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第七号(1923.7.5)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27
颗粒名称: 第十卷第七号(1923.7.5)
分类号: I266.5
页数: 14
页码: 369-382
摘要: 本文讲述《学生杂志》中所收录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书信。
关键词: 通讯 书信 教育

内容

致张圭
  张圭先生:
  承你对于从前张永福先生所提出的“怎样使此三派人——捣乱派、盲从派、退缩派——成为好人”这个问题,及我的社评(见本志三月号)发表意见,非常感佩。你说,好学生应对于坏学生负“规诫”、“忠告”的义务,这句话是不错的。不过你的见解似乎有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你所以主张“学生自己来改革自己”,是由“现在我国无论什么学校的管教员和学生总是一个隔膜”的断语,和因为“时间经济些”、“关系密切些”的比较而起。故无论这种断语和比较在事实上能否成立,就退一步讲,承认了你的话,则试问学校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既然学生自己可以改革,还要管教员来做什么呢(现在的学校教育,于训育方面,就一般说,确欠注重。但这由于教职员的不称职,却不能以此为学生应该自己改革的唯一理由。又说好学生规诫了可以发生效力,安见得好教员规诫了不会发生同样的或更大的效力呢?单单“说两句”的“管教员”是否可算为好的“管教员”?又,“同居日久”是否能“感情愈浓”?这都是可以研究的)?所以据我看来,你有两种错的见解:第一,把教职员的责任看得太轻了,而且也太宽恕了他们了。第二,把“学生自己来改革自己”的功效看得太大了。而且以这样眼光来看中学生,又是太高了。请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我以为使“坏学生成为好学生”的责任,当然在教职员方面要负得多。而同学自己原也有关。因为学校本是教职员和学生组成的。校风的优良与否,教职员与学生是应该共同负责的(但这是就中等以上学校而言)。不过以地位讲、以职能讲,学生终是受教育者,教职员终是施教育者。所以责任上便有轻重的分别。我那篇社评里说“这是学校方面责任,我们可以不必讲”。现在想起来,这句话确有些语病,承你提醒,感激得很。但我的本意原只加重教职员的责任而已,并非主张学生绝对不必讲。这只要看社评的下文便可知道。因为所谓奋斗,原是希望坏学生变为好学生罢了。又,你说:“捣乱派是盲从派和退缩派组成的”,我以为不然。这三派的性质,实在各不相同。捣乱派是胆大妄为的,盲从派是无可无不可的,退缩派是怯懦无用的。你以为如何?
  贤江
  【附】 张圭致杨贤江
  贤江先生:
  你在“社评”栏中答复永福君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能使好人奋斗到底”,我是极端赞成的;并且很感激你对于我们中等同学下切实的指导。不
  过对于永福君第二个问题“怎样使此三派人成为好人”,你以为这是学校方面的责任,我却不敢和你表绝对的同意。一个学校中有这些不良的学生,固是管教员的责任;但使他成为好人,好学生一方面也不能说无义务。现在把我个人的意见写在下面,求你和永福君的指教。
  现在我国无论什么学校的管教员,和学生总是一个隔膜。所以要使此三派人成为好人,只有学生自己来改革自己;即于比较上说,更有两层容易做到,而发生效果的地方:
  (1)时间经济些——管教员和学生在一堆的日子,比较学生同学生当然是要少些。要使他们——三派人——成为好人,也非几天功夫所能做到的。若好学生尽规诫之义,日沐善训之中,自能发生效力。如管教员寅时说两句,卯时说两句,费时较多而见听则少。
  (2)关系密切些——同居日久,感情意浓,互爱的心当然也是跟着亲近些;随时忠告,激励他们,免得受一切连带的影响。果是好学生,当乐而为之,必不待那一般管教员来做的。
  这是我认为自已改革自己比较责备学校方面要便利些、应该些的两个理由,也即是我不敢和你表示绝对的同意的地方。至于说对于这个问题能不能够解决,我觉得如你所说的那样好学生去做,一定不至于失败的。因为“捣乱派”是“盲从派”和“退缩派”组织成的,只要能用团体力量去奋斗他(捣乱派)、友爱态度去劝告他,使他成了好人,则那二派自然暗中变为好人。你以为如何?永福君觉得怎样?
  张圭 十二,四,九 武昌
  致徐廉垣
  廉垣先生:
  承奖誉,感愧之至!
