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普罗列搭利亚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82
颗粒名称: 第二章国际普罗列搭利亚运动
分类号: D509
页数: 14
页码: 592-60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的国际普罗列搭利亚运动是为政治国际同盟的第二国际与第三国际、是为劳动组合国际机关的阿姆斯德旦国际与赤色国际等。
关键词: 国际 政治

内容

序说
  我们在前章已经叙述过国际资本主义最近政治的经济的情势了。从本章起,便将对于打破世界资本主义一时安定的反对势力即世界普罗列搭利亚之势力,及阶级斗争之发展阶段,作一概括的说明。
  最先当说明者,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之国际的统一机关——(一)是为政治国际同盟的第二国际与第三国际。(二)是为劳动组合国际机关的阿姆斯德旦①国际与赤色国际;其次就资本主义各国内的运动,最后就社会主义国即苏维埃俄罗斯,简单叙述一下。
  一、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之成立,是当帝国主义之勃兴时代,即一八八九年。这个国际与第一国际不同,是由大的合法的大众组织体所形成的。在国际范围上的各种大众党,几乎不受任何妨害而得发展,这一事实在第二国际却是致命伤。因为它形成了可供机会主义发育的基地,而机会主义终于变为排外社会主义。机会主义之政策,在于为目前瞬间之利益而抛弃革命的目的。这一机会主义之政策即社会改良政策,当世界战争勃发时,即转与 “本国 ”的布尔乔亚汜妥协,而其结果便成为第二国际之崩坏。
  第二国际之历史,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从成立至一八九六年,第二期从一八九六年至一九〇四年,第三期从一九〇四年至 一九一四年。在第一期,它利用第一国际的经验,实行与无政府主义分离。这算是第二国际获有成效的唯一的事业。
  从十九世纪末以来,在大部分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中所发现的机会主义,当第二期的第二国际中也成了问题。它对于机会主义的斗争虽不免十分微弱,但在这一斗争之中,已形成了普罗列搭利亚斗争之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当米兰主义问题之战术的讨论举行时,本来成为第二国际本质的指导上的弱点与不彻底,就完全暴露。米兰是什么人呢?是大家所知道,如今已做过几任帝国主义法兰西的阁员,且也做过大总统的布尔乔亚政治家;当他尚属于法国社会主义党时,业已加入布尔乔亚政府的内阁了。这一事件在第二国际内部曾引起激烈的争论。考茨基于一九〇〇年的巴黎大会中,且提出一个决议,即社会主义者之加入布尔乔亚政府内阁,以拒绝为原则。但就在同一决议之中,便记着当有例外时,可无服从原则之必要。“可此可彼 ”——这便是第二国际对于机会主义的战术。
  在一九一四 ——一九一八年世界战争前之劳动者斗争,有重大的意义。这一时期的第二国际,对于由列强帝国主义政策所逐渐引起的战争危机开过协议会,采用过决议。在一八九六年的伦敦大会,对于战争问题,曾决议是战争是和平当一任民众来决定。并提议设置国际仲裁裁判所,当作防止战争的手段。在一九〇〇年的巴黎大会,对于在海牙所开的和平会议取反对的态度,理由是这一和平会议并不是防止战争的有效手段。关于帝国主义战争危机之最重要的讨论,要算是一九〇七年在修兹脱卡而特①大会所行的。在这次大会中,国际分了右翼多数派与左翼少数派。前者对于祖国防御与阶级斗争都取赞成的立场。那有名的裘雷斯即把这个圆滑的立场化为 “对于祖国也不背叛,对于社会主义也不背叛 ”的公式。
  由列宁与卢克森堡①所代表的左翼,则主张对一般的决议加以补充,这算是也被采用的。在补充中,“化帝国主义战争为市民战争!”②这一种的思想已表现了。就是说:“即当战争爆发之际,赶快促其结束,举全力利用由战争所惹起的经济的政治的危机,而使民众觉醒。藉此以促进资本主义的阶级支配之废止:实为社会主义者之义务。”在一九一二年凡尔赛大会时,对于世界战争的立场,更有明确的规定。第二国际对于各国政府,曾警告不得引起战争,并指出普法战争之后曾有巴黎公社的发生。“普罗列搭利亚承认为了资本家的利润,为了王朝的虚荣,或为了外交密约的声名,而起阋墙之争是犯罪。”
