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手工教育与“斯罗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70
颗粒名称: 第四章手工教育与“斯罗特”
分类号: K10
页数: 13
页码: 331-3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的手工教育与“斯罗特”是教育运动的历史的哲学等情况。
关键词: 手工 教育 斯洛特

内容

手工教育运动的历史—它的哲学 —手的训练在发达脑髓上的价值及在完成人格上的意义 —现时手工教育的缺陷 —斯罗特式手工教育的缺点 —威廉莫理斯的新运动 —它的精神是可欢迎的 —短时期猛烈工作的奇效 —儿童绘画本能之自然的发达。
  手工教育的起源虽有多种;但现在采用最广的手工教育,是三十年前从莫斯科发生的。如今在美国实施此种教育的代表学校,即为新设的常常规模颇大的中等手工学校及在其他公立学 校中的许多学程。这种事业,正可适应我国近年来日渐增长的对于实际教育之需要;惟学校的收容力,尚难和需要的程度相应。说到这种运动所根据的哲学——假使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单纯的有力的而且健全的,适和裴斯塔洛齐(Pestalozi)①的所谓“没有技巧就没有知识”相同。它的意义,即在减少思想和行动的距离,给自制力及技巧以产业的兴味,有益能欣赏善良的正直的工作之倾向,促进对于某种学科的新热诚,稍稍延长普通的求学期间,使有对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之意识,且能作成从事种种职业的准备。以上各项要求,都是很有根据;而手工教育之于各国教育,实为一种有力的要素。我们既知人类之超越于猿类者,不仅在精神上,也复在手力上;又知大脑中手工中枢与精神作用中枢所占的面积同样广大。那么,自可明白手不仅在训练感觉及意志上,而且也在启发智力上,一样是个有力的工具了。
  但要是我们反观受手工教育的学生的需要,就会发见可悲痛的教育方法上的缺点和制限。即在上述手工学校中的事业,独置重于手的训练,而对于两腿等的筋肉,差不多全不注意。岂知两腿正是大部分筋肉组织所在之处,也为训练效果最能显著之处,而在今日的青年间又是最有衰废的危险的。其他对于背与躯干,也绝不加以训练。对于身体的配合均衡与左右对称,也完全忽视不顾。贝力(H.T.Bailey)曾说,要精通一种技艺,必须备具四项资格:第一,了解理想及应用理想的才能;第二,利用一切神经的能力与关于许多方法、设计、手续、发见、机械等的心得;第三,关于工艺的历史之知识;第四,在技术程序上的技巧。而美国 学校所注重的,就只有最后一点。
  此等手工学校所设的课程,因为未曾接触到现正成为一切产业的基础之科学,所以不能说是博大自由。即除几何学的及工艺的绘图以外,差不多就没有一项得称为科学的知识。此等学校,本能地怕惧而且排斥所谓明白的直接的实利,或者怀疑于实利的教育价值。无论何处,无论何时,所谓产业者,终是以生产物为目的;如果像讨厌蛇蝎似的弃绝生产物,那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不顾及为目的的生产物,而只用力于制成的手段,正足以发生那种为形式而牺牲内容的殆近悲剧的结果,实为古来教育上的一大缺陷。人原是使用工具的动物;但工具只不过是一种对目的的手段,而且目的还足以促进工具的发明。所以,学校仅仅教授工具的处置,而绝对忽视制作品的结果,已使大部分的手工中等学校成了幽灵似的空虚的不自然的教育机关。
