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的生活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50
颗粒名称: 规律的生活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277-279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规律的生活文章。内容讲述的第一种不合规律的生活是随便的生活。第二种不合规律的生活是率性任情的生活。第三种不合规律的生活是呆板的生活情况。
关键词: 学生 规律 生活

内容

要明白规律的生活的重要与意义,我可先举出三种不合规律的生活的式样来做个反映。
  第一种不合规律的生活是随便的生活。什么事都没有计划,没有步骤,可以同流合污。可以随俗浮沉;以为世界已是老早如此腐败了,用不著我们去改革;以为人寿几何,何苦勉强用功。于是上课可以随便,吃饭可以随便,开会出席自然更可以随便了。这种人的生活,便是事事不负责任,事事不肯认真,“得过且过”,“偷生苟活”。
  第二种不合规律的生活是率性任情的生活。他们只知兴来了翻书来读,兴尽了就丢书不管,是否了解书中内容当然是可以不问的。高兴骂人就骂人,高兴赌钱就赌钱,高兴游逛就游逛,什么事都只凭“我欲”做去,不问人家会不会受著害处,不问自己会不会受著苦痛,一切不节制,一切不检点,“从心所欲”,哪能再管到是否“不逾矩”。
  第三种不合规律的生活是呆板的生活。或者会有人把呆板的生活看作规律的生活的,实则大错。所谓呆板的生活乃是自己没有目标,一任人家支配的生活。好比丘八的上操,和尚的念经,或如机械的走动,都是受著外来的命令或压迫而无所自觉的。也犹中国人往日的生活,从娘胎里出来,抚养大了,或读书,或学做生意;尚未及冠,便被父兄们撮成了一对,不久也便做了第二代孩子的长辈,一直到老以至“寿终正寝”。所谓人生者就如此这般的一桩事,什么事都有“例”可援,真可说是呆板极了。呆板的生活乃是不自动的,无意识的,于社会的进步,于生活的改善,都没有缘分的。
  现在我们所要讲的规律的生活,是反乎以上三种的生活的,就是能自动的、有目标的,有办法的。这种生活是要我们随时想,随时做,随时改进的。这种生活的结果,是可以使人生更圆满、更幸福的。不是杂生乱长的莠草,乃是经过选择栽培的佳谷了。现在要进一步来讲规律的生活如何着手。
  第一要讲的是个人的规律的生活。我们是学生,所以单就学生的生活来讲。学生的日常生活,大体是已由学校规定了的。譬如何时起身、何时上课、何时运动,何时吃饭,何时睡眠,都已安排妥当;——不过有的学校功课过于严重,以致学生来不及自修,或竟有妨于身体健康:这是学校行政上应该考虑的。——我们只消自己各按特殊情形,编定日程。编制日程方法,可参照本志本年一月号上仙女生君所作《中等学生一周间之生活表》一文。不过除一周间的生活表以外,我以为还要于每学期开始时,详细审察本人身体上、学业上有何种特别应该注意之点,提了出来作为本学期的特别工作。譬如说有晏起的坏习,则立志从本学期起改良;有“不平等条约的研究”这个问题,则立志从本学期起搜集材料。至于如何改良,如何参考,又须自已设想方法、制定步骤。而这种特别工作的门类当然不可多,时期也不限定一学期。如晏起的坏习,只要决志,就得改正。改正以后,即可换一个“题目”,譬如说:“现在要保持正直的姿势”,那么从这个新方向努力好了;同样,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如一学期的工夫尚赚不足,则可赓续至下一学期。总之,我们做事,计划是要定的,唯实行时尽可多方变化,却不可固执。
  第二要讲的是团体的规律的生活。我们为何要组织团体,我已有别篇短文说明了,现在只讲如何过团体的规律的生活。中国人向来因为缺少团体生活的训练,所以这层工夫更要注意。过团体的规律的生活的方法是很简单的:(一)在知识上要明了团体生活与人生的关系,使我们得因信而生爱好之情;(二)在习惯上要养成遵守团体纪律的态度,无论出席、讨论、缴费,及奉行决议都要郑重其事的做去,起初也许不惯,但必须自己强制或大家劝勉,以到习惯确定为止。但这种习惯并不是机械的,仍须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我们要从这里得到几种教训:(一)能组织团体;(二)能运用团体的力量;(三)能与人合作;(四)能增进活动效能。
  能做到以上两种规律的生活的,他的生活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也才会进步,才会自由。
  原载1925年5月5日《学生杂志》第12卷第5号

附注

①本篇原发表在《学生杂志·社评栏》,无署名。编者考定,系杨贤江所撰。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