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的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38
颗粒名称: 职业心理的研究
其他题名: 介绍荷林华斯的《职业心理学》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4
页码: 211-244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职业心理的研究——介绍荷林华斯的《职业心理学》文章。内容讲述了职业心理学的旨趣与前列、脑相学与形相学、心理测验的发达、心理叙述法等情况。
关键词: 职业 心理 研究

内容

“十九世纪证明,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知识及利用这种知识以助成我们目的的能力,已经有了异常的长进。二十世纪则或者将证明,我们对于人类天性的知识及利用这种知识以获得我们幸福的能力,也有相类的长进。”——喀推尔(J.MckeenCattell)①曾于1903年4月10日在《科学》上说过这句话。
  荷林华斯(H.L.Hollingworth)的这本《职业心理学》(Vo-cationalPsychology)就可作为喀推尔那句话的证明了。的确,讲到选择职业的知识和能力,现在比了十九世纪,真是进步得多。换句话说,从前就业的标准是非科学的,现在则比较的是科学的了。“科学的”比“非科学的”的优点,在能发展个性的特长,能增进职业的兴趣。消极的说,能不妄费精力;积极的说,就是能多获幸福。
  本书的内容在陈述职业心理——应用心理学的一部分——的问题及方法。希望父兄及师长要指导职业的,工厂经理及商店老板要分配职务的,男女青年要选择职业的,都能从这得些暗示及帮助,以便达到大家能得业并乐业的目的。
  本书共分十二章,要目如下:第一、第二两章讲古代对于选择职业所用的方法——是我所谓非科学的;第三章讲心理测验的发展——是我所谓科学的择业标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四章讲种种职业测验的方法;第八章讲学校课程与职业测验;第九章讲职业分类及态度决定的方法;第十章讲女子职业的倾向;第十一章讲心理测验应用在职业分析的原理;第十二章为结论,讲这种科学现在的成绩。今撮要介绍每章的大旨于下:
  一 职业心理学的旨趣与前列
  古代原人对于人生命运的见解,以为依两种的要素而定:外来的势力及本人的特性。譬如:竞走者的技能相等,而一人为石所阻而落后;这是性质同而外力影响不同,故命运遂有分别的一例。又如:老少、强弱、智愚极不相类的人,一旦遭遇水旱及地震等灾害,一律归于死灭;这是性质虽异而外力影响相同,因而命运归于一致的一例。但原人以为,对于这两种要素,可以用人的愿望(desire)加以改变。如对于外力,则用发誓、念咒、祭祀等等的仪式,以为五谷可由此增收、天时可由此转晴,以及其他种种希望的实现。试举加罗连岛野人的捕鱼为例:野人的族长既非舟子,也非渔人,乃是一个法卫士(medicineman,北美土人中之行驱邪治病术者),他并没有捕鱼的经验,只善于念咒作法;在扬帆之前,先做种种仪式,渔人离岛时,绝对不许发言,尤其是出航的目的不能高声说出,满船只闻“幸运”的祷告,又须供献特种的食物;倘不如此,则渔网会被鲨鱼冲断,或者会被困在岩石间。这便是原人对付外力的例子。
  至对于性质的补救方法,也用祝福、奉献、咒诅、祈祷及佩符、供神等形式。如:掷孩儿于空中,希望他长得高大;磨以水晶、蛇皮,希望他生得聪明、勇敢;戴虎牙可养成胆气;饮牛血可变成大力〔士〕。又如:奥极韦印度人为欲伤害仇敌,则雕仇人之像,用针戳碎,甚或烧之、埋之,信为足以致命。
  以上所举原人魔术的遗法,至今仍然流行未绝。如小儿尚未诞生以前,做母亲的诵读性质庄重的书,希望情调谐和、命运吉利。又如赖祷告想性行改良,用祈请望病体获痊,都还是蛮人的遗习。这种种习惯的主要根据,只是信托“率由旧章”的办法是能实现欲望的,什么因果律、自然律都不是他们思想所及。
  到了中世纪,人智渐开,知道外力与人性都有律法可寻,不是愿望所能左右。因此他们所努力的是谈命(fortune-talking)而不是造命(fortune-making)。从小儿诞生时的种种情状,如以星辰的位置、诞生的时日、气象的变迁、状貌的特征、手掌的纹路等等,来推测此人将来的命运。新近出版关于品性分析的一书,根据古代占星学的拟议,以为生于二月的人具有下列各种特性:
  生于本月的人,极有直觉,善观人性。经商成功。最好的,妇人生于是月,忠诚而专心。凡伟大的真诚与才干,也似属于是月诞生的人。他们能跻身高位,反之即堕落到底。有时遇着凶事,却能克服。大多数都有高尚的嗜好,极机警,惟有固执而不肯容纳人意的过误。他们最多的病为神经及风湿症。他们应慎防每个月的九日及十六日两天。星期六是个吉日。以蓝、蛇绿及粉红为吉利之色,以蓝宝石、蛋白石、湖色宝石为吉利的珍宝。五与七为吉利之数。他们长于音乐及艺术。应和生于十月、正月或六月的人结婚。
  这种迷信深中于大多数人的心里,国家且定律令以资保护;而且流风所被,也不以中古时期为限。
  到了第三期,人智更形进步,于是有比较的近于科学及教育的事业。从前所行邪术及迷信,不复十分注意;而独置重于个人的天性以及受了社会生活及教育方法以后所发生的变动。人事繁颐,职业分化,交通利便,影响深远,故择业必须专精,又须适合;而支配命运之术,不再是从前的魔法与神视(clairvoyance),却是用合理的选择的方法,去把自己适合于那种最能发展天才的地位。现代民主社会的情形就是这样。个人须有利用机会的知识及专门的训练以选择胜任愉快的职业;国家就要励行普及教育,以发展各人的天才。故不特学神道、医药、法律及高等专业者须入学,即从事平常工作的人,也须完成初等教育。不过初兴教育时,未尝注重教材的应用,故所受授的不外死文字及空虚的地理、天文、解剖、军事的学科。他们根本的错误,在承认学者受了这种教育,可以发展一般的智力,对于将来所任的职业就会发生良效。故教材的选择每不根据于兴趣及效用,只看艰深的程度及形式的性质而定。
  跟着普通教育的发达,更有一种进步的现象,就是知道要职业成功,决非单靠文学、语言及数学的知识所能为力。于是有人提倡工业的或职业的教育,以直接陶冶职业材能为目的,且以为宜于在未入高等学校以前就来开始。但其时受毕义务教育的学生,贸然就了一种职业,多是不大需要智慧、更少精进及升迁的机会。若升入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多不配选任职业,且无丝毫职业上的知识。于是更进一步,就有在职业学校里关于职业机会的普通讲授;更发起职业调查,使师生明了职业情况;又印行小册子,记载作工条件及工资、健康、危害、赔偿等事。学校中添授物资、材料及工具、出产的功课,惟因技术上及管理上的困难,颇不容易实现。有时参观工厂、商店、公署、试验场等,则如走马看花,难得实益。有时请职业界名人讲演,则也仅涉皮毛,难悉真相。若特设学校工场,以便精详的考验,又苦于不能完备。故结果仍无异于旧时不切实际的教育。后来把纯粹形式的教材废止了许多,而有工读法(study—practicemethod)的种种试验,以一半时间研究,一半时间实习。但对于各人心理上的差别及特性,未尝加以注意;对于个人倾向本量、兴趣及快意等知识,也并不重视。无论是职业调查,是工业学校,是工读方法,虽然具有社会的及教育的意义,但都与所谓“职业心理学”不生关系,故不能解决职业问题的全部。我们现在该当明白了解个人的特性,以便决定择业的途径。本章以下各章就将讨论及此。
