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资本主义与劳动阶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49
颗粒名称: 第八章资本主义与劳动阶级
分类号: K101
页数: 24
页码: 64-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贤江译著中我们已经看到重商主义曾经是支配世界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当时,各国都采用关税政策和极端的保护贸易主义,以谋求本国货币储备的增加。然而,在工业革命之后,这种商业资本的积累变成了工业资本,资本主义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产业资本主义时代。因此,作为商业资本政策的重商主义思想已经不能作为资本主义青年期的思想,即作为新产业资本政策的思想。由此,在新兴企业家阶级之间,反对旧的重商主义政策的限制和干涉,表现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新趋势。
关键词: 科学 发达 革命

内容

我们于上述第六章中,已经见到重商主义曾为支配世界经济政策之指导原理。那时各国皆采用关税政策与极端的保护贸易主义,各谋本国货币蓄积的增大。然到了产业革命以后,这种所蓄积的商业资本,一变而为工业资本,资本主义入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产业资本主义的时代,于是前时代资本主义摇篮期的思想,即作为商业资本政策的重商主义,早已不能用为资本主义青春期的思想,即作为新的产业资本的政策了。由此在新兴企业家阶级之间,反抗旧的重商主义政策的制限与干涉,而表现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新倾向。近世经济学之始祖亚丹斯密司(AdamSmith)①,实是此种新运动的指导者,青年资本家阶级之理论的代表者。
  斯密司的大著《国民之富》,有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模范经典之称号,在经济学类书中,终算是有特色的;然此书出版的时期,恰与美洲殖民地的独立宣言同时,即在一七七六年,离产业革命开始之后正无几时。他观察了自重商主义经济时代到产业革命初期的经济进化之过程,于此发见为历史必然产物的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惟斯密司相信一切自然的,都是善的;所以他对于这个当作历史自然发展之结果所必然产生的经济关系,也认为极巧妙的善的社会组织。同时,他的根本思想又是如此:人类的天性是利己的;从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凡在这个组织下面所包含的各个人,倘若根据他们自然的性情,专为自己的利益而活动,那么当作必然的结果,社会全体的利益,也当不期而增进。他从这一种见地,反对干涉个人自由的一切法律,及妨碍自然发达的一切保护政策。他又说:倘若在所谓自然的自由这个明白而且单纯的制度之下,只要各个人在不侵犯正义之法的限度以内,尽依自己所欲去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其他任何人的事业及资本,也得自由地用自己的事业及资本去与之竞争;那么人类的生产力,自然能在资本主义经济组织之下,发达到最大的高度。
  在产业革命以后的英吉利的资本主义,正依着斯密司的学说而向前进展。近代的大产业制度,陆续地生出新的工业都市;如伦敦、利物浦、曼却斯德、伯明罕①等大都市,在一八〇一年至一八四〇年之间,各增加人口约二倍至三倍之多;浓密的黑烟,笼罩在此等都市的天空。生产力得到异常的增大,大量的英吉利制造品就向大陆诸国输出。
  工业的发达与人口急激的移动,必然的惹起了议员选举法的改正问题。十九世纪开始以来,英国的自由保守两党,即常以这个问题为中心而起政争;至一八三二年自由党组织新内阁,这个选举法改正案遂在议会中通过;因此代表地方地主的保守派议员的当选数为之大减,而工商阶级出身的自由派议员数为之突增。这可说是自由主义的产业资本家对保守主义的地主阶级所得的第一回胜利。
  至一八四六年,又把多年未决的废止谷物条例等也通过了。这所谓谷物条例,原系地主阶级为防止谷价之低落,特对谷物的输入课以税则;但对谷物课税的结果,必然地增高劳动阶级的生活费,从而与要求减少工资的新兴企业家阶级的利益不能并容。故现在谷物条例的废止,即可视为产业资本家对地主阶级,又自由主义对保守主义所得的第二回胜利。从此英吉利的产业,遂在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之下,成就空前的突飞的发展;至十九世纪中叶,固已入于资本主义的全盛时代了。
  英吉利资本主义的波涛,更逐渐地侵入到欧罗巴大陆。在法兰西,自维也纳会议以来而保守主义所压倒的自由主义,也由得了英吉利输入的机械工业的援助,重行恢复其势力。先于一八三〇年七月,逐路易王,新迎奥雷昂公路易菲力布,拥戴为王;至一 八四八年二月,后废菲力布,而宣布共和,选拿破仑一世之甥路易拿破仑为大总统。此即所谓七月革命及二月革命;以后二月革命的余波,还深入到保守主义的大本营奥地利;等维也纳暴动发生,更把多年来专谋压迫自由主义的梅特涅逐出国外。