  然在更进步的教育中心地方,目下正在实验许多新的方针。就大体说,今日的产业生活正在探求新的教育要素;结局,如橡皮、铅、玻璃、织物、冶金术、农业以及各种器具、各种机械,确实能贡献最好的教育要素。无论用那一种,最先当注意的,是青年各年龄的身体及意志之性质与要求,它们的摄生与健全的发育;其次,对于智力,也当本同样的目的,在一切点上与科学保持最密切的关系。当研究各项动作及各种工具 ——锯、刀、刨、螺钉、锤、凿、砂纸、旋盘之类 ——时,应注意于矫正身体的畸形,保持左右的对称,发达筋肉,确定好姿势及运动习惯;而如法国所行的划一制,如强令全级学生在一处锯木,使刨、算数、下号令等等,实非好法,势将改用个别的做法,让各学生可以自由。
  斯罗特(Slyod)式,自有一定的特征与主张。它的字义是熟练,妙手。这种运动,起于瑞典,约在二十五年之前。其用意在:防止农夫因机械而于冬季长夜废弃家内工业。不久之后,即在那斯(N■■s)所设的一个教育养成所内,采用了斯罗特式的家庭手工练习。这种手工方式所用的材料完全为木,不大需要机械,最可适用于自十一岁至十五岁的儿童。它的目的,不复在养成职工,而在借这种操作以资心身的发育,教成男女两性不仅为有用的人,且为能自动自尊的人,又教他们重视精密、正确为忠诚的一种形态。它假定:一切人,特别是有活动精神的人,只能对他们自己所成就的事物有真确的理解;又以为,每个人可以像农夫般劳动而像哲学家般思索。所以它的旨趣,不像俄罗斯那样的造成局部的物,而是在造成全体的物;它的根本性质,是在教育的一点。正有如某个重要代表人物所说:为欲保存这种手工教育的最好的效果起见,即使把两手截断了也所甘心:由这可见,斯罗特式手工练习之如何置重于它的教育性。
  斯罗特式的特长,在力谋使练习、工具、图画、模型这四组互生关系。每组都须各有进步,以期其中的一组有了进步时,同时其他三组也可有同样的进步;它又主张,这四组能适合儿童所具各种力量发达的顺序与程度。惟想从生理学上或心理学上,企图把斯罗特式教育法各组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或四组的相互关系,发见可以认为合理的理由者,殆还没有。若果像主张斯罗特式者所主张,它的课程都能适于儿童发达的程度,那么它真可被颂扬为和谐、美丽、统一而又多样等等的模范了。但对于“四十五种工具、七十二种练习、三十一种模型,其中有十五种是附关节的”,教师要在授业余暇的一学年内、学生要在四年内全部学会,却未免为过偏方法;又,这么样复杂的系列,要同时使之互生关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哲学家,也许能于宇宙的最小部分窥见宇宙的全体;但他的全部学说,终不能于片断中重生出教育上的全体。斯罗特式在相当的范围内,未尝不具有实在的价值;只是它的热心提倡的领袖,未免过于说的夸大。它所适用的地盘,虽及于从幼年期到青年期的这个大转机时代;但无论看它的文献,或看它的实际,我们都找不到一点对于青春期适用的教育上的新动机与方法。特别像斟酌美国情形而经过修正的斯罗特式,竟是完全的成年的,或者还可说是学者的,到底不适合于儿童。惟像一个不完全的动力机械,有时为了原动力的水流急速、水量盛大会得运转最精巧的机械似的。即使是比现在更不完全的斯罗特式,也为了对于运动教育的大潮流所推荡,自也能有几分的成功。它又特别地排斥其他的运动方法,峻拒对它们的提携;所以除出手的发达之外,对于别种事情是非常冷淡的。
