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问题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21
颗粒名称: 青年问题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18
页码: 98-115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青年问题文章。内容描述了青年问题的意义及特色、青年问题的发生、青年问题的种类、中国现在青年生活的病态、青年的恋爱问题等情况。
关键词: 杨贤江 青年 问题

内容

目次
  第一 青年问题的意义及特色
  第二 青年问题的发生
  第三 青年问题的种类
  第四 中国现在青年生活的病态
  第五 青年的恋爱问题
  第六 青年的求学问题
  第七 青年的择业问题
  第八 青年的道德观念
  第九 青年的人生观
  第十 青年应有的生活习惯
  第一 青年问题的意义及特色
  这个青年问题,从来没有人讲过,因为这是近年才发生的新问题,我们都是青年,应该很有兴趣的来研究这个关于自身的问题。但是诸位不要希望我能够有完满的解决,我只能够提出问题来和诸位讨论。
  这个青年的“青”字,含有很好的意思:一是表示美满可爱;二是表示生长发展。“至于青年期”的规定,依各心理学家而不同,大概是从十三四岁到二十四五岁。这期内青年发达很快,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在这最重要的时期里,有几种特色表现出来,我们可把它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来讲。
  (一)生理方面。关于生理方面特色,一般的是:(1)体高和体重的增进很快;(2)筋肉甚发达;(3)性欲最强。各器官的特色:(1)触觉,容易怕热,而且怕羞;(2)味觉,食量增多,喜吃硬性和有刺激的食物;(3)嗅觉,喜用香水,喜吃烟、酒;(4)听觉,喜听自然界的声音及音乐等;(5)视觉,喜看颜色鲜艳的东西;(6)口音,声音变动,喜学他人的声音。
  (二)心理方面。关于心理方面的特色:(1)想象作用发达,往往有许多空想,自己描摹出来,视许多高远的理想为实在的事情;(2)爱情的表现,男女特别的意识发生,有怕羞的感情,这时有二点要注意:第一,此时两性的吸引力甚强;惟事实上却有时反不接近,觉得很怕与异性相见;但过了一时,又渐渐接近起来了。第二,青年因恋爱发生,能够不以自己为中心,有一种忘我的感情和牺牲的精神。(3)理性作用发达,什么东西都要盘问考察,以得一概念。此外还有三点:第一,有自知心,能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来当怎样。第二,有自决心,希望脱离一切束缚,要反抗家庭、学校及社会。第三,有合众心,喜组织团体,但有时因才力缺乏,不能持久。第四,矛盾与冲突,有时很热心,忽变为冷淡;有时很高兴,忽变为烦闷;有时主张急进,忽变为保守;有时很喜交异性,忽又很恶异性而主张独身。⋯⋯这种种大概可说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此外,还有许多在青年时期易犯的病,如:(1)消化病;(2)心脏病;(3)弯曲症;(4)吃音;(5)眼病;(6)睡眠不安;(7)神经衰弱或神经过敏等症。
  青年期的特色,大概如此。
  第二 青年问题的发生
  这里有二个问题,我们要知道的:
  (1)何以到青年时期才有问题发生?
