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的领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91
颗粒名称: 教育界的领袖
分类号: G519
页数: 26
页码: 716-74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革命后,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以解决文盲问题。这些改革包括了对教育体制、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以及为新兴国家建设提供人才。这些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俄国成为了一个教育实验室,并在短短的十年间取得了异常的发展。
关键词: 俄国 教育 领袖

内容

文盲为帝制俄国时代的特产,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了。从这种原始的状态,进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教育实验室。仅仅在这样短少的十年间,就有这样异常的发展,我们对于她的一般的教育制度以及她的理论的现实形态,因有加以考察之必要;同时,对于俄国教育界的领袖有所记述,也不独为有兴味之问题,且于理解新兴教育的本身上,正也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在这儿,也不免感到种种困难,因为可供组织的研究之材料与手段都不充足。以下所记述的,或者为由留俄时的日记中所摘录,或者则不过从少数文献中所叙载的片断。顾虽如此,我终把它当作手记叙述如下。
  在留俄时,为我所感到惊奇又觉得羡望的事情之一,是在社会的各方面有着许多优越的指导者。革命与国内战争,虽然把许多年轻有为的俄国指导者归于牺牲;但就在这些革命运动的实践中间,民众从自立队伍之中,又创造了许多新的指导者。
  这些指导者,是在团体的组织力上,又在技术的知识上,从实践的共同生活中逐渐显露头角的人;而且这些人,并不限于男子。在十八世纪末叶,卡他利那二世①以后之俄国,已经对于女子教育大加注意;今日妇女之间所以能有那么样多的指导者,这或是原因之一。此外,在革命期中,更以妇女解放为目标之一。到 了今日,妇女解放之得成为事实以表现,当也不外于妇女指导者之多。要之,时代造成了人物。在许多教育者之中,我们对于列宁,将不说及,因可以有别的机会来讲到他。本节所叙述的,将限于卢那卡尔斯基、沙兹基①、克鲁普斯卡耶②、巴索夫、品克微支③、布隆斯基④、雅克摩夫等几位。
  卢那卡尔斯基
  我之会见卢那卡尔斯基(Lunacharsky),是在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八日,当我往柏林而离开莫斯科的那一天。我依照预定的下午三时会见的约,前往教育人民委员部去看他。因为同时另有二三位客人,所以等到秘书来招呼我时,已经迟了三十分钟了。但在这儿,我却遇到数日前在赤卫军休养所的音乐会上奏修佩尔德⑤乐曲的钢琴家。他对我讲,裴多芬⑥以后至今日为止,音乐之不发展;因此说到,今日在俄国各地所发生这一方面的新运动。他又对我亲切地讲到,从列宁格勒来的音乐家,从事新的民众音响乐之勃兴。像这一种经验,要不是在俄国,是绝对不会有的。 一推门进去,就受到卢那卡尔斯基的愉快的欢迎。当和这位苏维埃联邦千五百万儿童之父,以教育革命家而经历过内外多端、殆难以空语形容的、苦难的十余年的他握手时,不禁忆起:从前路易皇后在避难于俄境的途上,读着裴斯塔洛齐的《国民之书》,而说“我若成为自由之身,当以世界人类的名义向他表示感谢”之话了。
  在头顶绕着富有黑味的发,下脸长着杂草般的浓髯的形貌上,觉得他确乎是位俄罗斯人的样子。
  我先讲到得以极自由地亲切地看到俄国教育设施一般的感激及以何种心理来观察俄国教育的话。
  我是把现在的俄国的教育制度及其实际,不当作业已完成的东西,而仅仅当作在辩证的发展上暂时统一的现实形态以理解的。我以为,现在所已实现的实际,于实现未来社会教育上新兴教育的原理,是有着成功的。在迄今为止的、所实现的形态之中,得以理解过去发展之历史的回顾与向未来发展之确实的契机。
  因之,他国对于俄国模范学校所生的误解,我以为,是可归因于今日俄国的学校,在性习上是跟他国的完全相异。俄国对于教育的研究,是原理的,这不仅在各个研究所中单独行使,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显与实际相联络,直接有著科学上的进步;而当局及一般国民,对于教育的关心又是非常深切。故此等模范学校制度,既不是为口实,也不是徒为模范,而是应在实践的意味上去理解。只要教师与经济能够充实,是必然地都可以提高到今日模范学校的程度的。
  这样,当我说及发见此等计划的根柢上,有着人类长期的前史所未尝企及的真正社会的教育时,他用着格外喜悦与满足的面情,告诉我过去曾经亲自尝到的辛苦经验,以及今尚在解决不下的问题。为了过去的歉收及灾害,使经济的困难一直继续不断,所以现在的成果,尚不及当初预定计划的一半;但现在,只消我们的经济力稍稍宽裕,我们是确信着可以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的。就大学言,事实上确已感到有加倍增设的必要。
  他又讲到教师问题:“为确立真正未来的新兴教育,养成在科学上方法上理解其根本精神之教师,实为今日俄国教育的急务。”他说。
  于是,我更想起卢那卡尔斯基以前说过的话:
  我们所具和公共教育思想不容分离的一个观察,是政治的宣传与共产党之发展。当作苏维埃政权的一个机关而负有国民教育责任的教育人民委员部,若不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尽其任务的。马克思主义为国民教育上所不可缺之要素。我们非使全俄罗斯改信马克思主义不可。
