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同学们谈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504
颗粒名称: 对初中同学们谈谈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9
页码: 603-631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对初中同学们谈谈文章。内容讲述了学校系统上的初中、我国中学生人数、初中学生的特性、初中学生的个性差别等情况。
关键词: 初中 学生 同学

内容

初中同学诸君!我首先要向诸君道贺!因为你们中有的刚从小学毕业升到初中来;有的却从一年生变成二年生,从二年生变成三年生了。你们步步高升,蒸蒸日上,定是快活非凡,得意异常,我又安得不为你们贺呢?特此恭喜你们高升,并预祝你们成功!
  下面就将我所要向你们说的话,一段一段地写出来。
  一 学校系统上的初中
  你们初中同学,虽然已在实地受初中的教育,但我想你们当中或者尚有人不大明白初中在学校系统上的位置而愿意知道的。我对于这批同学,敢把我国最近通行的学校系统约略说明一下。
  最近的学校系统是中华民国十一年颁布的,称为《学校系统改革案》,也称为“新学制”。
  这个改革案的内容,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三段。在初等教育段内:有幼稚园,以收受六岁以下的儿童;有小学校,修业年限六年,得分初、高两级。在中等教育段内:有中学校,修业年限六年,分为初、高二级,初级三年,高级三年;但依设科性质,得定为初级四年、高级二年或初级二年、高级四年。此外,如职业学校与师范学校也皆归中等教育段。在高等教育段内:有大学校(修业年限四年至六年)与专门学校(修业年限三年以上),更有大学院。
  各级学生入学的年龄也有一个标准。就是自六岁至十二岁为入小学校时期,自十二至十五为入初级中学校时期,自十五至十八为入高级中学校时期,自十八至二十四为入大学校时期,自二十四至二十六为入大学院时期。
  故在学校系统上看来,你们初中同学是正已走完了初等教育的一个阶段,进而跨上中等教育段的最初几级。前程远大,真足以自豪而自奋呢!
  二 我国中学生人数
  你们或者升了学,或者升了级,这个固然足以自豪。但从另一点来看,更有可以自豪的所在。这一点是什么呢?就是在全国人中,得像你们受中等教育的实在是很少数;你们竟能在这很少数人中占一个地位,不是大可庆幸的吗?
  可惜我们还得不到最近的中国教育统计,所以无从知道最近全国究有多少个学生,更无由知道全国究有多少个初中学生。现在为懂得一个大概起见,我可将下列的一点统计报告给你们听听:
  这个统计是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所得,算至一九二三年四月为止。据统计,全国学生总数为六百八十一万九千四百八十六人,其中中等学生(包括师范生、中学生、甲种实业学生、师范讲习所学生)有十八万二千八百零四人,而中学生则为十一万八千五百九十八人(内有耶稣教会中学生一万五千二百十三人)。
  因为中国初中的设置不过是最近三四年间的事,关于初中的各项统计尚无所见,故究有多少初中学生,实在无从知悉。姑拿三年前的统计为标准来算,恐不过六七万人罢了。
  初中的同学诸君!你们就是这个六七万人中的一分子啊!在全国四万万三千万人里头,目前能和你们一样在受初中教育的不过这一点点,拿粗率的比例来说,在六千人中间才有一个初中学生。你们还不足以自豪吗?你们还不应该自勉吗?
  三 初中学生的特性
  我在上面说过,初中学生的标准年龄为自十二岁至十五岁的三年间。照普通分人生为几个时期的话,那么初中学生正在青年期开始的几年内。因为普通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最初是儿童期(childhood),自诞生至开始有生产传种能力,约当一岁至十二岁;其次是青年期(youthoradolescence),自生殖力发生至心身诸能力成熟,约当十二三岁至二十四五岁;又次是壮年期(manhoodorwomenhood),自各种心身能力完全发展成熟至逐渐微弱衰败,约当二十四五岁至四十八九岁;最后是老年期(senescence),自各种心身能力开始微弱衰败以至于死亡,约当四十八九岁至寿命告终。
  青年期开始的几年,也称为春情发动期(puberty),意思就是生殖力发生、性的生活开展的第一幕。这个时期的开始,并非是各个青年都一致的,大概生长在城市、在“富贵”人家的儿童,要比生长在乡村、在贫苦人家的儿童发情稍早。此外,因种族,因气候,因遗传性格,也可影响到发情期的迟早(早的在十一二岁,迟的要到十七八岁甚至二十一二岁)。而男女性别也有差异,普通女子较早于男子:女子大概在十二岁至十六岁间,男子大概在
  十三岁至十七岁间。
  美国人喀兰姆顿(Crampton)曾把青年期分做三个时期:一个是青年早期(prepubescentorimmature);一个是青年中期(pubescentormaturing);一个是青年晚期(post-pubescentormature)。他又根据调查四千八百个纽约男中学生的结果,得到一种结论,就是:儿童从青年早期变至青年中期,约由一二·七五(平均年龄)岁至一四·二五岁;从青年中期至青年晚期,约由一四·七五岁至一七·七五岁。
  又据另一种的统计,谓初中学生在成熟期者占百分之四十五有零,在春情发动期者占百分之二十有零,在幼稚期者占百分之三十三有零。
  我国初中学生实况,因人种不同的关系,当然有与美国初中学生不一样者;惟在青年期变迁迟早的情形,终相差无多。
  青年期的心身发育都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影响于一个人的前途者甚大,故更愿把这时期的特性向诸位谈谈。
  兹采取美国人戴维斯(Davis)①的意见,分四个项目来叙述。这四项便是:(一)生理的、(二)智慧的、(三)情绪的及(四)意志的。
