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本身的认识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508
颗粒名称: 对于人类本身的认识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10
页码: 645-654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对于人类本身的认识文章。内容原载1926年10月5日《学生杂志》第13卷第10号情况。
关键词: 宗教 人类 认识

内容

我们中国人往往说:“人为万物之灵。”这句话含有人为“天之骄子”一般的意味,以为人是超万物的,人更不是动物。但我们今日以科学的眼光去批评,这种说法,不过是表示人的无知与夸大而已。
  还有耶稣教说人是上帝造的、佛教说人是因缘和合而生的。这两种说法皆无足以征信。佛教不光说人是因缘和合而生,还说一切有情与无情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所谓因缘,比方一只茶杯,泥土为因,人工与火为缘;我们人呢?是“业力”为因,父母为缘的。佛教有了这个大前提,所以推出一个佛教的人生观来。那就是看一切皆非常住,谓之无常;不问什么,都是虚伪,都是一刹那的。
  现在我们拿科学的见地来解答这个问题,可以说“人不过是生物之一种,由下等动物进化而来”。当一八五九年大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种源论》以后,人兽同祖之议论,已为一班公平学者所承认。后四年(一八六三年)赫胥黎作一本《自然界中人类的位置》,即详论人猿血统的关系。到一八六七年,达尔文又出第二部名著《人祖论》,更证明人猿同祖,不特在身体构造上有若干事实为据,即在精神作用上也有逐渐演进的过程可见。
  今试从比较解剖学来作观察。人类全体被以皮肤,与兽类的皮肤相近似;皮上生有毛发,其多少和长短粗细虽与兽类不无差异,但这只是发达程度的不同,在分类上并无重大关系。皮肤以下有筋肉,以结缔组织连结之,并以脂肪垫充其空处;筋肉配列的次序和大概的数目也同兽类相似。筋肉以内是骨骼,所谓头骨、脊椎、肋骨、四肢骨等,都是和兽类同一个模型的,不过长短、大小有点不同。颜面骨上有许多洼陷之处,为眼、鼻、耳、舌等感觉器的范围,其结构和其他兽类也无二致。惟经过精密的练习,故辨音、辨色等能力远非一般动物所及。在人躯壳内部的营养器官系统与生殖系统也皆显示进化的情形:自简趋繁,自不适而至于适。从以上各种人类解剖上的特征看来,可见人类并不比其他动物为有奇特之点。更在显微镜下精密观察其各器官的组织,也可见大体和兽类一致;如横纹筋、平滑筋、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脂肪、软骨、硬骨、表皮、腺体、淋巴、恤液等等,皆与其他脊椎动物极相类似,或者还和无脊椎动物之同种组织相像。
  大家似乎都知道,人类的大脑在一切兽类中为特别发达,这由大脑表面折襞的复杂可以知之。但据达尔文《人祖论》中所载,人类大脑表面的回转(折襞隆起的部分)及沟(洼陷的部分)的发生,也和其他器官一样是由简趋繁的。此由胎儿脑上各种沟的逐渐出现可以为证。而此种回转及沟之发生顺序,极适合于进化的原则。即猿猴类中程度较低者,只能相当于人类早期的胎儿之脑;高等者则可以相当于人类后期的胎儿之脑。惟就现生人类言,人类大脑表面的发达确乎比其他动物为优胜;即神经细胞构造的精微,也远过于其他动物。
  但人类是怎样由下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这里就要讲一讲人类的由来。据科学家告诉我们,在人类出现到地上以前,地球是已经有了一百万万年的年龄了。从阿美巴(一种最最起码的生物)次第进化,大约经过八十万万年之后,爬虫类独占这个世界,约经历了十万万年之长,这个时代就叫做爬虫类时代。后来哺乳动物代爬虫类而兴,称为哺乳动物时代;从这时代的初期,算到现在,还不过五千万年。在这个时代里,有许多大动物,如象、犀、河马、野牛、野马、鹿、虎等等;后来气候更冷了,那河马之类,逐渐归于淘汰;只有巨象——曼蒙斯(mammoth)——反见繁殖,所以这时候就叫做曼蒙斯时代。从这时代的后期算到现在,只有五十万年左右。那时人类的祖先,才在地球上出现,驱逐了曼蒙斯,成为地球上的主人,一直到现在,称为人类时代。——故人类从有史前的黑暗时代起,到今约有五十万年的光景。
