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思想善导”之最近日本教育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554
颗粒名称: 高唱“思想善导”之最近日本教育界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3
页码: 14-36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高唱“思想善导”之最近日本教育界的论著作品,原载1929年2月20日《教育杂志》第21卷第2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作品 1929年

内容

日本这一个国家,是我们举国民众所不能不关心、不许不关心的一个国家。日本国内所起的变化,不仅有关于日本的本身,而且将间接的直接的给我们的国家以影响。为此,则去年日本为共产党事件,检举大学、专门学生达百四五十人左右,及其检举后所谓“思想善导”的设施等等,我们立场于教育的人们,似乎不应该不晓得一些些。
  一共产党大检举事件
  日本共产党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存在,我们局外人是无由知道的。但在去年二月间举行总选举时,日本共产党竟居然拿出真面目来从事活动,即由此以表示他的存在与政策。至三月十五日拂晓,便有震惊日本全国的所谓共产党大检举事件发生。自东京、大阪、京都等六大都市以下,亘全国三府一道二十县,在刹那之间,把千余名的所谓左倾分子一律捕入监狱中去。这一共产党阴谋事件,直至四月十日,始解除新闻纸之记事禁止,而由司法省发表概要。同时劳动农民党及日本劳动组合评议会、全日本无产青年同盟之三团体,被认为与共产党有密切关系,也于四月十日下令解散。至于这个共产党事件之内容,据司法省之发表,有下列三点可说:
  (一)大正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以来,根据第三国际之指令,变更从来的五人组细胞,而置基础于各工场,发行党之中心机关报,于一定政纲之下,作有统一的组织之活动;现有党员数达数百名,潜居于关东、关西、九州北海道、信越等处,进而努力于青年及军队之赤化。
  (二)日本共产党当作革命的无产阶级之世界党,即第三国际日本支部,思诱致我帝国于世界革命之漩涡中,根本的变革金瓯无缺之国体,树立劳农阶级之独裁政治,以期共产主义社会之实现。
  (三)日本共产党为完成初期之目的起见,先送其党员于议会,谋从内部破坏现在之议会组织;在此次众议院议员选举中,当作公认候补者的共产党员达于十名内外。
  又,日本共产党之组织纲领等虽无所知;但其当面的行动纲领,据四月二十五日日本政府在新闻纸上所发表者观之,似有如下之十三项:
  一、××××××(按:×处为不堪公布而被删除之语,以意度之,或为“君主制之推翻”)。二、议会之解散。三、十八岁以上男女之普通选举权。四、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五、一切对于劳动者、农民抑压法之撤废。六、八小时劳动制。七、资本家全额负担之失业保险。八、××(按:或为“皇室”二字)、寺院、地主等之土地,无代价没收。九、高度之累进所得税。十、苏维埃联邦之防卫。十一、对于中国革命之不干涉。十二、对于战争危机之斗争。十三、殖民地之完全独立。
  由此观之,日本共产党之主义、行动,是要根本的破坏日本国体。在日本现政府看来,显然是不可容认的重大事件。这次检举结果,至八月上旬止,起诉总数达四百八十名,除干部人物有数名逃走外,可说“一网打尽”。从九月起,在东京、冈山、长野、新泻、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福冈、北海道各地,分别公判;迄作者执笔写本文时,已有数处宣告判决,几乎全部有罪,各处以十年、八年、五年或三年之徒刑。
