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比二国之新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580
颗粒名称: 德比二国之新学校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18
页码: 663-680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德比二国之新学校的论著作品,原载1930年7月20日《教育杂志》第22卷第7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作品 1930年

内容

一 德国的汉堡公立学校
  大战以后,德国的社会组织发生大变动,其影响所及,在教育上亦放异彩。这里所欲介绍的汉堡公立学校,便是一个显例。讲到给学生以自由之点,该校实可算得世界无比的了。在施行“汉堡制”之学校,无课程表,无时间表,无学年、学级之区别;又无试验、无校规,更无惩罚。要之,凡足以束缚学生与教师之自由的,一种也没有。这正可说是教育界之无政府国。其与从来学校共通之点,不过尚存有校舍、学生与教师之名而已。至于本制之旨趣,可由下述的谈话推知之。
  (一)课程表想是必要的,你们有吗?……“编成文字的固不待言,就是腹案也属没有。凡是这类东西,都是照着教师的意思以束缚学生的镣铐。我们是要根本的改造镣铐的教育,故凡强制学生于某种铸型的教法全要排斥。我们既不是神,怎能预知学生的将来。对于学生将来过怎样组织的生活,以何种的知识、技能为必要,全无所知。因此就不能作成课程表。撮集仅仅今日的大人生活所必要的知识、技能所编制的课程表,对于学生的将来有何用处?例如将来德国的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的或是资本主义的,是君主的或是无政府的,还有或者是共和的,这在目下都难
  ①本篇署名:李宏君。
  断言。若把无知者假定为有知以行教育,实为极端的横暴。这原是就德国的现状以言。我们以为,与社会组织确定之国家是不可同一而视的。在现在,我们所能知者,不过是学生为生动的人,具有当作生动的人发展之权利;而教师则有对此发展力谋给与充分机会之任务罢了。”
  (二)无论生活在任何种社会,那普通的读、写、算也可不当作必要的课程以教学吗?……“那虽是这样,但这些事情,在求学八年中,他们迫于必要,会得自行学习。如有不学习者,那便是对于该生是非必要的。以前曾有儿童,常把在港面所见的事物到这里来质问。例如见一大汽船在起运许多羊毛,于是就问羊毛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做什么用?又见有许多装载啤酒的汽船,便问装到何处去,我国制造多少啤酒,其中有多少卖给外国,能赚多少钱?学生在家庭及街头的生活,就所见闻以进行学习。例如有拿广告纸及传单来者,有拿贝壳及草木来者,有拿电车及起重机的玩具来者。对各自有兴味的事物,肯费数小时或数日间热心研究。由促进这种种的研究,就在那里学习一切的学科。因此学校虽不一定一般共通的课程表,而各个学生自有其各别的课程表”
  (三)在学时,普通的事项虽在学习;但必要的事项,未遇有机会学习的,有没有呢?例如关于银行的知识,对于过经济生活者是非有不可的,但未尝学习此种知识而毕业的,有没有呢?……”我想许是有的。但该生在求学中因对银行不具兴味,故未遇有学习的机会。对于不具兴味,换言之,对本人的生活少有关系的事项,即使教授,也将和使大人手持玩具嬉游,同为劳多效少。我想这种事情,如在毕业后遇有必要,自必会热心地有效地学习的。”
  (四)虽说是学生不求则不教,但教师认为对学生有趣而且有益的事项,难道也不许教吗?……“教师如其不得讲自己的意思,那变为一种言论的压迫。这样暴乱的事情是没有的。教师是也有可以自由地讲自己意思之权利的。不过,教师虽认为如何有趣有益,却无强制学生照样思考之权利。教师所教的,无论学生听或不听,自有他们的自由。”
  (五)学生之环境因为狭隘而有限,若单单根据那里所发生的兴味以学习,虽足以养成为地方人之资格,但要成为世界人,不是有困难吗?……“我们的主旨务在造成见闻广博的世界人,故极奖励修学旅行。以前曾经旅行至巴威略地方(南德意志)。又因汉堡是个带有世界性质的市场,故接触异人种、异国情调的机会颇多,学生的心眼也得逐渐扩大。”
