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新俄之新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553
颗粒名称: 介绍《新俄之新学校》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13
页码: 1-13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介绍《新俄之新学校》的论著作品,原载1929年1月20日《教育杂志》第21卷第1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作品 1929年

内容

1.书名:
  NewSchoolsinNewRussia.
  2.著者:
  LucyL.W.Wilson.
  3.出版期:一九二八年五月。
  4.出版处:VanguardPress,NewYork.
  5.定价:美金五角。
  关于苏俄新教育之书,已译成中文者,有美国ScottNear-ing②教授所著EducationinSovietRusia③一种(商务、民智、北新皆有译本)。该书内容颇有条理,方面亦广;且著者原系马克思主义者,故对俄国新教育之观点自较正确。今所介绍之《新俄之新学校》,因为是距今半年前才出版的,故比前书要新颖得多(前书系一九二六年出版)。以之与前书比较参阅,当更能予读者以便利。全书已由作者着手翻译,兹先将内容简单介绍如次:①
  著者在《序言》中曾说苏俄教育之特质:
  是第一次在近代历史上有一种新学校起于人民之习俗;是第一次在历史上,人民有一个新的文化理想可供建造的基础;是第一次在历史上,人民之教育正从一时代之自然的生活与经验中繁荣起来。而且在这种种现实上——自然的世界、工作的世界及人间关系的世界——他们在建设他们的学校。
  但苏俄的教育当然不是尽善尽美,“在他们的学校中,有许多可羡慕之处;而在他方面,也有很多同在我们的学校里一样可悲悼之处”。“俄罗斯不是一个教育的乌托邦,它是一个教育的实验场。”“我们也许对于她的社会目标不全赞同,但我们必须承认她的教育计划是非常有意义的。没有一个教育者能以无视它的存在。”
  这篇介绍文,自不能将全部内容详告读者,兹为便利起见,把第一章“在十年后”(即苏俄过去十年间的教育)及第十八章“文化的总结”迻译于后。
  在十年后
  苏俄的教育,至少在数量上依然未能充分适应它那伟大而自觉的需要。在校舍及其他物质设备上,在就学儿童的人数上,在任用教师的人数上(特别在他们所得的薪水上),虽也有大的进步,尤其是当过去五年间。但她总还落在别个欧罗巴国家之后。惟她的实在的成绩,不仅在教育方面,也且在相关的国民医学及儿童卫生方面,造成一种富有生气的事实。在这种种事业上,可惊的组织能力、聪明的专门家与科学家之指导,以及精神的标征都极显著。他们应能使我们宽恕些她的许多错误,即使我们未忘却她的愚笨、她的残酷,以及她的差不多可以致命的迷信。她的失败与谬误之认识与记住,对她的利益实当胜过对我们的利益。我们所需要的,乃是她所已告成功而且合理的那种事情之知识。
  在过去十年中,苏俄已经根本地改造了她的全部教育制度。她已有成效地开始了新的教育计划,她已创始了许多新式的教育机关,而且她还获得了可惊的物质利益。
  教育制度之改造——从前是行的双轨制:初等学校大半是宗教的,供平民入学;中学及高等学校,包括专门学校及大学校在内,供绅士阶级入学。现在则为统一的世俗的男女同学的学校,任何人都可入学,甚至包含当初显然敌视的阶级,即以前的官僚、资本家及智识阶级之子女。不错,因为中等学校场所不够,尚不足以尽量容纳志愿入学的学生,故对劳动者及无财产的或稍有财产的农民之子女特予优待。但照计划所定,再过五年,当可有足够的地位容纳全部志愿入学的人。
  就学前的学校、技术的及职业的学校,以及对成人的学校,现在都是这一新制度之完整的部分。这个根本的改造,不仅包括俄罗斯本部的教育,也且包括其他五个共和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土耳其门斯坦①、乌慈培克斯坦②以及它的自治国——而且还第一次在俄国历史上包括用几十种非俄罗斯语的数千学校在内。
