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政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81
颗粒名称: 第一章国际政局
分类号: D509
页数: 13
页码: 579-5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国际政局由二种安定及其特质、资本主义安定最近的发展、市场的竞争、限制帝国主义战争的三要因等情况。
关键词: 国际 政局

内容

一、二种安定及其特质
  为最近国际情势特征的根本事实,已如上章所述,是普罗列搭利亚特获得政权的苏维埃联邦之安定,与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之安定这两者之并行的进行。
  但是所谓安定是什么意义呢?这可决不是停滞的意义。这乃是某种情势之固定与其发展。世界资本主义也不单是照着现状固定不变;它还是发展的、前进的,它的势力范围要扩大,而富力也要增加的。《帝国主义》一书中所确立的资本主义崩溃之理论,并不否认资本主义的发达;不,资本主义是常在发达的。不过一面发达,同时即愈促成它的崩坏,而且准备崩坏罢了。
  如此,一方面资本主义由于现状的巩固与发展而致安定;他方面苏维埃制度巩固所获得的地位,向着胜利之路前进而致安定。
  在这里就发见战前与战后世界情势之根本的差异。即到了今日的世界,已没有从前那样统一的完整的资本主义存在了。换言之,今日的世界已分裂为两个阵营:一是以英、美资本主义做先遣队的资本主义之阵营;一是在苏维埃联邦指导下面的社会主义之阵营。今日国际的情势,常由这二个阵营相互间的关系来决定。
  这二种安定有什么差别?这二种安定各向着什么方面在进行?
  在一时强化的资本主义关系下的资本之安定,同时即无条件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引起诸种对立的尖锐化:(一)在各国帝国主义间的;(二)在各国劳动者与资本家间的;(三)在各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诸民族间的。
  使社会主义强化的苏维埃治下之安定,同时却无条件地使对立缓和,使相互关系改善:(一)在俄国劳动者与农民间的;(二)在普罗列搭利亚特与殖民地民族间的;(三)在普罗列搭利亚国家与万国劳动者间的。
  所以两种安定的对照可说如此:一方面,资本主义若不强烈地榨取劳动阶级,不强烈地榨取殖民地及从属国,不引起布尔乔亚汜的各种帝国主义诸集团之冲突,它就不得发展;他方面,苏维埃制度及普罗列搭利亚革命却不断地提高劳动阶级之物质的精神的状态,不断地改善全劳动大众的生活,不断地与万国劳动者接近,不断地促进殖民地及从属国全民众的革命运动,而它就得由此向上发展。
  故资本主义发展之路是全劳动大众贫困化与饥饿存在之路;而且极少数的上层劳动者是被收买堕落的。反之,普罗列搭利亚国家之路,是全劳动大众的幸福永远成长之路。
  这相并进行的二种安定的对立,往后哪个得占胜利呢?倘若两者之间并无武力的冲突,而是和平进行,究竟哪方面能有利益呢?这个答案,从上述现象中当可决定。
  二、资本主义安定最近的发展
  实际上资本主义最近的急速的安定,乃是急速的使它的矛盾尖锐化的。下面试把这事实具体的分析一下。下述诸事实是说明最近资本主义安定的事实。这种安定,先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表现出来。如今根据苏联最高经济会议的数字来看煤、铁及钢铁之世界生产额增加的比例(以一九一三年的数字为一〇)
  :煤、铁及钢铁的世界生产额(但苏俄除外)
  煤 铁 钢铁
  1919年 86. 3 70. 0 81. 1
  1920年 97. 6 83. 5 99. 2
  1921年 80. 5 49. 4 60. 6
  1922年 86. 8 73. 6 90. 5
  1923年 98. 3 89. 8 105. 5
  1924年 96. 9 87. 2 10 5. 0
  1925年 97. 6 95. 7 115. 4
  就这几项重要生产物言之,是已达于战前的水平,有的且已超过了。