  第二国际之决议虽然这样明显地反对战争;但国际的指导者并未尝真心对付决议。当世界战争勃发之际,这事实便明白表现了。当时,除列宁及卢克森堡所指导的少数左翼以外,一切指导人物莫不将种种决议尽让帝国主义战争的风波所玩弄,在一夜之中,即摇身一变而成为战争热狂的支持者,委身于“祖国拥护”的血泊中了。机会主义转化为排外社会主义,于是第二国际也就崩坏以尽。机会主义原是生于世界战争前资本主义比较的平和发展之中,而由分享着殖民地利润的劳动贵族所代表的。排外社会主义则是机会主义高级的形态,对于帝国主义战争,承认 祖国的拥护,提倡布尔乔亚汜与普罗列搭利亚特之阶级协调,而拒绝普罗列搭利亚对本国布尔乔亚汜之革命的行为的。至于那不具确信,在排外社会主义与左翼之间动摇不定的所谓 “中央党派”①,结果不过转移到机会主义与排外社会主义的后阵去罢了。
  虽然如此,第二国际却也成就了一定的历史的任务。因为它是合法的大众组织,为组织普罗列搭利亚特与广泛的大众,曾做过重要的工作。它又做过伟大的社会主义之宣传。它在建立大的大众组织体上,还凌驾第一国际。惟因它未曾转化为中央的有统一指导的世界的革命党,所以反落在第一国际之背后。第二国际终于变为机会主义之滋长地。到得机会主义一占领国际,第二国际就崩坏了。
  第二国际没落之后,只有社会民主主义的小团体,“抗着潮流”来集于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赤旗之下。那就是在列宁指导下的俄罗斯的布尔塞维克,在卢克森堡与李卜克内西指导下的斯巴达卡斯团②,以及其他国际主义者共产主义者。
  世界战争终了之后,一九一九年之春,第二国际又告复活。但这个复活,并不当作国际普罗列搭利亚之革命的组织,而是当作国际布尔乔亚汜的补助军以对抗那为夺取权力而斗争的普罗列搭利亚特而再生的。
  以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间徘徊着的考茨基做领袖的所
  谓“中央党派”于一九二一年曾组织以德奥两国的独立社会民主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党国际联合”;但二年之后,复逃到第二国际下面去,即所谓维也纳之第二半国际是。
  战后之第二国际,从实践的背叛更引出理论的归结 ——就是抛弃了国际普罗列搭利亚特之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虽然在第二国际之队伍中,今尚留着许多革命的劳动者;但不管怎样,第二国际终是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的工具,为布尔乔亚汜有力的支柱。
  第二国际是反苏俄战线上国际布尔乔亚汜之前卫队。只有对于苏维埃之斗争,才是更生了的第二国际所行唯一真心的斗争。以考茨基为先导的第二国际,为这个目的,正在展开巧妙的 “理论 ”。
  属于第二国际的一切的党,它们竟是公然无耻地与布尔乔亚反革命的诸党相结托,它们竟对于代表普罗列搭利亚利益而勇敢作战的斗士厉行白色恐怖,(请想一想波兰、巴尔的克各国,①巴尔干各国的白色恐怖!想一想维也纳的叛乱!)它们竟支持为英法帝国主义支持的国际联盟,它们竟欢迎道威斯案,罗迦诺条约等帝国主义的企业。
  对于东洋殖民地半殖民地大众之反帝国主义的解放斗争,对于其中的中国革命,第二国际不惟不加援助,却反用“和平主义”的说教,来镇压普罗列搭利亚特,于暗中帮了布尔乔亚汜不少的忙。
  然当第二国际之机会主义的干部们在布尔乔亚政府及议会 内从事反革命事业的时期,在社会民主主义的劳动者大众中,不得不发生左翼运动,且随着现方发动的阶级斗争之激化而唤起劳动者大众之革命的阶级意识,为革命的阶级斗争而获得此等大众,正是为劳动者阶级唯一指导者的前卫党重大任务之一。
  二、第三国际
  在上节,述过第二国际与世界战争之勃发同时崩坏。但这并不是说第二国际的全部都一样地没落在机会主义社会爱国主义的泥泞中了。自一九〇七年修兹脱卡尔特大会以来,在第二国际内形成少数派的德之“左翼急进派”(后之斯巴达卡斯团)、俄之布尔塞维克、瑞典之青年团体及青年国际左翼、荷兰之“托克比尼斯特”,已形成为新国际的最初的核心。他们从战争开始,即忠实于劳动者阶级的利害,而高叫“化帝国主义战争为革命 ”!