  新的教育计划——苏俄正于实际上在它用国费维持的公共学校中,给予人民以这样的一种教育,即在俄国以欧罗巴的进步的私立学校对于少数入学者所热诚地谋给予的。
  完成这一伟大事业之工具,是它的课程与它的学科,两者都是彻底的新颖。此外还有许多试验学校,也足供所需真正的重要的教育指导之用。
  在他们的一切学习方法上,莫不以自动的原则为主。集团精神在学生参与学校行政上、在教室的团体活动上、在校内校外的青年组织上,皆有良好的发展。这种精神又伸入社会,而以学校为中枢,在学校与日常生活间之关系,非常密切。恐怕再没有别个国家能把教育看得如此认真,且把明日的世界植基于今日的学校这一事看得如此明了。
  新计划之目的——那规定苏俄教育计划的宗旨,由第二莫斯科大学的指导者Pinkevitch③述明如下:
  在促进个人之圆满发达,他将是健康的、强壮的、活动的、勇敢的,在思想及行动上独立的,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的;一个有效率的人,力谋劳动阶级之利益,这种利益毕竟是为了全人类之利益。
  新的机关——这是非常之多,要在本书中详细叙述的。在它们中可以举出乡村运动场、青年农民学校、工场学校、职业学校、高等技术学校、劳动者大学、共产党大学、扫除文盲机关、成人的普通教育学校、政治学校及学程、苏维埃及党学校与学程、读书室、人民之家、俱乐部、赤隅(redcorners)、巡回图书馆、墙报及无线电话。此外,戏剧、影片、音乐、艺术、博物院及其他科学研究所、发行所等等,现皆受教育人民委员会之统辖,期使生活的门路皆向全体人民公开。在俄罗斯教育之意义,实为使生活格外丰富。
  物质的胜利——比较战前的时代,不管贫困如何已甚,但约有百分之三十七的更多的儿童在初等学校;有百分之三十九的更多的儿童在中等学校;约有九十万人在文盲班中;约有六万二千人在普通教育成人学校中;有二十万以上的人在政治的苏维埃的及党的学校与学程中,另有数万处的新图书馆、读书室、俱乐部及人民之家。
  新的近代式的校舍,正在都市及乡村中建造;新的美丽的教科书,正在编辑印刷;薪水正在增高。
  知识的精神的胜利——这在一方面是消极的,即递减的不相容。在革命初期,这种垂尽的致命的精神也侵入到教育上来。在如今,它还是存在,有如在世界的别处一样,但所及于学校的势力已经减少。教育已不复在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受拒绝,反宗教的宣传已不复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
  另一种智识的及精神的胜利是积极的,它表示更急切地希望知道任何真理之各方面与理解一切关系。这种新的科学的精神之最显著的发展,固表现在那个可注目的机关,即国家计划委员会(StatePlanningCommission)上面。但在教育事业之各方面,自受教育人民委员会指导之事业起,以至在教室内时由教师、时由儿童指导之事业止,也皆有表显。
  苏俄对于每个教育问题之态度是彻底科学的。这从实验学校、残缺者及不良儿学校、天才儿学校、适应社会需要及环境的学校之设立与行动,以及各种造就师资机关与各种训练在职教师计划之确立上皆可见之。
  苏俄在开始她的教育实验上,有数种便利:一是能适当其时;一是靠“纯真”的热诚的渴求知识的人民之主持、援助与贯彻;与再有一种便利,是在旧的实在的文化中——即已表显在文学、科学、美术、音乐、舞蹈、工艺上的——活动着。不但她所有的是属于过去之丰富的遗产,且更比其他任何国人民为优胜者,是她正向别处探求,要得到而且要吸收那为别处所发见之宝藏。
  苏俄在教育组织上使教育一方面为全国统一,而他方面仍富于各地方自主之伸缩性,实已表示卓著的才能。这种组织技巧似更伸入于教室,如旅行法、道尔顿实验制①、社会化集团——或协作的——制、综合法、少年先锋队、共产主义青年团、自然历
  史组、学校博物院及由成立于教师、学生、社会于学校日常作业间的rapport②所产生之许多事业,其能举异常的成绩,或者有一部分可归功于此。至于这是否为组织能力,抑为精神作用或为美术技巧,我无所知。我所知者,仅不过在苏俄,是有些东西(something)已将“青年”与“未来”放在土台上。试问她能不能留住他们在那里?