  (2)何以中国青年从前不发生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因为青年时期以前,自我观念不发达,社会上所发生一切可喜可悲的事,都不能领受,在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美”的一种状态。到了青年时期,年龄渐长,自我观念就发达起来,种种人世间的事情,都要来萦绕青年的心志了,所以到这时期,才特别有许多问题发生。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因为从前的青年,生在一种极不自然的、被压制的环境里,从很小的时候,把他关在书房里读死书,大了为他娶妻、生子,这样地平平安安地过了一生便算了事。现在中国青年所以发生各种问题,原因是环境的变迁:(1)辛亥革命。许多青年学生参与政治,把从前那种压制的环境,渐渐推翻,自己要动起来了。(2)欧洲大战的关系。由民族自决,引起青年的自决。(3)“五·四”的影响。“五·四”一来,把青年好动的精神,完全拿了出来,把一切偶像、迷信等观念完全打破,于是从来所无的各种问题都发生了。再简单的说,就是从前在被压之下,一切都照“向例簿”遵行,或受命运所支配,再加以礼教的束缚、专制政治的影响,什么都不准有新意义发生,现在都变了,什么都要问一声“为什么”了。这可说是中国青年“启蒙时代”的一种好现象。
  这样,青年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很明白地知道了。下面再讲它的种类。
  第三 青年问题的种类
  青年问题的种类,究竟有多少,从来也没有人调查过;而且怎样的分类法,从来也没有人提出过;现在只得就我个人的观察,把它分为八类,对否请诸位讨论。
  (一)关于家庭方面的。青年因家庭而发生的问题,近年来实是很多,大概有几种原因:(1)家庭生活不能合于愿望;(2)父母缺乏教育常识;(3)感受家庭种种痛苦。
  (二)关于经济方面的。因经济而发生问题:(1)因经济困难,自己既不能生产,家庭又不肯或无力供给,于是发生烦闷;(2)因不会用钱,有些青年,经济原很富裕,乃浪费无度,以致有时冻饿。
  (三)关于身体方面的。青年在身体方面而发生的问题是:(1)精神容易疲倦;(2)性欲冲动得厉害;(3)不知怎样强健身体。
  (四)关于交友方面的。在青年时期最喜交友:(1)希望得异性的好友,常常打算怎样可交异性;(2)有些是不善交友,尤其是见了异性,话也不会说;(3)觉得交友困难,缺乏诚意,于是便不愿交友。
  (五)关于求学方面的。他与恋爱一样重要,而且困难:(1)要读书而无钱;(2)有钱而无好学校;(3)觉得求学实在太苦了,自己简直不知道如何读书,读些什么书;(4)觉得自己知识浅薄,又苦无从下手。
  (六)关于动作方面的。还有许多问题:(1)对人的态度怎样?
  (2)许多旧习惯应否遵行?(3)对父母怎样去孝?对师长怎样去敬?究竟该不该孝?该不该敬?(4)个人的行为是浪漫或拘谨?都是使青年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
  (七)关于婚姻方面的。一般青年烦闷的大原因,多半在此:(1)不满意于父母代定的婚姻(已成婚与未结婚);)觉得在僻地不能得着恋人;(3)有恋人而不能达到目的;(4)恋爱目的达到后,或因经济和性情的关系,又成问题;”。(5)因恋爱失败,抱“独身主义(八)关于人生观方面的。青年在这种混乱的世界里,因不能得到正确的人生观,又发生许多问题:(1)不知人生究竟为什么;(2)因不能解决一切而烦闷;(3)深恶现世,深爱将来;(4)觉得人生没趣,很想自杀。
  看,青年竟有这许多问题——上面还不过是举例,其余当还很多。但在现社会里,无论如何,终不会有完满的解决,除非在社会革命完成之后!
  第四 中国现代青年生活的病态
  中国现在的社会,各方面都不能使得青年满意。于是一般的青年在现社会里的生活,便起了各种的病态,最普通的,就是:(一)烦闷无聊;(二)游浪享乐;(三)闭户读书;(四)信无政府主义和新生活。