  通常有人说人类是从猿猴类进化出来的,恐怕在读者中间还有不少人相信我们就是猿类的子孙。但这是错的,是误会的。我们要知道,人和猿不过是有一个共同的老祖宗——现在已经消灭了。换句话说,我们最初的人类不过是和猿同一祖宗,我们却不是猿的子孙。至于这个共同的老祖宗是谁呢?据额雷俄利教授说,所谓朴劳里阿擘舍卡斯(propliopithecus)这动物,就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从他以后,人和猿才各走各的路,分成了不同的两类。
  人从下动物逐渐进化的阶级,很可以从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上看出来。
  在生前九个月间,胎儿的发育状态,很明白地表示了人类进化的经过。其第一期为单细胞的原生动物,逐渐发达之后,胎儿就变做蠕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虫类、有尾四足爬虫类的样子。人类经过数千年长时期而进化的顺序,在胎儿的发育上,却集中于极短的数周里。人类生在世界上,虽然不能不跟著进化的原则以上进,但是当幼儿出生的时候,他的本体实在非常的幼稚。从解剖学上看,他和能直立行走的人类的相差,实在是比和四足动物的相差还要来得远。就在已经十分成长的人,也还有可以证明为下等动物的痕迹的机关。这些就是在现在的人类已不使用,而在他们的祖先却是很有用的东西,有如动耳壳的筋肉,三个或四个的尾骨,以及动尾所必须的纤维组织等,皆是其例。
  由这位老祖宗进化到人类的初期的东西,平常叫做“猿人”
  (ape-man);照马克额利哥教授的研究,有一种称为“爪哇的原人”(pithecathropusofJave)的人类,就是猿人,也就是我们的祖先。这猿人和普通猿类不同的特征,是在他有使用前肢比使用后肢来得多的习惯,因而使前肢的动作更加活泼,后肢渐有不借助于前肢而独立步行的必要,慢慢地学会了取直立姿态为长时期步行的本领。从此他们就没有要和猿类同栖在树上的必要,而逐渐向地上生活起来。他们约在二十五万年前的时光,才把以上的特性益发显出确定。从这一类祖先的时代一直到现在,就称为人类的时代。人类时代和兽类时代相比,实有很大的差异;但其所以不同的原因,则不外乎猿类永远是四足动物,而人类却变了有可以自由活动的两手的两足动物了。
  我们现在所要考虑的,是从兽世变成人世这中间的变化,就是何以只有那有著半人半猿的头脑的猿人,会进步发达到现代人的社会,这里面就藏著经济进步的秘钥。现在且把那主要的理由列举如下:
  第一,因为能够直立步行,使两只前肢益发自由。
  第二,因为前肢的活动自由,使用他的地方加多,逐渐发达起来,连从前所不能够做的动作也都能做。
  第三,结果,脑力也跟著逐渐发达,因而诱起新的欲望和满足这些欲望的行为。
  第四,手因不绝地活动的结果,五个手指也起了显著的发达,特别是本来不能自由活动的拇指,现在也能够弯曲而和其他四指相接触。
  第五,结果,能够用手握物,且具有自由使用之力。
  要之,人类所以胜于其他动物的最大的理由,是学会了那器具的制造和火的利用。有些猿类虽也会使用木枝、石片做防御之用、分碎食物之用;但是他们只能使用,却不能制造。只有人类才会加工于自然物,使成为各种适用的工具。这些工具进步、改良了之后,于是有利用人力以外的东西来做动力的机械;靠著机械的力量,人的生活格外有急速的进步,遂成为现在可惊的产业时代。故世界的文明史,也可说是工具的发达史。人类生活进化的情形,即可由研究机械发达的情形而明白。其次因火的使用,使人类的生活方便,扩大了范围,使木制的矢和枪头硬化,且可供驱逐野兽之用。到了后来。火的使用范围愈广,因之经济生活也愈进步,成为人类文化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要件。
  从上述各项科学上的见证看来,我们终可相信“人是生物之一种,由下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一句话了。于是,人是神造的说法,当然可以取消。但一般人讲到人有灵魂,并且讲得“像煞有介事”的。其实根据科学的知识,就知道我们人和一切生物,并没有世俗所称为灵魂的这个怪物,不过是有细胞。生物皆由细胞构成,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至于生物有高低,那是细胞的构造与机能不同有以使然,我们若要知道详细,可以去研究生物学。
  人既是生物之一种,那么生物有什么特征呢?要说生物的特征,可以列举四点:
  (一)生物有需要。无生物如一片石、一方铁、一盂水,皆无所谓需要。无论分合聚散,在他们皆“不关痛痒”。至于生物,则根本即在于生,即时时有需要须求满足。即在下等植物已经需要空气、阳光与水分。若生物愈是高等,需要也更增多,而在动物为尤甚。到了人类,因有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各种需要,自然益发繁复。
  (二)生物有行为。此所谓行为是指对于刺激所起的反应。在铁、石、水、土等殊无自动的能力可言;但在草木已有渐移向日之力,井蛙被迫则入于水。人类的境遇更加复杂,富有对于社会的及个人心身的行为之各种趋势。
  (三)生物又有适应的行为。这种行为能适应环境而满足自己的需要。如室内的花草会倾向窗户,即为满足其日光的需要。人要张幕或筑室,即为满足御风雨的需要。惟人的需要甚为繁复,因之适应的行为也特别繁多。
  (四)生物有统一的机能。生物体内各部分的机能皆互相联络而不容分离。如一本植物,他的根与枝与叶对于全部的生活皆有功用,故其存在并非各为本体,也不能独立而自存。人体中的各部分亦然,如心脏、筋肉、神经固各有其专职,然终须依赖别个机关的动作而得保其生活;且各部的意义与关系,也必以其对于全体生活之贡献解释之方能看出。是故人的身体、精神各部分,皆互相依赖,不可分离。机能的动作一经分离,便是变态的现象;通常所谓人格分裂,即是此意。
  但人类虽是生物的一种,终究是进化了的。那么究有什么特征可言呢?所以这里我们再要把人类和一般动物不同的地方说说。
  先讲生理方面。人类的身体与其他动物的差别原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上头已经说过,从解剖学上看来,人类和兽类在身体上的构造,不过发达的程度有差别,并非为根本不同的型式。现在我们所要知道的,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的特点,究在什么地方。据陈映璜先生在《人类学》中所说,人类与类人猿有五种异点:(一)人类之颜面部比脑盖骨之部分大,类人猿反之。(二)人类之犬齿比类人猿之犬齿小。(三)人类之脊骨适于直立,类人猿之脊骨适于匍匐。(四)人类之上肢比下肢短,类人猿反是。(五)人类之足之拇趾无对于他四趾之筋力,类人猿则有之。
  其他如内脏、毛发等器官也有差别。而最重要的又另有三点:第一是人类头盖容积之大、脑纹之富、神经细胞多与神经纤维之长。人类学习可能和受教育的特性即由于此。第二是语言器官的发达。人类有独有的声带,且能随意宽紧,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种的声音,不但表示我们的情感,还能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意志。第三是人类手足的分业。人的手能推、能拉、能握、能撕裂、能攀缘、能制作器具、能有种种艺术技能(如书画、音乐),故骨胳与筋肉的发达特别精致,拇指与他四指形成直角之位置。足仅适于步行,故跖部格外强壮,而五趾渐形萎缩,并不能自由运行。这较之其他兽类的四肢著地而行者,其适应上的变化可谓甚大。
  说到精神方面,可以举出六点来:第一点是和生理方面有关系的,就是人类有两手可以制造器具,且更会用手表示思想(如哑子作手势以代说话)、计算数目。上面也已说过,机械发达史就是人类文化史,足见制作器具及于人类文化生活的影响之大。有些动物(如猿猴)固然也能攫食,但没有如人类的巧便,而且(上面也已说到)动物虽知使用器具,也仅能利用现成之自然物,再也不能变造自然物为器具;动物虽知造巢营穴,贮藏食物,然未能制造器具以为制造消费物之用。故有人说:人是惟一能制造器具的动物。且人类一旦发明器具,足以补生理器官的缺陷,其生产生活资料的方法,不仅较前容易,更能为前此所不能之事。由器具发明所及于人类社会之影响,最初为改变生活方式,由山林生活而趋于平野生活,以营狩猎、栽培,更能暂时定住。其次为促进人类各个体间所行的分业,分业愈进步,则为求觅衣食及维持生活方法所使用的器具也愈增加,因而各个人愈不能脱离社会以生存。故人类社会之发达,实系乎器械的技术之发达;人类社会之超乎动物社会以上,也由于此。