  二 脑相学与形相学
  自原人的幻术及中古的谈命等方法相继失效以后,对于人身的研究遂盛极一时。显微镜的创制、哈佛(Harvey)血液循环的证明、笛卡儿(Descartes)人身自动学说的讨论,以及解剖术的盛行,遂使人研究生理学的兴趣大增,而对于头盖及脑的研究尤为起劲。因笛卡儿曾说脑为灵魂所在之地,故人信生物的感觉运动皆在脑中有一定的部位。一般推测命运的人,更据此为理由,竟说人的德性、才能都在脑体范围之内;各种性质的发达,可看头盖骨的低陷、隆起而定。于是他们绘成头盖的详细图形,指定某处是德性的职位,某处是思维的地位。所谓脑相学(phrenology)者,即由此发生,始创者为十八世纪末季哥尔(Gall)与司褒西埃(Spurzheim)两解剖医生,后学者附和其说,并张大其词,遂致风行当世,即到现在还有不少势力。
  脑相学所根据的理由有四:
  (1)大脑上的部位为种种德性及才能的根源。
  (2)某种品性发达,则包容这种官能的脑位也跟着扩大。
  (3)头骨紧依脑体,某处的脑位发达,头盖也将跟着改变,故由考验头盖的外部即可推知所有的特性。
  (4)据偶然观察所得,特种心力与特种骨相常相符合,故可据此推知一般人的性情。
  但这四种假说,可以反驳如下:
  (1)在脑部原有知觉及运动神经的中枢,赖纤维以司传达,如手足、眼目、语言机关的活动都受命于脑部某一定部分的命令。但是德性和才能乃是有机体全部对于环境的反应,如大度这种特性,与肌肉及觉官都无关系;妒忌、亲爱、破坏、构造等情性,也皆随刺激而作全体的反动,殊无特别机官可言。
  (2)脑位与特性同扩大之说尤为无据。事实上,有奇材异能的人,他们头脑的形态及重量并无变动。人与猴相比,颅形原有不同;但同是人类,颅形未尝有异,而知、愚、贤、不肖却大相迳庭,可见是说不可信。
  (3)上两说既不成立,此说当然无效。
  (4)这不过举几个偶然的例,当然不能概括全体,我们试就任何人实验一下,便可发见此说之不合理。
  脑相学者为想证实他们的假说起见,更宣说他们立论的根据,不仅限于头骨,举凡人体的外表,如颔骨的形式、皮肤的粗
  细、躯干的大小、手的式样、发的颜色,都是考察人性、规定职业的标准。这样,就成就了所谓形相学(physiognomy)。他们以为高额、巨颚、薄唇、大耳、修颈、长臂等等,都足表示特性。但实际上,人情万变,每多出于意料,若竟想根据这种说法以测定人的命运、选择人的职业,到底是不可靠的。今举几个理由如下:
  (1)有许多体态状貌由活动的习惯使然。如勤学者耸肩、快乐者和颜,犯罪者偷视。惟青年涉世未久,未尝形成固定习惯,因之难以确定他应就的职业。
  (2)或者用类推的方法,用动物的种种形态来推测人的特性,这也不足为据。
  (3)世人习用上述类推的方法,遂到处想求适用。如平常见贵人必谦恭,见怡颜悦色者必快乐,见鼠目侧视者必慎防。否则,如见贵人而不敬,见怡颜悦色者而不乐,见鼠目侧视者而不疑为行窃,反将觉得希奇。
  (4)朗罗苏(Lombroso)①的犯罪学,以为犯罪者身上必有遗传的斑痕,且由斑痕的考验可以识别犯罪的种类,如偷窃、谋杀及伪造等。但实际上,犯罪者未必人人有这种斑痕,而林肯反有好几处,可见此说之不可信。
  (5)有时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适逢他的形态种种与我的知友某君极相类似,于是我就认他具有那种种特性,不复想详细考查别种的动作。这种武断,或能对他个人证明无误,但决不能构成为一种公例。
  (6)靠形相学吃饭的人,常构成武断的信条,以示体貌与性情的相关。他们说:
  细心易感的人,肌肤常柔;粗心的人,肌肤多糙。由他的皮可以决定他的脑的组织。⋯⋯组织为人性最大的区别点。
  发柔、肤嫩、体美、肢巧者,性情每多温雅,爱好美丽,喜作精巧工作。若状貌相反的人,则多具气力,操粗鲁的职业。⋯⋯研究诗人、教育者、论文家的像片,他们的身体及头颅多作三角形,上丰广而下较瘦削。研究名将、探险家、建筑家、工程师、运动员、竞技者以及从事活动生涯的人的像片,他们的状貌体态及手形多作四方形。若再研究审判官、财政家、商业领袖等人的像片,则可见多呈圆形:面圆、身圆、手足也圆。
  但此说的不足据,可用一种试验来证明。法以妇女照片二十张,请十人评判她们的才性,如智慧、诙谐、坚忍、和善、思想、勇敢、欺诈等。结果则考语各人不同,可知欲从形相构成一种公例来范围一般人的职业,实为不可能之事。
  三 心理测验的发达
  前人认注意、记忆、统觉、推理、意志、情感等都是根本的官能;且以为某种官能对于某事擅长的,对于其他一切也都会擅长。譬如能记忆某事的,就能记忆一切事。但现在知道,这种种所谓官能,乃是极其专门化的作用,并不像这些名词所表示的具有普遍性。经过了这种理论上的改变以后,就有实验心理的及运动的种种能力的方法。最初实验的形式,为感觉分辨、反动时间、影像类型以及生理上的运动速度及疲劳;以后就发达而成为今之“心理测验”(mentaltests)。心理的及生理的测验的原理与方法,实为现在职业心理学的要素,故我们宜略知大概的情形。
  1894年,喀推尔(Cattell)教授开始试验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年生及四年生,到1901年,由韦司娄(Wissler)①刊印统计的结果。这种测验经过的第一步,是各种测验的创制、记述及试验;第二步是规定测验的性质与方法、记录的条件与形式;第三步乃是考查测验法(testingthetests),这是考查各种测验彼此相关的程度及与个人才能、年龄、性别、健康、教育等的关系。这种测验用于学校的度量、教育的诊断、犯罪的证查。试验室的试验,最近乃用于职业的指导与选择。
  有了标准的测验以后,即将试验许多人的结果汇集起来,依年龄、学级、职业、国籍等分成门类。这样就得将一个人和同组的别人互相比较,看他离平均数有多远。而某年龄、某职业的模式规定以后,即可据此以行试验,看受试者是否及格。这里就有所谓分级的智慧量表及模式(gradedintelligencescalesandnorms),为心理学应用于职业方面的一种测验。这种量表分为三种:
  (1)排列工作层级,每级包含各种工务,看受验者能否及格;比奈—西蒙(Binet—Simon)的测定心理年龄的量表可为代表。①
  (2)方法同上,惟工务性质较为繁重;脱拉倍(Trabue)所规定的“填补测验”(completiontest)可为代表。
  (3)工务仍然一样,惟测验以完成工作的速度及精确为准;雪尔维斯推(Sylvester)所规定的“机巧板测验”(form—boardtest)可为代表。