  这次检举中最可注目之事,为在被检举者里边,有许多是学生关系者。所以日本政府当局和教育界对之,实不免大吃一惊。最近十二月七日内阁会议上,原法相曾有关于共产党事件被告人所属学校别之详细报告,至为明了,兹录其内容如下:
  日本共产党事件被告人学校所属别表(专门学校以上)
  续表
  按:上表系据十一月三十日以前的调查,将来讯问的结果,或须有订正增补之处。——录大阪《朝日新闻》十二月七日夕刊。
  二防止赤化的阵容
  日本政府自实行检举以后,一面禁止上述三团体之结社,一面另提二百万元的大预算,以实现在计划中的取缔思想警察机关,同时复公布《治安维持法》改正之《紧急敕令》(按:是对于以变革国体为目的之犯罪处以死刑以下的重刑),以贯彻田中内阁所标榜的“左倾思想之取缔”。
  思想取缔机关的办法是如此:政府为取缔无产政党、劳动团体、鲜人团体、水平社、反动团体等起见,在全国扩张特高警察网,于内务省警保局新设保安课,在课长下置专任事务官及得行使司法警察权的警务官;更于道府县置特高课,其下增警部百五十名、特高刑事约千五百名。
  在《治安维持法改正紧急敕令》之实施上,曾决议要注意以下的要项:
  (一)完备检察制度,讲究防止犯罪之发生于未然之方策。
  (二)改善国际警察之设施,以谋思想取缔上之无缺憾。
  (三)谋教育设施之改善,于思想指导上与以深切的注意。
  (四)完备各项之社会设施,以谋国民生活之安定。日本政府对于教育上之种种防止赤化思想的计划,当是根据此种《紧急敕令》之旨趣以定的。
  三 大学左倾教授与左倾学生团体之处分
  日本政府因共产党事件有学生参加,为善后计,特加紧学生之思想取缔;于是将参加学生之处分、左倾教授之处分、学生社会科学研究会之解散,咨询各大学总长。因文部省之采取弹压方针,各总长又是政府官吏,于是四月十六日,即有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河上肇博士,因受荒木总长强制辞职之劝告最先辞职;十八日有学生七名受“放学”处分,并解散社会科学研究会。东京帝国大学方面,也于十七日解散向有闻名的学生团体新人会,大森助教授被迫辞职。十九日,东北帝国大学之学生社会科学研究会被强制解散,读书会也不得不宣告解散。又在九州帝国大学,有学生七名“放学”;二十一日教授会之结果,向佐佐、石滨、向坂三氏劝告辞职。二十一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也有六名学生“放学”。
  在日本新闻纸上的记载,都是说上述各大学教授系自动的辞职;然实际确是被迫而辞职。试观京都帝大之经济学部教授会对于劝告河上教授辞职所举之理由为:(一)在马克思主义讲座广告用的册子中,教授之短文有不稳当之处;(二)在香川县选举时,教授之演说有不稳当之处;(三)从教授所指导的社会科学研究会员之中,出有紊乱治安之人。故河上教授之声明便说:“当作大学之一分子,为大学自治起见,认为当尊重总长及教授自己所属学部之意见,遂接受经正式教授会决议而由总长实行的辞职之劝告。”东大助教授大森所发表之宣言,也说:“当局对于我们正在加狂暴的弹压。就今日的状态言,对于我之亦强制辞职,已成为客观的之事实。外间所传当作我离大学之理由,实难认为正当。”至九州三教授所发表的辞职理由书,谓:“大学存在之意义全在研究之自由。而他的扩充,实为我们所默期。然如今我们见到他的自由已受不当的拘束。我们相信再无留在此种学园之意义,是以决计连袂辞职。”这在表面上虽似自发的提出辞职,然实际早有了充分的从总长接受辞职劝告之可能,故结果还是被迫辞职。
  如上述文部当局弹压之结果,自东大、京大以下,学生间所起之反对运动陆续不绝,然因压力过大,终难见好果。
  四 教育上种种救济“思想国难”的方案
  如今帝国之国难,从思想、政治、经济之诸方面袭来。今若不速讲匡救之策,则明治大帝之遗业便有失坠之虞。当这时候,无端而有共产党事件之勃发,真是国家之最大不祥事。处理之道,诚要细心之注意。
  这是四月底召集的议会《对于思想的国难之决议案》中开首一段话,足以想见日本臣民对此重大事件所表示的态度。今特就教育上所计划实行的种种方案,述录如下。