  当时的德意志,尚与意大利一样,未成为统一的国家;自维也纳会议以来,才在奥地利指导之下,当作联邦而存在。至一八三〇年,联邦中的一个强国普鲁士先集北部诸邦,组织关税同盟,谋一种经济的统一;以后南方诸邦,也陆续加入同盟,才算成就了政治的统一之前提。原来这个北部地方,包括从前汉市同盟的诸都市在内。故经济的发达本称显著;到了此时,又受英吉利产业革命的影响,采用机械工业,大见近代的大产业之勃兴;因此这北部地方的新锐的意气愈加强烈,自由主义与统一主义遂弥漫到德意志全土;到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没落后,这个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意志帝国统一的气运,便越发成熟了。
  至一八六一年普鲁士王威廉一世登位,他就任用铁血宰相卑斯麦(Bismark)①决心图谋奥地利的排斥,以期实现帝国建设的宿望。果然不久,为了丹麦征伐的占领地处分问题而勃发普奥战争;普鲁士竟于七星期内,击破奥军,追及奥的首都维也纳,而迫使求和。由是奥地利与匈牙利遂完全脱离了德意志联邦的关系。
  但普奥战争以后,普鲁士的国势虽然蒸蒸日上,然为建设真正强大的德意志资本主义帝国,如今还须作一必要的准备。这准备不是别的,就想从邻国法兰西,割取相当于新兴德意志产业的 面包与水的煤铁丰富产地之阿尔萨斯与劳伦①( Alsace—Lor-raine)。
  而当时的法兰西呢,大总统路易拿破仑正模仿他的伯父拿破仑一世,举行一次政变,升坐帝位,更想表显一点武功以谋巩固地位,故正在等待机会;恰巧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他就捉住这个问题,视为两国开始战事绝好的口实。
  普鲁士军于一八七〇年七月以破竹之势;攻入法兰西国境。拿破仑三世虽亲率大军应战,但竟受围而降敌,德军遂杀到巴黎而包围之。巴黎市民乘此机会,立刻废止帝政,组织假政府,再行共和。其时,市民皆困守围城中,不料五个月之后,假政府的大总统企尔②竟秘密会见俾斯麦,在凡尔塞结下了和约。议和结果,德意志得遂宿愿而占领阿尔萨斯、劳伦,更得五千万万法郎的赔款,即在凡尔塞的大本营,会联邦诸国的君主,规定德意志帝国的宪法。于是普鲁士王威廉一世,居然在敌国法兰西的王宫里,举行盛大的德意志皇帝即位式。这是一八七一年一月的事情。
  与这个在北部德意志的一大资本主义帝国建国相仿佛的时候,意大利的诸邦也渐趋于统一。至一八七〇年,最后留下的罗马的法王领地,也归陷落,新的意大利独立王国遂告成立。在南部德意志,也组织了奥地利、匈牙利的联立国家,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堡垒,也终于不免为资本主义化了。
  自由主义的狂浪,连半东洋式的专制王国俄罗斯,也波及到了。在一八六一年,俄皇下农奴解放的敕令,由是工场的烟囱,在北欧的空中也竖立起来。
  以上是说欧罗巴洲的形势。但同时新大陆的美利坚合众国,也以急激的速度,在实现产业资本主义化。在美国,因风土的关系,南北两部的经济原有不同:南部以农业为主,多使用黑奴;北部则以工商业为主,多雇用自由劳动者。当初以代表南部的民主党占优势,大总统也多由民主党选出;大产业制度输入以后,北部的共和党突增实力,渐有压倒民主党之势。至一八六〇年,共和党的林肯(Lincoln)遂当选为大总统。于是南部诸州,不赞同北部所唱的统一主义与自由主义,且恐怕因共和党的《奴隶废止案》一旦实施,势必颠覆自己经济的利益;故即脱离北部而组织基于割据主义的阿美利加联邦。如此,在一八六〇年至六五年,遂见有美国的内乱,即南北战争。这次内战结果,南军失败,由是南部诸州重与北部合并,林肯的《奴隶废止令》实行宣布;而美国的产业,自后便益趋发达。
  在此以前,自一八一一年至二五年间,在中美、南美的各殖民地,因当时欧洲诸国正苦于拿破仑战争,无暇顾问各自的殖民地,所以他们先后举兵独立。此时美国大总统门罗遂宣言所谓“门罗主义”,禁止欧洲诸国干涉美洲大陆的国事,恰巧英吉利方受勃兴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故不惟反对如以前的压制殖民地,反取奖励殖民地独立的方针。因此,中美及南美的诸小国,遂完全投于美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势力圈子内而为它所独占了。
  一八五三年,由配里①提督所率的美国军舰四只,出现在东洋神秘国日本的一渔港中,打破了它的锁国之梦。在这件事情的前后,英吉利与俄罗斯的巨大商船及军舰,也曾屡次访问日本,虽求幕府开国通商。而当时日本的封建制度,已渐为商人阶级的金力而夺其经济的基础;行将灭亡的武士阶级的政府,并不知道如何对付这一外交的难局。以后德川封建政府倒溃,统一的近代国家被组成。于是日本的商业资本遂与世界的资本主义握手言欢,实为当然的趋势。不久,勤王讨幕的呼声,忽然普遍到全国。可见当时的外交问题,实给维新革命以一爆发的机会。
  这样,在一八六八年新组织的日本革命政府,以超绝寻常的手腕,急疾地采用欧美的机械工业。仅不过半世纪的工夫,早就发展而成为世界有数的资本主义国家。
