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新学风与整顿学生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52
颗粒名称: 创造新学风与整顿学生会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11
页码: 282-292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创造新学风与整顿学生会文章。内容讲述了智识阶级与学风、中国眼前的学风、教育上的恶劣趋势、学生界的风气又如何等情况。
关键词: 新学风 整顿 学生会

内容

全中国的青年学生诸君!我今要以创造新学风的责任勉励你们了。也许你们以为“人微言轻”,不敢担当这个责任。但我正因为你们是青年学生,所以特希望你们担当这个责任,幸勿再想把这个责任推到“大人先生”们身上去了。现在且请诸位听我说出缘故来!
  智识阶级与学风
  所谓学风,大概都会知道,是智识阶级(或学人社会)所表现的一种风气罢。但我们要问:这种风气对于一般人群所及的影响到底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依常情而论,智识阶级有了知识,一定是可以替一般人“兴利除弊”的了;他们的言行一定是可以为一般民众的向导的了。故在中国社会上,所谓读书人者,恒占一种优越的地位,帝王要敬礼他们,民众要尊重他们,说什么“士气”,说什么“士为四民之首”。曾国藩更说:“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巳。”仿佛他们真有一种领袖群伦的资格。但他们果能为人群造福吗?自然有人会说,历代的贤人学者常能关心民瘼,作育人才;古代的乡校为州里清议的基础,后世的太学、书院也足为当时民气的表率;又如在欧美社会里,大学校长及教授们的言行,往往为当地群众的模范;而欧洲中古的大学不但为学术的中心,且为解决政治社会上争执的机关,英、法国会中并特设一席,备大学生发表意见。这样,他们似乎能给民众以好的影响了。但我们要问:他们的地位,他们的主张确能为大多数民众谋幸福吗?那个我们就不敢说了。原来从古以来求学这件事,只限于少数一部分的人。这些人或者是贵族,或者是某种比较有优越地位的人。他们所求得的知识,或作为个人装饰资料,或作为统治平民工具。这些人即孟子所称为“劳心”的人,乃是“治人”而“食于人”的。因之智识阶级的地位,可以说是属于统治阶级或是依附统治阶级的;而他们的知识就常用为统治的手段。中国人民中的“士”所以为“四民之首”,所以要“自高身价”,便为了他们可以依附统治阶级,做个“开国元勋”,或者“中兴功臣”,或者“乡里望族”的缘故。到了近来,因资产阶级掌握了社会的实权,智识且成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品,智识阶级也就成为资产阶级的魔犬爪牙;所以他们要为这个特权阶级划策,为这个特权阶级理财,为这个特权阶级办学,为这个特权阶级粉饰门面。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地位似很可以自己夸耀,有以示异于平民;但其实,他们却为特权阶级所利用、所收买,不过“利令智昏”,没有觉悟罢了。他们若竟以这种“资格”自骄骄人,未免太不知耻了。
  所以我们实在不敢希望他们来提倡什么“士气”,整顿什么“学风”,因为在他们没有觉悟自己的地位、认清自己的责任以前,至多只为特权阶级增强些压迫力量罢了。
  中国眼前的学风
  讲到眼前中国智识阶级所表现的风尚,则真要叫人痛心!两年以前(民国十二年一月)蔡元培先生“痛心于政治清明的无望”而辞去北大校长之职时,曾有宣言发表:
  当局的坏人大概一无所能的为多,⋯⋯他所以对付时局,全靠著一般胥吏式、机械式的学者,替他在衙署里面办财政、办外交等,替他在文化事业上作装饰品。除了这几项外,他还有什么维持的能力呢?所以这班胥吏式、机械式的学者,只要有饭吃,有钱拿,无论什么东西,都替他做工具,如俗语说的‘有奶便是娘’的样子,实在是‘助纣为虐’。他们的罪,比当局的坏人还多一点儿。”(原文见《努力周报》第三十九期)
  去年杨杏佛先生在《人格教育与民德》,一文(原文见《东方杂志》第二十一卷第二十号)中也有几句话说:
  国人之出处苟且,寡廉鲜耻,至今日为极。贵为阁员,尊为代议士,清为校长,宜可以为民表率矣,而考其出处,察其操行,多有不可告人、为匹夫匹妇所羞为者。⋯⋯无论大奸巨猾,一登高位,则天下之学者、英雄,莫不奔走其门,愿供驱使。但有利禄,无不可招之才;但有金钱,无不可致之名。故权奸宵小益复肆无忌惮,而社会之正气荡然无存矣。⋯⋯若论教育界,则杨先生更有沉痛的话:
  教育家奔走权门,沾馀沥而自喜;学校校长学生剧秦美新,以军人官僚之小惠骄人。昔之阮大铖以士林之一顾为荣,今之士林以阮大铖之一顾为荣,而其自命则固社会清流青年模范也。
  汪懋祖先生论今日教育家之品位,以为现在最时髦的教育家可分为六派:一是学究式;二是乡愿式;三是小贩式;四是商人式;五是江湖卖技式;六是政客式(原文见民国十三年《申报·教育与人生周刊》)。综观上列各位批评,实足为现时中国一般智识阶级的写照。我敢说,时人所常痛骂的“学风嚣张”实不足忧;独有这样“阘茸”的“有奶便是娘”的“学风”,才真是亡国灭种的预兆!
