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帝国主义各国之劳动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85
颗粒名称: 第五章帝国主义各国之劳动运动
分类号: D50
页数: 42
页码: 630-6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的帝国主义各国之劳动运动由英吉利、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情况。
关键词: 帝国主义 美国 德国

内容

一、英吉利(一)英国资本主义之没落。由于英国所起的十七世纪中叶之政治革命与十八世纪末期之“产业革命”,使英国当作世界最初之资本国而诞生;同时掌握了世界支配之经济的政治的优越权。这样直至十九世纪之中叶,英国确立了可以称为“世界之工场〔厂〕”之产业的基础。当时的状态,由如下杂志之记事,可以如实地窥知。即:
  如今英国所能开放的繁荣,其范围实非想象所及。..英国之制造工业,比他国工业之全部总计,还大过四倍,如欧罗巴这样大陆的十六个国家集合起来,也不能制造与英国同一的纺织。”〕(一八二六年发行)
  英国对于欧罗巴诸国及全世界所有此种产业的优越,即为英国之富与世界霸权之物质的基础。海外殖民地也为英国所大大地劫略。在克林威尔①时代,不过有百五十万家族,但至一九一四年,已有全人类五分之一被支配于英帝国之麾下。
  当这时代,英国布尔乔亚汜之 “宽容 ”与“士君子之态 ”(gen-tlemanship)产生出来;他方,稳健的劳动贵族也造成。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改善劳动者生活为最后目标的那个 “工会主义 ” 及为其理论表现的 “费边主义 ”①,实为这一时代的产物。
  但一至一八八〇年代,形势为之一变。即德国已当作对英国的强敌而出现。即在其他欧罗巴诸国及阿美利加,也以卓越的势力发展了工业。从而向来英国所有经济的世界霸权以及资本与劳动协调之基础,也开始连根推翻,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开始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一 ——一三年之劳动不安等等)在这一种状态之下,英国所以要参加 “世界战争 ”了。
  一九一四 ——一八年之战争似乎能彻底地征服了德国,使英国再回复了世界王者之地位。但事实全与想象相反;代德国以兴且比德国更强大之敌即美国已在英国面前现其面貌。美国拿了在欧战四年间所极度发达的生产力与所蓄积伟大的金融资本,一面侵入到从来英国的市场,他方使欧罗巴也跪倒在它的膝下,因之世界金融之中心,由伦敦而移于纽约。而世界政治之中心也归于华盛顿,自华盛顿会议、道威斯案、罗卡尔拿协定,以至最近的裁军会议不战条约等一切国际政治,无不在美国的提议与指导之下以行使。
  还有对英国帝国主义与以致命的打击者,是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庞大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之工业化以及它们对英本国之叛逆。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之自治,印度、埃及之反英运动,在中国市场之丧失,凡此等殖民地之脱离,实足以颠覆当作从来英国资本家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最有力的安全瓣所养成的 “劳动贵族”之经济的基础。 此等事实,于英国产业之生产力之显然低下(特别在最重要的煤、铁、钢铁等)输入及输出之减退这种现象内最明白表现,更因一九二六年煤矿工总同盟罢工而增强其势。
  这样,英国资本主义,遂不得不趋于没落之一途。
  这种经济破绽所及于劳动阶级之影响,第一是失业者的增多(战后常在百万上下)及实质工资的低下(若以一九一四年为基准 ——一〇〇 ——的话,则在一九二五年,生活费指数虽为一七二,但实质工资仅不过百分之九七·二)。第二是劳动贵族之数减少,同时他们不得不反动。第三是一般劳动大众之急速的“革命化,”在干部与大众之间发生冲突。于此,有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不断地威胁英国布尔乔亚汜之根据,“在英吉利,显然为成就无产阶级革命之诸条件..是已经成就了的。”(列宁)
  (二)劳动者运动之展开。
  回顾英国劳动运动过去百年之历史,在英国资本主义为世界霸者的时代,是所谓“劳动贵族”之全盛时代,由他们所代表的劳动运动,即被称为 “工会主义 ”①(一八五〇 ——九〇年)。但因德国的勃兴,威胁了英国所有世界之独占的地位,从而劳动贵族之经济的基础渐被动摇,而革命的“新工会主义”(一八九〇年 ——)为之发起。自二十世纪开始,劳资冲突,渐趋激烈,一九一一——一三年间,在矿山铁路运输上,勃发了从来未见之大规模的冲突,全英国为革命的暗影所包围。惟是时欧洲大战勃发,举世为祖国而作战,阶级斗争才算一时屏息。
  大战给了英国以破灭。与世界之革命的机运相并,劳动运动 自战后一九一七年至二〇年,转为攻势。大规模的罢工,扩于全国,及于一切产业。但一九二一年煤矿冲突上的“暗之星期五”,实为劳动者总败北之预兆。资本的攻势就此开始。
  但到了一九二三年,劳动者再转为攻势,二四年且组织工党内阁。可是工党内阁把它的无力,它的布尔乔亚的性质与议会主义之欺骗,暴露于劳动大众之前,九个月之后即告后退。为普罗列搭利亚最恶之敌的保守党,代之掌握政权。于是他们为挽回已趋于崩坏的英帝国主义之地位,且为获得资本之安定,故用一切暴力,一切寡廉鲜耻的手段,开始了对劳动阶级未曾有的攻击。至一九二五年七月,因矿工、铁路职工及运输劳动者之强大的同盟,把一时阻止其攻击的目的算已达到。他们就称这一胜利为“赤的星期五”。惟资本家阶级决不因此缓其攻击。在完成了一切战斗准备之后,在翌年即一九二六年四月三十日,就决行对矿工的停工(lockout)。
  (三)一九二六年之大罢工与反动政策。
  停工开始之后不久,至五月四日起,虽有全工会会员数百万之同情的总罢工,但因指导者的背叛,终于失败。煤矿工之斗争,也于七个月之后,终于无成而归于退守。
  可是这一震骇全世界的大冲突,实给与英国劳动阶级以许多教训。
  第一,是教训他们英国煤业之危机,非实现社会主义,到底不得解决。
  第二,现在的政策权力还是支配阶级的,使劳动阶级痛感到非开始对它们斗争不可。故权力之问题成为他们具体的问题。
  第三,是对于从来妥协政策之反感,对于旧式指导者之不信任,对于战斗的指导者之信赖,具体地说,对于劳动党之不信任与对于英国共产党之信赖已传布于大众之间。
  可是这一煤矿罢工之失败,在保守党政府终算为一时的胜利。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开始向劳动阶级猛烈进攻。各产业的工资一齐减少,劳动时间一齐延长,至一九二七年四月,竟提出欲禁止工会作政治斗争的工会法,剥夺了劳动者团结之自由。至五月,又与援助英国劳动阶级之苏俄断绝国交,更进一步实行包围苏俄政策。与此同时,为压迫中国国民革命计,急派多数的军队赴华。对于印度、埃及也输送军队。而且厚颜地还准备了对众议院而欲扩大贵族院权限之法律案,谋从全国把一向为英国布尔乔亚汜所自夸的政治的 “自由主义 ”一扫以尽。
  (四)劳动官僚之 “协调政策 ”
  对于这种支配阶级方面的绝端反动政策,工会及劳动党之指导者做些什么事?这在总同盟罢工时已经明了。他们对于支配者之暴压,非常无力,非常温顺,它的本质竟表现为 “在劳动阶级内的布尔乔亚之副官 ”(昂格思①)的样子。
  这种事实在一九二七年九月爱丁堡所开的工会会议与十月勃拉克堡所开的劳动党大会,最为实地表现。
  工会会议(一八六六年成立)是集合全国工会百分之八十的一个联合体,大会中所代表者有四百三十万人。这一大会的特征,就为议长歇克斯开会辞中所述,是“产业上的和平 ”,劳资协调。而其中心的议题则为攻击革命的少数派运动,解散英俄委员会,承认工会法案。
  其次,所开的劳动党大会(有三百三十万党员)为献媚于下届总选举的选举者计,特充分地表现了协调的非社会主义的倾 向。这样,劳动党完全化为小布尔乔亚党,变为支配阶级的笼中物。