  然这样的日本的觉醒,实只是一个东洋唯一的例外。试看印度,它早为英吉利所占领,一八七七年建设印度帝国,而以英吉利女皇维多利亚兼印度皇帝。再看中国,虽拥有庞大的国上,然国人只贪睡眠,做了列强侵略政策的目的物,犹未从封建梦里醒来。一九一一年的中国革命。虽把清朝取消而改称中华民国,然这个共和制度,徒然是名目,一般国民仍呻吟于军阀割据的专制统治之下。故黄色的亚细亚,依然与黑色的阿非利加,均正如南美之属于北美合众国一样,附属于欧美资本主义,当作它们的经济市场与殖民地而存在的。
  以上我们就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势,已为略叙一过;但试问像这般明显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果如亚丹斯密司所说,是那样自然的合理的组织吗?不错,资本主义符合于科学,是当作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而生成,且为此得以成就这样的发达的。只是一到十九世纪的后半,资本主义早已发达至尽头,须更有新的较进步的社会组织起而代之。现在轻视这个必然的进化的过程,而欲不自然地维持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无理地继续它的发展的努力,实为使资本主义违背科学,使不合理而且不自然的种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既由斯密司听到对资本主义承认并赞美的学说,现在更不可不再就他的理论作一考察。他的发表《国民之富》①,如前所说,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全盛期以前。所以他只有为那种辉煌的黄金时代的预想所眩惑,而未及看到它的缺陷与矛盾,也不能预见在衰亡期所生的形态。
  照斯密司的说法,资本主义是由私有生产机关的个个企业家间的自由竞争,而可以发达生产力到极度的。各工场为谋与他工场的竞争上得占胜利,具备更精巧的新机械,应用更得力的科学新发明。生产上的技术愈进步,社会的生产力也愈急激地扩大。其结果遂至于发生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制造品的过剩。 ——即这样的自由竞争,必然的会引起:那无视社会实在需要的极大量不必要品之生产与不能为市场销尽而只好堆积在仓库的无数余剩货物。制造品如果不出卖,资本的运转就要停止,产业就要陷于非常的恐慌。多年来恼昏资本家经济学者聪明头脑的那个周期恐慌之原因,正不是别的什么怪物,实只是亚丹斯密司所竭力赞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特性的这个自由竞争。
  这个自由竞争,又不仅行于各个资本家中间而已,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间,也复同样行使。而且国家与国家的自由竞争,要比资本家个人间的,更来得大,更来的激烈 ——就是,常至发动战争。
  在这时代,斯密司的自由贸易论,早已变为时代落后的发臭的旧政策。如今的国家,业已整个成了国民资产阶级的执行委员会,它要用一切手段 ——前后以武力 ——保护各本国资本家的利益,即贸易。那个怕因战争而断绝贸易的平和主义时代,已算过去;如今正是一个在可恐的超弩级战舰护卫之下,而输出货物的军国主义时代。
  今试把十九世纪末以后至世界大战止的主要战争列举一下,竟有如下列之多。而此等战争,盖无一不以获得经济上的特权,或贸易上的根据地,以至殖民地、势力圈为目的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由主义时代曾经以奖励殖民地的独立为得计的英吉利,如今却成为夺取殖民地战争的急先锋。而殖民地的占领,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一时代,复现出它的重要性来。因为无论哪个殖民地,终是经济方面进步①落后的农业国;所以如能确实地占有殖民地,就可为工业国的本国,获得继续不断的食粮与原料之供给,与制造品推销最多的市场。
  一八七七年俄土战争。
  原因 ——俄罗斯为欲得一地中海方面的贸易门户,故多年来对土耳其要求开放鞑靼纳尔司海峡。
  结果 ——俄罗斯胜,结下圣士提反条约;后因英吉利及其他列强的干涉,重开柏林会议而更改讲和条件。
  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
  原因 ——中国怒法国之侵略安南,思击退之。
  结果 ——中国败,印度支那全部为法国所占领。
  一八九四 ——五年中日战争。
  原因 ——由于在朝鲜的势力冲突。
  结果 ——日本胜,使朝鲜离中国而独立,夺取台湾又得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但因俄法德三国干涉,仅将辽东半岛退还。
  一八九八年美西战争。
  原因 ——美国欲在太平洋得一根据地。
  结果 ——西班牙败,将菲律滨及其他地方割让于美。
  一八九九年 ——一九〇二年南非战争