  教育上的恶劣趋势
  所谓教育家的品位,既已这样不堪为世人的表率了。现在且看教育行政上一般最大的弊病,则在于没有明确的而且适应环境的教育目标。尤其是中等教育,无论为升学预备,为职业预备,都不见有所成就。升学方面,不但因为全国大学数少,不足以容受全部想升学的学生,而且中学毕业生的学力也有很多不够升入大学(参看《太平洋》五卷四期李润章君《论北大入学试验》一文)。服务方面,则国内工商业因受外国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层层的摧残,固然不能发达,即毕业生的能力也大嫌不充分。失学、失业的结果,就造成了一批批的高等游民而为社会的赘疣。再从教育界的趋势看来,则有下列几项缺点:
  (一)乡愿的——没有是非,只知崇拜实力,即以实力为转移。因袭了几千年来不问政事的习气,反对青年学生干政治运动。
  (二)奴隶的——这有二种:一是在现状底下,自己还过得去,并不觉得苦痛,因而不想改革,且禁止青年做种种改革运动;二是崇拜洋大人,大多数是留学生及教会学校出身,很想自己也变成了洋人,并不愿意做一个中国人。
  (三)商业化的——学校招生,大登其招徕式的广告;授课改文,都以金钱计算;教员单教书本,不使学生知道怎样做人。这些全是店家对付顾客的行径。更有一种“教客”,竟说学校就是商店,学生便是顾客,有不愿来买这家货物的,尽可跑到别家去。但真的能做到“货真价实”,尚还可说;无如当世的学店所出售的不免都是赝货,那简直是不堪设想了。
  (四)酿成暴乱的——现在国内的乱源,有一部分可说是教育的成绩。每年一批批的毕业生,究有多少能得职业或升学的?人既不能不谋生,于是有不少就因此变成所谓的高等游民;有些去捧洋大人,有些却做了强盗。这自然是由于生计的压迫,但教育上不能补偏救弊,也难辞咎。
  学生界的风气又如何
  时人论中国学生界现状的甚多。有人分为漂亮派、名士派、顽固派、闲适派、狂热派;总之,可概为“游惰”与“书虫”两途;而意气颓唐、精神散漫、志趣卑下,几乎成为通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多,但教育者不能不负责任。因眼前中学教育没有确定的目标,至多尽于书本上的教授,别无全人生上切实的训练可说。如对于学生自治,教职员不加指导;对于学生切己问题,如升学、婚姻、择业、交友等等都未加注意,遂使学生们感到现代教育的无用。其中有两种最不好的现象,实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是倾向于文艺的青年们,除爱读文艺书籍、并从事所谓“创作”以外,再没有别种可以留意的事情。不但不关心到社会,甚至连自身的健康与学业也所不问,然而竟高谈什么“性灵”、“直觉”、“神秘”、“浪漫”、“恋爱”、“人生观”等等不顾实际生活情形的论调,妄想凭感情去摆脱一切苦难。一不得志便干喊其“烦闷”与“无聊”,却又没有自杀的决心,终于很委曲、很颓唐地度日。二是单求个人快乐的,口里嚷著“自由解放”,实则只为个我的任情妄行而打算;幸而得著解放了,便不管什么社会改造,一概置之脑后;然在没有得著解放以前,即要叫他忍受些苦痛,或者牺牲些利益,也还是办不到的。试问这种样的青年,还有什么责任能负,还有什么事业可成呢?