  (一)烦闷无聊。青年因为不能得着满意的生活,便觉人生没趣;对于人生究竟为什么的问题不能解答;对于外界的不合理又不能反抗;遂终日烦闷无聊,不能自解。青年所以会弄到如此,原因本很复杂,但大概不外下列几种原因:(1)受旧社会家庭的压迫,经济不能自主,使得他一动也不能动;(2)旧社会的习惯不好,青年很不愿做那种拜年、送礼等无谓的礼节,但又无力反抗;(3)受了西洋新说,要求恋爱自由、社交公开,但又不能做到。有了这些原因,不能不烦闷无聊,也只得烦闷无聊。不过根本的原因,还在自身的矛盾。从前不意不识,现在觉悟了;觉悟了,一切都不满意;不满意,又无法达到满意,于是只有烦闷无聊。有人说,现在烦闷无聊的青年太多了。我以为,能烦闷无聊的青年,还比那不知不识的好些,因为多少总还有一定生机。
  (二)游浪享乐。这种青年,倒是很可危险的,他们因为学校不好,无法改良,索性不管,去到社会上游浪,寻个人的快乐,作出种种不好的行为。这虽是最不应该的,但我们也还应有相当的原谅。我们应该要恳切地勉励他们,劝告他们,使得他们仍走归正路来。
  (三)闭户读书。这种青年,现在很多,关起门来读死书,一面要整理什么国故,一面还讲修养,尚纯洁,绝不干与外事。我们并不反对读书和修养,不过像他们这样做法,实与现社会无益。因为这种青年,大多数是“拘谨”的,所谓循规导矩的好学生,学校怎样,他就怎样;社会怎样,他也就怎样;这实是一种顺俗的青年,把活泼有作为的气象完全丧失,少年而老成,所以把中国变为一个病夫国了。
  (四)信无政府主义和新生活。这是关于思想方面的病态,比前几种更厉害。无政府主义和新生活者,理想更高,实际更难实现。无政府主义者,第一反对强权。强权本很不好,但你不用强权去反抗,那强权也不会消灭的。第二反对有强烈性的团体组织,这是根据反对强权来的。但是,知道要改革现在的社会,必须有强大的团体组织,个人自由也不是在现社会里所能获得的。至如新生活者的主张,以现社会不好,自己去创造另一个社会,造成一种新生活,试问事实上办得到吗?老实说,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不是现社会的需要,讲不到社会的改革。如其一般青年都这样地空想着有绝对的自由平等的社会实现,而不知根据事实,想出方法去干,真是太无意识了。
  第五 青年的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在青年是一个很重大而切身的问题。现在把它分做三层来讲:
  (一)恋爱在青年生活上的位置;
  (二)中国青年的恋爱问题;
  (三)怎样解决恋爱问题。
  (一)恋爱在青年生活上的位置。恋爱在青年身上究竟说占有什么地位?生物学告诉我们说,人生有两大欲望:一是食,一是性;食为维持个体,性乃繁衍种族。所以,反对恋爱实无异反对吃饭,因为食与性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可是对于恋爱,实有许多人非难它。这有两派人:
  一是旧派的禁欲说。他们反对一切新名词,怕见“恋爱”的字样;这实是不通,根本自己否定是人。
  二是新派的小事说和救国说。以为恋爱是小事,救国才是大事,青年应当专心学习,应当从事救国。
  但要知道,青年未得性的满足,实与饿肚一样的苦痛。恋爱是青年的权利,他们既已发生了这个问题,硬要禁止,无异叫饿肚者不要吃饭。自然,我们该得告诉他们:国家危亡的时候,救国是青年的责任,你们决不要专心于恋爱。而且我们还得告诉他们:在现在这个时候,要满足恋爱的欲求,也有许多不可能的地方,你们应该先把这些障碍除去。
  我以为,恋爱并不是小事,乃是青年切身的大事,虽不是唯一的大事,总也是一件大事。所以我们要重视恋爱,总括起来,可说有二大理由:(1)这是青年时期很重大的事;(2)是青年对于这已有许多问题发生了。
  (二)中国青年的恋爱问题。这里可注意的,有下面的六点:
  (1)恋爱与已结婚者——这本该不生问题,但事实上却发生许多问题,由离婚事件的多可以知道。离婚的发生,定是双方有不适合。我们主张,夫妻有不适合,还是爽快离去的好;但事实上却做不到,因此有逃婚等事发生。我以为,在现在社会里,除万不得已,只好双方牺牲外,能够不离是最好;即离去,男的也应对女的设法,使不受过分的痛苦。