  在本志去年第八号《世界教育新潮》栏之《杂讯》中,曾载有《日本思想善导之新设施》一段,对于文部省方面所定之计划以及召集各校长会议所提之意见,已有详细的记述,现为避重复,不再多讲。以下惟就最近事实补叙之。
  (一)从新规预算上所见之方案——据日本内阁之昭和四年度(一九二九年)预算阁议对新规事业最后之查定看来,岁出总额为十七亿五千二百五十万元,其中有一亿四五千万元供新规事业之用。就这新规预算全体下一考察,便不难看出他是供二方面的用途:即一方面为占新规预算百分之二十七强的陆海军预算、学生及其他青少年之军事训练费、军事工业之养成与由军事见地所计划的道路计划、战时适用之食粮自给自足策等,大概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战争准备之计划;另一方面是二百万元余之司法省新规预算警察费、思想善导费、劳动者教育补助费等,大抵是用以直接压迫国内无产阶级运动,或藉支配阶级思想之注入,以防止他们之“危险思想”,宣传资本家国家之永久不变。换言之,即为对于无产阶级弹压之政策。故在那些带有革命性的日本人看来,这个《新规预算案》是所以成就反动的国家总动员计划的,因为他的用途只是帝国主义战争准备费与无产阶级弹压费。
  现在单就文部省新规预算言之。自共产党事件以后,其所谓“危险思想取缔”、“思想善导”之政策,即已着着实施。文部省对思想善导的教育设施所需经费有如下列:
  精神科学研究奖励费九九(单位千元)社会教育设施费二九七学生生徒指导监督费四二二社会教育局设置费五〇体育奖励费(说明为思想善导而利用)一〇
  以上是对知识阶级的设施;至对无产阶级的青年,则列入“实业补习教育费”二百万元,其用意在与低等的职业教育相并,以麻痹渐渐觉醒的阶级意识。又列入“青年训练所补助费增加”五十万元,其用意在制造直接能供战争应用的兵卒,即所谓人的国家总动员计划(因训练所的主要职务在普及军事教练)。对一般劳动者,则列入“劳动者教育费”一万元,其用意至为简单,即藉以宣传劳资妥协政策而已。
  这些经费共计三百三十二万八千元,在文部省新规事业费八百二十四万七千元中,即占有百分之四十一强。
  此外,在大藏省复有:
  税关特派官吏费增加一〇三
  税关不稳文书取缔费七
  这个十一万元便是用以“防止外国过激思想之侵入”的。而在内务省方面,尚有为供神社之供进金及境内改修等所提之十六万七千元。这可见日本政府之思想支配政策,真是无微不至:即从大学以至神社,从精神以至身体,从学生以至工人,无不用一贯的政策以操纵。为传布这一思想所费的金钱,在一九二九年度,便准备好了三百六十万元。
  (二)从《全国教育大会决议案》上所见之方案——在本年十一月间日皇在京都举行即位大典时,教育界利用这个机会,特于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举行全国教育大会,出席者达三千五百余名之多。这虽不算是教育上的立法机关,有将议决案强制执行之能力;但集全国各级教育界代表于一堂,对文部省之咨询案而作成答复案,至少可从此中看出教育界舆论之一斑。以下特就与共产党事件有关的各项决议述之:
  (A)大会之纲领——1.努力于国体观念之涵养,愈益振作国民精神。2.努力于立宪思想之养成,特别谋政治道德之向上。3.谋社会教化之普及,使民风益形醇厚。4.启发自主独创之精神,振作进取雄大之气概。5.革新学校制度,使适合于国势民情。
  (B)振作国民思想所当留意的事项——此为对于文部省咨询案“关于国民思想振作,在教育上应特别留意之事项如何”之答复案:
  1.制度上:(1)使义务教育更普及彻底;(2)谋青年教育之充实进展;(3)关于教育养成及其任用上,置重于人物德行。
  2.学校教育上:(1)就各学科,将与国民思想关系深的教材,特加改善,以谋国民信念之更形确立;(2)使学校的全系统与训育有紧密的联系;(3)奖励体育,以养成刚健敢为之精神;(4)留意于国际的教养,使由世界之大局以理解我优秀的国民思想。
  3.家庭教育上:(1)与学校协力以更培养敬虔的精神;(2)使任适当的职业,以养成爱好勤劳之习惯;(3)指导嗜好娱乐,以谋趣味之向上。
  4.社会教育上:(1)普及成人教育,谋公民的教养;(2)鉴于新闻杂志所及于社会教化影响之大,当求其协作;(3)促进影片及其他一般娱乐机关之品位向上。