  但是说来奇怪,一方面虽有这样游惰的风气;而他方面则革命的风气,方且潜滋暗长而未有艾。自然,赞成革命的青年学生的人数不见得多,然从反面看,终少有主张复古的,更没有主张复辟的。以与并世的欧美学生相较,实为“此善于彼”。德国青年男女学生在政治上有“德意志国性青年同盟”及“少年德意志同盟”的组织,前者的宗旨在主张国家主义、帝制主义,压迫劳动党;后者的宗旨在主张军国主义,抵抗世界新潮,返乎昔日之铁血时代。在宗教上有天主教青年运动、基督教青年运动、犹太教青年运动,在那里尽力播下许多迷信种子。至于法国大学生的反革命的学风更奇,据最近报载,本年法国政府以社会党塞勒教授主讲巴黎大学国际公法,竟由该校复古派学生反对,自四月一日起罢课,人数占全体三分之二,而省立大学十八校,亦有十五校学生同情罢课。美国大学生则多忙于交际娱乐,关心时事者少,谋改革社会者更少。故比较下来,要算中国学生为富于革命性。听说中国青年学生,也有主张社会革命而加入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而主张民族革命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尤多。此外如反帝国主义同盟及反基督教同盟的组织,也为革命倾向的表现。德、法两国的青年,自然也有主张急进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然而他方面有正相反对的复古派、复辟派及宗教派与之对抗。我们中国青年立在左党的人数虽然无多;然而反动的青年却也少见,而明白主张复辟及军国主义的似更难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可以说说。原来德、法、美诸国的社会已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他们的学生自以中产阶级的子女为多;他们的实业发达,故学生容易求学、也容易得业。故他们不感觉到社会改造的必要。若我们中国学生,已渐渐地感到受两重压迫的苦痛:一方面要防自身有失学与失业的恐慌;他方面又见自己的家庭及大多数劳苦群众都在受著被压迫的命运。因此,他们便必然的要倾向于社会改造的一途了。英文《中国年鉴》论中国学生运动说:“该运动普及全国,志在改造政府,除去贪污而为外国势力所协迫引诱之官吏。”(见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回中国年鉴》1840页)但今日的学生运动,不但要除去这些官吏,并要除去这些官吏所凭藉的军阀,且更进一步要除去军阀所倚附的帝国主义了。
  今后的学风该怎样?由谁来创造?
  我以为,今后的学风,当发挥革命性而消除游惰性,不但要谋学生界自身气象的刷新,更当间接促进教育界气象的振作。不过,我们是对学生说话,所以当侧重学生的责任。
  详细点说,所谓新学风,是当由散漫的趋于团结的,由浪漫的趋于认真的,由颓唐的趋于奋发的,由因袭的趋于革命的。将由谁来创造这个新学风?又用什么方法来创造这个新学风?这在教育者、在学问家自当有所尽力。但我却以为,青年学生应当觉悟起来担负这个责任,即从整顿为学生谋本身利益的学生会著手。
  学生应负创造新学风的责任,这在自动教育上、在民主政治上、在改造运动上是有根据的。学生能负创造新学风的责任,这是从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可以证明的。只要学生不自馁,不自弃,我敢相信,以他们的勇气和识力,必能担得起这副重担子。虽然不能由他们完全担负,却须由他们尽力,且居领导的地位,那是确实无疑的。在两年前大喊“努力!努力!”的胡适之先生曾说:
  在变态的社会之中,没有可以代表民意的正式机关,那时代干预政治和主持正义的责任必定落在智识阶级的肩膊上。东汉末年的太学生、两宋的太学生、明末的东林和复社、几社,都是如此的。中年的智识阶级不肯出头,所以少年的学生来替他们出头了;中年的智识阶级不敢开口,所以少年的学生来替他们开口了。现在大家往往责备各省的学生干预政治,酿成学潮,殊不知少年学生所以干政,正因为中年的智识阶级缩头袖手、不肯干政。故安徽学生赶走李兆珍,包围省议会,酿成姜、周流血之案,此正是安徽中年智识阶级的羞耻;故江苏学生包围省议会,赶跑议员,此正是江苏中年智识阶级之羞耻。故“五·四”与“六·三”之大牺牲,正是全国中年智识阶级的奇耻。(见《努力周报》第三十八期)
  但这个理由,即在学生们也是知道的。他们说:
  我们也很希望有一般注意政治的前辈先生,他们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他们能够遏制军阀的横暴,而且他们能够为我们的利益、使我们的学业造就完全,不致受外国与军阀或他们的走狗所牺牲。倘若是这样,我们也知道我们青年学生的本分,不愿意来干预成年人的事情。但事实已经告诉了我们:完全不是这样的。(见第六届全国学生会大会宣言)
  我想“大人先生”们听了这些话,应当不怪学生们的干预政治;青年学生们听了这些话,便应“当仁不让”、“见义勇为”的了。
  何以说由学生创造新学风须从整顿学生会起呢?这一层容我详细的说在下面。
  中国的学生会起于“五·四”运动之后,是应了“内除国贼,外争国权”的口号而发生,具有政治活动及社会改造的性质。不过因向来缺少团体组织的训练,未能把学生群众构成为一种实力;又因中国民众太不觉醒,尚未深感生活的苦痛,更未了解苦痛的来源,而只自怨命运不济或向神明祈请,从未想到用人力去挽回补救;以是学生运动始虽蓬勃,终乃沉寂。但我们以及明白
  现状的青年学生们,必须承认,单单讲个人的气节,以期不同流合污,或者讲互相的监视,以期不作恶犯罪,那仍会无补于自身的安全与社会的革新!因为张牙舞爪、俟隙待逞的什么帝国主义者及反动军阀,决不会因我们的清高与不合作而肯放弃他们的侵略与剥夺的,是以我们不能不作积极计划,以求现状的改造。
  积极计划的第一步,便在整顿学生会。因为学生会是学生们最切身的一个团体。我们要藉它来巩固自己的团结,要藉它来训练自己的力量,要藉它来力争青年的利益,要藉它来唤醒民众的迷梦。我们要承认,单独的个人,无论怎样好法,终究无补于大局,只有那集合的团体,才能发生出伟大的力量来。
  中国学生的现状,虽然还没有构成学生群众的基础,尚不能发生伟大的影响;但青年学生到底是富有革新精神的,何况中国的民族革命,又必须靠他们来参加,并且去指导一般民众来参加。所以他们毕竟是站在先驱的地位,我们不能不有所厚望于他们。
  学生会原是各地已有了模型的,现在要讲整顿,我敢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就是一切应依从全国学生总会的决议而实行!