  原因 ——非洲大陆,除古国埃及以外,全为未开垦的蛮地,列强自十九世纪后半以来,皆努力开拓殖民地(如英之开浦殖民地,法之撒哈拉,德之西非,意之东非,比之康戈等);至一八八二年,英吉利既得以埃及为保护国,更谋开浦殖民地的扩张,遂侵入为荷兰殖民所建的南非共和国。
  结果 ——英本国载运大军援助殖民地军,战争亘四年之久,卒将南非一带统一,收为殖民地。
  一九〇〇年义和团事变。
  原因 ——中日战后,列强乘中国的疲敝,群起而侵略中国的边境(如俄之于旅顺口,德之于胶州湾,英先取香港,今更取威海卫,法之于广州湾);因此中国人对于列强的反感甚深,山东的义和团就杀外人,直至北京,包围各国公使馆。
  结果 ——日美英俄德,法奥意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勒索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即今所谓庚子赔款。
  一九〇四 ——五年日俄战争。原因 ——俄罗斯占领满洲,更进兵朝鲜,威胁日本的势力范围。
  结果 ——日本胜,夺取辽东半岛及桦太的南半并获得满洲的利权与朝鲜的特权。
  一九一一——一二年意土战争。
  原因——意大利多年来垂涎于地中海对岸的土耳其领土北非洲的里波里。
  结果——因巴尔干战争勃发,土耳其中止对意大利作战,而放弃的里波里。
  一九一二——三年巴尔干战争。
  原因——庞大的土耳其帝国,久已成为老大病夫国,以介在列强势力之间,才得勉强保持它的独立。一八二一年的希腊独立战争,虽因英法俄三国之对土干涉而成功;但自后土耳其的分割问题,成为列强间的悬夺。俄国前在克里米亚及俄土的两次战争,因受列国干涉,暂止其南下的野心;但后来变更计划,通一同民族的巴尔干小王国塞尔维亚,复建立了对土耳其侵略的方策。他方,德意志经它的同盟国奥地利,匈牙利更以保加利亚为先导而窥伺土耳其;英吉利也以埃及为根据,示恩于希腊,谋有所割据。在如此背景之下的巴尔干诸国,今乘土耳其忙于意土战争之关头。就突然联盟而起侵略军。
  结果——土耳其败,割让在欧罗巴的领土大半;但因分配问题,更引起同盟国相互间的战乱,罗马尼亚也加入作战,巴尔干的形势遂纷纠益甚。
  从一八七七年至一九一三年,仅不过三十七年而已,然其间足足有了九次大战争,还有其他不少漏着记载的小战争。资本主义便是如此这般靠着狂暴的枪剑、惨淡的鲜血而才复继续发达的一种不自然而且不道德的社会制度。果然,反对资本主义的一个有力大运动,也已通过全世界有如燎原之火一般急速地激烈地在燃烧,在蔓延。这一有力的运动,就是社会主义的运动。但要问这个想继续资本主义的文化,代替资本主义的思想而支配世界的社会主义,究为如何的主张、如何的思想呢?以下且就社会主义的起原而研究它的本质。
  所谓社会主义,即如其名所表示,为社会本位,即以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为本位的主义。反之,资本主义也如其名所表示,为资本本位,即以资本家各个人的利益为本位的主义。故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的富皆为资产阶级所独占,所谓劳动者这个庞大的无产阶级,就不断地受资本家的榨取;然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的富变为社会全体所共有,于是再也没有榨取的或者被榨取的什么阶级了。
  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虽似完全相反的两极端的思想,然前者须通过后者才能实现;即其学说,也是继承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而由发展与彻底,才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学之科学的体系。
  正犹天文学之前有占星术、化学家之前有炼金术士,同样在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前,也有空想的社会主义为之先行。我们于聆科学的社会主义之父卡尔·马克思的学说以前,若忽过了圣西门(St.Simon)、傅立耶(Fourier)①、欧文(R.Owen)等人之名,到底是不可以的。
  圣西门与傅立耶二人皆为法国人。圣西门著《新基督教主义》(一八二五年),想象人类黄金时代的社会秩序。傅立耶恐是最初的社会主义实验家,著《新产业社会》,又试行称为 “法拉 谢”①的小理想乡的建设,但结局归于失败。
  欧文是英吉利产业革命时,自己雇佣二千职工,经营一纱厂的资本家。他在克拉特河畔的纽拉那克建设理想的工场,思有以改善悲惨的劳动者之境遇。一八一三年,他著《新社会观》一书,发表自己的思想;在那里他说人类的性质为境遇的产物,故社会制度有改善的必要;又说今日风靡全国的机械生产的发达,在它自身虽很好,但因用为私利,故遗害不浅。
  以上三位社会主义的先驱,皆于产业革命完成之前或后,无所成就地没世;但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创始者卡尔·马克思,在产业革命完成之后,尚生存了五十年有余,故他们对于资本主义衰亡期的诸种形态,是能直接实地加以解剖与研究的。