  (六)学生中有升入上级学校者,用那样学习之方法,能有助于人学试验吗?……“入学试验等事,是不放在眼中的。我们是努力以谋现代教育之根本的改革者,故虽与上级学校的教育有不合调之处,也以为是不得已的事情。我们深信,从事小学校教育者,不当迎合上级学校,而上级学校却不可不以我们的教育为基础而建立。”
  试参观该校之实际情况。该校除五六岁儿成为一组外,再也没有固定的组了。各学生从自己所喜欢的先生以学习。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先生,故集于先生之室的学生之年龄,非常多样。这和单级学校之教室,恰巧相似。二人并坐的桌椅都放在室之四周,中央变成空地。学生有坐在椅子及窗阈快活地闲谈者,有在中央空处跳舞者,先生合着跳舞拉提琴。未几,有一学生走来告诉先生,今日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先生向全体学生问是否知道各自的生日,再拿出历本来,使他们看日期,问日子的数法是否懂得。在黑板上写数字,且劝学生也写写看。于是有在黑板上写者,有在自己的石板上写者,也有表示这样的事情是没趣味的态度而呆立者。其时,先生在注视着而且朗诵着历本上所载的妙句,使大家可以听到。因学生中有感到兴味者,先生即利用机会,将字句写在黑板上,说明读法及写法。但虽有为先生所诱起而热心练习的学生,也有全不关心、专作闲谈的学生。有一男生,还将一脚放入小车中,在环行室之四周。
  在另一室内,有十岁至十五岁的儿童混合着。先生尚未来,说因夫人害病,要迟刻才到。学生们集在室之一隅,在谈论做些什么事情。后来决定讨论今晚父母会中要表演的学艺及余兴。有一学生报告愿意朗读《康哥奴隶之卖买》歌中的一节。依大家的希望,他高声地朗读着。朗读之后,论是否适于父母会中学艺之表演。适在此时,先生进来,就坐在学生群中。学生们还是继续讨论,似不觉得先生之来。那种见先生入室即起立不动,待先生就坐也呆然就坐的训练,在这里是连一点形迹都没有的。议论愈趋热烈,也有作人身攻击者,他们竟互相不让地各提主张。直到后来看似未能有个终局,先生就有所说话,但是喧扰未已,未被大家听到。可是先生并不抑制学生,使来听自己的话。先生近旁的学生慢慢地静下来,在后,先生的话才可以为大家所听到:“……你们以为这样做下去可以有个结局吗?你们是想在议论上战胜呢?还是想决定今晚的节目呢?哪一项为最切要呢?约翰曾骂,格雷采为浑蛋;你这样的骂难道以为她就能听从你的意见吗?……虽然,”“她的确是个浑蛋。”——约翰插口进来。“不,只有约翰才是浑蛋。”——格雷采反骂一句。“两方都是。”先生一面微笑,一面用平静的语调训诫:“……这样地互执己见,恐怕父母会虽然开场,而议论还未能终结呢。你们如真想作成今晚的节目,若不互相采取意见,互相让步,抱一致协力的态度,那么到底是得不到结局的。我愿你们发挥那正真地让步之美德,不愿你们有固执我见以取胜之丑态。”
  ……听到先生的这样柔和有理的话,大家为之感动,谈话就圆滑地进行。开会节目遂得作成。
  在另一教室,学生在写信画图。信写在小册子上,随处插上画片,放入压叶。有画帆船者,因欲描写帆因受风倾侧而船在疾走的状态而不得。正在困难中,先生拿纸制的帆船来给他。该生几经研究之后,遂得画成,比以前要高明的多。据先生讲:会有学生二人前来,请求今日外出一日,问其理由,说是为出去调查汽船的蒸汽机关。第二日又来,说有一位朋友的技师,约定他们去看蒸汽机关,故今日还要出去一天。再迟一日,又来说要到造船所去看船。过后数日,复来请求给假四五天,因为某渔船的船长约他们去坐船。等到归校,曾屡次热心地对友朋讲航海及捞渔中之见闻。
  再看另一教室。先生正在高声读书,好叫大家听到。前面的学生虽在侧耳以听;但后面的,却用小声闲话。后来闲话声渐渐高响,先生的话竟被混乱。先生更把声音提高,以期不为杂谈所打消。前面的学生似渐渐难堪起来,向后面看,有发“嘘——”以制止者。暂时平静。然而不久,嗤嗤的笑声又发作了。更希奇者,忽然有从廊下之小孔向教室插入小枝而动摇的。原来在廊下有二个男生在恶作剧。因小枝动得更利害,学生的笑声也渐趋扩大。先生似视而不见,依然朗读不辍。于是有二女生以坚决的态度,走出教室。她们就在廊下向那二男生争夺小枝。未几,她们虽乱着发,红着脸,却闪着胜利的眼,回到原坐。照旧倾听先生所读的话。
  参观者再问校长:“……听昨晚的话,知道课程表固不待言,就是腹案等等,也都没有;但今日参观之后,觉得先生之中,也像有本腹案以施教的。难道学校方面是没有一定之方针的吗?”
