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八年九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615
颗粒名称: 一九一八年九月
分类号: I266.5
页数: 10
页码: 289-298
摘要: 本文收录了杨贤江1918年九月份所作的有关教育的日记。
关键词: 杨贤江 日记 教育

内容

九月一日 星期日 晴
  阅《健康法》、《英语周刊》。
  下午,至大盛三房访菊辰先生及其西宾子亭兄。夜饭后回。严廷基借卫生书籍,以多借出未还,但列举数册,末谓:
  讲卫生不仅求强健身体,又贵强健精神,亦不仅此,更当进而悟道,以期神人一致。若但以锻炼肉体而已,则浅之乎视卫生也。
  九月二日 星期一 晴
  阅书同昨。
  作一月之八月收支决算,数目稍有不符,核计实余约十有三元。并参考去年九月之十二月之预算,而作今年九月之十二月之预算,总计需六十元。
  九月三日 星期二 晴
  阅书同前。
  余定九日到甬,乘轮赴沪。特致函河清兄,托代定房舱一间,并望在站一叙。本拟此届赴宁,向杭一转,特以内河水浅,行舟不便,故作罢论。
  九月四日 星期三 晴
  提要(修学):《七大健康法》阅毕
  阅书同前。兼阅《教育杂志》、《修养杂志》。
  九月五日 星期四 晴
  阅《修养杂志》、《教育杂志》。夜间云和校教员来家闲谈。卢君借去《小说月报》六本。
  九月六日 星期五 晴
  阅《教育杂志》。毓初来家聚谈,至晚方去。《七大健康法》当已带去。
  九月七日 星期六 晴
  整理书物。
  下午到云和校还《教育杂志》兼以告别。
  九月八日 星期日 晨雨
  今晨辞别父亲、妻、妹,复向赴宁之途。半路遇大雨,不幸失足仆地者二次,衣裳都沾泥湿;到处皆荆棘,到处未容疏忽也。到低塘雇划舟,傍午抵城。往访陆迪甫兄事务所,则玉枢兄已先余而在。渠赴杭,此亦转甬沪,同行有伴矣。
  下午,历赴龙泉寺啜茗,龙山书院、县校、四乡公所访友,晚往器事家夜饭。彼等作雀战,余在旁视。
  夜深促彼等归,寓迪兄处。
  九月九日 星期一 晴
  九时许乘车,十一钟到。招河清兄不着,想因前信未经收到之故。投轮船定舱位后,余等二人乃赴醉白园啜茗购食。食后,赴城内一游。二时许归船。同室共寓四人。隔室为妇人,其一为姚人,年事大而貌仍秀嫩,真觉秀色可餐。然余于此处,乃发见爱色者有数种大不利益:精神着迷,其一;身体劳倦,其二;饮食不进,其三;失同伴欢,其四;惹他人厌,其五;失闻见之机会,其六;忘本身之职业,其七。
  以上七项,凡爱色者断不能免,余盖由实地经验而得。反之,彼方面亦必具此情形,故害人害己是为不道德。且女之不良,亦由男之引诱而起,男而引起女之不良,为过尤大也!愿力戒之。
  九月十日 星期二 晴
  船于晨五时许抵沪,即雇车往沪宁车站。购票后,与玉枢兄别。乘车行,下午四时抵校。同事自陈先生以下皆已到。以暑假休息期论,陈先生外,余为最少矣。
  夜缮家书,即投邮寄出。
  九月十一日 星期三 晴
  一月来不甚写字,运笔即觉拙迟,可见运动不可断续。
  分折印刷品,检对自修室名牌。
  下午,阅《现代教育》少许。不看书者将四五日,此心亦稍懈矣。
  九月十二日 星期四 晴
  杭州师校拟行分食制,特派厨役亲来调查。王师嘱仔细指示。以自己不十分熟悉,特令该厨役往厨房自行考查探听。另外,由余索《分食说明书》二份随函带上,并代购锡碗一只,以资仿用。
  昨接季谷来片,已行抵东京。眼看故人都出洋求学,安得不生羡慕之念,不知何时能偿斯愿。
  此后专事何学,心尚未定。或拟攻国学,冀涵咏此心,得优游之趣,而书籍亦未定也。
  九月十三日 星期五 晴
  阅《中学世界》、《现代教育》。
  襄助张先生安排宿舍新生名单,并缮写之、折叠之,事竟已夜半矣。
  同事诸人拟购慈善救济会彩券,迫于众(非力迫而情谊迫),亦出一元有半,共购十条,值六元。虽然,吾当目此款为救灾,非为获利也。