  此外,尚说到影片等问题。约谈了一小时就辞别了出来。
  他是革命家、文艺理论家、戏剧作家,同时也算是个天才的教育家。他在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日被举为教育人民委员时,当日就宣布以下几项国民教育的原则:
  1.国民皆受教育。
  2.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3.宗教与学校教育分离。
  4.男女同学。
  5.实施成人教育。
  6.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
  今日俄国的新兴教育,是在共产党指导之下的。这是因为联邦之政权完全操在共产党手中,所以教育也不能例外。共产党教育方针的决定,是根据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三日第八次共产党大会的决议;同时,又成为俄国一般社会教育的基调。不过,这一点我们要在底下 “共产党的教育方针 ”一项中详为记述;如今只消了解他做教育人民委员时的最初声明,是如何的包含原理的及全般的内容就行。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以努力于学校组织之发展为课题之民主主义的或自由主义的政府”之态度,而是为了“谋由极原始的状态以变革学校与其教授方法、教师养成及其设备。”
  革命与由此所获得之无产阶级专政,以及他所说无产者之阶级的自立意识,是为了“谋使一般公的及私的生活适合于真正共产的秩序。”在他看来,都是因为 “无产者的阶级性,是与一般人间的课题相适应 ”之故。
  无产阶级科学之具有实行世界史的使命之性格,其理由也在于此。
  本书所当说及的现行俄国教育,在它的自身,今尚处于发展过程的开端;然如我们理解这是新建设的基本工程时代,足为未来营伟大建筑之下部基础时,当容易看出卢那卡尔斯基的功绩。若再从教育上所表现之马克思主义的形态以观时,更可看出卢氏的卓识。这种形态,要是没有世界史的认识和战斗实践力,将是完全不可能的。这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形态之教育,就是以社会之史的发展为根本契机之教育,它的实现殊足为今后俄国教育上能有光辉而且勇决的发展之保证,换言之,这就是教育之客观的发展,也就是真正科学的发展之意味。这而且更必须是世界史的教育之出现。
  他不独在教育人民委员方面有伟大的功绩,即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及戏剧作家方面,也占有世界的位置。这恐怕还是他所以能趋向于马克思主义教育之一原因。他为研究教育,虽向世界各国求新的教育方法之暗示。但这种做法,并不是想靠过去文化之集积以过安逸的生活;而是为了不把过去当作总和以统一之,而要由现代意识去清算过去。可是,这又不是否定过去。在卢那卡尔斯基,是正欲用客观的、近代的方法去理解过去。
  我们从他的拥护艺术的精神上,也可见到同样的事实。今日在莫斯科及列宁格勒的美术馆与博物馆之完备及其活用,凡曾经到过两地的人都所经验。这儿,我们就可看出卢一段插话来。
  那是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尚未多久,即莫斯科方面为占领克莱姆林(Kremlin)尚在战争之时。在彼得堡的新政府,接得莫斯科来的电报,说木造的大建筑物圣巴杞尔(St.Basil)教堂已被完全毁坏。这时候,和列宁在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卢那卡尔斯基,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辞去职务,且在报上发表一封公开的信,说道: “在莫斯科所方才发生的事情,是一件可恐怖的不能挽回的不幸。”而且,他是真的病倒了。
  列宁去访问他,不许他辞职,且郑重地告诉他:“这是一种灾难,但是不要为此而馁气。如果教堂只毁坏了,可容我们造一个更大更好的。”但是卢那卡尔斯基依然硬要辞职,说:“那些已经被毁坏的与将被毁坏的,决不能再行恢复。从爱心(ethos)中创造这些建筑物的人,如今已不存在了。”
  两三日后,列宁就把保护俄国艺术的责任,从革命委员移归卢那卡尔斯基之手。卢氏不愿失去这个好机会,立刻发表声明书,希望国民同他协作。他说:“我负了保护国民的一切价值,一切艺术品之责任。但是这件事情如果没有诸君的助力,是不能尽我的义务的。”
  这年冬天,虽是缺乏燃料的北国最感到恐慌的一年;但依他的计划,美术馆和公众博物馆,一齐都有保暖的装置。民众当初仅仅为了取暖,群向这些建筑物拥集起来。可是不久,他们居然对于这些地方所常见的东西,感到可爱起来,又像是理解起来了。后来,不仅知道这些,如今是已经变成民众所有,且更谋使它们提高到精神的宝库而努力了。
  在他看来,艺术终是艺术。即令这是皇帝的纪念像,只要它是艺术家的作品,就要加以保证。有时为要使这些艺术品免致破坏起见,竟不得不把它们藏匿起来。克莱姆林的黑鹫,也就为此而获保存。许多被毁坏的建筑,又重行修理;还有许多无宗教意味的教会的圆屋顶,且用金色涂饰;有无数的绘画,从各地搜集;在俄国各都市中,都有了收藏这些绘画的美术馆。此等一切的文化设备,不仅在数量上很多而已;而且凡是参观过的人,都会看到它们简直和民众生活已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切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中他所成就的伟荣;若把它拿来和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革命一比较,不是有着极大的差异吗?