  生理方面最足注意的,是肉体的构造、形状与机能的改变。就一般情形言,体高、体重、肺量、骨、筋等都有显然的生长。血压与循环也大有增进。而心悸、气弱、头痛与憔悴病也所尝见,喉头扩大,因而音节发生变动。胃口无常,睡眠不畅。又据韦泊尔教授(Whipple)所说,这时期中枢神经系的发育也是参差不一致的。
  同时,生理上的特征也跟著有显著的变化。如肉体常觉不遑宁处而多思发为动作。体力常觉过剩,但一经发泄,又有疲倦随之;迨稍稍休息,却又急速恢复。又因骨与腱的发育不相匀称,故会发生一种生长的痛。肌肉也没有灵活的联贯,故其动作竟会非常笨拙。在音节与声调上也有变动。感觉力特强。因出汗多常感羞耻。但最根本而为各种感情思虑与行动的推动力的,是一种性的意识与性的兴味。由此所表现的行为是对于异性有新奇的吸引,因琐行细节而有爱憎,在异性面前而有怕羞、赧颜或浮夸的倾向,以及各种性爱的程序的发展。
  在智力方面也有卓著的变化。知觉范围扩大,特别对于色、香、声、光发生新的兴趣。想像敏活,尤以关于性的想像为甚。推理力与分析力也加强,能合论理的态度。好争辩议论,对于向所未经顾虑的事物,今将开始予以批判。又喜神秘,喜关心于思想与发表的形式。更有一种愿欲,想读冒险爱情和事功的书籍,甚至会变成种狂望〔妄〕。于语言也有深厚的兴趣,且喜欢学得一些新的或不常见的字,有时即在谈话中表显出来。在这时期,又开始对于本身、人生及永久的真理发生好奇心理,为在人生别个时期所决不会再有的。因此有自我意识与内省的倾向。但此种结果,常会形成神经过敏以及隐密性与衰弱病。同时,却也对于他人与生命具有博爱的与理想的兴趣,这在青年期以前或以后也所罕观。爱好与各种人、物及别种力量发生新的关系,也由于此。
  情绪方面感情的冲动甚烈,如常发脾气、不和易、喜怒无常等是,又如在疾病中,在大笑或憨笑中,在唱歌、跳舞、呼号中,皆为发露感情的机会。他们崇拜英雄,羡慕豪侠行为;慷慨大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希望博得本人的荣誉声名;以及存心改造一切环境、一切人物以期符合本人所定的标的;又对弱者、不幸者表示同情,兴起宗教的情感与怀疑于什么上帝、宇宙以及生死的问题,爱好艺术与美的表现,爱好展览与演剧的活动;还有一种愿望,欲得到从未实现过、甚至几乎不容实现的一种人类精神的满足。这种种都是情绪紧张时所生的影响。
  意志方面,到了青年期,有下列各种本能开始发动或者得势:群聚、冒险、探访、移居、组织、协作及统治。然在大多数青年特性上,这些并不是青年这时期发展的独有物。韦泊尔曾说得好:
  我们并不说这些对于日常生活的本能的反应,只有在春情发动期内或发动期后才发见,也不说各个青年的社会本能的表现都依了同一的方式,也不说除掉春情发动期生物学的作用以外,再没有别的动机可以诱出这些本能;但我们所重视的事实,只是这些感情及动作的型相,通常每在身体的生殖机能成熟时而益见强烈。与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相比,则青年的生活是有人己关系的意识的。他的观点是以他我为中心,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的行为已是不断的有了社会的交涉,处处要由对于他人的关系而看待自己。
  四 初中学生的个性差别
  古语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世俗对于人性,更有上智下愚的区别。到了近代,因心理学研究的进步,对于个性(individu-ality)或个别差异(indilidnaldifference)的事实及原因,又有数量上的考察。于是,向之仅能对于各人个性为主观的臆测者,今已能作客观的度量。我们初中同学的程度,虽尚不足以研究此项专门的学术,然于个性差异的事实,没有不承认的。故现在特就这个问题,根据科学研究所得结果,约略地说说:
  个别差异是个概括的名词,分析起来,有下列各种:
  (一)年龄的差异;(二)体格的差异;(三)青春发动期的差异;(四)智力的差异;(五)学力的差异;(六)男女的差异;(七)志愿的差异。现在分说如下:
  (一)年龄的差异。按新学制,入初中的标准年龄为自十二岁至十五岁,然实际上入学年龄的迟早大有不同,故同级学生的年龄差异常至一二岁至七八岁不等;由年龄的差异,影响于志愿、兴趣和学业成绩。据甘豫源君说:“各学生年龄最大与最小相差七岁或八岁,平均年龄比新学制规定大一岁。大概:(1)初一年级学生年龄最大十七岁,最小十岁,平均十四·二岁;(2)初二年级学生年龄最大十八岁,最小十一岁,平均十五·四岁;(3)初三年级学生年龄最大二十岁,最小十二岁,平均十六·二岁。”但甘君此说,系就东大附中民国十二年的统计为根据。现在中国新学制推行较久,或者中学生年龄已可减小。又据美国就各年龄(十二至十七)儿童所处年级调查的结果,同年龄儿童的年级地位可以相差八九级。如十二岁儿童最低在小学一年级,最高在中学二年级;而十七岁儿童仍在小学一年级者,最高者已在中学四年级或已毕业于中学。
  (二)体格的差异。据美国调查十六岁女童一千一百七十一人之体高统计,同年龄的女孩体高差异,最大最小相差达四十厘。又据民国十二年东大附中比较在校学生身长、体重、肺量的结果,身长平均最大最小相差二五厘,体重平均最大最小相差二四千克,肺量平均最大最小相差一〇〇耗。①然实际上最大最小之相差当倍于此数。又据美国学者实验的结果,体重、体高在中数以上的儿童,其智力年龄平均比体重、体高在中数以下的儿童来得高。因此学级地位、学业成绩与兴趣态度等,是大受体格差异的影响。
  (三)春情发动期的差异。这在上篇第三段中已经说过一点。大概男女的春情发动期大有迟早,早的在十二岁已近成熟,迟的到十七岁方才成熟;其迟早相差自数月至五六年不等。女孩至十五六岁已全数成熟,男孩至十七·二五岁方全数成熟;大概男孩在十三至十四岁中间,约有半数已发育而成熟,女孩在十二至十三岁中间约有半数正在发育而成熟,故女孩体质发达较男孩约早一年。又,体质发达与春情发动期迟早有关:同年龄的儿童已达春情发动期的,其体格必较幼稚期儿童为发达,故体格发达愈早,即春情发动期开始也愈早。又据美国潘得森学校各级儿童春情发动期状况的统计:
  在初中一年级中,男生有百分之五十六尚在幼稚期,其余达春情发动期与成熟期者,各占百分之二十二;女生仅有百分之三十六在幼稚期,达发动期者有百分之二十六,达成熟期者有百分之三十八。在初中二年级中,在幼稚期者男生为百分之三十五,女生为百分之十八;在发动期者男生为百分之二十二,女生为百分之二十五;在成熟期者男生为百分之四十三,女生为百分之五十七。在初中三年级中,男生在幼稚期者为百分之二十二,女生为百分之十;男生在发动期者为百分之二十,女生为百分之十九;男生在成熟期者为百分之五十八,女生为百分之七十一。
  (四)智力的差异。所谓智力,照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指一种天赋的能力,即俗称“聪明智慧”者是。廖世承先生说:“我们知道,进中学读书的学生都是小学的优秀分子,平均的智力要比普通人来得高,但是各个人的差异依然很大。一班之中,学生智力的差异比较班与班智力平均数的差异要大五六倍。例如一年级全体智力平均分数是五十分,二年级全体平均分数是五十三分,但一年级或二年级本班之内,智力分数的相差是不止十五分的。
  甘豫源先生说:“入学的时候虽因选择较严,学业程度相差不远,等到一二年后,差异渐渐显著,智慧高的进步快,智慧低的进步迟缓;到中学毕业的时候,好的学生比坏的学生恐怕要差到四五年程度;换一句说,四年级坏的学生的成绩,恐怕还在一年级学生中数之下。⋯⋯进步的迟速的其他原因,如身体强弱、兴趣态度的改变,虽不无影响,要以智力差异为最大原因。”
  (五)学力的差异。廖世承先生说:“照近人测验的结果,同班学生学力的差异至少有五六倍。换一句话说,同在一班念书,学力最高的儿童一个月的进步,要抵到学力最低的儿童五六个月的进步。”在学力差异中,有一种重叠的现象,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学力未必个个不及高年级。如四年级学生学力有的竟在一年级中数之下,而一年级学生反在三四年级中数之上。这和智力差异中所见的是一样的情形。
  (六)男女的差异。男与女究竟有何种差异,其差异的程度如何,其差异的原因为由于先天能力或由于后天训练;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就男女的智力、学力而论,据试验结果,可说各种能力互有短长,就是有的男优于女,有的女优于男。据美国鲁斯克女士(MissRusk)的调查,在英文、代数、几何、拉丁文、历史、德文、化学、物理这八门中学学科中,男生优于女生的只有几何、化学、物理三门,其余皆是女胜于男。又据北京高师附中男女学生入学试验成绩及第一学期成绩的比较,知道入学试验平均成绩,国文以女生为优,数学与心理测量以男生为优;第一学年成绩,除英文外,女生均优于男生。故男女学生平均才力,还是女胜于男;惟男子的变量(能力差异的距离)较女子为大,故一班之中常见最聪明的是男生,而最笨的也是男生,女生则往往多属中庸。就男女的品性而论,据美国人桑代克(Thorndike)的统计,大概男子长于准确和有秩序的记忆,能独立,热中于谋利,能克制忧愁;女子富于情绪,易受冲动,能劳动,能改变,能节制饮酒。又,男子爱游戏,好滑稽,少无目的的活动;女子富同情,易兴奋,易信教,有恒心,能不自足,好虚荣。就男女的志愿而论,据外国学者统计,男子多学工程,次法律、农、商;女子多习教育,次速记、簿记、看护、音乐、家事、科学等。
  (七)志愿的差异。中学生的志愿各各不同:有希望升学的;有希望谋职业的;因此有的要毕业,有的在中途退学。据美国学者的统计,中学生百分之六十六不希望在中学毕业。在我国,据民国七年江苏省立各中学各级人数统计,一年级学生只有百分之三十七·五毕业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有半数要中途退学,三年级学生还有百分之三十光景要退学。
  以上已把个别差异的大概事实说过,我们初中同学们从此也可知道,在同一学校里,原来有许多的“角色”。至于个别差异的原因,大概不外两种:一种先天的,如由于种族的遗传,由于男女的性别,由于成熟的早晚是;一种是后天的,如所受于自然界的影响,所受于社会的影响及所受于教育的影响是。
  (按:本段材料多采自《教育杂志》十七卷六号甘豫源君的《中学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一文,特此声明。)
  五 初级中学的职能
  这个问题本是研究教育者要讨论到的,初中同学很可以不管。但是能有机会去探询一下,当也不是无益的;所以现在特来说明几句,算是供给你们一点教育常识。
  初级中学是一种新的学制,在中国实行还不过四五年,学者对于这种学校的意义、目的和职能,尚未能有确定的意见。然考其所以产生的原因,或为属于旧制的缺点。如旧制中学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预备升学,还是为预备职业,并没有确定;旧制十二岁以上的儿童多尚在高等小学,而普通的儿童到了十二三岁已入青年时期,使这些学生仍受为儿童期而设的教育,实为违反教育原理;旧制中学不采用分科选科制度,不施行职业的和教育的指导,可说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全忽略;又,旧制高小课程常与中学初年级课程相重复,实为教育上的浪费;又,旧制小学七年,中学四年,由小学升入中学时,境遇骤变,使学生感觉不能适应之苦,而且年限过长,更易发生中途退学的现象。故新制初级中学的意义可以约略规定如下(采赵廷为先生之说):
  初级中学是一种满足前青年期的需要而起的学校,其地位介乎小学及高级中学之间,其性质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过渡,其目的在供给更进的共同统一的教育,并渐由共同而趋于分化,其最重要的职能乃在试探青年的个性之所在,并施以适当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指导。
  初级中学为完成上述作用起见,故须具有下列各种特征:
  (1)是一种独立的组织;(2)教职员皆专任,不兼高中教课;(3)课程的范围与内容,须较沿袭的小学为丰富;(4)教授行科任制(不是小学的级任制);)行分科选科制,惟选择科目须经教师指导;(6)有一种确定的教育指导和职业指导的计划;(7)学科升级法;(8)教授法须与小学或高级中学皆不相同;(9)自学辅导;(10)能力分组。
