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求学与做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88
颗粒名称: 再论求学与做事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
页码: 517-518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再论求学与做事文章。内容讲述了求学做事要解决问题,治标的而在现在恰适合实际需要的方法,是从事自学,是从实际活动中去学习知识;根本的方法,是由民众运动以改造现时的政治、经济制度,来实现青年的教育权,并改善学校教育的方式与课程的内容。
关键词: 求学 做事 作品

内容

读者有在求学与做事这个问题上发生疑难的。有一位说:“没有钱升学,不辜负了青春的时光吗?现在世事如此复杂,不有专门学识何能应付呢?”发生这种问题的人,在现在中国青年里边怕是占很多的人数罢?
  这都是事实:现代的社会生活一天天复杂起来,要应付这些增加复杂性的社会生活,的确不是简单容易。然而青年为要学习可以应付这种环境的学识,却不能如愿以偿,因为学校的用费甚贵,不是个个青年所能负担的,于是就有许多青年受到失学的悲哀。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只有治本与治标的两途。
  讲到治本,那个问题就大。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把现在的政治与经济组织经过一番改良,使一般青年无论贫富,皆有受教育的权利,则失学的青年只会一年多似一年,决不能够减少下去;故根本的救济,亦在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总解决之后才能做到,若在现状之下是无办法的。
  所谓治标之法,一种是在现状之下谋一种改良。譬如要求学校多设免费额、多备奖学金,或者社会上有借贷学费的制度,如此也可使一部分青年得有机会升学。但是这个办法在眼前仍然不易做到:一因现有学校连经常不可缺的经费,尚难如数领到,更何能有余力来津贴学生;再因现时学校多因袭从前办法,禁止学生参加救国运动,因此好动的无产青年往往受到除名的处分,读书且不成,更无望于获得补助金了。
  另一种治标法,就是从事自学,按照自己的程度,斟酌社会的需要,来选读适当的书报;自学只要得法,一定有成效可睹。为无产青年设想,只有这个方法尚算实际可行。而且在现代教育制度下面,这方法还可算是最合一般有志青年的需要的。因为我们要学习可以应付目前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学识,反而不能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上得到。这因现在的学校教育偏重书本知识的传递,对于活的有变化的社会生活并未尝留意,简直还是非常隔阂;再则,这些书本的知识也多不合现代的需要,并不能养成学生做一个适应现代生活的人。换句话说,这种求学并不适于做事。故无产青年,现在不能受这种教育,决不算是可惜。还有一层理由,足以鼓励自学者的勇气的,就是要得到适应“复杂世事”的学识,只有从经验“复杂世事”的实际生活里才有可能。所以自学者正要在工厂中、在农场中、在商店中,乃至其他种种实际活动中去磨练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执行力,却不可坐在房子里埋首死读。孙中山说:“要解决社会问题,应根据事实,不可单凭学理。”现在学校中流行著学院派的学习方法,自学者可不受这种坏影响,正是自学者的幸事。
  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治标的而在现在恰适合实际需要的方法,是从事自学,是从实际活动中去学习知识;根本的方法,是由民众运动以改造现时的政治、经济制度,来实现青年的教育权,并改善学校教育的方式与课程的内容。
  原载1926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13卷第3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