  你提议学生界的问题,由全国学生共同讨论,以期待个正当的结果,用意极好。不过文艺观摩会因别种事故,已停进行。我
  们的意思,以为要达到这个目的,不必定要一个会;在性质上,《学生杂志》社就可作为“我们全国学生界讨论问题的公所”。只要有人提议一个问题,便可请读者发表意见。对于你所说的“联合”、“共进”、“得许多没见面的朋友”几层,都可做到。不知你意以为何如?
  关于“青年问题讨论会”的性质,已由贤江君在答复高崇福君的信里(见五月号本志通讯)说明。本期又有该会的启事(附在《自学问题》一文后面)。可见该会的范围实在甚大,虽不做会员的,仍能和会员一样得到参与的机会。敬祝你的康乐!
  记者
  【附】 徐廉垣致《学生杂志》
  《学生杂志》社诸位先生:我读过这近几本《学生》以后,实在高兴极了!倘若不是继续着同她晤面,简直要不敢认识她了。并且还有许多读者的意见;大概也都非常适应今日的学生界,我也勿庸过誉。不过未曾有人提到研究和观摩的事件,很觉得有些不快!
  我想,一个人的知识有限,所愿知道的东西,却是无穷;现在关于学生的本身问题,实在是不可胜数了,倘若非彻底的明了,不免有些盲目的举动。所以必须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才能够得个正当的结果,作一般青年学生的目标。我个人的意见,觉得似乎可以就前日贵社所组织的文艺观摩会,再大大扩充起来,教她做我们全国学生界讨论问题的公所。限期令会员投稿,或由贵社酌定题目,令各会员发表意见。把他们的结论,就在《学生》里面发表出来,供给全国青年学生的参考。一方面可以借这个机会,解决许多问题;一方面可以联合国内各地学生,作成一个重要团体。不但可以协力共进,并可教读者得许多没见面的朋友;实在是完全的一个善法。比较只读几篇一定的文字,独自赏鉴,更好得多了!
  上边几句话,已经把我的意思说完了。可是近几期里,已登过几篇“青
  年问题讨论会”的稿子,都是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教我们得到的利益,很是不少!可惜这个会,是由杨君贤江等九人所组织的,似有点不大普及;倘若能扩大范围,教国内的热心者们得到个参与的机会,那就庆幸极了!未悉诸先生的尊意,以为何如?
  敬祝你们健康快乐!
  徐廉垣 青州四师
  致郑颂平
  颂平先生:
  承你对《学生》送以极优美的礼物,实在感谢之至!现在把我们的答词录在下面:
  (一)“游记”和“学校写真”两栏,我们原也想每期都有。不料今年来稿中关于这两栏的材料竟是极少,以致难以如愿,并令读者失望,这是很引以为憾的。我们现在特在“编辑余谈”中声明,征求这两种文字,敢请你们读者帮忙。再,本期张毅生君的一篇《毕业》,实可作为学校写真看。你以为然吗?
  (二)你希望本志编辑人的小史并照片也登出来,这种好意,我们是非常感激的。但我们实在没有什么事迹和经历足以安慰你们的渴慕,真是惭愧得很。——这只好请你们原谅了。
  (三)本条将来可以照办。
  (四)本志现在所用字体以五号字为主。像“通讯”栏及“学界消息”栏的字体则为六号字。我们的本意,最好不用六号字,使读者更能看得清楚些。
  (五)本志常常衍期,真是很抱恨的一件事。第一期因为材料加多,又值阴历年假,所以就迟延出版日期。以后各期也相因而衍期。《学习法专号》则兼受两种影响,所以出版更迟了一点。但我们终当竭力设法,使能如期出版,以慰读者的希望。
  (六)改印横行一事,曾经有许多读者要求过。我们因为手续关系,只好稍缓改办。现在又经你提起,且容我们设法进行。末了一个要求,可以照办。
  二月号封面的错误,承你指出更正,甚感!社评中你所谓遗的二字是“个性”。但在别本上并无遗漏。以后还望你时常指正!即祝康健!