  他先研究古来的社会制度如何发达到今日的资本主义社会,因以建立了他所独有的历史观。由这个历史观的立场,他更检查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发见蕴育在其中的新社会的萌芽。这就是他的共产主义。而他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从头脑中所发明的理想社会之建设,而是当作历史进化之必然的结果,在资本主义之后所当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之有意识的促进。
  在一八六七年出版第一卷的马克思的名著《资本论》,乃是全部共有三大卷的大研究。他在这部书里,从各方面解剖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本质,指出它的矛盾,缺陷与不合理,因而说明资本主义已经走到穷途,必然地要崩溃,社会主义即当代它实现。由此可见,马克思与亚丹斯密司都站在科学家的地位,研究同一的命题;而所到达的结论,却完全相反。但他们的当作经济学者的立场、观察的出发点,可说是完全一致的。即斯密司资本主义社会为历史的发展之自然产物,又发见价值并非由交换所生,而由生产所生;像这种种,马克思也都照旧继承。想他于前者之上,建立起唯物史观论与阶级斗争说;于后者之上,建立起劳动价值说与盈余价值论的根本见解。换句话,这就是所谓社会主义,是蕴育于资本主义的胎内,而且成长不息的它的后继者。要之,斯密司与马克思两人,把同一研究分为前后二期而分担。即前者担任了产业革命以前的一期,于此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学;后者担任了产业革命以后的一期,于此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学。
  资本主义的社会,这样在自己胎内养着自灭的种子,由自身来供给埋葬尸体的人。但打倒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社会,而为次代的主人公者是谁呢?那就是近代的无产阶级,即最多数而且最悲惨的为工银奴隶阶级的他们。
  近代的无产阶级,是跟了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发达而发达的。自由竞争使无数的手工业者与家内工业者破产,生产的集中与周期的恐慌,驱多数小工场主及中产阶级零落在无产阶级的队伍里。资本愈集中,愈为极少数的大资本家所掌握,就有愈多的人口变为此等资本家的工银奴隶。因此,劳动者的供给,常要超过资本家的需要。其结果,在劳动者方面就引成了不绝的失业者群 ——即虽有劳动而得不到劳动机会,只好强制成怠惰的所谓产业后备军 ——之存在;在资本家方面,就获得了可用更便宜的价钱购买劳动力的好机会。又不仅此而已,因精巧的机械之发明,更逐渐地增多了妇女及少年劳动者的雇用;于是无产阶级如今连自己的妻子,也不得不看做劳动市场的竞争者了。这种样的状态,随资本主义的发达,益使劳动者的境遇恶化。即幸而不受失业之苦,但由劳动所得的工资,连自己一人的生活尚且不足以维持。更不幸的,是由他们所供给的极大量的无代价劳动的堆积,竟发生了不能在市场销售以尽的生产之过剩。这个恐慌一经到临,资本家遂弃敝屣似的,任意把劳动者掷在路旁。故所谓资本主义,实为用失业以报酬劳动者的辛劳,于正值丰裕时期而勒逼劳动者冻饿以死的社会组织。
  这样,变动阶级的不平,火上加油。这不平的大群众,在工场,在都会,团集在一起。这里,正是这种不平互相结合,虽欲不想什么共同表现而也不可得的处所。劳动组合 ——工会便是这样起原的。工会当初的目的,自然不过为了劳动条件的维持、改善,以及会员相互间的保护向上。
  产业革命的祖国,资本主义的祖国,遂也成为工会组织的母国,社会运动的母国。我们在十九世纪之初,已能从英吉利看出最初 “非法 ”的工会。因为照当时所存在的《劳动者一般团结禁止法》看来,虽只二人以上的劳动者相聚会而讨论工资的增额,也是认为妨害产业的阴谋而非严厉处罚不可的。然而即在这样苛刻的取缔之下,工会运动还是顽强地进行。经如此长期苦斗之后,政府的取缔方针也渐趋缓和。于是至一八三四年,在欧文影响之下,居然得见拥有五十万会员的“全国工会总联合”的成立。可是,用恐怖之眼看这劳动者联合的工场主联合,重使政府采取断然弹压的方针,于是无产阶级的运动,又不得不暂时丢弃工会运动而由其他运动形式中寻出进路来。
  这一条新进路,便是自一八三八年至四八年长亘十年的震动英国朝野的宪章(chartist)运动,也即是在一八三二年选举权扩张中,把劳动阶级漏落的、如今要求“普选”的战斗的政治运动。但是这个运动,也因《工场法》改正、《谷物条例》废止等若干劳动状态的改良,而不能彻底进行;且以这些若干劳动状态的改良为代价,实未免为过大的牺牲。因此,自一八四八年以后,渐次趋于衰灭,重新有较稳健的组合主义运动在英吉利劳动阶级间慢慢地恢复过来,同时在政治运动的领域上,也有微温的改良主义倾向,暂时支配无产阶级的运动。当时所组织的“伦敦劳动者协会 ”“劳动代表同盟 ”等的政治团体,实筑成了后世英吉利劳动党发达的基础。
  一八七一年的《工会法》,开始承认工会为合法的存在;以后在各地,在各产业,皆有工会勃兴,劳动阶级的活动家,加入多数工会的内部。而由 “工会大会 ”所选出的 “议会委员会 ”之运动,也有极活泼的发展。