  要之,初级中学是一种特为青年前期而设的学校,青年期有显著的个性差异,故初中职能应重在个性的鉴别与适应。(如设丰富的课程使学生有尝试的机会,以试验自己的才力;更供给相当的职业训练以适应个性的需要。)又因人性有同点,且在社会生活上有协作共动的需要,故初中职能,又在继续小学教育而供给一种共同统一的教育;换句话讲,初中的性质纯是普通教育。(《学校系统改革令》说明第十一项:“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
  六 初中学生的出路
  照上述初中的职能看来;可见在本质上初中是施行普通教育的机关;惟为适应个性及视地方需要计,也得兼设各种职业科;故完备的初中应采用分科选科制,或更设职业科;换言之,初中要为学生谋升学预备,也要为学生谋职业辅助;因此初中学生的出路有二:一为升学;一为谋生。
  据民国十二年度江苏各中学毕业生出路的统计,在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毕业生中,升学者有一千零三十四人,占百分之五九·四六;就事者有三百二十二人,占百分之一八·五二。可见中学毕业生的大半是要升学的。为此,学校方面应有适宜的教育指导,使学生有机会以发展其才力,并知道宜于学习何种学科;同时,对于不能升学者也当施行职业训练,以期适应需要。
  从学制上看,收容初中毕业生升学的机关,有高级中学与师范学校及职业学校。高中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普通科又分为第一、第二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及社会科学,第二组注重数学及自然科学,皆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则以职业为主要目的。收受初中毕业生的师范学校是一种单设后三年之师范学校(案:新学制师范学校有五种:(一)高级中学师范科;(二)六年师范学校;(三)单设后三年之师范学校;(四)相当年期之师范学校或师范讲习科;(五)师范专修科),其入学程度与毕业年限完全与高级中学师范科相同,故课程也相同;惟实际上现在尚未设有此项学校。职业学校之期限及程度,新学制上并未规定,须酌量各地方实际需要情形定之;大致当也有二年制、三年制、六年制等几种。
  现在常有以初中毕业能否考入大学为问者,我可答曰:三年初中之毕业生绝对不能。照新学制,大学校(或专门学校)已无所谓预科及本科,其修业年限定为四年至六年,必须高级中学或师范学校(六年的或单设后三年的)毕业生才能应考。惟事实上,现有大学尚多设立预科二年(如北大)或一年(如东大)毕业,然后升入本科(四年毕业);但预科投考资格,照北大所定,须:(A)旧制中学校毕业者;(B)四·二制中学之初级毕业者;(C)二·四制中学之高级二年修业期满者;(D)三·三制中学之高级一年修业期满者。可见,毕业于三·三制初中的,实在没有投考大学的资格。
  初中毕业生谋生之路,须看他所受职业训练而定。照上引民国十二年度江苏各中学毕业生出路统计,在其中就事之三百二十二人中,倒有二百五十一人是在教育界,占就事总人数百分之七十八;而教育界中做小学教师的有二百十五人,即占了百分之八十五。这种现象是变常的;因小学教师须受过师范教育者才能胜任,中学生未尝学过教育,实不配做。照《新学制师范科课程标准纲要》所定相当年期师范课程标准,新制初级中学三年毕业者,尚须入一年师范学校,修业一年,才得担任初级小学教员。
  七 初中同学所该要求于学校的
  我们——初中同学们既经知道青年期的心身特征与初级中学的职能,进一步就要明白什么是学校应该给予我们的;换句话,什么是我们所当期待于学校的。在这一节里,特就此点和诸位谈谈。
  从教育理论上讲,我们似乎应当有下列的各种期待,须要求学校有以满足。这些期待是:
  (1)要有卫生的适合课业的学校建筑(校舍)。要知道我们的心身正在迅速地发育,故为我们所生活于其间的学校,一方面要求其设备合于卫生,具有美景,使身体得以强健,精神得以愉快;他方面更要求其设备合于各项课业的需要,如图书馆、运动场、大会堂、俱乐部、实验室以及工厂、农园等,都当有合式的设置,以供心身教育上的应用。
  (2)要有健康生活的指导。举凡个人卫生、公众卫生以及性的知识等,应要求学校有良好的指导。而且我们不仅要知道一点保护健康的方法,更宜养成实能保证健康的习惯。因此,对于体操、竞技、娱乐等训练,应要求学校有系统的计划,合宜的教导。而供给游戏、运动、体操、游泳、休憩以及体格检查等场所、机关,也应设置完备;实施健康教育的人员,如体育指导、娱乐指导以及医生、看护等,更不容缺少或视为闲职了。
  (3)要有满足移住本能的设备。移住本能为青年时期显著发达的本能之一,常现为“离家远游”的事实。故我们应要求学校有以满足我们的这种本能,其法为远足,为旅行,为露宿,为校际的(学校与学校间的)运动、辩论以及游行、唱歌等等。组织童子军的作用也相同。
  (4)要定不致过用精力而陷于疲劳的课业时间。因青年男女正在向发展成熟的路上进行,故使用精力应有节制,万不可过度,致有头痛、失眠、近视以及身体衰弱等病症。大概初中同学连上课、自修以及研究讨论的时间,每日不宜超过七小时,每节分数应视功课轻重而有多少,譬如艰深的每次限于三十分钟,轻易的仅可延长至六十分钟。课业彼此联续之际,更应有充分的休憩时间。
  (5)要定开展的适应需要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不限于读、写、算,也非偏重于读、写、算;除此以外,如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及艺术、体育等都当注重。即如读的内容,更不限于“读”,还有作文、辩论、表现等皆应包括在内。再,教材的选择,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各科的内容,应以适合于我们心理发达的程度与现代当地社会的需要为主。譬如国文一科,教者专从《古文观止》、《东莱博议》等书选取材料,或者竟令我们读经书,那就不能视为适当的教材,而应要求改良了。要之,视课程只是文字与书本,视求学只是听讲与记诵,或者要我们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光用在“英”、“国”、“算”上头,而各学科的内容又都是陈旧不适实际的应用,那就是狭隘的、时代落后的课程,非我们所应受的了。