  其次,看国际间贸易的增加,也足以明示如上的倾向。据美国商务部报告,其增加额如下(单位美金 10万万元):
  1913年 1925年
  输入 19.5 30.3
  输出 18.5 28.3
  在这期间,价值虽有54.3%的增加,但大体可说,输出入额已达于战前水平百〔十〕分之八九了。
  汇兑关系安定的事实,也为表现这个倾向最正确的指针。如英国的镑、德国的马克,已完全恢复金平价;其它各国的汇价也逐渐有回到金平价的趋势。
  而上述的倾向,尤以最近二年间为特别显著。试看下表(以战前数字为 100):
   铸铁 钢铁 棉消费额 谷物
  1925年 97. 6 118.5 108. 3 107. 2
  1926年 100.5 122.6 112. 5 110. 5
  1926年 112. 3
  再加以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产业的合理化、新生产部门的创设、国际托辣司①及加尔特尔②的运动,皆有显然的发展。
  但资本主义虽然表现安定的事实,我们却有不可不注意的二事
  (A)这个安定,在各国是极不平均的:有的繁荣,有的没落。
  就一般的倾向来说,如今世界资本主义之经济的中心,已由欧罗巴移向阿美利加,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阿美利加与亚细亚的重要性,从国际上看,正以欧罗巴为牺牲而在着着进行。
  试用数字来说明。
  自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在世界贸易中,阿美利加、亚细亚及欧罗巴所占的百分比,有如下的变化:
   阿美利加 亚细亚 欧罗巴
  1923年 21.2 12.3 58.5
  192 5年 26.6 16.0 50.0
  其中尤以美国的猛进与英国的没落为最显。下揭二国重要生产物的生产额比较表,即能明示此间的情形: 世界生产额中英国及美国所占百分比
  但英国为什么竟会没落到这地步?
  把原因举出来,可得如下的四项:
  (甲)由于英国的生产技术,已成为时代落后。如今就可视为英国产业之心脏的煤业来看,英国现有一千四百余的煤矿企业,经营二千五百余的煤矿(据王室煤业委员会之报告)。但就业劳动者每人的采煤量仅为二一七吨,与美国之六五五吨相比,只及三分之一。再因一九二六年五月 ——十月的总罢工,英国的煤业更受到致命的影响,遇着深切的危机。而且这个危机不能不发展为英国经济全部的危机。
  (乙)由于战后英国的自治领已经工业化。从前布尔乔亚汜用廉价商品的大炮,打入“野蛮人”的住地。如今“野蛮人”发达自己的产业,更降低土著劳动者的工银,更延长劳动的时间,因此商品的价格更比本国商品便宜,遂至于驱逐本国的商品。(这一事实,在政治上又使自治领有脱离本国的倾向,愈足以动摇英帝国存在的基础。我们看英帝国会议每次开会时,这倾向愈益显著可知。)
  (丙)由于阿美利加的竞争。现在世界资本主义最特征的现象,是它的中心由伦敦移向纽约。这一倾向从战前开始,而由战争更大加促进。在战前曾对欧洲诸国负不少债务的美国,今竟一跃而为对欧洲的债权国。无数的金钱改向纽约运来。向其他一切领域流入的美国资本主义,正以旭日之势,猛然抬头,把英国从前在世界经济上所占支配的地位完全夺去。(这一事实便成为战后国际政局变动的一切基础。)
  (丁)由于殖民地及半殖民地革命的民族解放运动。使英国成为从来世界经济上的霸王者,是靠能由殖民地及半殖民地获得特别利润,输入本国。然此等民族的觉醒,便不许英国永远占有这个特别利润。
  为此,在世界市场上英吉利之优越地位就被夺去;其结果又成为英吉利国内阶级斗争的剧烈。因丧失了特殊利润,同时即消灭了可养劳动贵族,可压抑劳动者阶级反抗的保证之故。而显然促进这个倾向者,即为上述前年的总罢工与继续于此的煤矿罢工。这一大斗争之世界革命的意义虽可暂置不论,但英吉利的资本主义已因此受到致命伤了。罢工的结果,虽然劳动者阶级失败;但危机决没有克服。现在距那个罢工已经快要二年,新的更广泛的煤业危机又开始了。这一危机的爆发,一定再能引起“直接的革命情势”。而这又必然成为颠覆资本主义安定之直接的要因。
