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必要和预备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67
颗粒名称: 旅行的必要和预备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6
页码: 384-389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旅行的必要和预备文章。内容讲述了学生所以要旅行的理由,可以举出下列四点。第一是为适合青年的心理。第二是为变换生活的调子。第三是为打通社会的隔壁。第四是为补助课本的不及情况。
关键词: 旅行 必要 预备

内容

旅行在现代中国人,已经是家常事了。虽然不见得个个人都能旅行,但终不觉得是希罕,却是事实。所谓“出门”,所谓“白相”,原是老早就有的。孔子的“浴乎沂,风乎舞雩”,益发是二千多年以前的陈迹。但到了现代——二十世纪,因为交通利器的发达,旅居的适意,愈使大家感到旅行的多趣,因是对于旅行的好感,愈加来得丰富了。
  但旅行究竟有什么好处?是否为避暑或避寒,为遨游湖山以消磨岁月,或为驰骋田野以显炫豪富?不是的,这只是有钱人的消遣,决非我们所须要的旅行。
  我们是学生,我们就要处处不忘记学生的职责。我们学生所以要旅行的理由,可以举出下列四点。
  第一是为适合青年的心理。青年时期有移居漫游等事实,有的甚有“不别而行”,“莫知所之”的,但不久仍会回来。故学校举行旅行,实为投合学生的所好。
  第二是为变换生活的调子。平常在学里,虽然有科学,有体育,有会议,种种不同的式样,可以调剂一天的工作内容,不致陷于单调与枯燥。但变化虽则变化,而范围不离学校,人物仍然依旧,日子稍久,终也难免生活平凡呆板的感觉。当这个时期,倘能另辟一条途径,为平日所未经历的,一切用脑、用体的工作完全变了形式,甚至起居饮食也变了一点常态,于是整个生活差不多呈出全新的调子来。这样做,我敢担保,必是大家所欢迎的,除出心身发达异常的人以外。因为变动本是人生的特色,新奇又合人生的要求,所以对于长进的人生一定有好的影响。旅行呢,就是这样的一种变换环境的生活形式,故旅行在人生趣味上看来,实为必要。
  第三是为打通社会的隔壁。平日在学校里,无论怎样尽力讲究社会情况,社会弊病,终不免有点隔膜,难得亲切。对于这一点,倘使不加补救,则将来离开学校到了社会里边去的时候,就要处处碰著困难,不是计划不适实际,就是同事不合协作,于是成功便不容易实现。旅行这种举动,虽然不能就此深明社会真相,但由于坐舟车、住旅舍、吃饭馆、参观机关、探听故事、调查社会状况与民生习俗,以及一切眼所见、耳所闻,都足以获得深切的影象,终算已经跨进了社会的阈了。所以不管所知的究有多少,就是能得一点皮毛,也比不旅行的好。这就接触社会上看来,旅行也有必要。
  第四是为补助课本的不及。平日由读书所得的智识总是间接的、不亲切的、容易忘记的。现在出去旅行,若到大都会去,则参观博物院、图书馆、商品或古物的陈列所、制造厂、无线电台;到乡村去,则考察农民生活,采访风俗故实,研究土壤性质,采集动植物标本,大可增进学识;还有浏览古迹名胜,跋涉名山大川,都可拿来印证书本上的记述是否正确。经过了这步工夫之后,因为观察详密、印象深切,就容易理解明白、记忆牢固。故就增进知识上看来,旅行也有必要。
  第五是为训练办事的能力。旅行时应有团体的组织,应有分担的职务,事前的预备、临时的应付,事后的结束,都须有相当的材干与学识,各个人在旅行期间,得有种种练习办事与对付人物以及遵守纪律、维持秩序的经验。这在学校是实施生活教育的机会,而在学生即是学习生活本领的机会,故从办事能力上看来,旅行也是有帮助的。
  此外,有锻炼身体的益处,更是不待言的。
  故在学生时代,最好每学期有一次旅行,时间约一星期左右;否则,至少也须一年一次。我意学校应协同学生设立一个旅行委员会,办理以下各事:
  (一)鼓励同学旅行的兴趣,并设法帮助同学旅行事宜;
  (二)搜集对于旅行有关系的书籍,以备同学检阅,并且指导旅行的同学;
  (三)根据历来旅行报告,制成统计表,将同学所到的地方、用钱多少、有何困难,统统列入,越详越好。
  (四)预备《旅行须知》分发同学,并参观证明书或公函,供参观学校及工厂等机关时应用。
  旅行的地点与人数可以不同。譬如本学期是全校同学整队出发,旅行地点都是相同的;下学期即可各班或另组小团体,分头去旅行,地点不一,惟期限则一致。
  旅行的必要已经说完了,现在再说旅行的手续,分事前、临时及事后三项如下(以下参考上海尚公学校编的《旅行须知》):
  (甲)事前应该怎样?
