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54
颗粒名称: 译者序言
页数: 5
页码: 114-118

内容

本书 《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The Origin of the State )是恩格尔(Frederich——theFamily,PrivatePropertyandEngels)最有名的主要著作之一。第一版于一八八四年(在他的六十五岁,即马克思去世的第二年)行世,大加修补的第四版于一八九一年(在他去世的四年前)行世。故读了本书,可以知道他们二人对于唯物史观、国家、家族等之最成熟的意见。
  本书有如著者在《序言》中所说,是恩格尔继承马克思在生前有志而未遂的工作所完成者,他根据关于这一问题的摩尔根之划时代的研究,加上自己的研究,并插入马克思的评注 ——在本书中引用马克思所说之处就是 ——把自蒙昧、野蛮以至文明的人类生活之历史,由唯物史观的见地,简单地论述。我们从本
  ①本书原著者是德国恩格斯,译者署名“李膺扬译”。书中原著者署名原为 “恩格尔”通译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89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本书今,译本书名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译,述文字亦与本书多有不同。然而,本书却为该名著在中国的第一部全译本(上海新生命书局1929年出版),曾先后再版七次,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颇有助益。本书初版时,在《译者序言》之前,排印有陶希圣所撰《序》。今由编者移作本书附录(见本卷第 300~302页)。
  书,不仅获得在历史研究方法上的一般的指示,更可看到人类原始生活中许多有趣味的事实,与三千年来为我们文明基础的一夫一妻家族,私有财产制度及国家之沿革,还有锐利的马克思主义的对此之批判。要想知道马克思学派怎样地看男女关系,怎样地看国家,本书便是极有兴味而且重要的指针。
  现在为帮助读者容易了解本书起见,特把本书的内容简单解说如次:
  现代社会之为以布尔乔亚汜①与普罗列搭利亚特②之对立斗争做中心,还有国家之为这种斗争之一机关;原是研究社会科学者之常识,无用在此多加说明。而在社会生活上之这一斗争,即在家庭生活中也表现其缩影;今日之一夫一妻家族 ——除出普罗列搭利亚特的 ——是不为男女之和好而为其斗争 ——代表社会生活上布尔乔亚汜之夫与代表普罗列搭利亚特之妻之斗争 ——之场面;因之其结果不属于法兰西式盛行的通奸,便属于德意志式家庭中的倦怠:这些便都是恩格尔所断言的。
  这两种的斗争形态 ——国家与家族 ——是不是永远不离人间的呢?出则阶级斗争,入则家庭斗争:这二者是不是人间不得免的运命呢?它的原因何在?在过去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是怎样?将来的又将怎样? ——从唯物史观的立场,研究这些问题,同时以过去及现在之事实证明唯物史观之理论者,即为本书。
  读本书时最先值得注意者,为区别时代之标准(第一章)。恩格尔依从摩尔根将世界史分为蒙昧,野蛮及文明之三大期,更将 前面二期各分为下,中,上三段;这个区别之标准,决不是任意的,而是以生活资料获得手段之发达程度 ——生产力之发达程度——来规定的。即以火之使用,弓矢之发明,制陶器术之应用,家畜之饲养,与植物之栽培,以及铁之发见等,作为划时代之唯一标准。这一标准之如何妥当,换言之,唯物史观理论之如何正确,读本书(特别是第九章)者自会知道。这里且把其中最重要的后面二项略加说明。
  最初的人类,是以获得自然长成的动植物来生活的。但因牧畜及植物栽培之发明,就开始了用人力以支配自然之作用。这一支配因铁之发见更得到决定的发达。而这二者,实成就了人类生活上未曾有的大革命。因在人类专靠自然的产物以生活时,人之劳动力只能产生为维持自己所必要的生产物,不能产生比必要更多的生产物;住于一定地域内的一团人,只向共有的自然界共同取得每日必要的生活资料以共同消费;因之在那里没有发生私有财产之余地 ——除出极其微细之物 ——而是共产主义的。
  然因为牧畜及植物栽培之发明,人间劳动之生产力就急速增加。铁之使用更促进它的发达。于是人之劳动力得产生比维持生活所必要的更多的生产物。剩余物由是发生,交换由是开始。而下列二种以前所全不知道的事实也由是出现。
  (1)人之劳动力得产生维持生活以上的生产物,就造成了榨取他人劳动力之可能性;
  (2)所蓄积之富,不属于团体而归于个人之手(私有财产)。
  这个与他人之榨取相连结的私有财产之发生,究有如何影响及于人类之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便是本书之中心问题。恩格尔先说对于家庭生活之影响(第二章)。我们读了这一章,就得明白了解今日之一夫一妻制 ——如前述的含有男女之斗争,男性之支配,通奸,淫卖或倦怠的一夫一妻制 ——是全为私有财产之产物,而决非人间本来之男女关系,且因之它的运命是必然地与私有财产之运命相一致的。
  自第三章至第八章,详细述说私有财产对于社会生活之影响。恩格尔先就各种民族,说明当尚未发生私有财产时之人间是过如何自由、如何平等又如何友爱的共同生活;然后说明这样自由、平等、友爱的社会是如何地因财产之私有而转化为相反对的社会。即“私有财产”同在家庭生活上产生如今日的一夫一妻“家族”一样,在社会生活上便产生了“国家”。至于私有财产因何种理由而产生国家,又使国家来尽如何的使命,这在第五、第六,第八及第九章有详细的说明。
  如斯,今日之家族及国家是私有财产所生之双生儿。于私有财产基础之上,发达生产力;国家之形态也有种种变动。然国家之本质是不变的,因做它的基础的私有财产之本质不变。即在今后只要在这一基础存在的限度内,无论如何修正宪法,如何改订选举法,而国家之本质将不会变。然则这一基础究是什么呢?
  私有财产是要消灭的。这在本书中当作自明的理以议论。因为私有财产如何消灭这个重大问题是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被说明的。《资本论》中说私有财产并非因人间之意志而是因经济的必然,不得不归于消灭。然因这个必然性以消灭时之家族及国家变成怎样?这是本书第二章之终及第九章之终所论及的。这在形态上在许多点将和私有财产发生以前的状态相似。为什么?因两者都有所谓缺少私有财产这一共通基础之故。因此,我们遂得了解恩格尔之所以要在第三、第四章中详说私有财产发生以前的氏族制度之用意。原来他是不用空想以描写未来社会之光景,故特就与未来社会有共通基础的原始社会详为叙述。然未来社会并不是原始社会之复现。前者乃是与后者在重大点上有差异的即生产力为极大发达之社会。一是为了生产力发达而灭亡的社会,一是生产力极大发达的结果所生的社会。用想像来描写这一社会要取如何的样态,是科学者的马克思与恩格尔所不为的。
  再,本书以 ErnestUntermann①的英译为底本;当翻译时,并参照西雅雄氏及田中九一氏根据德文版的二种日译本,附此声明。
  译者
  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