  ……“设细密的方针以束缚先生是不做的。像学生有自由,教师也有自由。在本校,一定的教授方式是没有的。教授之方式是根于先生之个性,由内部发生,故为其人所独有。正向学生之学习方式因各学生而有分歧,教师之教授方式在细密点上,也是各人各样,原是当然的事。因此,在本校的先生中,有不看他人之教授者,有虽看也不仿行者。这因教授法是个人所特有,非可交换之故。
  “我们虽不宣传所做的事,但有和我们共鸣者来校参观,把所见的用笔记,用口讲,且在实际应用。但是,我们的事情是日日在生长变化的,故本日参观所得者,至明日或连形迹都消灭,也未可知。我们所以不宣传的一个理由,便在于此。其次,我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不作成理论,也不编成组织。我们所做的事是未完成的,是常在生长变化的。一完成活的事情,便即趋于衰灭之途。理论与组织是使活的工作完成的衣服、牢狱。”
  “汉堡制”自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之冬,由言论而进于实施。其时的视学员为派乌善氏,决定先在四个公立小学校(其中一个为高等小学校,收容自十四岁至十八岁之儿童)中实行。以后派乌善氏被聘为柏林的视学,规定设十二校以施行此制的计划;但为政变,未获实现。保守党视此制为过于反对从来的方法、走向极端的变体的现像;社会党则赏赞为最适合时势的教育上之根本的改革。学生之学力,虽比从来的学生为劣;但学生之自治、自学的能力,要进步的多。
  派乌善氏受柏林社会党之聘,谋教育之革新,曾决定兴起如下的新学校。因足为理解“汉堡制”之参考,故揭载之:(1)新学校不是施教授及训练之场所,而是使男女学生行社会生活之场所。(2)新学校全不问学生之门第、贫富,超越宗教及政党。(3)新学校为发展学生之才能,力谋设备之充分、环境之改善。(4)新学校是不顾虑从来的学校教育而施全然各别的正确教育之场所。(5)新学校当学生满十岁时,在每周下午,分数次与以参观工场之机会,谋学生创作力之发展。
  二 比利时的德可乐利学校
  德可乐利博士(Dr.OvideDecroly)为一精通心理学,对儿童富有理解与爱,且热心于自己工作之绅士。氏的影响,不仅及于本国,且及于法兰西与瑞士。氏学于以山水秀丽出名的根脱大学(UniversityofGhent),并游柏林、巴黎,研究儿童心理学及医学;今日担任布鲁塞①大学(UniversityofBrussels)之儿童心理学部长及学校卫生部长。生于一八七一年,目下正是在西欧人最富于活动力之时代。
  德柯乐利制以比利时的设计法之名,在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三日之伦敦《太晤士·教育周报》中介绍出来。氏于一九〇一年,为研究缺陷儿教育,特在布鲁塞尔郊外组织寄宿学校;可说着手于教育实际之当时,就开始了本制。氏以心理学的学识与深挚的爱情,在研究什么东西得集中缺陷儿之注意,这样详密观察,几乎废寝忘食。由氏所创制的教育玩具,无论桌上、厨中、室隅乃至任何处所,皆有陈列。他的教育玩具是足以捉住缺陷儿的兴味与注意,以期逐渐导于读、写、算而创制的。注意散漫为缺陷儿童之通性。故若能集中他们的注意,便算教育成功。在这意义上,氏的教育玩具,诚有可贵重者。兹举二三例子于下。