  然由这二个大会所充分表现的阶级协调,实不过从古传来的改良主义之组织化、凝固化而已。惟其特征,在于当由妥协并无何等收获,不可不排妥协而举全力以开始斗争的时期内,竟宣告无耻的降服。再,两大会的主脑,不是向来的背叛者托麦斯与马克唐纳尔,而是一年前尚自称 “左翼 ”,以苏俄之亲友自任的派绥尔及歇克斯所谓 “统一派 ”指导者,这是第二个特征了。
  这样,他们服从资本家之指导,当作 “劳动运动之合理化(!) ”之旗手,资本主义之走狗,而忠诚地尽其职守。
  (五)大众内之左翼运动。然为什么“统一派”竟这样地行露骨的背叛呢?第一个理由,是如前述,为总罢工之失败与以后的保守党政府之弹压政策。
  但有比这更根本的理由,是英国劳动运动内的革命势力之抬头。换言之,是在工会运动内的“少数派”,在劳动党内的“左翼”,指导革命运动的英国共产党,此等团体势力显然膨胀之故。
  少数派是一九二四年由革命的工会会员所结成的组织,年年增加势力,在一九二七年八月的大会中,会员超过百万,在劳动大众中植了不可拔的指导权。故在工会会议上,是对抗腐败的上层干部之惟一有力的反对派,左翼分子之结晶体。
  劳动党内之左翼,是一九二五年之党大会以后,对抗该大会之反动倾向,由党内左翼分子所结成者,于一九二六年开全国大会,形成为全国的组织。在该大会中,有五十二支部与四十俱乐部派送代表。
  还有指导整个革命运动的英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五年虽仅有五千党员,但因对总罢业〔工〕之正确的指导,在一年后,党员数几乎加倍增加,已达一万另七百名。这种革命党的增大,政府无待言,即劳动党干部也受威协,故他们对之,已加以组织的阴险的压迫。政府逮捕党的指导者,劳动党则开除党内的共产分子。为此,党员数减少,至一九二七年八月,减至三千人。但其指导力,在大众间的势力,却愈趋增大。
  (六)结语。
  英国资本家阶级之此种谋挽回自已没落之努力,不仅没有何等的效果,反而煤业愈加不振,制铁、制钢、造船、纺织依然衰落。为补救这一衰落的保守党之惟一政策,是对于劳动者生活之攻击或 “合理化 ”。
  这个对于劳动阶级之压迫,却成为一般大众间不满与反抗之导火线。而此等的不满与反抗,今正在组织化、结晶化。
  但对于在下层大众间之左翼的倾向,在劳动阶级的上层部分,反表现极度的反革命化。此等指导者之布尔乔亚的本质,虽在最落后的劳动大众之眼中也能反映,对于他们首领的信赖渐渐消失,不久自将变为对他们的斗争。
  劳动官僚之一时的胜利,实即他们自身没落之第一步!
  二、美国
  (一)美国之世界霸权与劳动贵族。
  以欧洲大战为机会,世界资本主义虽曾一时的表示相对的安定,但就全体而论,依然在走没落之一路;惟北美合众国处于这种全世界资本主义体中,另有特色,就它一国而言,是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是所谓“正在上升的资本主义国”。在这个意味上,是与前节英吉利资本主义完全对立的。
  已如前述,大战后之世界经济生活之重心,由旧欧罗巴移于他大陆,即移于北美合众国。大战后商业及资本输出之重心,是正在移向最繁荣而且强有力的美国。这种倾向,虽已在战前十分明了,但因战争而更为促进,更因战后之恐慌而继续。如今美国之经济,已对其他各国,行使不可动摇的经济之支配。即在现在,世界贸易额之约百分之三十为美国所占,资本主义的欧罗巴诸国现在对美国负着百三十万万元(美金)以上的借款,世界全所有额之百分之六十弱变为美国之所有。美国在资本输出上,也渐显著地占着指导的地位。而且美国又是生产合理化之主要地点。所谓“生产之标准化与规格化”,收着最大的成功,托拉斯之组织益在猛进,巨大的银行资本也增加其资本额,使其寡头政治益趋强固。
  在这种的美国资本主义中,自很可收容生活程度比较高的劳动者阶级,即得充分地造成许多劳动者贵族。昂格思所谓“布尔乔亚化的普罗列搭利亚特”,如今得在美国找出最模范的实例。但美国资本主义虽表现此种飞跃的发展,而其中仍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存在,如慢性的农业恐慌,在特殊产业部门中的部分恐慌,仍占多数的失业者,还有由所谓“合理化”之过程所引致的“对于资本利润之急速向上而一点也不并进的实质工资”,因之在下层劳动阶级不熟练劳动者大众之中,徐徐地发生不平与反抗。欲用一切手段以催眠或压伏此种不平与反抗的美国布尔乔亚汜与其政府,即以劳动贵族,反动的工会官僚之收买及其援助,当作压迫无产阶级运动之有力的武器而使用。
  又在事实上,要像美国那样贵族的劳动者之多,堕落的工会官僚之存在,是任何处所没有的。由支配阶级与堕落的工会官僚协作的 “劳资协调 ”,实在美国算到了顶点。因此劳资协调机关,不仅益加繁荣而已,更常发明了许多新法。
  所谓 “劳动银行 ”、“劳动者股东制 ”、“公司联合 ”等,就是精髓所在。
  劳动银行是由协调的联合所经营的银行,其支配权握在年俸二万五千元美金的 “资本家的 ”工会官僚之手。现在由工会所经营的银行有三十七家,所积金额达二万万元美金,得自由运用。又由劳动者股东制的劳动者所有股票之总额面达于四万万元美金,足以表示“劳资协调”之“繁荣”。更由资本家与劳动者出同数的委员,或由资本家代表之上院与“劳动者代表”之下院,用所谓复〔福〕利增进以欺骗劳动者,在工会监督之下,与资本家协定,为资本家而谋增进所谓生产能率者,便是 “公司联合”(com-panyunion)。这种公司联合约在八百以上,包含劳动者百二十万人。
  然而这种协调组织,还有协调的工会,必然的仅能收容劳动阶级之上层,即所谓劳动贵族。从而劳动者对工会之组织率,要比西欧资本主义诸国少的多;工会的多数,事实上是上层劳动者的组织,大部分是不免协调的。
  (二)工会运动。
  在美国劳动者总数二千六百万人中,现在有工会组织者不过三百八十万人,即仅占全劳动者数百分之十六。而在这个组织劳动者之中,约有百分之八十,却由算为世界规模上之典型的协调的反动的工会美国劳动联盟(A.F.L.)所组织。劳动联盟是由一〇七个全国的工会及约三万个地方的工会之联合体,为其基础者是狭隘职业的一〇七个全国的工会,以中小企业之劳动者及熟练工占多数。这一比地球上任何个工会更保守更反动的劳动联盟,声明对共产主义不作防御战而实行攻击战,宣布劳动孟罗主义①努力谋革命的欧洲之工会运动决不进美国,且竭力谋反苏维埃的 “泛阿美利加劳动联盟 ”之建立。
  这个联盟之主要使命,无待言,是在根据“劳动之孟罗主义”,防止外国移民与赤化思想之输入,资本主义阿美利加之趋于泛阿美利加帝国主义的政策,以及为他们镇压属领半属领等劳动者之革命化。
  美国劳动联盟之反动与保守到如何程度,可由它用“过于左翼”的理由以退出小布尔乔亚的欺骗的阿姆斯德旦国际而推知。它在国内又专谋从工会中开除“左翼分子”,当斗争的劳资冲突发生时,它便与资本家妥协,甚至用暴力与收买以镇压。
  在美国劳动联盟之组织以外,当作独立的工会,只有一个缝工工会。纤维劳动者、汽车劳动者、食料品劳动者中,虽各有工会,但皆分散而且是小规模的。以前曾颇有力的最革命的工会IWW②,迄今虽尚与布尔乔亚及政府之压迫作战,为被榨取的普罗列搭利亚特行最勇敢的斗争,因以知名于世;惟该工会在二三年前分裂,会员也大减少。至现在把分裂的两部分合计,不过有一万会员,其中除船坞劳动者有组织体以外,实际不过是为产业工会之宣传组织而已。
  然为美国劳动联盟所组织的劳动者,还不到全体百分之十。广大的美国劳动大众之工会尚未被组织,从而在经济上、社会上,对于有组织的资本家之榨取,完全表现无力。布尔乔亚阶级之巨大的政治、经济的权力,用一切可能的野蛮方法以压服劳动者大众(闭锁工场、破坏罢工之组织、黑表、常备暴力团、逮捕、用机关枪镇压罢工等等)。因之劳动者的工资,尤其是非熟练工的工资,不管有正在向上的资本主义,依然恶劣,慢性的失业者依然成为未曾有的大众。加以世界的恐慌之影响,以在特殊产业部门上之急激的或慢性的恐慌而表现于美国。故不管支配阶级及反动的劳动官僚如何压迫欺骗,而在劳动大众之间,终要或者徐徐地或者突然地发生反抗运动。前年煤矿工之大罢工,纤维劳动者及缝工劳动者之罢工,即其具体的证据。
  (三)黑人问题。
  尚有不可不注意的一件事,即为在美国内部的被压迫民族美洲黑人之潜在的革命的能力。在全美国约有一千万的黑人,其大部分虽住在南方,但他们在政治上受束缚,在经济上受猛烈的榨取,在社会上受极端的压迫。他们大部分是农业劳动者或佃农,现在为土地所有者及银行家而受极端的榨取;他们曾谋有所组织,却为所谓三K党的反动的国粹的暴力团所妨害。然最近黑人向北方移动,又有工业劳动者化的实现,故不仅黑人之民族的团结加强,即对工会的团结也渐盛。在实际上,一部分从事铁道关系的黑人劳动者已有组织。资本家国家及劳动联盟等唯恐黑人工会势力的增大与急进,特讲防止的方法,一部分以前禁止黑人加入的工会,如今且特许加入。故现在黑人工会所组织的人数,达于十万以上,加入劳动联盟者也有五万人。在压迫黑人比较缓和的北部,现有包含四十万人的黑人团体“黑人向上一般协会”存在。该会现虽受小布尔乔亚的要素之指导,惟所加入黑人的社会的经济的民族的压迫,必然地会勃发他们所潜在的革命能力。
