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女子的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77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女子的教育
分类号: K109
页数: 37
页码: 500-53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女子的教育等妇人及其同情者,为争得在教育上及其他问题上有和男子同等机会的斗争,已亘长期;到后来,大体的胜利终算为妇人所得等。
关键词: 女子 教育

内容

现时有女子和男子同受高等教育之机会 —妇人之新危险—从青春期开始的确定的两性之差异 —男女兴味之差 —性的紧张 ——女子比男子早熟 —在心理上及生理上男女间之根本的差异 —独身妇女 —女子教育改造之必要 —食物 —睡眠 —运动 —礼仪作法—宗教 —规则性 —女子课程的大纲 —永久的妇人性
  妇人及其同情者,为争得在教育上及其他问题上有和男子同等机会的斗争,已亘长期;到后来,大体的胜利终算为妇人所得。她们在学业上的造诣,已迫使保守主义者承认,她们的智力并不劣于男人。今日已不复有如古代的把妇人禁闭在修道院中的思想,却另有新的理想正在兴起。这种运动确乎不愧为正大堂皇的运动,且是妇女解放所必需的第一个步骤。在从前,年轻的妇女被人讥讽为 “其美如天女,而其蠢同鹅鸟 ”,她若从灶间来到夫君的书斋中,问起“二乘二等于几"的时候,他将告诉以在男子为四而在女子为三,而她还得嬉笑地说声:“谢谢你,心肝。”有的喜欢被人称为乖孩子,本能地从她们的恋人及夫君取得半个女儿的资格;有的以像那拉的“傀儡家庭”奉为最高的理想,①自甘于做个男子的宠物;更有的以像葡萄藤般随从夫君为理想,即令夫君在人生的战场上有所奋斗,她也取个“吾不关焉”的态度,像这种样的妇人,想来不久是当“寥若星辰”的。在今日,以妇人之无知无能为能投合男人意旨,可以造成幸福家庭,从而结成姻缘的,固然不是没有;但这种情形,到底是和现时的理想及趋势大相径庭的。可是在另一方面,男女的结婚,须以相同的兴味与学力,从事于智的事业的协作为条件,这距实现的前途,实在也极 辽远。
  现代的一位代表作家约旦(Jordan)认女子应不应受高等教育的问题,为与男子应不应受高等教育的问题非常相似。即令妇女的职务是四 K,即教会、儿童、烹饪及衣服(译者按:这所谓4K,是德文的kirche,kinder,kuchen及kleider,若译为英文,便是church,children,cooking及clothes)的话,大学教育自也能有助于她们。然对青年妇女最良好的教育,决不是那种对青年男子也已证明为不适用的旧式大学教育。大多数大学男生所志望的,是高等职业的教育;但妇人之抱有此种志望者,殆不多见。妇人在同情心、记忆力、技术上的忍耐力,文学及语学的堪能上,虽往往凌驾男子;但她们缺少独创力,不想解决未经解决的问题,其精神也不及男子之能动。不过,妇人的教育之重要,正和男子无稍变异。不仅如此,由教育以促进两性的接近,更是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善的效果。因男女各别教育时,大概的女子教育是以趋于妇道的专门教育为主的。就全体言,女子的长所不在科学,而在文学及语学;不在行动,而在表示;她们的学识也许优于男子,但不及男子的有效。有教育的妇人是:“有精于技艺而不精于美术,精于方法而不精于实质之倾向。她可以知道得很多,但绝不能有所成就。”
  在不行男女同学制的女子大学里,传统的势力,大概要比在男子大学里为强。仅于男子大学中行女子旁听制度,到底也不能给女子以最善的利益。惟行了男女同学制,青年男子将更形真挚,仪态将更改善,道德心也更发达,在一切方面均将比在独学制度下为更文明。又在女子方面,也将比在独学时代能够自然地勤学,对于事物的见解也更公平,且得生活于更健全的刺激之中。以前她们视男子为一种珍奇的东西,如今因有了接触,自也减少不少对于男子的愚想。在实行男女同学的这等学校中,一切粗暴的行动和各种形式的丑闻,已少发生,以前谨慎行仪的事情,是学校方面的责任;但男女一经同学,女子就引为己责。又自男女同学实行以来,大学的品格并未降低,却反见增高。约旦以为,男女学生间的社交关系是容易节制的,寄宿舍制度大体也称非常良好。因在寄宿舍中,尊重大学校风的观念极为发达之故。男女同学有如此利益,顾尚有起而反对者,其理由:一为怠惰的男生虽不愿见女子之胜过自己;一为在女子面前不便做无赖行为。女子之受高等教育,起于自己的爱好;但男子的受高等教育,是起于自己前途的打算。故女子之从事研究,不若男子之富于实利的思想;她们为真理由而从事研究之倾向,殊比男子为强。但说到研究学术之蕴奥这一点,女子却不能和男子相颉颃。最后,约旦主张,男女同学为结婚的诱因。他又相信,男女有共通的兴趣,在学问上也得互相提携,实为结婚上的最善基础。
  然从种种事实推测起来,似乎妇人愈受高等教育,生育将更少,分娩将更困难,更危险,更可恐;而养育子女的能力,也将更趋衰落。但所以致此者,当不是为了研究学问,只是为了把现时为男子所设的高等教育照样地应用于女子。这一真理之从速而且明白地为世人所承认,实为我国文明所希望的事情。至少,我一人在拥护女子的高等教育一点上,具有决不下于任何人的热心与确实。且我于从来女子高等教育论者所有的理论以外,尚有更多的理由,故愿用更猛烈的热心为女子高等教育辩护。纵令女子未能获举同男子一样的成绩,我仍以为,得造可能的机会,使女子同男子一样地受高等教育。但若在表面标榜贤母良妻主义的教育(motherhood),实际却不授以做贤母良妻的准备学科,且嘲笑婴儿心理学为 “愚蠢 ”的那种女学校长之下的高等教育,著者都愿听世间的公评。
  目下在英国,正在行使关于男女同学的种种有兴味的实验。一派人殆不认男女间的差别,无论是学问,是游戏,都奖励女子去和男子一样地从事。因此,在英国的某学校中,有女子做级长者,有男女混合的斗球戏(cricket)队;有男女共同使用的运动场,男女学生的交际也不加以禁止。然在别个学校中,男女仅在暗诵(recilation)时间集在一处,以外如自修、游戏、出入,都各分别,相互间的交际也受限制。英国学者的意见,对于青年初期以前的男女同学,大体是一致的;自此以上,便趋于纷歧。一般承认,级中的男女生,如有一方占优势时,例如男子人数多于女子,或男子年龄大于女子时,那么女子方面将难以发挥女子固有的性质;但反之,也有人主张,男女的人数及年龄约略相等时,那么无论是男子或是女子,都得发挥他们(或她们)所专有的最善的性质。
  同在女子之中,有适于和男子同样的勤学及生活者,也有不适合者。男女同学时,女子受同化于男子之事,多于男子受同化于女子之事。许多人相信,更多受男女同学之影响者,当推女子,尤其以高级的女子为然。但无论如何,两者中间终仍有差别存在。例如足球及拳斗的竞技,女子就不能做;争斗也不会;女子结徒党的倾向来得强,因她们爱校的感情非常锐敏,故她们之处罚必诉于这种感情。在竞技上失败时,不能有如男子们的坦然自若。更其困难者,为她们之容忍学校摈斥多言饶舌的校风;但不久也自能守范。此外,受男子粗暴举动及言语的感化之危险,也有些少。男子易于怠惰,而女子则易于过劳。男子因受教师的命令,肯用功,做实验;女子则只愿安坐着默诵课文。若女子从事实验,往往穷于处置。也有人说,男女混合唱歌时,要比各别唱歌时音调较好。在许多事情上,因对同一题旨,男女所具兴味各不相同,因之同学时,研究范围自然扩大。手艺方面,女子长于美术的制作,男子长于木工。同学的结果,女子不唯得减少那种伤感的冲动的讨厌之点,而且她们的举动可更趋于审慎。她们又能感到一种责任,无论对于赏赞或非难,都须求其得当,因之有助于善良校风之养成。男子达于一定的年龄之后,再由女教师主持教育,虽会发生不幸的结果;但女生方面,单由男教师主持教育,其害也不致过大。在女子教育界,堪与男子教育界的伟人亚诺尔特(Arnold)①及司灵(Thring)相比的伟大女教师,似将绝迹。在这件事上,经济的动机恐有不少的影响。又有几位学者说,同学的结果,道德的格调得趋于健全。男子学校中所屡见的种种弊害,也因同学也渐归减少。对于女子的思想由此变为健全,不洁的思想衰落,烦闷也少。还有,男女互相模仿异性的心理减弱,尊重自性的观念增强。