  (6)要求教师的教授须热心而有生趣。因为我们到了青春期,已有了社会的意识,教师的教授就应特别亲切而有味,且当注重于人生的关系,以求各科教材的活用。若教师“俨然道貌”,一没有一点儿温情,又只知传授些死板的知识,丝毫引不起同学研学的兴趣,便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了。
  (7)要注重班上共同的讨论。旧式上课时,只有教师讲解发问,学生全然站在被动的地位,得不到一种鼓励可以自行设计、自谋发展,以适应我们学生的兴趣、能力及经验。我们现在应取共同讨论的态度,打消向来教者与学者截然分立两边的形式;要大家有操练思想、感情与实行的机会,而把旧有的与新生的观念有以扩大、整理、联络,把零碎四散的事实有以分类综括,构成为有用的原则。
  (8)要有学习方法的指点及生活的教育的职业的指导。我国中学生中,能知道有效的学习法的很少,这要希望学术研究有进步,便极有困难。现在我们初中同学有许多刚从小学升入,当然没有独立研究的能力,故要求各科教师除在各科知识加以指导外,更应对于一般的读书方法及各科专门的学习方法随时指点。特别当每次指定新课时,要希望教师指出要点以及搜集参考资料的来源与方法。此外更要求学校对于新生有生活的指导(如本校略史、本校在当地社会的地位、本校课程、本校教职员学生、本校规章、本校各项活动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上的注意);对于一年生,要有选科指导;对于二、三年生,要有升学指导和择业指导。
  (9)要采用按能力分组及学科升级的办法。我们已知青年期个性的差别为最显著的一种事实。故没有任何两组学生,或甚至任何两个学生,能以同等的速率进步,能以同样的方法从事等量的课业,且以获得恰巧相类的成绩;假使我们这样存心,便完全违反现代心理学的教训了。近年于中学校采用选科制、分科制与推广学程范围等事实,即由鉴于人间的差别性而发生。此外,尚有新的办法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些办法是:(a)把一种学科的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组,学者受过标准的智慧测验后,各按在各科所得成绩插入相当之组。(b)当指定新课时,也按照各组学生程度,把课业的范围与性质大加区别。如此使才力优长者得从
  速进步,即才力绌劣者也不致漫无成就,庶几各得其便而不牵累。(c)升级时应以学科为单位,因此学校的科目,应但分学程,不分学年;若必强学生按学年修习、必须各科一律受试,及格后才升迁,实为无理之事。因为根据智力测验与学力测验的结果,低年级学生的智力与学力未必个个不及高年级,而高年级的更未必个个胜于低年级;换句话说,年级的高下不能完全代表学生成绩的高下。因此按学科升级的办法,自比按年升级的办法为能使个人才力得以如量发展。又,年长者和年幼者的注意、兴趣、理想、动作等各有不同,所以年龄相仿的学生同在一处,容易合作。这在作业的分组与宿舍的指派上,都也要希望学校教职员注意的。
  (10)要有演戏、展览及别种可诉于视官的形式以发扬情感。青年喜欢“白相”,喜欢游逛,喜欢看戏,其原因在欲多明了些人性,多知道些人间所遇问题以及人间所取对付方法与所生影响。而戏剧的表演,正有使人社会化的作用,其他如影片、如赛会、如展览等,也皆足以发展人性、扩大同情,且可使粗野鄙俚的天生情感化为美感与温情。
  (11)应有丰富的美术环境以培养美的文化。美术显然是情绪的产品,我们先在心里构成了一种理想,且在情感上煊染著浓厚的彩色,然后用一种力把它表出。故我们设计一种包含理想的进行计划而执行之,足以丰富情感的内容,也足以增强情感的力量。如在画室中绘一草图,到工场中就用木或铁制成实物;从留声机上听到一支曲调,就在钢琴上或“瓖珴璘”上弹奏——这些才艺的成就,都是富有教育意味的。
  又当青春期开始时,对于实物的色彩、形式及排列等有深切的感觉。尤以对于性的刺戟发生美的反应为最可注意。同时有一种动物的本能,想把个人所有的美尽量表显,如夸示体力的健、衣饰容貌的美、与人竞技时的巧,皆为这种新生本能所现的形式。同样,欣羡他人身体的健康、注意友伴的姿态、厌忌与丑陋鄙野者相接触,也为这种本能的发挥。故我们同学也应利用这个时令,养成尊〔珍〕视身体的精神,要求性的、卫生的知识,拒绝秽恶自戕的行为,并当对于弱小不幸者表现积极援助的勇气,对于自己一切动作,一以适合健全美满的原则为依归。
  (12)要有活用大会堂的机会。每个学校必须有一大会堂为全体同学们贡献各项才能的场所。譬如当举行朝会或周会时,同学们乃至教师们,应该作有兴趣且有价值的谈话、讲演、朗读、戏曲或别种具体表现的形式;因为这种活动不特临时表演才艺而已,还能有永存的情绪上的效果。惟这种表现,必须基于同学们的兴趣和经验,而为新鲜活泼的举动。若学校当局在这种集会上,仅仅讲些高妙迂曲的道理,或谆谆以“敦品励学”相告诫,则不特不会发生良效,且更会窒塞我们青年的理想的源泉,使我们没有热血,只有冷心了。
  总之,我们所期待于学校的,是学校的一切设施要根据于我们青年初期的需要与特征,予我们以生长发达的顺利的机会,应有的设备如大会堂、运动场、图书馆、实验室、工作场、俱乐部以及各科课堂等都当具足。我们一方面,固当知道现在的局面不容易使我们的期待安然满足;但在他方面,终该努力有以使我们的期待可以满足。人生应享利益,须藉人类力争经营而得;我们不可把期待变成“等待”,却要把期待翻成行动才对。
  八 初中同学所该学习的
  入学校是求学,这句话谁也知道。但是学些什么呢?当然不是为读经书、做八股;也不只为“读”、“写”、“算”。聪明些的同学,既经从小学毕过业,必然知道还有艺术科要学,还有体育科要学。我且从《新学制课程纲要总说明》中抄录三项关于初级中学的课程于下:
  三、初级中学课程分为社会科(公民、历史、地理)、言文科(国语、外国语)、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科(生理、卫生、体育)等六学科。