  (四)政治运动。
  美国的政党,今尚是共和党与民主党占有绝大的势力,于财政资本的颐使之下,轮流组织政府以实践代理人的职务。
  美国劳动联盟,向来顽固地拒绝政党运动。然当大总统选举之际,也常命令会员投票于指定的共和党候补者。
  地方的劳动农民政党及由自耕农、佃农组织的进步的政治势力虽有,但并不重要。
  自称为社会主义政党的“社会党”,在一九二〇年总选举的时候,拥台维斯得有九十万票,算达绝顶,至一九二一年即行分裂,其后势力渐趋衰颓,终于不振。这一自称社会主义的政党,对于苏维埃共和国却用极度的憎恶与之敌对;在工会政策上,则与美国劳动联盟之指导者协力以谋左翼势力之驱逐。该党之残存势力,据说尚有一万五千党员。
  社会劳动党是有社会民主党的纲领而毫无党之生气的残存物。该党在劳动运动上绝无势力,党员据说约有二千。
  真为无产阶级斗争,得以动员劳动者农民于政治战术的无产政党为劳动者(共产)党。该党自一九二〇年联合合同共产党(党员五千七百人)与阿美利加共产党(党员六千一百人)形成为单一政党,因威尔逊政府之极端的压迫而归于“地下”之后,到一九二一年,以劳动者党的名义成为合法的组织。至一九二五年大会,添上“共产”二字。该党自成立以来,即开始活泼的活动,大概是为劳动阶级之统一运动而作战。现在党员有一万七千人,党员正在各地工厂中结成其前卫分子。特在纽约,芝加哥,台屈洛脱①等大都市有最深厚的实力。
  该党之政治的活动,在捉住各种具体的问题以促进统一运 动。去年萨可、范塞蒂①事件发生时,指导全美的大示威运动而得成功,最近又支持纤维劳动者之罢工与缝工劳动者之罢工,深得大众的信任。又,该党当作阿美利加黑人惟一真实之友,正在阿美利加黑人劳动会议之下,谋黑人普罗列搭利亚特之组织。
  美国之强大的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今尚 “上升 ”。故必然的造成劳动者贵族,有养成劳动官僚成为自己赞助者的力量。
  然在广大的未组织非熟练劳动大众之中,仍有强度的榨取与压迫。外国移民与黑人劳动者,正困于最恶劣的劳动条件之下。加以由于慢性的农业恐慌与工业生产物之卡推尔②独占价值,使农业劳动者及佃农之生活,极端穷困,被迫得走上组织与反抗之道。
  一方,又有获得二万五千元美金年俸的工会干部,有劳动银行的劳动贵族与不熟练劳动大众间之隔阂,愈益增大。美国劳动者(共产)党,当这资本主义内部之矛盾展开期间,即以促进被压迫人民的不平与反抗,动员到大众的政治战线,为当面的任务。
  三、德国
  (一)小序。
  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之危机与其安定能最典型地表现者,为德国。而所谓安定,决不是永久的绝对的,而且一时的、相对的,最能表现之者也为德国。我们在下面先简单地述其最近安定的事实,然后看它是如何的安定。
  (二)最近德国资本主义安定之诸现象。 1.经济的方面。先就煤、铁、钢的消费量与战前的比较一下。
   每人煤之消费量
   (千克) (千克)
  1913 2666 1922 2412
  1924 2163 1925 2212
  926 2100 1927 2520
  煤 总消费量每月平均
   (千吨) (千吨)
  1913 12325 1925 11335
  1926 11053 1927 12850
  每人铁及钢之消费量
  1913 261 1923 125
  1924 174 1925 835
  1926 804 1927 1059
  其次从产额方面看,如何?
  铁 生产(每月)
   (千吨) (于吨)
  1913 909 1923 —
  1924 631 1925 835
  1926 804 1927 1059
  钢 铁生产
  1913 956 1922 —
  1924 820 1925 1016
  1926 1028 1927 1325
  其他如汇兑之安定,资本之集中合同,由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之融合所致的财政资本之称霸等,皆在最近彻底的进行,都可视为安定化之倾向。故我们对于因世界战争及法国之鲁尔占领等而表示极度荒废、极度的生产低下之德国资本主义,竟能实现上述的数字,不能不认为显然安定,德国资本主义进化之倾向。
  2.政治的方面。先看现在德国政界之政党的分野。
  (1)德意志国粹党。以大地主、农民、官吏、小布尔乔亚等为其阶级要素。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国会议员数为一〇三名,今年(一九二六)五月总选举结果为七二(减三一)。
  (2)德意志人民党。代表重工业、精制工业、大商人、高级官吏等之利益,今年国会议员数五二(比一九二四年增一名)。
  (3)中央党(天主教党)。以莱因地方,西来其亚①,南德意志之工业,天主教之基督教业工会所属劳动者等为其构成分子。今年国会议员数六〇名(比一九二四年减九名)。
  (4)德意志民主党。代表银行资本、商业、精制工业、知识阶级、小布尔乔亚等之利益,今年国会议员数二五名(比一九二四年减七名)。
  (5)德意志社会民主党。以高级劳动者、小市民知识阶级、下级官吏、俸给生活者为其构成要素。现在党员数约九〇万,今年国会议员数一五〇名(比一九二四年增一九名)。
  (6)共产党。普罗列搭列亚特之党派,党员数约八〇万。今年国会议员数为五一名(比一九二四年增六名)。现在大总统为德国国粹党出身之兴登堡②。内阁是以中央党出身之马克思为总理,以国粹党、人民党、 中央党为与党的右翼联合政府。安定以前,德国支配阶级之阵营正在分裂。德国国粹党为极端的王党,人民党大体虽认共和制,但尚与国粹党有一部相通。民主党、中央党为共和党,政权虽极转变趋移,但大体是在中央党、民主党、人民党及社会民主党中若干人联合之上。即德国最右翼之国粹党与左翼之共产党是决定的反对党,其他则为与党或支持党。兴登堡以前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是社会民主党出身之爱倍尔,社会民主党又派许多代表加入内阁。然至一九二五年,兴登堡代爱倍尔而为大总统,二七年一月,由国粹党、人民党、中央党所组之右翼联合政府成立,社会民主党被逐出政权的地位,而成为在野党。最右翼国粹党遂弃其王党的态度而承认共和国。这样支配的布尔乔亚诸党间之对立废弃,更有力地为对付普罗列搭利亚特之统一发生。当德国革命之波尚未全退,布尔乔亚汜之政权尚受威胁的时候,他们为用改良政策欺骗普罗列搭利亚特大众起见,故对于标榜社会主义党而其正体不过为一小布尔乔亚改良党的社会民主党,亦认为有分与若干内阁座位之必要。但一旦自己势力增强,再无欺骗假装之必要时,即把社会民主党掷出在街头。
  3.国际的方面。安定以前,德国支配阶级之中,就外交关系有二个分派。一是不承认凡尔赛条约,对于联合国①特别是法国主张彻底的报复者,以德国国粹党为代表。一是承认凡尔赛条约,与联合国谋共同者,以中央党、民主党为代表。为德国支配的布尔乔亚汜之财政资本独占资本之代表者人民党,虽介在两派之间未曾充分表明态度,但大致是站在与联合国协同之一方的。 对此就劳动者阶级之阵营观之,社会民主党自然站在联合国方面,共产党则取彻底否认及尔赛条约,排击英法之态度(当然与国粹党之立场是不同的)。故在德意志国内,有这反联合国与联合国两派之纷争,同时德国在国际政局上,也极为尴尬。差不多是处于一个隶属殖民地的地位,倒有当作一个被压迫民族而与俄罗斯相结合以抵当联合国之态度。(国粹党以为在对付英法的限度内,即与俄国结合亦无不可。)
  然自道威斯计划成立,洛卡罗会议,法国由鲁尔撤兵,德国加入国际联盟,最近以英国保守党为指导者的苏联包围计划之进行,以及德国内部布尔乔亚汜之政治的、经济的强化,以上的情势为之大变。德国在国际政局上,也由一个隶属殖民地的地位复归于一个强国的地位,以致发生了“重生的德国帝国主义”。在布尔乔亚汜阵营的反联合国派也消踪绝迹,德国国粹党也变为联合国党,且成为最彻底的反俄、反布尔塞维克党。德国布尔乔亚汜如今正是以英国保守党为盟主的反苏维埃战线上一员最雄纠纠的勇士。
  (三)安定果然是安定吗?