  在桌上有板。从这种板刻着大、中、小三式的香蕉型。另有刻成的香蕉,无论是形是色,莫不同实物一样。儿童用手与目,将刻成的香蕉嵌到刻有香蕉型的板中。又有一种板,是描有美丽的风景画的。画中的水车、小屋与一二颗树木,皆另外雕成。其用法与香蕉相同,不过多些变化而已。像这一套玩具,从极容易者以至极困难者都有。氏的这种教育玩具,并不像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与法兰西的塞加(缺陷儿教育之始祖)之玩具,是单为修炼感官与发展识别力所作的几何形体;而是像英国的马金达女士之学习用具,务必采用儿童所熟知的事物,以诱发儿童之想像与兴味,于不知不觉中得集中注意以创制者。如此,因所作玩具是由儿童之实际生活中采用材料,故儿童对于玩具,自有一种亲切之感,即情爱。不离情爱而得为感官练习及观察与识别力之练习,又得为读、写、算之基础的实习,实要算是氏的玩具之一大特色。
  为练习高度、面积及体积之识别力,他不用蒙台梭利那样的长度不同的棒,形状不同的板、圆柱、角柱等之几何形体。他终是到处使用为儿童所熟知的实物与模型的。即使用大小高低的各种树木、家屋、动物及人形、玩具等。又从人形玩具所着各种色彩的衣服及动物的毛色等,以为学习颜色之用。
  “比较游戏”所用的玩具也有多种。因比较物件而识别其差异之学习,不久可为读文字及数字之基础的学习。儿童之所以不能速读文字、快做算术,大都是由识别文字或数字相互间差异之能力弱而且迟之故。比较游戏所用的玩具,因是识别事物相互间的差异之练习,是将来读、写、算之基础,故极重要视之。这种玩具也与前同,为由容易渐进于困难的排列。例如在第一卡片中,一少女穿上各色衣服的同一姿态之画有着几种。儿童从袋中搜出那相同的剪画,拿来放在卡片之下,以作比较。在第二卡片中,一少年作跳绳戏之画也有几种。各种的姿势不同,儿童到从袋中选出那姿势相合的剪画以作比较。在第三卡片中,绘着同形状、同大小的桌子之图几种。各桌子之上放有足球,但位置互有不同。儿童也从袋中觅那相当的画以作比较。
  若用以上的玩具以游戏,稍稍聪明的缺陷儿约经一年,迟钝的也约四五年,就得对事物集中注意,且能识别。以后使作根据同样考案所制成的读法玩具之游戏。举例言之,则有比较画与文章的玩具。在一卡片上,写着“猫在舐食牛奶”的文章。在另一卡片上,写着猫在舐食牛奶的图。这样的卡片有好几枚,混乱地放在箱里。从其中选出二枚卡片来,若能正确配合的话,便可视为能读文章。其次,使练习看画以构成文章。如将猫固舐食牛奶这样四种分离的卡片,叫他好好儿按顺序在画的卡片之下安放着。
  另有所谓“语言游戏”的学习游戏。试举一例以观之。有好几只似火柴箱而牢固的小箱。其中各别地放入如豆、胡桃及栗子等为儿童所熟知的实物。盖上帖着写有实物名称的面纸。儿童当初把箱与盖分离,杂乱地放置,然后看箱内的实物如何,去找出那相配的盖来。再进一步,便在卡片之上方粘着实物或画,在下方写着“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这有什么用处?”等问句。另在袋中放有写答句的卡片,就叫儿童寻觅相当的答句卡片,去放在问句之下,以作比较的游戏。
  无论何种玩具,有一共通之点,即所用实物或绘画,都是为儿童所知道而且有兴味的。在学习上要用实物的提倡,固然算不得新;但实际能把它巧妙地加以组织,实不能不推为氏的功绩。倘若举起实例来,虽可无限;但要之,氏的教育玩具,在材料选择上,比福禄培尔及蒙台梭利为优良,是可由上例以推知。而且更可赏赞的,是玩具之组织。从最简单有效虽对极度的缺陷儿也能唤起兴味与注意者起,一直到逐渐提示程度,可为读、写、算之基础练习者止,这样既是心理的,又是伦理的。这种玩具,是适应儿童自身的力量,而为儿童所得使用之个人的游戏的学习,结果之正误,大抵也可由个人为之。故在实际上,儿童似非常欢喜此种玩具,肯长时间热心从事。而注意集中与持续之练习,积有经验,因之对于学科之学习及其他作业,也得逐渐上达。