  沙兹基
  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教育实验场的苏维埃联邦之教育者中,象沙兹基(Shatsky)那样给我以深切印象的人,是再也没有了。我在留俄的数月中,觉得他是一个卓越伟大的人物,但是这可决不是希腊式的贤人之意味。他乃是在莫斯科有自立的研究所和二三个实验学校;又在离莫斯科约四小时火车远的奥布尼斯科小村中,有一个 “殖民地 ”,他就指导在那儿所设立的十三个统一劳动学校。
  愈益理解他和他的教育事业,使我对于他的人格、他的教育理论、他的事业之崇敬心,也愈加来得扩大。所以然的缘故,是因为我的心,已为了他那宽大的心所吸引,为了他那温厚的情所抱住,为了他那深远的教育思想所启发,为了他那迄今为止所培养成功的新兴教育之真理的现实形态所喜悦。我若没有情热地想到他,简直是不可解的事。
  他和卢那卡尔斯基,虽为差不多同年辈的人;但是,他没有艺术家样的神经质,没有学者样的习气,又没有政治家样的策略。他乃是平凡无奇,而且身体硕健,有如自然石般风格的人物。
  我第一次遇见他,是当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我参观了金斯布克统一劳动学校回来,到他的研究室去访问的时候。那是一个严寒的日子。我得听他说明研究的大概,以及他所指导学校的图画和工艺品的陈列。约经过了二小时有余的时光,然后以关于裴斯塔洛齐的问题作为结束。
  从儿童的成绩品上,有着许多东西可以看出。尤其是在图画上,是可用表现主义的写实主义形容似的,一般都有可惊的大的规模。
  据他的话,他于一九一一年在外国学了一年归国之后,就到奥布尼斯科附近的乌哥斯基波特的区域,最初只不过计划仅仅夏期的供莫斯科儿童用的“殖民”。到如今,已有二五〇〇人的住民,他的十三个研究学校,以及附近的二十所联络学校。他曾企图把那块地方,作为学校生活的延长以建设教育村。为了这个缘故,学生们就非研究当地文化的素材不可。村之文化建设的计划,当作实践的课题委诸儿童之手,儿童就从交通上,从一般生产关系,即农业、电气事业、工厂等的生产方面,从政治组织及教育组织,更从住宅、卫生、消费合作等一切方面,对于文化的农村建设,一年胜似一年地加以研究。他们又在可能范围内,深入到村的住民中间去,以理解他们的生活、与以提高生活及村之政治组织上之启蒙的指导。又为了这个缘故,必须描写关于卫生知识上及健康保护上的标语和绘画,以及开演关于这些事项的电影。在农业上的种种研究,要使非文化的农民信赖学校,在能确认农业生产的增进,又使他们能把农业上、牧畜上种种的问题提到学校中来。但做到这个地步,却费了很久的年月。
  学校中的一切学问,都是活用的;不藉个人的力,而藉协作的分工的优越,使一切进于不绝地新的组织。生活与学校,如今正向着大使命的实践而有紧密的结合。
  人类往往仅止于爱护自已生活有关的处所。当儿童们为了创造此等新的教育村而思考、而想象、而研究、而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之如何得以充实自己,而且得为个性的发展,自可无待多言,这和单由人间的理论所开导者,便有霄壤之别了。
  教育家在这儿发见了新的教育方法,及在与它的深切关系上所引起的理论的体系化。在这儿,是不许有一切教育的假象存在的。
  但在沙兹基看来,一方面,教育依存于社会的经济的;他方面,它也依存于个人之心理的及生理的事项。他的研究所,就是为了这些使命以设立的。
  当我第二次访问他时,将从他那儿听到关于教育上的大真理。
  当我问他:从前拿破伦说“儿童属于国家”、裴斯塔洛齐说“儿童由其两亲以属于国家”你以为怎样的时候,他就明快地答复我:“两个人都是错的。儿童既不属于国家,也不属于两亲,儿童乃是国家、社会的完全的一员。”又当我访问他的教育村时,我不能不这样相信他的话。因为在那儿,无论哪个儿童都是当作社会的正员,于相互理解、相互爱敬之中,依其个性以发挥各自的存在的。他们为了我开欢迎会。电影、音乐、纯碎俄国式的跳舞等,依次表演出来。
  在这儿,又遇到许多教师,特别从沙兹基夫人受到非常的欢待。她是有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儿童教育家,本村儿童及其亲长之政治指导者。在一切意味上,她乃是本村所为不可少的母。