  现在来讲艺术与技术的运动,这是起源于喀莱尔(Carlyle)①的“勤劳之福音”及纳斯钦(Rushin)②的中世主义,而经威廉·莫理斯(WilliamMorris)及其弟子们的发展的。虽有一时受所谓“忍耐”的滑稽歌剧之嘲弄而归于顿挫,但其后又因哥布登 ·散得孙(Cobden-Sanderson)而复活了一部分,最近在美国各大都市也颇有采用的。这一运动的理想,在乎复兴上古七结社(Sevenancientguilds)与鞋匠诗人罕斯·萨克斯(HansSachs)③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是这般模样的:受良心与美的鼓励以做工,又用手做成为机械所仅能仿制粗糙的东西。在现代, 我们并不重视劳动;然在古代,劳动是大受赏赞的。到了今日,文雅上品的男女,追怀往事,恍若已失的乐园,而谋有以恢复。于是他们制成绫织与棉纱的图案,更用手织出;又用手印刷并装订优良的书;在古柽树上雕刻,煅炼黄铜以及其它种种事情。要之,他们不仅对于家具、装饰品、建筑物,甚至对于衣服、风度,都要仿照古代的质朴与坚牢。凡这种种劳绩,在重视美术家与职工,更比重视仅仅知而不行者为甚的新社会主义的国家,是足以大增人类的光荣的。如今单就知识多发议论的大学教授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能创造的实行家的时代已经来了。脑髓与手,因绝缘的太久了,以致各归于衰弱卑微;实利与美感,各自分离,遂流为粗俗;学问与劳动,也各不相谋,成为失却灵魂的躯壳。凡这种种,以后都当联结一致,不容隔绝。人类要能过更高级的生活,当有赖于这种的结合。要之,这一主义的理想,在使穿围裙、戴纸帽的工人能受新社会主义,或由司各脱(Scott)①所复兴的中世骑士精神、窝涅(Wagner)②所复兴的古代德意志精神(Deutschen-thum),腾尼孙(Tennyson)③的亚搭尔王故事之鼓动而已。
  虽然这一运动因由比较年老的人所主张,总不免有老人追慕往古的情趣;但从人类壮年期的今日,回想当人类青年期的祖先时代,也可感到那时代所充实着的光荣。又,人类的壮年期,正是一个最能欣赏自己所创造与将来自己得创造的事业的真价之时代,且为实际能复兴有光荣的生活而为人类最大的灵感所鼓励之时代。在这点上,它就具有给与我们的教训。因为凡是手工 教育,都可和学问教育同具高尚的理想,故于手工教育上稍稍采用艺术、技术主义,正是很好的事。这样一来,手工教育也得富有精神、兴味、内容、美丽以及好尚。由此,过去最好的势力,可以利用为形成及贡献于现代最好的倾向。而如上述宣传劳动的福音的著作,不仅在手工业中等学校、斯罗特,甚至在学问程度更低的产业课程上,都能给与良好的影响,也且应当给与;又在事实上,即到将来还是可以给与的。但无论那一种,倘若单独存在,是不完全的。所以凡是木工、铁工、图案家、雕刻家或志愿研究利用物质以供人类应用,且希望获得这方面的教师许可证者,都有阅读这种种书籍或学于富有此项精神的学校以作精神修养之必要。以前小筋运动的训练,因为散漫不专,没有什么效果;今当讲究训练统一的方法,务求其能适应青年期一切的需要。在作此种大统一时,不特美术的神,就连音乐的神,也将有多少的发言权。但虽如此,又决不是就把工作变为游戏。实当使工作更坚强,更和游戏有别;因为照此做去,工作得以具有它的固有精神,且得更鲜明、更丰富地发挥它的独特的生命。
  在结束本节之前,我必须简单地说及两种重要的研究。这两种研究,是在解决青年期固有的工作应当怎样的这件事情上,各已供给了新的且是重要的条件的。
  在干线的电报局,每个技师必须具有每分钟内处理七十个字以上的速度之能力。就发信方面讲,这个条件不算十分困难;通常有了两个月的练习,就能及格。但在受信方面讲,这个条件却要困难的多,即练习时间也须延长。据教授电报术的学校的答复,在开始练习之后,不能达到这个程度而落第者,居百分之七十五;因之他们就不能受雇佣。布赖安(Bryan)及哈忒(Harter)曾说明在发信与受信上的进步率,且用曲线表示如下页图。