  过去的十年答应个“是”,但——
  文化之总结
  新俄学校之特色,是当过去的四年即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七年中,它们的发展之性质与范围,在有便利时,我将时时引用以前各年之数字。此外,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敢说过去一九二五年至二七两年间所发生的变迁,在我一个目击者看来,是几乎难以自信。这些变迁是包括课程、设备、建筑、教育机会之普及、新式的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关系在内的。
  课程——一九一八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一种教育计划,使从三岁至七岁的入学校前教育,从八岁至十二岁的入初等教育,从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入中等教育,成为免费的强制的与统一的,并且宣言每个俄国人有受高等教育之权利。
  在一九二五年,第一级课程(初级)是一种理想,为表示在优良境遇下由优良教师所能胜任的。事实上,这在城市与乡村的许多学校中,已有成效地实行。但大部分的教师仍用他们的老法教授,且视新课程为一种未能实现的理想,作为他们一无成就的口实。
  这一事实也略可适用于对前三年的第二级课程(中级),还有根据社会科学的综合法优于根据自然科学的综合法,且有许多不满意于后二年的大纲之处。
  一九二七年,新的第一级课程一方面未失其理想的特性,他方面却成为非常实际,足使各种教师真能教育儿童,而不复仅仅训练儿童以使儿童一任教师的处置。
  设备——即在一九二五年,差不多全体学校,甚至是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的,设备都极贫弱;只有少数承受俄皇时代优良学校的遗产者,又有少数得学生的帮助,能具备一点本国制的器械者,稍见例外。
  在一九二七年,差不多全体学校,甚至在边疆的或在用白种民族语教授的各少数民族的学校,皆具有充分的设备,能有效地进行。但仍有教师,诿为设备不全,当作未能实现新课程之藉口。
  建筑——自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五年,差不多全体学校都以从前富豪之家庭或农民之小屋改充,两者皆不足以适应学校的需要。
  在一九二七年,已建立许多新学校,特别是在工业区域,常和模范的劳动者之家相联络。在乡间,他们正在开始设立小的联合的学校,惟对乡村的建筑计划是完全不充分的。
  免费的统一的教育——在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五年间,即在城市中,初等学校与中等学校都非免费;只有对劳动者大学及别的特殊学校的许多年长学生,不仅免除学费,也免除膳宿费且更有津贴。
  自一九二五年九月起,在一切大工业区域,初等学校之各级已全部免费;在一九二六年及一九二七年,中等学校之前三年也在免费之列。至一九二八年,后二年也将加入。又在这种区域中,初等教育已经普及统一,惟在乡间并不如此,预计须到一九三三年可以实现,同时文盲当完全扫除。
  新式的学校——在一九二五年,有许多新式学校及别的教育机关实现出来,而且进行甚为顺利。在此等新机关中,关于入学校前之教育的,有接受观察及分配中枢、少年委员会、儿童视察员研究所,还有儿童寄托所、儿童之家、公共村(CommualVillages)。对成年青年的新式学校,为劳动者大学、教育及体育学校、共产党大学及其他新式的研究所。此外,有极多的初等与中等学校已发展为一个特殊场所。例如在Shatur①发电所附近之学校,其特殊课程大半以泥炭、电气及其他本地产物之研究为根据;在kraskovo—Malokhovskaya②,以合理的科学的农业为根据;在Bio-StationofYoungNationalists③,在Sokolniki④,以农学(最广义的生物学)、物理学、气象学为根据;在Radishchev⑤学校,以劳动问题为根据,设有学校工场,又与附近工厂联络,至夏期则往乡村过活。此外,有许多为青年的职业学校及为成人的各种学校。