  又如桑狄克②的“书法量表”(ScalefortheMeasurementofHandwriting)一类的测验,可以度量工作者的“普通智力”,也可以度量他的创造某种工作物的真正能力。他们主要的用处在供教育上的诊断,藉以决定各级儿童迟钝的程度、特种教养的需要或有无再施何种训练的可能。而这种测验,在雇主方面的用处为尤大,如从许多候补的职工内,把有心理缺陷的、低能的、不负责任的都可一一除去。有许多低能的职工,单从肉体上看,或用偶然的考验,是不能识破的;若竟任他们做工,就足以招致极大的危害。如信差、佣仆、保姆、汽车夫、马车夫、司升降机者等职工,若不用准确的方法识出来,最容易混迹其间而遗误公务。据纽约心理缺陷妇女证验所的研究,在第一次二百八十一个已能生育的妇女中,有三分之二曾在职业界服务过,因为她们的不胜任,显然贻害于接近她们的人。雇用了这种低能妇女做家事、厂务、洗衣、文牍、保姆,不惟妨害公众,也足使社会进步迟滞,甚且发生危险。故测验智力的分级量表如能把有心理缺陷的人有正当的处置,则功用实在不小。
  四 心理叙述法
  心理测验的另一种应用,对于职业心理学极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一般所称呼的心理叙述法(pshchograph)。法、德两国的心理学家极力提倡对于职业界有特别成绩的人,要用极周密的方法来考验他们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特性。这样于他们天才的心理根据及各种心理特点间的关系,都可得到明了的解释。最初,根据人的特性以区别职业的种类,即由于这个方法。泰劳斯博士(Dr.E.Toulouse)曾就名小说家左拉(Zola)及名数学家朴恩卡(HenriPoincaré)加以考验,且把结果报告出来。
  考验时,就遗传、发达、生理情况、感觉能力、记忆、注意、想象、反动时间、联想语言、书法、品格、习惯及意见等项都有记录;然后综合起来,就可想见那个人的大概情状。
  这种考验的主要价值,不在于由此所产生的特殊的结果,而在于藉此得以用更亲切、更有力的方法研究心理的程序以及那从事于某种专门工作而有优良成绩者的类型。惟这种心理叙述的方法,尚不能解释何以有些似具同样才能的人,而工作上的成功却有不同的缘故。还有,这种方法也不能很确切的表明成功某种职业所必须的条件的性质与程度。不过,个人的心理叙述法对于将来职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却贡献了不少的暗示。这且是从前“行述”(biography)的一种进步的式样,因为他是根据于直接观察的资料,不是根据于传闻、推测或奇谈。所以这是职业心理学上最有趣的形式的一种。
  和个人心理叙述法有密切的关系,而目的与方法显有不同的,乃是职业的心理叙述法(VocationalPsychograpy)。这种方法是以工作、不是以工作者为分析的对象的。希索教授(ProfSeashore)的《歌者的测量》(TheMeasurementofaSinger)的报告,就是这种方法的代表。这种方法的进行步骤,最先是发见某种工务所必需的才能。譬如就唱歌讲,他所需要的才能,显然比别种职业要确定些,并且相类似些;而达到成功目标所必需的程度也更容易发见。希索实验室的助手对于这种测验问题的研究,曾极费苦心,且发明极专门的精致的仪器与方法,以积聚许多测验的模式。
  但从测验的结果看来,知道唱歌的这种特殊工作,尚需要极复杂的分析、多方的测验、专门的技术以及搜集种种标准及模式。所以,假使一个职业顾问竟是很马虎地推举某职业候补者做“音乐家”、“著作家”,实在是愚蠢已极的事;所以,必须对于各种特殊职业的各部分所需要的资格经过分析以后,有了可靠的发见及测量这种种才能的方法以后,并且搜集了各种例子的模式及标准以后,那么职业的心理叙述法方于职业的分析与指导上发生实际的效用。
  近来这种分析的企图可有三方面:
  (1)为各种职业局所用以求知各种职业所需要的人才的。这种方法是问题法(questionnaire),由雇主就各项工作所需的心理上及道德上的资格,一一开列出来。但这个方法并不能供给我们的需要,因为他只能叙述些人类的普通德性,如诚实、忍耐、注意、清洁、坚持等等;要知这些不过是构成普通智慧的要素,何能决定某种特殊职业的特殊需要?何况对于诚实、坚忍、敏捷等特性的测验,还没有发明呢?
  (2)是专门心理学者的分析。可举蒙司推保(Münsterberg)①的近著《职业与学习》(VocationandLearning)为代表。他以为,每种经验及动作具有三方面:知的;情的;行的。就这三方面,指出每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必不可少的技术、特殊的个人兴趣与社会的满意状态。譬如建筑师这种职业所需要的才能为:美感、想象、勤勉、绘画、制型以及建筑、通气、构造等;所隐藏的个人旨趣及社会利益是:名誉、美丽、地位、薪水、安慰、进步及居住等。但这所列举的才能,并不一定限于建筑师才须这样;譬如从事家政的,也须有想象与美感;精确这种德性,不特建筑师所必需,更是新闻记者所必需。故这一种分析法,仍不足以为职业心理学的基础,正和上述雇主对于问题法答覆中所列举的几种纯料美德一样不可靠。
  另有一种方法,是习俗的职业分类,以使用的材料及所制的产品为根据。但这仍不足以表明活动的型式或成功的条件。如雪耐达(Schneider)所说:“假使一个儿童能做室内木工有成的,说他可以成为一个好木匠;岂知在作场内的木细工与室外的木匠术并不属于同类;反是,室内的木细工与室内的金属细工为属于同类。”雪耐达对于适合人间做近性的工作这个问题,甚有研究;竟主张用兴趣、习惯、选择等所谓广大的特性(不是工作所包含的专门的心理作用)做基础来分别人类及职务。他以为,各人具有某种广大的特性,各种工作需要某种广大的特性。现在的问题即在陈述这些特性,创制可以发见个人这种特性的合理方法,更以所需要的才能来分职业的类,而后指导具有某种特性的青年去就需要那种才能的职业。他就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举出
  十六种所谓具有广大特性的分类,以为对于个人、对于工作都能适用的。这些分类是:a——强健,虚弱;b——心理的,手工的;c——固定的,游移的;d——室内的,室外的;e——指择的,依赖的;f——创作的,模仿的;g——小规模,大规模;h——顺应的,自主的;i——熟虑的,冲动的;j——音乐的感觉;k——色彩的感觉;l——心理的精确,心理的疏忽;m——手工的精确,手工的疏忽;n——注意集中,注意分散;o——敏捷的心理一致,迟缓的心理一致;p——动的,静的。但这种分类法照严格的意义说来,仍然不能视为心理学的,而且也不见得有心理学的训练或经验,能使这种分类容易些或更可靠些。
  实在可靠的职业的心理叙法,就是分析职业所需要的性质,且使用特别适应的测验的,尚不足以适用于任何种单独的职业。无论是雇主,是心理学家,是工程师,他们所做的初步分析,都不能给我们以什么指导。但这种分析的不完全,并不足以使我们灰心;在别方面,我们却已有进展了。
  五特殊的职业测验与方法
  职业的心理叙述法虽没有完成,但有职业上重大意义的测验却已创制了不少;这种测验的形式有四种,现在简单的说明于
  下:
  (1)模型法(VocationalMiniature)。把全部工作或工作的重要部分,小规模的复制出来,或把工人工作的情况重演出来。如麦柯马司(Mccomas)试验电话接线生,就造一种缩小的配电盘,叫接线生真的呼唤答应,另用测时器测他们的速度及精确是。
  (2)实习法(Sample)。叫候补者做真的工作,看他试验的成绩以定他的能力。如要从商业学校学生中选择几个做书记及助手,就在求学期内,常叫他们实习将来在官署或商店任职时所要
  做的工作是。
  (3)比拟法(Analogy)。这是叫候补者做一种和真的职业的态度及努力相似、惟材料则相异的工作。如蒙斯推保提议要试验航海人才,可让候补者把一副纸牌,上面写着不相同的几个字母的,排成适当的类。又如试验电话生,可叫他们涂去报纸上某几个字,看速度如何以定是否相配,因为这种动作上所包含的才能,也就是和配电盘上所需要的一样。
  (4)尝试法(HaphazardandEmpirical)。洛格(Lough)曾发明一种替换测验,须按一定方法,用某几个字去替代别几个字,后来应用于商业学校的学生。这种测验须继续试行,然后以测量所得的能力与这个学生从事于他种工作的能力相比较。据试验结果,这种测验的纪录与打字的能力最有关系,与速记及商业通信也颇有关系。又如赖依(Lahy)所用的方法,是叫打字成绩列在优等的、中等的及劣等的,做许多种种类不同的测验。他发见,和特殊工作的能力相关甚切的测验,只有那种关于记忆范围、筋肉感觉力、持久的注意、两手力气的均等等几项。现在最完全的尝试法,或者要推胡来夫人(Mrs.C.Woolly)及她的助手所做的研究。这个方法是:凡离校就业的儿童,都受一种杂排的简单心理测验,把这种测验的纪录统统保存起来,再将儿童以后服务时的种种成功或失败也尽量纪录,将来就可把这两项资料比较,以求出测验上的才能与就业成绩的种类及程度两者中间的关系。不过,现在还只发表了测验的纪录。
  以上四种方法——求得完全的职业测验的尝试法,各有缺点与优点。比较起来,似以洛格、赖依、胡来三人所用那种混杂的、任便的、纯粹实验性质的方法为最有希望。但这四种职业上的专门方法已构成了切实的研究工具,已产生了选择特种工作者及发见特种才具的实际价值;将来等个人的与职业的心理叙述法发达完成之后,这种方法不但可供临时的帮助,还能由所得结果造成更圆满更有系统的技术。
  六 自己分析及朋友判断
  这两种也是职业心理学上所应讲及的方法。
  关于自己分析(self-analysis),有下列几个问题:
  (1)个人自审他的人品是否需要正式的指导及方法?专门的术语是否有用?他人的经验是否有帮助?
  (2)如果是的,那么应跟从怎样一种的指导或计划?
  (3)这个帮助个人行自己分析的方法,是否已经编成?由谁,在何地,及在何时编成?
  (4)个人自己审断特性、兴趣及倾向的方法,究竟可靠否?究有何种一定的方法会估量自己过高或过低否?
  (5)这种可信托、可一致的程度及继续的错误,是否因人、因环境、因所推测的特性而有变易?
  (6)自己的判断和他人对于他所得的印象,比较起来如何?因人、因特性、因友朋而变易的程度相差多远?
  (7)个人自审的意见和由客观考验,如心理测验等,所得的结果有什么关系?这种测验的结果与朋友的意见怎样比较?
  (8)具有某种优越的特性的人,是否比那种少具这种特性的人更能审察自己及他人?
  (9)比较不同的特性时,自己的及他人的推测之间有什么相互的关系?
  (10)在校学生,自量量人及试验的结果,对于学校地位、学业成绩及课外活动等有什么关系?这些事情与将来事业的成功有什么关系?
  在以上十个问题中间,对于首三问可以举出有益的材料来讨论,对于其余七问尚少确实的知识。
  第一个列出人类根本的性质有助于个人特殊天性的发见者,为喀推尔教授,他举出人的二十四种品性如下:身体的健康(physicalhealth);心理的平衡(mentalbalance);智力(intellect);情绪(emotions);意志(will);敏捷(quickness);专注力(intensity);度量(breadth);精力(energy);判断力(judge-ment);独创力(originality);毅力(perseverance);合理性(rea-sonableness);清澈(clearness);独立性(independence);协作性(cooperativeness);无私(unselfishness);和善(kindliness);愉快(cheerfulness);文雅(refinement);纯厚(integrity);勇气(courage);效率(efficiency);领袖资格(leadership)。
  柏屈里巨(Patridge)在他的《个人研究大纲》(OutlineofIn-dividualStudy)一书里,陈述教师指导少年男女发见各人生理的及心理的特殊要素的方法,并叙述人性甚详。
  优生学记录局(EugenicsRecordoffice)曾刊印《家族历史》(FamilyHistoryBook)及《特性》(TraitBook)等小册子,内讲性格的变态及疾病、犯罪、职业等的分类,也有助于自审、遗传及个性差异的研究。
  韦尔斯博士(Dr.F.L.Wells)又综合诸家的意见而为比较的研究,定出人性十四大项,每项各有附属的特性,计共得九十五种,详细记述,刊在1914年七月份的《心理学杂志》(Psycho-logicalReview)上,最值得有志研究个人分析者的参考。
  另有一种最有价值的著作,关于自己分析的,为1914年哈佛大学印书局所印行的《自我研究大纲(》OutlineofaStudyofOneself)。原著者耶克司(Yerkes)①及拉路(Larue),以祖先、发达经过及现在情状为自我研究最重要的职务。这种研究的目的有三:
  (1)助个人明了自己;
  (2)助个人明了并同情于他人;
  (3)引起对于研究遗传、环境势力、优生学及优境学的兴趣。
  本书用活页本,附有空白,可以填写答案及记录,内容有“我祖宗的历史”、“我的发育”、“今日的我”、“我的特性的意义”及“社会上我的本分”等各目,目下再记录各项问题。这种研究虽然尚正在开始,但对于自我分析殊有大益。
  讲到朋友的判断(thejudgementofassociates),也与自己审察有同样的重要。不但少年选定职业要靠朋友、教师的劝告;
  就是他想获得一种职业的机会,也常要靠他人的语言或文字的估量。那斯华绥(Norsworthy)曾说,断定一个人的品性,实为一切人最重大的问题。
  喀推尔教授曾请十二人评定他们所熟识的五位科学家,以就品性所评定的分数代表那人在同类中的位置。如二十五分,表示这个人居于全国科学家的第四等,还有三等人在他的上面。若有一百分,便表示这个人居于最高等的位置。当各种纪录汇集时,发见有几种性质如精力、毅力、效率等要比其他几种,如愉快、和善、无私等,易得批判者的一致的意见。这由于前几种性质是对物的,有具体的对象,如财富、书籍、房屋等,故容易度量;后者是对问的,则常受时机、人物及意向而有变迁,故不容易测度。
  那斯华绥就判断各项性质的效力这个问题,曾有详细的研究。她派五个知友各自去考验另一个人,分为两次,相距数星期,结果:
  (1)前后两次所定分数无甚差异;
  (2)各人所定分数也相差不远。
  由这可见,所定分数殊有真实的价值,并非纯属偶然。
