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91
颗粒名称: 读书运动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536-538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读书运动文章。内容讲述了中国科学社赵笃明君论今日中国教育现象最坏而亟应改革者有四端:(一)经费枯竭;(二)学潮汹涌;(三)资本化太利害;(四)机会太不均等——详见《教育杂志》第十七卷第十二号赵君《中国教育应如何改革》一文。
关键词: 读书 运动 青年

内容

自“五·四”以后,我国青年感于世事的巨变,颇有求知的热望。这由每年各校应试生与每年出洋留学生之多可以为证。但能应试留学的青年,实未尽愿意应试留学者的全量,这也可由呼喊失学的悲哀的青年之多可以为证。
  年来,青年为满足读书的欲望而举行种种运动,如改良课程、改善教法、增购图书、增加经费的,时有所闻。然这不过是在学青年的读书运动,是已有求学机会的青年所做更进一步的要求;而在许多失学青年方面,虽然我们也常听见有一种呼吁、一种哀告,但固未尝形成为一种实际的运动。实则失学青年为争得读书的权利,势须自己努力奋斗,不能以叹息了事,更不能望坐待得救。
  失学青年要知道,所以陷于失学的惨境的,并非由于命运不好,而实由于教育现象太坏。中国科学社赵笃明君论今日中国教育现象最坏而亟应改革者有四端:(一)经费枯竭;(二)学潮汹涌;(三)资本化太利害;(四)机会太不均等——详见《教育杂志》第十七卷第十二号赵君《中国教育应如何改革》一文。兹特录赵君所谓“资本化太利害”一端如下,以见中国青年失学的一个原因:
  迩来民生困苦极矣,而生活之程度日高。子或弟入小学者,年至少需二十金,入中学者百金,入大学或专门者三百金。依新制以小学、中学、大学各六年(幼稚园及研究院除外)计之,①中学毕业者极俭,非七百二十金不办;供给一子一女,中人之家耗其半产矣。大学毕业者极俭,非二千五百金不办;供给一子一女,家有万金者亦耗其半矣。此尤就极俭者而言也,犹就一子一女者而言也;若子女稍多,用途稍繁,万金立尽。或远涉重洋,更求深造,非益以二万金,不足以继之。质言之,是非有资产者不能受中等教育也,非极有资产者不能受高等教育也。换言之,是全国大多数之平民终无受教育之机会也。⋯⋯故其弊也,学生读书不为求学,只为文凭;不为文凭,只为持此可以为敲门之砖,以入于赚钱之路。故其养成者,多卖身求富之议员、朝秦暮楚之政客。即有受高深之教育,具绝伦之智慧,亦每以金钱自毁而不惜。无他,成本所在,不得已也。故资本化者,不特为中国教育之重伤,抑亦为世界教育之重伤,阻平民受教育之门,窒世界进化之路者也。
  赵君这段话,可称痛切之极。自然,青年失学的原因,不仅由于学校征费的昂贵,而实由于社会民生的困苦;故欲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还在经济制度的改造。然就目前而论,只要真有代表民众利益的政府,也未尝不可补救。试再录赵君之言:
  现代打破资本化之教育者厥有二国:一为俄;一为德。俄制:所有学童均须入统一劳动学校,受一般的及技术的义务教育,多方陶冶,以养成其为共产社会之一员,以迄于十七岁然后已。所有食粮、衣服、履物、学用品等,均以国家费用供给之。毕业后,天分高超、成绩合格者,依其性能所近,再受专门教育,仍以国家之力供给一切。⋯⋯德制:全国施行义务教育,始于国民学校,以八学年为期。小学毕业,入续习学校,至年满十八岁为止。国民学校及续习学校内之功课以及学校用具,由国家免费供给之。当国民学校之第四年级完竣时,辄考其成绩,检其天分。禀赋特殊者,仍免费受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天才绝颖者,并得躐级而升,以促其成才。⋯⋯夫德人于大战之余,物力凋残至极,国债赔款累累至不可胜数,犹奋臂悉力,为人民教育谋平等与普及;吾国优游东亚,劳逸相去何如,谓为国家无款,谓为民力不逮,直不为而已,非不能也!
  讲到我国现时财政状况,据赵君文中所述:全国岁入总计四亿五千九百九十六万零一百三十四元;全国岁出总计六亿一千六百十九万六千二百六十元。岁出各费中,军费约占岁出百分之四十五,国债费约占岁出百分之二十八,政费约占岁出百分之二十五,教育费约占岁出百分之二(为一千二百八十三万七千三百零七元)。由此可知,我国并非为真穷,实缘耗费太多;倘能把军费减削、外债与赔款消除,则教育费可增加不少。故中国失学青年如想获得求学权利,必当对于中国的政治问题有所研究、努力。
  我以为,现在中国青年的读书运动,在已入学校的,固当益谋教育内容的精良适用;而在未入学校的,更当力谋教育机会的普及均等。对于青年的读书运动,除帝国主义者及军阀而外,没有一个人不表示同情;然必须青年们自行团结起来,有为本身利益而奋斗的决心,庶几易于成功。
  原载1926年4月5日《学生杂志》第13卷第4号

附注

①“新制”,指1922年颁行的《壬戌学制》。该学制小、中、大学的主干学程为“6·6·4”。在大学教育中,除医、法两科的学程为5~6年外,余皆以4年为常例。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
赵君
相关人物
赵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