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作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708
颗粒名称: 勤作教育
分类号: G40-092.655
页数: 8
页码: 44-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贤江翻译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提出的教育主张文章勤作教育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杨贤江 译文 教育

内容


  勤作教育①之一语中,有种种相异之潮流焉。德国爱伦斯托林台则举出一种之显著者。一为谢勒希之教育学讲师撒特儿所主张。氏于一八八五年著一小书,名曰《作业学校·作业原则·作业方法》,谓学校当以手之作业为主要基础,即以寻工为少年教育之根本原则,无论学习何事,皆须活动其手,此一说也。一为与此相反之说,以学校单重手业,颇有危险,故主张以养成思想,为学校事业之中心,以学生自己活动、自己修养、自学、创作等能动的态度,为教授之中心。至作业之种类,当选择其为精神的者,此又一说也。前者所谓作业学校,为手业之学校,后者可解为活动学校。两者相同一点,在皆反对受纳、受动之教育法,且由手之作业,亦可促进自学创作之能力。惟其直接之着眼点,自不免有差异。至于相同之思潮中卒生差别者,则由思潮发生之厚因甚多,又有与之并行之他种思潮故也,今择其主要者,分解如下:
  一、对于以知识受纳为主之反动,心理学说之变化。
  二、以修养与劳动为不相容之倾向之反动。
  三、实业界之要求,艺术运动,实用主义。
  四、由于生活之教育要求。
  二
  以注入知识之分量,计算知能之发达,在理论上古时已认其不当。至于近世,且以为仅仅蓄积知识,实有害于知力之增进。故自裴斯泰洛齐以来,置重于形式的陶冶,提倡直观练习及直观教授。然就实际观之,仍有未当,识字读书,以教师之传授为主,绝少学生之自学,且教材增多,不能不于有限之时期内授于学生,则益以注入为便,而学生自己练习所必要之时间,遂致灭削。盖向来之教育,教师之作为太多,学生仅居于被动之地位,以反复模仿为已足,即教育之学理,亦多关于教师,对于学生之活动者甚少也。所谓直观练习,示以实物,直接诉于视觉,虽为较新之方法,然欲养成知识上之独立自助及发明创作之能力,尚相差甚远。故反对之说,由此以起,且古之教育倾向,关系于古之心理思想者甚多,故最近教育思想之变化,由于心理思想之变者亦不少也。
  心的作用,与神经系统有关系,与脑更有关系,此则自古已知之。惟身体他部分之活动与心的作用亦有关联,虽至今日,犹未完全认知。一般之人,皆信外界之物,通过视听两官入于精神,即为知识。然据新心理学所述,以身体运动与其在脑之中枢,相依相待而发展,实为精神发展上重大之要素。神经系统,乃为保持一切身体活动共同进行之特别器官,脑则为适合环境刺激与吾人反应之器官。脑虽反应感觉的刺激,使身体活动,关联于某种之环境,而此反应,又可决定其次之感觉的刺激。譬如从事一定连续之作业者,其身体上之各运动,原为对于所受感觉上刺激之反应,然此各种运动,对于其人下次所受感觉上之刺激,实得先为决定。是故脑之器官,实为一更新活动而保持其连续之机关,所谓知识者,即由活动之连续而逐渐发展者也。因此又知识不同物品,不得为物质上之授受,必也就一定之材料,与他人共相经验,然后始能了解其材料之真意。教育上根据此说,遂有注重身体活动之倾向,而手之作业为尤甚。其结果足以养成自己设想、自己试验之能力,且此种教育,要求学生之自动及勤劳,故名勤作教育。
  三
  精神为贵身体为贱之说,自古已有。希腊人以冲动情欲之下等性,归诸身体;以观察认识思索之理性,为纯粹之精神作用。此种状态,不特现于个人,并呈于社会。以为社会中,有用理性之闲暇阶级,与用肉体之劳动阶级,后者自身无目的,但供前者之使令,以为谋生之资。然此种思想,不仅希腊为然,在东洋在西洋无不有之,皆以不事生产为高尚,从事劳动为低贱。富者仆婢盈堂,以自矜高;蓄长爪,曳长衣,以表示不能劳动,即以表示其富贵幸福与势力也。