  九月十四日 星期六 晴
  今日新生入学,助汪先生照料入舍事宜。稍受寒气,喉间痰甚多,略带盐〔咸〕味,颇不爽快。
  九月十五日 星期日 晴
  缮写《职教员一览表》,并绘印日刊影格。
  九月十六日 星期一 晴
  上午八之九时行始业式。九时起上课。余就教育科听英文,每日计二时。一系美国女士教授,一系本国人。用书甚浅。余所注重,在聆外国人之讲话,故不计此。
  下午,整理新生相片及《入学愿书》等,至夜犹未竟。
  下午七时开训话会。陈先生演讲,余任记录。
  九月十七日 星期二 晴
  续理相片等讫。抄录笔记稿,请陈先生阅定。
  下午教育次长袁先生训话。①余所感者,“今日政治不统一而教育界又时通消息”一语,以为教育不断绝,即一国之精神仍贯通。所以然者,亦以向来国家对于教育不甚重视,军政时代乃更若有若无,而教育界人仍能一心一意,不随政治以分离,是亦一可乐观之现象也。
  九月十八日 星期三 晴
  育〔毓〕初来信,温、杭两处位置均无希望,暂就云溪教职,薪少事繁,得间当舍此他去。余复谓:乘机奋起,端贵努力,今虽小就,愿安所遇云。
  复渊如函,略谓:大学为求学术之深造,然学术贵乎发明,重在创作,我国文化亟待阐发,劝其立志当此重任。
  九月十九日 星期四 晴
  提要(治事):《人前赧颜之心理》译起
  秋节良辰,放假志庆。俗云:“人好月圆。”月圆仍然,而人则永争不息,可不慨乎!
  道听涂说,淆惑是非,何尔亦染此习!矢口胡道,是大过恶,自今力戒,庶免罪尤。
  上午,到花牌楼商务馆购《励志集》、《学生杂志》、《读经讲义》各一册。今后研究国学,取分类渐进法,先毕经学,后及史学、诸子百家等,不定时期,但期了解大要,以次研习,以为可得其纲领也。
  托张先生代购药,及今日取视之,有出霉者,因分理之,另纸包好。以后当时曝阳光,免再发霉。
  九月二十日 星期五 晴
  下午,调查职教员履历,填入表格。晚作各友复书。夜在大会堂开会,宣布校友会事宜。致父亲一禀,并寄去《胎产秘书》一册。
  九月二十一日 星期六 晴
  下午,与石尊、宝儒等打网球。比较之下,技颇不亚于彼等。约打三刻钟,体不疲,气不喘,惟手稍酸耳。
  九月二十二日 星期日 晴
  提要(治事):《人前赧颜之心理》译毕
  上午译文毕,圈点《中国文明史讲义》。此课系柳翼谋①先生讲授,亦思往听。
  下午同宝儒出校游玩。先至农场,继至关岳庙。庙宇巍峨,红壁环绕,入戟门,登神殿,肃然起敬。千载上人犹令千载下纪念,馨香崇祀,加隆有事,功于民者,宜受如是恩报也。出庙登城堞,得快览玄湖胜景。回睹胭脂井深不见底,料辘轳绳长达四五丈,良以井开山腰,水源直在山下,故深如许。井为六朝遗物,久苦不得踪迹,今于无意中得之,喜欣可知。由此迳上鸡鸣寺,由后面入,路虽古僻,我为第一次行耳。重由寺下山回校,计历时二点,然毫不觉疲。岂近服阳药已增精力耶?何心乐游动久不知倦也?
  九月二十三日 星期一 晴
  提要(修学):《经学讲义》阅起
  下午至讲义部取讲义。架上陈列多种,余拟多取几种,某事务员为〔谓〕:不可取,此系留存者。余闻言甚觉无颜,自以为此种行为欠恰当,宜招他人拒绝也。夜与张元柍君同访柳翼谋先生,告以拟聆《中国文明史讲义》,当蒙允准。
  九月二十四日 星期二 晴
  汪先生身有不适,为代阅自修室、寝室报告单。
  与陶先生商定,入教育科听《教育学讲义》。
  九月二十五日 星期三 晴
  今日上教育课,用英文讲义并有国文翻译讲义。听此课可兼习英文,又扩大素来对于教育之观念,诚一举而两得也。
  昨日聆荪君闲谈,悟自杀之原因有二:(一)所志不得;(二)看人不慊。前者之因:(一)误于妄想,不合个人才能与社会情形;(二)有志而无毅力、忍力、百折不回之气概;(三)即得行其志而性情乖僻,与世不洽,难于终事。后者之因:(一)自视太高,自待太重,与人隔离;(二)不审彼方实情,误以成见武断;(三)思想不圆通,见解顽固。于是到处皆荆棘,戚戚不安于世,遂不惜自残矣。
