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的教育方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92
颗粒名称: 苏维埃的教育方针
分类号: G519
页数: 36
页码: 742-7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苏维埃的教育方针由党的教育方针、新兴教育之目的论的规定、教育之政治化与共产党员之养成等。
关键词: 俄国 教育 方针

内容

党的教育方针
  马克思说:“在实践的唯物论者即共产主义者,以变革现存的世界,对现存的事物作实际的运用变化为问题。”同样,人就不能把唯物史观、共产主义与革命思想为各别的考虑。无论艺术是如何美丽地叙述世界,或哲学是如何深远地解释世界,但若它们不达到现在世界之革命的变革,就不过止于成为观想中的单纯的乌托邦思想罢了。在人类历史太初之物,既不是这些艺术,也不是哲学,更不是宗教,实际乃是可为这些基础的“生之实践”(DiePraxisdesLebensselber)。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这种生之实践之革命的变革,而内生之实践的自身所生成的。这样发展了的实践,更在新的阶段上,要求新的革命理论。即理论使实践发展,同时也使自己发展。在这样历史发展过程上的实践与理论,永远是在辩证法的统一之路上,向着一定的方向以动。在思想上的保守与革命,在历史上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也在这儿不绝地弃扬。马克思主义及列宁主义,是同一个意识形态。其与别个意识形态所以区别的地方,是在它之具有革命的性格。它在以无产阶级的基础经验为现实地盘的限度内,它又不得不成为无产阶级的理论与哲学。
  世界数千年来的历史,都是从隶属与榨取底下谋解放的悲惨历史。古代的奴隶、中世的农奴、近代的工资奴隶即无产者,在世界各地,为了 “一切非人间的生活状态之弃扬 ”,而不断地返复其斗争的血泪史。
  然而“不论何种科学,要像神学那样受高度的康德哲学之影响者是没有的。康德正在神学上看到了他的学说的最好地盘。”在黑智尔哲学上,宗教与哲学之完全调和,也为人所企求,其成功实为哲学之胜利。这就不外是哲学之完成,哲学之永远化。可是,历史就在对于哲学为这样有光辉的完成与永远化之瞬间,未尝停止其发展的步伐。观念论的哲学之高贵的尖锐化,反而成为它的反对物以出现。当作无产阶级的哲学以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个。它当作发展地变革现存社会的活学问,当作保证未来历史发展的现实理论,而深刻地形成了无产阶级之自觉。它是世界前史告终,新世界即没有了人榨取人、人隶属人的世界创造之历史。
  由于这样的根本纽带,使得唯物史观、共产主义与革命思想三者成为不可分离的东西。在以这样的世界史的变革为目标的革命后之俄国,它所表现出来的新兴教育之根本方针,其为与共产党对于教育的根本思想相一致,自可无待明言。
  要知道,共产党教育方针的大纲,其最完全而根本的,要算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日在莫斯科所开共产党第八次大会中关于教育的决议。决议中所含根本的成为特质的各项,将在下节叙述自革命以迄现时的发展概况中再说,今姑举其要项如次:
  1.对于十七岁以前的男女实施免费的职务的一般普通教育。
  2.发达学龄前的教育机关。
  3.实施男女同学与采用本国语的教育。
  4.认可劳动学校的制度,提倡生产的劳动教育。
  5.力谋发达职业教育。
  6.解放高等教育机关及艺术纪念品。
  7.由政府发给学童的衣、食、学用品。
  8.劳动民众参加教育。
  9.新设校外教育机关。
  10.宗教与学校分离。
  11.养成共产主义的教育者。
  12.宣传共产主义。
  新兴教育之目的论的规定
  一
  我们在前面已经结束了对于旧教育的反省与批判,以及对于新兴教育产生地盘的考察;又在本章第一节上,说明了苏维埃联邦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教育,必然的要依据共产党教育方针之关系,现在要问为真正社会教育的俄国新兴教育,是怎样地在目的论方面规定自己呢?
  但当讲及新兴教育之目的论的规定时,有当注意的事项,是列宁说及目的意识性时,是在旧时与自然成长性之辩证的关系上以考察的。因之,新兴教育之目的论的规定,其也为从哲学的第一原理:绝对精神及宗教的神之观念以出发,而不为自之完了的究极的表示。自属当然之理。在以社会之历史的发展为根本契机之理论上,统一在常成为暂定的之限度内,宁当为于其统一的目的之中,必须含有自己的发展契机,及自己矛盾之否定的契机者。它的自身,是绝对不得为完成了的。
  自己完成的目的,乃是发展的告终,是历史的否定。这也正是人间当作人间的存在之否定。
  俄国革命之世界史的变革之真理性,在他方面,可于革命后之新兴国家建设上理解之。还有在革命后十年间,主要在教育领域上,可认为是充分发挥了它的真价的。但到此为止,当作原理的意识形态之马克思主义,其适用于教育之理论及还元于教育之实践,是有如卢那卡尔斯基及沙兹基所屡次申言似的,乃是经历了无限辛酸才得到的。从观念论的哲学及宗教之立场以规定人间教育的目的,有如过去夸美纽斯①由宗教上所试行,及海尔巴脱②由伦理学上所试行的方法,这确乎是容易的事。其所以容易,都因这是靠人间理智的在存在中合法性之发明,而非存在中合法性之客观的发见。然而科学的任务,只有在后者这一边。
  主张人间与社会现实存在之历史的客观的合法性之发见者,为马克思主义。在这种意义上,最先用科学以说明人间教育者,虽可说是马克思主义;然真在客观的历史的方法上,人间教育之科学的建设,是靠人类历史的文化的生活全领域之重新考察与其清算,必须为原理的而又是很困难的基础工作。
  新兴教育之目的论的规定,若忽视了它所具有的历史的必然与科学的客观性,是不行的。
  二
  正有如布隆斯基所说的样子:“现代的学校机构,完全对于现代文化的精神,对于国民的要求,或对于儿童的心理,都是不一致的。这不是关于完成现代教育的教授法之问题,而是学校机构全体的重新形成。”所以,这不是旧学校的改良或者废止,而是 必须为根本的变革。其有此根本的变革之需要者,也不单在俄国,乃是世界各国的实况。从而表现在新兴教育之目的上者,也必须为革命的变革才行。