  然西洋在十六世纪时市民阶级发生,于是上述之思想,渐减其势。所谓市民者以在世上劳动作业为原则,与出世间之僧侣,不事劳动之武士,立于反对之地位。其时,虽因战乱频乘,民生愁惨;然努力发达产业,开利用厚生之道,进步卓著,地位亦以而增高,权利亦以渐扩张,而撤除阶级差别、主张平等之倾向,由此以生。而于劳动作业之见解,亦与古大异,不唯不贱视,且目为神圣,以为凡属人类,无一不应从事劳动者。作业教育之发生,其根源实在于是,乃德莫克拉西(译为共和)思想之结果也。又以此种教育,反对从前之闲暇主义,而提倡勤劳,故名为勤劳教育。然就教育上之德莫克拉西论之,不仅求教育普及已也,又当使各人受适于其性之教育。凡古来为少数人而施之教育,今不能用之以教儿童,今之教育,当使儿童从事于实际生活之业务,使得发现其所长而有练习之机会,此则作业教育之主张。故作业教育,可视为受德莫克拉西之影响而发生者也。
  四
  教育与大势,息息相关者也。故实业发达,即须有适于实业之教育。而最近工艺进步,技术竞争,其要求学校养成活动于工艺界之人才者尤切。是以一方多设工艺专门学校,他方于普通教育上,实行作业,为技术的练习,此乃自然之势,必然之要求也。然此种要求,不仅为实利计,实一方以艺术倾向为主,他方以实用主义为本者也。
  艺术与工艺不同,工艺界惟以利益为目的,迎合群众之劣算趣味,足以堕落工艺家之品格,益以降低一般人之趣味。故艺术家起而反对之,高唱艺术之价值,以高尚人生。而两者结合之结果,实可以保持工艺之纯粹,而不致降格,亦赖以充实艺术之内容,而不致与实际社会无接触也。英之约翰拉斯金,鉴于彼国劳动者将渐流为机械之一部,而失其人类之价值,因思赖艺术以救济社会之堕落,奖励手工作业,要求工艺教育养成纯洁之感情,敬虔之意志,与夫至诚之精神。盖凡艺术品之成就,必有作者之感情、意志及精神,表现于作品之上,若仅为直接利益,盲目劳动,断不能望有真之艺术品出现也。氏盖以不作业之生活为罪恶,而以非艺术之作业为卑劣者,故提倡自由之手作业甚力,其后英国工艺发达,冠于世界,而得“英国制”之美名,未始非氏之努力所收之效也。德国于二十世纪之初,实行艺术教育运动,凡向来诸种教科,悉以艺术之见地处置之,又新用各种技能,注置自由发表及构成创作,而其效果,亦至可惊。“德国制”之物品,虽难若价廉而质劣,然在战前,大有凌驾英国之势焉。要之尊重创作及自发活动之教育,谓为大受艺术运动之刺激可也。
  实用主义之思想,亦生相同之结果。其贵行不贵知,提倡意志主义(或行动主义)而反对知识主义,虽为注重勤作之一原因,然不如实用主义为更有直接之关系也。实用主义,视吾人之判断及确信为有价值者,以其能构成吾人行动之法则及动机故,无论如何之问题,必当以吾人实际的态度为目的,必以关联于人生,而始得评价,不然,实无足顾虑之也。故实用主义,又认知识之自身,为准备的(供将来之利用)为对的,而非为完成的与静的直接经验,或学他人之经验。其结果虽亦可得知识,然其知识之关系,必在将来,即可以行可以为,可以明了其意义者,若其知识,不能解决疑难,发现未知之义,则犹之窖藏之金,但供摩娑,不能活用,又何益哉。此种思想,应用之于教育,则其对于知识,不复仅以知识处理之,必也使切近于人生,可用为吾人更深之研究;又使其儿童能立于现在之地位,而预想将来,考虑应付之法,常怀进取之心,不以达到结果为满足,而更思前进焉。此又实用主义当然之主张也。
  五
  社会状况,足以影响教育,已述之如前矣。然社会自身,因亦属一种强大之教育力也。原始时代之少年,与大人共同生活,参与其事业,可以得自然之教育。然社会事业以渐复杂,吾人学知之事,较前为繁,仅仅与成人共事,势难尽知。故必须有特别之教育,以传达文化,学校之制,自此始焉。唯人须营社会的生活,故学校教育,不能不重视生活。学校不但不可与社会隔离,更宜为社会之缩型,使儿童能接触成人所营之事务。至儿童所作之业,又须适于心身发达之程度,选其简单平易切于实行者。实际社会之作业,间有不适于人间之陶治,为高尚之发展者;亦有阻害精神之发育,而鄙陋其趣味者,则学校当慎重选择,务期适于高尚人之品格。其有受社会生活偏颇之倾向者,学校又当注意矫正,而对于地位、境遇、团体等各别之儿童,更宜使有接触人生重要事项之机会也。
  社会教育、公民教育之思潮,皆为此种思想之表著,以从前学校,超绝生活,几与社会断其交涉,故今之主张,在以实在生活上之要素,注于入学校生活之中。又因现在之作业,离乎普通人之生活,集合于一定之场所,工场制造代家庭之业而兴,儿童不复能参与成人之作业,不复能观察成人作业之状况,故学校注重生活教育,实为必要。盖将以代表的作业,弥补以前社会自然教育力之丧失也,而勤作教育之主张由是生矣。