  又有某专门学校的学生五人判定九个同学的性质及二百个学生同判一个教师的性质,所得结果也相同。且发见,如果各评判者与受评判者的交情是相同的,则易得一致的判定;若交情不同,则评定结果也将各异。现在所得关于这方面的结果,虽仅属试验性质,然已引起了许多待考查的有趣的问题。朋友判断的效能,因为评判者、所问的性质及被验的人而有变迁。不过这种变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却颇有点确定及普通的性质。至我们所以不能确知这种变迁的性质,实因研究者太少的缘故。
  七 自己分析及朋友判断的实验与结果
  本章再将个人分析与朋友判断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比较,并述研究方法如下。
  某专门学校的三年级生约一百五十人,每人用3、2、1或0等分数,去记出各人相知的程度;再从全体中选出二十五人,她们是彼此熟识的,每隔二星期或一个月,分发各人以空白纸二十五张,每张写上二十五人的姓名,每次叫她们按照各人所具品性(如清洁、诙谐、智慧、自负等)的程度定出分数的多少;如讲清洁,则把最清洁者的姓名列在这一端,把最不清洁者列在那一端,再把其余的人(连自己在内)也按序列在中间。这种报告缴进时,都不填写姓名,只由教师记以暗号。过多少时间,再排列一次;但时期无定,为要使评者不复记忆上次所评的等第。除这种试验而外,每人再受几种心理测验,以发见她对于事物或观念的知觉及反应的敏捷与精确的程度。另外,再搜集这二十五人在三年内的学业成绩、教师对于各人在三年内课外活动的批评,以及各人的像片与字迹等。到了四年级时,仍照上法试验。然后把两次试验的结果求个平均数,可得解答各问题的大致精确的资料。惟要得能适用于一般人性及任何个人的结果,尚须更加精确的研究。今设几个问题如下:
  (1)这二十五人的自己判断和朋友(二十四人)判断,异同如何?据试验结果,自己判断的错误要比朋友判断约多一半,换言
  之,自己判断没有朋友判断那样精确。
  (2)自己判断是否有判断过高(overestimation)或过低(un-derestimation)的一定倾向?若是有的,对于那人的性情有什么关系?据考察结果,对于“非所愿欲”的性质,如自负、粗俗、势力心等,常有自判过低的错误;反之,对于“所愿欲”的性质,则常有自判过高的错误,其中尤以对于文雅及诙谐两性的重视为最甚;如整洁、聪明、社交性等,则自判过高的程度不过上述两性的一半;至如对于美丽的评判,则没有一定的错误。
  (3)具有某种特别显著的性质的人,当评判那种性质时,是否比少具那种特性的人,要更善判断些,或者更坏些?据考查结果,大概对于“所愿欲”的性质,以具有那种性质者的评判力为大;对于“非所愿欲”的性质,则正相反。
  (4)这种所估量的性质与别种更具体的度量法有什么关系?据心理测验的结果与学业成绩相比,则以心理测验在数分钟内所得者,要比积几学期而后得的学业纪录为更可靠。故心理测验在职业上甚有效用。
  (5)各种智力测验法有什么不同,以何法为有效?现在所有的智力测验有三种:(a)心理测验的结果;(b)同学的意见;(c)学业的纪录。学业纪录与其他两种智力测验的相关度甚低,心理测验与朋友判断的结果则极为密切。心理测验与纪录的相关颇低,纪录与朋友判断的相关为尤低。惟这种结果的价值须看用者对于各种测验的态度;相信学业纪录为可靠的,自然要轻视其他两种。惟职业上,常重视朋友的判断,因为足以规定他人对于某个人的反应,但心理测验自有最高的价值。
  (6)评判他人性质的才能是否与心理测验的优越及专门学校课业的成功有关系?据考察所得,学业纪录与评判才能极无关系。惟在心理测验时得好成绩的,是善于判断朋友的智慧及诙谐的。
  (7)善于评判他人的人,是否就善于评判自己?据考查所得,能自己判断的,也能判断他人。但判断的程度随性质而不同,如对于“非所愿欲”的性质如自负、谄媚、粗俗等的判断,颇不可靠;整洁的判断也不可靠;惟对于文雅、诙谐、美丽、社交性及智慧等的判断,则颇有把握。
  (8)由朋友判断各种品性,其间有相互的关系吗?据考查结果,整洁性与别种性质(除粗俗性及社交性)的关系深浅不同;智慧与粗俗性或与社交性无关;诙谐与整洁性、自负性及文雅无关。自负性最与整洁、美丽及谄媚有关;美丽与整洁、诙谐、自负及文雅有关;粗俗单与诙谐及谄媚有关而与文雅无关;文雅与诙谐、谄媚及粗俗无关而与其他性质有关;社交性除与诙谐有关外,与其他性质都无关。但有关到如何程度,却极难说。
  (9)在专门学校各种学科的成绩,其间有什么关系?就心理学、论理学、历史、经济学、英语、德语、化学及数学八种学科的分数来讲,凡擅长某一科的,对于其他各种也有擅长的趋势。
  以上所述各种资料与结论,仅足为研究的一助即对于各项特殊问题的解答,也不能视为定论;惟将来研究益加精进,自能得一致的可靠的实验资料,为职业心理学上确定的解决法。
  八 职业测验与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实为一种佳妙的心理测验。课程有三种作用:(1)精选具有长才的人;(2)供给个人以有用的知识及资料;(3)设备可以运用才能的机会。这三种作用,都与职业有些直接的关系。普通学校用记分、升级、毕业种种方法,把有才具的人鉴别出来;更从这些人中,把各人的才能区别出来。职业心理学者的重要责任,就在考查个人的学业成绩和他日后的事业成绩的相关度。今从已有的各种资料,提出三个问题来讨论。
  (1)就学校课业而言,初等学校的成绩与日后研究高等学术有什么关系?这与升学及就业甚有关系。克雷(Kelley)曾就五十九个学生,研究他们在小学四、五、六、七各级及中学一年级各种分数,他做这样的结论:“要估量中学一年级生的普通能力,可看他们在小学那四级时的分数而定。”地尔朋(Dearborn)也说,中学的学业成绩与大学的学业成绩关系甚切。他研究过许多组的中学生,每组自九十二人以至四百七十二人。他的结论是:“据后一组的结果,一个中学生的成绩在前二十五名以内的,到大学一年级时,终有五分之四的机会不致落在全级的半数之后。在中学成绩劣等的学生,即在后二十五名以内的,只有五分之一的机会能升在大学一年级班中的前列;若竟想做个优才生,那是绝对无望的。”斯密司(Smith)研究的结果,以为中学生在一年级有优良成绩的,则在以后各年级的成绩也是优良的;大学一年级的高材生,也便是二年级、三年级及四年级的高材生。惟无论在中学或在大学,初期的要是到了后来,是逐渐消灭的。又据琼士(Jones)的研究,“入学试验,除出别种重要作用以外,也可视为投考者将来事业的趋向。智力与他种性质的相关甚切,故良好的智力测验,也就可为他种性质的测验。入学试验虽不是完美的办法,但确为一种坚实的基础。”惟桑狄克的研究以为:“入学试验并不能估量后来大学课业的成绩。”不过琼士所说,是入学试验与大学一、二年级的关系,桑狄克则指与大学三、四年级的关系。我们所得的结论是:入学试验颇能预示大学初期的学业成绩,惟以后则渐失效力。