  如此,列宁所率的俄国共产党(布尔塞维克)及其他革命的左翼,把战争中所成立与中央派结同盟的丁梅华特,肯泰尔集团解体,拒绝参加柏林会议,而于一九一九年三月新组第三国际,实是当然的事情。
  第三国际确乎是对机会主义与社会爱国主义长期作战,特别当在世界大战的困难时代与之斗争,而后组成的新的国际结合体。故第三国际的特征,即在实行马克思主义的遗训,使马克思主义复活,使社会主义与劳动者运动之永远理想得以实现。
  第一国际筑成了国际普罗列搭利亚特为社会主义斗争之基础。
  第二国际是在几个国家(大概是欧罗巴的先进国)准备了为运动更大众化之地盘的时期。
  第三国际则断绝了第二国际之机会的社会爱国的,布尔乔亚的及小市民的病根,而继承其好的结果,开始实现普罗列搭利亚特之独裁①。俄罗斯革命是最初成功的第一步。苏维埃共和国之建设,为普罗列搭利亚独裁之斗争,皆在第三国际指导之下,向全世界作有力的展开。
  第三国际之世界史的意义,在于开始实现马克思所说 “普罗列搭利亚独裁 ”这一概念所表现的口号。
  第三国际之战术,组织及迄今为止的发展。本节要极简略的说明第三国际发生之历史的根据与其世界史的意义。这因先知道了为什么第三国际之诞生是为普罗列搭利亚特之解放所必要,且是历史的必然,才能理解第三国际所以为唯一的忠实于劳动阶级之利害者,又为其解放之前卫队的缘故。
  第三国际是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之目的的,故以实现由苏维埃政权形态的 ——最彻底的民主主义,比英美的德谟克拉西更民主主义的 ——普罗列搭利亚独裁为其当面的目标。
  第三国际为达到这个当面的斗争目标,特结合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诸国之劳动者及贫农,殖民地及半殖民地之民族于普罗列搭利亚前卫指导之下,向着世界资本主义之环较弱的地方(例如英国、中国、印度、欧罗巴的各国)进攻。其战略之特质,在使先进国的贫农、被压迫国之反帝国主义的布尔乔亚汜、中小农、贫农、小市民结为普罗列搭利亚之同盟军,使其余的被压迫阶级(先进国之中间层、中小农等)中立,及成立民族解放运动与普罗列搭利亚革命的正当的关系。第三国际认识第二国际之所以破产,不在因为利用议会的斗争形态,而在过于看重议会斗 争,简直视为唯一的斗争形态;故它视议会的斗争只是一种手段,是统一的斗争战野之一部分。以上是第三国际之战略战术与第二国际最有明白区别的根本点。
  故在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国、印度、印度支那、土耳其、尼加拉瓜、爪哇等)上,普罗列搭利亚之前卫党终是率先领导,第三国际当是站在忠实的指导者的地位以从事斗争,去年年终在不鲁塞举行的反帝国主义会议,也有大效。又以和贫农结成同盟为普罗列搭利亚革命所必要不可缺的条件,故对于农民运动,要去唤起、组织、指导。一九二一年曾组织农民国际,作为农民运动之国际的机关,现在加盟的农民,除俄国以外,有中国的一千二百万,及其他多数农民团体。第三国际之为普罗列搭利亚斗争上唯一的指导者,不仅理论上如此,即在实践上也复如此,自俄罗斯革命开始,在德意志、意大利、匈牙利、保加里亚①、芬兰的革命及其他普罗列搭利亚之革命的斗争,例如当法国占领鲁尔时的德法共产党之斗争与前年英国总罢工,去年维也纳叛乱等,皆可完全证明。正当第二国际之徒变成帝国主义无气力的走狗与反动的法西斯蒂时,第三国际愈益真实地做了普罗列搭利亚之友人与指导者以遂行其历史的任务。苏维埃俄罗斯便是它的最强的兵站部。
  第三国际为完成普罗列搭利亚的解放,故在全面的统一的战术之下,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斗争手段、方法及形态。因此它的运动范围,广涉于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工会运动、劳动者援助委员会运动及体育运动等种种方面,握着正确的指导权而猛进而已。(其中工会运动一项最有功绩,为便利计,当在赤色国际项下 述之。)。
  回想当一九一九年三月第三国际成立的当时,它不过是几个国家的少数左翼之国际宣传机关而已。后来开过几次大会,竟成为真的世界的革命党。第二国际只不过包括欧罗巴几个国家,而且愈益脱离了劳动者阶级,退化到布尔乔亚汜忠实的走狗;现在第三国际的支部却播布于地球各处,且益成为大众化。(看德、法、英、捷克的共产党可知。)
