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少年期(先青年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67
颗粒名称: 第一章少年期(先青年期)
分类号: K109
页数: 6
页码: 305-3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的青年期的心理与教育分为少年期自八岁至十二岁时期的特征、是人间生涯中独特无伦的时代等。
关键词: 青年 少年 特征

内容

绪论:自八岁至十二岁时期的特征 —重演人类原始发达的阶段之时代 —接近自然的生活 —这个时代也是适于训练,形成习惯,记忆及第二萌芽的时代 —少年期为青年期之准备时代,然而大有区别。
  约自八岁至十二岁的这几年间,是人间生涯中独特无伦的时代。这时候,齿的旺生时期正在过去;脑髓之大与重量,殆与大人相等;健康差不多是在最良好的状态:活动要比在前的或在后的任何时代都要旺盛而且复杂;更具有特别的忍耐力、活气及抵抗疲劳之力。儿童自于家庭的范围以外,发展自己的生命;要像这时候般的不受大人的影响而一任自然的嗜好“以生活”之时期是再也没有的了。知觉力(perception)非常锐敏,对于危险及诱惑之感受性极少。而理性,真的道德心、宗教心、同情、爱情及美的享乐等,都是十分幼稚的。
  要之,从各方面看来,这个时期正可代表人类远古祖先的成熟期 ——人类之有此种成熟期的时代,是非常长久,非常迟滞的;即和当初我们年轻的祖先(大概身体是很小的),要脱离两亲以趋于独立的状态有些相似。从人类进化的历史来说,在少年期(先青年期 pre-adolescence)所发达的遗传的性质,要比后年才发达的心身上的遗传的特质古老得多。后者恰如以前者为基础的新的上层建筑物;因之前者实比后者为更稳定更强固。自然,在少年期所构成的人格之要素还是稀少;但是,这些要素却好好地组成在简单而有效的素地上。凡由我们远祖所遗传的此等特质,寓有伟大的动力;我们常可把此等特质和后来发现的遗传的特质显然区别。所以在一种新的意义上,儿童乃是成人之父;即因儿童所有的性质,“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是非常古旧,远在更显著的人类属性出现以前,即具固定的形态以存在了。当儿童六岁前后,即呈现二三点远古时代的特质之微光;这事却使我们可以推知:好像在健康犹未稳定的幼儿期中,它已表现了远古时代的青春期的特征。我更有理由可以作这样的结论:不管性的机能如何有力,但因它的成熟期非常不定,竟可和其他许多在平常有密切关系的各性质不相关联,所在古代虽作为性的成熟之结果以表现的,今则大都在个人生活上,反先于性的成熟以表现。
  卢梭(Rousseau)主张,儿童在十二岁以前,可以完全放任,但凭遗传的冲动,让野蛮性赤裸裸地发挥无遗。在生物学的心理学上也有许多有力的理由,可以确认这种见解,只要能与以适当的环境。儿童对于野蛮的事是异常爱好的。所以倘若容许他们在山野中掠夺、渔猎、争斗、遨游、嬉戏,尽量地逞其种种本能,又让他们生活于在今日社会中到底像是无望的境遇之下,那么他们恐怕可以被造就为比现在第一流学校所能培植的更富人间性、更要大度一点的人。像今日的情形,精神的根本机官受着压迫、错乱或者妨害,到了日后,自将发生可怖的结果;但若反之,把他们放在上述的境地,那么时期一到,此等根本机官自要充分发达,并依从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的所谓“清净”(catharsis)之原则,精神渐被洁净,至成长之后,可不再染有野蛮的性质。而对于这个“清净”一词,我要比亚里士多德在他那时代所能见到的有较广大的意义。
  这些天生的多少带着野蛮性的本能,在相当范围之内,自可以让其自由活动,也且有其必要。原来,这种种原始的经验与行动,是人类的祖先迫于“生存的”必要所习得者。所以各个少年对于这些的热望,不当轻轻看过;而当用种种方法,如从文学、历史及传说中,将古昔英雄的单纯的道德的事迹讲给他们听,至少也应有几分可以满足。这样地做,又加上儿童的活泼的想像力,他就得仿佛在眼前见到过去的光景似的,而使在内的各种倾向随着年龄以发展,既自然而又充分。此等本能,比起远祖的盛大丰富的生活来,虽只不过止于反响;但惟此等反响,正是防止到处遍在的所谓早熟这种危险的唯一守护神之微语。所以,充分地活动儿童的本能,不惟得免损失之危险,还可利用高等遗传之结果以增进精神之发达;此等高等遗传之结果,实是地球上最贵重又最有力的东西。即在我们的犹如温室的都会生活中,什么事情都有早熟的倾向,因之对于都会的儿童必须教以自然。惟在教自然时,却不可采用更远离自然生活的方法;而当不绝地鼓励儿童们到田野、森林、丘陵、海滨,或者有水流、有花开、有鸟兽居的处所去游玩。这些处所,原是野性未驯服时期的儿童们的本家,只可惜:现在的社会并不曾向他们供给这类场所。静坐读书,是不适合少年“脾胃”的;因为他们的心身都渴望更活泼的具体的生活,又要求能直接的观察自然与人间。因之,当此时期,或在家庭,或在外界,用这些极自然的(非正式的)方法,供给儿童们以故事与自然的两种资料,实为教育的本义。
