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的性质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72
颗粒名称: 常识的性质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
页码: 404-405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常识的性质文章。内容讲述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上所具备的各种知识,有地方性、职业性及其他生活环境的限制。
关键词: 儿童 常识 性质

内容

由字面上看来,我们可知常识是与专识或特识相对而言的。所谓专识或特识,必由精研学术或富有经验而后获,这所费的工夫必甚久,也非人人所可能,因为须有高等的智力才行。而所谓常识,则是日常生活所依据的资料,无论判断一件事情、处理一些问题,皆是不可少的。凡有平常智力的人,都易具备。
  但常识也有等差,依人的学业程度与事业范围而不同。譬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学自然科者是一种不可少的常识;但在常人,却不一定要具备,因为这对于他们是一种专门的学识了。又,常识是无定数的,依文物的进步,也会由专识而变成常识。譬如牛顿的地心吸力论,在现在初学物理的人也算一种常识,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尚认为一种专识;但数年或数十年而后,说不定就会变成一般人的常识。
  常识的种类,是因生活情况而变的。乡村的儿童知道怎样牵牛,而城市的儿童却不知道;反之,城市的儿童知道怎样坐电车,而乡村的儿童,却莫明其妙。钱庄小学徒,必须能辨别银币与钞票的真伪;而卖大饼的小孩子,只知一个大饼须卖二个铜子。一个富家子有应酬交际上的常识,一个贫家子便没有。
  所以,所谓常识的程度与范围,是各个人不相同的:学者有学者的常识,农人有农人的常识,男子有男子的常识,妇女有妇女的常识,中学生有中学生的常识,大学生有大学生的常识。一个人虽然不能各种常识都具足;但能愈富常识,必能愈善生活。世有专门研究某种学理,而不会与人谈话交际的;世有专门研究高深数学,而不会计算家常帐目的。这种人,可以称为富有特识而缺少常识。
  也有所谓“博览群书”、漫游世界、能举草木鸟兽之名、讲异方殊土的风俗的;但“博而不精”,没有专长。这种人,可以称为富有常识而缺少特识——但这种常识其实也可称为特识。
  平常所谓常识,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上所具备的各种知识,有地方性、职业性及其他生活环境的限制。如我们学生通常所谓常识,是指对于各种学问的知识而言,性质又不相同。
  我现在当然不能指出常识的种类,但希望读者要就时就地、随时随地,去利用观察力、研究力,并养成适应力,以便实际生活上能受到常识的好处。
  原载1925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12卷第11号

附注

①本篇原发表在《学生杂志·社评栏》,无署名。编者考定,系杨贤江所撰。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