  5.其他:(1)制定有助于振作国民思想之大日本国民歌;(2)更唤起尊重国歌、国旗之念;(3)鉴于有社会地位者之言动所及于青年、少年影响之大,而促其自重。
  (C)小学教育方面的思想善导策——大会中之小学教育部会,除文部省咨询案“在小学校教育上,要养成爱好勤劳之精神,其适当之方法如何”以外,复有协议题“当昭和维新之际,小学校教育者所当善处之途如何?”兹录对于这一协议题之决议如下:
  1.关于教育者的:(一)对于我国体之本义、建国之精神,体验到确乎不拔之信念;(二)广养常识,通晓时势,以养成高迈的识见;(三)视教育为最上之乐土,能精进于不顾其他的境地。
  2.关于学校教育的:(1)为使儿童更明国体观念,确立信心计:(甲)置重国民教科,特别是国史教育;(乙)致力于《教育敕语》旨趣之贯彻,谋国民道德之更向上;(丙)使对祝祭日及国旗之观念更确定;(丁)使国歌之意义、精神更明确;(戊)更重视敬神崇祖之精神。(2)除偏知教育之弊,更重视情意之教育。(3)更重视勤劳作业之教育。(4)致力于立宪思想之养成,以谋政治、道德之向上。(5)力娇模仿外国之弊,养成独创之精神。
  (D)师范教育方面的思想善导策——对于文部省咨询案“在师范教育上,要谋训育之彻底,其适切之方法如何”之答复案如下:
  关于国运发展,师范教育所尽的功绩虽说不少,但鉴于时势之进展,要列举训育上所更当留意之点,有如下述:
  1.一般方针:(1)努力于国体观念及国民道德之涵养,谋国民的精神之振作;(2)发挥博爱共存之义理,谋公共的精神之光大;(3)养成人格观念及牺牲服役之念,谋当作教育者之信念之确立;(4)努力于价值之创造,涵养进取向上、坚忍努力之精神;(5)使注意于社会之实相与思想之变迁,以努力于健全的批判精神之养成;(6)留意作业以养成爱好勤劳之习惯。
  2.实施方法:(1)关于学科者:(甲)努力发挥各学科独自之价值,同时注意毋违训育之根本精神;(乙)留意学习之指导,养成忠实做事之美习。(2)关于制度者:(甲)考虑训育之一般方针,实行学科目及教授要目之改订;(乙)改订制度,使生徒及毕业生得常以泼剌的生气从事学习。(3)关于寄宿者:要使寄宿舍成为训育之中心,应留意下列诸点:(甲)完成寄宿舍之设备,收容全部生徒;(乙)增设舍监;(丙)设舍监及校长之住宅;(丁)竭力采用小寄宿舍制;(戊)关于体育学习趣味等,为适当之设施;(己)涵养自治之良风。(4)关于教育实习者:(甲)增加附属小学校的学级数及训导数,使实习可以有效;(乙)密切本校附属之联络,以更谋训育之彻底。(5)关于教师者:(甲)教师协力一致,为继续的努力;(乙)增多师弟间个人接触之机会,熟知生徒之思想、生活性向等,以努力于其指导诱掖。
  (E)中学教育方面的思想善导策——对于文部省咨询案“在中学教育上,要涵养独立自主之精神,其适切之方法如何”之答复案如下:
  深体圣敕之旨趣,教师以身作则,促进生徒之自发活动,养成质实刚健、爱好勤劳之风,努力于确乎不拔的信念之启发,当特别留意于下之诸项:
  (1)特别置重修身、国语、国史之教育,以期国体观念之彻底,同时使对我固有之文化得有充分的理解,以涵养爱国的情操,使对外来文化具有公正的态度;(2)使各学校发挥有特征之校风,使生徒引以为自夸,因以自然的培养自主自重之风;(3)矫正注入、记诵之风,发达自力研究之风;(4)使明确人格尊严之观念,修养自敬、敬他之风气,去附和雷同之弊,养成尊重自由意志之习;(5)使强健身体,亲近山岳海洋,以振作敢为进取之气象,作成海外发展之素地;(6)培养对于团体之责任感,如校友会、运动会、修学旅行、寄宿舍或短期宿泊等,务必使生徒负贵任直接任事,以有助于自治的训练。
  (F)社会教育方面的思想善导策——对于文部省咨询案“监于时局,关于国民思想之善导,在社会教育上当特别设施之事项如何”之答复案如下:
  努力于对《教育敕语》之旨趣之实践固无待言,而尤其重要者,为体念今次即位礼当日之大诏,提高忠君爱国之热情,养成敬神崇祖之观念,涵养健全的政治思想,谋民心之和洽,使爱好勤劳,以增进社会之幸福。为此,当特别设施之事项如下:
  (1)即行制定《社会教育令》,确立其体系,谋其机关之活动充实;(2)举有人格识见的人物,使成为社会教化之中心;(3)为谋社会教育之充实,政府当支出所必要的经费;(4)视各地情况,与已成之教化团体联络,以作统一的活动;(5)选定可以提高国民风尚之歌曲,并谋普及之;(6)期图书馆之普及充实;(7)努力于融和运动之促进。
  (G)体育教育方面的思想善导策——对于文部省咨询案“关于国民思想善导,在体育运动实施上,当注意之事项如何”之答复案如下:
  为国民思想之善导,体育运动之奖励是切要的。但其体育运动,不可不在健全精神之涵养、均齐身体之发达及健康之保持上发生效果。当实施指导时,应留意下列事项:
  (1)排除错误的竞技思想,谋真的运动精神之彻底;(2)使正确地理解运动、体验趣味;(3)指导者考虑实施者之心身状况,选定运动之种类,授以方法,特别注意于心身薄弱之人;(4)奖励团体运动,即个人竞技也务必为团体的处理;(5)体育运动,继续实施;(6)养成并选择思想健全的指导者;(7)竞技会之主持者,当选定职员时,当特别注意于人格、技术;(8)竞技会主持团体当互相连络,使竞技会成为教育的,且不致频繁;(9)谋一般容易的又愉快的得从事运动的设备之完成。
  观上引全国教育大会之意见,无论是对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对小学教育或中学教育,对精神教育或身体教育,要皆以所谓“思想善导”之政策相终始;而这所谓“思想善导”的内容,又不外是涵养国体观念,换句话,即拥护现时社会制度而已。常人往往要在健康受损害时才有“注意健康”的呼声和觉悟;日本现在的社会秩序已起动摇,皇室与政府的威信已受威胁,所以负有“思想”使命的教育者,也只得狂呼“振作国民思想”、“涵养国体观念”等等谋挽回颓运的抽象口号。
  (三)《中等教育改善案》中之“教养要旨”——文部省曾议定《中等教育改善案》,提交文政审议会讨论决定。该会现正在审议中,尚未有决定案发布。惟据报载,大体可照原案通过,故我们不妨即拿原案来叙述。查该案首列“教养之要旨”一项,最足以见该案之精神所在。此外为中学第三学年以上之分为二种,外国语时间之减少等等;这里为限于篇幅,不想介绍《改善案》之全部,只就“教养要旨”一节述之如下:
  第一项为:“谋以《教育敕语》之旨趣为基础,从学校教育之全体施行道德教育。”“当谋导生徒于实践躬行,留意国民道德之养成,使理会建国本义与国体尊严之所以,明了忠孝之大义,以强固其信念。”
  第二项为:“当谋育成独立自主、勤劳爱好之习惯,且涵养尚协同、重责任之观念。”
  第三项为:“当谋不徒拘于专门的学术之体系,而养成社会生活上适切有用的知能。”
  第四项为:“当谋强健生徒之身体,同时锻炼精神,且养成阔远的气概。”
  对于上引几项“教养要旨”,曾有人评为“滑稽的”,全为“观念”之养成、“抽象”之创造;其根源当为由于阶级生活之组织一到末期,便认哲学的、宗教的、抽象道德的、精神统一的神秘作用,为足以打开组织之穷途与安定组织之动摇,故不觉要高提内容非常空虚的抽象观念了(见《我等》十月号《长谷川如是闲》的批评)。
  (四)学生课学生主事制度之实施——文部省鉴于各大学、专门学校内学生社会科学研究会之“危险思想”与共产党事件之大不祥,遂欲调查学生(大学生)、生徒(专门学生及高校生)之思想,以期防止不祥事件之勃发于未然。其所定计划,为在文部省内设置学生课,在各大学及专门学校设置学生生徒主事。自十一月起,已继续实行。其任务即为关于思想问题之研究与考查。日本原有专管思想问题之刑事,于警察部内设有思想系,曾有人名之为“思想警察”;而日本的教育也可叫做“警察教育”,因警察方面与教育方面所处置的对象相同之故。
  (五)其他“对于危险思想之思想的对策”——第一项所述文部省之思想善导预算——精神文化开发、社会教育设施、学生生徒指导监督——据说是现任文部省政务次官山崎氏一年间苦心研究所得的结果,而由文相胜田氏容纳之以提出预算要求者。这个“山崎案”之目的,是“对于危险思想之思想的对策”,其达到这一目的之方法如下:
  1.学校方面:(1)于直辖学校全部设置专任学生监,以增进对学生之接触。(2)于京都帝大设日本佛教史、东洋哲学之讲座,以唤起佛心。(3)在九州帝大注重日本思想史。(4)在东北帝大注重东洋伦理学。(5)在东京及广岛之两高师注重国民道德。