  (2)恋爱与已定婚者——这不是离婚,乃是退婚或解约。近来发生这种问题的更多,但得着完满解决的很少;这是因为家庭的压迫甚严,而且常以停止学费的供给来恐吓,于是乎只好青年受牺牲了。
  (3)恋爱与未定婚者——现在一般尚未定婚的青年,当然是不满意再由父母代定,必须自己去找同志。所以天天打算,我怎样可得恋人?有了恋人,怎样可进行结婚?怎样可以使得对方满意?这种问题,都要自己想法去解决;因此,恋爱与未定婚者的关系格外重要。
  (4)恋爱与社交——这问题关系很是复杂。近年来社交稍为公开,恋爱便随之实行,好像社交必恋爱而且结婚。其实不然,社交是社交,恋爱是恋爱,只可说恋爱必须经过社交,社交结果可成恋爱,并不是要恋爱才社交,社交一定要恋爱。不过社交真的公开了,男女接触的机会多了,当不至于有找不着恋人的痛苦。
  加本特①说:“男女一见面之魔力很大。”所以社交是应该留意的,不要一见而鍾情恋爱。
  (5)恋爱与经济——这是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因此发生的反动和谬误很多。有许多青年男女,问他们为什么不结婚?说是没有钱,要自己经济独立了才可以结婚。这固然是不错,但他们竟承认这种事实而不肯加以思考,乃是大错。我们先要明白恋爱与经济一般的关系:人生两大要求,是“食”与“性”,两者是一样重要:一方面不能不吃饭,一方面就不能不求爱。但是在现存经济制度底下,恋爱是完全受着经济的支配,在这种资本主义组织的社会里,什么也成了商品化,人也变了商品,可用金钱去计算价值。恋爱也用钱去买,没有独立的恋爱可说,都是附带在经济之
  下。因为如此,恋爱便有许多变态的现象出来:(a)不得恋爱,因
  为无钱只好不结婚;(b)勉强结婚,而经济不够,处处不自由;(c)宁愿独身,违背天性;(d)性欲冲动,即行堕落,男为嫖客,女为娼妓,这是何等可怕的现象啊!所以要讲恋爱,实非根本的改革现社会的经济制度不可。
  (6)恋爱与独身主义——一般青年就因为得不着满意的恋人,索性主张独身,这是一种反动的不好的现象,把人生一半的要求抛弃了;而且这种态度,实是一种勉强的消极的办法,不是根本的解决,痛苦仍不能免。更有把这种独身认为一种主义,那更为可笑。惟真有特别情形,自愿独身,像爱伦·凯②那样也还可说。
  (三)怎样解决恋爱问题。上面说过,恋爱问题,有各方面的困难,我们究竟怎么去解决呢?解决的方法,可分为几方面:(1)社交公开——增加恋爱的机会。
  (2)教育平等——增加有知识的女子。
  (3)婚姻自由——由青年男女各自选择。
  (4)经济独立——这是最重要的,免除一切的压迫,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过,在现社会制度之下,这些方法怎能办得到?试问教育何时能平等?经济怎样能独立?所以无论如何,应先改革社会制度。诸位!眼光远大些,为根本着想,只有革命是解决的唯一方法!
  第六 青年的求学问题
  青年对于求学方面,近年来可说有一种好现象。中学毕业生一年多似一年;入大学的,出洋留学的,也年年增加。但这是表面的观察,实际里却也有很坏的现象。因为在现社会里做事,都要讲“资格”,如能在大学毕业,甚至能留学外国,加上一个硕士、博士的头衔,那就引为非常荣幸的事。因此,向上读书的现象,表面是“知识欲”的发达,里面实是“虚荣心”的逼迫,于是“资格”与“学问”便成为两件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不好的现象!
  以上是我对于一般的观察,究竟这问题——求学问题——的本身怎样?发生的原因如何?说到问题的内容,大概不外乎下面的几种:(1)没有钱入学校;(2)家庭不肯供给;(3)觉得学校不好,愿自退学或转学;(4)学校经费没有,不能开学;(5)觉得现社会太坏,不能安心读书;(6)本来应该读书,但良心不安,想到社会上去活动。这许多都是现在青年所发生的求学问题。现在我总括的提出二个问题来讲:
  (一)无产者的求学问题——这个关系重大些。
  (二)能升学者的求学问题——还是埋头读死书,还是兼做活动?