  以上所述种种事实发生的原因,因男女而大有不同,其中且有正相反对者。教育男子虽也困难,究比教育女子为容易。其理由如次:男子之精神的格调,对于四周自然的及社会的现象,比较的不大关心;对于特殊事项的兴味,从早就有,且较强固;对于环境中讨厌的事情之反抗也更有力。这在高等教育上最为显著。而如今日高等教育之益具专门的职业的倾向,便益成为彰明的事实。然所谓妇女者,据我们所见,无论在精神上,在身体上,终比男子具有更多的当作人间的共通性;且因年龄的长进,愈加要求自由的人性的教育。惟在高年级中,男女之分化加剧,故要满足这个要求,更其困难;而且文明进步,男女区别当愈显著,乃是 自然所下的命令。因之,在将来的高等教育上,不能不把男女区别表现于许多的学科中,至少在教授法方面当如此。女子有受男子所受的最善教育的权利,已为一般社会所公认,所以女子自必须求能适于女子性质的高等教育。然女子在竭力谋成为男子模样的时期,她们始终将居于男子的下位;而且女子之模仿男子,还可说是赝造的模仿。实际她们所应做的,乃在开拓一个新世界,以使女子天性中最善的本能获得开发的地盘。
  一达青春期,两性的差异突然显著。故男女各别地生活,殆为世界识者一致的意见。即他们在这个重要时期,至少须于二三年间要有多少的隔离。在这期内,身体上及精神上的发酵作用发生,且使这时期所开始的某种机能趋于成熟。这种倾向,显然现于家庭生活之上。即自十二岁至十四岁之间,兄弟姊妹各过着比以前更独立的生活,无论是工作,是游戏,是趣味,皆有差别。这不仅是家庭生活,即在历史、人类学及社会学方面,也有许多例证。这全是生物学的现象,决不是病的现象。因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所必须做的事情,在不忽视这种男女间性质的差异,却使男子益成为男子,女子益成为女子。我们不可不尊敬男女差别之法则。又不可忘记做母和做父是大不相同的。男女当各各中止相互的模仿,而各各发挥其本性,谋调和的发达,于以合奏两性的大音乐。
  其次,就大学、中男女同学之缺点,可说的事比较的少。然用同一方法教育男女学生的男女同学,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的男女同学,从理论上及实际上言,是否不伴有重大的危险,是否不与在其他方面所见的男女自然的差别相矛盾,还是个大可研究之问题。近来在美国,这种教育倾向之兴盛,远在世界人士所认知者之上。这里,寓有经济上有力的理由,著者也所承认。著者决不是男女同学废止论者。但就同学的利害问题,已能下大体的判决。即男女当互相与异性者共交时,固然无疑地发达了自己所固有的最善的性质;但同样地处置男女的这种同学,怎样,何时,又到何种程度,得能达此目的,尚是未决的问题。
  固然,照前所述,男女对于同一题目具有各别的兴味,因之常能扩大两者的见解,又得同情地了解双方的立场;但一方,特别是女性方面,是不是会被他性学生过分地吸引过去,仍是一个问题。有些女子,为了同学的结果,发达了妇人所有的一个大机能,即赏赞之公正,从而心有着落,行动审慎,责任的感觉加强,这固是事实。又为了同学的结果,有些男子的恶行趋于缓和,仪态趋于文雅,对于男女关系的思想也获比较健全之实例,原也有许多。而且因女子的成绩常常优于男子,男子受其刺激,学力为之增进的事情,也非没有。但我们所不可不问者,是当这个时期,自然所取的途径究是什么?即男子好不好为要发挥他的强健的男性的气质,而稍稍表现粗暴的生活,甚至对于同级女生引起反感呢?或者反之,女子好不好为将来能有最善的发育成熟,而无须通过容易动摇的感伤的时代呢?特别在十三四岁的时期,是月经的顺不顺,贻至大影响于女子全体健康的时期,又是女子要抑制自己的感情及本能,对人有隐匿必要的时期。从而与男子同学,是于女子健康上或者为不卫生,且为不自然的方法也未可知的时期。就在这样紧要的时期,女子是不是即令一时没有感伤的事情也无不可呢?这个时期,实为女子应避艰辛的生存竞争和学校中精神的努力,而安静生活的神圣时期。在现在医学家中,甚有主张这些年龄的女子,应该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停止一切智力的努力,且跑到草地上去躺着的。这些话虽然稍嫌极端,但现时医学家都异口同声地作此主张,当决不能全然忽视。
  但著者这里所想讲的,并不是这个问题,而是男女双方过于接近的结果,尤其是男女学生做同一事情,受同一待遇,处同一环境的结果为如何。
  据有力的统计研究之证明,足知十岁以上男子的理想,差不多永远是男性的;反之,同年龄的女子的理想,却逐渐离开了同性,而抱持男性的理想。青春期女子的理想,不属于世界伟大妇人或她们的文学中所表现者,却逐渐属于男性的事情,正好表示她们的理想和对于人类利益相适合的生活方式不生关系。不幸在今日公立诸学校所教的历史及文学之中,并未能给与适当的妇人之理想。近来,因世上妇人们爱自由的影响,连少女们也有离家庭束缚而做公司事务员的倾向。“在一百个女子大学生中,竟有十八个大胆地宣言,自己宁愿做男子而不愿做女子。那么,这种女子教育就决不能称为理想的了”。最近,某学者鉴于这种事实,曾说:“倘若照此潮流下去不加改变,早晚,妇人们就将丧失妇人的性格。”从八岁到十六岁之间,女子所奉为理想的种类,要比男子多出三至二十;单就这件事实来看,也足证明女子兴味之如何散漫,缺少明确的目的,且因之有统一组织的必要了。
  但就男子方面看,情形便有不同。在大多数的中学校,特别在上级,因女子人数多过男子,故事实上,上级的男生有若处于女学校似的;而且这时期,虽是很需要有力量的男教师的时期,而实际却以女教师为主。就全体言,男子的教育与环境,实当与女子有别。他们也需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女子所擅长的,是善于学习,善于记忆,根据教师的暗示和权威以从事温课;但坐下来做种种试验以发挥个性,则是男子的长处,为女子所未能适应的。对于不重内容而重形式的学科最先发生嫌恶者,以男子为多。男子是求有实益的学科的。如果学校不能满足此等本能,男子将自己也莫明其妙地离开了学校。反之,若像在英国的哈洛(Harrow)、伊吞(Eton)、勒格比(Rugby)等学校中所见的,能过着刚健活泼真是男性的生活,他们自将努力以求学校生活的圆满。学校的规律、精神、教师等等,都为女性的事情,是于男子有害的。自然,从全体言,这种女性的教育之结果,也将有使男子养成士君子气概的长处。而且这在女教师还是最所优为,能感到满足的。不过,十三四岁的男孩子,居然被称为“一个完全的士君子”,这里终不免有些缺陷存在。这种缺陷是应该等到将来收获蛮性的本能于健全活动中所生的结果时表现的。在这种事情之下,即有少数人从事足球的游戏;然所谓男子的气力,永远丧失。男子要有当作男子的充分发达,必须有某程度的男女区别。正像男子的言语动辄为女子所摸拟,故女子的幼稚的兴味、举动、标准趣味等等,也要为男子所摸拟。一方为了男女互相交际,固有两性间的某种差异愈显著之事实;但他方,也有某种差异渐归减少的事实。例如,男子有如女子般单以机械的记忆为满足的。为了男女的接触,反映在男子心上的女子,要略减几分的美;又,反映在女子心上的男子,也将没有像从前所想那么的理想。本来在异性面前,最足为鼓励努力的良机;如今因接触频繁,也要减少些吸引的魔力。男女像是互相知道心底似的,因之把行为趋近理想的心向,也要渐归澌灭。其结果,双方结婚的希望都会得减弱。礼仪作法,本为养成女子道德心的最良训练;但如今,她们对于这些事情,不加重视,即在服装方面,也不关心。还有,男子方面,通常在女子面前终不敢过于放肆;今若抛弃一切制限,其结果必将表现在性格之上而于冥冥中走向堕落之路。今日在有教育的青年男女之间,逐渐减少结婚的百分数者,说不定有些原因是起于这种事情的。