  (2)在学校所最喜欢的学科,是否可为日后就业兴趣及价值的表示?那种事实,可以证明兴趣的恒久及兴趣与才能的关系?这个问题对于父母、教师及职业指导员都有关系。据最有研究的桑狄克就一百学生经过小学、中学及大学各期,对于数学、历史学科,文学、音乐、图画及手工各科的兴趣及才能的考查,以为自十岁至十四岁的儿童,及到二十一岁时,他的兴趣的比较程度约为百分之六十或七十。小学时期与大学时期才力的相似为百分之六十五。在小学后三年的兴趣与在大学时期的才力的相关度为百分之六十。这就是说,早年的兴趣可以预示成年的才力。又查学生对于各科兴趣的多寡与他的才力的高下的相关度,是算最切近的一种,约得百分之九十。故他的结论是:一个人的比较的兴趣是足以表示他的比较的才力的。
  (3)对于学业的普通嗜好或特别嗜好,与后来从事家事、工业、商业或社会活动的普通造诣或特别造诣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特对于个人及他的指导员有益,而且对于1899雇主、介绍所及一般社会也都有益。尼古逊(Nicholson)曾研究过这件事情。他将1833到1899年威斯理大学的毕业生1667人分为三组。第一组140人,皆极有荣誉;第二组461人,皆极有学问;第三组为其余的1206人。然后看他们中间有多少人是已列名在最近的名人年鉴,或被教授及同学公断为将有列入年鉴的资格的。他所研究的结果是:这个大学里,一级中的高材生,二三人中终有一人得大荣誉;入学会的,三人中终有一人得大成绩;其余一
  组里,每十人中约有一人可以出名。大概说来,入学会(phibetakappa)者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所产生的著名人物,略与第三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的人数所产生的著名人物相等。里斯博士(D.E.Rice)曾调查机械工程及电机工程两科学生的分数与他们毕业后所得的薪水的关系。结果是:大凡分数多的,薪水也多;虽然也有许多例外,然终没有相反的趋势,就是劣等学生能得多的薪水。
  路威尔(A.LaurenceLowell)对于以上三个问题,又有一种有趣的资料,他就哈佛大学及法、医两专科(大学毕业生才能入学)学生的学业来研究,以为大学入学试验可表示学生天赋的能力,选择学程可表示学生那时的兴趣,学业成绩可表示学生研究学问的才能以及坚忍、热心、忠诚等性质。他把学生按照所选大学学程分为四类:(a)文学及语言;(b)自然科学;(c)历史及政治学;(d)哲学及数学。据他考查的结果,以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程,都与法律及医学两科的预备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说,喜欢自然科的,不足为对于选科有特别倾向的表示;喜欢历史及政治的,也不足为对于法科有特别倾向的表示。只有在医科一年级时,那些已学过自然科的学生,要比已学过别科的稍有利益。今再问大学的学业成绩与专科的学业成绩有什么关系?则据考查所得,两者的关系甚切,就是在医、法两科得荣誉的学生,多半是在大学得过荣誉的;而且在大学时成绩甚优的,则在医、法两专科的成绩也极优。今再问何时的学业成绩就可以预示那些学生有了入专科的能力?考查结果则知,无论是大学入学试验或是大学学业成绩,凡是早期的学力都可以判定。而且能得专科荣誉的人,大都是在入学试验及大学成绩上也就有了特色的。这种情形尤以法科为最显。总之:“凡在法、医两科得特殊成绩的人,总是在大学预科及本科时的高材生。智力也与他事一样,小孩总是成人的父亲。”
  总而言之,学校课程可以作为一种有用的测验,至少能预示学生日后事业的性质。
  但以上三个问题的答复,结果极不一致。关于早年在初等学校的成败与日后研究高等学术时的成败的关系,证据原是明白而且确定。惟关于兴趣持久及兴趣与能力的关系这个问题,则极不足以供职业上的应用;桑狄克也说,所得结果尚待切实的证明。只知在选习大学学程时所表现的兴趣,实与医、法两科的学力没有关系。第三问关于学业上的普通倾向或特殊倾向,与日后从事家事、工艺、商业或社会活动上的普通倾向或特殊倾向的关系,所得资料虽相一致,实未圆满,必须再加研究。
  九 职业态度的决定
  这里只能根据所需要的心力的程度,把职业分成普通的五类。这种分类,对于个人的指导是没有用的;然于决定职业的态度颇属必要,也可为将来研究的一助。
  (1)有许多种有用的得报酬的工作,如受人监督,虽家畜也可以做的。如拖物、割草、伐木、掘洞、碎石、织席,以及别种心力有缺陷的人通常所做的简单工作是。
  (2)更有许多种较复杂的工作不须专门的心力的。做这种职业的,程度在低能(feeble-minded)以上,平均智力以下。如简单的家事、粗浅的抄写、机械的洗涤、受人监督的工艺及农作、看护家畜、呆板的工厂职务、琐细的店务、包裹整洁、差遣、扫街等是。这种职务,并不需要专门技术及专门知识,只要身体强健,心力不是低能,都能担任。希望不久能有一种标准的量表,可以判定这一类的普通智力。
  (3)有些特别的职业,直接与禀赋有关,须有特别胆力及特别感觉者方能担任。如数学嗜好、绘画才能、乐曲编制、军事策略、唱歌、做诗、著棋等是。又如母道(maternity)只能限于女子。“诗人是生成不是学成。”但有特才的人每会缺乏常识。如具数学、音乐、装饰、记忆、技巧等特别才能的人,或有自己不会治装的,或有不善说话、作文的。这种人通常称为天才(genius),只要能自显或得朋友传扬就好,用不着职业专家去测验,更不成为职业心理学上一问题。
  (4)另有许多种职业,却为职业心理学上所要研究的。这种职业,不需要异常的智慧、特别的嗜好、专门的训练,如小商人、文牍、收帐者、看门人、经理人、律师、汽车夫、兵士、会计员、厨夫、看护妇等是。任职者只要诚实、忍耐、整洁、有礼貌、能交际就好。判定这种道德上、交际上的德性及习惯的测验法尚未发明,日前只能就朋友的判断及个人的保证为准。
  (5)最后,还有多种的职业,也是职业心理学所要研究的。这种职业,在有通常智力的人都能担任。所谓通常智力,并没有什么规定的程度,凡有些聪明,能受教育,与人会周旋的就好,才力大概在低能愚蠢之上,天才异能之下。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不全靠智力,还须有性情上的特点,如喜动或喜静的倾向、竞争、模仿、暗示、同情、好奇以及道德上、社交上的特点,如坚忍、坦白、恭敬、忠诚、热心等互相调剂,方能得当。
  要指导个人使得适当的职业,实为难事。要试验记忆范围、注意型式、反动时间;更要考察本能的竞争力,对于宗教或社会主义的信仰心;教育子女的坚决志愿;尤其重要的,在设法发见是否他配任这种工作。
  以上叙说五类主要职业,可说是现在职业心理学上的显著结果。凡心力不健全的人,容易用分级智力量表于早年发见;以后指导他们各就相当的工作,乃是社会上及工业上的责任,不是心理学上的事业。具有特长的一小组人,能自行表显,可无须心理学的应用。其余一大群非专门的工作者,需要高等的才力,则用标准的心理量表与模式以及他们的学业成绩与朋友判断可以选出来。
  十 女子的职业态度
  习俗都以为,女子只配担任家事,故学校里也以家事一科为重。本章则将研究男女两性的嗜好及才能是否有先天的不同。现在提出五个问题,并以实验心理学的结果来答复。
  第一问:在普通智力上是否有天生的两性的差异?