  八、初级中学授课以学分计。每半年度每周上课一小时为一学分。但如图画、手工、音乐、体操运动及理化、生物之实验,无须课外预备自修或预备自修时间较少者,应酌量折算。其必修科目学分分配如下:
  九、初级中学毕业共需修满一百八十学分。除必修科一百六十四学分外,所余学分得选他种科目或补习必修科目。可见,在学制上规定初级中学生所该学习的,有必修的六学科,还有选科(学分总数及各科分配是否适宜,为另一问题)。这必修的六学科若细分起来,就有十二种学科;而现在初中课程中,对于算学与自然两科,还是采用“混合教授”的;倘若再把算学分为算学、代数、几何、三角四科,自然分为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矿物等几科,那么简直近乎二十科了。在学生中,怕有不少人对于这要发生疑问,以为一个初级中学为什么定要有许多科目呢?既须必须的功课,为什么又要混合教授呢?现在就这两点说明一下。
  所以要这许多必修科目的理由,可以举出三点:第一是为实施共同统一的教育,使学者有了此项普通的知能以后,便于营现代人的共同生活,于以维持社会的关系,且以促进个人的进步。第二是介绍学生以各学科的内容大概,使他们将来选科升学时得有一点依据,不致于胡乱从事。第三是藉这多方面的学科以试探学生的天资、性情和好尚等,以便各依性之所近,选习适当的学问或职业。故初中各学科的性质,约言之,是常识的、介绍的和试探的;在初中的职能上言,正是极适合的。
  但初中为适应个性与社会需要计,对于升学的学生与谋生的学生,应当有各别的设备与教育。因此两种学生所必须修习的学科,也应有所不同。现在容我们来看究竟有哪几门功课是一般初中生所该必修的。照我个人意见,以为公民、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混合数学、国语、体育、图画、音乐及手工这十科是每个初中学生,无论升学与否,皆应学习的。因为公民科所告诉我们的是:关于社会生活、关于社会问题以及政治经济等常识,这是为现代人生活所不可少的;历史所告诉我们的是:人类生活状况的变迁、人类文化的演进,我们要明白现代各项问题的真相,就不能不研究历史;地理所告诉我们的是:地理与人生的关系,本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各地特产、交通的概况,这皆与人生日常生活有关;自然科所告诉我们的是:自然界一般的现象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与人的关系以及主要的自然律与利用自然的方法等等,我们要想适应环境、制御自然,就不可没有这一种科学常识。此外,算学科予我们以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算学知识;国语科养成我们用本国语文发表自己思想、情感的技巧;体育科教我们以健身的方法与生理卫生的要义;图画与音乐增进赏鉴能力,练习制作与弹奏的技艺;手工训练筋肉劳动,学得普通工作技能。这些皆有增加人生效率的功用。
  此外,预备升学的同学,又应列外国语为必修科。而不升学的,却应把学习外国语的时间来受职业的训练。如预备入商界的,要学一点簿记、成本会计、商业尺牍和商店实习等;预备入农界的,要学一点农业概论、农具学和农业实习等;预备入工界的,要学一点工界实用技术、制图案和工场实用的科学知识等。
  除以上必修科外,尚有十六学分的选科,有的学校从第二年起开始。应选哪些学科,当视学校的设备与个人的需要而定。
  至于初级中学的课程里采用许多“混合教授”的功课,实是新学制的特色。现在初中的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四科都是混合的。譬如数学,照商务印书馆《混合算学教科书》的编法,始授算术,用以下接小学,注重基本原理,并随时输入代数、几何观念,以便联络,然后转入代数、几何本部,余如开方、求积、比例、利息等项及其他应用问题,即插入代数、几何中相当地位;因代数、几何二科关系甚密,故参酌并授;再由代数、几何渐渐引入三角大意,用以上接高中。
  从前中学校里面,把算学一门分作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四项教授,界限谨严,不相联络;教算学的时候,决不涉及代数、几何;甚至代数中二元一、二次方程问题,也要强迫学生用算术去解答;讲到两三数自乘、连乘的时候,也不问与几何上面积、体积有什么关系。这种避易就难、不切实用的教法,不但在时间上很不经济,并且灭杀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算学望而生畏。现在把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四项联络贯通,编成一种混合数学,教的时候,确实可以节省时间,增加兴味,适合实用。——用朱经农先生语。
  又如自然科学,是:
  把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矿物等科混合起来,做成一种科学概论,使初习自然科学的人知道各种科学相互的关系,并且使科学的功用愈加明显。因为我们平日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不是单用某某一种自然科学所能完全说明,必须把物理、化学、动、植、矿物各种基本原理联合起来,才能把一件寻常的事物解释得清楚。譬如我们看见一种植物,研究他怎样能够生长,就不能不说到气候和土壤的关系;说到气候,就要用著物理的原理;说到土壤,就要用著化学的知识。所以用混合方法来讲自然科学是最便利、最相宜的。自然科学所以分门别类,原为便于专精,不过在专精一门以前,先要有一个普通概念才好。所以初中里面应该先教一门科学概论,以做将来分门研究的基础。——用朱经农先生语。
  历史一科,把中国史与外国史混合教授,使学生得明了数千年来人类全体生活演进的状况。故他的内容,特重人类生活和事物的原委,一洗从前偏重政治、战争之弊;又完全打破向来囿于朝代、国界的习惯,纯从全世界人类文化上著意,足以增加无穷的兴趣。
  地理一科也采混合方法,将所有中外地理的教材归纳成几个研究中心,使学生由横断的研究得著一种完整的观念。因为本科所当注重的是人类全体的生活,故中外地理的界域首宜打破,只须注意本国对于世界的关系,便可确定本国在世界的位置。