  若是正当发育的女子,到了十八岁或二十岁时,达于第一次成熟期。其时,她对于人生有极锐敏而且真确的思想。倘若身体发达,又当具有很大的忍耐力;或者是最接近于女性美与女性完成的理想之时期。这类的实例,我们可于前面第八章中见到。然在今日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略有一点危险。即这个时期即令一度安善〔然〕经过,而以后不安之情,会得徐徐发生。无目的地,无精彩地,若有些什么东西在寻求着,而终陷于不能获得的情态。为了这个缘故,颜色衰落,屈于年轻妇人所易陷的可恐的诱惑,慢慢地抱着不安的期待和非分的欲望,终于得不到“安身立命”之处。在女子大学生活上最切要的事,或者当在学校能阻止这种失望之不早发现。但著者近来读到,出身大学的几百位妇人在离校一年二年或三年以后所写的信,不禁稍有沉痛之感。此等妇人于毕业之后,从事美术、音乐、旅行、教授、慈善事业等等,屡次改业;或者另在找寻什么职业,期有以发挥她们的博爱心与牺牲心。她们对于这样自己的精神的紧张状态,殆难觉得,或者竟是全无意识的。这实由于她们对于人生具有锐敏的兴味。又由于当感受性极顶发达的时期,希望直接知道世界的欲念强固所致。看来她们为了获得知识之果,在健康上殊未免过于牺牲。她们要是对于纯粹智力的研究稍加节制,似较适宜。然女子为了具有增加世界知识,完成自己品格的欲望,即使身体的每个细胞与每种无意识的冲动,都在促使她们结婚,可是她们并不愿结婚。如斯,五年、十年过后,不健康的征候,即刻呈露在颜面之上。在独身妇人之中,原有不少是心身发达甚为良好的;但她们的缺点,是在未具为妻的资格。更大的缺点,是在未具为母的资格。
  要之,我们必须利用这类事实为刺激,以便进而研究在现行男女高等教育制度中是否有什么重大的缺陷。如其有的,又为何
  种缺陷。从新社会组织上言,使社会进步者既是男子,而先天的适于家庭生活及子女养育者既是妇人,那么男子学校之比女子学校为不适于发展女子这种先天的倾向,当不算是错误的判断。所以为不适当的原因,一种是道德上的。伦理学一向当作人生实际的力量以教授,还加上宗教的动机。然今日伦理学变为理论的、暝想的,动辄以形而上学及认识论的推论向人攻击。为此,女子有为勤学而过劳精神、贻害健康的。若在男子,普通变为怠慢,为冷淡,终于造成恶习惯。其原因大致如次:男子当十八岁这个危机时,为准备升学而作过度的用功;一旦入了大学,因学校对于用功并不强制,从而发生生理上的反动,驯致于厌忌用功。又,女子的成熟早于男子,而与女子一起求学的男子,在某点上也有比普通早熟的倾向。这样,他们的生长期为之缩短,活动量也为之减少。这里,确乎有些不自然的处所。我们于此,第一必须承认,有根柢甚深、原因复杂、需要教育上反省的缺陷,潜入此处。而且我相信,这必须是每个能审思熟虑的学者之义务。
  使女子在身体上、道德上、智力上,同男子一样活动,而且这样做不致发生什么害处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的。女性固有的特权及免感性(immunity),根柢甚深。十五六岁的美国女子,就为此而生出新意识,大受苦闷。故公立中学校的女学生,对于欲向她们励行男子规律的男教师或校长,屡作反对的主张。这件事实,表示同做牧师要成功,须得妇人的人望一样;做教师要成功,也须得女生的人望之时代已经到临。这种女学生的感情一旦在学校内发生大抵父母、学务委员、新闻纸及舆论,也皆为之受感。女学生之中,已有为此而献贵重的生命者。假若我们是教育界的罗马法皇,自当把此种殉教者立刻加入圣徒之列。中等教育渐归女教师主持,则剩余的男教师便有道德退化之虞。单有女教师学校的男校长,要维持自己的男性道德心,与女教师奋斗到底而获成功,也属困难。这种困难之自白,为我们所常见常闻;顾不仅此而已,即在男女混合学级的最能干的男教师,也尚且常常改变自己教育上的确信,而不得不谋妥协。故在这种学校执教鞭,在具有强健的男性性质的男子,并不是怎样欣羡的职业。加以近年女学生之数,非常增加,在某处的中学校,十年间女学生数增至二倍之多;因之,女子平均能力发生低下的现象,殆是必然之理。从前,女学生人数无多时,所谓女学生者,大都是精选的学生,在趣味上、学力上,都是超群拔类的。然至今日,入学资格的标准尽管提高,而大部分女生的平均能力却见低下。纵令因此增加了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但为学生平均能力的低下,而立在不幸地位者,是男学生与教师。其次,住在善良的寄宿学校,一切饮食起居都受人监督的女生,比起对社会、教会及家庭要尽义务且多忧虑的通学女生来,其健康状态为较优良的事情,是一般人所承认的。这时期,固是月经开始的时间,自后数年间,都是非凡切要的时期。故为谋月经之顺利起见,必须将一切有妨害的事物完全除去。但在男女混合的学校,为了女学生而行某种的让步,在男学生方面便是阻碍,便要败坏风纪了。
  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妇人们,应以标榜新人道的自由的教育,且普及之于世,引为自己天职。这种人道的自由的教育,原为古昔的大学所标榜。而至今日,应于近世生活之要求,却有根本改造之必要。即在科学范围内,她们应以恢复科学的历史,科学家的传记上所表现的人道的要素,发挥科学之通俗的方面,一方重实用,同时也不忘却自然界之道德的宗教的诗的方面为目的。妇人是应随妇人通有的性质以发达,断不应仅在特殊方面以早熟。倘有时代精神者向妇人主张,不先与以广博的基础教育而即与以专门的职业教育,妇人就有对此种早熟的教育提出抗议之义务。“永久的妇人性”这一语,决不是空想,而是极明白的实在,为含有永远的青年之意味。详言之,当妇人在最完全的状态时,可决不像男子般超过青年期,而是无论何时,常保持青年期。由于青年所固有的多方兴味,情绪变移、热情及一切对真、善、美、勇的渴望等等,以光辉她们的生活。妇人因此得长保其新趣与娇艳;虽至老年,还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又因此得比男子为更富于人间性,更具同情,更善评论事物。到了今日,还有人说男子在智力一点不喜欢居于妇人之下,且没有一个男子会因妇人智力的优越而至相爱者;反之,在他方面,有人主张妇人在智力一点希望嫁给比自己优越的男子。这两说都属误解。所谓男子者,无论在何种生活的阶段,总具有变移性,善趋于专精及特殊化的方面。倘若没有这种性质,男子的个性就不完全。男子在自己所专长的事项上,希望自己居于优越地位,有权威操在自己手中;绝没有想于结婚后,得妻之助力者。这决不是贱视妇人,而是妇人在天性上,尊敬甚至崇拜丈夫之专门的技俩,即在有教育的妇人也有渐作同样要求的趋势。同时,在他方面,妇人想于男子心中创作男子品格上所必要的属性;对于妇人的这件大事业,男子是最善服从的。如斯,男子发挥专门的性质,女子发挥人道的性质。于此可以见到,男女两性间的调和。为复兴人道的大学,需要妇人大为援助的时机,业已到临。倘若妇人作此种援助,真能造成自由的中学校及大学的课程,这当是唯一适于妇人的性质,最先充实妇人的要求的。不唯如此,就是正在当受人道的教育时期的青年男子,也将希望享受恩惠。而妇人由此便得尽其对于男子的责任,使男子的大学,不只成为专门考究学术蕴奥的场所,又使中等教育,可不陷于最严重的危机中。
