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毕业生的升学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96
颗粒名称: 中学毕业生的升学问题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555-557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中学毕业生的升学问题文章。内容讲述了1926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13卷第6号载录情况。
关键词: 中学 毕业生 问题

内容

毕业怕是人生快乐的一种罢。数年辛勤,于今“成功”,在此刻尝受毕业滋味的诸君,一定是会感到这种快乐的。
  在本年毕业诸君中,怕有不少是想升学的。但是一谈到升学,问题就来了。问题之最严重也最普遍的,要算经济能力;假使你家中不能供给你每年三百元的费用,你便没有升学的可能;因为现代中国要受高等教育,是非出这种代价不可的。其次,要升学便不能不经过一次入学试验,如果你的资格不大适合,或者你本来的成绩虽不算坏,然应试时偶然走了错路,那么你纵有钱还是不能升学。此外更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中学毕业生升学量之小。据一九二三年中华教育改进社的调查,中国全国中等学生为一二八,八〇四;高等学生为三四,八八〇;以中等学生总数与高等学生比较,则中等学生之可升大学者,约百分之十九。据舒新城君计算的结果,谓拿中等学生与全国人口比例,普通标准为每二千五百六十人中有一中等学生;若拿高等学生与全国人口比较,普通标准为每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三人中才有一高等学生。又谓,除去中等学生中所包含之教会学生、师范学生、中等实业学生、师范讲习生以外,普通中学生之升学总量,最多不过百分之二十五,其余百分之七十五应当怎样处理?——见中华教育界十四卷一号《中学教育问题》一文。由这可见升学意义的重大了。
  即令有升学志愿的居然达到目的了,但是否能安心求学,还
  是一个大问题。试举近例:
  直隶自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勒令学校放假、以学校作兵舍、移教费作兵费后,每当一次战争发生,官立学校即首先蒙绝大之牺牲。去年反奉战争起,□□□于十一月十五日晚,以电话通知各学校,以学校将驻大队兵士为词,勒令各学校于十六日起全体停课。直省官立学校计有十六所,男师范八所、女师范四所,在天津者尚有法专、工专、水产、女中等,皆因教育经费积欠过久、校内驻兵之故,自战起至今停课已有八月,官厅毫无准备开学之意。学生自停课后,即全体迁出校外,一部分匆忙回家,大部分因交通不便或离家太远之故,依然逗留津城,另谋栖止,其困顿之状与逃荒难民无异。——据国民通讯社五月十日天津通信
  北京国立专门以上九校,以政府积欠教育经费已达一年以上,本已竭蹶异常;加之去岁阴历年关发给经费一个月之七成后,直至现在行将三阅月,复分文未发;各学校职员个人典质俱尽,固已穷窘万分,而学校行政费亦非常拮据。
  工大已无钱购煤,实习工厂早已停工,化学工业用品又复用罄,毫无所存。师大因积欠厨房伙食费巨万,厨房声言不能继续垫款,停止伙食。法大校役索工资,勉由学费拨发,尚不敷用。医大附属医院,因缺乏药品,亦有停诊之说。至农大、女师大、艺专等校,亦俱山穷水尽。工大、农大至今未能开课,其已开课之七校,教员任意告假,学生亦随便旷课,殊不能振作其精神也。——《申报》五月五日北京通信。
  从上述二例看来,可见在中国现在政局下面,实在没有使青年安心求学的可能。不知最近毕业与谋升学的诸君读了我以上的话,将发生什么感想?天津省立学校学生曾组织一个“升学运动联合会”,提出三条要求:(一)撤退学校驻兵,迅定开学日期;(二)清还各校欠款;(三)教育经费独立。但在诸君想来,这些是可能的吗?有什么把握可以实现这些要求呢?自然,如果得有全省父老、兄弟、姊妹们的速起援助,或者不难达到目的。然而怎样援助呢?呼吁?请愿?这些方法,我敢说万万没有效用。我们要知道,军阀的本性是要掠夺的,在被压迫者与压迫者中间,是无情义可讲的;对付这种掠夺成性的军阀,只有用民众的实力去抵抗才会得胜。所以我们诚要恢复求学的权利,只有准备自己的实力,和掠夺者勇猛奋斗。我觉得欲解决升学问题,只有实力奋斗才是出路,不知诸君以为何如?
  原载1926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13卷第6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