  第二点是人有思想可以改进生活。一般动物,一辈子的生活是不改变的,所以没有进步。我们人类有了思想,能免除许多危险,增加许多乐趣,所以生活大得改进。但因此就有人说,我们人是有无限制的创造力,一切都是心理作用,心能改造外界一切,心可建设一个新的世界出来。然而这终归是唯心派的论调,不过是人类的夸大狂和虚骄而已。我们虽知道人有创造力,但这创造力决不是一点没有限制的。只有在客观环境可能范围之内,人的创造力才得显出有用。换句话说,人的思想是受客观环境——就是物质生活的限制的。孙中山先生有三民主义的主张,乃是中国的客观环境所逼迫出来。在封建社会的时候,不会有共产主义的革命。所以人的思想要跟著客观的需要走。考其所以如此之故,是因思想附丽于物质。人类思想的进步,乃由器械发明以后,人类感受环境之变化愈繁,因欲顺应此等环境之变化,智力遂也随而进步。盖生活变化之结果,能改变人类各个体手足之形状,并促进脑髓、神经之发达,而审别利害、判断善恶之理解力也随以进步。试观人与动物皆有肉体的欲望,须从自然界取得目的物以满足之。动物之夺取目的物,纯恃其天赋的特殊器官;如超过其天赋器官所能及的范围,则其夺取之行为亦即终止。人类则不然,人类之夺取目的物,不仅运用天赋器官,且能使用人工器械;一种器械所不能及者,则更用他种器械;已有的器械所不能及者,则更发明他种器械,务求能夺取目的物而后已。故人类思想的进步,实与此制造器具和改良器具的技术之进步有关。思想因器具之运用而发达,器具也因思想之发达而完善。故思想是附丽于物质而非凭空创造的。
  第三点,人有语言可以通情达意。这语言也是由生活的需要而发达的。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我要生活下去,必有一种要求;别人对于我也有一种要求,彼此都有共通的和各别的要求以维持全体人类的生活安全,这里就自然发生了语言来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并且人类生活范围扩大,所以语言同时也逐渐复杂起来。考人类语言的发达,实也受著器械发明的影响。因人自发明器械后,更有协作分工的需要。但分业非有表示事物的一种工具不可,这工具便是语言。语言不仅表示感情,并能表示事物。据语言学者的研究,语言中最先发达者为表示动作之动词,其次为名词。原人当协同作业之时,因欲互相了解其动作,乃先为动作命名,次为事物命名,故分业发达,语言也随而进步。且语言不仅与分业有关系,也为思想的机关。当我们思考事物时,口虽不出声,而口中恒默默私语。要之,人类有语言,然后互相协作、互相了解,而发明得以传后,更能由概念与名称来解剖世界。
  第四点,人能创造文字以通达情意,记载事实。语言虽能代表思想,但只限于对面谈心,而不能传之于远地;至于再传到后世,留作成绩,那更是办不到了。所以就必须有文字以代替语言,补语言所不足的地方。但文字与语言当然都是以发表人类的思想、情感为目的的。
  第五点,人类能建立各种社会制度以影响个人,遗传后代。凡政治、经济、教育、道德、法律、艺术等等,都是社会的制度。这种种社会制度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正和人类需要语言、文字以满足生活要求是一样的。但这可不是靠某一个圣人或某一个学者的能力创造出各种社会制度来。在前面已经说过,人类的思想是受客观环境即物质生活所限制、所支配,故各种社会制度当然不能由个人凭空创造,更不是永久不变的。
  第六点,人类有长久的幼稚期。就在这一点,人类和一般生物大有不同。因为人类有很大的幼稚期,所以人类时时有学习能力,并且时时需要学习。费士克(Fiske)曾经做过一本书,论“幼稚期之延长”。他说,人类之全然依靠于别人之时期比较别种动物特别久长。在进化等级上,凡是愈下等的动物,其幼稚期愈短;有些鸟类差不多可以说没有幼稚期。反之,愈高等的动物其幼稚期愈长。人类儿童长到十二三岁,尚不能自己谋生活。人类所以能有学习各种事物之容量或可能,即是因为他的幼稚期特别长久。幼稚期之长短又与文明之程度成正比例:文明愈进步,须要学习之事物愈多,而依赖他人之时期亦愈长久。故一个人看来不过是动物之一。但是进一步看,则人类一方面比较别的动物善能学习、模仿,他方面人类不但能以学习,而且必得学习,即不得不受相当的教育。由此,教育上人类的定义可以这样规定:“人乃是能以受教育的动物,而且是必需受教育的动物。”此种个人与教育中间不可分离的关系,也是分别人类与其余的动物之最重要的特质。
  写到此地,我想读者对于人类的本身,应当已可认识清楚,虽不能澈底明了,终不致于再会认错罢。现在综括地结束一句:人类有和一般动物不同的所在,但人类是由下等动物进化而来。
  原载1926年10月5日《学生杂志》第13卷第10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华因。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