  沙兹基在他的《苏维埃初等学校的理论与实际》一文中说道:“我们的理想,第一在苏维埃民众的养成。这种民众,是为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要求的。..革命的意味,不单为了我们一国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能确使所获得的一切庞大胜利。”民众自己的国家,在必须为社会主义的之限度内,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教育目的,自当在于养成这种国家的忠实的一分子,同时是有能的建设者。还有,俄国的革命与其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既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它的教育,也不单在养成这种国家的一分子或其建设者,它同时又必须自觉有世界史的使命,以成为自己所乐尽的任务。这在品格微支说起来,就是所谓:“在个人的思想与实践上,促进刚健、巩固、自发、果断、独立及其他教养之全部的发展;毕竟是在养成为全人类所关心的劳动阶级之利益而斗争的有力的人间。”个人对于社会的任务之一,为自己生活原理的确立与明示。当人间的心,对社会是消极的、利己的,在小市民的感情上的时候,人不仅怕表示自己的生活原理,且也不会达到这种意识。品格微支论及个人时,以为这和个人主义的教育及人格主义的教育之单从人道主义的立场上以考虑者有异。这是显然的事。个人的自由,只有在社会的必须性之认识上,才算正当。在这个意味上,品格微支之所谓个人的,其意乃为于社会的之中,由于使自己发展,因以使社会发展。在本国的劳动阶级之问题,为全人类所关心,这与沙兹基的场合相同,在历史的制约关系之理解上,是重要的。卢那卡尔斯基规定新兴教育目的之方法,当是对的。他说:我们一定要作成阶级学校。而且这还得是无产阶级的学校。这时候,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同时即为可导人类于自由与幸福之力。在像现在的国家延续的情形下,学校一定非阶级学校不可。正因为这种无产者的阶级性,成为一般的人类之课题。
  因此,未来学校样式的根本规定与对于新兴教育目的的全盘制定,在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国家学术会议中有了决定的表现。那就是:
  我们学校的目的,是造成当作社会有用的一员,当作健全而有劳动能力,与渗透着社会的意识、组织化的训练、认识而且理解自己在自然及社会中的位置、通晓发生的事件、为劳动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不屈的斗士,又当作共产主义社会有能的建设者之教育。
  在这儿,我们不独能简括地看到今日以许多先进者所讲的话,而且这还是人类所永求不得的、进而实践世界史的使命之果敢的出发点。新的历史将由此开始。这是在被隶属被榨取的悲惨中,人类长期的苦难历史中所不得已而忍受的无产阶级能有新的自觉之所由来。
  三
  由高斯所决定的苏维埃教育目的,与上述第八次共产党大会决议中所作共产党教育方针所应发生的课题,业已准备。我们将分为如下的十项,作简单的说明。
  1.教育之政治化与共产党员之养成。
  2.义务的普通教育与其劳动化。
  3.职业教育之发达与教育之解放。
  4.妇女的解放与男女同学。
  5.托儿所及幼稚园之教育。
  6.少数民族的解放及其教育。
  7.浮浪儿的教育。
  8.文盲扫除运动。
  9.校外教育机关的设施。
  10.宗教与教育之分离。
  教育之政治化与共产党员之养成
  一
  在现代社会居支配地位的是政治,在中世纪居支配地位的则为神学。现代教育之政治化,其为与中世教育之神学化有相同的理由,固有如前所述;然教育为要成为现实,常须与二个世界发生交涉。这所谓二个世界便是教育即自及对自之世界。
  教育的目的及其方法,在一切国家、一切时代中,皆受社会组织的制约。这时候决定社会组织的根本契机,是在该社会中有支配作用的政治。对于一切社会的发展及变革之教育万能主义,是因在根本上没有这种政治与教育之制约的关系当作现实的理论之故。“超越生活与政治的学校,只不过是欺骗,是虚伪。”从尚“资本家的国家愈是文明,便愈是巧妙地说学校超越政治,对全体的社会服役的话,以欺骗世人。”这几句列宁所说的话,正是表明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必然的要是有它自身的阶级的目的,即教育与政治是有着必然的制约之事实。世界各国的政治,由于使教育不干与政治,籍置国民于政治的愚昧之中,好让自己妄作妄为,这种情形一直到如今还未改变。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教育,把这些过去所充满着欺骗的人间教育的理论与实际加以清算,为了建设无产阶级的真正共产主义的社会,而视新兴教育为必要。
  故共产党第八次大会中关于教育的纲领,先作如下的话:
  在国民教育的领域上,俄国共产党要使由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所开始的学校,由资产阶级的阶级支配之手段转化为破坏阶级差别及社会之社会主义的更生之手段。当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即在准备有使共产主义完全实现的可能的条件之时代,学校不单成为一般的共产主义之传播机关,又当以养成得以建设共产主义的国民为目的,以对于工农群众中之半无产者及非无产者之分子也当与以无产者之思想的组织的教化的势力为其任务。
  委实的,教育的政治化或政治的基础教育之组织化,是苏维埃政府最最努力的。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卡尔斯基也说:
  与公共教育的思想不可分离之一观念,是政治的宣传与共产党之发展。当作苏维埃政权机关,负有国民教育责任之教育人民委员部,若无马克思主义之宣传,将不能尽其任务。
  像这样公然地主张教育之彻底的政治化,虽成为他国非难之的;但它并不像以前的教育,“转化为资产阶级的阶级支配的手段,以提供忠勤的奴隶、通晓的劳动者给资本家为目的”,而是依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在新的无产阶级的社会组织上变革世界,以养成能从人间之自己疎外①获得救济之斗士,为现下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因之,政治的革命即成为产业革命,成为文化革命,成为教育革命。就在现在,“这种教育事业要具有无风带之文化建设的性质,也是不可能的。”在中世纪的教育之神学化,到了近代就非为政治化不可。
  二