  氏由缺陷儿教育所得的经验,进而谋普通儿教育之改革。他在市内经营一私立学校,收容自四岁至六岁之男女儿童,以实施德柯乐利制的教育,是在开始缺陷儿教育之六年后,即一九〇七年。在实施之初,保守派人群起非难,入学者亦极少。但靠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得渐举成绩,引起了世人的注目。至在布鲁塞市之公立学校中,是在一九二〇年九月才获公开实施的。这已在氏实施此制于普通儿之第十四年了。最初年度所实施的学级,连小学校、徒弟学校在内,不过十一学级。然在第五年之一九二四年,已激增至四十六学级,市附近之学校无待言,即全国学校也多实施。现下且得国家之承认,每年拨给国库补助金,愈益从事于研究改良。
  一走进那种学校,最先所感到的,是学生之自由的生活与充满活力与幸福之情趣。教室中大概设有长桌。每桌坐着约十五个学生,成为一团。壁上帖有学生手制的绘画。架上陈列着种种样样的标本、模型及实物。另有蓄着豚、家兔、白鼠、小鸟等之笼与养着蜥蜴及鱼之玻璃瓶。在一年生之教室,天花板下用绳串着无数之棉片,这算是下雪。又排着许多笔直的针,这算是下雨。正中悬着大而黄色的球在动摇着,这算是太阳。学生在教室皆自由动作,自由讲话。低学年生虽不免稍稍喧扰;但高学年生都非常静肃地行动。对于妨害自由的学生,教师严重取缔;惟真是以妨害他人自由的那种放肆的学生,差不多是没有的。
  初看该校的教育,似有与缺陷儿教育大异旨趣之感。因第一,像那样置重的教育玩具,差不多是看不见。第二,学生的学习不像那样的确定组织,宁是一任学生的自由活动。第三,比之教育玩具,还是以实物实习、郊外学习、讨论学习及故事谈话为重。但观察稍久,足知两校教育实在无异。因为即在缺陷儿学校,也是有实物实习,有郊外学习,有故事叙谈。而在普通儿学校,也有用教育玩具的。只不过前者以由教育玩具的教育为主,以由实事实物的教育为副;而后者适相反对而已。
  德柯乐利博士与蒙台梭利女士的差异点之一,即为氏惟对缺陷儿使用那组织地设想的教育玩具;而对普通儿,除读、写、算之预备的玩具以外,不再使用。据氏的意见,以为普通儿并无如缺陷儿那样需要详密的感官训练之必要。然蒙台梭利女士,正与氏对缺陷儿所行的同一程度在训练普通儿之感官。
  德柯乐利博士与英国马金达女士相比较,二人皆于个人学习上用个人订正;又创制使用与读、写、算有实质的关连之教育玩具。这样,两人之方法可说是相类似的;但两人当初并未互相知道,是全然独立设想的。两人相异之点,在氏对缺陷儿用许多玩具,对普通儿不大使用;而马金达女士在普通儿也用着非常组织地考案的许多学习用具。还有,女士以个人学习为主,而氏宁以分团学习为主。此点却与英国的温杜尔公共学校相似。氏的分团学习,不是像从来的学级教授,当作一度使多数儿童获得知识之方法所设想者。他是使一团学生(约十五人)分任一个题目之各方面,从事于研究调查,并将研究所得,互相提出推敲,以完成一个题目之研究;更用这一方法,使学习生活变成社会生活之缩影。故在各学生作有机的学习,以完成一个较大的圆满的研究期间,教以联带责任,使自觉协同之为要,而施行社会生活训练,实为学习之第一目的。