  在大陆各国的无产阶级运动,更比英吉利的为困难。为了拿破仑战争而阻止英吉利产业革命输入的大陆各国,因从它们的资本主义产业开端的当时,已须与业经成长的英吉利大产业竞争。故它们的经济政策,势非多少超过自由主义时代或者竟短缩至极度不可。法兰西虽曾出过如圣西门、傅立耶的社会主义者,但所及于劳动阶级的影响,直到后来,也未成为大组织的表现。德、法的劳动者运动之渐趋隆盛,乃是一八六〇年以后的事。在此以前的约二十年间,有蒲鲁东(Proudhon)、路易白兰(LouisBlanc)①及马克思、昂格思(Engels)等;尤其以后面两位社会主义思想家的运动,为最能给与近代无产阶级运动以新生命的可注目的运动。
  蒲尔东是以那一句“财产是掠夺 ”知名的名著《财产论》的著者。但他的思想,乃是连共产主义都反对的极端无政府主义。
  路易白兰是最初企图由现存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政策的一个人。他的一派,在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时,曾入据革命政府的要津,想根据所谓 “劳动权”的主张,设国立工场以收容失业劳动者;但因力量不足,计划全归失败。然后来那震惊一世的巴黎公盟①所以勃发的心理的准备,可说已在当时成功了。
  卡尔·马克思是科学家,而也是实际运动家,曾遗留着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一八四三年,他被逐出故国的德意志,在巴黎、不鲁塞②、伦敦之间,过着迫害与贫困的流浪生活。在这慌乱的亡命时期,他得到亲友昂格思的援助,继续进行他那困难的研究与运动。
  一八四七年,马克思所指导的在不鲁塞的 “德意志劳动者俱乐部 ”与在伦敦亡命的各国革命家所组织的秘密结社 “共产主义劳动者教育俱乐部 ”联合起来,成立为国际的“共产主义同盟”。由大会的决议,把马克思与昂格思所合作的宣言书发表了,这就是世界有名的《共产党宣言》。从这个宣言发表以后,即以此为转机,把一向在地下当作秘密阴谋而行的社会主义运动,遂发展到以无产大众为对象之公开的宣传运动了。
  《共产党宣言》以那一句有名的“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作结。③这一个共产主义运动的标语,居然实现,至一八六四年,便有“万国劳动者同盟 ”即“第一国际”,在马克思指导之下而在伦敦宣告成立了。
  由产业革命所引起的近世资本主义,是超越一切国境、遍布一切国民而普及全世界的。同样,在资本主义胎内所孕育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必然的要超越一切民族与国籍,而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于七十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所业经道破的。他更在自己起草的 “国际 ”宣言及规约中郑重说明,只有靠无产阶级自身中间之国际的团结与统一,才能完成遍于万国文明社会的劳动者之解放。
  “国际”大会,每年在各国轮流开会,此后逐年增长势力。惟后来加盟的俄罗斯之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Bakunin)一派,每事辄与马克思派之共产主义者冲突,遂致于引起一部分的分裂。这一分裂虽未成为使“国际”瓦解的原因,只是在此另有一事足以使“国际”不能继续存在者发生。这就是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盟的失败。
  普法战争中法兰西的连战连败,发生了巴黎的革命,由企尔所率的假政府,武装全市劳动者,组织市民军,在敌兵重围之中,宣布共和制。然因巴黎城内食粮的缺乏,围城的困难日益加甚,巴黎的资产阶级政府,看城内的市民军,为比城外的敌兵更可怕的劳动者革命的威胁。于是,对于阶级意识比对于爱国心更顺从的资产阶级,遂背叛了站在自己一边的劳动者军,而密与敌军勾结,承认了普鲁东的一切要求,缔结了《凡尔塞讲和条约》。发觉此种阴谋的巴黎劳动者,也顿然唤起了他们的阶级意识,把他们手中的枪,如今转向企尔及其政府使用。三月十八日清朝,巴黎市街,遂到处喊着 “公盟万岁 ”,在政府机关中,飘扬起革命的红旗来。
  巴黎公盟虽只存在了二月有另的短时期,然而它是历史上最初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为万国劳动者吐万丈的气焰的。世界的资产阶级一听到这个无产阶级叛逆的消息,无不通体战栗,惨然失色。公盟的扑灭,无论法兰西、普鲁士、英吉利、奥地利,凡是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资产阶级,没有不一致热望;为了它,虽是昨日的敌人,也不惜结为友人而协力援助。
  侥幸逃至凡尔塞的企尔,马上召集政府军,再猛烈地向巴黎反攻。于是在混乱与不统一中继续苦战的“劳动者之天下”,到了五月二十二日,只好在血烟模糊里暂告没落。