  这样,依照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从初等教育以至高等教育,莫不由自然、劳动、社会的根本教科之三部分以出发。人的存在,往往在劳动上与自然发生关系,又在其生产关系上形成自己的社会。自然之合法的研究,却能征服自然,使自然力容易被利用到生产的劳动上。然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强大与人口的增加,愈加决定的引导劳动阶级到悲惨与绝望之境。社会组织之合理的变革,是非必然不可的。在根本教科的三部分中,劳动固足成为它们的根基,然社会的意识形态之变革也属重要。故其中尤当以社会科学成为各个教育机关中最重要的必须科目,使之学习依据马克思主义及列宁主义的政治观、经济观、社会观,在一般学校之中以及地方,都当有十月童、赤色少年、青年共产团员及共产党员之一贯的政治教育机关。它的目的,是在养成共产主义的精神。又设共产党学校及共产学校,作为青年共产团及成人政治教育机关。一般在十八岁以上的学生,皆有市民权及政治上的权利与集会的自由。在一九一七年十二月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决定中,有“使儿童在学校内外受政治的训练”一条。又,第八次大会决议“养成信奉共产主义的教育者”,并设养成赤色教授的制度。卢那卡尔斯基也说:“与资本家社会秩序作斗争,是大学的任务。”
  在教育界,不问其为学生与教师;于共产系与党外系之间,不认有什么党派的区别。在正在合理地建设中之社会,个人的自由虽可说是受社会的必然性之规定,但真正自由的得以确保,小市民感情之被驱逐,一切不合理的传统压迫以被克服,我是曾在这儿发见到的。
  三
  政治教育的直接机关,有:(A)政治学校;)苏维埃党校;(C)共产大学。
  A.政治学校。为对劳动民众授以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初步知识,使他们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且使之自行参加而设,其时期为四星期至三四月。授课多在夜间,免致与劳动时间冲突。附设于其他教育机关及俱乐部等。又为启发农民的政治思想,也有巡回政治学校的组织。
  B.苏维埃党校。以养成乡村、都市的宣传员,乡村读书室政治启导员,行政劳动员,下级党务人员,从事苏维埃或工会的事务者为目的。修业年限二年。对于少数民族,分设第一科、第二科,各二年。
  C.共产大学。为共产党之最高教育机关,主要收容共产党员,以养成县或州之党机关及苏维埃行政机关之勤务员、苏维埃党校教师、政治启导员等为目的。修业年限,普通为三年;对于从事教育事业者,特别延长为四年或五年。其入学资格为:(1)有三年以上之共产党籍者;(2)有从事生产劳动或党务之经历者;(3)由党机关等派遣者;(4)在母语俄语、算术、政治知识、地理方面,是有修毕苏维埃党校第二科之学力者。
  共产大学用国家预算以经营,在教育人民委员部及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接管理之下,学生全受国家的津贴,住于寄宿舍中。
  政治教育机关的学校数及学生数,有如下表(据一九二六年调查):
   校数 学生数
  政治学校 11,436 300,279
  苏维埃党校 317 31,435
  共产大学 16 7,019
  义务的普通教育及其劳动化
  一
  当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日卢那卡尔斯基被举为教育人民委员时,当日即发表声明,揭示以下各项为国民教育的原则:(1)国民皆受教育;(2)免费义务教育;(3)学校与宗教分离;(4)男女同学;(5)实施成人教育;(6)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这些已如前述;至第八次党大会,更议定:“对于十七岁以下的全部儿童,实施免费而又义务的、一般的及技术的(由理论与实践以熟悉主要生产)教育。”要之,在苏维埃俄国的教育上,定学龄八岁至十七岁之九年为一般国民免费义务的普通教育期间,实为始终不变之大方针。教育人民委员部所发行的《苏维埃联邦的国民教育》中就说:“在苏维埃联邦中一般的国民学校之基本样式是九年制统一劳动学校”(DerGrundtyhderallgemeinenVolkschuleinderRS-FSRistdieneunjahrigeEinheitliheArbeitssehule)
  这九年的普通教育,称为统一劳动学校。它是国民之社会的教育之基础教育机关。关于这方面的原则,用一九一八年十月《全俄共和国统一劳动学校令》以规定。至一九二三年十二月稍有修正。其中所规定统一劳动学校的目的,在由:“与儿童以获得合理地经营私的及劳动的社会生活上所必要的知识与习惯之可能性。以养成无产阶级的自觉与本能,及在对资本家斗争上劳动者协同之观念,且使儿童得有对于有用生产上、社会上、政治上活动之准备。”因之,它的教材以生活为中心,在自然、劳动、社会三部分之原理的交涉上出发,而以 “关于人间劳动生活之诸种活动及其组织之理论与实际之研究为根本 ”。
  二
  统一劳动学校的组织分为二科,第一科四年,第二科五年。第二科更分为第一部(前期三年)与第二部(后期二年)。第一科与第二科第一部合而为七年制学校,再加上第二科第二部称为九年制学校。有些地方,设有相当于第二科第一部的少年农民学校。此外,尚有青年前期学校及寄宿学校等。在一九二八年一月一日的学校数与学生数如次:
   校数 学生数
  第一科 108,500 8,400,000
  第二科(独立的) 937 313,000
  少年农民学校 1,010 88,000
  七年学校 5,487 960,000
  九年学校 894 556,000
  青年前期学校 1,275 77,600
  寄宿学校 99 13,000
  总计 118,182 11,407,600
  三
  义务的普通教育的实现如此。就入学儿童率方面言,今日尚不过及于四分之三。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人民委员会议《关于一九二三年及一九二五年间学校网之决议》,先定统一劳动学校第一科的教育为义务教育,作为实现国民皆受教育的第一部,并预定以一九三三 ——三四年度为完成时期。以每一教师担任四十儿童为标准级,以设有相连续之四年级者为标准学校;然现在一学级的儿童数,鲜有超过三十五人。
  这种当作义务教育的普通教育,随四年制的第一期完成的时候,继续将使七年制九年制也渐次归于完成。固然,迄今为止,拿这些来和他国的相比,已表示了较好的成绩,但义务教育之应延长到十七岁,不问何国,皆属当下的急务。例如在日本,小学毕业生的百分之二十进中等学校,其余百分之八十只能或者受一二年的补习教育,或者就须就一个什么职业以谋糊口。但儿童自十一岁至十五岁之期间,正当成长的旺盛伸长期,也正是心身两方面极富变化的时代。把这个伸长期和入于心身锻炼时代的十六、七、八岁之充实期相比,乃是应当依照有规则的生活以谋顺利发育的消极的时代。日本现行义务教育的终了期,适当这一期间的十二三岁。而且修毕义务教育者的百分之八十,或者即刻,或者过一二年后,都不得不参加社会生活以自营生活。反之,儿童到了十七岁,表现心身上的充实,能素朴地把握自己的生活原理,为完成对于自谋生活的基础准备的时代;若果国民义务教育能延长到这个时代,那么我们才算能把修毕国民义务教育的有为青年,送到社会生活上,以发挥其自身的运命。