  A.要预备些什么东西。
  1.属于个人的——铅笔、笔记簿、小刀、零用钱、手帕、校徽、手巾、牙粉、牙刷、雨具、衬衣、裤袜、铺盖(最好两人合一件)、比当时天气较厚暖的衣、草纸、手提的篮或箱,会画的带画具,会摄影的带摄影器(出发以前,必须洗浴,至少也要洗足)。
  2.属于公共的——救急药品、校旗、号节、采集箱、旅行指南、地图、点名表、旅费、帐簿、信笺、信封、校片或参观证明书、笔墨。
  B.要怎样组织?
  1.全队举总队长一名,管点名、召集、维持风纪等。
  2.全队分成若干小队,每小队举队长一人,管各小队在分队游览参观时的种种事项。
  3.举急救、会计、庶务、交际⋯⋯等干事若干人。
  C.要学习些什么?
  1.明白到目的地去的路迳——参考地图。
  2.明白目的地的大概情形——参考图书。
  3.明白旅行卫生——参考图书。
  4.明白接洽火车轮船寄宿饭食等情形。
  5.明白《旅行须知》各项规定。
  6.预算个人的和团体的经费出纳。
  (关于各科特别学习的,应商同该科教师酌定。)
  (乙)当时应该怎样?
  A.服装——一律制服,各佩校徽一枚,游览时最好穿布底鞋。
  B.应守规则
  1.列队步行时
  a.在马路时通行于路的左侧,以外通行于路中。
  b.注意行列的整齐,勿随意谈话。
  c.遇无知乡民穿过队伍的时候,勿出恶言禁阻。
  d.注意前进、立定⋯⋯等号笛。
  2.在舟中车中时a.勿近危险的地方。
  b.勿独占窗口观望。
  c.上下进退要依领队人的号令。
  d.上下进退以及坐位拥挤时,男让女,大让小。
  3.游览参观时
  a.勿走出指定区域以外。
  b.行动至少须联络自己一小队的同学,勿个人任意行动。
  c.勿作危险的事情,勿近危险的地方。
  d.勿妄动他人或公共的物品,勿随处涂写。
  e.听得集合的号笛,便立刻集合。f.集合须在指定的地方。
  4.休息饮食寄宿时。
  a.休息时勿争先喝茶,攘夺坐位⋯⋯等。
  b.会食时注意秩序。
  c.指定饭食点心以外,勿买杂食。
  d.睡眠起身,都依照规定的时间。
  e.睡眠后勿谈话和做妨碍他人的举动。
  f.在休息寄宿的地方,非得总队长或队长许可,不得擅离。C.旅行时学习事项
  1.记沿途所经历、所参观、所游览的情形,不明白处标出问题,预备回校讨论。
  2.看见怪异或有趣味的事物,把图形画出来,并记载出来。3.所见闻的地方风俗及民生状况要记载出来。
  4.有好风景要画出来,或摄影出来。
  5.看见特别的动物植物矿物可以采集的,采集一些回来;不明白采集法、保存法的可以问先生。
  6.听见人家讲旅行目的地的特别风俗或神话,要详细记出来。
  7.私人的用费自已记出来,预备结算;团体的用费,由会计员记出回校时结算。
  8.一天游览完了,预备把笔记整一下,或写一封信报告家长。
  (丙)旅行回校后种种
  1.旅行笔记至少每人一篇。
  2.须开一个旅行报告会,各队推举一二人,分别报告经过情形。
  3.采集的东西赶快到实验室去制好,采集得多了,开一个展览阅。
  4.各种画稿及摄影预备好了,可和采集品合同开个展览会。
  5.个人、团体的费用,都结算一下。
  原载1925年10月5日《学生杂志》第12卷第10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华因。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