  以上我们述过在经济、政治、国际诸方面德国资本主义安定化的诸要素。但要问这个安定,果然是永远的安定吗?这个安定不是比安定以前的不安定危机有着更大的不安定的内容,向着更大规模的危机;终于向着爆发而进行吗?我们不可不考察这一问题。
  1.先看不安定 ——危机 ——革命之波,究竟怎样发生的呢?一九一四 ——一九一八年的世界战争,是由列强帝国主义,特别是由英、德帝国主义间争夺世界市场而起的。是由世界帝国主义的生产力,没有相应的商品之贩卖市场,原料之供给地及新资本之投下地而起的。战争使德国劳动者、农民之劳动力化为战场的弹丸,由联合国之经济的封锁,使输入原料完全断绝,使德国的产业极端低下其生产力。物价腾贵,租税增高,饥饿遍于都市和农村。大众不欲在资本主义秩序之下生活,而求革命。一九一九年斯巴达卡斯暴动①后,革命虽一时失败,但大众的生活在反革命政治下益形强化。由联合国之强逼支付赔款,实物价值之向联合国转移,特别因鲁尔被占后之经济荒废,②,大众之穷乏,更趋极端。于是在二三年之秋,又见革命波浪之高涨。
  如今德国复兴了,可说恢复战前之帝国主义国了。但战前德国所遭逢而不得不勃发战争的世界市场之问题已解决了吗?否,否。美国之跃进,东洋殖民地诸国之资本主义化,俄罗斯的苏维埃经济之发展,改变了为德国帝国主义之世界市场,不惟比战前缩小,反而使竞争者加多。现在在反苏维埃的一点,而且只有在这一点,尚算保住世界帝国主义诸国有某种程度的协调。然而这决不能废除帝国主义诸国内的矛盾。反是英、美、德、意、日等在世界市场上的对立,愈益尖锐,当作解决者 ——实在不是什么解决者,而是增进大众之生活破绽与革命欲求 ——之帝国主义战争,益不容不变为大规模的形态以重演而已。
  2.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有比战前更恶化者。战争的结果,德国丧失了海外投资与全部海外殖民地,又负了一三六〇万万马克的赔款。所谓道威斯计划,是因极端疲敝,生产力低下的
  德国经济现状,没有支付赔款的能力,故特由美国输入资本,谋德国经济之复兴,即由所复兴的生产力以支取赔款。如此,这批赔款之正规定额支付,自一九二八年起为年年二十五万万马克。德国要在比战前更尖锐化的世界市场上探求市场,而它所赚的钱,并不能如战前般将全部化为资本,却要先付赔款及资本利息,拿剩余以行资本蓄积。而商品之能否出售,还不得知。现在德国的繁荣,是由全靠外国资本之输入,资本利息及赔款尚未正规支付之故。
  3.安定并未给与德国劳动者生活以何等的改善。不,这还是以最彻底的劳动者阶级之生活低下为基础而后安定的。在更尖锐化的世界市场及非常不利的其余条件之下,德国资本主义所有唯一的逃路,只能求之所谓合理化之过程 ——生产之极端的集中合同,新技术的采用,及对于劳动者阶级之彻底的进攻。故战前之八小时劳动制,无情地破坏,延长至九小时、十小时,实质工资比之一九一三年,例如在煤业上,矿工每人的采掘量虽增百分之一·七,却低下百分之一〇。失业在战前虽不过十余万,而战后的变迁则如下列,比数年前德国资本主义危机的当时反益增加。
  1923年3月 119,000人 1924年3月 1,117,118人
  1925年3月 514,576 1926年3月 2,017,461
   1927年3月 1,169,889
  这种工时延长,工资低下,失业,在德国资本主义持续的限度内,是慢性的。因为在尖锐化的世界资本主义竞争场里,德国资本主义唯一的地盘,只有在于对劳动者阶级之彻底的攻击。然而德国劳动者阶级,断乎不会久处于此种慢性的奴隶状态,而颓唐以终的。还有世界市场的竞争将来要愈益尖锐,列强帝国主义间的对立,要愈益激烈。而这种情势,将使德国帝国主义更用新的攻势对付劳动者阶级,于是劳动者阶级之生活贫困愈加切迫,他们的不平不满也不得不愈加提高。德国劳动者阶级终将证明一九一九年及一九二三年之失败只不过是一时的失败。
  四、法国
  (一)小序。
  法国拥有欧罗巴最大的陆军,为大陆反动势力之中坚。世界大战以后,虽有不断的财政困难,但如今正盛传以朴恩卡①为中心的 “举国一致 ”的内阁,得到“全”法国国民的支持。法国政府对普罗列搭利亚的压迫,据布尔乔亚新闻所宣传,也非常收效。然毕竟情势是怎样呢?我们可就法国的现状略述如下。
  (二)法国财政资本支配之确立。
  支配法国的原动力,终不外是法国的财政资本;现在就先看这个财政资本,是用何种政策得完全支配今日的法国。
  法国的财政资本,在大战前,称为“欧罗巴之高利贷”,它在全欧罗巴大陆占居“财政王”的地位,尤其对于俄国,投下极大的资本。
  然因大战与俄罗斯革命,给这个“欧罗巴之高利贷”的金库,以很大的打击。在俄罗斯的投资既不能取偿,德意志的赔款也不能即取,另一方面却受债权国美国之火速催逼,于是再不能〔忍〕耐地,不顾英吉利的反对,用武力占领了德国的鲁尔。
  然而这个 “鲁尔占领 ”也归于失败,大总统朴恩卡从政治舞 台上退了下来。
  因“鲁尔占领 ”之失败,法国的财政资本是不是退却呢?否,否,它以这个失败为机会,更开始了积极的活动。为英国的压迫不得已而中止 “鲁尔占领 ”与抛弃欧洲霸权掌握之野心,既不是法国财政资本 ——帝国主义法国对外政策运用终结之意味,也不是在法国内部它的政策失败之意味。
  一九二四年五月之总选举,小布尔乔亚诸政党似完全博得胜利,且成立以爱里奥①为首,受社会党支持的所谓 “左翼联合 ”内阁。这一 “左翼联合”包含社会党,共和社会党,急进社会党,及左翼急进党之半,实质上是爱里奥内阁及以后的班乐卫内阁,即继续至一九二五年十月。
  然法国财政资本并不因此中止它的政治支配的企图。它一时虽似为此等小布尔乔亚诸政党所败退,但它对于“左翼联合”立刻开始勇敢的斗争,即因由“左翼联合”政府之通货膨胀政策及殖民地战争,得以获得它自身利益之故。实际上,它在经济方面,扩张销路,又在政治方面,把“左翼联合 ”内阁隔离了劳动者及小布尔乔亚汜之信赖,是能获得利益的。
  然谋再握政权的财政资本之战术,必然的不限于分裂“左翼联合”之消极的希望。实际财政布尔乔亚汜是在不绝地求得以创造巩固的经济基础为目的之政策;而它之击破小布尔乔亚诸政党之战术,第一在利用“左翼联合”之通货膨胀政策而反对之,使对此负责的政府失了小布尔乔亚大众之信用,又离间都市与地方之小布尔乔亚汜;第二在先利用加工工业,以后笼络银行团。
  法国财政资本二年间之活动,就是这一战术。果然二年之后,加工工业完全复归财政资本保护之下,商业银行 ——特别是巴黎银行(它是支持 “左翼联合 ”的)因与加工工业有紧密的联结,故不能与后者分离。终于此等银行站在财政资本指导下的 “救济联合”方面。
  小国民,小储蓄者,农民,技术家,小商人,小企业家等,为保持他们所积蓄的 “富”,甚希望货币之真能安定。财政资本为唤醒他们对 “左翼联合 ”所抱的迷梦起见,特采用极巧妙的第三种方法。
  为这期间法国政局之特征者,是以法国安定为中心之内阁递嬗。即在一九二五年四月继爱里奥之后所成立的班乐卫内阁,于是年十月廿七日因对于财政部长、财政政策阁员意见的不一致而总辞职,廿九日班乐卫自兼财长,组织改造内阁,因以财政政策为中心的对议会政策之失败,于是年十一月廿二日总辞职。结局是月廿八日由白里安组阁,至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没落。因爱里奥拒绝组阁,三月十日白里安的改造内阁成立,至六月十六日为法郎安定失败,内阁总辞职。迨白里安再继续组阁,欲复活全政党联立内阁时,因急进党之拒绝,终于断念。是月廿三日再组阁,七月十七日辞职。以后内阁组织“为了宣告左翼联合政策之最后破产,委托爱里奥时,法国财政资本之所谓“第三种方法”正极巧妙地运用。即大银行在这时参加他们的“阴谋团体”,积极活动,因他们干涉巴黎交易所之结果,英货一磅在一日之中,由二百法郎腾贵至二百四十法郎,零售价格立刻受着影响,面包一基罗①由二 ·五〇法郎腾贵至二 ·七〇法郎,甚有至二 ·九〇法郎者。小财产家,国债所有者为将债券换现金,且谋迅速将现金换商品,故银行为之挤兑。这一恐慌,实导“左翼联合”于完全的崩坏,四十八小时之后,爱里奥只好抛弃他的计划。