  四
  当哲学不容避免地要由考察它的出生地盘以出发时,为社会生活基础构造的经济学,就已由马克思加以批判、劳动问题至此方获得近代的意味,而得飞跃地实行其本质的研究。
  历史学从人间社会之原理的发生史以至现代,把劳动为中心,由历史方面、客观方面阐明社会是如何地在其隶属与榨取以及解放运动的漩涡中发展过来。心理学一方摄取发展的契机,同时就从科学上解明人间运动感觉的根源。言语学的心理学发见,人类言语发展的根源是动词。标哈更在他的《劳动与韵律》中指出,诗、音乐与劳动之一起结合,以及以劳动为根源的情形。
  由此,俄国国民基础教育上之重视劳动,乃是必然之理。它们在内容方面究属如何,容在教育方法论一章中再来详细介绍、解说。还有附录中沙兹基的那篇论文,也是以告诉我们苏维埃教育的劳动化。
  职业教育的振兴与高等教育的解放
  一
  第八次共产党大会议定:“对于十七岁以上者,要保持对一般教育的联络以发达职业教育。”在下级职业学校,大概可以收容十四岁以后的儿童。在今日俄国,大学教育不复像以前之形式的、综合的,而采取职业的专门化之倾向;反之,在中等及下级职业学校中,常认一般的普通教育之基础,及与此有严密的调和与连续发展者,实为职业教育方面之一般的特质。职业教育机关大别为以下三部分:(1)下级职业学校;(2)中等职业学校;(3)高等教育。
  二
  在(1)下级职业学校之中,包含职业学校、工厂学校、未成年工人学校、工作场及职业讲习会等。
  A.职业学校。以养成职工、工商勤务员 ——簿记、计算、记录秘书、监督支配事业等 ——及从事园艺、牧畜及下级医务者为目的。这些下级职业学校,除施职业教育外,同时又授劳动学校第二科第一部程度之社会的普通教育,其旨趣盖在务把职业教育置于国民基础教育的根柢上。修业年限为三年或四年,入学年龄为十四岁至十八岁,入学资格为修毕统一劳动学校第一科。本校毕业后得初级资格,可以就实务或入学于中等专门学校。
  B.工厂学校。为设于工厂内的职业学校,与生产机关直接联络,使学生可以从事实务,外授以职业教育及社会教育,使其具有一定资格。关于入学及修业年限等,大体与上述职业学校无别。另有类似此项工厂学校的组织,则为简易工业或关于补助劳动的机关所附属之学校及商业或农业徒弟学校,系由国家机关及合作社等所经营者。此等工厂学校及未成年工人学校的入学与修业年限等规定,与前者大体相仿。
  C.工作场。为养成家内工业者、职工等的机关,修业年限二年至三年。收容的资格为:年在十四岁以上,修毕统一劳动学校第一科及其他现任职业的人。工作场由地方行政机关、工会及合作社等经营。此外有具同一目的者,为个人的徒弟学校与团体的徒弟学校。其间因有雇用者与徒弟之问题,故适用一九二六年十月十五日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人民委员会议之决定。
  D.职业讲习会。主要为在六个月至二年间实施工业及经济方面的职业教育。除属于国家经济机关者外,为各种公共机关或个人所经营;不拘何种场合,至少要有百分之二〇的收容者是须免费听讲的。学理方面的课业,一周在十二小时内外,其他皆系实习及实务。
  下级职业机关及收容者数如次(据一九二八年一月一日调查):
   校数 收容者数
  职业学校 1,417 139,000
  工厂学校(未成年者学校) 903 99,000
  工作场 320 21,500
  职业讲习会长期的 1,074 120,000
  短期的 1,303 75,000
  总计 5,017 454,500
  又据一九二七年底人民委员部之统计,工厂学校及工作场的处所与收容者数为: 2,527(校数);245,283(收容者数)。
  三
  在(2)中等职业教育机关之中,包含(a)中等专门学校;(b)中等职业讲习会及(c)上级成年学校等。
  A.中等专门学校(technicum)分为以下几种专门学校:(1)中等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电气工学、建筑、化学、矿业、农业机械、纺织、皮革、运输、通信);(2)中等经济专门学校(簿记、速记、商业通信、财政事务、银行事务、出纳监督、事务监督、计算、合作社商务、合作社指导、升降机事务);(3)中等农业专门学校(农耕、种子、林业、果树园艺、牧畜、兽医、土工、农事改良);(4)中等师范专门学校(学龄前教育科、学动学校教育所、政治启发教育科、少数民族教育科);(5)中等医学及药学专门学校(产婆、看妇护、齿科医、药局员、制药工业勤务员);(6)中等艺术专门学校(优伶、舞台监督、音乐家、艺术教师、家具及织物等之工艺)。修业年限为二年半至四年;入学资格在年龄上,约自十六岁以至三十岁;学力则为修毕七年学校的程度。此等中等专门学校,虽以养成是为社会建设基础的各生产部门上有中级资格的技术人员为直接目的,但依然注重在人间一般教养及高等教育上所必要的准备知识。
  B.中等职业讲习会及上级成年学校。前者的目的,在提高工人资格或授与失业者以新的资格;后者的目的,在养成工业企业等之指导人材或事务管理员等。入学资格,皆为修毕七年学校程度。其他的一般规定,可以依据下级职业讲习会。后面一种学校为劳动大学等。
  中等专门学校及收容者数(一九二六年底)
   校数 学生数
  中等工业专门学校 97 24,613
  中等运输专门学校 32 6,228
  中等经济专门学校 44 8,407
  中等农业专门学校 145 18,270
  中等师范专门学校 243 38,809
  中等医学专门学校 72 12,745
  中等艺术专门学校 72 17,788
   总计 705 126,800
  又据一九二七年底教育人民委员部的统计,其总数为全部中等专门学校: 1,017(校数);180,475(学生数)。
  四
  在高等教育机关中有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两者皆属同一程度。依专门性质区别之,则为农科、工科、社会及经济科、教育科、医科、艺术科之六部门。修业年限有四年半至五年(农、工、医)。高等职业教育之目的,以养成精通社会各方面的理论与实际,具有高级资格之技术员、勤务员、学术研究者为主,兼谋普及科学知识于民众。
  入学规定,为年在十七岁以上,通过俄语及数学(算术、代数、几何、三角)之笔试、口试及物理与社会科学之口试,更依如下之优先规定以入学:
  1.学术勤务员(教授)及在国立机关或企业中勤务的专门家之子弟。
  2.工人、农人的子弟及勤务于国家机关的发明家之子弟。
  3.修毕九年学校及中等职业专门学校者。
  大学入学试验科目中,以社会科学为最重要的学科,今举其试验程度及最低限度的参考书目如次:
  1.社会科学的试验程度