  以前都相信,女性的智力是天生与男性不同,而且逊于男性。二十世纪之初,经几多次的实验研究,才知男女两性的不同,大概是由于教育而不是由于天性。1906年,汤姆逊女士(Helen BradfordThompson)发表她的毕业论文《两性的心性》(TheMentalTraitsofSex)。据她的测验结果,以为心力上,两性的差异程度不如在同性的个人差异来得大。只有两种例外:男性的意志运动速于女性,而女性的记忆则优于男性。总之,两性的心力是平等的。桑狄克的《教育心理学》书上也说:“在男性或在女性,各个人间的差异远比两性间的差异要大,故实际上所谓两性的差异,是不值计较的。”故对于第一问的答复是据实际测验的结ability)?换句话:是否某一性的人,嗜好、才能极相似;而别一性果,两性有同等的能力可以做劳心的工作。
  第二问:在心力上,是否某一性比别一性更多变易(Vari-abilily)?换句话:是否某一性的人,嗜好、才能极相似;而别一性的人,嗜好,才能大不相同?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像对于第一问的周到。这里只就一群男孩中间彼此心理特性的差异,拿来和一群女孩中间彼此心理特性的差异相比较,看那一性的变量大些。一世纪前,麦开尔(Meckel)宣言女性是劣等动物,女性多变易就是劣等的证据!五十年后,达尔文则谓男性的变量大,且视变量为进步的标志。1897年,披尔生(KarlPearson)①发表《男与女变量》一文,谓用数学的眼光解剖成年人,并不见男性有较大的变量。到1914年,蒙铁格(Montague)与荷林华斯两人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谓统计男女婴孩各一千个的试验结果,绝不见两性的变量有什么差异。又据脱拉倍(Trabue)用“填补测验”试验1300小学生的结果,哥的司(Courtis)用数学测验试验纽约小学生几千人的结果,推尔曼(Terman)用“比讷——西蒙测验”试验未经选择的儿童一千人的结果,及派依尔(Pyle)学校儿童测验的研究,都表示两性的心理变量并无不同。总之,对于第二问的答复是这样:测验比较变量的科学方法尚未有确定。惟据眼前最可靠的方法及研究,则两性间的变量并无差别;在能力及倾向方面,女与女的相异正和男与男的相异一样。
  第三问:是否有何种智力缺陷的特别原因,曾影响到这一性而不影响到那一性?这里就要讲到月经的间题;因为这是女子所特有的。迷信者多视月经为女子意志力薄弱及无责任心的原因;且根据了这种理由,来反对女子教育及女子参政;有的人认为,女子不配做专门职业及商业。在学术上,素来缺少这方面的研究。直到1900年,芬亚兹哥夫斯基(Viatsecovsky)始在彼得堡用精确的器械试验六个妇女;据他说,月经对于某种心理作用似乎真有影响的。但他的结论殊不可靠,因为被试的妇人知道试验的目的。而且他也未把全部资料提示出来。1914年,亚那尔特博士(Dr.A.E.Arnold)研究女学生的结果,说月经对于各种功课并无不利的影响。同年,女医博士荷林华斯对于二十三个妇女就知觉的速度与精确、有限制的联想、稳定性、意志动作的速度、疲劳性及学习速率等方面,做长期的详密的试验,结果也说月经并不妨碍心理作用。故对于第三问的答复是:现在尚没有实验的证明可以据为答复;仅就现有少数的资料言之,可说月经既无妨害的影响,也无裨益的影响。
  第四问:是否两性在情感或本能上,有先天的差异,因而成就男女现在的分别?这方面我们的实际知识实在缺少。平常我们以为男女的感情确有不同,但至今不能明说这种不同是天生的或是习得的,现在只能举出一种本能可说是两性职业分别的证明的,这就是“母性本能”。因养育婴孩为最劳苦之事,故生理上与婴孩少有关系者,就要把这个责任推到天生与有关系的人。于是社会上就指定妇女的职业倾向归于养育婴孩的一路。但不知母道本能究为何意。是一种对于尚未诞生的子女的欲望吗?是一种对于养育已诞生的婴孩的趋向吗?是这样一种对于儿童的兴趣,并不关乎天性的吗?或者又是由以上三种要素混合而成的吗?或者包含了一种亲身看护婴孩的兴趣,即以这个非必要的元素吗?平常,最大多数人所得于这个名词的印象,就是这样的含混,故尚有待于分析。
  从以上四种情形看来,我们的研究功夫实在尚欠精确。现在只能说,男女两性的天生智力并无差异,因之两性的职业并无分别的必要。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第五问:习俗相传的两性分工,又将怎样解释呢?这可以说是起于生理方面的差异,却不是起于心理上的。生理上重大的事实,便是女子要生育小孩并养育成长;现在社会的经济组织及职业制度即根据于这种原始的性别。或者将说天择作用(naturalselection)会使女子发达一种生育小孩的智力;但实际上,男女的心性并不因遗传而有限制,如女儿同受父亲和母亲的遗传,男儿也同受父亲和母亲的遗传。故天择作用决不能解释妇女的职业问题。有人以为,从来在哲学上、科学上、艺术上、发明上及管理上,女子终不能和男子并论,故女子只配从事家务。但这种情形自也有理由可说。因为女子须养育小孩,把怀孕及养护的时间总算起来,终要六年。一向又无节制生产的科学方法,故往往所生甚多,妇女的少壮时期,就要完全费在生养小孩身上去。少数生育不多的妇女,也因下列两种缘故,遂不得于家事外另有活动:(1)是社会上只望女子能生育,未尝有特种设备可以训练女子做别种事业;(2)则或因身体衰弱,或因才力不全,更或因老弱牵累,遂也不能发展。另有不嫁的妇女,更是不主张在职业上有什么造就的。为了以上种种原因,故女子的职业就不能与男子的相同了。
  对于五个问题的答复已完,现在综起来说:据实验心理学的证明,在心理特性上两性并无差异,因此,不能据为理由而主张分工。就眼前我们的知识讲,妇女的智力正和男子的一样具足,尽可以担任所有各种的职业。
  十一 心理测验应用于职业上的原理
  心理测验某方面的理论与作用,有与职业心理学极有关系者。这些是:(1)某种情状或能力或测验的熟练,包含别种情状或能力或测验的熟练的程度;(2)这种种相互关系的程度,在初次试验发见时是怎样,在继续试验改变时又怎样;(3)起次发见的才能与最后习得的成绩有什么关系。以前在实验室试验心理能力或运动能力的相关的结果,是很不一致的。最近据测验几百成年人各种才能相关度的报告,则以为论理的记忆测验法为最好的一种,大概因和他种测验法的相关度高的缘故。
  关于各种能力因练习(practice)而影响相互关系的实验,也有一些结果。这种结果颇与职业心理学有关。