  由于这种组织的战术的活动,财政资本遂进于 “向权力之路”。小布尔乔亚的“左翼联合”被彻底地永久地破坏。其中一部分投向财政资本,他部分弃去“左翼联合”之空想的政策,向左翼以进。
  这样财政资本之政策遂在“左翼联合”的废墟之上树立起来。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二日朴恩卡之所谓“举国一致”的巨头内阁宣告成立。那个对一九一四 ——一九一八年之大杀戮战争,①又对“鲁尔占领”负责的朴恩卡,复掌握政权了。一切反动新闻把他当作“法兰西之救主”,望他得救法兰西的困难。于是法国财政资本之露骨的反动政治,由此开始。
  先看军事方面。本国军四十六万人,塞尔及殖民地军二十万三千人,这样拥有六十六万三千人的世界第一大陆军,对内则无情地弹压普罗列搭利亚特,剥夺共产党议员之议员权,又屡屡逮捕共产党员,对外则用大军杀戮摩洛哥之里夫族、叙利亚之道尔士族②的叛乱。
  在外交关系上,暂时为牵制英吉利及俄罗斯起见,放弃以前的排德政策,而采用“亲德”政策(但朴恩卡并不以此为然)。又在同一对俄政策上(德之亲俄的倾向,英之反俄政策 ——英俄断交等等),却有接近英国的倾向。然与以地中海的海上权与巴尔干的称霸为中心的意大利,虽继续十分险恶的形态,惟因英国的示 威,只好表面装作“融和”,且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日,调印于“友谊协约”;不过两国间的关系能持续至多久,是一问题。对美国,因旧的战债问题、新的关税问题,固然绝难和好;但因法国不得美国财政资本的援助将不能安全,故被逼得只好屈从美国,且派克里蒙梭前往修好。
  (三)普罗列搭利亚之阵营。
  大战前法国之统一社会党,是次于德国而为第二国际的中心,然大战勃发,——与其他诸国一样 ——完全露了马脚。惟社会党全部并不皆是机会主义者,故党内的左翼分子加入青梅尔华脱派,勇敢地反对战争。后来青梅尔华脱派组织 “国际关系再兴委员会”,一九二〇年二月社会党大会时,有三分之一的代表赞助该委员会,大会之结果,统一社会党公然决议脱离第二国际,又在是年十二月大会时,对于加入第三国际问题,生出多数派、中央派、少数派来。多数派承认二十一条的加盟条件,就组织了法国共产党。
  然这样组成的法国共产党,有许多半无政府主义者,半新狄卡里斯特,半民主主义者不纯粹的分子残留在内,与德国共产党之“极大的危险 ”相反,法国共产党却大有 “右倾的危险 ”。因此,此等分子屡次拒绝第三国际决议之执行,漠视其规约,从而就有多数的除名与脱离。尤其以 “党不是自主的组织,而是统一的世界革命党之一支部”这一第三国际第三次大会之决议,为此等分子脱党之有力的口实。一九二二年一月,由书记长福洛塞尔之脱退开始,实行 “清党运动 ”,继续至一九二三年。
  为此,在一九二一年拥有十三万党员的该党,至一九二三年减至六万。但从一九二四年起,复徐徐增加,至一九二五年便有七万五千。然因党之 “精锐化 ”尚未足,故由一九二五年起,谋以工场〔厂〕细胞为基础的党之组织改造。即在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七日第五次党大会时,为下列的决议:
  (一)对于工场〔厂〕细胞组织改造,竭力努力至本年四月一日成就。
  (二)对于法国之法西①主义行断然的斗争。
  (三)对于农民的运动更加活泼。
  (四)对于工会之国内的及国际的统一竭力努力。
  (五)党之布尔塞维克化等等。
  为了这个组织改造及对摩洛哥事件之勇敢的斗争,不纯分子大加脱落,党员数减至五万五千人。然党对于大众的势力却增大,党之中央日刊机关 “人道 ”发行数由十六万一跃而为二十万。这于党之构成要素上也生变化,即在党内以普罗列搭利亚分子占极大多数,劳动者百分之七八 ·五,农民为百分之一三·六,智识阶级为百分之七·九。工场〔厂〕细胞上之再组织运动,特别在巴黎地方非常进步。最近党之发展快近十万,除俄国、德国而外,算是最大的党。又,青年同盟,也有急速的发展,一九二四年一月为三千五百,二五年一月为六千,二六年九月上了一万二千。
  法国共产党以殖民地问题及其他为中心而猛烈地作党自身之活动,与C.G.T.U.(统一劳动总同盟)结合,努力指导之,得能动员劳动者大众于全面的政治斗争之战线,打破了为法国工会传统恶疾的“工会之政治的中立”之观念。这于法国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将来,是有非常伟大的意义的。
  法国之工会运动,自一九二一年以来,有革命的 C. G. T. U.与机会主义的C.G.T.相对立。但因前者不绝地对后者坚持协同战线,又因法国财政资本无厌的反动政治,使C.G.T.大众渐渐倾向于前者,在最近二团体之间,常有具体的协同战争。如一九二六年三月巴黎建筑劳动者之总罢工即其一例。
  四、结语。
  国际资本主义之衰落及与此相关的法国之财政困难,法国财政资本之暴压等,将见愈促进法国共产党之强固化,法国普罗列搭利亚特对政治斗争之积极的活动,以及殖民地民族之反抗。
  五、意大利
  (一)意大利之政治的地位。
  现在的意大利,依然是行着莫索里尼①的独裁政治。这一代表意大利帝国主义之莫索里尼政府,是非常好战的,犹如渴于血的野兽,在驰驱于欧罗巴之政治舞台。这便增高了意大利之国际的地位。
  为什么?因现在世界的政局,特别是欧罗巴的政局,正在濒于战争勃发之危险,而意大利之凶恶的外交政策,足以使这种战争之危险日深一日之故。
  如今日之阶级斗争非常露骨,劳动者与农民皆显然自觉各自所处地位之时代,布尔乔亚政府要想实行帝国主义战争,若不采用莫索里尼式之弹压劳农,与莫索里尼式之煽动大众预备战时动员,那么战争将完全成为不可能。还不仅意大利而已,无论何国之布尔乔亚政府,为压抑战争终结时所不能避的政治、经济的危机及伴随于此之社会的危机起见,正要〔有〕意识的计划的讲究法西〔斯〕的手段方法。 这样的一个法西的祖国意大利,便当作世界布尔乔亚诸国之急先锋而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阔步。莫索里尼正是现代布尔乔亚政治家最大的 “红人 ”。
  然以广泛的小布尔乔亚诸社会层为基础,欲确保贪婪无厌的财政资本之独占利益的法西政策,是不能合理的又全体的解决资本家与地主所支配的社会之矛盾的。
  如今在意大利,民众对于莫索里尼独裁政治之反抗愈加提高,在法西内部的争论也愈趋激烈,故铁般的独裁也渐现倒坏之势了。
  所以莫索里尼的独裁虽仍在压迫全部人民,而其内部则已开始崩坏。这个意大利之政治的矛盾,无论莫索里尼想出如何欺骗的政策,也决不能稍为缓和。意大利之政治,就国内言,已走到末路了。
  莫索里尼政府欲把国内所郁积的矛盾向海外发泄起见,故计划在哥姆雪拉发动战争,向苏维埃俄罗斯起衅。