  九月二十六日 星期四 晴
  今日始聆《中国文明史讲义》。柳师学有根柢,长考据而论议尤创建、具特识。谓文明发源于高山而发达在河流,既引地形先海后陆、先山后川之说,又引历史太古氏族先居山后移河之事实,以证其确实。又谓林烝为古酋长之称,以古时民居丘陵,以多林为贵,“烝”与“蒸”通,训作薪。古代就薪取火,非如今之易得,故宝之。今人则号取山人,犹是古人喜山居之遗意。孟子谓“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丘民即民之群居于山者也。以此证明先民居山,尤为确论。
  赤民先生赠余《成唯识论学记》一部,计四册。盛情可感,志之以示不忘。
  九月二十七日 星期五 晴
  提要(通信):寄赤民先生文稿二首:《赧颜之心理》、《任职之第一年》
  昨夜烘阳药,置茶壶盛炭底上。因往大会堂听讲,回来浓烟自窗隙出。入视则炭炽药盒,烘焦底落,药亦多漏入底内,药气火气塞满鼻空。即设法将药移置,以水湿炭,稍迟必火势上冒,药尽烧焦,将酿祸事矣。此犹不幸中之大幸,而疏忽之得咎遭殃可以明鉴,以后慎之。
  晚作复书。
  九月二十八日 星期六 阴
  古代儒生皓首穷经,以专而精,而派别门户之见即由是而起。学者各承师说,互盛意气,致有笔舌之争。真理固以辩解而益明,然以成见为出入,实不免失之隘也。此我国学术所以少发明欤?
  《中学世界》有《术才与世才》一文,与吾所拟作之《学才与干才》题旨相同,内容稍异,然可采之处亦颇不少。
  九月二十九日 星期日 晴冷
  今日气〔天〕变冷,易土布衣,加夹袄,犹不觉暖。天时之变迁固不测哉!
  与附中国文教师蒋君谈教授国文。渠不主教文法,以为我国文无成法,现有文法书皆系牵〔迁〕就外国文法,实不足取。余谓:往日读书者,必先读“四书五经”,次及名家文章,皆读之烂熟,然后作文有格调、声色可摹,字句局面可则。今之学生无诵读之时晷,欲不教文法而命题作文,彼将用字之不当、布局之失序俱无所知,如之何其可?彼亦首肯。
  问张君冠春体育上种种意见,备作文之用。
  九月三十日 星期一 晴
  制《教育专修科学生履历表》。
  晚聆顾锐笙先生讲佛学。彼主张以科学方法治佛经,分别条理,成为合理历史之研究。虽属浩繁难通,然人类能善用智力,终当设法阐明。末讲《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字义,谓“般若”者,此云智慧;“波罗密”者,此云度。共六度,前五度为道德,第六度为智慧,由此岸达彼岸,得观自在与万蕴皆空,所谓观照之作用也。

附注

①“袁先生”指袁希涛(1866—1930),号观澜。江苏宝山人。光绪举人。清末创办宝山县学,堂、龙门师范学堂、太仓州中学。民国成立后,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时任教育部次长。 ①柳翼谋即柳诒征(1880—1956),字翼谋,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中国近代史学家、教育家。曾执教于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女大、北京高师和中央大学。与同事创办《学衡》杂志。1927年主持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四卷

《杨贤江全集 第四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收录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采取体裁特殊的采取编年记录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