  这个实验是用七种不同的心理测验,令受验者十三人各试205次。对于受验者的职业、运动、饮食、温度、光力、动机、兴趣及测验的替换,均各顾到。受验的十三人,为四女九男,年纪自十八至三十九,皆已成熟,而且热诚忠实;他们皆得薪金,并用奖赏以资鼓励。每种测验纪录,须待试至三十五次以后才发表。每日试验五次,每次约四十分钟。测验的种类为:(1)加数(adding);(2)指相对字(namingopposites);(3)指色(colornaming);(4)辨色(discriminationreaction);(5)划去余型(cancellation);(6)投孔(coordination);(7)敲击(tapping)。测验结果证明,除辨色以外,都因练习而增进相互关系,而且练习时期愈长,则系数(coefficients)也愈大。
  因练习而增进特种能力的相互关系,是由于三种要素。第一种比较最不重要的要素为各个人动作的变易性。在练习曲线上,各人开始试验时的变易性要比以后的大。这种变易性因测验、因个人而有不同,到第二十五次以后大为减少。第二种较重要的要素为,各项测验本身因练习而有改动性。如指相对字一项测验,经多次练习以后渐与指色一项的情形相似;反应与刺激的字联结愈密,字数愈有限制,或竟减至一字。加法测验也有这种情形。故这三种测验的相互关系为最著,真正的系数也为最高。惟敲击测验始终没有改变,仅仅方法上及筋肉上稍有变动。第三种最与相关度的增进有关系的就是所谓“普通智力”(generalability或generalintelligence)。要发见这种普通能力的证据,只能从测验个人“最后的能量”(ultimatecapacity)得到。然初期试验所发见的才能,仅能表示低度的相互关系,乃是一种暂时应变的才能;以后经练习,变易,始得决定最后的能力。故各个人倘有机会继续练习以达到他所能到的最高程限,则他的工作成绩就可超出朋辈之上。惟对于初试才力及最后能量间的关系,我们所知尚少,自当更加研究;如欲把这种教育测验的方法应用到职业指导上面,尤不可不加研究。教育上的作用,在发见个人最需要的练习。职业上的作用,则在发见个人在某种行动上因练习所能到达的程限,以及现有的心力所能影响到将来事业的程度。
  再根据这种测验的练习曲线纪录,可信初期试验决不能规定受验者最后的能量。如七种系数的平均数初试为41,至第一百三十次则为92,增多一倍有零。将来如于测验种类加以精选,使初期的动作能显出与最后能量的相互关系,及个人练习所达到的限度,则“社会支配人性的术”庶几可以完成。
  十二 结论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职业心理学上的主要问题有三个:第一,个人如何可以明了自己心理上及本能上的特性以及和别人相比的方法?第二,个人如何可以明了从事各项职业所需的普通性或特殊性质因以自选一种最适合的职业?第三,雇主如何可以择定请求服役者的才力予以相当的位置?倘使职业心理学已达成熟的时期,则这种问题自然容易解决。可是现在的职业心理学离这个目标还甚远,如由以上各章所述,可见研究结果尚极参差。不过这种现象原是一般新的科学所不能免,他的进步往往很不匀称。因此职业心理学有进步的地方,也有落后的地方。
  所谓进步的地方是这样:自原人的魔术仪式、中古的说命法、脑相学、形相学以迄于今之客观研究。这种研究用在教育上,即为废止抽象训练而采用实际练习。在严密的心理学上,即为心理测验的实验应用。在更严密的智慧测量上,则为用智力量表以诊断缺陷、常〔变〕态及早熟。此外,又创制更复杂的测验,搜集许多种的模式,以度量种种心理作用。
  但所谓不充分的地方也就在此。有些发见应变的才能的测验,实不足以代表个人最后的能量。困难之点,一部分在于不能判定何种测验能立刻表示最后能量,而何种测验则不能。今要获得这种判定的知识,须令受验者能忍受长期的试验,庶几有所发见。而测验记录与职业成绩并无充分的相互关系的原因,则由于除智力外另有别种特性存在的缘故。这些特性为兴趣、刺激、情绪、好奇、竞争,诚实、忠心、敏捷、忍耐、游戏冲动等。又,个人除智力外,各具有某种更特殊的本量及倾向,为现行的测验所未能充分度量的。就职业时,即常感受这些特性的影响。近惟“成绩量表”(productscale)能度量这些特性。
  另一困难之点,在于现在用在比较上的职业成绩的直接测量本身含有极大的错误。直到近年,始注重于工业上个人工作的效率,于是心理的叙述法更觉有研究的必要。
  同时,发生更多的问题,且已有初步的解决方法。对于自己分析的指导及研究,正在有切实的兴趣的进步。对于朋友的推荐,以及书信学业的证明的考验,已使职业心理学有光明的气象。根据真确调查以定妇女职业,又使现代经济组织有改良的趋势。单就系统的提出职业心理学上的问题及方法而言,已比前几年视职业为神秘,以择业类赌博等情形大有进步。故在明白这一种新的应用科学的程序及其贡献的人,当能承认在这方面一位领袖的话是已经成为事实,不仅是希望了。“十九世纪证明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知识及利用这种知识以助成我们目的的能力,已经有了异常的长进;二十世纪则或者将证明我们对于人类天性的知识及利用这种知识以获得我们幸福的能力,也有相类的长进。”
  原载1925年1月20日《教育杂志》第17卷第1期

附注

①喀推尔 通译卡特尔(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编辑。 ①朗罗苏 通译龙勃罗梭(1836—1909),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刑事人类学派的创始人。 ①韦司娄通译威斯勒(1870—1947),美国民族学家。 ①比奈 通译比纳(Alfrod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法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室和心理学杂志的创办者,著有《实验心理学绪论》、《智力实验研究》等。西蒙(TheodereSimos,1873—1961),法国心理学家。1905年,协助比纳共同制订了世界第一份智力测验量表,1911年进行修订,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世称“比纳—西蒙量表”。此后,智力测验的方法便盛行于欧美各国。。 ②桑狄克 通译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动物心理学家。 ①蒙司推保 通译闵斯特贝尔格(1863—1916),近代心理学家、哲学家。有应用心理学创始人之称。 ①耶克司 通译伊尔基斯(1876—1956),美国心理生物学家。 ①披尔生 通译毕尔生(1857—1936),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现代统计学的创始人之一。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