  历次的学生总会代表大会的议决案,各校学生会以及各地学生联合会都该依据来切实进行。民国十三年所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学生会代表大会,曾有宣言及多种决议。据我的意见,敢说这些都是进步的思想所表现的,实在值得我们大大的注意。我今且介绍些大意,以供各地青年学生的参考。宣言上说;
  要完成全国学生的坚实的、有力的团结,我们必须要努力于下列的事情:第一,我们为要使各校的学生会成为与全校学生密切相关的团体,所以我们必须使学校的一切学生的活动,都归为各学生会的事业。无论是体育会,无论是音乐会,无论是各种演说、辩论、读书研究会,学生会必须要自己办理起来。那些已经有独立的团体来经营他的,学生会必须设法吸收他,使他们成为学生会事业的一部分。因为能这样,学生会不但可以为全校学生做许多事情,而且也可使这许多事情的利益,普遍到全校的学生身上。⋯⋯第二,我们为要使各校的学生会成为全校学生所不能自外的团体,所以学生会必须担任去干预一切与全校学生最有关系的事情。一切校舍的整洁、膳事的料理、学科的改良、校务会议的参与,学生会必须尽力引为自身的责任。⋯⋯要使全校的学生都坚固的团结在学生会中间,所以他们都帮著学生会为他们自身的利益而奋斗。第三,我们为要使各校的学生会成为一个有力的社会运动的组织,所以学生会必须担任去引导全校学生做各种社会活动⋯⋯我们不仅要注意国家的政治,我们更应当注意本地的地方问题;我们不仅要注意出版物的鼓吹,我们更应当注意办理实际的公益事务。我们应当办理平民教育,组织讲演队,开各种招待市民的俱乐会、恳亲会,组织或加入各种与民众定期集会的团体。到了放假的期间,我们要有计划的散布到乡村中间去,宣传而且组织农民,使他们有知识、有力量以图谋他们的利益。
  在《统一学生会组织决议案》上说:
  要实现我们的主张以应付时机,非有一致的运动不可;想做到运动的一致,非先有永固的团体和严密的组织不可。根据以上的理由,本会应该依照以下的大原则,做本会组织的标准:(一)以每个学校的学生会为基本单位,把全国中等以上的学生都组织在一个伟大的团体之中——全国学生总会。(二)各学校的学生会隶属于该地方的学生联合会,各地方的学生联合会隶属于该省学生联合会。总会则直接与“各省”、“特别区”、“国外”学生联合会发生关系而组织之。(三)全国代表大会为本会的最高机关,在大会闭会时间,执行委员会负责办理一切,各省、各地方学生联合会仿此。
  总之,我们现在要承认学生会是谋学生自身利益的机关,且是教育民众、做种种社会运动的机关。它不应该是少数学生领袖的组织,还该是学生群众的组织。一方面它是团结学生、造成学生群众的实力;他方面它是联络民众、唤起民众改革的要求。我们更要藉它训练共同生活的习惯,培养团体制裁的力量,学习做事待人的方法。我们诚要扫除现在智识阶级倚附统治阶级的耻辱,诚要运用学识以为造福人群的预备,诚要矫正现时颓唐狂放的恶习,诚要训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诚要养成“政治家不为奸人划策,实业家不为奸人理财,教育家不为奸人沽名,乃至小工、小商皆不肯苟且谋食为奸人用”的风气,则必须由我们自己组织强大有力的团体,即学生会,并由学生会努力赞助农工平民的运动始!我们对于学生会,应希望它能使学生:(一)不受反动派的影响;(二)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三)为人格的保障;(四)为革命的推进力。
  青年学生诸君!未来的进步的学风实将由你们群众来创造。敢问你们愿意不愿意担当这个责任呢?
  原载1925年5月5日《学生杂志》第12卷第5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