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生活的单调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71
颗粒名称: 如何改变生活的单调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4
页码: 400-403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如何改变生活的单调文章。内容讲述了学生该把这个志向决定下来。该承认求学是为了你自己生活上的需要。该知道求学的范围不是限于学校的,更不是限于书本的等情况。
关键词: 民族 交迫 革命

内容

在现在学校中一部分的学生,常有感到生活的单调或生活的枯燥或生活的无聊的。这与烦闷不同。烦闷是种“不安”、“焦急”的状态,而单调是种“乏味”、“寡欢”的情景。我于解除烦闷一层,已于上期有所论述;今特对于改变单调一层,也来叙说几句。寺院里和尚的生活,“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这怕是最善形容所谓单调生活的真相的了。现在,且让我们来把这种生活玩味一下。一只钟挂在大殿壁角上,已是多年而且陈锈的,和尚穿了袈裟——也是古旧不堪的,每天要去撞几下,再嗡嗡地念几回经卷,吃的只有糙米与菜根,新鲜豆腐还须等到初一、月半才得尝到一点;庙门已是破旧的了,山门外更是一片荒场,少有人迹来往——这样的生活当然不止过一日,单调吗?单调极了!
  学生的生活怎样呢?随铃上堂,随铃下课,每天不过捧诵几本教科书,每周还要“炒一次冷饭”——这种机械般的生活,谁不感到单调?
  这种单调的生活为什么会感觉到呢?这乃是个问题。
  要解答这个问题,需先究问为何到最近才发见生活的单调。中国学生近年所过的学生生活,当然不会比从前学生的生活要减少些趣味;但何以到如今大家才发觉呢?
  凡是一种行为,都是对于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现在要究问觉得单调生活所由来,似从研究今日学生所受刺激是否与往昔学生所受的有不同为合理些。
  从前学生受些什么刺激呢?“人不学,不成器”、“师尊道严”、“希圣希贤”、“显亲扬名”、“考试大事”、“功课要紧”、⋯⋯对于这些刺激的反应,便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不怨天,不尤人”,这样孜孜矻矻地过活,虽不感到大快乐,自也不感到很无聊。
  但现在学生的刺激又如何?虽也承认读书是大事,可为将来“升官发财”的阶梯;但是看出在社会上活动的,却不一定是学问家。而且师道已经“解放”了,考试也可要求废止了,在学校读完几本教科书,满足几个年头或若干学分是马上可以毕业的。只要毕业便有资格,有了资格便可活动。好在谋饭吃并不一定要靠真才实学,所以大家在学校时,只图得过且过,直和做和尚一样,“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没有什么意义,也没有什么好玩,即使有良师教诲,也将觉得犯不著认真努力。如此这般,哪得不感到无聊,哪得不感到枯燥,即哪得不感到单调?
  受到这种刺激的学生,不但对于正课不感兴趣,即对于什么课外活动也不感兴奋。他们只是懒洋洋地觉得“举目无亲”般的单调,到处都是沙漠似的枯燥。
  这种生活的影响,不用说,是很不良的。个人的生长机能几乎停顿了,就会养成一种惰性,或趋于消极。将来到了社会上去,保持著故态,再也没有适应新环境与发展新生活的能力,连同情心与慈爱心都会减杀。
  我们读者中有这种人吗?在读者的同学中有这种人吗?有的,我们不该想个法儿去补救吗?
  法儿哪儿来?我想到一个法儿,就是改变刺激。但我们到底是人,是会得思想的,我们就不要完全等候新刺激的到来,我们用自力去改变一下不好吗?
  除出单调生活的感觉已经麻木的人,大概终还有想改变单调生活的意思。我下面的话,就对这些人说的。
  你想改变单调的生活吗?你想过丰富有趣的生活吗?好!第一步你就该把这个志向决定下来。
  第二步,你该承认求学是为了你自己生活上的需要,并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师长,更不是为了分数。因为你是个社会中间的人,你就要对于社会尽职,凡在你周围所发生的问题,你都要会得应付;你若不学,你怎会有这些技能呢?就是你要发达身体,你要养成习惯,你要写好的字、说好的话,你还得随时学习。所以,求学实是为要满足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乃是必要品,不是装饰品。
  第三步,你该知道求学的范围不是限于学校的,更不是限于书本的。在社会上,做任何事业,都可得到增长知能、养成习惯的益处。不过学校的教育,是有人故意的安排,可以把知识、技能有系统的学习;而书本的研究,又是学习上最经济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不容随便。不过,你承认了这点,却不许就看轻了课外的种种活动,如级会组织、学艺研究、出版讲演、平民教育、食宿卫生、农工援助等等;你要是看轻了,则你的生活真会落于单调,而且更会妨碍多方面的心身的生长。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则你该明白眼前求学的生活,就是当前你自身所极需要的生活;你不要以为,真正的生活是在学校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去谋生的时候。你要知道,你在中学正当青年时期,青年时期自有他的特别的生活,与过去的儿童时期不同,与将来的成人时期也不同。你要趁现在这个时候,努力发挥青年时期的特性:耐劳、活动、求知、研究、社交、修饰、冒险、旅行以及组织团体、拥护真理。你如不在眼前把这些生活好好的过,则以后的生活途径也会发生阻障,如身体早衰、能力薄弱、团体训练缺欠,将在在证明生长的停顿。所以为满足青年期的需要,固须尽量享受当前的生活;即为发展壮年期的需要,也须充分利用当前的生活。
  这样,我们已经自动的把刺激改变了,我们的反应当然也要跟着改变。刺激与反应都改换了面目,于是生活的型也必变旧为新——变单调为丰富、变枯燥为多趣、变无聊为有味。我愿“同志们”尝试一下!
  原载1925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12卷第11号

附注

①本篇原发表在《学生杂志·社评栏》,无署名。编者考定,系杨贤江所撰。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