  我曾坐了她所御的橇去参观村的学校。到处讲论到社会问题与教育。她更是村学校的艺术体育(rhythmic)的指导者;尤其对于达克洛兹、温哥曼及波台基的艺术体操,从教育上所见到的价值批判,我们有了完全相同的见解。
  关于沙兹基,还有许多话好讲;但当让给本书附录中所译出沙兹基的《苏维埃初等学校的理论和实际》一文。因为这是沙兹基说着 “我的教育思想可于这些文章中看到 ”而赠给我的文字当中,当作最广博的一篇,为理解新兴教育的一般上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克鲁普斯卡耶
  我在留俄时,常常听到教育者们讲及克鲁普斯卡耶(Krup-skaya)的话。这些话,虽则各人各说,但要皆不外表示对于她的深切的信赖、无理的尊敬,以及对于她那明晰的头胪和对国民教育有深邃造诣的赞美和感谢。
  因为她的害病,我虽不能得到和她面谈的机会,但在学校及官厅等的壁上所悬挂的她的肖像,我是有过不知多少次的接触的。粗笨的服装、永远象太阳般可亲的相貌,以及为人类而直视真理和正义的那种神情,是由她的肖像所给与我的深切的印象。
  自一八九一年以来,和列宁为统一社会民主主义各分派于同一阵营内而奋斗至五年之久。以后,又向西伯利亚、瑞士、英国受了三度的驱逐,在危险与多故之间担任秘书的重荷。又在异常繁忙之中,为世界妇女职业问题作许多文章。像这种种,都是使她所以能有今日这个重要地位之由来。
  她如今是个教育人民委员部中国家学术会议(StateScien-tificCouncil)的一分部即教育部的委员长(该会议分为教育部、工学部,政治部及技艺部四部)。今日俄国新兴教育之以高斯(国家学术会议的俄语称呼)的课程计划为根据,是世界周知的事实;这在考察俄国的教育上又是非常的重要。因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柢的苏俄之意识形态,是怎样地成为社会教育的理论而适用于实际,乃是与于俄国教育的最重要而且困难的本质课题。俄国政府之所以使网罗各专门学者的国家计划部(俄语为哥斯普兰)直属于自己之下,教育人民委员部之所以设立由各专门学者所组成的高斯,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使它们存在的必要。尤其在教育领域上,更用许多研究所以补充之。而且在俄国,学问不仅以德意志式的方式植其根基,更从现实的生产方面以活动。一切最优秀的专门知识,皆求其能融合于一切的机关、一切组织的现实形态之中;俄国的社会全体,即在用这样的方法以建设起来。
  任为高斯的教育部委员长之她,对于教授法上任何细小的问题,皆是有深切的兴味和知识。且为促进新教育理论所要求的方法,及关于教材问题的国内的研究,特对于国外的教育理论、方法、教材等的新研究,加以深切的注意;不仅为此而已,对于这些的研究,还是从本质方面以着手。这是为参观今日俄国教育者所不容忽视的事实。
  威尔逊(LucyL. W. Wilson,按:是 New Schools in New Russia的著者 ——译者注)会见她的感想,诚足以想见其仿佛。虽然对我问及杜威、桑戴克①、华真②、设计教学③、设计课程、克柏屈④、个人的及团体的作业、柏拉东、道尔顿⑤及文纳特卡制⑥、巴特鲍尔文及学龄前教育、补习教育者是她;然而从这些问题的谈话中,我不仅从她的积极的贡献上获得许多益处,而且更从她的态度上获得许多启导。此外引导我后到综合教授(ges-sammtunterricht)的观念者,也就是她。我们如今发见了名实相符的成为教育的世界实验室之俄国。导扬、飞跃、革命的思想,断不是在过去及在其他领域上之现实事物的单纯的破坏(ver-nichten)及否定(verneinen),同时它还是增高(erhebung),还是维持(bewahren)、保存(anfbewahren)、确执(erhalten)。我们就在革命后,以迄今日为在新文化建设上最进步、最成功的教育中,也可以学知这个教训。
  关于克鲁普斯卡耶对于国民教育之体系的说明,当在底下讲到国家学术会议及今日一般称为高斯课程计划的俄国现行教授细目论中再说。