  氏的教育之第一目的,在社会生活之训练;至知识技能之训练,不过是其次要。详言之,即以锐敏儿童之观察,丰富其想像,促进其创造力,训练其注意力,得与他人协作以实践联带责任:这种人物之养成为第一;以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普通读、写算为第二。为达到此目的,先尽全力以图环境之整理与充实,更由校外远足及修学旅行以谋其扩张。教师之第一任务,不在灌注,而在给与教育的刺戟。在这意味上,环境具有教育上重大的使命。为什么?因若不灌注而使生活于贫弱的环境,便要陷于学习上的营养不良之故。
  受环境之刺戟以学习,又整理环境使不致对杂多之刺戟而陷于心不专一之弊,是为教师最切要的任务。本制是使一学级的学生,选一个大的刺戟,以此为中心题目而进行学习的。这一中心题目,名之为“兴味之中心”。这样地限制学生的研究范围,实在有似束缚学生的自由;但这是由团体学习,而致为社会训练之目的所产生者。而中心题目,也必选那范围广大的,务期不致于限制学生之选择自由。在一个中心题目之下的研究,有继续至一月甚至一年者,也是常事。
  中心题目一定,各生依据自己的兴味,选定小的研究题。例如第六学年之中心题目若为住居,那么小的研究题,凡是关于住居的,无论什么,都可涉及。如家屋之发达、屋脊所用材料之种类及其特质、采光与通风之研究、对于寒暑之设备、灯火之发达、火炉的构造、耐火砖瓦之研究,都是各生依自己所好、所选定的小题目。这些小题目之研究,因与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差不多全部学科都有关系以发展者,故实为一种的混合科学习。研究小题目决定之后,就要着手于研究材料之搜集。材料之收集,不仅为关于自己的小题目者,务必有关于他人的小题目者。换言之,即当力谋多多地搜集有关中心题目者。这一方法不特足以丰富研究资料,且也合于协同研究之目的,又可以实践连带责任。各学生所收集的研究资料中,有实物,有照片,有绘画,其他有模型、标本等等。实物、模型、标本之类,预先分类,陈列之于桌上及架上;照片、绘画之类,也分类而放于悬排着的袋中。
  研究的方法,将对参考资料调查所得者联贯起来,记入学习笔记上。在笔记中,有用文字写说明者,有贴实物与绘画者,有在自己所画的写生及略图上附加说明书者。学习笔记可说是自备之教科书。通常研究调查一经完结,便受教师之检阅指导,在全级学生之前发表。由发表时,所用扩大图、统计表、模型、所要说明图等,为极周到的准备者,也有其人。发表大体为讲演式,但讲演后有发问、应答。其结果有成为全部的改造者,也有加以部分的补正者。听讲的学生,笔记讲演之大要,以供自己的参考,有时且以改订自己的研究。中心题目的研究,是这样地完结的。听他人之发表以助学习,与完成自己的研究以发表,占每日工作之大部分。其他时间则用于作业、音乐、体操、远足等上面。
  研究发表是在普通儿教育上的德柯乐利制之重要部。低学年虽已为发表之准备,但正式是由第三学年开始的。这一方法,优点固然也有;但必须对于不大优秀的学生之发表,静心听受,似不免为一缺点。虽是擅长此道的先生之讲解,在教育上还时有论议;如今竟要使大家听受讲演既不惯,学识又浅薄,要时时支离灭裂的话,岂不是徒然糟蹋工夫。不过同学的研究结果,大概因好奇心而有倾听者,故当不致发生大弊。