  六
  勤作教育之论,据吾人已由各方面观察之矣,然尚须检核其适否,评论其实际上之价值,矫正其误解也。盖此种教育思想,虽亦见于古之教育论,非近世突然发生者,然最近社会之事情,实有强大之势力,而促其发生。其所论适于时势,足为教育者之指导而有助于教育之进步者,固属不少,然矫枉过正,流于极端者,亦有数点。今以次论述一二,以免误解。
  有解勤劳为劳动,以促进劳动养成劳动之习惯,为主张勤作教育之本旨者。此说对于上流社会之子女,素无劳动机会而轻视劳动者,固大有价值。然田舍学校之儿童,在家助理农业,而如我国有家庭工业之处;又参与工作则在学校殊无提倡劳动意义之勤作教育之必要,故此说未尽是也。然则勤作教育之真意果何在,曰使儿童自助,其心身上可为之事使以自力成之,更进而自营活动,则勤作二字正当之解释也。从前之教育,教师活动太多,故不免于软教育之倾向,然反对之者,乃以威力强制儿童,勉强儿童之能力果足胜任与否,俱不过问,则此种硬教育,亦显见未当。盖自学自修云者,并非强求勤勉之谓,必应于儿童之年龄及能力,而教师补助指导之度,亦须与儿童发达之度相关。在一定之范围,养成独立自由之习惯与精神,实此种教育之要旨也。
  所谓作业,亦当为正义之解释。大抵预知其结果,因以规定现在之行动者,谓之作业。若机械的动作,盲目的行动,或仅属身体上之活动而不重精神上之活动者,皆非真之作业。作业教育论者之中,有以手业为作业,吾人已论其不当,但果为适于目的之活动,而以手业为手段,则未尝不可重视。自心理上观之,手之连动,确为获得知识之第一阶级。检查学龄前儿童在家庭中所得之知识,则由其手直接使用工器及物品而得者,较之由视听两官而得者为确实。盖小儿之视觉及听觉,不唯缺点甚多,且不足为真之知觉之媒介也。必应于感觉的刺激,直接动手,触于刺激之物,以种种之方法使用之,始得为确实之知觉。即在大人,苟遇新奇之物,亦必以手触之,况在儿童乎。故由此根据,多用手之作业,多得构成实验之机会,实为适当之举。所当注意者,既达某程度之发展,对于许多观念,须使之结合,构成想像,营比较判断等思想上之活动。盖手之作业,不过为精神发展之手段,故直接从事于精神的作业,又为必要也。
  又所谓活动,不当限于表面的、外部的,吾人内部的活动,实随人之发展而增多。倾听时、注目时、用心时,外部之静肃极矣,然在内部,有抑制冲动、反抗障碍之消极的努力焉,有质问疑难预知结果发动感情之积极的努力焉。故知仅仅外表之运动,不足为真之活动。所谓真之活动,必明了其目的,有适应之方法,而可为习练理智之作用者。彼徒以放任喧哗为活动,则误谬甚矣。
  奖励作业,而以实业界之要求为基,则偏于实利的见地,有专重利益之危险。须知学校教育,采用实际生活上种种之作业,其目的不在熟练一种之作业,而实在陶冶儿童之心身,所谓实用,断不可与实利混而同一也。是故在普通教育之学校,其使学生作业也,不当置重于作业之结里,而当置重于创作考虑构成之活动,使可为情绪的意志的修养之用。简言之,即一切作业,当为人本的,不在得皮相之知识技能,而在养成其为人是也。且实际生活上之作业,不必尽有价值,或因经济之压迫,多为机械的作业,干燥单调,绝少兴趣,如此则学校之作业,自必选其极有价值,亦不受经济的压迫,而可充分发挥其真价者。以斯目的而行作业,方合乎勤作之义。实利云云,皮相之见耳。

附注

①勤作教育 通译劳作教育(Arbeits-unterricht),是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提出的教育主张。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收录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贤江译文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17-年至1931年作者译文的优秀作品包括意志之修养、现代教育主张与现代哲学、近代教育上之需要、社会问题之本质及其解决、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哲学的起源、最近的国际教育运动、教育心理测量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