  但同时,我们觉得,有知道她所怀抱的教育思想实在有如大海之广大无限,以及这些思想是怎样的从深切的认识和对人类 的热情所产生之必要;不过,这些我们也将在其次一章中来论及。克鲁普斯卡耶当革命后建设新兴社会之际,认为合理的政治之实施,若是不克服国民之非文化性,将不可能;所以她就成为文盲扫除运动的先驱者而积极活动。然而这项工作,正有如列宁在一九二一年十月政治启蒙大会上所说“当一国多不识字的人时,即讲政治教育也有不少困难。扫除文盲,虽不是个政治问题;却为没有了它,就不能讲政治的一个条件。不识字的人处于政治的范围以外。不论如何,在他能被引入到政治范围国内之前,终当先学字母”的样子,是颇不容易的;在费了多大努力之后,到一九二七年为止,终算教育了七百万人,至一九二八年,计划用七百二十四万六千卢布的预算,谋教育一百四十三万五千的不识字者。一九二四年是列宁去世的一年。在是年三月三十日开会的苏维埃大会上,克鲁普斯卡耶发表了如下一段深切动听的话:
  同志们,男女工人们,男女贵人们:我要向诸君有个大恳求。莫要对于列宁的人格给以外表的尊敬。莫要为了纪念他建筑铜像。他在他的平生,一点也不关心到这些事情。请记住在我们国家内,是有着无限的穷困与荒废。假使诸君要崇敬列宁的名字,那么请建儿童之家、幼稚园、学校、图书馆、运动场、病院、不是者及其他残废者之家。
  她是这样地向着失了俄国革命之父列宁的民众,用这个革命的课题引导他们进于新的自觉。
  在马克思主义中,可以见到对于高贵者之情热,常因谋发现客观的合法性之科学精神而益形深刻;克鲁普斯卡耶也就是个生来的辩证家,为奉行人类教育之世界史的使命,而不断地果敢地奋斗之俄国最典型的女性之一人。
  但是,她不只为了俄国以生。犹之乎永远的太阳煦育万物似的,她也将永远煦育人类。
  巴索夫
  巴索夫是一位纯粹学者型的、年纪不过四十零点的俄国儿童学的泰斗。现为在列宁格勒卡塞寺院附近朴列哈诺夫①街的有名的给耳彻教育大学校长。他的学说及研究,是今日努力于新兴教育建设的俄国教育者所一般关心的。如果说品克微支和布隆斯基是教育的理论家,那么巴索夫和威格兹基②,可以说是教育方法论的研究者。威格兹基由一般心理学的立场着手,巴索夫则特别从儿童学(Pedology)的立场出发。
  他对于教育及儿童学的见解,可于一九二八年出版的《儿童学之一般的基础》知之。这本书,也可视为他所指导的那个给耳彻教育大学中研究之体系的记录。底下所译出的,是《儿童学之一般的基础》之内容;我们可由此以知道那里而是有着那些问题。
  第一篇人类机关的发展及限定发展的要素
  序言何谓教育
  第一章发展之要素
  一、遗传
  1.遗传之唯物的根据
  2.门得尔(Mendel)之法则
  3.性之决定
  4.遗传要素之遗传论
  5.人间之遗传
  二、环境
  1.一般的问题
  2.环境→与儿童之死亡率
  3.环境与儿童之生理的发展
  4.环境与儿童之罪恶
  5.环境与儿童之个性发展
  第二章 儿童生理发展之重要问题
  三、身体之阶段的发育
  四、机关之成长
  1.恩得克林之发育法则
  2.发育之一般合法性
  3.恩特甘要素所规制的发育区别
  4.发育之标准与其可能性
  五、神经组织之发展
  六、性之发育
  七、机关之构造论
  第二篇在环境中为自发运动的人间之发展
  第三章一般论
  八、研究之对象
  九、方法学的结论
  第四章 在成为行动过程之构造分析的教育上之意义
  十、根本问题
  十一、构造要素及其相互之结合条件
  十二、行动(刺戟)
  1.其根源
  2.刺戟及行动过程之决定性
  十三、构造形式
  十四、活动的种种现象之构造
  第五章活动之内部的机械观
  十五、情绪的构造(现象之自然及其心理学的研究之问题)
  十六、情绪之构造与其发展
  1.乳儿最初之情绪
  2.发展之机械主义
  3.情绪之阶段
  4.构造的情绪
  5.个别的情绪(恐怖、胆怯、自爱)
  6.社会的情绪
  a.婴儿之社会性
  b.在儿童情绪上社会性之反映
  十七、活动之法则
  1.现象之根据
  2.乳儿活动法则之发展
  第六章能动性之形式
  十八、自动的活动性
  十九、感觉
  1,社会的分析
  2.感觉之发展过程及其观察
  二十、再生