  (a)俄国革命斗争的发达。农奴解放以前的经济及其破坏、农奴解放、十九世纪的革命运动与社会民主党之成立、台卡普利期特的运动、向民众的运动、恐怖时代、俄国马克思主义的抬头、社会民主党的成立、纲领分裂及布尔塞维克派、一九〇五年的革命与其反动、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无产工级革命胜利的原因等。
  (b)西欧的阶级斗争史及第三国际的组织。法国革命,宪章党运动,马克思及恩格尔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第二、第三国际,职工会,青年共产国际等。
  (c)苏维埃国家的组织与宪法(根本法)。
  (d)苏维埃国家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工业政策、农业政策、内外商业政策等。
  (e)经济学。商物及市场之意义、价值及价格、货币、银行、剩余价值、劳动的报酬、地租资本之集中独占制度、社会主义之经济等。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高等教育机关的校数及收养学生数如次:
   校数 学生数
  全俄共和国 79 109,178
  乌克兰共和国 37 28,227
  白俄共和国 3 45,14
  高加索共和国 12 16,049
  乌兹柏克共和国 3 3,405
  土耳科曼共和国 1 195
   总计 135 161,569
  大学教育之无产者化,今尚未能充分实现。在高等教育上,工人出身占百分之二十五点三,农民出身占百分之二十五点三,其他占百分之四十九点四(一九二七年底),是大学的无产者化今不过达于半数;另设工人讲习所(一九二七年底校数一〇九,学生数四五七〇二,其中工人出身百分之五十三点四,农民出身百分之三十八点八,其他百分之七点八)以渐谋大学的无产者化。在《宪法》第八条中,有“为劳动民众之一般的教育,当作国家的任务以实行”之一条;第八次共产党大会中也说:“对于一切有志愿者解放高等程度的学校,尤其要以工人居第一位。”因之,在此等学生之中,以由国家及其他机关给费者为多。一九二七年底受费的学生约占全体学生百分之四十五,每月所得普通为自二十卢布至三十卢布,以外每年又受一次的衣服费约七八十卢布(似在十月中发)。学生每月耗费的内容,据无产者学生中央委员寄给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真理报》上的信,则为:
   卢布戈比
  食费 20 ·10
  宿费 3 ·00
  洗濯、入浴、理发费 2 ·50
  书籍 1 ·50
  学用品 3 ·00
  观剧、影片、新闻费 3 ·00
  被服费 2 ·00
  工会费 ·50
  总计 35 ·60
  这种对高等教育及工人讲习所的学生设置给费生,而谋大学之无产者化、大学教育之解放与平等化,其用意所在,乃在用国费给与全体学生以被服、鞋、食事,学用品更除去青年求学之人工的障碍,与学生以物质上的保证,使他们得受高等教育。此实共产党的方针如是,不过由国家实行而已。
  妇女的解放与男女同学
  一
  妇女的解放问题,和许多社会问题有原理的联系。在根本上,是妇女对于人类历史中有永远传统的恋爱之奴隶化之反抗,由于对现代劳动的新感觉与价值之发见,渐次使妇女具有自由独立之自觉。以劳动问题为根本契机所发生之俄国革命,其对于这个问题与以决定的解决,自然不难想象。
  对于妇女之同志的态度,为革命的根本契机之一。而革命自身又因妇女的助力而获完成,也是事实。对于妇女之同志的态度,成为男女平等性之主张,与由二重、三重压迫底下谋解放之运动,同时成为帮助妇女,向个人的社会的发展之大道以进行的积极运动以表现。其结果,在革命后不满数年,即把今尚在他国所见到的任何种传统的痕迹,都加以克服。但其所以能有此成功,实在也因有如当作俄国妇女的典型,在《水门德》剧本中的达希亚的样子,妇女们自己具有善于适应革命及其一切进步的运动之体力与精神力,不曾为堕落了的西欧文化所伤害,而依然保存在素朴的形态之故。又在他方面,俄国今日在妇女中间正有着许多优秀的指导者。如克鲁普斯卡耶曾经三度被放逐到西伯利亚、瑞士及英国,这也正是她的思想之原理性与实践性之反映。不论是克鲁普斯卡耶,是卡美纳巴,是轲伦泰及其他妇女,要之,她们的学问,时常在理论上,又在实践上,都像富有根基似的。这个,一方是由于俄国一般知识阶级的水平来得高,又一方面也因俄国妇女教育的历史比较的早,从卡他利那二世的时代就开始的。当一八七〇年,七年程度的女子文化中学已经设立,其结果,入学于法国、瑞士等国的大学者颇多。一八七二年以后,又在那些女子中学中添设大学程度的课程,于是女子各有学习法律、理科,哲学、医学等者,其数达于千人以上。
  今日我们得在俄国的妇女中看到许多优秀的指导者,自非属于偶然;但为了革命的思想早已引导这批妇女到人类共同的课题上者,故如在日本所见到的含有反抗男子动机的妇女运动,是不会发生的。
  俄国的妇女,受过人类共同之敌是什么、社会实恶的一切根源在那里、又由什么地方发生等等的教育。在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上,男子不是妇女的敌人,却是妇女的同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实践,如果没有这种认识,将为不可能;又若不以这为目标的运动,且是不得有的。
  二
  男女同学,也成为由这种根本精神之必然的要求以发现。故不唯普通教育机关为男女同学,即其他一切教育机关,也莫不是男女同学。因之,各种教授内容也是完全同一程度的。
  在教育大学及医科方面的女学生数,还比男生为多。又不仅此而已,这种研究更是本质的,在实际活动上也是有效果的。在实施男女同学过渡期中所伴着发生的弊害与危险,乃是在趋向新建设的时代,当作进步的代价所不容免的。
  教育不应当怕危险,而应当为了发展以克服一切。恐惧不过暂定的现象而阻止人类发展的一切,其为人类之敌,正可在今日俄国社会的各方面有着事实的证明。他们当男女同学之间,依照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意识形态以从事学问。在辩证过程上之实践的意识形态之把握,决不容许人间之一任自然。在这儿,必须保证要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未来的问题。是故,为了男女同学,反是丰富相互的生活,又促进相互的正确的理解,使有作为同志以走上社会的共同战线之可能。她们从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必然性之关系上,学知恋爱究属私事,社会的使命不应为此而丧失。她们从生活当中,学知把一切自然的关系提高而为人类的关系。
  要知道她们实际的生活,正不妨由 S·格里哥利埃夫的《苏维埃女教师日记》及格米留夫斯基的《苏维埃大学生的私人生活》书中得之。