  世界第一个反动首领英吉利的保守党政府与意大利的莫索里尼政府互通殷勤者,是为有这个理由之故。因此莫索里尼政府由于英吉利保守党政府之后援,向着巴尔干及中欧,进行其侵略政策与反苏联政策。
  在芬兰、爱斯托尼亚①、匈牙利等诸国,已行使法西的独裁政治。此等诸国在意大利之政治的指导与英吉利之总括的命令之下,结成对于俄罗斯之反动的联盟。是即所谓反苏维埃联盟。
  这样生长于国粹主义、纯意大利主义旗下的法西主义,到了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对于俄罗斯欲计划反动政策的今日,就超 越了狭隘的国粹主义之界限,进于反苏维埃、反普罗列搭利亚特世界联盟之方向。
  (二)莫索里尼之政策。
  莫索里尼巧妙地操纵了法西之黑衫党①。他因此获得政权,安定独裁政治。然莫索里尼的政府对于为其基础的小布尔乔亚大众之利益,一点也不能实现。
  莫索里尼政府不特没有实行从前所允许的政策,②却对于大资本家及大地主之“经济的寡头政治”与以安全的自由,在全体人民极大的牺牲之下,以确保他们的利益。工会被解散了,结社、集会之自由甚至连罢工权都被剥夺了。意大利的人民是削除了一切自由,过着牢狱般的生活。
  如今在意大利,令人民大众对于法西及莫索里尼之憎恶,正如火焰般的热烈。
  然全人民是无政治批判之自由,政治行动之自由的。其结果,全人民无组织的反抗,当作个人的恐怖而到处发现。在一九二六年,莫索里尼曾经三次遇着暗杀。
  莫索里尼为对抗计,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将以前所未曾有的酷烈的弹压法案提出于议会。
  有反对这一议案的议员百二十七名用强力被逐出议会,只让法西斯党员通过这一弹压法案。在意大利,议会一向不过是法西的一个委员会。
  在这弹压会中,有如下的条文:
  
  
  (1)永远禁止反对现政府的一切出版物发行。
  (2)解散反对法西斯党的一切政党、集会、结社。
  (3)加危害于首相者处死刑。
  (4)在意大利领土之外传布关于意大利国内事情的虚伪消息者,不问如何,当在意大利国内被逮捕时,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独房禁锢。莫索里尼在下院又曾这样宣言:“一切自由皆不存在,那只存于哲学家之想象的思索中,我们的理想人物是凯撒,他是过去至大至高的人物。”
  由此他否定自由,修正宪法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对于议会什么责任都没有。这是意大利目下的政治。
  (三)意大利的法西斯之发达史。
  现在要讲一讲在意大利如此横暴的法西,究竟如何发生而且发展。
  先从世界大战之勃发讲起。世界大战勃发时,意大利社会党猛然起来,反对参战。然布尔乔亚汜之巧妙的欺骗政策,居然奏效,无产大众逐渐倾向于主战论。同时包拥全欧天地的爱国热也流布意大利而使民众投到主战论的漩涡中。于是意大利宣告参战了。
  然而大战的结果,与民众所期望者适相反对。
  当作大战的结果而赠与意大利者,不是他们所梦想的 “意大利之统一 ”,而是失业,生命的浪费以及残废者。
  大众在深刻的现实之前,不能不醒目了。然这种自然发生的民众之自觉,并不能变为直接救他们的手段。
  对于生活费暴腾 ——食粮品缺乏的劳动大众之愤激,就发现为骚扰:掠夺商品,破坏仓库,占领工场〔厂〕,骚扰遍于全意大利。
  然这并不能发展到由全无产阶级的有产社会之变革。因社会党不能指导民众的不平反抗以发展为社会革命之故。
  然社会党在这一革命的气运之中却大有发展。加以俄罗斯的革命已告成功,世界革命之希望正包住全欧。大众被围在革命的气分〔氛〕中,以惊异的形势团结起来 ——一九二〇年社会党之党员一跃而达于二十万。
  但意大利社会党并未成为得能担任 “获得政权 ”这一当面任务的一个集中的政党。
  因此意大利之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危机日趋深刻,一方小布尔乔亚层与革命的劳动者、贫农之对立显著,他方因社会党之政治指导的失败,大众渐感到革命的幻灭。从这时候,法西的结合就急速地进行。
  (四)在都市的法西。
  为这个法西主义运动之魁首者,是对都市的普罗列搭利亚特之革命的奋起而感到恐怖的在都市之所谓新中间阶级。故法西主义之运动先在都市发生。这一运动,使得对意大利旧支配阶级的贵族及地主虽反抗而对普罗列搭利亚特却有敌忾心的都市之小布尔乔亚层,也卷入法西主义的激流中来。这批都市小布尔乔亚汜,虽有一部分是从大战前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过程所生成,但大部分是由大战中及大战后意大利资本主义大生长之过程所形成的。
  在此等人中间,便生出 “自己在战争中,于军事上曾作伟大的活动,故如今在社会生活上,市民生活上,应有要求比以前更高地位的权利 ”之信念。
  由此,意大利之法西主义运动,是由当时出征兵士之运动及刚在战争后所形成的在乡军人诸团体(大概是在都市的)之紧密结合而发现。即当大战末期,在战线上的意大利兵士间,受着国内猛烈化的阶级斗争之影响而生成阶级的自觉,故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之热意逐渐丧失,士气弛缓,终于在卡卜雷特大败。以此为动机,就有以反动的军官们为中心的战士后援激励团的团体组织起来。所谓“法西战斗员团”也属此类,大概以知识阶级为中心,有许多大学生加入。又在休战后,从战线归还的军人,特别是劳动者、贫民以外的人,一方面对于普罗列搭利亚之政治的社会的、思想的猛进而恐怖愤激,同时迫于拥护自己地位之必要而结成反动团体,与上述的 “战斗员团 ”合并。
  同时在议会内,布尔乔亚汜及地主的政党,已丧失压倒的优势,结果,政府党与反对党之间,虽有激烈的讨论,而议事一点也不进行,表决不绝地受到阻碍,议会就完全成为单单饶舌的机关。对于这样腐败的议会,民众的信赖渐次丧失,倒是反议会主义之气运甚盛。此时一部分反动的议员,作成国防议员之法西。是为法西主义当作政党组织之第一步。
  这样,生活渐受威胁的意大利之都市小布尔乔亚层,就跨上政治舞台上来。
  他们在阶级斗争发展到某阶段之前,对于普罗列搭利亚反抗支配阶级的攻势之进展,虽不能说有公然的同情,却具着高兴的期待在旁观。然普罗列搭利亚特更进一步而到掌握意大利的支配权时,他们即结成为反动的势力,更兴起了反普罗列搭利亚特之暴力的运动。
  然法西主义的政策与主张,犹如小布尔乔亚之不绝地在布尔乔亚汜与普罗列搭利亚之间动摇,也常表现着动摇。例如都市法西主义最初期的政策与莫索里尼最初的标语,还是迎合小布尔乔亚层的民主主义的要求的。即在一九二二年的法西之政策,有如下列:
  一、政治比例选举之实施,妇女选举、被选举权之确立,选举人、被选举人年龄限制之减低,元老院之废止,政治议会及经济议会之设立。
  二、社会八小时劳动法之立法的确立,最低工资之制定,废兵及养老保险,劳动代表对工业技术管理之参加,即生产之管理,公共企业之技术的管理,对工场委员会之交涉。
  三、财政资本之极端的累进课税,战时所得税法之修正,百分之八五的战时所得之征收,僧侣财产之没收。
  四、军事常备兵之废止,专供国防为目的的短期训练的国民兵之设立,一切武器及军需品工场〔厂〕之国营等等。
