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18
颗粒名称: 教育问题①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0
页码: 74-93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教育问题文章。内容描述了
关键词: 杨贤江 教育 问题

内容

一 绪言
  通常讲到教育,不是讲教育的理论,便是讲教育的方法。但我不是一个专门研究教育的人,也不是具有实地经验的人,所以什么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是我所不能讲,也是不敢讲的。现在,我只就中国眼前的教育状况里找出些问题来谈谈。
  我这次讲演共有八小时,可把它分为两部分:
  一、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怎样?
  二、怎样改革现在的教育?
  二 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
  一、三十年来的回顾
  我们要知道中国现在的教育,先要看一看二三十年前中国历史的大概。当一八四〇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闭关自大的国家,以为什么都是中国好。从鸦片战争及中法战争失败以后,才知道中国是不及外国,但还以为是军备方面的不及。所以那时曾国藩等便提议固海防、制军火、开矿山、办铁路,此外便无所知。其时派人出洋留学,也以学习军事为重。到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以后,才觉悟到中国不仅军队不及外国,尤其是教育的不及,才有主张废科举、兴学校的提议。
  到了一九〇五年(光绪三十一年),才成为中国教育上一大革新的纪念。自然,在这以前,也就有了许多萌芽,如在一八四二年(道光二十二年)订结《南京条约》以后,已有许多教会学校北京且设同文馆,上海、广东等处也有;中日战后,北京大学也开办了。①此外,如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的预备“立宪”、兴学堂、废八股、翻译外国书籍,那也可说是教育上的革新,惟当时未及完成。到一九〇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下谕各省设立学堂,不过一方仍存科举。直到了一九〇五年才完全废除科举旧制,所以叫它做中国教育史上革新的大纪念。同时政治上亦有变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②他们回国后,改组中央政府,并添设“学部”,专办教育事宜。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生做教育总长时,曾颁布新学制;③直到民国十一年,又有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决的“新学制”,④经政府公布施行。我们的回顾,大概如此。
  二、民国以来的教育趋势
  以前的可不必再讲了,现在我们看一看从民国以来的教育趋势怎样。依我说,大概有五种趋势是很显明的(前四种根据刘伯明先生的意见)。
  (一)社会的意识。从前的教育,只为私人的,没有为社会的;辛亥革命以后,新教育发生了。大家知道,现在已是共和民主的国家,不专靠皇帝一人,什么都该有群众的力量,所以教育也不可偏于个人的修养,而应有社会的兴趣,以便实现民主的理想。这种意识底表现,像民八的“五·四”运动,就是一个好例。那时全国青年,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个人,应该是为国家、为社会的,当时还有句很时髦的话叫做“社会服务”,这就可以表示一种“同性”的发达,是由于有了社会的意识而起的。
  此外还有两方面可以注意的:(1)为“义务教育”的发达。除学生办有义务学校外,其它如山西一省,据说已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受过义务教育。不过内容怎样,尚难知悉。(2)最近“平民教育”的风行。据说,这一年中已有五十万人受过平民教育,可见发达甚快。
  (二)自由的意识。这一点是从新文化运动得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民国五年《新青年》创办时。①此后大家对于社会遗传下来的种种习惯、风俗、学说以及一切制度,都起了怀疑、批评,不肯一味信从,所以如贞操、拘谨等道德观念都打破了。至在教育上的表现,则民国八年美国杜威博士的来中国,很有些影响。他到处讲“本能”、“兴趣”、“自动”、“自治”等等,当时有许多校长、教职员们真怕得很,以为这样要不得了,学生不能管了。以后在教育上的确又发生了许多新的现象,如学生自治、选科制、学分制、设计教学法①、道尔顿制②等,都是发展个性的表现。此外,更实行男女同学以表现人类的自由。又提倡文学革命、普及语体文,以解除历来文字的故障。