  2.一般社会教育的设施:(1)作国民歌宣传于全国。(2)作制关于忠孝之电影片子,以之贩卖或出借。(3)为作制如上的影片,在文部省内设置大规模的影片制造工场,雇用电影演员以作制。这种影片之售价为每尺一角五分。
  然除上述利用影片以宣传忠君爱国的教义而外,据说尚欲利用宗教以对付这一思想国难。以前曾有全国一千数百人之宗教家,在三井、三菱两大托辣斯之捐助与政府之补助之下,会于一堂,誓为当局之帝国主义政策拥护。若再加上已列入预算表之体育奖励费一并观之,很可见出日本政府之聪明头脑与其巧妙手段。
  共产党检举后的日本教育当局之计划、设施与夫教育服务者之意见等等,大要如上所述。根据教育与政治关系之见地,可说目下日本政府的教育政策之终局目的,也不外为帝国主义战争准备与无产阶级弹压而已。
  五 “思想国难与教育”
  以下一段文字,是一个男爵名叫九鬼隆一的于十月二十一日在以他做会首的“忠勇显彰会总会”里之报告演说;因为他大可以代表共产党检举后日本教育界的爱国论调,故特译述之:
  观近今我国的国情民风,实可说到处遇着国难。那过激共产的恶毒破坏主义与以金力威胁所成的经济侵略主义之凶暴恶辣,原为予多年来所不断地提倡应行扑灭防遇者;顾不幸这个胚胎于欧美物质主义之二大恶流,愈益逞其凶暴之威,而最近之一例,可于中国之骚乱知之。为了骚乱,我国所受物质的精神的损害,实已甚大,而将来要受的祸害,殆不可测。尤其不幸者,为那二大恶流不仅止于中国,却也侵袭到我国内;第二,共产党事件之暴露与关联于此的学生共产党连坐事件之惹起,尚在耳目,以后遂更见有左倾政党之解散与《治安维持法》之改正。
  据最近之统计,各大学及理论专门学校之毕业者,年及一万数千名;仅仅东京一处之专门大学毕业生之失职者,现达几万之数;而且这还是完全的失业者;若就一时赋闲、暂时就业半途退学以及中学生这类的人全体计之,当是一个巨大之数,虽称之为有教无业者之大洪水,也不为过。毕竟这是由于现在之教育不适合于实社会,又一般不辨教育之真义,不顾身分境遇与才能实力,一味视教学为万能,或受虚荣心之驱使,群趋于高等教育之无自觉所致。故第一当为教育制度之根本的革新,最高等知识专门之大学,要大加减少,如现在之大学院应仅设于真的、最少数之最高学府,毕业生当由国家使之研究最高之理论知识,或使担任职务;至于中学,应使之毕业以后即得就实地之生活,将其方针内容大为考虑改善,以期适合国家及社会之要求,并和国民生活保持密切的关系。
  现在思想之恶化,以研究理论的学问之学生为多,在实业学校殆无所闻,这一点岂不值得顾虑吗?加以年年岁岁,毕业者以洪水之势进行,而大多是以理论学问为主的学校出身者,他们为受过偏于理智之教育,不喜努力勤勉,而欲求安易生活之现代学生,徒抱不平不满之念,闲居为不善,遂在他们本身酝酿毒恶思想,以致发生可忌的反社会精神,实为当然之趋势。最近在文部省,为对付思想国难,特提许多经费供思想善导之用,如新增日本佛教及思想史,东洋伦理哲学及国民道德等之讲座与学科,大作日本文化、东洋文化之精神的研究指导;又当作社会教育的设施,奖励精神科学之研究,排击为危险思想之根柢的唯物思想,以谋唯心的思想之普及发达;以外复拟用几种方法以谋国民精神之振作,更到利用宗教之力以助教育。这样以思想治思想,确不失为根本的方策,虽不免过时一点,终尚算是应付时局的良设施。这乃予自明治五六年以来,关于教育的精神主义之确信主张,到了今日,得逐渐唤起注意于鼓吹精神主义之国家的一个根本大问题,正是日本教育内容上之一大进展,为不胜欢喜之事。特别是承认了从来为教育界所嫌忌排斥的宗教之力,将据此以完成教化。这种自觉是予多年主张之部分的具体化,在予实为一极大欢心事。