  然即令这些事情都能办到,却尚不足为拥护男女同学的理由。在男女同学制中,是伴有危险的。即男子欲固守自己男性的性质之本能,有为了同学而早熟,而趋于极端的危险;而对于为女子所擅长的人道的修养,男子又有起而反抗的危险。为什么如此?因男子与女子交际,比较优劣,一在某种才能上发见自己胜过女子,就欲以此为根据,和女子对抗,其结果即成为早熟。其次,男子的成熟期通常要比同年龄、同年级的女子为迟,而此等男女的同学或结婚,动辄违反生理上的重大法则;即违反为了结婚者自身的利益。为了子孙的利益,需要做丈夫的要比做妻的长数年才行的法则。还有,男子如经常与女子交际,所谓结婚的这种念头,终要萦绕脑中,使自己感到苦闷;反之,如在数年间男女行隔离的教育,则虽具有种种富有燃烧性的欲望的青年男子,可不致为了结婚问题等而发生烦恼。惟若这种状态一直继续至修学年限的终结,那么异日应该结婚的时期纵令到临,也将对这个问题表示冷淡,或者在他的精神上已成为一个结婚无能者也未可知。男子在这一方面的消息,只要是妇人,不问她是教师也好,姊妹也好,或者母亲也好,到底是不能被了解的。故与其这样丧失男子性的性质,倒不如让他们同学。即使为此而使男子怀抱卑野的思想,或竟作出卑野的行动,而从人类进化上看,个人发达上看,还是比较有益的多。
  反之,在女子方面,多少有过于为男子所吸引,而至忘却女性所固有的某种理想之危险。但女子因比同级男学生在身体及精神上,能较成熟,故在女子心眼中,男子未免有点粗鲁,有点乳臭气,到底不适合于当作男子的理想。能引起女子爱情的性质,因尚未在同级的男学生中发达起来,故在女子,常有感到对于男子的爱情之失望的。纵令也尝发生订婚的梦想,但在女子背后,仿佛有些事物在牵制着,虽然不是什么意识的拒绝。因此,男子感觉到,自己被同级女生所看透而引为不快;而女子也觉得,自己为男生所误解,对男子失望。男子进入人道的教育之时期,虽迟于女子;然脱离的时期,却早于女子。故男子一旦进入这个时期,看见女子已经比自己早发挥了这时期的特色,他们处此不得意的境遇中,巴望从速越过这一时期,而早熟地走入职业教育的时期。为什么如此?因男子在获得面包及名声的熟练这一点上,很能与妇人相颉颃之故。自然,如上述男女间的影响,并不是用实验得证明,用统计得计算的。惟著者相信,此等影响是确实存在,无论如何不能避免,且终于比经济的动机及惯例之势力为更有力。
  所谓真正的妇人,含有发挥为母的性质多于为妻的性质之意味。所谓圣母马利亚的观念,是表现男子对妇人本性所能有的最高的理解。两性的关系虽短,而爱护子女及养育子女的时间实长。现在不做母亲的妇人日在增多。这种现象,即不说是病态,终确是现代大不幸之一。迈尔霍尔姆(Marhlom)说:
  现今靠艺术之福,妇人之腰变成蜂腰,腹且消失,恰像使妇人不必尽其天职的深虑中发生似的。我们不仅绝不见到妇人用两臂抱婴孩,甚至极少见到妇人与儿童居于一处。她们不像是生儿做母的妇人,只不过为诱惑男子所作的雕
  像。在蒙喜豪增的故事(Munchausentale)中,有一段记载,说是狼一面追逐逃奔的小马,一面从后面咬马的身体,到后来,他发见驾马具已落在自己的背上。同样,为母的妇人之性质,正在逐渐被为情妇的妇人之性情所蚕食。这种样的情妇,虽然在内心并不颂扬男子;但在表面上,不得不作喜欢男子的样子。而对不能指挥自己的男子,却极容易抱轻视之念;这样一来,妇人之心就变为驰缓而且没有活气了。
  男子为了过费精力,或为了过不自然的都会生活,或者为了饮酒、多情、贪欲,而致心身衰弱,腰屈、目眩、头秃、脚曲、颈细;或者适相反对,而形成野蛮、粗暴的行为,都要丧失那支配女子及发挥为女子本性的服从性之力量。故女子之乖戾作恶,乃是男子之过失。在男子未被女子轻蔑以前,他们不仅被女子奉为保护者、供给者,也且是她们的牧师。这样的男子,自足感动那能随人的意见以巧妙应付的妇人之精神。然在她们的内心,即使是年轻的女孩们,也常常经验到幻灭,觉得男子的渺小与无英雄气概,抛弃对男子尊崇之念,开始认出男子的愚蠢,从而使男子感到女子之无情。有时,为了女子对于男子所具的观念过于浪漫,过于高视,而现在在学校内日与男子接近,也常成为减弱对于男子的引力之原因。同时,为男子所不当或忘者,是在男子方面也往往不能了解女子所抱正当的预期及理想。倘若妇人有不如男子所希望地信任男子的事情,那大半还是男子方面应该负责。再有,男性居于女性下位的事情,在某种动物是很显著的现象;这在心理方面,是虽在人间社会中,也已有某程度的表现的。倘有男子不能和从前一样地为妇人所崇拜,那是因为男子无可崇拜,或者是更女性化了,以致不能激起且不能保留真正的妇人之伟大爱情。
  妇人中逐渐地增多不想做妻、做母的人,由此发生几多结果,其主要者有如下列几项:
  (一)妇人变成傀儡般的东西;多少有意识地低下到男子的水平线,不仅满足男子的欲望而已,甚至还要满足他们自私的任情的性行,而以使自己得过奢侈虚荣的生活为报酬。男子遂益形卑鄙龌龊。如斯,妇人既是服从男子,也且支配男子,她们不复关心到过去、将来的高贵生活,而只满足于当前世俗的快乐。这种事情的反动,会得在两性间发生敌对态度,终于厌忌妇人有如魔女,或像在无妻主义流行时代,视男女关系为起于恶魔的计划。今日即在剧场中,也已开始表演这方面的悲剧故事了。
  (二)对男子失望,在心中若有所丧失的妇人,行将主张她的自我。多少有意识地以这为目标,志愿把自己充分占有,又充分表现,却不愿传接给他人。因为已不复视己为一妇人,遂舍弃见爱于男子的高尚权利,而主张其他低等的权利。对于爱之欲望,也许会变为对于知识之欲望,或者以物质方面的成功,来替代内心的满足。丧失了得为人母的自尊心之后,她有满足个人的野心之动机,同时希图独立,非常清澈地知道自己所要求者为何;甚且由此开始智力方面的成就,舍宗教而谋科学,或者轻牧师而重博士。有时,甚或于不知不觉之中,模仿那不算顶是男性的男性行动,有时则感到自己内心恍若有所缺少。又,和男人竞争,而是常在男子为最野蛮,最顽强时,与之相竞的。又,时就艺术、科学、文学、改革事业等等,先后试做,但是终归失败。特别企图做她所不能做的工作,而且更寻求各种刺激,谋有以激动一向未获正当表现的感情。
  (三)第三型的妇人,是比前二者为更能发挥妇人的天性的,即把所谓自我者置于低下的地位;不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怀抱献身主义,过服役生活。其中竟有如希梅尔曼伯爵夫人般做苦行者。或者成为热心的宗教家,成为圣人模样,在必要时,还可成为殉道者。但无论何时,终是审慎、谦逊、竭力避去公共的生活。
  以我国的文明程度,我相信,育于良好境遇的十八九岁或者十七岁的活泼女子,是已达于上述第一成熟期的特别阶段了。即她们直接地观察这个世界,有最良状态的感官,感受性与洞察力最为锐敏,身体的紧张力臻于极顶,可塑性与各方面的兴味也发达到极度,而且全体心理的素质最称丰富,无论何处都可见到善的与恶的倾向之正在萌芽。如StellaKlive、MaryMaclane、HilmaStrandberg、MarieBashkirtseff等妇人,都是泄露在结婚年龄前妇人心理的秘密之真实侦探。即在这时期的妇人,不具有一定的性格。无论做什么事,都属尝试;在某程度范围内,也会有所成功。要之,这个时期,是被感觉为人生既无统一也无目的,只是个混沌状态。然其后渐渐回想起这时代的经过,也将发见在这样混沌生活之中,正也有正当理由。有了这种发见之后,才开始明白所谓人生,是受比我们平常所感到者为更有根柢的深的动机所支配。对于在这时期的女子,是决不得有强制之类的事情的。妇人有了这种经验,才能对青年男子而有郑重的思考。这种经验,即在将来,也决不是完全消灭。男子之所以不能有如妇人般郑重地思量青年男子,并不为了男子经验无如女子经验的深刻,而只为了男子经验的范围无如女子经验范围之广。在女子生涯之中,要以这一时期最为男子所不能理解,也且最为女子自身所不能体认。许多做母亲者,之所以要对入学于大学的子女,或对于自己的丈夫,或对于社会,为保持她们的地位,而往往半秘密地从事种种的修养者,要也不外为这种经验的反响。