  (三)职业教育。从前中国读书人是不做生产事业的,以为是一件卑下的事。到了革命之后,为时代潮流所趋,西洋工业制度的输入,于是知道生产事业的重要,于是教育上就发生一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近来很是盛行,民国六年组织了一个“中华职业教育社”③,现有社员四千余人。据他们的调查,全国职业学校数在一九一六年为五一三所,一九二一年为七一九所,一九二二年为一三五三所。到现在职业教育的势力已经很大,在“新学制”里占有一定位置,而且不论什么学校,都可设置职业的课程。
  (四)科学的精神。这是在教育上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好现象。从前中国人极少有科学的头脑,故思想总不免笼统、含混。科学的精神在于:(1)是虚心的,不肯武断;(2)是诚实的,不能杜造;(3)是真确的,事实怎样表现,就怎样记载。这些都是中国读书人以前所没有的。现在以科学的方法应用在教育上的,有如:(1)教育、智力等各种测验;(2)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
  此外如:(1)孟禄①博士来华调查教育实况。(2)推士②讲演科学教育的教法和材料。(3)麦柯尔③论制测验材料。(4)张仲述④研究中等学校课程改造,都是教育上科学化的表示。
  (五)政治的空气以上四种趋势,是根据刘先生的。但还有一个趋势——第五个趋势,很可注意的,就是“政治的空气”。从前教育与政治,毫不发生关系,有一种“教育不该干与政治”的谬误观念。民国以后,教育与政治,自然的生出关系来了。如民元革命时的女子北伐队、学生军、开办法政学校等。不过那时都还是一般青年学生,不是全体教育界。教育界与政治发生关系,开始于民国九年。这年七月里,北京教育界胡适之先生等有一篇《争自由》的宣言发表。到十一年五月,有《努力周报》出世。他们又提出要“好政府”的主张,实际虽无影响,但也总可以表示教育界干涉政治的一点。实际上发生问题的,就是“六·三”惨剧。这事是为了政府(?)欠薪至三月之久,国立八校于三月十四日决议停止职务,到六月三日尚未有解决,于是八校教职员齐赴总统府请愿,与守护冲突而流血。教育界所以干与政治,也是不得不然的。但是,现在还有许多学校不准学生与闻政治,实是可笑呵!近日报上又有北京八校代表发表宣言,做“废约运动”,①他们明白了中国所以弄到这步田地,都是受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这虽是只举一个北京的例,实在别处也都有这种觉悟。知道政治非我们去干与不可。这实是一个教育界很好的现象。
  以上五种趋势,都是从好的方面讲。但坏的方面也很多,说起来便可把这些好的现象完全推翻。这让明天再讲吧!
  三、从数量上观察中国的教育
  现在我要讲一下中国教育在数量上究竟怎样。讲起来是很可笑的,也很痛心的。据《中国教育统计概论》一书的记载——从一九二二年五月到一九二三年四月,除天主教办的学校外,其余公立、私立、教会立都在内,如下表:
  小学学生数——六六,〇一八,〇二〇。
  中学学生数——一,八二八,〇四〇。
  专门大学学生数——三四八,八〇〇。
  总数——六八,一九四,八六〇。
  这里面有耶稣教教会学生,共二〇四,〇〇〇。内含:
  初小学生——一五〇,〇〇〇。
  高小学生——三五,〇〇〇。
  中学学生——一五,〇〇〇。
  师范学生——六〇〇。
  专门及职业学生——二,〇〇〇。
  此外天主教教会学生总数为一四四,三四四〇。
  再看全国女学生的数目,那更是寥寥无几了。下表是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三年的统计,教会学生都不在内:
  初小学生——三六八,五六〇。
  高小学生——三五,一八二。
  中学学生——三,二四四。
  师范学生——六,七二四。
  职业学生——一,四五二。
  大学学生——二三六。
  总数——四一五,三九八。
  再,男女同学的女生数——一九二三年调查:
  北大一一;东大四四;南开大学二三;北京师大一六;北京中大一四;厦门大学四;上海商大四;广东岭南二三;上海沪江九;长沙湘雅二;总数一四〇。
  中国女子教育,真是可叹!全国共计一,八一一县,内中有四二三县没有初小女生的,有一,一六一县没有高小女生的。男女同学发生期间还很短。以民国九年北大收旁听生始,后来“南高”、“广高”等也实行男女同学了。依学制最初的规定,只许初小同学,但到一九一九年中学校也有许多同学了,小学更不生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中国只有这样一小部分人得受教育,究竟为什么?我们只要一看全国的教育经费怎样,就可知道。以民国八年的预算,全国教育经费只有六,二〇二,〇六五元,政军费却有六四七,六七一,七八九元。这样看来,教育费不及百分之一,教育怎么能够发达?依各国例,教育费应有百分之二十。所以一国的政治不改良,教育是办不好的呀!