  记者
  【附】 郑颂平致《学生杂志》记者
  记者先生:
  《学生》是我的好友。我从《学生》里得著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对《学生》的感情很好。现在我对于这个好友——《学生》——有一点点的礼物送给他,请先生代他收下罢。
  (一)本年《学生》已出三号。第一号是十周纪念号。三号里统没有游记和学校写真。但这两栏我以为很切合我们学生界,并且最能够引起人的兴味,也最最容易动我们的观感,应当每期有几篇才好。这不独我的意见如此,许多同志都这样说的。
  (二)本志从本年份起,增了“投稿者小史”一栏,使我们爱读本志的文字的人,知道本志文字投稿人的历史,再好没有。但是我更希望本志的几位编辑先生们,也把他们一己的小史详细地写出,使我们读本志的人们得知道些编辑者事迹和经历。倘能将各人的照片同时印出,那更加可以使我们得认识诸先生的形容,安慰我们读者的渴慕于万一了。
  (三)每期所登的西洋名画片,最好另外加上些说明,和作者的传略。否则大家不明了画的妙处和用意。像第三号的“朗读”、第二号的“构思”看了真莫名其妙。假使另行加以说明和传略,就容易引起大家的爱美观念和信仰力了。
  (四)本志篇幅有限,以至不能多载稿件。我想把那些较不重要的文字,再缩小字迹;像“学界消息”般大小的字体,看了并没什么妨碍。设这样办,则本志的篇幅无形中又扩大不少了,
  (五)本志的出版期虽刊明每月五日出版,但实际上我们读者收到本志多在十日,二十日以后。像日本有些杂志都提早出版。本志常常衍期,不知什么原因。望你们以后能够早些发行,免得读的人望眼欲穿。
  (六)《教育杂志》改了横排,非常的好。《学生》最好也改为横排。看起来很便当,字数可以增加,篇幅也可以节省。那末材料也可多登载些。这亦是一种不费的扩充内容的办法。还有一件要求,就是贵社——《学生杂志》社——的进行事业,顶好于每期“余谈”内披露一些,使我们常常知道你们的一切宗旨事务和状况。
  此外在十卷二号内有两个小遗误,就是封面的英文字January应改为February。“社评”第二页中隔第一行“各人的”之下遗落二字。就此祝你康健。
  郑颂平 十二,四,十二 于澄江南菁。
  致铁瓮学子铁瓮学子先生:
  我们对于你的这个病,实在觉得有种伤心的同感。你所问的,现在另请周建人①先生答复。我们趁这个机会,郑重地劝告青年诸君要自己保养元气,不可再叫我们发生这一类的同情!
  记者
  周先生的答复——因手淫或房事过度,以至生殖器官失其机能。这在中国旧医,虽有治疗方法,乡间传说的单方亦未尝没有,但多不可靠。若用刺激剂奋兴他,更为有害。顶好请医学深邃的专门医生医治,自能渐渐回复。
  【附】铁瓮学子致《学生杂志》记者、阅者
  记者先生、阅者诸君: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实在因为性欲最炽于青年的时期,偶一不慎,便要戕贼生殖器官。《学生体育研究号》里,有两篇关于性欲的文字,暗海明灯,叫未沉溺的晓得加勉,固足以为后生造福,但是对于
  已沉溺的,治疗法却绝口不提,这还不是普及的道理啊!
  仆也不幸,早岁常犯手淫,现在虽然严戒,但是岌岌乎殆哉要陷于畸形了;因为这层,精神上不大愉快,求学方面就发生障碍,这不是不幸之尤者么?明知自作孽,不可活,不应该叨扰诸君子;但是坐以待毙的消极主义,不是我们青年所应该行的;所以我向乐观方面想:以为宇宙之广,总会有奇验的方法,可以治这病呢。
  因此敢请阅者诸君,就各人所住的县分或村落中,所流传的治阳萎的奇验丹方,不吝赐教;记者先生得到这类的稿件,尽行披露;好叫患者同登衽席。那么,我是极盼望的了;或者还不止我一个人盼望呢!我要洗耳拭目,恭待赐教了!
  铁瓮学子 十二,五,十四
  致崔万秋
  万秋先生:
  来书敬悉。承你厚爱,至感!今将尊意答复如下:
  一、“署假期内中学生应当做什么”这个问题,已由“青年问
  题讨论会”提出意见,在本号上发表。二、日记的好处,诚有如你所说的。你有记日记的习惯,实可钦佩。我愿一般青年学生都能跟从你的好例!三、《青年对于体育的自觉》一文里,那个“质”字及“结”字确是“军”字及“给”字之误。承你更正,甚感!
  四、《赴粤杂感》并未在何种杂志上发表。该稿只叙述个人感
  想,现存友人处,也并不想拿他发表。
  五、这个问题特请周建人先生答复如下:
  做梦,大抵因脑筋不安而起。如做梦后经过一度熟眠,遂往往忘却,所以与记得与否,没有什么大关系。只是做梦太多以至昼间精神萎靡,则当请医生诊治。我前有一个朋友亦如此,后西医嘱他加以休养,少用思虑,调养半年而愈。
  以上的问题,你要我在第六期《学生》发表。但实在赶不及,而且该期因篇幅关系,通信稿都暂缺。这点要请你原谅。
  贤江
  【附】 崔万秋致杨贤江
  贤江先生:
  我从《学生》里认识你,不过二年;但是我总觉得你是我们青年界最可爱的朋友!现在我以极简单的话,同可爱的朋友谈谈。
  一、你同侯绍裘、高尔松、高尔柏诸位先生所组织的“青年问题讨论会”,都是与我们青年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我觉著我有点意思,也不妨贡献给先生们。我以为现在有一个很急切的问题,就是:暑假期内,中学生应当做什么?