  在一九二七年,此等新学校已有了积极的效率的发展,而且有许多学校另向侧面扩张。自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七年,就学前学校(幼稚园)几增百分之四百;自一九二四至一九二六年,户外暑期学校增百分之一千;在一九二六年,共同体(Communes)及教养处(Colonies)所收容之学生,比一九二四年增出百分之一百一十六;收容无家儿童的儿童之家与学校,增出百分之一百三十五;收容青年农民的学校,增出百分之一百六十七;为成年的政治学校,增出百分之三十八;政治学程,增出百分之三百三十三;乡村读书室,增出百分之二十五;图书馆增出百分之七十。工场学校,在一九二五年尚动摇的,在一九二七年已稳定了;中等技术的及许多别种中等职业的学校,皆已产生流行,因能适应实际需要之故。
  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之儿童的学校网,在已往十年间,已由约百分之六增至百分之三十五。这比苏联之平均度(百分之五十五)虽仍落后,但此种学校网发达之速度,实比普通学校制度的快得多。
  在一九二五年,仅对初等学校教师授以服务于少数民族之教育。在一九二七年,对于中等学校教师也提供这种机会,且在高级学校中添设各民族语的学部,约有一千三百个高等生在受此种教育。
  在编制少数民族学校适用的新教科书一方面,也有大的成功。在苏俄境内之四十一个民族中,已有十四个民族编好各级学校应用的全套教科书;有四个民族编好前三学年应用的教科书;有十八个民族编好第一、第二年用的教科书;再有五个民族将于一九二七年至二八年度内编好。
  教师——在一九二五年,他们大部分是属于旧组织的,①又很意识地不满意于低的薪水与横在前面的困难——特别是新课程及在急速发展中的少年先锋队之态度。
  在一九二七年,受过良好训练的有勇气的热心的具专业心理的年轻教师,即在数量上看,也极触目;薪水虽还不大,但已增加四倍,而且现在在实际上正和别的政府人员所发薪水相等;少年先锋队也不像以前的嚣张,他们的组织愈成为整个学校中的一部分了。
  学生——在一九二五年,他们有时候看似非常不相配,但那是在工会与农民团体尚支配劳动者大学及其他中学校的时代之情状。
  在一九二七年,无论何处,自大学以下,学生的质量已显然提高反面的例可由Zelenko①夫人之言为证。据她报告,曾有一位教师告诉她对教育学生之失败,因为现在那位教师知道,大多数学生没有升入大学之机会;但在从前,他们是狂热的梦想做个教师,或为别种高等职业之男女。在莫斯科高级学校中,仅有一万二千个名额,而志愿者却多至六万。
  我个人对于农民学校儿童之显然的改变,大受刺戟。在一九二七年以前,我实未见过他们是有大批的人,那时我是不断地记住那用智慧商所测量的Blonsky②的话,即他们在初等学校中,至少要比城市儿童更为聪明;更记住Paleologue③的如下意见:
  他们是无知的,即他们没有知识,他们缺少积极的见解,他们的教育非常浅薄,且是常不存在。但是他们虽是无多教育,而他们的智慧之限度、弹性以及活动,并不如何不足称道。:……他们的心是永远在活跃的。俄国农夫虽并不多讲话,然他是常在思想、反省、筹划,而且梦想……大都是关于他的物质利益、他的收获、他的家畜,吸取他的膏血——或威吓他如此之贫穷、衣服与茶之物价、捐税与强制劳役之负担、下次的土地改革以及其他。但性质高尚得多的思想也在困恼着他,而且反响到他的心灵之深处。这在冬季,在长夜,在isba④及在雪中单调的步行中,特别如此。那时候,一种沉迟的忧郁的幻想完全包围住他;他想到人类的运命、生活的意义、福音中的比喻、宽大的义务、由于牺牲的赎罪、正义在上帝国土上最后的胜利。……我也应补说,他们是非常灵敏地使用他们的智慧。他们在讨论时很为漂亮:他们以无限的巧妙与精微从事辩诘。他们时常给你以最机智的回答,显示一种滑稽的讽刺之才能与微妙的反语之感觉。
  反宗教的宣传——直接的反宗教宣传已经废弃。试比较这两节文字——皆从初级之第四年——为例:
  关于自然研究,天空;原始人之依赖自然,自然及于心理之影响。他的宗教,宗教当作剥削的一种手段;奴隶,封建主义,以及它们对宗教的关系;从剥削及宗教的奴隶制底下的解放;劳动者之无神论。——一九二四年,课程。
  儿童应该看鸟类或别种动物的器官;用图画以解说人体的器官;人类的与动物的器官之比较研究极有价值,因类似构造之发见可使儿童了解种族之起源,且可帮助他们发达一种唯物的观念形态。——一九二七年,课程。
  在一九二五年,我常于许多学校中见到反宗教的“隅”(Corner),往往是太嚣张、太鄙俗、太极端,以致不能成为有效的宣传,除非是对无知的人。然反之,它们却变了“对心理的麻醉物”。
  在一九二七年,已见不到这类的“隅”了。有一位职员告诉我,在他的地域内,它们依然存在;另一位说,在他的地域内,正在渐次废除;再有一位说,在他的指导范围内,无论任何学校都未有过此种组织。这三位都是忠实的共产党员,他们中间意见之不同,是由于这一事实,即最后的一位知道说教过于已甚,有时会没有学习的机会!