  四、教育上不好的趋势
  教育上好的趋势,我们已经说过了。现在我们把坏的一方面来看看,那实在是一桩痛心的事!这不好的趋势,约有三种。
  (一)商业化的教育。近年来中国教育,已成为一种商业化了,这实是学美国讲“效率”、求“速成”的结果吧。中国的教育固然也需要着“效率”,但专注重知识的授与,对于人格精神的培养,毫不顾到;教员只教书本上有限的呆板的知识,永不会知道使学生怎样做人,完全是那商店店员对于顾客的行径。还有一种所谓教育家(?),他们简直说学校就是商店,教职员就是店员,学生便是顾客,你们不愿来买货,尽可跑到别家去,这真是笑话了!(二)复古运动。这是最可怕的一种不好的现象。它是时常想出来的,真是一种捣乱鬼。我看这复古运动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民国成立后就发生的,就是那什么“孔教会”。后来袁世凯要做皇帝,便利用他们,提倡什么“忠孝节义”,颁布“尊孔命令”,要学校注重“读经”。到民国七年,“安福国会”更要把“孔教”定为什么“修身大本”。还有那反对新潮的湖北教育司干涉女学生更是岂有此理,说什么二十岁以上的女生定要穿裙,衣要长至膝下,鞋要用青色,袜须着白色,如其违犯,即开去学籍或永远驱出学界。更有那不通的教育部,也发出同样荒谬的禁令,如:(1)不准剪发;(2)不准无故请假,结伴游行;(3)通学女生不得过十四岁;(4)不准自由结婚。如有违者,记过、斥退,甚至罪及校长。这是可怪极了!
  第二期,是新文化运动后所发生的,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响:(1)是反对语体文,仍用古文;(2)提倡节孝,还有什么“同善社”提倡迷信;(3)旧有的顽固派依赖势力,压迫新潮,禁止学生买新书。这都是岂有此理的复古呵!
  第三期,最近时期发生的,像北京方面,有失势武人要北政府(?)令各省学校读那江希张做的《四书白话解说》,好在这书被教育部批驳了。各省军阀也有提倡尊孔、读死书的,如某督军亲自考试全省中学生是。他们以为中国现在的不安,是由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所以非学古不可。此外还有所谓新教育家,全国有名的美国留学的女教育家,竟反对提倡“性教育”,并主张女生外出必有人跟随。最近奉天省长禁止用语体文、注音字母,并不许学校有童子军。更有什么中学校要学生考策问式的国故。这些都是违反教育原理、时代潮流的荒谬主张。这样,可见有了新的运动,也有旧的势力起来反抗,不过到底究竟是新的战胜。
  (三)教职员的不称职。我们现在再看中国现在办教育的人究竟怎样?据东大教授汪懋祖先生说,现在最时髦的教育家可分为六派:
  1.学究式的教育家——胸襟狭窄,只管自己。
  2.乡愿式的教育家——自己毫无研究,以别人的是非为是非,表面却是很恭敬的样子。
  3.小贩式的教育家——能懂得一点外国文,常译些外国书,请名人作几篇序。
  4.商人式的教育家——用商人的手段、广告的方法,请几位名人讲演。
  5.江湖卖技式的教育家——从外国留学回来,便在报上大登广告,什么博士、硕士等,并有那商人式的教育家为之宣传。
  6.政客式的教育家——这一种最坏,大多是地方土豪,并不懂得什么教育。
  以上这六派,在事实上的确如此,所以就介绍了来。现在我个人还有点意见。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学校,不论大学、中学、小学,实在都太坏了!就大学方面讲,我以为一般的大学教授实在太容易做了,差不多不问学问如何,只要有钱的人跑到外国去一趟,拿一个所谓博士、硕士回来,就都是大学的教授。中学教育,那更悲观了。不但教学法不良,实在已失了办学的宗旨,只不过知识的授受,绝没有品性的陶冶。所以学生自治弄到现在,还不见有成绩,实由于教职员不负指导责任的缘故。现在中等教育,我以为有二大缺点:
  (1)不能使学生知道怎样解决自身问题。如“升学问题”、“婚姻问题”、“职业问题”等,教职员都未注意到,或者他们也还不懂得,不配去指导学生。
  (2)读书法的缺少。现在许多中学生,只知呆读死书,教员永也不教他们这样研究的方法。
  说到小学方面,孟禄博士虽称赞中国教育小学最好,不过他这话是不可靠的。因为他所见到的只是几个大都市里几所本来有名的小学;内地小学,他并没有知道。要知道,中国的乡村小学真是坏极了。小学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应该是很重要的。以中国人民四万万计,至少应有四千万受这国民教育的,但据上面的统计仅六百万光景,只有百分之一四,相差何远?小学教员以每人教四十学生计,至少应有一百万,但现在只有二二三,二七九人;而且里面还有许多没有小学教员资格的。据浙江新昌县民国十年的调查,全县小学教员资格:高小毕业生有百分之三八,科举出身的有百分之二三,师范毕业生仅百分之一三·五。还有一层,小学校的报酬实也太少了。据说浦东一带每年仅四十元的很多,所以往往因生计困难,不能久任其职;浙江宁绍一带的调查,小学教员任职年数,平均两年不到。
  诸君,请仔细想一想,究竟为什么缘故,中国的教育现在弄到这步田地?在这样的教育情况底下,提倡教育可以救国是对的吗?