  至于今日思想之恶化,其根干实广而且深。由于学徒之浮华轻佻、追新如奇、雷同附和的精神者固多;然一般的看来,基于国内之经济的事情、政治的事情及社会的事情者,实大足以形成他的背景。即在经济上,国民之失业问题及生活难问题,极能惹起思想之恶化;现在我国内一般的生活困难,实在甚大,除知识阶级之失业问题以外,一般之失业问题亦有一年重大一年之倾向。就今日一部分言,与其说是生活难,无宁说是生存难;万不得已,只好损害健康以终生活。举其极端之例,便有为生活困苦而全家自杀者;这对于“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之古语,诚不能不感到痛烈的时代的新意义了。称之为生活困难,实非过言。其次,就社会的事情言之,阶级问题、劳资问题、小作问题、同盟罢工问题及其他可忌的纠纷,殆无间断;为此,产业生产萎靡,人格修养缺如。其相对的损耗之终局,归于国家国力之衰颓;或者又为恶平等之观念所拘,不管各人之能力、力量、贤愚、优劣如何,抱一切同等视之之谬想,作群众的妄动,回避为原因的勤勉努力,而即望结果之利益,不辨人的欲求之无限与其实现之有限,撤去贫富上下之别,惟求任情纵欲之满足,梦想不劳而获,热中投机射〔获〕利,其结果,父子相拒,兄弟阅墙,亲族反目,上下交征利而国以危。
  无论就思想恶化、就生活难、就党争、就教育问题、就军事问题、就对华对列强问题,惟一翘望之事,在乎我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军人乃至外交界中,有匡救时局之精神的伟人出现。故现代虽唱种种国难,结局可以人物国难之一事尽之。为人物人格之真价,当以涵养陶冶其精神气魄为先,伴着日进之物质科学,宁以高唱精神主义、为国家异常急切之要务。
  ——我们读了这篇演词,可以知道,他们所希望于教育界者,是造就对皇室、对帝国宣示忠诚的人。换言之,在养成明治维新以前尊王倒幕一类的忠臣孝子而已。
  六 “思想善导”之效果
  自共产党事件发现以后,日本当局早已对各大学、专门学校实施所谓“思想善导”,如解除左倾教授职务,解散社会科学研究会及其他左倾学生团体,开除左倾学生学籍,甚至在暑期调查预定联盟版《马克思恩格尔全集》(按:是由马克思主义者主持编辑,以与改造社版《马克思恩格尔全集》相对抗的,以后卒因形势不佳,未得出版)的各校学生姓名,预备把他们退学;由此足见当局之“雷厉风行”了。然而这样高压的结果,是否能如当局之愿以偿呢?这却仍是一疑问。现不嫌拉杂,且把事实列举如下:
  在以淳化于皇道的儒教之精神、鼓吹思想善导这一主旨之下,每年得蒙政府拨赐十五万元补助金的大东文化学院,已如屡报,叠次发生风潮。在第五十三次议会前,即在贵族院也已成了问题;因该学院之总务铃木喜三郎、平沼骐一部、小川平吉、山本悌二郎、鹈泽聪明(现任学院总长)之五总务,自负责任,声明连袂辞职,得告无事。但其后纷争屡起,致陷于不可收拾之途,最近发生在学生之退校处分十名,停学处分十名。加以互争势力之教授们从中鼓动,遂有学生百余名率先罢课,以十人或五人组成团体,胁迫学生,并送血书之胁迫状于教授住宅。教头松平康国氏于昨日向鹈泽总长提出解职书,于是这一风潮显然向外暴露。在熟知内情的学者与贵族院议员之中,有“如此之学院已无存在必要,应取消十五万元之国库补助金”之议论发生,在下届议会中,当有关于这一丑恶的学校风潮问题提出讨论。——十一月二日《读卖新闻》。
  在法政大学,自十月二十八日起,有体育周间之举行,在这周间中之射击演习,是强制全体学生参加的。但预科一部一年级之三班,早已开过级会,决定:“排除射击在周间外!”“射击参加之自由!”“反对专断决定!”且诉于其他各级,谋开军事教育自主化之协议会以开始斗争。又,在中央大学,以前解散读书会,已激起学生之愤概;后又将雄辩部辞达学会之进步分子除名,更使学生愤怒,将开校内协议会,发动全体学生共同之斗争。又在商科大学,反对“出缺赏罚案”之斗争愈趋扩大,专门部二年生于二十五日起之演习中,也在演习地开反对军事教练之级会,气势甚张。——十一月七日《无产者新闻》
  继续同盟罢课的北海道帝国大学于七日夜直至深更开预科教授会之结果,决定将认为首谋之预科三军医科吉野俊行以左倾主义者素行不良之名,与以除名处分,同三年农科淡谷忠一与以停学处分,至八日正午发表。但因此愈激起学生方面之激昂,以前尚未表明态度之工学部、医学部,今亦决定态度,加入同盟罢课。由是北大成为全校总同盟罢课之形势。大学方面待九日朝回校的佐藤总长,再谋解决办法。——十二月九日《大阪每日新闻》
  又:北海道大学当局对于罢课事件之对策协议会于九日午后八时开会,决定自十日起临时停课三日,分配十日佐藤总长之训示于全体学生生徒,促其反省。但学生方面之团结依然巩固,九日,农学部本科二年生曾作以下决议:无条件承认放校学生之复校,若不承认,誓当继续罢课。——十二月十日《大阪朝日新闻》