  然经过二三年之后,我相信美国女子,即在二十二岁时,一方有能力之急速的发达;同时在他方,也要开始能力之丧失或衰微。如其不能在这时期结婚,她们的精神就要弛缓,病弱的征候要表现,对于人生也要莫明其妙地感到不满足。而兴味、好奇心及勇气等等,也从而稍稍衰落。决意要寻求自己的快乐,即使须出非常高的代价也所甘心。这样清澈的曙光逐渐发晕,行将无意识地开始盲目的摸索。到了三十岁,她或要感到多少不快。对于小事也将更形放肆,且觉得自己应有获得幸福的权利。这种感觉,正像法兰西革命时代的男子,或近来热心于妇人解放运动的妇人,同其热烈。在这时期,她当已经开始一种“求、得、失、再求”的生活。她的气质是变了,精神是有点不活泼了,发生做事或旅行的欲望了,爱好起儿童来,且希望过继他人的儿女了。然有时恰恰相反,会得对儿童发生讨厌的心情。又,在这个时期,为了分解精神作用,精神活动为之减弱,只有洞察力过分锐敏。无目的地发生责任的感觉,心境稍稍变成阴郁,视社会只不过是人造的伪物;对于主张妇人的真正价值表现于子女之上者,提出反抗的意见。有时自尊心过了度,竟要求男子来崇拜自己;有时则感到自己之非常无能,对于被禁止的事项及男女的一般关心,也会发生种种梦想。
  当这时期,有一种在妇人生活中最最重大的新危险起来,那就是女子如今是在高等教育第一期的最危险时期。当这时期,女子实际所学得者非常之少,只不过具有可改造从前知识的资格与权利。而如教授法及教材,虽也才开始被根本改造以适于妇人的性质及需要;但妇人的智力生长实受阻碍,自己觉得已达到学问的终点,不复求进步了。现在大部分的女教师、女理事、女学生等,看见在某一二个男学校中,实行新的制度,于是只要在女学校有应用的可能,就不分皂白地贸然仿效。这种见解,原是最容易的,从而是最通行的。某一成绩卓著的女校校长所说的话,即足代表这种意见。她说:“谋儿童智力发达的方法,并无因男女而有区别之必要。对于增进儿童的体力,我也以同一思想从事实施。现在在我们学校的体操场中,便有着和男子学校体操场同样的设备。”这一派人的主张,是认人间的智力及学问没有男女工之别的。然若照这种论法,正也不妨说,人间的智力及学问是连年龄之别都没有的。因之,在教授法上,就无因儿童年龄的差异而有分别施教之必要。女子虽也能做许多事情,同男子一样地好;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女子应该做和男子一样的事,或者为男子所设的方法也一样地可以适用于女子。判麦夫人(AliceFroe-manPalmer)说:在女子教育之中,含有男子教育中所发生的一切疑难;除此以外,更有着许多女子教育所独有的更困难、更错杂的问题。这话的确不错。
  由此观之,女子能否受专门教育的问题,已由女子大学的成绩有了明白的解决;而对于施以何种教育为适当的这一更重大的问题,今尚不获解决。世上虽也有人认第二个问题为已解决者,这当是不幸的话。著者曾读到由被称为有力教育家所举行的女子教育会议的精密报告。这个会议,虽不说是没有例外,但就大体言之,是充满了多年间成为妇人生活之咒诅的同一乏味且是假饰的人为细工。现今的女子大学不惟不自行研究这个大问题,甚且对于研究本问题者还常抱排斥的态度,实为不合。著者于此等学校关系人中,曾未见有一人为阐明男女之生理的心理的差异而作认真的研究者。而学校当局或为了生来是保守的,或者为了生恐把这问题作根本的研究,行将引起舆论上的惊惶,故对于男女关系问题,墨守着一切都不过问的旧习惯。
  我对于妇人之要求为她们所得利用的一切机会以及不令任何人怀疑于她们的能力,是深表同感的。惟女子大学的最大缺点,我认为是在以如可〔何〕的假定为基础,即以养成女子的独立自助为训练的主要目标,而把结婚及母道全委诸自然。倘若这些大学是如上述的统计所示,以教育一辈子不结婚的妇人为教育的主旨,那可以不生异论。这类的学校,或当变成养成独身者或无生育能力的妇人之机关。从古以来,属于这一阶级的妇人,曾出过应为世界所必须大大感谢的恩人,著者也所承认。不仅如此,而如某妇人者,在她的献身的精神上,在她的功绩的伟大上,在将为妻或为母的爱情倾注于人类上,实都表现了人间最高的理想。属于这阶级的妇人,固有可归入过剩无用的妇人一类者;但其中,也有可视为崇高伟大的爱他心之模范的优秀妇人。然如这样优秀的妇人,竟为了独身,而不得替将来社会留下善种,殊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损失。勒斯力·史梯芬(LeslieStephen)曾说,欧洲有修道僧(Monks)之发生,实为招致欧洲黑暗时代的一原因;理由是:此等修道僧都是当时的精选人物,为了他们隐于僧庵之中,而不替社会产生优良子孙,所以欧洲就退化了。伟大妇人独身的结果,也要引起类似的结果。然而近世的女子教育家,向着本来预备做个模范母亲的妇人,施以尼庵式的教育。这对于人类为幸为不幸,是个未解决的问题。
  独身的妇人,是斯宾塞所谓“个体发达与产子率成反比例”这一法则之有趣的实例。完全发达的个体,终是在她血统上的最后代表。这样的个体,把应在子孙身上发展的性质通统占为己有,故已没有什么可以遗传给子孙。这从生物学的伦理学之立场言,是一种的利己主义。完全的男子,具有实行这种利己主义的能力,而且有时曾经实行;而完全的妇人,在这点上,更要超过男子。第一,这种妇人丧失喂乳的机能;因之,假令她做了母亲,而为母的资格仍不充分。不授乳于儿女的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情也属缺乏,而且也不能受到儿女方面的充分之爱。即使她的儿女在到临危险的青年期之前,幸而有健全的教育;但从青年期以后,也是要向着另一方面发达的。还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妇人,有只生一个儿女的倾向,从而要减少家族的少数。这样的妇人,在智力方面,足与男子竞争,也且常能凌驾男子。她们有如霍卜特曼(Hanptmann)所作的《寂寞的人生》(“LonlelyLives”)中一位大学生美尔女士(MissMehr)一样,当作伴侣看,是非常可爱的。她们对于智识的活动,大有快感;她们的容貌、步伐、举动等等,都极自由;又能与世间学者广为交际;第一流学者之欢喜和她们晤谈,正犹从前苏格拉底之和才艺绝伦的女艺人相对话一样。这种妇人,无论从那点看,固皆漂亮;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做母亲,有时连做妻的资格都非常缺少。男子因为同这种妇人结婚,竭力谋使她发挥为妻为母的机能,反而生出在近世生活及近世文学所屡见不鲜的一种特别的悲剧。在此种妇人之中,从机能上言,也有同男子去势一样的人。如某妇人,以怀孕为非常之苦,患产儿病,从而抱怨由结婚生活所生的种种束缚者。她们只要一听到人家说及妇人所特有的机能,就要立刻发怒。又如,深切地注意月经问题,也被认为“对有教育妇女是不适当 ”的。