  二、日记的用处很大,最主要的如备参考、促反省、积学问、炼思想等,不一而足;青年学生,每人都应当记的。我自入中学就著手记;现在已竟三年了,未当一日间断;回头看去,是很有趣味的。所以我希望先生在《学生》上提倡一下。
  三、《体育研究号》先生所著《青年对于体育的自觉》第四页《青年的体育生活》下栏第十一行之童子“质”是否“军”字之误?十三行供“结”是否供“给”之误?
  四、先生在愁城生活时期所著《赴粤杂感》,在何种杂志上发表?请示知!若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就请先生代找一份,书价即当付还。
  五、许多青年人好做梦,以致白天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夜夜做梦,这是什么原因?用什么预防法?有时记得非常清楚,有时一醒即完全忘却,这又是什么原因?有人说,每夜作梦,继续至半年之久,即得精神衰弱症,确否?
  以上所问,望你在六期《学生杂志》上答复我!敬颂撰安!
  崔万秋 五月十六日 在曹州六中
  致佚名者
  通信者(因来信未具名,只好这样称呼,请原谅):
  来信读悉,我们也很感激你,使“通信”栏常有材料充实。四月号上答复你们的世界语,并没有排错,请放心。另外十个问题,已分别请人答复于下:
  1.诗的范围极广,包括一切能唱及不能唱的诗词。歌则仅指可以歌唱的诗词。白话诗不是押韵诗。现在的白话诗,向未用韵的很多。它的特质是在用现代的语言来写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一切用白话写的有韵诗(自由用韵的,不受律诗及古诗格律之拘束)及散文诗。散文诗则范围很狭,仅指用散文写的诗(郑振铎)。
  2.如有完备的无线电机,当然可以通话;但装机很费事,事实上很难办到。(孙豫寿)
  3.平常人腋下的汗水比别处排泄得多。汗液著白色,衣上本是黄色。若分泌量多,则色更浓(但不会变成黑色)。更有腋下分泌出来的汗液含臭气者(俗称腋臭),但与身体强弱并没有什么关系。(周建人)
  4.小肠气并没有生命的危险,然往往很苦痛。走长路及过于劳动时更易发。但这病并不难治,可向有名的西医诊治,必能医好;惟或者要用手术也说不定。(周建人)
  5.车床上原可车指定的数种曲线。如欲车任意的曲线,非加人力不可。(孙豫寿)
  6.洗床..此属于机械工程,这里没有人熟悉。(孙豫寿)
  7.几何画原是用器画的一部分,但用器画大都合于几何的法则,故二者可以通称。至投影画和透视画,当然不同了。投影画当是只属平面,所引投射的线,都是平行的直线;透视画则属于立体的,在平面上画它的一部分、一方面,能看出全部分的图形。(孙豫寿)
  8.汽车上无辐的轮,不过是美观起见,和有辐的轮没有分别。(孙豫寿)
  9.发特卡这个名词没有见过,或者是汽车制造厂名,或是货物牌名,要问他的原名(英文名)是什么。(孙豫寿)
  
  10.计算尺是尺上有推板的,普通算帐不可用。(胡达聪)
  11.计算器系圆形的,可用于普通算帐;但只可运算加减,甚为简略。(胡达聪)
  记者
  【附】 佚名致《学生杂志》记者
  记者足下:
  读了四号《学生》,你们那种诚恳答复我们的问题,真叫我们快慰极了。不独十二分的满足,而且二十四分的铭感。像我们这样无师可寻的人(失学者),本已是痛苦极了,屡屡将一些疑问寄到那些所谓启发知识、在学界占位置的刊物上,但是他们那号称主笔先生的,都是要摆面孔,搭臭架子的。你虽三番四次的求答、乞教,他总是量之不理的。我们想一想,本也难怪他们,因为他们本是借“启发读者知识”来混饭吃的哦!像《学生》这样诚恳的待读者,真真了不得啊!从此我不独把《学生》看作益友,并且要认《学生》为良师了。鄙见数条,承采纳,无任感幸。
  关于灵魂照相事,我近几天看到了一本旧的《新青年》,上有王星拱、陈大齐答莫等的信,所以我更明白灵魂是世界上没有的东西。鬼相便是术者的作伪骗人,在科学上毫无根据的事情。至于告诉我们的世界语,不知究竟排字人有没有排错,因为前次的信“黄洱淅”被排成“董洱淅”,所以我有些不放心。还请先生再给我们一个保证,则感激无涯矣。
  此外,我个人又有几个问题来请教了,先生怕烦吗?