  1.社会的问题2.记忆之发展
  二十一、言语
  1.发展之要素
  2.发展之第一阶段
  3.第二发展阶段之性格的特质
  4.社会环境中作为机关的儿童之言语
  二十二、思考
  1.在社会的分析上之重要者
  2.儿童思考之发展
  a.社会之表象 b.在实践的活动中之思考
  第三篇活动之社会的类型
  二十三、游戏
  二十四、儿童的作业
  二十五、叙述的活动 ——儿童的图书
  我在一九二九年的一月十一日,得巴索夫的指导得以详细参观给耳彻的教育大学。大学的组织,大体有如以下的图式。
  给耳彻教育专门学校图表
  注:1.指导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室者为瓦格涅教授。在他的博物馆中,有关于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民族心理学的材料,各依其发展系列以布置。
  2.在这儿的幼稚园中,以有名的奇海瓦女士及主张蒙台梭利教法之法萨克女士任指导。
  本校之目的为:
  一、养成一般从事实际儿童教育者。
  二、养成师范学校教师。
  三、养成儿童研究的科学家。
  学科分为基础学科、社会学科、特别学科三部分:
  一、基础学科: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学、解剖学、儿童之生理解剖等。
  二、社会科学:唯物论、共产党历史、革命理论、政治经济、国家法律学等。
  三、特别学科:与上图各研究室之研究科目相同。
  他由于儿童的自然性及其与环境之关系之客观的组织的观察,并由于条件的反应实验,以努力于儿童学研究之大成。他的儿童学,固然有许多地方有赖于德国及奥国的儿童学(Padolo-gie),这从他的著作就可明了;但若有人因此就把他的和德、奥的同一看待,则未免为一大错误。
  别国的儿童学研究者,有把自己之研究的结果使之绝对化之倾向。这在许多地方,是起于把儿童研究上之即目(ansch)的和对目(fürsich)的之关系相混同。
  “即自的者 ”为可能的存在,“对自的者 ”常为现实了的形态的存在。例如儿童的自然性,除可能的以外,不得为别的。只有在其限界上,我们才得容许儿童所具有的倾向的性格,当作一般的者,且为示别于成人的性格,而与以相对的绝对。但假若某儿在三岁时就能绘画的事实,从而断定在儿童身上,绘画要比雕塑为表现得早,就不可以。
  还有,今日一般人所讲:儿童不是科学的而是艺术的。这种对于儿童的见解,也是谬误的。儿童的自然性,为要使其自身成为可能的,即为要取得现实的形态,自必须由儿童对环境之交涉关系以决定。倘若在儿童的环境中,能以儿童学的方法与科学,那么儿童就会较早地表示科学的才能。
  看那种环境围绕在儿童的四周,又看这种环境以何种作用;换言之,以何种方法作有意的或无意的活动,就可决定儿童发展上各阶段之现实的形态。但是这种决定的方法,并不像观念论者所欢喜设想似的为,依神之意志而属于神秘的者,乃是真正从科学上依从客观的合法性者。
  巴索夫的儿童学,之所以根据这种见地,在另一方面,也正是从俄国的社会科学上所必然使之如此的。
  在这儿,我们发见为儿童学而研究儿童学,与真为社会的儿童教育而研究儿童,其间有着根本的差异。我们对于尚在幼稚时代的儿童学,也当在其和社会的实践关系上以研究之。
  另外,在他的儿童学上的一个特色是,他的对于主观主义心理学之明快的态度。主观主义心理学把研究对象限于成人,更以表象为止境;用它的唯一的武器即内省法,将人类之复合的精神作用导于混乱。他则谋从这个混乱中解放出来。因之在他看来,内省法不是研究的唯一武器,至多不过当作一种方法以存在。关于这些问题,最好就他自己的文字去理会。
  我对于巴索夫本人之为具有怎样独创性之学者,不能详细知道。当参观给耳彻教育大学之翌日,我受到在巴索夫那儿从事研究的名叫伊华诺瓦的学生的领导,前往参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途上,听到 “你以为在沙兹基、威哥兹基及巴索夫这三人当中,要算谁最富于独创呢”之问句。我就毫不踌躇地答道:“是沙兹基。”那位学生竟以为我与他有同感而表示喜悦。