  在这样表现资本主义安定最好例子的美国与表现资本主义矛盾最称已甚的英国之间,就有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法兰西、意大利等的资本主义国,各保持安定的状态,而有发展的倾向。
  (B)另一件可注意的事实,即为资本主义的市场受着极度的限制。
  第一就国内市场来看,从来的资本主义恐慌,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与消费失其均衡,消费后于生产,因而惹起生产过剩所致。然在现在,是由大众穷乏化,受世界大战后的国内市场狭隘化的结果,所以便给资本主义发展以一永久的限制。
  国内市场狭隘化的结果,遂使国际布尔乔亚汜的努力,必然的向于外国市场的获得。然而这里也就发生了两件困难:一是占地球六分之一的广大的俄国市场已在普罗列搭利亚权力支配之下;二是包围残存的狭少〔小〕市场的列强资本主义正在激烈的对立中。
  三、市场的竞争
  于此,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市场竞争,遂表现空前的猛烈。生产力膨大与市场狭小的矛盾,如今遂使市场问题成为资本主义的中心问题。因为市场的缩小,虽是最新式的机械与大规模的工场〔厂〕也不能完全发挥它的能率。(在以利润为唯一问题的资本家,由增多工资或减低生产物价格以提高购买力,因以扩充国内市场等事,自然是不成为问题的。)而各国高率的关税,更加火上加油,益发使市场问题难以解决。
  而且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个市场问题的企图,也都失败了。一九二六年银行家所发关于贸易自由的宣言,成为一纸空文;以资本主义诸国的经济利害协调为目的的一九二七年的国际经济会议,也终于无效。于是为解决本问题所留给资本主义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用武力,用新帝国主义战争,把殖民地及势力范围重行分割。
  安定如今引起了资本主义危机之异常的尖锐化。
  四、新帝国主义战争的危机
  如此,世界的再分割,形成外国市场基础的势力范围的再分割之问题,如今便成为国际资本主义政策之中心的问题。以前当作世界战争结果所设立的势力范围之分割,早已感到不适用了。如美国不能以南美一处为满足,而想在亚细亚,特别是中国谋发展。正在丧失自治领及东洋重要市场的英国,以中国的势力范围被英、美所威胁的日本,在达布尼①沿岸及地中海抱无限野心的意大利及法兰西,以及尚未有殖民地的德意志,无一肯以现状为满足。而在此等诸对立间最中心的问题,尤莫如对于亚细亚的市场及周围诸重要地点之争夺。
  日、英、美对于太平洋问题的对立,英、法、意对于地中海的冲突,英、美对于煤油的角逐 ——这种种都是激起现下国际情势之波澜的。
  最近发表了青巴连的地中海问题解决计划。据这计划,叙利亚委任领土由法国让渡给意大利;法国对于西班牙保有坦及尔;意大利中止对巴尔干半岛的一切干涉。然其中心点,是在从法兰西的布尔乔亚汜手里夺还那成为东方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门户的叙利亚,是不难觉察的。
  关于太平洋问题,因最近日英美裁军会议的决裂,可以证明其危机。
  但和平解决的企图,以前也曾试过多次。只是这些企图,没有一种能发生丝毫效果。不但不发生效果而已,却反而成为隐蔽列强新战争准备的本体,与欺骗劳动者农民的手段。
  以“和平之机关 ”号召的国际联盟②又如何?联盟所曾经努力的和平,裁减军备,制限武器等等,又有什么结果?请看,当用 民众的 “汗血钱 ”所派遣的外交官,在日内瓦谈笑跳舞的时候,各国的军备便增加无已。
  三国裁军会议之失败,即足以证明太平洋问题是新帝国主义战争的一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对于裁减军备或限制武器等等,决不在真心考虑。
  又最近苏联代表里特维夫在日内瓦提出军备全废案,只博得帝国主义列强代表的一场嘲笑,更表示些什么?这正可以表示国际联盟实在不是一个和平的机关。英日法美及其他列强的布尔乔亚新闻纸,无不提笔责备里特维夫的提案之“不诚意”。但为什么他们不肯进而讨论一些具体的方案以考验苏联之诚意不诚意呢?