  故意大利法西斯蒂最初的纲领,是特别迎合小布尔乔亚所要求的民主主义,与否定资本主义的。法西藉此以夺取广泛的小布尔乔亚大众及对革命的失败感到绝望的广泛的劳动者层,能在黑衫与棍棒之下动员他们。①
  然法西若一味采用此种政策及追从都市小布尔乔亚的倾向,那么与大布尔乔亚及旧来的政治支配者之冲突一定不可避免。
  从而法西为避免这一正面冲突之障碍起见,有使都市小布尔乔亚从对财政资本大工业及大土地所有之对立而趋于妥协之必要。这一目的,是由小布尔乔亚层与都市普罗列搭利亚特对立之激进,与新加入法西的其他要素之影响而完成。这一新的要素便是农村地方对于农村普劳列搭利亚特之抬头之反动。
  (五)在农村的法西主义。
  意大利大地主对于农业劳动者(贫农)之反动,对于法西主义之发展实有决定的意义。
  这是使法西对于劳动者阶级之既得权及其组织要采用直接的武装行动之原因。
  这一由地主及中农所作的农村之反动,是对在玻平原的农业劳动者团体对于地主所行斗争之反动。
  意大利的农业劳动者(贫农)团体,加入社会党,而反对革命的纲领与战术。惟他们即在农村,也有加深的政治的、经济的危机,到一切大众自然发生地开始跃进时,就勇敢地实行土地之收夺。但此处不是为获得权力之强力的问题,只不过是工会的强力之使用。
  他们依然不反对旧社会制度,只求对于他们之侵害大土地所有,能得立法的认可而已。故他们争论对革命,对与劳动者之政治的同盟,皆没有什么关心。
  这样,形势自然要逆转。
  欲保持其所有权的大地主之极端的流血的反动,就勃然以兴。在玻地方,出现了最初的恐怖组织,造成了最初的斯可华尔台(武装团),就此对农业劳动者实行流血的惩讨。又在依米里亚地方,有以地主协会为中心的农村之武装反动团陆续形成,且广布于全意大利。这便把广泛的农村中间阶级卷入到反动的漩涡中来。
  意大利的改良主义者这样说: “被抑压的农村中间阶级之这一爆发,便是在该地的法西主义。”
  都市法西斯蒂与农村法西斯蒂之结合,并不是一朝成功的。是因阶级斗争的逐日激进,遂使农村之反动融合于都市之反动。
  农村反动之性质是在为拥护私有权(土地所有),直接用暴力的组织,把农业劳动者压在恐怖之下。
  而因农村与都市的接近,这一农村反动之手段,遂也被输入到都市,急速地发展。于是为实行对劳动者武装斗争之突击队造成,大规模地惩讨劳动者之远征到处发现。
  此时意大利的布尔乔亚汜逢着这样深刻的政治的危机,为维持资本主义,彻底地压迫劳动大众,所以必须助长法西主义运动之发展,并供给法西斯蒂以武器与经费。
  又法西一方压迫普罗列搭利亚特及贫农,他方对抗那助长且拥护法西主义的旧支配阶级,遂否定以议会为基础的旧国家权力,向着法西〔斯〕独裁,由法西重造国家之目标而突进。
  法西终于得了胜利。法西确立了铁般的独裁。然而意大利社会之矛盾,在历史的必然上,丝毫也不得解决。
  目下的意大利,是此种不得消灭的矛盾之延长,这种矛盾且日益扩大,日益生长。实际此种矛盾之发展,才是历史的推进力。
  莫索里尼吊〔丧〕钟之高响,当不在远了。
  六、日本
  (一)日本资本主义发达之概观与特征。
  日本资本主义,就其资源及发展之可能性以言,自然不能和美国并论,有着许多制限,但今日终在上升,是无疑的。这一上升线,在世界战争中及战后尤为飞跃。试观最近三年间上升线之百分比:
  钢材的需要额总数增百分之三九,生铁的增百分之二一,煤的增百分之一。塞门德①的增百分之四〇,铁道网增百分之四,而电轨道还不算入在内。船舶吨数增百分之一七,在动力生产上增百分之二三。
  但这一向上线,受着两种制限:第一由于日本资本主义构成所具特种之矛盾,第二由于资本主义所必要的资源之缺乏。
  原来一八六八年之明治维新,虽开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之路,但国家权力仍落在为封建要素的大地主、诸侯、王党手中。日本国家之封建的特质,不单是传统的废物而已。实由他们以行为资本主义发展之物质的基础的资本之原始蓄积。这可见当时布尔乔亚汜阶级的势力之薄弱。然布尔乔亚汜在由此种封建要素所成的绝对专制国家之下,养成自立之经济的基础,作结成在政治上得对抗国家权力的阶级之准备,是一般的历史的过程。
  明治维新除给资本主义以发展的出路以外,废止农民的身分制,移转自由,将地租的一部分由纳物改为纳钱,也算一个进步。但从农民生活的向上,农民的解放上言,依然仍旧未改。蚕食封建社会基础的商品经济之发展,增大了地主、豪商之经济的势力。在倚恃农民的此等地主、豪商之势力之前,支配者的封建领主,巧妙地保存自身的地位与收入,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在这里实有明治维新上所不容忽视的主要的一面。故我们可以看出因维新的变革而依然站在支配者地位的他们,于土地奉还的名义之下,将自己的土地卖给自己的怪象。
  如此他们立于政府的地位,因土地的奉还,却用别种形式继续向农民榨取;更立于与变革前的地主相同的立场从佃农收得纳物的地租。故农民之地位,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绝对的专制 国家,以为地主及豪商(农民之榨取者)之利益而活动为其第一义的任务。被榨取的农民成为原始蓄积之牺牲。
  故由封建的要素所成,为绝对专制国家的初期之日本国家,不变革农村之生产关系,却积极的利用之,一心以谋都市资本主义生产之发达。农民因强制的强夺,就有趋于近代的劳动者与阶级的分解之形势。这样的资本主义原始蓄积,就产生了由铁道及重要工业为国家独占的资本主义的生产之发达及纺织杂种工业的资本主义的生产之急速的发展。
  为这一资本主义急速发展之条件者,必须是由强大的国家权力之收夺,由低的工资、长的工时以及封建的隶属与虐待的对劳农大众之牺牲。日本资本主义之发达,是把一切负担放在劳农大众之上,向劳农大众剥削以成的。
  他方,当作有封建特质的日本国家,要作成资本主义发展之基础的必然的产物,又因日本资本主义受国际资本主义的压迫;更为掠夺资本主义生产之基本的原料与获得市场,故日本资本主义一向资本主义出发,同时必有成为军国主义的可能性。殖民地之掠夺,实为日本资本主义之决定的问题。于是夺台湾、吞朝鲜、占领满蒙,置中国于隶属的地位,化为资本主义的掠夺市场。
  日本资本主义经中日,日俄及世界大战而得飞跃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之发展,必然地形成了布尔乔亚汜之阶级势力之结合、成长,与增大。因资本之合同,集中,托拉斯化、康埃尔①化之增大,遂愈增强布尔乔亚汜之势力。日俄战争后的银行资本之作用,渐次强大;世界大战时代的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之结合,财 政资本之支配的地位,成为不可动摇的事实。然一方布尔乔亚势力增大,同时他方榨取与虐待也加甚。于是第一因劳动者、农民、殖民地民众之深刻的、激烈的反抗,第二因国际规模的国际布尔乔亚与普罗列搭利亚战线之对立,日本之布尔乔亚汜就消除了与地主之对抗而至于妥协。
  (二)日本资本主义现阶段的矛盾。
  由上述日本资本主义构成所有根本的特征所发生的矛盾,最足以代表之者,如下:
  1.地主对处于封建的生产关系下的农民之强暴的榨取,帝国主义负担之过重,都市劳动大众之劳动条件之恶化,大众的失业,对于日本资本主义每年膨胀的生产力而成为国内市场衰微之决定的原因。
  2.海外市场,特别在为日本资本主义之决定的中国市场,因中国民众反抗之增大与深刻化,也大受着妨碍。