  然在现在,文明非常复杂,我们不得不学习种种的知识与技艺,这件事情又要强使儿童远离自然。儿童一至八岁,便被送到光线不足、通气不良、温度不适的小学校里。其后必须隔绝自然,做个“读书人”。又要坐在不合卫生的板凳上,只许运用舌头和手指的小筋肉,而让其他几占体重之半的大筋肉归于衰废。他更须屈从于严密的训练,过和大人一样的规律的生活;问其理由,则说儿童不只是自然的产物,还是要发达而成为高等人类的候补者。在儿童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此种影响,从开始就不发生什么内心的反应。因为如洞察力、理解力、兴味、情操等等,今不过仅仅萌芽;而大部分应属于成熟的成年时代的,尚未发达。故从教师方面认为最聪慧的要求,在儿童方面看来,只是多少外铄的专横的他律的假装的场面。因此,儿童即有服从命令的事情,大都也并不是真心服从,而是被强制服从,有时且不免积极地抵抗、顽强地敌对。
  然而少年的感觉是锐敏的、活泼的;对于刺激的反应是强固的、敏捷的;记忆是迅速、确实而又持久的;关于空间、时间及物理的因果律之观念,与关于道德上、社会上正当不正当之观念,也在急速地发展。像这个时期那样适于接受训练陶冶,适于构成习惯,适于顺应新境遇的时代,是再也不会有的。这正是“适于”外部的机械的训练之时代。读书、写字、绘画、手工、外国语及其发音、算术、几何以及各种技巧之进步,皆以此时为它们的黄金时代;设若不于此时发达这些能力,后来即想发达,也恐“事倍功半”。为训练这些能力,从身体的健康上或感官、智力、道德心上看来,或许有点不便。因之,做教师的,应该讲究教授的技术,要不失时机而又深刻、迅速,尽可能地减少儿童的劳苦,尽可能地减少说明与人为的方法,却要诱起自然的趣味,使能“视药物为果点“。这与其说是正当意义的教授,无宁说是练习、谆嘱与组织。其方法应该是机械的、反复的、权威的、独断的。少年的自动能力的旺盛,现正达于顶点,他们能比今日在腐朽状态的教育学所知道或梦想的做得更多些、更容易些。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从中世纪的甚至古代的教育者获得一点教训。即当教授这些根本上是形式的、在儿童看来又是乏味的学课时,只能采用古人所试行的办法,即缩短授业时间,尽力与以深刻的印象。只取强制的或奖励的态度;而不要一任儿童的兴味与理性,或不待教师的督促也会独自用功。这些方法和上段所述,更多含教育意味的要素,是显然各别的。即上述的教育的要素,能适于儿童的本性,为儿童所极欢喜,兴味可多,内容又丰富,加以一日的时间表、方法、精神以及周遭的事情、教师的人格,都有比较地可以通融的便利。这两种要素之不同,在一年的某节季上,差不多有如工作与游戏之差别,更有如严厉成性的将军与亲切有味的妇人之差别。
  青年期是新生命之开始,因从这时候起,有更高等、更完全的人性产生出来。这时期所开始表现的心身之特质,“在进化的历史上”,是比较更新颖的。儿童反映远古的时代;青年则遗传比较新的祖先之特质。从而在青年身上,那些后获的人类的经验渐占势力。这时期的发达是急激的、突飞的,暗示我们以人类祖先进至某个进化阶段时的风云时代。身长、体重与筋力之年年增加率,都非常加速,有时为从前的二倍,甚或更多。新的重要机能,现在也表现了。身体各部分及各器官生长之比例,也与从前不同,某部分是永久生长,而某部分仅为一时生长。有的到老年期依然生长,而有的不久即行萎缩。从前所用关于身体各部容积之度量,今已废止;以前所见到的调和,今已破坏。在身体上或精神上之个性的差异,如今益形显著。有发达极迟或极慢,长保儿童状态的生活者;有骤然突进,早早成熟者。骨与筋肉为青年身体诸器官中之最占优势者,但它们好像在互相竞争:骨胜则身体软弱,筋肉胜则身体紧张。自然为帮助青年将来得过奋斗的生活,特赋与以所有的能力 ——敏捷的行动与肩、腕、背、脚、颚等之力;又强大头盖、胸部、臀部等;并使男子备有适于进攻的体格,使女子具有适于为母的结构。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