  还有最近所缔结的什么安全保障条约 ——以洛迦诺条约的精神为基础的法捷(捷克斯洛伐克)条约、意阿(阿尔巴尼亚)条约、波兰立陶宛条约等等,也皆不过是对新战争的准备,对未来军事冲突的力之配置罢了。
  而最足以证明的材料,又莫过于下面的数字:
  法英美意日诸国陆军之数的实力,就一九一三年与一九二七年比较来看,实已由一,八八八,〇〇〇人增至二,二〇六,二〇〇人;在同期间各国的军事预算,也由二亿四千五百万金罗布增至三亿九千四百八十万金罗布。再,五国陆海军飞行机之数,在一九二二年为二,六五五,而在一九二七年即增至四,三四〇,又,巡洋舰之吨数,一九二二年为七四四,〇〇〇吨,一九二六年却有八六四,〇〇〇吨。
  最近毒瓦斯的发达,据美国福立斯将军所讲:
  “四百五十千瓦之空中化学爆弹,至少可在一星期间使纽约的十区不能住人。”
  这种种,便是布尔乔亚诸国家,国际联盟,第二国际等所倡导的 “和平政策 ”之结果。
  五、限制帝国主义战争的三要因
  然而今日有足以妨碍帝国主义战争实行的三种事情:
  第一是:受有阶级意识的普罗列搭利亚特指导的国内民众反抗之激发。
  第二是: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之进展。
  第三是:愈益强大愈益发展的苏维埃联邦。
  曾尝过俄罗斯十月革命辛辣经验的布尔乔亚诸国家,今日如没有对于国内民众某程度的安全保证是不敢发动战争的。为要得到这种保证,所以他们要急速地表现法西斯蒂的倾向。故如法兰西之右翼联合,英国之鲍尔特温,德意志之布尔乔亚联合,日本之田中①军事内阁,波兰及意大利之法西斯政府,他们之所以得有权力,当决不是偶然的事情。
  对于劳动者阶级之猛烈的攻势也由此开始。 ——如英国之工会法,法国之国家防卫法,日本之治安维持法,暴力行为取缔法,各国八〔小时〕时间劳动法之废止等等。
  对于殖民地及从属国的压迫也愈强烈,派遣军、驻屯军也愈增加。 ——如英法日对中国的军事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严厉压迫以至屡次发生所谓治安维持法违反事件。
  六、帝国主义与苏维埃联邦
  但其中最重要的事项,实为帝国主义诸国与苏维埃联邦之关系。苏联普罗列搭利亚特权力之俨然存在,正是今日帝国主义 诸国的计划发生龃龉之决定的要因。
  (A)指导苏联国家权力的俄国共产党,实为准备各国建立普罗列搭利亚政权的第三国际之中坚;且公然在莫斯科大开会议,讨论各国其体的战略战术。
  (B)第三国际同时又是各地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事实上的指导者。
  (C)加之苏维埃联邦,也以国家的地位,对于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运动及被压迫民族,表示深切的同情。
  而且苏联之资本主义的堕落与社会主义建设之年年发展,对于全世界劳动者农民的影响,将愈增大深切。实在说一句,苏维埃联邦存在这一事实,真是世界帝国主义没落及在欧罗巴与殖民地安定破坏之最大因素。
  是故,为准备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为使战争时可以没有关于国内叛乱的后顾之忧,第一步就必须把这个为国际解放运动中心点(同时也为对资本主义诸国最大市场之一)的苏维埃联邦打得粉碎。 ——这就是最近对俄干涉政策复活的根据,使苏联孤立,且包围之,以形成反苏维埃战争一切前提的政策的根据。
