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练习演说,又当怎样练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76
颗粒名称: 我们为什么要练习演说,又当怎样练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4
页码: 441-444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我们为什么要练习演说,又当怎样练习?文章。内容讲述了演说的目的要能使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要能说得使大家都听得清楚、要能使大家都了解所讲的内容情况。
关键词: 练习 演说 目的

内容

问我们为什么要练习演说,这与问我们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实含有同样的意义。原来语言文字皆是发表思想或感情的工具;我们要练习作文或练习演说,无非想把这些工具磨练得更〔格〕外有用罢了。这里要我们注意的所在,并不在语言或文字的本身,而在如何去利用语言或文字及用语言或文字来发表些什么思想与情感;换言之,即在利用工具的技巧和思想情感的实质。现在我们且单就演说讲一讲。从前各学校别的课外活动虽缺少,独对于演说的练习则所在多有。有的学校且特备奖品以赏演说之优胜者。近年校内或校际的演说竞争或辩论,在江苏、在北京,也时常举行。但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练习演说呢?这个根本问题似乎很少有人讨论到。我愿意发表些简单的意见。
  如首节所述,语言是一种工具,用以发表思想和情感的;这样,练习演说的目的,可以说是在改进这副工具以便思想和情感发挥得更充分、更彻底。还有一层,演说时的对象是听众,我们说话要好,也就无非叫听众能听得更充分、更彻底。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演说的目的是在听众能明白了解;因此练习演说的目的,就在使演说的目的可以圆满地达到。
  为了要使听众能听得明白了解,于是又有几种条件为演说者所必须具备,也即为演说练习上重要的目的的,便是:
  (一)要能使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
  (二)要能说得使大家都听得清楚;
  (三)要能使大家都了解所讲的内容。这里第一条件是关于话的种类的,第二条件是关于声调的,第三条件是关于资料的。要是一个人能说国语或各种方言,他便是最具备第一个条件的人。说话的声音能不太高,也不太低,能随听众的多少而调节发音的大小,又,调子能不太骤,也不太缓,能因语言的内容而改变声调的抑扬;如此既不使人难听,也不使人厌听,那么他算是具了第二个条件的人。还有,对小孩子讲,能用小孩子所能领会的意思;对工人讲,能用工人所能领会的意思;如此,对学者讲,对妇女讲,都各有能使听众听得明白而合用的意思,这样一个人便算是具有第三个条件的人了。
  现时通行的评判演说的标准,也往往以这三个条件为本:(一)即语言;(二)即声调;(三)即思想。有时也把姿态列入标准一项,用意在能保持一种好的姿势、好的动作。消极方面使听众不讨厌,不疲倦;积极方面使听众高兴听,注意听。但终局的目的,也在使听者能听得清楚了解。
  但究竟是些什么思想和情感要待我们演说给人听,并且自己要特地练习以便演说给人听呢?是否可以不管什么思想或什么情感都可以演说,或者甚而至于可以不问思想不思想,情感不情感,只求说得好听,以博听众的鼓掌呢?也许有这种事实:有的为夺锦标,有的为出风头,有的为练习得一副好口才以供奔走钻营。但是我们的演说,乃至我们的练习演说,难道真的为了这些目的吗?我想一定不是为了这些,一定另有些正确健全的目的在。
  所谓正确健全的目的,以我看来,应当有下列两种:一是为发表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藉以获得听众的批评和同情;一是为宣传某种的学说或主张,藉以引起听众的研究和行动。这种演说的结果,一定是于己有益而且于群也有利的。我们有时抱了一种热情,具有一种理想,可是向著群众竟不能开口,或者开了口也不能充畅,既然自己心里难过,也且使听众茫无头绪;又或当时局紧急的时候,我们想出一种主意;得到一种补救方法,群众正在莫知所适的当儿,要是我们中有人能开悬河之口,充分流利地把主张和方法发挥个淋漓尽致,群众听了恍如得著救星般,可以向前进行,解决危难,把这两种情形加以比较,我们自然明白前一种人的“能力率”小,后一种人的“能力率”大。我们练习演说的目的,无论是为发表意见或为宣传群众,都可以说是在得到大的“能力率”。——这种能力是于人生幸福、社会改造有关系的。
  这样我们可以明白练习演说的目的,是在获得充分发表与尽量宣传的能力;要口才好,要声调好,要姿态好,要思想好,都是为了要发表得好、宣传得好。我们总要竭力避免走入江湖式或锦标式的“口卖术”的歧途。
  至于练习演说的方法,不限于在正式举行演说会的时候,即平时与友谈话或在班上讨论时,也当随时留意,如养成良好姿势与流利言语的习惯,或矫正令人讨厌的语调与态度等等,都应随时随地注意。自然,正式练习的形式也不可少,因为那时终有许多人听著。演说以前既要自己充分预备,演说以后又得大家切实指正,故从这里所得的训练工夫,自必很有裨益。
  最后,我想就练习演说的题目说一说。练习演说的题目可说和练习作文的题目有同样的注意。这就是说,我们的题目要拣那与实际生活有关系的。一来因为这种材料容易获得,二来因为这种材料非常切实;而且演说的技术与思想的改进,也可同时练习,真是“两全”的事。唯难处也在这里,因既是人生实际的题目,便不容易讲得有趣动听,除非讲者真有心得。但我们决不要怕难。难是启发思想的要件、磨练思想的利器;我们要愈能解决疑难,然后便愈能运用思想,为供给有志练习演说者的同学选择一些合用的题目起见,特地在这里写出二十个例子。
  1.我们青年求学的目的。
  2.读什么书,怎样读法?
  3.我的日常生活。
  4.对于本校校务的意见。
  5.学生会的组织与我们对于学生会的责任。
  6.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7.列强对我侵略的方式。
  8.民族主义与中国。
  9.中国军阀的历史和现状。
  10.近五年来的生活程度。
  11.中国贫穷的原因。
  12.实施平民教育的方法。
  13.学生应注意时事。
  14.社会科学的性质与内容。
  15.怎样向民众宣传。
  16.本地农工的生活状况。
  17.团体组织的方法。
  18.青年学生的政治教育。
  19.青年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20.我们应有的人生观。
  原载1925年12月5日《学生杂志》第12卷第12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