  三
  妇女解放与男女同学,固由对于人类与社会之新的自觉所发生,但同时,它的实践必然地要引导国民进于新的道德。妇女解放与男女同学,如没有人间性之自觉与对于人我存在尊严之注意与关心,将不能以完成,反而引导国民趋于堕落。俄国革命,今已到了最后要为克服自己队伍中的敌人而斗争的地步。把自己养成为共产党员,同时即有建设共产主义的道德之意味。
  托儿所及幼稚园之教育
  一
  今日俄国托儿所及幼稚园教育,换言之,即学龄前教育之伟大的勃兴,主要可由三种根本理由以说明之。第一,在社会问题上,这与妇女及弱小民族的解放问题相同,皆由对于弱小者的存在之人类的意识及注意趋于发达,即对于婴儿及幼儿之人格的存在,有了新的自觉所致。第二,这又当作同样的社会问题,系在妇女解放与其职业问题之关系上,成为新的社会问题所提出的。一方面,由于妇女向职业活动,以有婴儿及幼儿之托儿所的设置为必要;又一方面,即成为妇女的职业以提供于社会。第三种理由,为马克思主义必然的要重新确立唯物史观的教育,这时候,从人间摇篮时代开始的教育,实为当作新兴教育即目的出发点而必然地要有这个要求的。
  今日以前,全世界的人间教育,并不能发见这种自然成长性的最初出发点。实在这乃是近于好笑的不可思议的事实。就因为这是单从形式论的目的论之立场,以规定人间及社会教育之故。从而教育也终于在其桎梏之中,丧失了自己本来的现实地盘。今日新兴俄国之教育,其成为原理的发展之原因,固有许多重要的理由可举;但为其中之一的托儿所、幼稚园及儿童广场之问题,实作为当面的问题,给与教育大学及科学的教育研究之儿童学研究以决定的方向。把这些相关地考察一下,则当作社会问题所要求的妇女解放,固不单单成为男女同学以表现,实且给与教育的全部领域以从来所无的新意味,而且还是从原理上以发展的。所有这些问题,不独在内容方面丰富人间教育而已,又是在科学方面最初说明了人间教育的。今日俄国的教育,是当人生青年时代的憧憬之时代。如今虽将进入反省期,但在这儿,我们可以在俄国教育的将来,期待人类教育的活的体系。
  二
  托儿所以收容生后二月的乳儿至三岁为止的婴儿为原则。在这儿,自然以婴儿之身体养育与健全发达为主要课题。这些事情,大都由女医生主持。至于此等女医生,同时就是儿童学的研究者。许多大学之并设教育科与医科,即为了这一种的方便。今日俄国儿童学研究之发达,实为世界教育史所未曾经验过的。营养问题、睡眠问题及婴儿诸种感觉发达的研究,也由这批女医生担任。在诸种感觉发达之中,尤其对于运动感觉及伴随以生的平均感觉之发展,有着特别的研究、注意与设备。关于这些方面的实际情形,容在后章“苏维埃教育机关”及附录中《托儿所与幼稚园之参观日记》中述之。
  幼稚园收容四岁至七岁的儿童。它完全立于托儿所教育基础之上,其游戏与音乐之指导甚为彻底。幼儿从这个时代起,就受社会的组织之训练。在托儿所中,这不过是个人的 ——主要是在食桌上的 ——训育,然自幼稚园时代起,便在幼稚园生活之中加入政治的组织化之训练。 “十月童”是幼稚园中的共产党员之卵。但它虽和在统一劳动学校中的“赤色少年”同成为养成共产党员的组织,可是主要的目的,实在亲近自然、研究自然,成为自己所属团体之一员,以行该团体之社会的组织化之训练,即组织化的交际。实则不论何种社会,都不外是对于这种自然与社会之人间的关系,而所以使自然与社会有交涉者,又不外是人的劳动。故虽是幼稚园的教育,也要使幼儿经过幼稚园中的作业、游戏生活,藉以一方面爱好自然、研究自然,他方面则视各个年龄以受社会的训练。
  一九二七年底的幼稚园与托儿所,共计一六二九所,收容婴儿及幼儿共计八万五千三百四十九人。在莫斯科,一九二九年初之托儿所数凡一百零四所,所有床的总数为六千台。关于这些,尚要在下章再来详说。
  今日全国的托儿所及幼稚园教育,固与其他的社会及职业教育,同感到异常的不充分;但其正在逐年增加,也是显然的事实。
  少数民族的解放及其教育
  一《宪法》第一篇第一章第十三条中,规定:
  苏维埃联邦对于共和国人民,承认有在苏维埃大会、法庭、官厅及社会生活上,自由使用各自民族语之权利,对于少数民族,保证其在学校中有用各自民族语以学习之权利。
  全联邦有一百八十七个大小异民族的苏维埃宪法之这种共和精神。是在养成各小民族之社会的自治及独立心。其教育的新兴精神,宁在大俄罗斯之上。每年的教育预算,无论在国家、在地方,对于小民族终是表示高率。现在用自己母语以受初等教育者,计共有六十二民族。
  二
  把这种俄国政治及教育上的事实,拿来和英国之以基督教为世界的宗教,向未开化及文化后进国传道时所采用的方法相比较,我们可于其间发见根本的差异。当传教师与鸦片是用同一只船运入中国的事件到后来被发觉时,中国民族对于基督教之反感,实为异常激烈。
  又,在言语问题上,英国所希望的,也不是用该民族母语以传道,而是谋该民族母语之英语化。在这点上,德国的国外传道,要算进了一步;他们务求采用该民族的母语为本体,而且重视使用该民族母语所经营的学校。
  民族的言语为该民族自身的启示。民族是跟着它的言语一起完成历史的发展的。民族的言语,是该民族的故乡,是该民族的乐园。真的宗教,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事情。今日印度思想方面的反英主义者,正是从受他们教育的人中间所产生的。
  三
  像这种小民族的解放及使用母语的教育,是和上节妇女的解放、男女同学及学龄前教育的振兴一样,成为革命精神的根本要求。即俄国革命,固为是世界史的,故有从一切隶属与榨取中获得解放之意味。这不拘在妇女方面,在儿童方面,在少数民族方面,都是必然的要求解决的。它们是革命所应尽的共同课题。俄国革命的根本精神,是在同一希望上,在同一企图上,正以原理的关联谋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如此,马克思主义当作社会科学所有的全面性、综合性、包容性,都在实践上正在启示自己,形成自己。这而且同时是在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理论。我们于此以外,殊不以仅仅从种种方面说明世界之任何哲学为必要。
  浮浪儿的教育
  一
  在一九二九年底,劳动人民委员部规定为了浮浪儿教育,支出二百五十万卢布。此外有列宁基金一万万卢布及地方基金,即以其利息供浮浪儿绝灭运动之费用。又在教育人民委员部及地方各机关的预算,在九千万元以上。由于革命及国内战争所引起的经济变动与大饥馑之困穷,家庭及社会生活变革之过渡期的现象,不得不把无虑数十万的浮浪儿产生于世。本来在人间社会中,要完全灭绝浮浪儿之存在,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在旧道德已经失势,新道德犹未建立的今日,“家庭生活尚未安定,离婚数在全俄共和国年达十万,农家在亲长死后把儿童的财产夺去,使儿童堕落而为流浪之事例层出不穷。(卢那卡尔斯基在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所作文章中语)”是以即在现在,全俄共和国尚有七万浮浪儿未被收容。不过比起一九二二年以后的事情来,要算是大进步了。