  巴黎公盟是一没有何等准备、何等基础的劳动大众之突发的暴动。其指导者之中,有路易白兰派、蒲鲁东派、马克思派、巴枯宁派等种种杂乱的革命分子混在一起。这一点,便是巴黎公盟失败的原因。但这个责任,统统被归在“国际”身上。公盟没落之后,一切欧罗巴各国的政府、言论机关以及资产阶级的憎恶与迫害,无不向于“国际”,说是由它的巴黎支部指挥这次叛逆。尤其是马克思所著的《法兰西之内乱》一书,即当作“国际”对于巴黎公盟的宣言而发表的,大受英吉利资产阶级新闻的总攻击,目为“叛逆的刊物”。于是多年来拥有极大基金、许多会员而全然微温的、堕于改良主义的英吉利劳动运动之职业的干事,渐渐脱离了革命的“国际”。至翌年一八七二年,遂提议将本部迁至纽约,竟在海牙大会通过,由是第一国际在事实上已宣告解散了。
  “国际 ”死灭后的无产阶级运动,暂时各国采取各自的进路而发展。
  先看德意志。当第一国际成立的前年,已在拉塞尔①指导之下,组织“全德意志劳动同盟”。至一八六八年,由李卜克内西与倍倍尔的运动,成立“社会民主劳动党”。至一八七五年,在哥达大会,更把这两党合并,而成为马克思直系的“社会主义劳动党”。一八七七年,曾由宰相俾斯麦制定《社会党镇压令》,企图扑灭这个党。但实际上运动反益发达,到了一九一三年,为它后身的“社会民主党”的党员数,实有九十六万,与渐次兴起的工会互相提携,竟形成为庞大的势力。
  次看法兰西。自巴黎公盟失败以后,运动的恢复颇不容易,在许久期间,既无有力的工会,也无社会主义团体。直至一八九五年,始有包括约七百小工会的 “劳动总同盟 ”即CGT出现,像折衷了马克思与巴枯宁两派的主张,而发起所谓工团主义(Syn-dicalism)的新运动。工团主义是否定政治,主张由经济的直接行动以获得工会之产业管理权的。它的日常斗争上的战术,是罢工与怠工;革命上的最后手段,是总同盟罢工。从而虽自一八九〇年代以后渐次得势的“法兰西社会党”,也不能直接与工会协力作战,却只能从事议会运动,推出几个社会党的政府人员;但其结果,仅不过造就些改良主义与背叛者罢了。
  现在看俄罗斯的革命运动。它的历史虽久,但它的发达极迟。原来它是与俄罗斯资本主义的发达成正比例的。在一八五〇年代之初,已有虚无党、无政府主义者等的革命团体。这虚无党乃是采用最极端的恐怖政策(Terrorism)的,暗杀皇帝亚历山大第二者,即是他们。在无政府主义者中,有巴枯宁、克鲁泡特金(Kropotkin)等著名人物,尤以克鲁泡特金算是近世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家,曾有不少著作行世,至于由马克思派的共产主义者所成的“社会民主劳动党”,乃是一八九八年初才组织的;然当时工场劳动者人数尚少,工会运动差不多尚未发生。在一九〇一年,有急进的社会革命党出现,对农民宣传极为努力。一九〇五年,日俄战争惨败的结果,民众对沙皇专制的不平,遂乘机爆发,即所谓一九〇五年革命。当叛乱与镇压,流血与罢工几次重演之后,终算留着宪法,议会与劳动者的阶级意识,而终止了革命。一九〇五年革命后不久,“社会民主劳动党”内部因政策上的问题,遂至分裂,而成为多数派的布尔塞维克①与少数派的孟雪维克②前者后来即称为共产党。
  意大利的劳动运动。在第一国际当时,大概是受巴枯宁的指导,以后则受法国工团主义的影响为最多。但自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意大利社会党 ”之运动,新发生了信奉改良的社会主义之工会。至一九〇六年,遂成立一个由此等工会所联合的“意大利劳动总联合”。至一九一〇年,它的会员达六十五万。那个工团主义者的联合,只有约二十万的劳动者。
  再看英吉利如何。我们在上面已经见到英国稳健的工会主义与改良的劳动党运动发达的径路了。第一国际虽将本部设在伦敦,但它所及于在自己膝下的英国劳动阶级的影响,实还不如所及于在海之彼岸的大陆诸国劳动运动的影响。因此,英国劳动阶级并不看重这个处于逆境的第一国际。直到距欧文与宪章运动三十年之后,至一八八〇年,英吉利的劳动者,才再渐渐地归于社会主义的战斗的运动之方面来。这种样的英吉利社会主义的复活,与其说是由马克思及“第一国际”热心宣传的结果,无宁说是为后来资本家产业界上经济情势之必然的产物。换言之,在一八八〇年代中长亘五年的未曾有的大恐慌,实为这个复活最有力的原因。因为这个恐慌,波及到全般大工业,据说英吉利劳动阶级中几乎有三分之一为此失业。在这时期,那徒拥多数熟练劳动者之职业的工会,毫无办法;至那官僚化的工会干事之微温政策,其为不能适应失业者的切迫要求,自不待言。因之跟着猛烈的失业者运动的怒涛,社会主义的思潮重新涌上英吉利岸上来。一八八一年,组成“社会民主联合会”;一八八三年,组成“费边协会”;一八九三年,组成“独立劳动党”。“英吉利劳动党”是后来把此等各团体及一切工会统合了而成立的。然劳动党的议会政治行动,不能期待多大的效果。因此对于劳动党的幻灭与不满,跟着发生。一九〇六年以后所屡起的工会经济斗争与由汤麦输入的工团主义的发达,才算表示了英吉利劳动阶级的新倾向。
  最后看北美合众国。美国的资本主义,因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料,从开始即在独立于英吉利产业压迫之外的最幸运的条件下,故能有极顺利的发达。从而它的自由主义时代,存在的很久;劳动者的境遇,也比欧洲诸国良好的多。这一点怕就成为美国社会主义运动比较地进步迟缓之原因。“北美社会劳动党”虽于一八七六年组织,但这个运动最主要的原动力,还是常靠欧洲诸国社会党的亡命客。在劳动组合方面,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为建国以来由美国劳动者所组织的“美国劳动联合会”,即AEL;一为后来由外国移民所成立的“世界产业劳动者同盟”,即IWW。前者继承英吉利派的工会主义,为更妥协的熟练职工之职业别工会联合;后者则汲流于法兰西的工团主义,为革命的不熟练劳动者之产业的集团。而美国资本家独裁政府的传统政策,实为对于前者怀柔保护,对于后者极端压迫。故IWW之运动,在表面上竟全成为不可能的状态。