  五、中国教育上的几个特殊问题
  中国的教育上,有几个特殊问题,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就是:(一)教育界风潮问题;(二)留学生问题;(三)外国人办的教育问题。
  (一)教育界风潮问题。现在我们先讲第一个,教育界风潮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内容包含:
  (1)教育经费独立运动;
  (2)教职员的索薪运动;
  (3)对于政治的运动;
  (4)学校风潮。
  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从民国十年起到现在尚未解决。“六·三”后虽有组织经费独立运动委员会,全国教育界也注意于这种运动;但是究竟一点没有效力,因为向军阀政府去求教育经费独立,无异是个梦想。我们如有能力,还是向另一方面去努力吧!
  教职员的索薪运动,虽经流血,但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决,究竟是什么缘故?
  对于政治的运动,这是从“五·四”时学生界所发生的。他们觉悟政治与教育是很有关系的:在不良政治下,是绝对不会有好教育出现的。所以教育界干涉政治的运动是很应该的。
  讲到学校风潮,这是一件很可痛心的事,近年来差不多每年每月都有得发生。常道直先生在《教育杂志》上有一篇《民国十一年学校风潮的研究》,说得很详细。他有一个统计表,现在写在下面:
  这还不能说是全数,只可说是最少数;因为他只根据了上海、北京的报纸所载,还有未登过报或登报而未见的,一定还很多。
  学校风潮发生的地方,实是全国都有。它的性质从小学到大学,从私立到公立,以至什么教会学校也都有。这种风潮的发生,究竟是谁负责,——教职员?学生?我们请看下面学校风潮发生的原因,就可以明白。
  学校风潮起事的原因,大的可分为二种:(1)对人问题;(2)对事问题。如果再仔细的来分,可有下面十二项:
  1.反对旧校长,拒绝新校长;
  2.反对旧教职员,拒绝新教职员;
  3.挽留旧校长;
  4.挽留旧教职员;
  5.反对考试;
  6.反对学校当局处分;
  7.对于学科制的要求;
  8.对于经济公开的要求;
  9.反抗增加费用;
  10.反抗辱没人格;
  11.反抗学生自相争哄;
  12.学生因一时急奋,破坏学校器物。
  现在风潮的起因,我们可以知道了,更要明白他们的处置是怎样?他们现在通行的方法是:用军警压迫,把学生当作强盗;开除学生,驱逐出校。有的当风潮初起,校长当即逃避,置之不理;或则用利诱方法,使青年堕落。这样的处置是对的吗?会有好结果的吗?一般人对于学校风潮的批评,可分为二派:(1)以为学生嚣张;(2)学校和教职员的不好。我们如以教育的眼光去看,学校发生风潮应归教职员和当局负责。因为学生来学,本要教职员指导、训练,如果教职员平时很和学生接近,时时热心的诚意的去指导学生,学校内部一切,都向学生公开,那断不会发生风潮,而且学生所以起风潮,必因学校有缺点。现在有些人说学生是受别人利用,实在总是当局有所不对。所以从根本上说,教职员是应该负责的。——不过有些学生闹风潮,一动便发宣言,宣布罪状,似乎也不很对。我们理想的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应该是很和气的,彼此都能原谅,那便可没有风潮发生;但教职员总必须是可以胜任的人。
  我们再来看看,学生闹风潮的结果怎样。可说是徒劳无功,毫无结果。所以我以为这样下去是不值得闹了,这有许多事实可证明:如最近的北洋大学、厦门大学等。①在现在的军阀、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之下,是没有什么方法可想,要想改良是做不到的。那么,我们只有一条路好走大家向这一条大路——革命——前进,那才可以完全解决。有些人说,我们不要读书了吗?不是的!读书不一定要在学校里关起门来的,实在随处都可求学,关门读书是一件做不到的事,也是青年不愿意做的事。
  (二)留学生问题。中国有许多留学生,也有许多崇拜留学生的;但照他们的成绩看来,实在使我们失望!故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下。中国所以每年派学生出洋,是要他们到外洋去学些实在的学问来,以谋中国学术的提高乃至独立,不料事实刚与理想相反。我以为讨论这个问题,有二点要注意:
  (1)这样留学政策是不公平的。国家对于留学生,不但供给了学费,并供给了一切费用。然国内学生自小学到大学,都要自费。同为国民,同有享受教育之权,彼此相去这么的远,实不公平得很。