  因文明的进步,此种妇人之益向这一方向进化乃为不可或避之事;教育此种妇人,也是一种高贵的事业。在过去,因这种教育的结果,已从此等妇人中间产生了科学界有伟大功劳的学者;在将来,自当更产生卓越的人物,指导世上的妇人,使她们过高尚的广博的生活,且对妇人的真正地位及天职能具有深沉的思考。迄今为止,妇人尚未曾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她们虽比男子为更富宗教性,但从来却很少伟大的女说教者。她们还算是教育幼儿的能手,但从来也很少如佩斯泰洛齐,甚至如福勒伯尔那样的女教育家。今日,妇人的世界固在以非常势力向外扩张,可是她们也正在濒于快要丧失自己天职的危险状态。因此,我们必须拿和对儿童研究相同的态度,来热心地从事妇女研究。在这种研究中,男子也当加入。因男性对于女性,永远取客观的态度,且有从和妇人不同的立场以观察女性之必要。不过,纵令今日大家对于所谓感情、情绪或情操具有兴味,而在心理学家中,且有欣羡妇人,更有如士来厄马赫(Schleièrmacher)①这样的人,竟虔诚地巴望自己能做妇人者;但因男子到底终是个男子,故决不能真正了解所谓永远的妇人性。在这里,我们就渴望有教育的妇人,必须研究为男子所不能从事的一点,把关于妇人本性的秘密泄露出来,而成为它的代言者。妇人从需要很多苦心、耐心及良心的事业起,以至在生物学、植物学、发生学、动物学、儿童研究、野蛮人研究、社会学的研究等等方面,都得发挥为男子所不能的特长,以扩张人类的王国。如夫拆勒女士(MissFletcher),便是一个好例。除此以外,现在的女子教育也着着成功,或者终于能在妇人之中,产生真有自觉的人,且能创制一种适于妇人性质及要求之教育法,也未可知。
  这一种的教育法,如果徐徐发达,最先必须明确地强固地转变现行的教育主义,而以造就母性为女子教育的主要目的。假令受了母性的教育,而实际上并不为人妻、为人母,那么那种的独身生活,也比较来得简单,来得容易,可以没有些儿困难。男女同学虽不算坏;但当青年期之初,至少也该有暂时的终止。在大学虽不尽然,而在中学校中,两性的日常接触,将有使他们内心所当发达的心花不获开放之虞。这在女子所受的伤害,当比男子为更甚。忽视两性差别的共学制度,只配施于将来决不为人母者的人。著者希望,实施此种教育的学校中,能产生有如海坡萨(Hy-patia)①、斯塔厄尔夫人(MadamedeStael)②以及柯布(Cobb)姊妹、马铁奴(Martinean)、佛勒(Fuller)、布琅的(bronte)③、乔治·爱略脱(GeorgeEliot)、佐治·桑特(GeorgeSand)、勃劳宁夫人(Browning)等受人尊敬的人物。我们不仅承受并感谢她们的成就,且也承认她们的能力和事业的非凡。不过,有志为未来的人母者,决不该忘记,在他方面有成为更大阶级的理想妇人。即自圣母马利亚起,迄于俾阿特立斯克罗的尔大得服克斯(BeatriceclotildadeVaux)夫人止,凡现于历史及文学上的理想妇人,以及鼓励男子使成就大事业的妇人,和其他许多上品的母亲是。
  教育者决不该用不适于女子需要的食物及养生法,而使女子陷于姑息放纵;又不当让女子自行从不堪公开的或毫无价值的材料中,去获得她所最最需要的知识。我们还必须承认,现代的文明在妇人们尚属难解,她们对于社会的环境尚未能适应。我们更须承认,从前妇人们负有叫男子吞食知道善恶的果实之罪名;如今却是男子们犯了让妇人吃智力主义的果实之同样严重的罪状,甚至还以牺牲妇人的健康为代价,鼓励她们依据男子的标准以生活。再须承认,使女子的地位所困难者,与其说是由于贫穷,无宁说是由于富有;贫穷可给女子以健全的训练,故贫穷的父母殊不必为想积钱而过分劳苦。女子一旦达于成熟,自会本 能地感到自己生涯中将有变化发生;但在这个当儿,却要防止她们有异常不安的感觉,也不要让她们心里萌出功名心的种子,或者发生和男子相竞争的欲念。假令她很伶俐,要禁止她在学校里过度用功;假令她是迟钝虚弱,也不得让她如像某一著名女校长那样的女教师所窘迫困惑。据那位著名女校长的说法,女子的虚弱只是说谎,通常是由自己的想像或怠惰而生。又以为,医生之暗示恶行及讽示男子与其以有教育的病弱女人为妻不若以强健的动物为妻之为愈,是该受非难的。
  将来以养成为人母者的假定,从事于青年女子的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教育者,他们所当奉为理想的事项,就已经实地施行者言之,可举以下数点:
  第一,教育自十二三岁至二十几岁的女子,即最适宜于养成为人母者资格时期的女子理想学校,应该设于隔离都市,四围有丘陵的乡间。爬山登岭,最能刺激心脏及肺脏,又有精神向上、见解广博的良效。其次为划舟、为水浴、为滑冰、为饲鱼类及为其他与水有缘的生活,皆须有充分的水。又,为得野菜花果,有设置田园、花园、果树园的必要。或为隐居沉思,为养成宗教心,有培植森林的必要。此外要有大道小路,供步行驱车之用。要有游戏场、网球场,以供运动。要有盖大屋顶但无暖炉设备的娱乐处所,供天气恶劣不便做野外运动及为身体虚弱者之用。又,为使学生得各自独居、静对自然计(这于反省、镇心及发达性格上有效用),应有许多隐僻地方。惟为了得时常善于利用都市生活起见,校址以不离都市过远者为宜。凡可称为环境的一切,对于男子自是个重大问题;但对于女子,实为更其重大。
  第二,贯彻教育方法及教育资料的最大目的,应是健康。所谓健康这一语,实仅次于神圣,而为非常切要之语。我们依据最近数年间所表现的新卫生学,不可不对学生的健康予以多大注意,终于使学校成为健康女神亥吉雅(Hygeia)的殿堂。著者此语的意义,唯有在明了现今体育上的进步及关于体育的出版物的兴盛的人,才能完全了解。实在,女子健康的增进,要比男子健康的增进为更对人类幸福有重大关系。更因在某种意义上,妇人的身体所及于她的精神之影响,更比男子们的为大。所以对于妇人的健康,务必与以至大的注意。妇人的食物,应该选择那最能完全消化的;它的分量和种类,也应丰富,而用近世烹饪学校所能试行的最进步的方法以调理(在烹饪学校,应设立专作这方面研究的一分科)。浓厚的食物、点心及刺激的饮料等,以不多摄取为宜;榨乳场及农场,在卫生上无害的范围内,可设于学校附近。营养为健康及幸福的第一基础,没有了它,真正的健康就难保有。故学生的食欲,必须健全,任何时候皆当和身体的需要相一致。换言之,正可说是一种身体的良心。
  第三,睡眠当有定时,时间一到,必须就寝。寝床宜朴素,寝室宜绝对闲静,十分清洁,在可能时,终要长年开窗。室内温度也须和别的房间一样,不可过暖。入浴要适度,衣服与化妆要求其能合乎美术。每个学生应各有三个房间供洗浴、睡眠及自修之用。房间的整理由各人自己负责,要尽力鼓励她们以发挥个别的趣味。但必须具有质朴、简便、雅洁非奢侈的美丽等的观念以贯彻全体的生活。在家庭中,做父母的常不免有轻率与溺爱等事情。为避免此种弊害,并养成独立心起见,女孩子们应把一年的大部分时光,在家庭以外消磨。寄宿舍采用家庭的制度,每宅以能收容十二名至二十名学生为限;这可以防止学生神经的疲劳与错乱,可和舍监或教师发生更密切的关系。饮食也当力谋适合教育的目的。
  第四,是运动,这却须有特别的改造。瑞典式体操既嫌过于猛烈,更兼禁用音乐,绝不注重律动,故当全然废止,或者限制应用。最当奖励的运动,是户外散步或户外游戏。说体育训练方法可不必有男女区别的主义,应予排斥,另行竭力采用能适于女性的体育法。自由游戏,终当比室内运动及共同体操为优良。划船及篮球自可允许,但当力求减少竞争的要素。室内运动之最显著者,推跳舞。跳舞的效用,可给精神以律动,给心理以均衡,或给精神以训练,更有矫正强固的个人癖性之力。所以让学生做适宜的跳舞,也是好的。跳舞的历史,我们有研究的必要;因为跳舞一向常成为宗教礼拜的一部,有时成为养成道德心的手段,又是戏曲上最善要素的根柢,而成为一切运动中之最善者。故我们应当复兴这样的跳舞,使成为全教育组织的真髓。由此,跳舞学校与跳舞班便得从今日的堕落状态下解放出来。固然,女孩子并不需要知道近代的跳舞;但不能跳舞的女子,终不能目为有教育的女子。
  第五,是礼貌。说起这个,固然很容易使我们思想到古代妇人学校(DameSchool译者按:是古昔由妇人主教的小学校)或女学塾中所教的拘谨生活;但实际,它不只是小道德,有时且是重大的道德。人类之冲动的或感情的生活,皆得表现于行动举止之上。但因我们的身体运动得以支配感情,故行动举止的训练,即在日常对话之上,也是具有重要的意味。我颇想恢复古昔严格的礼仪作法中的一部分。而如今日会客室及宴会场的社交规则,虽不当全然忽视,可是终不算十二分的切要;拿这来和真正的淑女品格,表现在优美、和易、亲切、关心他人等德性上者相比,便觉不如。妇人抱有对任何相识者能使之自然喜欢自己的理想,诚属高尚;还有,喜于制御一切的自发运动,不独是良好的训练,且是神经健康的行为。