  负有建设人类社会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的第三国际,因其指导之正确与斗争之勇敢,益获得广泛的普罗列搭利亚之信赖;而日益大众化的普罗列搭利亚之力也一日强似一日。这正是历史的必然。
  三、阿姆斯德旦国际
  阿姆斯德旦国际,是一个设本部在阿姆斯德旦的国际劳动组合联合。这个劳动组合国际乃是在上述第二国际之理论的政治的指导之下,以各国之改良主义的劳动组合同盟为构成要素的。所以在事实上言,它乃是国际的劳动组合破坏联合〔之工具〕,是国际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之工具,它之彻头彻尾与国际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协调,具有反苏维埃反殖民地解放运动之精神,实是不足为奇的。
  因此,这一国际的精神在光天化日之下日益暴露,从而以前隶属于它的劳动者,要逐渐离去;残留在内部的劳动者也反于干部的意志而日益左倾。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的劳动者,不惟全对阿姆斯旦德不怀好感,且更抱有憎恶与敌意。这种情形即在数字上,也有明白的表现。即赤色劳动组合国际能拥有全世界的劳动者,而这个国际在亚洲、澳洲及俄罗斯是完全不能立足的。在一九一九年创立当时,加盟者虽说有二千四百万,但在一九二四年之维也纳大会,减少为一千六百五十万,在去年之巴黎大会,更减少三百万,只剩一千三百四十万了。
  这个国际当世界战争勃发之初,曾与第二国际同受崩坏;但至一九一九年凡尔赛和平会议时又告复活。可是这一复活并不是为了对国际布尔乔亚汜作战,而是为了与它妥协以镇压普罗列搭利亚的斗争的。它的复活的恩人正是英法之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自后阿姆斯德旦国际便与为英法帝国主义之工具的国际联盟之国际劳动机关结了紧密得不容分离的丑缘。国际劳动事务局之局长阿尔倍托马便是阿姆斯德旦最高干部之一人,在世界战争中曾经做过帝国主义布尔乔亚内阁军需总长的一位有名的劳动阶级叛徒。他如乌台格斯特、梅尔坦斯等阿姆斯德旦的干部,也是当作国际劳动理事会的会员,得与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之代表通声息的角色。
  改良主义的劳动组合之国际的结合是一九〇二年以来便存在的。那时成立一个国际事务局,尽了“国际劳动组合运动之通信机关”的作用。一九一三年国际劳动组合联合成立了,在柏林设立本部。同时又设一个国际职业书记局,把金属劳动者、运输交通劳动者等各国之职业团体,横断地统辖起来。等世界战争一起,这种种国际的结合都为之粉碎。世界战争结束时,全世界却弥漫了革命的气焰。但改良主义的劳动组合干部为维持布尔乔亚的 “治安”,推开革命的气势不管,反去与国际布尔乔亚汜联合,造出国际劳动事务局与阿姆斯德旦国际来了。
  此后他们所做的,便只是真心谋资本主义的安定,真心来反对殖民地大众之解放运动。他们当英国煤矿工罢工时,并未援助,当一九二六年英国总罢工时,也未连合争斗,只取个旁观的态度。他们对于用美国资本以榨取德国劳动者的道威斯计划积极的支持,而于一切殖民地的掠夺出兵也没有反对。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绝对拒绝莫斯科国际之共同援助的提议,却让帝国主义列强的炮弹去对付中国劳动者之革命的斗争。
  他们与第二国际之干部一样,和国际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深相结托,企图用一切手段构成对苏联之阴谋与恶煽动。
  但在劳动者大众方面,如今后他们自身的经验,已知阿姆斯德旦干部是阶级的叛徒,是帝国主义布尔乔亚汜的代理人。只看阿姆斯德旦的数字激减,在内部成长的左翼运动之发展,便足证明此事之不虚。
  故阿姆斯德旦国际虽与国际资本主义一起,维持一时的相对的安定,但实际正在趋于没落。
  四、赤色劳动国际
  当世界战争继续不息之际,交战国劳动者间反对战争之倾向日益热烈。迨俄罗斯革命一起,就愈促进了对于战争与社会爱国主义的斗争。在俄国劳动组合第三次会议时(一九一七年六月)便提议对战争与劳动阶级利益之压迫作战,与各国劳动组合结成同盟。当一九一九年三月第三国际成立时,已显然感到在劳动组合内部之革命的劳动者之斗争,须有何种形式的统一之必要。这便是说若不新组一个国际的中心,革命的劳动者斗争将不得实现。这样至一九二〇年夏,俄罗斯意大利之劳动组合,英吉利之左翼、保加利①、尤哥斯拉伐亚②、西班牙之劳动组合及法兰西劳动总同盟之少数派,皆派代表至莫斯科,组织一临时国际评 议会。这个国际评议会包括劳动组合运动所有革命的分子。其中也有无政府主义者及无政府工团主义者。他们原是反对共产党的存在与普罗列搭利亚独裁的,故当评议会要表明它的政治的性质时,便愈不能不与他们发生冲突。惟大众很明白当战争时,会从他们阵营中出了 “爱国的 ”叛徒,又因俄国革命而证明他们的理论的谬误,开始破灭他们的幼稚的幻影,所以大众离开他们,而参加到赤色劳动组合国际。