  又,日本当局之政策,不止于对本土的学生,对殖民地朝鲜学生尤甚。故如水原高农、大邱高等普通学校学生等,早以罢课与学校当局及警察相抗。在日皇即位大礼前,自小学生以至专门学校大学生,多受不法之拘留,顾反抗者还是继起。至十月底,复有徽文高等普通学校学生提出如下的三种口号:(1)增加朝鲜语之时间;(2)给在校内的言论、集会、研究之自由;(3)给文友会(校友会)之自治权,以与学校斗争。据《大阪朝日新闻》记载:
  二十三日午前,受退学及无期停学处分的徽文高等普通学校之罢课生九十九名,其后在校庭集合,劝诱全校学生同盟罢课,一方闯入授业中之各教室,妨害授业,作种种不稳的行动;因之,同日午后一时,钟路警察署派出多数警官,将最捣乱的八十一名拘捕以去。但全校尚有不安之形势,故在极力警戒中。
  此外发生问题的,尚有东京帝国大学与东京女子大学等多处。东大学生有因秘密召集社会科学研究会而被处分的,有要求复校减刑、处分理由公开与校内自治的。东大学生常因种种嫌疑,被警署传去讯问。他们复组有“关东学生自由拥护同盟”,作种种的斗争。
  单由上述几件事实看来,则“思想善导”之成效,实不敢作如何断定的预言,这或者正是日本的“国难”吧!
  上稿寄出后,忽见十二月十日夕刊上,载有所谓关于教育之“诏书”(御沙汰书),由日皇面赐于文相胜田氏,文部省即作成训令第二十号,公布在十一日之官报上,将“圣旨”传达给全国国民。这自是共产党检举后的最重要事项,不可无记,因特补录如次:
  所谓“御沙汰”——祖宗之经国也,以教学为先,皇祖考(按:是明治)既颁学制,更降宸敕,昭示教育之大纲;皇考(按:是大正)承继遗绪,又降圣谕,申明先朝之洪范。朕今嗣列圣之遗图,愿笃敷教化以正人心之归趋,大振学艺以资国运之伸张。当教学之任者,其善体朕意,夙夜淬励,务光昭祖宗之大训焉。
  文部省训令——本月十日,天皇陛下召本大臣至官中,亲赐“诏书”。本大臣拜受此优渥之圣旨,感激莫名,谨向全国国民告知之。当天皇陛下举行即位大礼之时,已赐敕语,阐明国体之精华,昭示臣民率由之大道。今在大礼告终之后,复轸念教育之事,特赐“诏书”,益谋振兴教育。圣旨宏远,诚不胜恐惧之至。伏维明治天皇,夙劳心于教育,应宇内之大势,与时世之进运,以定教育之制度;基于国体,则于公道,以立德教之大本;由是文物蔚兴,国运进畅,前古无比。大正天皇继述宏图,屡垂懿训,谋教育学艺之振作,有以继往开来。天皇陛下天纵睿明,承列圣之洪谟,大展皇化,为臣民者岂可不夙夜勉励,以致报效之诚。且方今中外之情势,以正民心之归向为最急务,是宜益振道义,巩固国体观念,涵养国民精神,更于促进学艺、进展国运上,为加倍之努力。当教育之任者,自当致意于此,奉体关于《教育敕语》之盛旨,同心戮力,毋诶其途,以养成健全有为之国民,谋有补于皇国之隆昌。本大臣诚望全国任教育之责者,日夜精励,完其责务,藉有以副圣旨焉。
  像上举金言玉旨的煌煌诏令与诚惶诚恐的谆谆训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人类社会中,诚不能不说是别呈异彩。但日本的“国难”是否因此诏令与训示而消灭,则恐怕仍是一大疑问!
  补笔
  原载1929年2月20日《教育杂志》第21卷第2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李仁民。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杨贤江全集第三卷,1929~1931年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具体“编年”原则为:(1)写作(包括演讲等)和发表时间皆备者,以写作时间为据;(2)无写作时间而有发表时间者,以发表时间为据;(3)写作和发表时间皆无者,由编者考定时间,置于相应的时段之后,并在题注中予以说明;(4)报刊上连载的文论,以第一部分的发表时间为编排依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