  依我说,无钱只好不升学,这就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因为现在的学校,根本不是为无产阶级办的,科学也非为无产阶级设的,就是去学了也无用处,所以还是老实安分点,不想升学吧。否则,只有打破了现社会一切制度的一个救济方法。
  不过,求学与升学是两件事;青年尽可不升学,但一方面尽可以求学。因为求学问不必一定要在中学、大学或外国去的;实在青年尽可以自学,不是不入大学就不可以做人。中国有几所大学?怎能个个青年都能够入大学?我们尽可以换了求学的方法——实行自学——所以不升学,也很有做学问家的;并且还该明白,你们所以不能升学,也不能去怪谁,只能怪社会不好,这一点是青年们应该觉悟的。自学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面做事,一面读书。但有人说,这方法究竟靠得住吗?要说一定可以学到怎样,我也不能说。但总有好处,或竟比在大学更有好处。自学成功的,在历史上有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像中国的孔子、孟子;外国的富兰克林、林肯等都是。就是近来,也有许多学问家全靠自学成功的,他们甚至连中学都没有入过,不过只看各人用的方法如何,决定他成效的大小。我是相信这方法是有效的,只要能够专心、吃苦。我有一位朋友,他的英文知识完全由自学得来,他竟能翻译杜威的书籍,没有错误。但是自学困难的地方,当然也有,只是不能升学者,别无他法,这一条还是可走的路。——这方法,我还以为并不限于无产青年,即有产者如不满意学校,也可这样办。要知道求学问的目的是在明白做人,这便是还要在实际社会上去观察、调查,才能亲切地了解。
  有反对自学的人说:“仅仅一个中等学校的毕业生,学问不够,不能自学。而且在求学的时候,不能同时做事,他的能力薄弱,也不能做什么事。”这种观念完全错了:(1)是把求学和做事看做两件事。就是把知与行分开了,要等学成功之后再去做事,试问何时可以学成?(2)这样永远也不会有实行的时候,因为学实无成功可言。有许多学要从做事获得的,从来“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如今一定要说“女子未养小孩就不配生小孩”,这岂不是笑话!况且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的,必从实际经验上得来的才是真实的学问。至于说做事能力薄弱,我们并不希望他能做天大的事,只要各尽所能好了。
  说到有钱而能够升入大学的,那当然也好。不过,他们应该知道怎样的学习功课,才能够一面帮助其余不能升入大学的青年,这是他们的一部分责任。他们更要明白,不是他们有特别的才能可以升入大学,实是所谓他们的运道较好,生在有钱的人家。所以大学生应该拿出他的良心来帮助贫苦青年,并替社会做事。他们还须要学与行一致,譬如学医的,就很可替贫民医病;学工程、新闻的,都很可以帮助改革现社会;这是我们希望一班能受大学教育的青年的话。
  第七 青年的职业问题
  职业问题,就是生活问题。照理论讲,职业的标准是:(1)应以个性为主;(2)要按照家庭的情形;(3)顾到现社会的需要。但是实际上,有不能按此种标准去做,如一个工科毕业生,因为社会上的工业界不能用他,他为生活起见,不能不另择他种职业。
  即使有了什么相当的地方,也非运动不可,不能很正当的光明的进去这种地方,便觉得十分痛苦,不能实现自己底理想。这虽是一部分由于青年的理想太高,但实是社会太坏!
  现社会里已发生的谋生困难,实有出于我们意料之外的,竟有所谓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饭吃。前年——一九二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招收校对员,名额只有十名,报酬每月二十元,还须自备膳宿,程度要中等学校毕业;不料登报后,报名与考者百余人,竟有许多专门学校和大学毕业生也来报考。专门和大学学生,不能说没有才能,但区区二十元的报酬也去竞争,可见社会生计之难已达极点;更可见中学以上的毕业生无事可做的真多;还说〔明〕留学生闲居无事的也正不少!这样怎能怪社会上有许多高等游民!
  现社会里选择职业之难,已不消说得了。况且有许多事业,简直是无用的,有害社会的,稍有觉悟的青年便又不愿去做,于是更加困难了。
  实在现代的职业更无高下贵贱的分别,总之无非为了吃饭。什么做教员、编辑、店员⋯⋯都一样的不得已,甚至与娼妓的一样,同是卖了身体去换饭吃!在现状之下,决找不出理想的职业;决没有可供你快乐的地方,都是一样的痛苦;决不能由你去作自己愿意而有改造创作的工作!这样,只有老实不客气的说,我是骗饭吃的;但是在这骗饭吃的时间,必须一面去做我愿意而有益于社会的工作,才稍觉得问心无愧。
  原来工作即是生活,应该很快乐的:一天不做工,便一天不能吃饭。青年不愿饿死,谋饭吃的本能起码要有的。我愿一般青年快快预备起来!