  但在今日俄国的社会中人,要像在封建时代那样谋个人造功名的求学方法,是绝对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虽要求关于文化各部门的专门的知识,但同时又以和其他各部门结成原理的纽带为必要。所以不拘专门到何等地步,要是没有这种综合的纽带之认识,徒然使自己进于惶恐之境而已。
  没有学问战场上的共同战线,即使要谋各项专们的学问之发展,也有所难能。因此学问也正有着它的新历史时代。在这种意味上言,巴索夫的事业对于新兴教育,实在是伟大的。
  品格微支
  品格微支(Pinkeviteh)现任第二莫斯科大学校长,且为在教育人民委员部中也有相当势力之人。但在这儿,将止于说到他是怎样地规定教育的原理和目的。他由定义为“教育过程的本质,成于一定人间(教育者、两亲等)的目的论的、计划的、继续的影响之中”的旧来教育理论的根本原则之订正以出发,即以为: “这种影响把自己限定于教育的环境之领域;换言之,这种影响却是间接的。”所以他说在为教育第一种 “科学原理之生物学的方面,不可不从解剖学、生理学及心理学之观点,即从为人类发展的确实基础之胎儿时代,甚至还得提早在两亲之生物学的特质组织(门得尔之遗传等)以开始。”今日俄国儿童学之惊异的勃兴,实在是由这个使命所产生的。
  为苏维埃教育根本原理第二种之社会的方面,是:“在阐明人类在社会中的任务、地位及其社会的行为。”还有为苏维埃教育根本原理第三种之哲学的方面,是在实践克善斯泰奈在《教育的理论》(TheoriederBildung1926)中所论理论之“公理的要素”之任务。但苏维埃俄国的教育,既然立于马克思主义之理论的基础上,那么为教育根本原理之哲学的方面,其不单为“公理的要素”之问题,而为包含教育理论一切基础之考察者,自可无待多言。
  他以为,教育是教育的课程学。所以他论教育之最后目的,也要从课程方面,即历史方面以理解,以为是在它和现代之关系上所产生的。它既不是抽象的,也决不是永远的。真正在发展过程上之统一,以暂定为其特质。发展之契机,即由这个为暂定的性质而常获保存。辩证法之置重心于矛盾,也正为了使这个统一不成为自己完了的永远化。像在这种真正发展契机上所设想的教育,其所以规定为课程学者,正是极重要的事情,而且这由于过程自身之永远化,可认为充分是有向来发展的前途。
  苏维埃俄国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是在于:“促进在个人的思想及行为上,刚健、巩固、自发、果断、独立、及其他教养之全般的发展,毕竟是在养成为全人类所关心,为谋劳动阶级的利益而从事斗争的有力的人间。”
  布隆斯基
  布隆斯基(Blonsky)之名,是早在德国等国家内为人所知道的。我常常到第二莫斯科大学的共产教育大学之心理学实验室去访问朋友。在那儿的廊下,我虽屡次碰到身体细小的他,可是终不曾有过谈话的机会。我就不免想起威尔逊所描写的 “细小的、蓝眼的、纤巧的、雅致的,他显然是个智的学者的典型,这种典型,虽是革命也不能加以破坏 ”的机智而取笑之记述。
  他以担任克鲁普斯卡耶共产教育大学的哲学及教育教授而见重。对于他,我们所当记忆者,是在革命后,一方旧政治、旧社会、旧道德、旧教育趋于没落,一方新文化的建设尚未就绪之非常混沌的时期内,他是很早就表示革命的转换之方向的一人。他说道:“现代的学校机构,完全对于现代文化的精神,对于国民的要求,还有对于儿童的心理,都不相一致。这不是关于完成现代教育的教授法之问题,这乃是学校机构全部的重新形成。”
  他所列举的现代文化精神、国民要求及儿童心理三者,对于新兴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第一是教育的现代性。第二是教育的阶级性,即为实践的无产阶级之要求。两者都是真正历史的教育之主张。第三,则不独可说是正趋于席卷俄国的新气运,且可认为自有根本特质的儿童学研究之根本契机。
  如此,这三要素在新兴教育的进行上,成为需有一般教育者之自觉的原理。
  在今日的俄国,虽说教育已遇着须从马克思主义之理论的根据,加以详细的再考虑、再批判的时代;但所有这批人都是新兴教育创业时代的先辈,是形成了理论基础的柱石,要从他们身上破坏开创的功绩是不可能的。