  起初,发信练习的进步非常迅速,它的达于规定程度的时期,也比受信练习要早二三个月。反之,受信练习方面竟会得终不及格。图中之 1与2,表示同一学生的成绩。我又加上了的一线,以表示占全体四分之三的不合格者的成绩。受信的进步,远不如发信的速,年年以通常的速度日日练习,也不会达到他的最高点的速度;他只止于一个低的“高原”上,不能有某点以上的进步。但因大的刺激或因猛烈的意力,也得一跃而及格。以后每一段的进步,也必须有同样的努力。到底,受信的练习竟能有比发信更大的进步;即受信的曲线,倘若延长的话,可以越过发信的曲线。当学习外国语时,以话法开始,最为容易;而听的方面比较困难,进步也慢;但到后来,突然跃进的事情也是常有的。恐怕这种情形,对于每一种才能都可适用。据布赖安的意见,以为这是习惯的一种系统,即低级的习惯要趋于它们的最高点,但尚不成为充分的自发运动,可先注意进迫高级的习惯。至由自发运动引起的从苦闷到自由的第二度上升,往往和第一度上升一样的跃进。人类的这种跃进,可把以前几度注意而未成者,今因一旦的奋发,获得意外的成功。名人与庸人、天才与凡夫的区别,即在能否有这一跃的进步。青年们在当初,兴味上、能力上都止于低级;但一到某时,精神奋发,光景大变:以前困难的成为容易;以前低等的生活下沉,而新的高等的生活发生。实现这种种进步所必要的条件,是用大努力以集中精神于工作。上院议员斯丹福(Sena-torStanford)曾就训练比赛用的小马,从早就使在不过长的时间内作颇猛烈的练习一事的利害说:“所以使马发达者,就是这种非常的努力。”
  另一种研究虽和第一种研究全无关系,但有一部分是为同一原则之特殊的应用及实例。
  儿童当四五岁时,只能随笔乱涂,他们对于图画的兴趣是在那完成的作品上;然稍进而至第二期,即朗格(Lange)①所谓美的幻觉时期,儿童对于自己的作品,不单看出表面上所呈现的物象,还能用想象看出在背后的影像。这个时期,就成为发达儿童美术的创作力之黄金时期。他因为对于画的这种动作,觉得快乐,所以无论什么都喜欢画;至对于所画成的结果如何,是全不关心的。他所画的,又是他自己头脑中的想像,而不是在他眼前的事物的临摹。在这个黄金时期,无论什么都是大胆描画。倘若他跟从教师,小心翼翼地模仿,那么他对于所画成的画是会得不满意的。有时他们画印第安人、画火车、画战争等等;但画的全部意义,除出这些小美术家自身以外,是不能了解的。到了批评发生及须严密地依照自然以作画,这个美妙就要破坏。因为这时候的画是机械的复现,而为儿童所绝不发生兴味者。这使得他从梦中醒来,知道他是不能画的。故在十岁至十五岁之间,儿童认知事物的力量虽然确实地增长,但他的画法简直没有进步。到了青年期,创作力虽被唤起;但从十三四岁起,对于画的欲望和能力 却受阻止而趋于退化。表示这时期状态的曲线图,是班兹(Barnes)①所记述的所谓高原(plateau)。儿童把自己所画成的画致细端详,而发见它们的缺点,于是勇气消失,不高兴再画画了。班兹发见,儿童从十二岁起,日益不喜图画。卢肯斯(Lukens)②也以为这是一般美术教师的意见。学童也许能很正确地画,且于技术上有进步,但他们对于画的兴趣已经消失了。一般的人士,终生就保持着这个状态。惟欣赏的能力得以不绝增进。只有少数有天才的青年,能在这时期开始发达创作的新热诚,是和从五岁至十岁这个时期相匹敌而再热心地从事绘画。这种人,便是艺术家,是富有活动力的。