  这样,虽然在目下,尚有多数的浮浪儿,然卢那卡尔斯基是懂得要把浮浪儿教育成为永久的社会的教育事业的。一九二六年三月八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及教育人民委员会议关于《浮浪儿教育的决定》。说是:“对于十六岁以下无保护的人,其身体的及社会的劳动的发达有危险的状态者,视其保护所需之程度,由国家实施保护、救助及教育。”此等事业,主要由教育人民委员部与全俄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所附设的少年生活改善委员会、列宁基金的少年浮浪者救助会及由各团体所组成的 “儿童之友”会,以热心执行之。
  其实施方法,为设置浮浪儿接受所及分配所、医治教育所 ——在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一日,计有三百四十一所,收容儿童为二万一千三百五十人 ——在该处收容二星期至四个月后,再由幼年馆(收容三岁至七岁儿童)、少年馆(收容八岁至十五岁的儿童,在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一日共有馆数二千五百二十二,收容儿童数二百一十五点八九九)及未成年馆(收容十三岁至十五岁在学龄时代而未就学的儿童)收容之;或者引渡给保护人,使就职业。医治教育所收容病儿,加以治疗;又有寄宿所,系收容出身少年馆尚未得适当住所者的地方,寄宿时期约为三个月。其他尚有少年宿舍、殖民所及劳动所等,约收容三年至四年,施以国民的基础教育,毕业者可直接送往工厂或工作场或工厂学校。
  二
  在全俄共和国为了这些计划所定的预算,把国家的及地方的合计起来,共有九千二百万卢布;在预算外,又有六百万卢布。其将来的计划,预定以三年为期,要把浮浪儿较多的克里姆及高加索等处铁道沿线的主要地点,一律肃清。又,不仅不减少今日以前收容浮浪儿的预算而已,且于国家预算中规定,为了出身少年馆者设立并维持工作场计,要在第一年支出五十万卢布,第二及第三年支出七十五万卢布。
  文盲扫除运动
  一
  马洛托夫在第十五次共产党大会上说道:“农村的文盲,是妨碍苏维埃农村产业、技术的进步之主要者。”这种文盲是沙皇的遗产、俄国的特色。
  文盲扫除运动,是跟着革命,尤其为列宁及他的妻克鲁普斯卡耶等所同时计划起来的。在一九二一年十月所开的第二次政治启蒙大会上,列宁说道:“国家有许多文盲时,要讲政治教育也是困难的。不识字者的教育虽不是政治问题,却为没有了它将不得讲论政治的条件。不识字者处于政治范围之外;在他能被吸引到政治范围之前,一定先得学习字母。”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中,国民的这种非文化性,其为对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设与其前进之最根本的障碍,俄国当局不仅在理论上知之,也且成为事实问题而深有理解。一九二三年八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定:“以革命后十年为期,应该扫除自十六岁至二十岁的不识字者,其为工会会员的不识字工人,应于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为限,实施教育完毕。”一九一九年人民委员命令: “为全俄共和国八岁至十五岁的市民为不能读字者,有依其志愿用母语或俄语受教育之义务。”
  但与社会教育事业一样,这个扫除文盲运动,也因有了种种困难,它的终了期,在一般上不得不延长至一九三五 ——三六年度。一面则设立不识字者教育机关,以谋其绝灭。此等运动的结果,有如克鲁普斯卡耶所言:“虽因学龄儿童的就学率低,年年要新产生百万以上的不识字者,故达到国无文盲的日子,尚属辽远;然至今日,仅仅对于阻止它的增加一件事上,似已可以做到了。”(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的《真理报》)
  二
  文盲的教育机关如次:(1)文盲教育特别委员会;(2)文盲扫除协会;(3)工会、运输机关及军队等也实行文盲教育。
  (1)文盲教育特别委员会。为教育人民委员会所属政治启蒙教育局之一部,主持成人之不识字者与浅学者之教育。在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一日,各共和国所有教育所之数及其收容者之数如次:
   教育所数 收容者数
  全俄共和国 30,360 922,586
  乌克兰共和国 11,110 424,029
  白俄共和国 1,750 56,070
  高加索共和国 2,811 81,792
  乌兹柏克共和国 1,122 34,739
  土耳科曼共和国 375 11,084
  总计 47,528 1,540,300其中十五岁未满者,占百分之三十七;十六 ——十九岁者,百分之四十三;二十 ——三十四岁者,百分之十八;三十五岁以上者,百分之二。
  (2)文盲扫除协会。原以教育文盲为主旨,但同时也以实现国民皆受初等教育及普及自修为目的。在全俄共和国中,有会员一百二三十万人,组织各种机关。在各地方,皆于文盲协会会议,于工厂、官厅、学校、俱乐部、乡村读书室及其他各机关皆设细胞,又与他方的教育部、共产党及共产青年团体保持联络,以实施文盲的教育。
  文盲扫除协会所经营的学校数,在全俄共和国有一万七千四百四十六校,自创立以后五年间,据称已教育了一百万人以上。
  (3)工会、运输机关也皆行使文盲教育。革命后受教育的文盲数总计为七百万。在一九二七年 —二八年度教育文盲的预定人数为如下表。由此也可想见,工会及运输机关之如何努力。
  教育人民委员部 1,079,000
  文盲扫除协会 135,000
  工会 200,000
  运输教育机关 21,000
  总计 1,435,000
  校外教育机关的设施
  一
  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既在援助工农之自学自习,故其一般的社会的设施,有图书馆、农民馆、博物馆、乡村读书室、赤隅、俱乐部的新组织,有讲演会的举行、自习会的发起,以外又屡屡有组织地设立电影、演剧、音乐会等,正在大收成效。美术馆、博物馆等,一方加以完备增设,一方又使民众知道这些虽属过去的事物,但有用近代眼光正确理解之必要,故他们能善为利用。还有革命博物馆,不拘大小,新设了许多,足与电影及演剧同为活的民众教育场。一九二七年底,全联邦所有图书馆数,超过二万;仅仅乡村读书室,也就有了二万二千零六十四处之多。又查一九二八年度苏维埃联邦的出版物,超出三万部以上,简直凌驾德国而成为世界最大之出版国;倘把两者对比来看时,不将可以窥见新兴气运之旺盛吗?
