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之进化与人类之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42
颗粒名称: 第一章地球之进化与人类之由来
分类号: K109
页数: 5
页码: 6-10
摘要: 《旧约·圣经》是人类最古的历史文书之一,其中记载了创世纪,即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根据《圣经》记载,上帝在六昼夜的工夫里创造了全宇宙,包括地球和人类最初的祖先亚当与夏娃。在第七日,上帝定下安息日。这些教训在过去被视为不可动摇的真理,为多数人所信仰。但是,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地动说和进化论的知识产生了,推翻了《旧约》的教训。
关键词: 地球 进化 人类

内容

《旧约·圣经》为人类最古的历史文书之一,凡读过这书的人,都会知道在这上面曾写着下面的几种话,如:“唯一万能的上帝创造了全宇宙;又在为宇宙中心的地球上,造出了人类最初的祖先亚当与夏娃。”更说:
  上帝做成这件大事业,仅仅黑暗了六昼夜的工夫,到第七日便见光明。那时候的世界,已和今日我们所见的一样:有山川草木,有鸟兽虫鱼。上帝工作完毕以后,看看他所创造的这个宇宙的光景觉得很好。于是就定第七日为安息日。五千年来 ——这是该书的著者所算定的宇宙的年龄 ——宇宙依然保持其原形而不变,即将来也当不会变更:这些都是《圣经》所告诉我们的。在现在,就是小学校的学生,固然也不肯相信有这么一回事;但在以前,这些教训却当作不可动摇的真理,为多数人所信仰。而且当这些教训为一般人所信仰时,上帝的仆役(僧侣)与上帝的代表(王)等,就得自由自在地驱使并榨取上帝所造的民众。
  然我们要知道,一切事物都是成长变化的,并不是天生固定的。后来我们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产生了“地动说”与“进化论”的知识,所以就把《旧约》的教训推翻无余了。地质学者掘入地球之内部,竟发见了与今日完全不同的各种植物的遗迹。再往下掘时,他们就发见地球原由各种地层所组成,而各地层都是曾在某时期做过地球的表面。故在各地层中所藏种种动植物的化石,也即为曾在某时期生长于地球表面动植物的遗迹。地质学者又从研究这些地层之形状与构成的结果,得将自形成地球以迄于现在状态的进化过程与其年数,作约略的推定。
  这样,我们今日所得知的,地球年龄大约已有十六万万年之久。据天文学者所说,地球在最初的时候,是一团火焰,用非常的速度自转,也用非常的速度绕太阳的团围而转。后来这块火焰有一部分分裂出来,就成为月。所残留的部分,经过了许多年代之后——虽然如此,但这个年代距有史时代还是很远很远 ——也逐渐冷却硬化,其运动的速度也变为和缓;最后,昼夜的时间和周年的长度始成为和今日相仿佛。又当地球逐渐冷却时,在它的转动不息的半液体的表面上,生起了一层薄膜似的地壳。这地壳经过几度的龟裂、融解、凝固以后,就一点点地加厚,形成了为今日地质学者所知道的最古的地层。在这个地层上,尚未见有何等生命的遗迹,故名之为无生代岩层。又在这时候,包围地球四周的沸腾着的水蒸气,凝结而为液体,便由地面的高处流集凹处,这就成为今日的河流与海洋的起原。
  后来地球的构成愈变为复杂了。有新的原子及原子的合成物产生出来,最后更发生了具有生命特征之不可思议的复杂的化合物,即所谓细胞者是。生物这一种物体,最初以外界吸收营养而成长,继为保存种族而蕃殖,终而至于枯死的。它的最初究竟如何发生,我们是不十分明白;但初期的生命,一定是在水中以阿米巴与绿渣之形态而开始,①这是有很多可信的根据的。地质学者称呼有这种生物遗迹的地层,为古生代岩层,这时代就称为古生代。
  学者顺次研究各种地层的结果,又知道了地球的到达现今的状态,不知经过了几度的天灾地变,或是急激的大变动,或是迂缓的小变动。其原因是:一为了地球自身迄今就未真真坚固。二为了地轴的移动,气象发生变化,所以喷火与地震相继而起;或则长期的降雨,把地面的大部分化为沼泽;或则在某时期,又为广大的冰山所闭塞。因此平原会得渐渐地隆起而变为山脉;山岳也会忽然陷落而成为海底。气候与地质既有如此的变化,地上的生物自然也不得不有非常的更动了。