  上面说过,所谓“兴味之中心”,这是把儿童最感兴味之事作为中心题目,使之学习而产生的。而最感兴味之事,便是生活上最感需要之事。儿童虽然固有心身的特质不是长育在全然相同的环境,故感到兴味与所求之事物,在枝叶上原有差异;但在根本上,还是同一。例如饥思食,渴思饮,新奇思知等,是万人共通的欲求,且为有兴味者。仅对于食什么、穿什么等细节上,不无多少差异而已。儿童所最感兴味与欲求者,可以统括为个人的及社会的机能之二种,所谓个人的机能,是关于心身之保护发达的活动;所谓社会的机能,是关于家庭、国家、社会之维持发达的活动。此等机能之研究,虽得从种种见地、用种种方法以为之;但为使儿童之学习容易起见,可括为下列四点以研究:(1)营养之欲求;(2)保护之欲求;(3)防御之欲求;(4)活动之欲求。
  以上四种,无不是本能地保有之根本的欲求。所谓生活,就不过满足此等的欲求。研究如何可以满足此等的欲求者,即为学习。故学习是以感到此等欲求之自身为本,而进展至家庭、学校、社会、生物、无生物与天体者。
  学习之形式,可分为观察、联合、发展三种。在大体上,学习之进行即按照这三种形式;但并不是随时随地,都非墨守不可的。观察是直接观察实事实物,实为获得知识之基础。联合是整理由观察所得的知识,以此为基础而推解他人之所观察、经验者。发表则是把这样所得的知识,用记号及模型等以表现之。兹用表说明如下:
  (一)观察——实事实物之直接经验
  (二)联合自己既有经验之整理自已所未经验的他人之经验之推解(时间空间之推衍)
  (三)发表具体的发表绘画、手工、动作等抽象的发表言语、文章、音乐等
  氏的高足中,有一位亚玛伊多女士。她在氏所经营的一个普通儿学校中,曾任过教职五年,故为有名的本制之实际家。一九一五年十月,她转就卡泰女士所主持的公立小学校教职。转任之动机,在欲于即非经费充裕、设备齐全的私立学校,也要实施本制,且确立有效的方案。卡泰校长为对新教育具有理解与同情者,故曾予以不少的鼓励与援助,得举显著的成绩。兹把学习的具体例子示于下方:
  (一)大题目我饿(食物)十月十一日学习
  (二)小题目果实
  (三)观察
  (1)普通之果实——野生及栽培果实(生果实、干燥果实、罐头果实)。
  (2)计量(甲)数、形、色、大、厚、重、味、外皮之粗滑。
  (乙)同种及异种果实之差异。
  (丙)果实之卖买……卖买之量之单位、价格之差异。
  (丁)将果实各各二、四、六……的聚集。
  (戊)用果实为数之分解总合之直观。
  (己)率领儿童往市场,果实之买法,金钱之付法。
  (庚)在教室果实之卖法、买法、付法。
  (四)联合
  (1)果实之料理法、保存法。
  (2)果实之比较、分类。
  (3)果实之搜集、运送、发卖。
  (4)果实之贮藏场、市场、贩卖人、输出。
  (5)在教室中的果实化为腐败所需之时日。
  (6)变果实为糖汁,至美味适口时所需之时日。
  (五)发表
  (1)当作学习事项之概括,就参考品及制作品写成说明书粘贴之。
  (2)果实之粘土细工,写生。
  (3)从杂志及广告纸上,剪裁果实之绘画,分类整理之。
  (4)用粘土与纸,共同制作由果树园至市场之经路之模型。
  (5)由咽下种子及坚果所起之危害。
  (6)由食未熟果实及食果实过多所起之危害。
  参观其教室,一学级有九岁与十岁的儿童二十五人。桌上列成半圆形,学生在热心学习。有数学生在各自的学习笔记上,记入学习所得的要领。一女生在预备衣服,在笔记本的一页上,描着种种衣服之略图。画虽不算太好,但一看终得知道是什么衣服。图下各写名称。在另一页上,贴着自己搜集来的衣服之布料。有天鹅绒、木棉绸缎、绫罗锦绣、里布等等,下面写着物名。在下一页,把衣服之必要及价值这一问题调查所得的统括起来,用文字记述。另外,把衣服之寸法及价格化成算术问题而记载之。这样,衣服材料之产地及输出入是与地理有关;衣服之变迁,是与历史有关;供给衣服材料之羊与棉,是与动、植物有关。为作调查研究,故一个题材,是关系于一切学科以学习的。学习笔记在儿童,可说是自己努力之结晶;又因父母可由此以考察子女之成绩,故儿童们对之非常爱好,看得比赏牌还更宝贵。