  二
  这些校外教育机关,计有:1.乡村读书室;2.俱乐部;3.人民馆及农民馆;4.赤隅;5.自习会;6.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馆、剧场、运动机关;7.无线电话;8.出版等。其详细情形,容于下章 “苏维埃教育机关 ”中述之。
  宗教与教育之分离
  一
  苏维埃联邦宪法第一章第四条,显然规定:“为保证劳动民众之真的自由,把教会从国家,又把学校从教会分离,且承认全体人民有宗教的反宗教的宣传之自由。”故今日的教育,莫不与任何既成宗教相分离。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日卢那卡尔斯基做人民委员发表声明时,有一项是说:“学校教育不得有宗教的色彩。”又在一九一八年三月“禁止宗教家为学校职员 ”;在一九二一年 “禁止在学校中实施宗教教育 ”。
  又,《宪法》第十二条规定:“苏维埃共和国对于因政治行动或宗教观念而受压迫的一切外国人,与以避难之权利。”可见教育与宗教之分离,在新兴俄国,是于根本上具有一般政治思想的意味的。
  二
  为什么在今日俄国的宗教与学校的分离,是有政治的意味呢?又为什么宗教一定非从学校离开不可呢?这二个问题,成为近代的社会问题之中心思想,且是含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社会科学的根本认识上之重要任务的。
  在古代,尤其是在中世,宗教居于社会中支配的地位。无论是中世纪初期的新柏拉图主义、中世中叶的亚理斯多德哲学,以及末期的经院哲学,莫不仅仅成为“神学之婢”而获得存在的理由,它们又奉亚里斯多德为“哲学之王”而遵守他的学说。哥白尼(Copernicus)的地动说,直到发见过后十三年,在他死后才见发表;他如伽利略(Galilei)的受迫害与誓约,胡司①(Huss)及白鲁诺②(GiordanoBruno)的受火刑等等,都是对于一切独创的研究之弹压。路德③讲到胡司的运命说道:
  对于君士坦都的血腥气的暴虐者,虽是石块也将叫号。他们为主张自己的支配权而杀戮人。他们怕会相信可以使他们的声音窒塞在血泊之中。法皇为了不能直接答复异教 徒的文书,就把他们烧杀了。假若要反驳年轻人的教义,只用杀戮就行的话,那么要算刑吏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像这样,在中世纪宗教是权力的、支配的。然在近代社会,居于支配的权力的之地位者,为政治。费尔巴哈(Feuerbacb)批判“基督教的本质 ”时,认为这在中世是神学之批判,在近代则为政治之批判。故在今日俄国之教会与学校之分离,其具有政治的意味,实为当然之事。
  三
  为答复第二个课题,我们将先来确立“劳动”在社会生活上的意义。人可以从心理学的立场,客观地来阐明人间运动感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人生上的本质的意义。在心理学上行动之问题,就其本质言,决不单是知觉、表象、注意、思维之问题,而是在人间存在上更较基础的之问题,可不仅以成人为对象,在新的重要性上,是不得不更以儿童为对象的。
  其次,我们也可象标哈在他的《劳动与旋律》中讲到 “诗与音乐的根源 ”一章所说,认劳动是跟着诗 ——言语 ——音乐一起表现,同时又可从发生的文化史的立场以说明劳动为诗与音乐的根源。
  此外,我们还得举出第三个最重要的理由。泛神论的观念论的哲学,经过启蒙期的康德、过渡期的斐西特,而至浪漫期的黑智尔辩证法上达于完成之域。这些便是神学之哲学的说明之克服。
  为了观念论的哲学之完成,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上,开始了非哲学的自己地盘之考察。历史即在可认为观念论完成的那一瞬间,也是在动着的。当由一切的意识形态所立基的地盘之考察以开始新哲学时,马克思遂在他的《资本论》上实行了为人类社会下部构造的中心问题之经济批判。
  经济批判,指出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是靠生产劳动以形成。同时,人类生活又与自然发生交涉,学知应当利用自然之力。如今的“劳动 ”问题,实在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了根本意义上之新发见的。
  不过,我们要问:人类的历史对于这样的劳动问题究有了怎么样的交涉呢?这个乃是人榨取人的历史。对于古代的奴隶、中世的农奴、近代的无产阶级的劳动之榨取,同时都和权力的支配相结合。人类的前史,是榨取和隶属的血泪史。斯特拉之用死刑禁止读书,是和俄国亚历山大第一(一八一一至二五年)的教育总长西希科夫所发“一般国民,或者甚至对于国民的大部分而援以读书的能力,为有害无益”之声明相一致的。
  一方有隶属与榨取之悲惨,同时就有谋脱离隶属与榨取的解放运动。不过,这些运动为了只是被压迫者各自的单独行为,所以反而使他们的悲惨益趋深刻。在人格神的信仰上,发见人间内面性的原始基督教,常常成为他们的好友,以促进此项解放运动。可是基督教徒自身,并不由这种被压迫阶级及实践的阶级出身。又在另一方面,为基督教自身所包含的观想的要素,当向异邦人传道有确立神学之必要时,思以本质上为泛神论的静观的希腊哲学为婢仆,以成为自己的囊中物。终于希伯来的人格神为希腊的自然神所解消。
  民众对于宗教,尤其是信仰人格神、自认为具有世界史的使命之基督教,竟不肯舍弃其思藉以获得解放之希望。这都是人类史上最悲壮之一页。因为当封建时代中所孕育的资本主义,举全力以确立自己,谋积极的发展时,他们所积蓄之富,竟庞大到非他们所预想的那个程度,于是民众的悲惨,不特未见减轻,反而达于极点。他们虽然倾听于想把人间谋内心改革的所谓上帝之声,但是所取于现实生活的威胁,实在过于重大。这儿为无产阶级所能走的路,就不得不为在 “非此即彼 ”(Entweder-oder)之派司卡尔①的“睹”之根本思想上所表现的“死之跳跃”的这条穷路。而为民众好友的宗教,虽在这样的时候,也还是不能为民众以表示现实的力。要是宗教真是受苦者、受虐者、贫者、病者、老者、弱小者的良友,真能自觉到为全人类的福音之使命,那么就该与如铁的运命相斗争才是道理。不幸宗教的真理性,除离开人间的问题,并离开其实践性,而堕于在观想之中,成为希腊的伟大几何学者之神以外,再也别无出路。在宗教中的对于高贵者所发生的感情,竟是和对于深究现实的社会害恶之根源。一般因此受苦的民众想获得幸福之现实的情热,毫无关系。所谓活的基督教的信仰之现实形态,竟是这么一个模样。
  在单纯形式论理及目的论的观念论立场上之一切既成宗教,是当作过去世界的生产,在过去时代发生作用的;但是到了现代,一方要实行对过去的总决算,一方又有在现代关系上创造现代自身之课题。这一点,在新兴俄国是深切地自觉着的。这些话倘若不经意地使用,原属危险而且大胆。但若把新兴的宗教与新兴科学及新兴文艺作相同的考虑时,那么它的形式与内容,自当不单是过去宗教的继承者。即使不是新兴俄国,而今日宗教与教育之分离,对于在现代陷于自己疏外的各种宗教运动本体②,也是自己招致的。特别在今日以前所行的儿童宗教 教育之目的与方法,是从一般人类教育之原理的立场上所必然地要被拒绝的。在否定人间也即否定宗教的限度内,人间之存在,决不是单单灵魂与精神之问题,而儿童的宗教教育,宁应离开宗教,由非宗教的立场,即为宗教所安置的基础以出发之为愈。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