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83
颗粒名称: “学以致用”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463-465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学以致用”文章。内容讲述了研究学问自是学生的“天职”情况。
关键词: 研究 学术 学问

内容

研究学问自是学生的“天职”。但我们该得进一步问:为什么要研究学问呢?或许有的人会说是为了考试、为了毕业。不过,这究竟不成为一种正当的理由,要是将来做学生的不必再受考试,更无所谓毕业,难道就不必再研究学问吗?
  或者说得远大一点,也就比较正确一点。譬如说:“求学是为增加知识”;“求学是为促进文明”;“求学是为改善生活”;概括的说,就是所谓“学以致用”了。
  究竟这所谓“学以致用”是不是正确的理由呢?据我看,这当是正确的理由。因为人生种种活动,无非为谋人生的改进;离去了人生的关系,去求学问,究竟能学成些什么,又要学来何用呢?自然,在学术界中,尽有人冠冕堂皇地说“为学问而学问”、“无所为而为”,以表示他们的清高与尊贵。但是我要警告同学们,切莫去迷信这种话头罢。原来他们是过优裕生活的人,绝没有衣食住等实际问题的困难;他们如不学也觉闲得无聊,而除却供消遣装饰以外,再也不能发见要学的理由,所以学问在他们身上,只算是件奢侈品。试问我们大多数贫苦的青年,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还可梦想爬到他们的地位去吗?
  惟我们现在还该问一问:“用将怎样用”?“又当为谁用呢?”一讲到用,便要我们注意到“适”这个字。什么时候穿“葛”,什么时候穿“裘”,终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不是别的,就是“适”。适是合宜的意思。合宜是说合于此时此地需要的意思。我们讲“学以致用”,就要使所学的足以适用;再说得明白一点,要使所学的足以应付当前的环境。试问我们当前的环境是怎样?我们当前的环境是:国家没有独立自由,人民没有“安居乐业”,青年则有失学失业的恐慌。试问要应付这样的环境,靠读经书、念英文、演算学所能为力的吗?靠正心诚意、规行矩步所能有效的吗?中国不少这些学问专家、这些道德先生;但是我们几曾看见一个经师宿儒、一个哲学博士、一个文学大家、一个建筑工程师,对于这种环境做些改造的工作!军阀互争地盘,他们“充耳不闻”;帝国主义者横施压迫,他们反劝青年们不要顾问。唉!试问我们求的学到底是为什么?不为应用则已,如为应用是否应当这样?我们于此就当觉悟求学贵适用的道理。眼前全国人最大的责任是救国,我们求的学,也当要求适于救国的用。即在研究自然科学的人,也该注意到如何可以应用于救国的事业上去。不然,那便是背时的教育了。
  还有一点,我们要求适于救国的学,但我们决不只要懂得书本上、杂志上所记载的。如果如是设想,那就落在经院派的学习圈套中,变成一个一知半解者,反有绝大的危险。我们要从实际工作里去学习,我们要从日常奋斗中去寻求适用的知识与科学。
  用贵适,现在的求学要适于救国,同时求学,同时工作。我们已经知道了,但学了要为谁用呢?这是一个关系更较重大的问题。
  从前蔡元培先生曾说:“当局的坏人大概一无所能的为多,⋯⋯他所以对付时局,全靠著一般胥吏式或机械式的学者替他在衙署里面办财政、办外交等,替他在文化事业上作装饰品。除了这几项外,他还有什么维持的能力呢?所以这班胥吏式、机械式的学者只要有饭吃、有钱拿,无论什么东西,都替他做工具,如俗语说的‘有奶便是娘’的样子,实在是‘助纣为虐’。他们的罪比当局的坏人还多一点。”①
  我们所学的是不是也要这样应用呢?我们又有什么把握能不这样应用呢?唉!可怕的“助纣为虐”的罪名啊!一个自命清高、尊贵的学者竟会做到这个地步,“清夜扪心”,怎不伤心!但是尤足痛心的,莫过于当这谋生困难的时候,大家吃饭要紧,竟有“急不暇择”之势;宋儒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只好当做“不通的外国语”了。
  青年们!这是求学的紧要关头,我希望你们郑郑重重地思索一番。
  原载1926年1月5日《学生杂志》第13卷第1号

附注

①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为彭允彝干涉司法独立事,提出辞呈,发表于《北京大学日刊》。这是辞呈中的一段话。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