  亚玛伊多女士把本制实施于公立小学以后,在受本制教育之儿童,果然要比普通儿童之学习进度来得良好,知识也较确实。惟她的学习法,和德柯乐利的相比,有一个差异之点,即她所置重者,是个人学习而非团体,且多使用教育玩具。此点盖与英国的马金达女士相似。近来这一倾向愈益强盛,不久她或成为比利时的马金达女士亦未可知呢。
  亚玛伊多女士尽全力于德柯乐利制之研究改良,为谋彻底起见,特作详细的儿童纪录,实足供从事儿童教育者的参考。兹举一例于下:
  阿哥斯达一九一〇年一月一日生。一九一六年十月一日第一学年入学——六年四个月,独生子,在母的郑重周到的保育之下生长。父为军医,大战开始以来即不在家。与祖母、母及叔父同居。娇养儿的标本,率性,不亲切,没情趣。
  一年后,虽然成绩良好,擅长手工;但缺乏努力、忍耐力。一九一七年一月四日行比纳测验。知能年龄有二年进步。入学后六星期内,学得重要基础语四百语,试验时能流畅地表情地读斯美士读本第三卷。视觉记忆优良,听觉记忆也良好。话法巧妙。(其次插入每学期之国语成绩品。)第一学年上等。至第二学年,当初注意的集注虽坏,但至学年终时回复。若以布鲁塞市之小学算术标准为一〇,用比纳式测验之结果,第二学年为八·五点,第四学年为八点。在第四学年终所提出之自作问题,载诸下面。(各学生每周提出自作问题二次。)
  大题目(兴味之中心)植物
  (一)我藏有葡萄九十串,打算在本月八日出卖。但到了八日取出来看时,八串已萎,十二串生霉,所剩每串平均以一·八法郎出售。问共卖多少钱?
  (二)我家旁边,有五〇〇米突之路二条。路之两侧每隔〇·七五米突植有蔷薇。每株平均出十一本。问共有几本?
  (三)日前到圣公园测量。由公园入口至拱门为三六〇米突,公园之长为五〇〇米突。问公园面积为几平方米突?为表示(观察联合)之粗密锐钝,特由阿哥斯达每学期之学习笔记中,将视为适当的画及图表各剪下一种粘贴之。(图画)每学年之成绩品,各插入一张。(心理测验)每学年之结果详细记述。测验用比纳及德柯乐利的二种。(特质)对博物极有兴味。此由看采集品或看对情感反应之答案都能明白。其原因之一,在家住郊外,常有亲近田园机会之故。一旦回家,终是埋首于自己所爱好的自然之世界。所采集的昆虫,蝶贝、果实都非常美丽可观。其中对于昆虫为更富兴味,具有广博的知识。
  原载1930年7月20日《教育杂志》第22卷第7号

附注

①布鲁塞 通译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杨贤江全集第三卷,1929~1931年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具体“编年”原则为:(1)写作(包括演讲等)和发表时间皆备者,以写作时间为据;(2)无写作时间而有发表时间者,以发表时间为据;(3)写作和发表时间皆无者,由编者考定时间,置于相应的时段之后,并在题注中予以说明;(4)报刊上连载的文论,以第一部分的发表时间为编排依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