  1.在新诗坛里,诗与歌有何别?白话诗(无韵诗)与散文诗又有何别?
  2.无线电机,自然知道他是电浪的作用,但无线电话是怎样的哩?倘使我与柏林的朋友,同时我们的写字台上,各有一无线电机,是否随时可以说话。
  3.有些人腋下出一种黄色的汗,是不是体强的表征?还有些人出黑色的汗,又是何故?
  4.小肠气(偏坠)能不能医治?与生命上有无关系?走长路要不要紧?
  5.车床(Lathe)上要车曲线形的东西,有没有法想?ter?6.在铣床(millingmachine)上,几个Litch的东西,应当用几号的Cut-
  7.用器画是否即几何画?而投影画又与透视画何别?
  8.汽车上普通有幅的轮,与那些漆黑而看不见幅的轮(为什么要用这种),他的强力是否一样?
  9.发特卡与摩托卡何别?
  10.计算器除我国固有之筹算、珠算用器外,是否还有计算尺与计算器?但此两者是怎样的东西?普通算帐可不可用?
  致姜敬舆
  敬舆先生:
  承你的好意热诚,对于本志与以同情及建议,实在叫我们感激不尽。现在把对于你的意见,答复如下:
  (1)改“时事要目”为“时事述评”,我们也早有意思。而且从本期起就实行了。又因限于篇幅,所以又与原有的“学界消息”一栏合并,称为“时事摘要”请参看本期“编辑余谈”便知。
  (2)征集重要问题文这个意见,我们也表赞同,以后很愿照这个方法做去。
  (3)“投稿者”小史原拟每期都登。但事实上却有一种困难;因为所投稿者多没有把他的小史告诉我们,我们自然不能替他“杜撰所以只好暂缺。但以后我们终当设法,以副读者的希望。投稿者照片,如有寄来,也可刊登。
  (4)以后所登插图,如有应加说明的,我们当加以说明。“科学新语”前因地位不够,屡次不登,但本期已续登了。“下期内容预告”,以后也当连登。祝你健康!
  记者附告:还有许多通信稿,因本期篇幅已经容不下,所以须移到下期发表了。
  【附】 姜敬舆致《学生杂志》编辑
  编辑先生:
  本志改进的精神,实在使人佩服!三年来,我领受它的勉励劝言和指导,使我生活上、精神上生了很大的变迁:趋向于有目的善良的方面。为此,我不能不感谢诸先生!
  今后的本志,因采纳读者的意见和诸先生的努力与热心,必更臻于完美的地步了。我——读者之一,对本志抱极大的希望,而有所建言和请求:
  (1)“改时事要目”为“时事述评”:我以为将时事中最关紧要的,加以叙述和批评。琐细且又不关重要的事,可置诸不问。这样有两层好处:
  a.可使读者对于时事有明了的观念。
  b.读者不致像读“时论要目”样的生厌烦心。各校都有报纸,如欲知道详细,尽可读报。
  (2)征集重要问题的论文:本志虽常出专号,讨论各重要问题,如“学生生活问题”,“体育和卫生问题”,“学习法问题”,..等等,但问题如:“学生与学潮”、“青年寒假中应该作的”和“职业选择问题”、“青年婚姻问题”、“社会活动”、“自修辅导”等等问题,是不能出专号的。那末,征集此类论文就够了。
  (3)“投稿者小史”应每期都有;且当登投稿者照片,籍以连络彼此间的情感和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充实。
  (4)插图下面顶好加以解释。如本年二号上的插图“内心之对话”,构思和三号上所登的,我当〔尚〕不明白图中所表现的意义,因此看不出他的好处来。
  “科学新语”怎么没有了?下期内容预告,本年第四号也没有。我请将这两条恢复,行么?我要说的话完了。诸先生能不能给我个答复?祝诸先生健康!
  姜敬舆 一九二三,五,二十 在济宁

附注

①周建人(1888—1984)字松寿,又字乔峰,鲁迅胞弟。浙江绍兴人。1921年起,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兼《东方杂志》、《妇女杂志》、《自然》杂志编辑,编写了中学动植物教科书及自然科学研究丛书等。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四卷

《杨贤江全集 第四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收录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采取体裁特殊的采取编年记录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