  (2)是不经济的。如清华毕业学生,到外国去还是在大学二年或三年级。总计要在外国大学拿一张文凭,每个留学生终要八千元以上,这实在是很不经济的办法。
  有人说,只要他们成绩好,也配得上这样的不公平、不经济。但是我们一看事实,他们的成绩在哪里?看那江苏省长训令教育厅的文:
  ⋯⋯近来本省欧美官费学生学风之坏,愈趋愈下,竟有因爱情关系无端离合、中途逃学者;亦有号称硕博,因细故轻身及肢体残废,犹复流荡不归、妄肆无理要求者。苟不务学业,蔑弃报告,负笈八九年,惟冀侥幸诡得者,更比比皆是⋯⋯官费生中,固皆学具专门,造诣远大,只以人数既多,品类易杂,有借每月学费为饭碗,留学十余年,尚未毕业,反在法国娶妻生子者;或毕业已六七年,久在巴黎得有馆地,而仍按月领取学费者;或不求入校肄业,而受法人影戏团雇用,演华仆侍候其洋主人吸鸦片烟之状者;或有尚未在大学预科毕业,已自称为法学博士者。奇形怪状,无不包罗于我极庄严之留学界中。虽然为少数分子之极少数,然闻之者固已叹息不置矣!⋯⋯。
  由这种地方,可见留学生在国外的行径真有不堪问者。
  再看留学生回国后怎样?可说大多数只是享受个人的快乐,且把中国人的精神也丧失了。至于学术上,留学生做的有系统的研究的著作,除胡适之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郭任远的《人类的行为》外,实不多见。究竟为什么缘故?这有几个原因:(1)原来中文不通或英文程度也不够;(2)原来非研究学问,只望回国后得一位置;(3)完全外国化了,看中国什么都不好,只有他留学的那个国为最好。还有一种留学生,以为自己懂得一点外国文,做教员时,便把什么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都用外国原文,这更是国民精神上一大缺点。总之,留学生养成一种个人享乐主义,不管国家、社会事,甚至为求个人的享乐而卖国亦所不惜,这或是他们的成绩。但一般社会还非常羡慕他们,这样前途真是很危险而可悲痛呵!
  (三)外国人办教育问题。外国人在中国所办的教育有二种:(1)日本在南满一带所办的教育;(2)英、美、法各国在各地所办的教会教育。日人在南满办的教育很发达,民国十年的调查,已有三万以上的中国人受他们的教育。那班受过日本教育的,简直把中国的历史完全忘了,以日语为国语,以中〔日〕文为汉文,差不多完全变成日本国民了。这就是他们的文化侵略政策。现在东三省已有“收回教育权”的运动,①这是我们应该赞助进行的。
  教会教育,在中国的现社会里势力很大,实在很值得我们注意。他们的教育势力强大,就是表示我们的教育失败。他们所以来办教育,完全是起源于侵略的野心。最近全国基督教会办的学校,教员西人共一,二〇〇人,中国教员一一,〇〇〇人,学生数共二〇四,〇〇〇人。此外还有许多青年会及别种教育机关。教会学校之所以值得注意,可从他们的毕业生事业方面看出来,他们在社会上多占重要的位置。有人说,这样很好,他们替我们造了许多人材。不过我们要问,是否我们现在需要这种人材?我以为是不需要的。他们哪里是真的替我们制造人材?他们是要使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日前有一基督教徒对我说:“我们要把各种东西变成中国化,以后到乡间去也要造中国房子。”这可见他们的计划实在不小呢。
  教会学校的缺点究竟怎样?第一,禁止学生爱国运动,即消灭爱国心;第二,强迫信仰基督教,连小学生都要他们去做“礼拜”;第三,课程编制全为外国化,曾有一教会中学毕业生不能写一张中文的普通条子;第四,养成奴隶性。但有人说教会学校的校风好,风潮所以很少。不错,这就是奴性的表现。这种人才造出来,是否我们所需要的?当然不需要。教会学校既有如此的缺点,我们实非干涉、取缔不可!尤其危险的是小学和中学,但大学亦很可怕!总之,无论大学、小学,站在国家的立脚点上都该反对。所以对于收回教育权运动①,我们应该努力!有反对者说:“教育并无所谓权、公器。”这我不信。如其真的无权,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钱来替我们办学校?有人说:“教会学校经费充足。”这也不见得,就是有几个学校比较足一点的,也还是拿了中国人怎样可怜的情形,向人家去讨了来的。有的说:“教会学校认真,功课好。”这实在错了。好在何处?教职员大多数是教士,简直不懂什么。还有的说:“毕业生出路好。”这是很可痛心的一句话!要知道他为什么出路好;就是因为中国的海关、铁路、邮政等大权都操在外人掌握之中,那他们要派几个毕业生去,自然很容易了。如果有人为了这点而不赞成收回教育权,那真是一个奴性甚深的人了!