  总之,我们现在做事都是骗饭吃。试问在现社会里到底谁不是骗饭吃?不过,我们青年应该另有改革的责任,一面仍应做社会的事业,千万不要忘记肩上的重担——改革现社会!
  第八节 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问题很不容易讲,现在旧道德已经破坏,新道德尚未建设,实在无从依从。但有几点是很明白的,现就我的意见,分别的来和诸位讨论一下。
  (一)道德是变迁的。道德的标准,实是依时间和空间而变迁的,没有什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蠢话。(1)以时间论,在君主时代,臣子当然以忠君报国为道德;儿子当然以显亲扬名为道德;妇女当然以贞节为最高道德,什么“男女不相授受”都是道德。现在却都不然了,君主推翻,改为共和;认定人是社会的分子,不专是父母的儿子;男女同学,社交公开,自由恋爱;这都是应该的了,也就都是道德的了。(2)以空间论,杀人原为不道德,但也有娶妻须先杀人;有父母死后用棺埋葬,也有用火烧或抛在山上给鸟兽吃的。可见全世界的道德,没有相同的,各因他的习俗环境而异。所以我们现在的青年,对于旧礼教,实可不要遵守;对于古圣贤,实无再崇拜的必要了。
  (二)道德是阶级的。人类依了经济的地位而异其道德观念。如处于现社会有利地位的,以拥护、维持现制度为道德;反之,处于现社会不利地位的,则不以拥护、维持为道德,而以反抗为道德。譬如平民对于军阀、政客、外国人,都用不着奉承、恭维、忠诚、效劳,一切都要反抗。还有那教士,以祷告、尊重上帝为道德,不信教的则以反对上帝为道德;所以那种军阀、官僚、外国人所信奉的道德,我们青年并不要遵守。我们否定了现社会制度,应该反对压迫阶级的道德。有良心而觉悟的青年,当自愿帮助被压迫阶级,反抗一切压迫阶级。
  (三)道德是社会性的青年不能单讲个人的道德,因为道德并不是属于个人的,是有社会性的。我们中国人,从前专讲个人的修养,不管社会;要知道,社会的道德不好,不管个人怎样的好也是无用,终为恶势力所同化。所以社会的势力,很能影响于多数人的道德的,如中国以穿长衫、作揖、跪拜等为道德,外国则以穿短衣、脱帽、握手等为道德。因此那种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不管个人的品格弄得如何的高尚,在不好的社会里,终要堕落的。要防止各人的堕落,只有靠团体的扶持、督促,实行改革现社会。因为要〔在〕现社会里,保持个人的纯洁品格,徒然增加压迫阶级的光与力,替他们捧了场面,这实是“为虎作伥”!
  (四)道德不是空想的道德是活动的、实际的,不是静止的。什么读格言、静坐、反省、安分守己、修身养性、守身如玉的人们,算不得有什么道德。因为他们对于社会并无影响,好也好在他个人。从前历史上的什么忠臣,到国家亡了,即以自杀了事,这与社会有何益处?如其大家都以一死了之,社会还能改造吗?所以我们评判一个人的道德,要以客观的态度,从实际上看他做出来的事业,以定他道德的高下。个人的私德,可不必十二分注意⋯⋯因为单讲修养、卫生的人,不见得有用。如一个专讲论理的人,而行为却同拆白;一个专讲克己复礼的人,一到都市便患花柳病;一个专讲家庭和睦的人,却天天和家人相打骂;这种人实比那不讲道德的还要坏得多。所以我们说,道德不是空想的,是要实行的。
  总之,我们青年的道德观念,应该具有上面讲过的四种;尤其要明白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所以青年社会里,要讲道德,防止堕落,只有结合同志,藉团体的力量,互相勉励,努力进行,切莫做安分守己的奴隶!