  卢肯斯于儿童图画的研究上,发见有些人当青年期,有艺术创作力的复兴。这时候,他只为了创作的有趣而从事于创作,对于由所制的作品所得的快乐与利益,还不算是重要的动机。因此,儿童生活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重行出现,对创作本身重复感到最大的满足。约在十四五岁时,是个过渡时期,以前幼稚的能力,至此会得非常急速地发达。卢肯斯曾作有如下这个有趣味的曲线图。 上图约略表示创作力和欣赏力的相互关系。在音乐上也有极相类似的情形,或者这是发达的一般法则也未可知。的确,青年的统觉力及欣赏力,实以十六岁前后为最能超越于他的创作力或模仿力。即当这个时期,最能深切地感受印象。大凡所称为第一流的艺术家,是到年纪稍长、发表力发达时,能把青年时代所最深感、最熟知的事物描写出来的人;可决不是到了二十七八岁之后,已处于新环境内而求描写新境遇的。一切年轻人,最善描写那些他们所最爱好的事物;所以制作品的熟练程度,应足以表示他们的心理内容。要之,他们必须把自己的感想表现在一幅画里。为此,当艺术的欣赏力开始萌芽于青年的心上时;应令其接触世上艺术的杰作,以刺激其审美的趣味,更教以应该如何玩赏。又,对于技术、批评及画派的鉴别等等,也当随时教导。这时期所当发达的艺术,不是以艺术本身为目的,而以养成青年的感情、品格、生活、行为等为目的;即必须成为道德、历史及文学的附属物。总之,主要目标在乎薰陶教化;故不当以教师的兴味为本位,而当以学者个人的兴味为指导。制作的强制应该解放,对于现〔学〕方濒于饥渴的变动的想象,则应用故事及别项辅助物以滋养发皇。如果这样教导,潜匿的创作力(假使存在的话)自可达到充分发展的程度。通常青年创作时,最初是不用教师所选平凡的题材,而是在自己想像所及的范围内,自选高远的题目的。创作力也许幼稚浅薄,但总会得进于崇高伟大;假若在他的艺术意识上是独创的,那么总会得表现在他的作品上。大多数富于独创力的画家,早在二十岁之前,已能把捉住文学上绝大的光景、历史上重要的事件、至高真理的表现或最所渴仰的理想等,作为绘画的题材。如今凡得称为艺术家的人,决没有从事抄袭的;即全照自然模写的事情也复极少。倘若做教师的,抑制或者酷评这一种天才的萌芽,或者对于这时期青年所难免的技术上的大缺点而不能谅解,那么他就不是教育者,而是强迫者,是教育上的俗物(philistine),犯了同教师职业上别方面许多事情一样的摧残青年期最脆弱的嫩芽的大罪。我们对于六七岁的儿童,要奖励他去描写他的日常生活上最复杂的事态;同样,对于青年,也应让他充分地描出他的内部生活上混乱错杂的事态。但大多数的青年,却只有欣赏而无创作。我们对于这些青年,应使他的心上 ——假若它有它的权利 ——充实着关于艺术的最好的印象与情操。因为这个时期,他们最能记忆艺术的事情,且最深入于真情与生命的境域中。现在,纵令他的手不晓得画,但他的想象,可以画出具有最灿烂的色彩和最美妙的形态的世界;要像这样最适于向人类的心灵灌输理想、希望、乐天精神与勇气的机会,是再也不复来的了。当这个时期,人人都成为天才;只不过有:大多数人仅属一时,少数人比较延长,而特殊者方永远继续之差别。然我相信,当这个时期,天才青年之最受现代教育学说及实际之压迫者,实莫如艺术的方面。
  最后,当说及产业教育与手工教育之互相绝缘,乃是病的现象;为此受害最大者,便是高等工艺教育。康奈尔大学的忒斯吞(Thurston)①教授最近从外国视察回来,有如下的报告;即美国如欲和德国立于平等的地位,我们现在就需要:“第一,设立二十个工艺大学,在其中工程科的每一学校中,当各有五十个教授与五百个学生。第二,设立二千个中等工艺学校或手工学校,每校至少当有二百个学生和十个教授。”倘若连初等工艺学校附设在 内,那么中等工艺学校就可有七十万学生和二万教师。关于这点的经济上的争论,非我们这里所欲论及;但从这个见地来看,因了今日的教育方法与内容将使青年不适于生活的倾向颇盛,故在下一章中当有所指说。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