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41
颗粒名称: 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250-252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文章。内容讲述了“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校”学校出版的《一中旬刊》第七十五期上,王云鹏君有论学生自治的一段话。
关键词: 学生 失败 负责

内容

“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校”学校出版的《一中旬刊》第七十五期上,王云鹏君有论学生自治的一段话,兹录于下:
  学生自治最容易引出风潮来,不但失了添设自治会的原旨,反养成这样的恶果,所以一般人提起了自治会,便抱头喊痛。推其原因,不外青年们都是感情丰富、活泼流动的,所以一遇事,便毫不加以思索,勇猛作去,这样,即最易走到浮躁嚣张的方面。再是青年们都学识浅鲜,经验不丰富,作事时,对于手续、方法、秩序,都不知道注意,所以最容易引起教职员们的误会。既然有了误会,便最容易引起风潮。再一方面即是职员们的不是,他们误解了自治会的用处,以为有了自治会,一切事务学生都能自己办理,用不著他们费心思,便可希望一切事务都可由他的理想中实现;既然怀著贪安逸、希逍遥的欲望来办自治会;根本的宗旨先已错误,后来便要失望、懊丧,越办越错,直到不可收拾。学生自治会的宗旨,并不是完全使学生们自治,是要学生们练习自治,养成学生的自治力。这样便不能同行训育时,遇有不规则的学生,只训叱辱骂几句,或记过即已了事一样的容易了。必须立在辅导的地位,小心谨慎,留意学生们的行为,注意学生们的举止,东倒扶东,西倒扶西,以纳学生于轨道之中,这样才是一个教育意义下的学生自治会;这样才能打破一切隔膜误会。
  但我以为,学校风潮的起因,不必由于学生自治,而风潮是否一定算为恶果,更是一个问题。不过因为有了学生自治的团体,一遇外界压迫,便容易起群众的反应,这就可见团结的好处。但学生自治何以竟无成效?青年们诚如王君所说,有遇事不加思索、不知注意作事的手续、方法等等现象。但这些现象,原待教育者的训练,不然,便用不著再受教育。故要说学生自治已经失败——实在说来,学生自治在中国学校里并没有完全实行,说他已经失败,未免冤枉了他。——则失败的负责者终不能推到学生身上。我以为,教职员们实应负责。因为他们似乎并未懂得学生自治是一回什么事,有的以敌对的态度相待,有的则以敷衍的态度相待。他们未尝看这是学校教育上正式的课程,故没有“真心辅导”;老实说,他们并没有什么“理想”、“希望”可以“实现”,只真的某一部分人想藉此“贪安逸”罢了。在学生方面,因为想从专制的教育里得救,竭力希望学生自治。但因为学校惯习的关系,不免要与学校发生冲突,因而彼此成为俨然对抗的形势。在取敌对态度的教职员看来,自然把他看作眼中钉,务以拔去为快,故不惜用种种高压的手段,而学生的怨愤因之愈深。在取敷衍态度的教职员看来,则不免利用学生的弱点以自固地盘,而学生的气焰因之愈张。故风潮的起,实有所激而成。要希望在这种反动、顽固的学校教育底下,实现“一个教育意义下的学生自治会”,原是很难的啊!
  “学生自治会的宗旨,并不是完全使学生们自治,是要学生们练习自治,养成学生的自治力”。王君的这几句话是很对的。但有谁能真心热诚地做指导者?我读了《南大周刊》(天津南开大学学生的刊物)第十一期上第七则杂感,不禁痛心异常,他说:
  ⋯⋯总之,在这种残酷高压教育制度之下,本讲不到求什么学问,谈不到应什么需要,只要凑够绩点,便算毕业。这就是所谓:一方面我们受得高等教育了,他方面学校尽到教育之能事了!我们骨子里有无心得,没人理会。自然,大学生不能静待人家理会,须得自治、研究。但是事实上谁信我们能够自治?那里有机会让我们来自治、研究?唉!反躬自问,都是我们的不是啊!
  原来他们的学生生活是和拉水车的驴子一样,请看下面一位学生的星期六的日记:
  每日里听著打钟而上课、吃饭、睡觉,已经如机械般的动作了;又加以小考、月考、分数、绩点等等问题,终日里在脑子里盘旋,将活泼整个的人生完全失去了!不管什么国家大事,不问什么人生、社会问题,只是终日忙忙地赶着预备功课,好像那田里拉水车的驴子,蒙着眼睛,成天地团团转,虽然偶然懒惰,想著息息,但听著赶驴的“打!打!打!”的声音,它又不自主的走起来了!⋯⋯
  照这样在高压底下的学生,只会摧残自治力,哪能再养成自治力呢?
  所以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实为这般把持学校,而不懂青年心理、不明教育原则的“教育家”。
  原载1925年2月5日《学生杂志》第12卷第2号

附注

①本篇原发表在《学生杂志·社评栏》,无署名。编者考定,系由杨贤江所撰。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