  在一九二七年,有一种宽容的教育到处显示。如在T“rbinFamily①与LymbovYarovaya②二种通俗剧本中,将一位白军首领同情地描写为诚实人,可尊敬的;在后面一剧本里,更描写为有主义的勇敢的人。又在舞蹈RedPopky③中,虽有表现反英国的偏颇处,但那是比较地不讨厌的简短的。即在Yell,China,Yell④的反美国宣传中,也复如此。
  学校与社会——下面从Eppstein⑤的报告(一九二七)中引用的话,是真实的:
  苏维埃学校已成为政治全体之重要部分,和其他公共的及国家的组织互相联络,以解决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问题。我们的初等学校,正在救助无家的儿童,促成公共图书馆及读书处之活动,参加各种自动组织的会社之事业,参加扫除文盲的运动,举行儿童会议,促进在乡间的卫生计划,组织扑灭害虫之运动,宣传改进农业之方法,积极的参加教育文献之分配以及其他等等。质言之,在种种方面,学校儿童正在积极地参加苏联之进步的活动。
  换句话说,不是生活的预备——而是生活的高潮、生活的格外丰富。
  于日本
  原载1929年1月20日《教育杂志》第21卷第1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李仁民。原发表于《教育杂志·新刊介绍》,题为《新俄之新学校》,今题为编者所拟。杨贤江后以“祝康”署名翻译出版了《新兴俄国教育》一书([日〕山下德治原著,中华书局1931年9月版)。在该书序言中介绍的书名与本题略有不同:“年来关于苏俄教育的书籍,用中文编译出版的,据译者所知,先复有了四种:顾树森编的《苏俄新教育》、Nearing原著的《苏俄的教育》、Wilson原著的《苏俄新学校》……” ②ScottNearing英文人名。中译:斯科特·尼尔宁。 ③EducationinSovietRussia英文书名。中译:《苏俄之教育》。 ①下列1~18章的标题顺序为:在十年后、在过去、教育上的领袖们、苏联之新教育、乡村教育、统一劳动学校初等及中等学校、专门的及高等的教育、缺陷者及天才之教育、入学校前的教育、无家的儿童、青年运动、推广教育、成人教育、在红军中及为红军的教育、师资训练、教师及教师协会、财政、文化的总结。各章要点及书后附录的目录均从略。 ①土耳其门斯坦通译土库曼斯坦,前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②岛慈培克斯坦通译乌兹别克斯坦,前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③Pinkevitch通译平克维奇或品克微支(1884—1939),苏联教育家。 ①道尔顿实验制通译道尔顿制或道尔顿实验室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有影响的教学制度。由帕克赫斯特于20世纪初首创。 ②rapport中译:关系。 ①Shatur发电厂名。音译:沙头。 ②Kraskovo-Malokhovskaya地名。音译:克拉斯科沃—马罗克霍夫斯卡娅。 ③Bil-StationofYoungNationalist中译:青年民族主义者生物站。 ④Sokolniki地名。中译:索科尼奇。 ⑤Radishchev学校名。中译:拉迪希奇也夫。 ①“旧组织”指成立于1905年的“全俄教师联合会”和成立于1917年的“国际三义者教师联合会”。前者于1918年12月被前苏联政府取缔。后者于1919年7月‘全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工会”成立后随即解散。 ①Zelenko人名。中译:翟连柯。 ②Blonsky即布隆斯基(1884~1941)。苏联教育家。儿童学的代表之一。 ③Paleologue人名。中译:帕利欧罗格。 ④isba中译:农村小木屋。 ①TurbinFamily中译:《特宾之家》。 ②Ly,nbovYarovaya中译:《林波夫·雅洛瓦娅》。 ③RedPopky中译:《红色的婆拍基》。 ④Yell,China,Yell中译:《加油,中国,加油》。 ⑤Eppstein人名。音译:爱泼斯丁。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三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杨贤江全集第三卷,1929~1931年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具体“编年”原则为:(1)写作(包括演讲等)和发表时间皆备者,以写作时间为据;(2)无写作时间而有发表时间者,以发表时间为据;(3)写作和发表时间皆无者,由编者考定时间,置于相应的时段之后,并在题注中予以说明;(4)报刊上连载的文论,以第一部分的发表时间为编排依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