  其他在欧洲的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瑞典、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等国,以至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更有日本、中国、印度及其他在亚洲、非洲、澳洲的一切殖民地,只要是受着二十世纪文明之光的,可说多少总有某种形势的社会主义乃至劳动运动之存在。凡是资本主义所及、阶级榨取所在的地方,便一定有社会主义,有阶级斗争。而且这种斗争的性质,与榨取性质之为国际的,也同样是国际的。
  在第一国际殁落以后十六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勃发一百年纪念日,即当一八七九年七月十四日,有第二国际在巴黎之“国际社会党大会”上宣告成立。这个第二国际的主要任务,是在举行“五·一”节(MayDay)、无产阶级之国际的示威运动以及非战运动、反军国主义运动之宣传。
  这样,资本主义发达的结果,必然的引起阶级斗争的进展。即因资本愈集中,愈益增加无产阶级的数量;生产愈集中,愈给劳动阶级以组织的便利。世界经济之发展,将劳动者的生产物分配到全世界,而且使劳动愈益社会化;但反之,资本愈益为少数资本家所独占。实际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之父,他扶助儿子的成长,自己日趋于衰老;更为使儿子日后得继承家业,在父的财产之上,建设新的社会的共同生产之组织,故正在准备这个建设的基础。所留下的,只是个由父的死到子的承继,即由资本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而这一过渡便是无产阶级革命。至这一父的葬仪与子的承继,取何种形式以进行,马克思曾经根据巴黎公盟的经验,预言如下:由巴黎公盟开始发见了可以实行劳动者经济的解放之政治形态。我们从此可知,在俄罗斯十月革命之四十六年以前,已经在历史上显明地表示了所谓无产阶级独裁国家这一阶级斗争最高度的必然的社会形态了。

附注

① 亚丹 ·斯密司通译亚当 ·斯密(Adam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 ①伯明罕通译伯明翰,英国城市。 ①卑斯麦通译俾斯麦。 ①劳伦通译洛林。均为法国东北部地区及旧省名,隔莱茵河与德国(普鲁士)相望。 ②企尔通译梯也尔(LouisAdolpheThiers,1797—1877),法国历史学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1871—1873)。 ①配里亦译佩里或柏利,美国海军少将。 1853年率美国舰队开入日本江户湾的浦贺港,以武力挟迫日本政府缔结《日美通商条约》。 ①《国民之富》通译《国富论》,亚当 ·斯密的代表作。 ①原文如此。此处的 “进步”,实为 “发展”之义。 ①傅立耶通译傅立叶(CharlesFourier,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著有《普遍统一论》等。 ①法拉谢通译法伦斯泰尔(lePhalanstere),亦称“和谐制度”的社会基层组织模式。该制主张人人劳动,财产入股,体脑结合,以取代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 ①路易白兰 通译路易 ·布朗(1811—1882),法国小资产阶级杜会主义者,历史学家。著有《劳动组织》、《法国革命史》。 ①巴黎公盟通称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巴黎劳动大众发动起义而建立的政权名称。该政权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曾获得马克思的高度评价。 ②不鲁塞通译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 ③这句话通译为: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①拉塞尔 通译拉萨尔(Ferdinandlassalle,1825—1864),德国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1863年创设“全德工人联合会”(全德意志劳动同盟)并担任主席。认为可使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①布尔塞维克通译布尔什维克。俄文 Bолвмевик的音译,意即多数派,亦指俄国共产党。 ②孟雪维克通译孟什维克,意译为 “少数派”,亦指俄国社会民主党。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