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之长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40
颗粒名称: 一技之长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一技之长文章。内容讲述了“一技之长”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现代的时势不同,青年学生的责任早已从书本的理论的进于事实的行动的了。换句话,做现代学生的,不但要会读书,而且要会做事情况。
关键词: 青年 学生 做事

内容

古语有“一技之长,可以谋温饱”的话。这原是不错的。但我以为“一技之长”的用处,不止于谋个人的温饱;若止于谋个人的温饱,至少在现代是有所难能。
  这话怎样说呢?原来现代的时势不同,青年学生的责任早已从书本的理论的进于事实的行动的了。换句话,做现代学生的,不但要会读书,而且要会做事。所谓做事,当然不限于宿舍的整洁、校景的布置、学生会的讨论与执行等等,乃要推广范围,由学校伸到社会,而且进到民众中间去。“到民间去”的口号已经呼喊了四五年,大家想已“耳熟能详”的了。但“到民间去”的成绩如何,却是一个疑问。我们固然不能说一点没有成效,如办理平民教育、组织农会、从事劳动运动等等,单就报章上的记载看来,终算已有相当的活动。但大多数的农工平民,特如内地的农工平民,都还在昏黑的天地中过活,他们并非不受外资压迫、官绅鱼肉、武人肆扰的苦痛,但他们只怨命运不好,终不想用人力以谋解放;而从事运动的青年到了这种地步,也觉得无法可想,无路可走。我以为,过去的错误,就在于从事运动的青年只会说空话、吃白饭,并不能自立谋生,更不能给人民一种实际生活上的帮助,因此只会引起乡人的疑忌,而不能引起乡人的信仰。所以我以为,以后从事运动的人,要有“一技之长”,譬如你对于种稻有特别的技巧,你对于造林有特别的技巧,你对于制铁有特别的技巧,有了这种本领,深入到各业的民众间去,一方面即可藉此谋生,他方面就可藉此和他们接近,以你的和气虚心,获得他们的敬仰听从,则收效当甚容易。
  现在的难题就在:(一)从事运动的青年大都只有热心和血气,而没有“实力”;(二)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想到都会中求逸乐而不肯往民间去努力;(三)国内农工学校所造就的学生,几乎多数是和普通学校所造就的没有差异,他们至多也只会讲讲而不能实行。
  现在我要专对青年学生讲几句话:(一)你们为维持自己生活,要学得“一技之长”;为向民众宣传,也要学得“一技之长”。(二)你们有“一技之长”的,不必都向都会奔来,要知都会的生活程度高,决不容你们快活过日,倒不如往乡间去为易谋发展,且更易得服务机会。(三)在农工学校求学的学生,终要学得“一技之长”,不可单在书本上死读。(四)最后一句扼要的话:想谋生固须学得“一技之长”,而要担保生活的安全,则仅仅学得“一技之长”,而不知唤起民众对于现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有所不可能。
  所以有“一技之长”的,不可止于谋个人的温饱。
  原载1925年2月5日《学生杂志》第12卷第2号

附注

①本篇原发表在《学生杂志·社评栏》,无署名。编者考定,系由杨贤江所撰。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