  第六,是规律,这当成为贯彻妇人生活的一个规范。按期不易(heriodicity),虽可认为宇宙最深邃的法则之一,而在妇人生活上特别具有支配的作用。妇人在许多岁月之间,不论对于什么事情,终是受这一法则的支配。青年女子每月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之必要。故理想的女学校,必当善为考虑这休息一语的意义,而与女子以乐园般的休息,特别使她们得过闲散的生活。又,在这时期内,为发达精神计,有暂时断绝对周围的关系,而让精神自在活动之必要,故务必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奖励她们去从事幻想,使她们的心得彷徨于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在这种舒服自由的休息期中,遗传的力量大为活跃,最足以促进妇人精神的充分发达。其次必要的事情,在乎这时期的女子能觉悟,保持某种状态(tobe)要比实行(todo)为切要,并当暂离日常固定的义务生活,而一任“自然之神”去活动。又因这时期的女子的感觉灵敏,心易纷乱,有患贫血及萎黄病(chlorosis)的倾向,故有时时中止课业之必要。更为适应女子的异常多样的身体需要计,务必给她以充分的自由(关于这点,可参照第七章)。因之,在这时期,精巧的家庭生活殊比普通寄宿舍为能引起特别的兴味,是当加以注意。
  当青年初期的这些时期内,应经常地行个别的教授。著者曾读过专为女子写的大小书籍凡二十种。这些书籍,固然皆以善意写述,要比女子平常以自力获得自己天性的知识的方法,优良得多;但大都同男子用书相似,未免过于冗长累赘,且太偏于理论,干燥无味。兼之,没有两个女子恰恰需要一样的教授。如今把教授仅限于读书,实为过于间接的方法,有使女子的注意过于久长地停住在同样工作上的弊病。最好的方法,莫如对各人施以简明实际的教授,且在一切教授中,加以神秘的宗教的调子。但担任教授的人,不该是男医;只有心身都富于为妻为母的经验,年龄也到了可以知道的时期,且具有必需的专门知识的妇人,才算合格。
  第七,在不便做纯粹的智力的活动,而要用一切手段使能以直观观察事物,且不绝地诉于本人的机智及趣味。所谓纯粹智力的人间,从生物学上言,显然是个有缺陷的人,尤其在妇人是如此。女子而耽于读书,是表示不自然、玄学、死智识等,殊非佳兆。仅仅学习,决不是理想;为女子者,自当不学习在实际上无用的事物,而当时时依从正当的自然的兴味以行动。
  第八,宗教在妇人生活上应常占个重要的地位,犹之乎政治之于男子一样,特别女子的青年期是比男子的青年期为更易播下宗教心的好时机。宗教心的根据,是畏敬之情,为转移年轻时利己的生活而趋于真正成熟的利他的生活之世界的一大势力。故最先当教者,为“旧约圣书”中道德的宗教的伟人之故事。其次当为用康德(Kent)及散得兹(Saunders)所著优良的教育小册子那样的方法,教预言者的生涯。以后到了青年期的绝顶时,才开始以基督的生活及事业为中心而行宗教的教授。当教授基督的事情时,先当教他的人性的方面,只有到仅仅人间的说法感到穷极时,才教授关于他的神性的方面。所谓超自然,本是人类心情的反映;这两者各各孤立存在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假若超自然的及超世界的事物,没有客观的存在,我们也当发明之以教授。不然的话,便会把感情的生活枯萎以尽。所以,不管在别方面对宗教有什么议论,从精神生活上言,宗教终是最高尚的诗,最善表现深远的人间性的。神学应减少至最小限度;但当需要时,应能有所供给。使徒保罗的生涯及其事迹之教授,尽可延长至十八岁以后为止。所谓信仰复兴家(revivalist)者,固当注意排斥;但当每年春季,万象昭苏的时候,应用宗教的仪式及教训,徐徐地促进宗教本能的复兴,并导入于新生命。凡是传染病的及与健全的宗教心相矛盾的之事物,全应排斥。同时,审美的观念应与宗教心携手并进,相互协助。今日的宗教原尚幼稚;而将来宗教的发达,实大有赖于在过去维持宗教上具有大力的妇人。凡失于偏狭的信仰,必当被永远舍弃;反之,对于真诚的信念,应与以衷心的欢迎,且当不以批评的方法,而以更深的同情相待。
  第九,关于自然界各方面的知识,原当成为全课程的大部分;但就在这点上,当青春期过后,对于两性的教授法也当略有改变。即对于女学生,应注重于自然界中的诗的神秘的要素及科学史的一斑。女子当初的理想,与其成为实验室内的自然科学家,不若成为野外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界应当作上帝最初的默示,当作如在圣书中的“旧约圣书”以教授。从而研究自然时,应以崇敬之念及爱情为精神的原动力,而以和宗教的热诚紧相联系的兴味去研究自然界的各方面。数学应仅教初步。若有对于数学具有特殊才能或趣味的女子,应入学于不婚者的学校。化学即不被废止,也当居于次要的地位。化学原素的研究,对于普通女子是绝不感到兴味的。烹调问题有关于有机化学者,因为异常复杂,自难深澈了解;惟有家事化学的初步,应行教授。物理学也当止于初步。气象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因有在户外教授的长处,故应占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教授时,宜以大体的原则和通俗的实行的方面为主。对于植物学,自更宜作认真的研究。关于植物的知识及其诗的方面,与在天文学的情形相同,为大可注意之点。然如术语之类,当放在以后再教。这个时期,可只用俗语相称。园艺及旅行,于植物研究有益,万不可缺少。又,关于植物之经济的及医学的方面,也当教授。关于植物交互的受胎作用及由于昆虫媒介的受胎作用之知识,固属重要,当从早教授。植物研究之道德价值,一定要等到有可称为妇人植物学者产生,用和一般教科书所教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教授关于植物的知识的日子来临时,才获充分了解。倘有这么样的书籍出现,则关于植物自能从早教授它本身有趣味的许多知识。而这种样的知识,固随青年期的逐渐发展与两性大法则的逐渐表现,自将有用于世。
  教动物学时,应利用许多的手饲动物或动物园、水族馆、养禽所、养蜂场及蚁巢等等。动物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应从邻近者开始。根据已往的经验,妇人能驯养任何种的动物;兼之,在知道动物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上,远比男子为优越。故女子视动物诸性质为各种道德的性质之范本之倾向,也比男子为强。例如孔雀是夸大的范本,豚是不洁的,蛇是危险性的,鹰是壮大的,鹅是愚钝的,狐是狡猾的,诸如此类,在她们看来,都成为人间性质的标本。
  动物研究,足为与此有密切关系的原始人研究及儿童研究之准备。在野蛮人间的神话、风俗、习惯、信仰、家族生活等之研究以及在婴儿、幼儿等身上所见植物的与动物的性质发展之研究等等,是于女子的高等教育上极为有益,且能开拓极有兴味的知识世界的。但从事于此的时候,什么人体测定学,或头盖测定学,或言语学等繁难的研究,却非必要;宁以重要的结论、显著的事实与根本的原理等,才为她们所必须知道。
