优秀作品包括意志之修养、现代教育主张与现代哲学、近代教育上之需要、社会问题之本质及其解决、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哲学的起源、最近的国际教育运动、教育心理测量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