  生命的生活力看似薄弱,实则强大。地球上的大变化,好像会把一切生命全部覆灭;但因进化的原则,那些最能适应于自然变化的生物,还是残留,而且它的生命之根益发广大。到了中生代的地层,我们可以见到从来在水底为生物逐渐向水边泾地发展的痕迹。水藻离水而成为有根与干的植物,水栖动物则成为有强韧的皮肤与肺的水陆两栖的爬虫类了。这个中生代岩层的特征,是有巨大的翼手龙等的化石与沼泽林的遗迹之石炭层。等到入于新生代,地球益发变冷,益发接近今日的形态。植物蔓延于干燥的平原,包围山麓,和今日同称的鸟类及有毛皮与温血的哺乳类也发现了。
  后期新生代之初 ——距今约六十万年以前 ——人类的祖先方才出现。但“人类”既决不是猿的子孙,也决不是以那时代的地层中可以看出遗迹的前人的后代。虽然以他们的骼骨上,得以想像有和我们的祖先相共通之点,然也只如此而已,可决不能算为我们真真的祖先。那些前人,约在五十万年前生存于地球上。其中最主要的,为所谓Neanderthal①,在南部欧洲与北部亚洲的各地可以发见他们的遗迹。他们大概常在洞窟中与家族共同栖息,削石为武器,又埋尸体于地下。然以颚骨的形状判断起来,他们是否具有音节的言语,还是疑问。他们一直到“真人”起而代之之时为止,大约生存了十万乃至二十万年的长时期。
  自从到了后期新生代以至距今约四万年以前,全地球的气候与地势来了几次大变动。在某一时期,向来很温暖的地方也为冰河所封锁,生长在那里的动植物几乎全部灭亡,否则也不免衰萎。又在某一时期,因冰山融解,洪水泛滥,大部分的平地沉于海底,多数的生物也为之溺死。直到最后第四冰河期告终,地球才复归于稳静的状态;那时Neanderthal人已经绝灭,后期古石器代人即认为最初的“真人”便代之而起,开始在地球上繁荣起来了。
  以上,现把以地球的创始起至真人类出现为止,这一段长亘十五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五万年间 ——算地球之生命为十六万万年——的历史,就这样地仅用几页的短篇幅写完了。本书其余的全部页数,乃只供从原始人的社会起到最近第二十世纪止的二十年代上这最后五万年间的历史描写用的。这个可惊的不公平,却有二个理由:一是我们对于接近自己时代的事情知道的较多,而且更感到兴味;故历史的叙述,不能不以远近画法的原则,略古而详今。二是更重要的,即人类进化之过程以可惊的速度前进。例如人类在最近一万年间所表现的进步,比以前一百万年间所表现的还要多。又就某一点上说,在最近的二百年间,已经成就了比过去一万年间更大的进步。故本书对于这残存的五万年间历史的叙述,从有史前期起顺着古代、中世、近世以至现代止,也将依各时代的长度,而成反比例地加增其页数。我们能把这个时间关系,明显地记住来研究世界历史,便可想像今后人类到达最合理的更高等的社会制度时,人类的进步将如何的表示可惊的飞跃,人类的文化将如何的成就高度的发达了。

附注

① “阿米巴 ”,拉丁文 Amoeba的音译,即“变形虫”,单细胞原生动物。“绿渣”,海藻或水藻之谓。 ①Neanderthal 尼安德特人。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一带。因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河流域附近的洞穴中发现的古人化石而得名。广义的尼安德特人是古人阶段所有人类化石的总称。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五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贤江翻译这本书是《世界史纲》的一部分,由日本上田茂树所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帮助中国革命青年认识这个世界从古以来的真面目,理解目下这个世界所以形成的过程,更预定这个世界未来进路的方向;换言之,即帮助他们获得在实行革命社会的变革上的一种武器、一种把握、一种心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