  以上各项研究,是为另一种近代人更重大的研究 ——即历史之基础。教历史,应以传记、美谈、逸话等为主,至于王朝的变动、战争、政治家的行动等等,却无注重的必要。社会学虽尚幼稚,甚至在某点上还有是否有科学价值之疑问存在;但在女子高等教育的课程上,应占一个比经济学更高的地位。如大改革的故事、社会组织的说明或社会的理想等等,应最先教授。
  第十,对于各种艺术,至少应教以绪论之类,且发展个人的趣味。但如音乐一科,如无趣味或天才,就不当有特别专精的练习。艺术科的目的,是在养成优美的趣味,发达评论的能力,且使之感到上品的古典的艺术品要比廉价的浮夸的好得多。
  在文学方面,应教神话、诗歌、戏曲等,及国内大著作家的生平。至如希腊语、希伯来语、拉丁语等,应全废止,这并不因为它们是没有大价值,而是为了获得一点浅尝的知识竟要牺牲更有用的知识之故。德、法、意国等语文,也当学习,且须以各该国人为教师,在有志望时,以用会话法又在女子们适当的时期内教之为宜。
  第十一,在关于人类精神的研究,即普通称为哲学的部门之中,形而上学及认识论等是最少必要性的;其次少必要性者,为论理学。心理学的教授,应以动物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等发生学的研究为基础。女子之心理学的知识,也可由对幼儿及青年的爱情而发达;在全世界中,要比这种爱情更贵重的东西,是再也没有了。假使有如笛卡儿(Descartes)①那样的哲学家起于妇人群中,那么她将最先置重于生活,然后及于学说;而且她的标语将不是“我想,故我存在”,而将是“我存在,故我想”。女学生所当学的心理学,应视关于感情及直观者为重,而视关于纯粹智力者为轻。其次讲到伦理学,应以一切实际的研究和问题为主。至如正义的本质或良心的构成等等议论,不必多所讲解。 第十二,家政的教授,可用略带理想性的家庭建筑为实例,而用一种实验的方法行之。育儿室的设备,也当十分注意。其他如食堂、厨房、寝室、便所、贮藏室、附属家屋、温室、庭园、草地、图书室及一切为家族生活所必要的事物,皆宜示以模范。其次对于教育学的大纲,特别是教育史、教育理想、儿童研究与为母的要务等等,应与以充分的知识。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教授为母的要务,可说是女子高等教育之真髓。故训练这时期的女子,在精神上或身体上,都当以发达为母之资格为目的,而经由这个富于可望性的青年期以扩大善良的家庭影响,且使这种影响在将来世代中也得不受破坏以完成它们的工作。
  教授法必须到处是客观的。即当有实物教授、机械装置、地图、绘画、图表、讲演等以给与丰富的例证,减少读书及暗诵,缩短学习室的用功时间,将试验减少至最小限度。又,无论教什么,终当尽量与以暗示。如不一五一十地告诫,而只间接地开导。如 “莫问收获,只问耕耘 ”;如信仰上帝不是到了一周或一月或一年之终才付帐,而是不唯随时支付,甚至有时还格外从丰地支付;如不盲目地记忆许多事物,而只养成自己发见自己创作的能力等等,都是女子教育者所当学习之点。专精的研究固然需要,但因它常要损害妇人的心灵,且损害程度还在男子以上,故当待至稍迟再教。倘有特别能力的学生,可于旁的处所受练习。
  在这种样的理想学校中,必须有健康的贤明的精神伟大的可尊敬的已婚男教师,至少一人,多则数人。有这样的人物住在校内,即令他不特别做什么事情,也自有使青年女子心思安定、精神镇静、具妇人气,且成为健全的兴奋之作用。这种所谓兴奋,自然是起于两性的关系;但本人绝不自觉,都是无意识的。这种指导教师与其当作女学生的父亲,自不若当作女学生的长兄之为愈;但最好是兼有二者最善的性质,更加上别种的要素。他固然不一定要是个医生,是个牧师,或者竟是个大学者;但务必要是这样的一个人,即在女学生看来,是可以信任得过,可以倾吐衷曲以求其指导的。他还须知道,青年女子的精神状态及处置方法;能与以聪明而有效的忠告;特别必要的,更在能成为学生间一切感化、鼓励的源泉,得与学生以安心与勇气,甚至包括关于宗教及医学的问题在内。惟纵令他缺少最后所述的各项性质,只消他具有非常平静、稳定的精神,足使富感情的学生会得在他的面前掬出自己的心,甚或肯在他的肩上啜泣,那么,虽然距理想的标的还很遥远,可是有了他在校中,也尽能为造成健全的校风的中心了。
  以上所述,都只限于女子之人道的自由的教育法之大要,未尝涉及一切详密的及专门的课程。其中,固也有能应用于男子者,但在这里,女子终占有最高的地位,足以领导男子,有贡献于男子的教育机关。然说到男女的理想学校,无论何时,终当有根本的差异,且当随年龄的增加,以增加这个差异的程度。
  著者以一个心理学家的资格,愈益深信,感情要比单纯的智力为可贵;但想到妇人之来自上帝之手,故相信对妇人而怀抱热烈的爱情者,当不只著者一人。我极欣羡加特力教徒之崇拜马利亚。为从前大学问家所顶礼的圣母马利亚,到底识不识得加勒底人(Chaldees)的天文学,或学不学过埃及语、巴比伦语,甚或晓不晓得自己语文的读法、写法?想发这类问题的人,恐怕连一个人也不曾有。我们也不能设想,她曾为了有如今日许多妇人们所有的种种女性束缚而叹息。但不管如此,她终是个过去数百年来世人崇拜之的。这为什么?不为别的,只为了她比男子更具有人间性,更富于爱情、慈悲、无我的热诚及直观力,因而大大地增加妇人的光荣之故。我们由于这个具有光荣的马利亚之理想,便得知道做个真实的妇人,是要比做艺术家、演说家、大学教授或专门家更多完全,更多神圣。再进一步,又得知道,做个男子是要比做绅士、哲学家、大将、大总统或大富豪更多卓越。
  然而,对妇人具有这样爱情和渴望的著者,也禁不住不对现代妇人,至少在二三点上,正在濒于快要逸出她的常轨之危险而发生日深一日的痛切之感。现代的妇人,是有丧失对于所谓女性者之正当的信任心与自负心,而逐渐认男性的生活为理想,终于行将丧失妇人固有的神圣性质之虞的。顾假令为了这样的事情,而使对妇人所抱的爱情与崇拜不免略有减微而且动摇;但著者毕竟还具有如下的确信,即女子的生活及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当能同男子一样地 ——即使不是更好一点 ——适合乎她的需要。万一没有这种确信的话,我们又何能对于人类将来的悲观抱有反对的理由呢?
  如今,所谓永远的妇人性这一种神圣的程度,虽见几分减少;但对于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永远的儿童性,却能有十分的信仰。即包含在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等的神记,将决不致归于消灭。今日的我们,为了种种新学问、技艺、理想、知识等所纷心,所惶惑,以致不能用我们的论理去安排,也不能用我们的教育法去把它们编制为课程;至如新旧教授法的问题,我们也不获解决的门径。所以,我们要当作一个国民、一种民族而生存于世,便必须找得足以突破这样复杂的近代文化之迷阵的引线。幸而我们现在至少已得了一条引线。换言之,我们已经发见了能确实指示那可称为人类运命之北极点的天下唯一的罗盘针。即我们知道,需用最善方法以教的一切有价值之知识,可用什么顺序 ——这须比论理的顺序更大一点 ——排列在课程之中的根本原理。这究竟是什么?这是以正常发达的儿童兴味变迁之顺序为标准的。这种儿童兴味的变迂,是概略地反复人类时代及人类以前时代之各个进化阶段的。儿童之所以依从本性,对于做自发的率真的活动而具有新奇的兴味者,毕竟由于他们具有欲反复人类进化的各阶段之倾向。我们以此种儿童发达之根本的倾向为标准,得以推测成熟妇人之根本精神。而且这样的事,实可成为未来新教育之基础。到这种新教育实现的一天,所谓学校者,便将有如梅兰克吞(Melanchthon)①所说,成为圣灵的工作场。又将有如非常发达的新心理学所预想,成为复兴了的直观的人性之乐园。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