  以上已把初中学生应学的学科以及采用混合教授的理由,大致说明一过。至于各学科的内容,何者宜详,何者宜略,即何者宜重、何者宜轻,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此地不及讨论,须另行提出。
  不过,我现在要反问读者一句:你们所该学的就限于这几种学科吗?这几种学科又包含了哪些人生必需的条件呢?我们知道,每个人须得有强健的身体,须得有劳动的技巧,须得有研求学问的嗜好,须得有利用闲暇的才具,更须得有服务社会的能力。再看这些学科:体育科应有养成强健身体的作用,手工科应有养成工作技艺的作用,艺术科应有培养消遣良习的作用,而言文科、社会科、自然科等自更应有培养学问嗜好的作用,所缺的似只在培养服务社会能力的一方面。但我以为,这方面的缺点所关甚大,不可不谋补救。或者要说,社会科当能养成公民道德,养成互助精神;惟我觉得,徒有这种口头上的讲解而无实地活动的训练,终难成为习惯。故除这些学科以外,应再有一种关于团体活动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机会;因此学生会的组织与社会的救国的运动,就不容缺少。
  现在为限于篇幅,对于此点也不能详加论议,姑把初中同学应该学习的,极简括地写在下面,希望你们加以注意。
  第一要学读书。要读得学问界的大概形势,要懂得为学的目的与读书的方法,要获得喜欢读书的习惯——只知记诵课文,决不是善学者。
  第二要学健身。要学得生理卫生的常识,要学得几种运动的技术,要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
  第三要学作工。要习得基本工作的技术,要培养重视劳动的态度,要养成劳动的习惯。
  第四要学消遣。要涵养多方面的兴趣,有利用闲暇的欣赏和嗜好、会话的技能、文艺的知识,并养成有益娱乐的习惯。
  第五要学做事。要习得贡献社会的理想,从事学校公民和社会公民的训练,参加团体活动,养成遵守纪律的态度和开会发言等常识,并学得与人共事合作的精神与习惯。
  九 我们所当戒除的几种旧观念
  对于学生生活的几种误解,我已在《学生生活改造论》(上)一文中加以评述,想来读者早已见到了。惟尚有几种最流行的旧观念,常为我们读书人所不能免的。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赶快戒除,所以在此说明几句,希望读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一种是“入学校是读书”的旧观念。许多人把“求学”两个字看得太狭隘了,同时即把“读书”两个字看得太万能了。其实,“求学”与“读书”两者的范围不同:“读书”不过是“求学”的一部分,而“求学”除读书以外,还有体操、绘画、工艺、实验、参观、做事等各项的内容。如其把“读书”认为入校求学惟一的责任,试问体操等各项算什么呢?难道将他们“驱逐出境”吗?要知道人生的内容,有涉及理智的,有涉及情感的,有涉及实行的,有涉及消遣的,有涉及运用体力的,有涉及训练思想的。我们入校求学,是在学习生活上所需各种的知能以及嗜好、态度、理想等等;故学习的方面不止一个,然读书实不过其中的一个方面。
  因为我国社会上向来流行著“入学校是读书”的观念,所以把求学者特别叫做读书人,承认求学者最大的工作就是专心读书。于是身体可以不锻炼,社交可以不讲究,技巧可以不练习,团体活动可以不需要,实际才干可以不养成,结果就变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他们虽然会讲“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可是毫不知道切实的下手处与真正的办事方法。
  现在中国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伏案死读的书呆子,不是讲礼貌、存客套的伪君子,而是聪明、勇敢、能干、肯为民众服务的公民。培养这种公民,应是现在中国学校的责任;立志做个这样的公民,应是现在中国青年的责任。
  第二种是“学生是特殊阶级”的旧观念。向来把士、农、工、商分为四个不同的阶级,而士的一个阶级,更似特别一点,与农、工、商俨然有别。所以一般人的心理,以为农、工、商可不读书,即读书也只学些浅近的日常应用的技巧;致于读书的,就要立志做个圣贤,要为祖先谋表扬,要为乡里谋光荣,他是预备治人的,预备“食于人”的,古所谓“学也禄在其中矣”,所谓“学而优则仕”,故读书的人至少在将来是做“士大夫”而不再做寻常卑凡的职业的;故他们所求的学问,不必与民生有关,不必与实用有关,一方面以见其清高,一方面以示其与众不同。由这个旧观念而显在事实上的,便是学校毕业生自己不甘心到田野,入工场,做伙计;他们的父母也不愿意见他们吃这等贱饭,当这等苦差;大家的心目中,终得要找个清闲的差使,占个体面的位置,庶几不枉耗本钱,也不致贻笑亲邻。然而这种宗法社会的虚荣思想,在当今自由竞争过分发达的资本主义时代,老实说,已经有所难能了,在尽力的相煎相并如是剧烈的环境里面,不特不容你满足煊赫的妄想,就连仅够饱腹暖身的机会,也正难如意获得。这就是说,当今是个竞争饭碗最算正经、最称要紧的时候,那种把持清高地位、超人一等的夸大心理,已经无可“犹豫”的余地了。这是就生计界的势言,可见士的一个特殊阶级已到了崩溃的境地。再看普及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的发达,读书已是一般人的常识与常能,不必研究专门学问,志在“希圣希贤”的学者才配读书;而读书的结果,也不必定趋于成就学问高深的学者或显亲扬名的“缙绅”。古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到了如今,的确要做状元,不必定要自别于一般“卑卑不足道”的农、工、商,此即理学博士、医学博士、农学博士与哲学博士、文学博士所由并立共存的世界。我们求学,固不定求得戴博士的“高帽子”,但要知我国社会所流行著的“士”的这个特殊阶级的旧观念,如今已不适用。再明白些说,求学是一般人的事,人人为要做个能合社会要求的人而求学,故这种求学不是为做“超人”,学生们可再莫存“人上人”的谬想了。——现在尚没有做到人人能求学,但这是另一问题。