  若看最近三年间输出入贸易之总额,一九二五年为五十一亿一千二百万元余,一九二六年为四十六亿八千二百万元余,一九二七年为四十四亿二千三百万元余,皆渐次减少。
  3.资本主义生产之基础的生产物之需要额虽然增大有如前述,但原料生产额甚少,而靠海外的供给却加甚。如生铁,在一九二五年,国内生产对于需要额不足百分之三六,在一九二六年不足百分之三八,而煤油之百分之七五须赖国外。此可证明国内原料之不足,是日本资本主义之致命伤。
  由这种矛盾,使得新市场之获得与新领土之再分割,帝国主义侵略与战争,为日本资本主义现阶段所不可避者。
  日本资本主义一方窥伺战争之机会,他方即谋国内生产之制限,产业之合理化,小企业经营之整理与向大资本之集中。其结果,促进小布尔乔亚对普罗列搭利亚之阶级的分解,加重劳动者、农民之负担。一九二七年度金融恐慌之结果,劳农大众担负九万万的大牺牲,大布尔乔亚之五大银行集中十万万的金额。这便使资本家对劳动者阶级之对立愈趋深刻。
  市场之枯竭,原料之不足是使(1)对殖民地之再分割,帝国主义战争之进出为不可免;(2)对国内生产组织之整理不能不用急激而且狂暴的方法以实行。而一切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与阶级对立为此更趋激烈。
  (三)日本的阶级构成与政治的结合。日本今日之支配阶级是占百分之一三的地主与布尔乔亚汜。
  政治权力在布尔乔亚汜与地主的同盟之掌中。他们结合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布尔乔亚汜之相对的力之增大与政治的成长,同时地主之布尔乔亚化;一是受着劳动者、农民运动之恐怖与帝国主义政策之要求之刺激。
  今日布尔乔亚之政治的结成,为二个支配的政党,即政友会与民政党。政府即由二个政党交互组织。布尔乔亚及地主,动员强大的国家机关,要把劳动者、农民、小布尔乔亚层拉在自己方面,为自己的利益而组织之。
  这个计划极收成效。其结成第一在官僚的国家机关、军队、警察、地主行政团体、裁判制度;第二在乡军人会、青年团、处女会、青年训练所;第三在各种宗教团体、教育团体及产业组合、信用组合;第四在资本家自身的各种经济团体;第五在利用社会民主主义者以支配劳动者、农民之团体。
  被支配阶级为劳动阶级百分之二六、农民百分之四一、小布尔乔亚百分之二〇。
  农民在由封建的生产关系的地主之榨取与帝国主义之重压(重税与血税)之下,劳动阶级在资本家之榨取与布尔乔亚、地主的同盟国家之重税之下,小布尔乔亚在大资本家之压迫、支配之下,各各受苦。
  普罗列搭利亚、农民方面的阶级结成,今日尚极薄弱。工会组织的劳动者之总数,约三十万,农民组合的农民总数约三十六万。
  然这个组织,为了地主与布尔乔亚汜的收买,为了社会民主主义者的分裂政策,是处于四分五裂的不统一状态中。
  为劳动者、农民、小布尔乔亚之政治的结合体之大众行动党,虽也在分裂的状态,总计约有五万人的组织。本年一月大众的无产党之获得票数有四十四万七千八百四十六票。
  劳动阶级之党日本共产党,于本年初为大众的再组织,公然将政策提出于大众面前。日本的资本家、地主政府大感恐怖,就断行三月十五日的大检举,逮捕革命的劳动者、农民之大众。
  然因日本共产党之弹压检举,劳动农民党、劳动组合评议会、无产青年同盟之解散,有使劳农大众益倾向于左翼的革命的,使社会民主主义者益倾向于布尔乔亚、地主的阵营之势。
  日本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分为三派:第一派为指导社会民众党,支配右翼工会的铃木、安部等最右翼的集团;第二为在日本劳农党干部,全国劳农组合干部,劳动组合同盟干部间的麻生、田所等一派;第三为杂志《劳农》一派,即山川、猪保、荒烟,反对日本共产党之公然的大众组织,反对“劳动者、农民之政府”的口号为防害大众之革命的进展者。又在旧劳农党内部,妨害劳农党之斗争,另组织无产大众党,以实现其分裂政策。
  以上三派现在渐趋接近,以加速度而移于布尔乔亚、地主之阵营中。
  然反之,劳农大众之革命的活动,大有可观:
  1.为左翼组合评议会之再组织。自解散后,虽受支配阶级益苛酷的暴压,而会员大众之斗争力更扩大、更深刻,现正向产业别的再组织进行。
  2.在关东劳动组合会议,大阪劳动组合会议、劳动组合同盟、组合总联合之各会议上,会员大众之统一要求。七月十五日已成立全国劳动组合组织准备会。想见劳动者要求战斗的势力之统一。
  3.日本农民组合与全日本农民组合之合并。这是冲破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一切妨害及分裂政策的农民大众之胜利,是战斗的统一之成功。
  4.劳农大众之大众的行动党之活动。不管政府之解散弹压如何严重,及社会民主主义者之破坏与“劳农”派之分裂政策,他们正在谋左翼党之再组织,要求战斗的统一。今日以 “新劳动农民党组织准备令 ”的名义,在全国确立组织,展开左翼大众的活动。
  (四)最近的政治情势之特征。
  在日本今日的政治情势上,最有特征之点,第一是在资本家、地主的同盟政权之中,布尔乔亚之优越的地位增大,这使:(一)政党内阁制之基础确立;(二)益利用皇室为布尔乔亚支配之护符。第二是皇室中心与国家权力之问题已成为议论的中心;这看(三)铃木前内相之对议会运用否认之声明、水野之优诏问题、枢密院废止问题、频频发生的直诉问题、共产党问题、治安维持改正问题等,就可知日本的阶级对立已经为从来未有的尖锐化。第三是对劳动者、农民、殖民地民众之弹压变为组织的狂暴化的;如“三·一五”的大检举,及弹压用的专门国家组织之由庞大的预算以作成二百万元的特高警察网,及地方长官会议、警察部长会议、全国专门学校长会议,皆以对付“赤化”为议题的中心。第四是对中国派遣庞大的军队与军舰,更进一步占领山东及满蒙,以代表资本家、地主之要求为保持政友会内阁的地位。第五便是社会民主主义者与布尔乔亚、地主之露骨的交涉。如特别议会中无产党议员团之行动竟与民政党全然相同。
  以上诸事实,在国内增大劳农大众之深刻的反抗;在国际引起殖民地民众之更深刻的反抗。战争之危机切迫,对于劳农大众之弹压加重。
  大众益左倾,社会民主主义干部益移于布尔乔亚、地主之阵营,阶级斗争益向政治方面尖锐化。
  (五)左翼前卫之当面的任务。
  日本的劳动者、农民在现时要求三种根本的任务之实现。
  第一是对于战争危机之斗争。拥护中国革命,反对世界战争。
  战争危机迫切,劳农的负担加重。故这一斗争与劳农大众之日常利益之斗争不容分离。又这一斗争,足以支配日本资本主义之运命,为日本阶级斗争上最有意味的。
  第二是扩大并充实劳农大众之斗争力与组织力。这里有两个任务:一是左翼的大众组织 ——劳农党,评议会青年同盟之再组织;一是为对布尔乔亚、地主之反动而动员广泛大众的新的大众组织。
  第三是对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斗争。因他们是妨害劳农大众之革命的发展,为政府实行白色恐怖之助手;不对他们斗争,前卫之发展将不可能。
  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命在最近会勃发的世界战争中,行见其宣告没落。
  据1929年11月《今日之世界》,上海沪滨书局初版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