  第九 青年的人生观
  人生观,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人以为,非哲学家不能解决,也非哲学家不配来讲。我却以为不然,木匠、乞丐,都有他们自己的人生观,根本各人有各人的人生的见解,不一定要哲学家才配讲。我虽非哲学家,但亦可以和诸位来讨论。
  依我以非学理的来解决,这是很容易的,就是不可以厌世。照人生二字的意义来讲,已很可以明白:
  (1)人是一种动物,就是“人应该活动的”,不动便是泥菩萨;(2)人是一种生物,有求生的欲望,向生的一条路上走,去想生的方法;
  (3)人是进步的,这是人的重要条件,如单是动一生,不知求进步,那与一般动物无别了;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就全在能求进步这一点。实在不但进步,还须革新。
  这样论来,人是活动的求生的进步的。青年的人生观就该依据这条件去努力——发达生长,永远保持着这种青年的精神。
  青年有了这种向上的人生观念,对于正当的欲望,必求满足,努力以求满足,不该自己消极的制止。青年应有这种勇气,努力奋斗,不顾成功或失败,即失败了,亦是有益的。青年应根据了这种不怕难的勇敢的人生观,去努力做一切事情。
  第十 青年应有的生活习惯
  此外,还有几种生活习惯,青年应该注意的,我再来讲一讲,以作本问题讲演的结束。
  (一)身体的锻炼强健 青年第一要紧,应把身体培养得健康,能够忍劳、耐苦。否则,身体力量不够,虽有努力工作的志愿也不能达。锻炼的方法,与现代讲体育和卫生者不同,他们要许多器械、设备,这是资本家、贵族式的,不是个个青年办得到;我们只要不费钱的方法,如同走路、做劳苦的工作,可随时利用,一切衣、食、住,在相当的限度内以最低为最好。一般身体的强健比较,我们中国人比外国人相差远了,这是最要注意的。
  (二)工作的学习专精 有了强健的身体,但是还必须要有专精的技能,认真、细心地去做。一个人,对于起码的生活技能,一定要有点;尤其是知识阶级,将来生活的危险,恐比工人还不如。因为他们只靠俸给生活,收入有限,社会生活程度日高,本来已不够开支,再如没有工作,便无办法,真只好“坐以待毙”了!
  (三)兴味的发扬浓郁 这一种是很重要的,做事有了兴味,才不会厌烦。中国的青年,受了从前那种所谓规矩的教育,竟有连笑也不能,到处表现着一种死板的脸孔,一点兴味没有。还说什么“文质彬彬”,把青年原来的活泼性、趣味性,完全消灭了。青年的兴味,不怕浓郁,越浓越好。青年应该恢复了那要笑便笑、要哭便哭的本能!
  (四)团体生活的训练纯熟 中国人向来是主张个人生活的,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要知道,我们做事非有团体不可;要防止个人的堕落,也非有团体不可。因为团体是有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纪律,大家须严守纪律,维持秩序。这样就是一个坏的人,经团体的监督,也自然会好起来。我们中国人很缺少这种团体的生活。看,不论什么团体里,都有不依章缴费、不依时到会、不实行决议案的弊病。我们青年,绝对不该如此,平时应注重团体生活的训练,使它纯熟起来。
  最后,我还有一句话,就是我们青年究竟应做哪种人?站在哪个阶级?现社会里可分为二种人:一是“人上人”——资本家、军阀、官僚等——即所谓压迫阶级。因为有了“人上人”,便造出“人下人”来了。“人下人”是专替“人上人”工作,为他们的奴隶。如果愿意做“人上人”的青年,那是绝对错了,但是“人下人”又个个都不愿去做。既然这样,我愿你们且去做“人中人”,大家平等,没有阶级。“人中人”就是与“人上人”为敌,与“人下人”为友,打倒了压迫阶级,使“人下人”脱离被压迫的地位;换句话说,就是要对现社会反抗,实行革命。
  话讲完了,祝诸君努力!
  1924年8月讲
  原载1925年1月27日~31日《民国日报·觉悟》

附注

①本篇系演讲记录。记录者:唐公宪。1924年7~8月,上海学生界举办“夏令讲学会”,杨贤江应邀赴会作专题讲演 。原发表时,题下标有:“一九二四年八月上海夏令讲学会讲演稿之一。” ①加本特 通译卡彭特(EdwardCarpenter,1844—1929),英国费边主义者、诗人,诗风受惠特曼影响较大。 ②爱伦·凯(ElenKey,1849—1926) 原名卡罗琳娜·苏菲娅·凯(Karoli- naSofiaKey),瑞典女作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保障儿童和妇女权益的运动,有“瑞典的雅典娜”之称。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