  第三种是“读书以谋升官发财”的旧观念。这个观念,不问其在宗法社会,在资产社会,可说如出一辙。不特我国人有此观念,即在欧美、日本各国人的心怀里,也是不能免的。——虽然他们的发财热要比升官热特别发达,而且他们的做官心理也有和我国人的不同,但就大体言,终是“人同此心”的。
  然这种观念的发生及其持续,自有确固的理由。最初在封建社会里,“士”的阶级站在生产事业的团体以外,而与统治阶级相勾结,故很自然的趋于做官的一途。到了现代,中国读书人的做官思想因封建势力的遗风犹存,不稍泯灭;而资本主义的新气焰又复到处燃扬,吃饭事件变成异常紧迫而切身,于是致富之术,更非加意讲求不可。终之,目前中国读书人的“升官发财热”,在旧基址上附加一层新意义,渐由虚荣的妄想的而成为刻骨的实感的了。再一方面,有政法、经济以及农、工、商、师范等诸种专门技术的正式教育机关,预备一批又一批的入官途与赚饭吃的“专家”。故就当今教育的意义上言,“升官发财”原是教育的目的;西洋所谓“牛油与面包”教育,此风固已扇遍全球各国了。然则何以要批评这个观念为不对呢?这个不对,是由主观的看法而定。要知客观上,无论任何社会不能不需要治理的人才,不能不需要有生产的人才。但为什么要治理,为谁而治理;为什么要生产,为谁而生产;这中间有个态度,有个看法。你为某个人或为某种少数人而治理许多民众,把许多人的利益都为这一人或少数人而牺牲了;你为一个人或为某种少数人而从事生产劳动,把生产的结果都为这一人或少数人所霸占了;那么你就只做了这个一人的或某种少数人的奴隶或是机器,而不复有独立自由的人格。可是在宗法社会里,“升官发财”是为“尽忠报国”,是为“显亲扬名”,却不是为民众谋利益;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升官发财”是为拥护统治者的“祖国”,是为增益资本家的利润,更不是为民众造幸福。所以这一种的“升官发财”的旧观念,终是要不得的。不管在中国旧社会里有如何深固的根基,在新社会里有如何普遍而公认的事实;但揆之人类设施教育的最大目的,是相违反的。什么是人类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全部民族的共同生存与繁盛!我们求教育,就须不违背了这个最大目的,即使我们要铲除那专为一己或少数人的特权阶级谋非分的福利的私心,而把我们每个人都呈献给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大家求为社会的学,大家学做社会的事。
  此外应戒除的旧观念要写出来还是很多,但这里因限于篇幅,又因已在旁的文章中(如《学生生活改造论》)说过一点,所以不再说了。
  十 初中学生生活应有的特质
  在这篇丛论的最后一节,我愿更具体的就初中学生生活应具的特质说说。
  所谓初中学生生活应具的特质是什么呢?这是拿初中学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向来中国学生生活上所表现的缺点做了根据来陈述的。
  初中学生心身上的特征,已在本论的第三节中说过——身体发达的迅速、推理能力的增长、情感流露的强烈、人己关系的觉悟。更说的具体些,他们在这时期是喜欢活动的,是爱好求知的,是要结社、集会的,是当有活泼而勇敢的气概的,是肯牺牲的,是情感盛而易受挫折的。为适应这种种特性起见,一方面需要学校设备上有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俱乐部等,以帮助他们心身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日常生活上有集会、旅行、读书、实验、游戏、运动、演说、歌唱等等,以实现美满愉快的生活。
  但是,现实的学生生活又是怎样呢?那就糟透了。在群的生活上,还可说是散沙一般,学校里把我们的自然需要完全忽视,它只教我们埋首读书,而未教我们如何社交,如何结群,如何行动。故近年工人、农人倒气焰蓬勃,势力浩大;而我们学生,名义上“自五·四以来”,虽说每次运动都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然按之实际,学生的组织与实力,实不及工农远甚。今后我们学生界如还想领导群众,便当赶快起来整顿自己的队伍。
  再就现实的个人生活讲,则因受数千年来“读书”、“读书”这个口号的影响,竟致除出读书以外,几乎没有别种生活可言——读的书是否适合,更是个问题。“体育!”“美育!”名义虽有,实际则多不堪设想。“运动员”是少数学生的专名词,他们过的却不是普通的学生生活——课业上、膳食上享受特别待遇,艺术与娱乐的设备更是简陋,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力可说非常薄弱;老实说,中国的教育已经形成一种死板板的空气,在呼吸著这种空气的青年,好笑、好说、好动、好跳的天性都汩灭了。因之,一般的青年,体格多衰弱,动作多迟笨,言语多钝拙,态度多不漂亮,感情多不发扬,所谓“少年老成”,竟致“斯文扫地”,可惜不可惜!
  我以为,要救正这种坏的习俗,我们的生活上非起一番改革运动不可,我们要喊出“心身解放”的口号,来从事于推翻压迫心身发展的教育制度。我们从今以后,尽不妨少用些理智,而多培养些情意;尽不妨少读点书,而要多运动,多娱乐,多用体力以习劳苦,多做工作以福民众。总之,我们要学得更聪明,但尤其要学得更勇敢、更刚健,更能做团体活动,更能替群众服务。只有具备这种种资格的青年,才不算辜负了青春的好时光,也才可以走上救中国使之独立、救民众使之自由的正路。
  我所认为,现时中国初中学生生活应具有的特点是如此。不知读者们也有同感否?
  原载1926年9、10、11、12月5日《学生杂志》
  第13卷第9、10、11、12号

附注

①戴维斯 即诺亚·诺尔斯·戴维斯(NoahknowlesDavis,1830—1910),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①“厘”即厘米;“耗”即毫升。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