  这样,一九二一年七月,赤色劳动组合国际正式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它乃是一路经过对在劳动组合运动内的改良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来的。
  赤色劳动组合国际当开成立大会时,决定与第三国际之关系、部分的要求与最终目标之关系、对工场委员会、生产管理、阿姆斯德旦国际等之态度等等重要问题。后因资本的攻势加强,故赤色劳动国际在一九二二年第二次大会时,又决定用力对于资本攻势的斗争与革命的工会之组织,揭示统一战线之口号,并宣言与改良的团体协力以与资本的攻势作战;但改良主义者虽也看见眼前资本的进攻与劳动者阶级之败北,却绝对不来答应这个统一战线之要求。而在另一方面,反在祈求他们与布尔乔亚汜之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后来赤色劳动国际为谋统一战线,又使全俄劳动组合评议会向阿姆斯德旦提议开两个国际合并之协议会;但阿姆斯德旦送来一种拒绝状,意思是说如果俄罗斯脱离了赤色劳动国际,那么将承认它加盟阿姆斯德旦。于是赤色劳动国际不复采用此种方法,另使英国劳动组合与俄国劳动组合合组所谓英俄委员会,由这个英俄委员会去为统一而作战;但自英国总罢工后愈趋反动的机会主义的英国劳动组合总评议会之干部,到了去年年底,却把这个英俄委员会破坏了。惟以上的经过,并不成为两国际将来合并的大暗礁。反是劳动组合之战线统一,在大众之间正在猛力进行。因为赤色劳动国际是“从下层做起”的战线统一,即促进右翼组合大众的斗争,从而指导之援助之,使大众理解惟有赤色劳动国际才是真正忠实于劳动者大众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暴露了阿姆斯德旦干部之非斗争主义,阶级协调主义,故阿姆斯德旦组合大众,在形式上虽尚属于阿姆斯德旦,实际则已信赖了赤色劳动国际之指导;且在内部结成反对阿姆斯德旦干部的团体,使更多的大众愈来〔愈〕赞助赤色劳动国际。英吉利少数派、德意志、荷兰、瑞典等国的反对派之发展,皆是例证。这样赤色劳动国际正在阿姆斯德旦内部日益增大其势力。尤其可注目者,阿姆斯德丹国际只不过包括欧罗巴的几个国家,而赤色劳动国际,不惟包括先进国的,还包括如中国、非洲南美等后进的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劳动者大众。这因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反帝国主义运动,阿姆斯德旦是取无关心甚至反对的态度,而赤色劳动国际是最努力地赞助之故。
  赤色劳动国际与阿姆斯德旦之阶级的差异最能明了表明的地方,是在对英吉利罢工与中国革命两者的态度。前者最用力地支持英国总罢工,且欲使之发展为对于政治权力的斗争,以获得劳动阶级的胜利。后者则对反动的保守党政府颁戒严令,用军队及全国的反动团体以弹压的总罢工,以为用单纯的经济的斗争已够,从而破坏斗争,坐视劳动者的被杀,遂使总罢工归于惨败。一九二五年中国劳动者总罢工之际,赤色劳动国际向阿姆斯德旦提议共同援助时,他的机会主义干部诿说调查,而拒绝援助。故中国工会之加盟赤色劳动国际,实是当然之事。
  今日阿姆斯德旦虽有一千三百三十万的会员,但赤色劳动国际有多少呢?除俄罗斯九百三十万,中国一百二十万,法国六十二万,捷克二十三万,合计一千一百万之外,尚有不便公开加入的许多。如罗马尼亚、芬兰、日本之左翼组合,皆受政府之弹压,阻止其公然加入。在英国、德国及其他改良主义的组合内,也有支持赤色国际的反对派多数存在。若把这种种合算起来,至少当有一千六七百万。
  赤色国际在政治方面是有第三国际的色彩的。它的运动也在第三国际指导之下行使。
  资本家阶级与劳动者阶级之阶级对立愈趋尖锐,劳动者大众受斗争的经验愈富,将益信赖赤色国际之指导;而阿姆斯德丹之改良的干部行见其为大众所舍弃了。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