  对俄干涉,反苏维埃战争,正是今日国际情势上最特征的事实。
  然在这一点上,在其积极的程度上,今日各帝国主义诸国家间尚有些不一致。其中最积极者是英国,美国比较冷淡,日本及德意志正套着最平和的假面;最近日本且先后派久原与后藤二人赴俄,政府也倡日俄亲善,法兰西则介乎积极政策与和平政策之间而动摇不定。
  从去年来英国之猛烈的对俄挑战所以失败,实由苏联始终不变的和平政策,欧罗巴劳动者阶级的顽强反抗,与英帝国主义阵营内的不一致,为其重要的因素。
  要之,苏维埃联邦的社会主义建设若愈进展,那么世界的解放运动也必愈益进展,帝国主义战争之勃发也愈困难,而各国普罗列搭利亚特实行国内的任务之机会,也将愈益容易了。
  七、结论
  把今日世界情势的特质综括起来,可以这样说: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增大,有用新战争谋世界再分割的必要;一方有以英国为盟主的对俄干涉,他方则有对此反俄政策的积极干涉尚觉踌躇莫决,而同时想结和平的经济的关系;以及苏俄有利用这二种冲突倾向的可能性之存在。
  这种分析对于各国劳动大众能课以何种任务呢?
  (一)是对于新帝国主义战争的准备之斗争。
  (二)是对于以英国为盟主的对俄干涉政策之积极的斗争。
  然而我们同时对于另一串事实,也是为今日国际情势的特征的,不可忘却。这是什么?
  这是由于最近资本主义诸国政府在国内的愈益反动,对殖民地民族的愈益压迫,因而反帝国主义的势力,也显然抬头的这件事实。
  中国的〔与〕印度内西亚①的及印度的革命运动之显明的进展,实为国际解放运动之波达于新的高潮之前驱。我们只要一想在全地球十九万万五千万人口中,殖民地及被压迫民族的人口乃占十四万万九千七百万人;再加以其他五万万之中有一万万四千万是属于苏维埃联邦的,就不难想象殖民地运动对于世界 帝国主义的运命有如何重大的意义了。
  中国革命虽尚未至于对帝国主义直接的胜利,但这不是重大的问题。真的伟大民众的革命,决不是一击即告成功,而是须经过许多迂回曲折的。在俄国是如此,在中国也将如此。而中国革命的重要,是在唤起数千万被压迫民众参加这个革命,把军阀的丑恶毫不容情地显露,使印度及印度内西亚及其他数百万民众的心胸,涌起新生的希望。对于中国革命之光辉的将来而怀疑者,不是盲目,便是懦夫。
  他方在欧罗巴的劳动者运动中,也可以看出新的活跃的朕兆。英国的总罢工、煤矿工罢工、维也纳事件、在法德反对萨可·范底死刑大示威运动、德意志及波兰选举中共产党的成功、英国劳动运动的显著的分化(指导者向右,大众向左)、第二国际益化为国际联盟的附属物、社会民主党权威的失坠、第三英透尔①影响的增大、苏联地位的巩固 ——此等事实,表示欧罗巴的空气如今正在开始打破它的沉滞。
  为今日国际情势之特征的上述一串的事实,就要各国的普罗列搭利亚特尽如下的任务:
  (一)为促进各国的国际组织的活动。
  (二)为巩固战斗的劳动组合,实现劳动者对资本的统一战线之斗争。
  (三)为巩固苏联与资本主义诸国劳动者阶级的协力之斗争。
  (四)为巩固苏联与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协力之斗争。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