  雅克摩夫
  革命后的俄国,旧教育的理论也当同时和旧教育的实际一起变革。教育的新建设,也以这个为根本的要求。但这个和单单观念论的研究有不同。以辩证法的理论为基础之科学及方法,常不能离开生活与学问之辩证法的发展;所以革命以后的新兴教育,正有如秋田雨雀在《年轻的苏俄》一书中所说:
  在革命后达十二周年的苏俄文化之中,其最有成功者可说是教育;但这所谓教育,决不是所谓“自由主义”的教育,而是根据科学的精神所建设的有组织的教育体系之胜利。
  这件事实,我也一样的相信;而且从成果上看也是很明了的。
  这种对教育之科学的建设之关系,不独表现于在本国内教育实际的尊重与研究所的设立而已,更为了新的方法的建设,向世界各国求其具体的暗示。这些国家固不仅国情有不同,而且那些国家组织还是为他们所最憎恶的。然而,他们把研究的事项,集于一个意识形态的焦点之下,只要在有本质的价值的范围内,终是毫不踌躇地使其参加于新建设的。这正因为对于人类自身的关心。在年轻的俄国人看来,是他所应该包括无遗的。故在忠实地研究人间的现实存在的限度内,只要是贵重的文献,就得与以同化,使其为有裨于人间生活而与以体系化。这就成为今日俄国新兴科学的使命。为了这个缘故,虽然采用了德国的综合教授(Gesamtunterricht)及美国的道尔顿制(DeltonPlan),但这些都决不是无批判地采择的。对于技巧及理论上适用性之考察,是在极广大的范围内成为一种根本性质的工作,原也是事实。
  列宁格勒的洛拍托尼夫之为俄国道尔顿制之理论家,且为实际家,是早就知道了的。我于一九二九年一月十日到列宁格勒的次日,立刻去访问他所指导的学校。虽然有不少失望的地方,但如以下这件事是大足以使我快慰的。
  在住了一星期之后,我因预定在夜十一点半的火车离开列宁格勒,故接受了在自八时至九时半讲演日本教育的介绍和对俄国教育的批评之约。不料在讲演中,为了答复许多的质问,竟到了午前一时才散会,于是只好把行期改迟一天。当讲演终了后,有一位教师为了我对于道尔顿制的批评多不满意之处,于是请求我务必去看一看在俄国最先行道尔顿制者雅克摩夫所指导的学校,我就答应于下一日去参观他的学校。
  我在这儿虽不想讲到当作一个教育方法的道尔顿制所具有之本质的价值;但看了把道尔顿制所有最根本的缺陷,即(1)个人主义的要素、(2)缺少对于各教科目之发生的综合性,补救过来,而发挥国体的、个人的自学自习之真意义,使其有助于俄国的意识形态之他和他的学校,实在不容不为之喜悦。
  在今日俄国道尔顿制之实施,以列宁格勒为中心;其情形可见于下表:
  实施道尔顿制学校一览
  续表
  *1..用自由的态度;2...在严密的意味上; 3...限于各个学科目; 4...折衷的。
  备考: 1.此外在列宁格勒近郊之儿童村,尚有二校。
  2.此表依据洛拍托尼夫的调查。
  3.雅克摩夫的学校为此表之 196号。洛拍托尼夫的学校为98号。
  雅克摩夫的为人是沉默寡言的。但他的教育理论与实际,似是在生活与理论之辩证法的过程上发展过来的。这个,无论是谁,只要接近过他,看到过他的学校现实形态的,将没有不感觉到。他的实施道尔顿制的成功,不是为了制度本身的优越,而是起于他自身的性格。就全部观之,道尔顿制在俄国决不能谓为成功。只有雅克摩夫,是决然能把这个制度的生命活用到实际上的。这有许多地方是要归功于他自身是个对于植物、动物、物理、化学的自然科学家,且对于金工、木工等的举动,也为是有熟练技巧的人。在这种情势之下,道尔顿制的价值自然可以发挥无遗了。
  我国实施道尔顿制之成功与失败,其原因何在,也为应行重要反省之一端。雅克摩夫的成功,是先在自然科学上筑好了基础,然后慢慢地应用到其他学科上的。
  我们希望,有如他这一类儿童教育者之多多出世。但这是颇不容易的。我们还得向一般社会要求,人间教育之科学的建设、客观的方法的研究精神之勃兴,才更切要。
  人间从其自然关系上,又在超越这些关系的地方,有着科学精神存在之理由。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人间,都能尽自己的使命;即以教育者的地位言;也复如此。这一种的认识,对于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