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的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60
颗粒名称: 时事的教学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4
页码: 335-338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时事的教学文章。内容讲述了1925年3月间孙中山的逝世。五卅惨案的发生的教学情况。
关键词: 时事 教材 教学

内容

目前中等教育在教学上的缺点之一,是拘泥于固定的课本上的教材,而不知利用偶发事项,从事于活的需要的教材的教学。
  有两种最近的事实可引以为例。
  一是本年3月间孙中山的逝世。孙的生平,孙的去世,对于中华民族的关系,无论是否是国民党员,都不能不承认为大有影响。则在教育上,应如何特别利用机会,以说明他对于创造民国的功绩,研究他的死对于民族前途的影响,以及他的革命方略、他的政治主张等等是否值得青年们信从努力,乃至于学生入政党问题、青年如何救国问题⋯⋯都可趁这个机会给学生们以正确的指导与讨论;如此才配称为“教育”,才配称为“教育者”,因为必这样做,才算走上“教育即生活”的大路。但是实际是怎样呢?实际上乃是恰恰相反。虽然也有许多学校为此开追悼会或变通教材以讲解孙先生的生平等等,能使学生们明白而感奋;但有许多学校却不特不开追悼会或变通教材,反要故意想法免去学生们的参加,或竟茫然无所感觉,连动都不动。他们所以阻止学生们参加的用意,无非不赞成革命,不赞成入政党;但要是学校教职员是明白情形的,应当晓得事实上已有很多学生是赞成革命而且加入政党了,他们即想阻止学生参加,已经是绝对无效的了。要是教职员是懂得教育原理的,至少也须向学生说明不可革命不可入政党的正当理由;再聪明些的教育家,本该早已对这些问题有所辩论研究,岂还用得着到了临时再来躲闪巧避?我以为有许多学校风潮,是由于教职员平时对于种种学生切身问题没有接触理会讨论的缘故。彼此“分道扬镳”,永远也不会走到一条路上去。所以到了偶然发生龃龉,是只有“敌对”,不会“谅解”的。话说远了,该回说本题。因为学校太不讲究时事教学,所以有的中学生竟连孙中山是何许人都不知道,别的行事自然更要无所知了。
  二是五卅惨案的发生。这次惨案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至有关系,故如这次事变发生的原因如何,意义如何,我们对付的战略如何,谁是我们的敌,谁是我们的友,教育者理应明白解释给学生听,使学生运动能够有实力;但事实上在有些都会上的学校,完全停课,无论学生在如何活动,教职员一概置之不问(自然也有许多学校通知学生的家属请他们把各人的子女带回去,以便脱卸责任的。但这样更对不起中华民族)。在乡间的,虽然也有募捐演讲等行为,但在教学上,教育者并不能利用这种机会去讲活的教材,还是照样的接续着讲死的教科书的教材;所以学生除出一时感情的兴奋以外,对于这次事变的真相并不明白,连不平等条约是些什么?帝国主义作怎样讲?也不理解;至于对付应取的策略,扩大这次民族斗争的力量,向民众宣传组织的方法,自然更要莫名其妙了。我认为这种最可利用的机会就这样轻轻地忽略过去,实是学校教育破产的表示;这种超乎时间与空间的教育,不特不能救国,且实足以亡国!
  以上是说教育者方面不注意于时事教学,不善用机会以发挥教育的作用。但反之,在学生方面却常有许多问题发生,现在且举几个例子于下:
  (一)现在中国可会亡吗?
  (二)中国是否能永久实行共和政体?
  (三)现在中国各省省长、督军是些什么名字?
  (四)今日中国的七乱八糟,其主因在那里?
  (五)共产主义论理可否实行?现在中国虽时机未熟,而言论为事实之母,究应鼓吹提倡否?
  (六)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世界潮流、人道主义?如已适合,应否积极进行?果应进行,则凡阻碍进行者,可否施以相当之制裁,或全部之扑灭?
  这些问题在青年学生们也理应发生,要求解决;但教育者竟不加理会,竟让学生们自行暗中摸索,岂非误了教育天职?
  我以为今后中等学校应该设有书报指导专员,使学生知道怎样看报,怎样读书,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设法解决(如不设专员,则公民科教员、史地科教员及负训育责任者应分负这个责任)。对于时事教学方面,我可提出下列几种意见:
  1.目的:(1)授以我国现状及世界大势,使明了我国国际地位低落及我国人民生计穷困的原因;(2)授以世界各被压迫民族的活动状况及我国国民运动情形,使他们兴奋;(3)使知欲达到我国独立自由的目的,必须有团结抵抗,且须走民族革命的路。2.方法:(1)指示阅读报章及杂志的方法,且须养成学生有阅读报纸的习惯;(2)指示近代史的研究要找出我国社会紊乱及生活困难的原因;凡国内军阀的猖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以及外交失败的实况,都要使学生明白;而且这种研究,不应限于讲述记诵,须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主权、财政、文化、产业所受于帝国主义的影响;(3)预备题目做专门的研究,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多少问题,再由大家分认一个或二个题目,由教师任指导之责。譬如甲组研究金佛郎案,乙组研究不平等条约,丙组研究五卅事件的性质和对付战略;经过了一定时间(如一星期),开会报告,并互相质问讨论,使对于每个题目都能彻底了解;(4)利用演说会、辩论会、恳亲会及出版物,多以时事为材料,一方使讲者或作者对于时事的见解能够正确而且充分了解,他方即使听者或读者对于时事也能引起注意而且发表意见。
  以上对于时事的教学方法,可分为固定的与临时的;如在学校正课中加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及不平等条约的研究,购备许多关于这一类的参考书,使学生均能了解帝国主义的罪恶,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受其束缚剥削的真象;这为固定的教材,可以列定表程,依限进行的。又一类则属于临时发生的事项,如对于这次五卅惨案,就可特别提出问题分班研究,那些题目有如“五卅事件的外交背景”、“租界与租借地的研究”、“上海的会审公堂”、“领事裁判权”等等,都是与惨案有关系的。教者能利用这种机会,必可使学生发愤研究,足以发生超过平时正课教授的成绩。
  原载1925年8月20日《教育杂志》第17卷第8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