  收回教育权,照以上看来,已经是必须做的了,但是怎样可以收回?叫谁去收回?这却又是一个问题。有人以为,先调查那确有侵略性质的取缔它。这不对,因为他们早已是侵略的,用不着调查。不过在事实上,尚难实行收回。若要真正的能够收回,非在现在的军阀政府之下所能做到的。我们只有尽力宣传,希望大家知道这些,一方面用破坏的方法去破坏。
  三 怎么样改革现在的教育
  我们以上所说过的那些教育状况,究竟要得要不得?实在是要不得的。如果尽管这样下去,中国定要灭亡。现在我们再就上面讲的教育情形来研究,看这种教育造出来的究竟是些什么:
  (一)乡愿的——没有是非,妄从他人。一方面是崇拜实力,以实力为转移。
  (二)奴隶的——这有二种:(1)在现状底下,自己还过得去,并不觉苦痛,并不想改革的;(2)拜洋大人,大多是教崇会学校出身,很想连自己也变成了洋人,并不愿意做一个中国人。
  (三)酿乱的——现在国内的乱源,有一部分是教育的成绩。每年一批批的毕业生,但有多少能得职业或升学的?有许多就因此变成所谓高等游民,有些便去捧洋大人,甚至有些变成了强盗。这都是生计问题的压迫,使他们不得不如此!所以不想法改革,乱要永远不息。
  因此,现在的教育,不但不能救国,而且会亡国。但有些死信教育可以救国的先生们,还以为到底要靠教育的。还有一般老先生们提倡古学,提倡道德。岂知到了民穷财尽,没有饭吃的时候,道德还有用吗?
  现在教育的必须改革,这是不要说得了。但是究竟怎样去改?改到怎样?有的人以为,是要提倡爱国教育,使得国民都知爱国,然后才可以讲救国。不错,但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国,叫人怎么去爱?国家的实际已经亡了,人民则本与政治不生关系,故空讲爱国也是没用的。有一派比较切实一点的,以现在国家实太穷,于是提倡职业教育,使各种工业发达起来,以期国家可以富强。但要知中国的贫穷,是由于外国经济的侵略,不但海关权操自外人,即国内铁路、轮船、矿业等也多半为外人所经营。故非收回关税主权,取消别种不平等条约,也将不能发达国内产业。还有一种人以为,我们只要为教育而办教育,何必要救国?这是错了。教育是要适应时代、环境和需要的,要与实际上发生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要使得人生的意义更完满,更幸福。故所以教育根本的意义应该要救国,因为现在中国需要救国。我们明定教育方针是救国的,实为非常紧要。不过教育不是直接的救国,也不单靠教育可以救国,更不是现在的教育能有效于救国。
  我以为改革现在的教育方法,有二点是最重要的:(一)教育的革命;(二)革命的教育。
  (一)教育的革命。现在教育的不对,以上已经讲得很明白了,我们非把它革命不可。第一要推翻那班腐败的人:军阀、官僚、土豪。他们不懂教育是什么,但是他们的势力却很大。第二要收回教育权,凡是外国人在中国所办的学校,我们都要反抗,把教育权收回、课程改革。第三要打破个人主义,要激发学生一种革命的精神,学校不得禁止学生干与外事,特别注意团体生活。
  (二)革命的教育。但教育的革命又不是现在时局底下所能做的,故我们非主张革命的教育不可。就是用教育来宣传革命、赞助革命。不过我们仍须注意,教育不过是社会制度的一种,而社会一切的制度,又都是建设在经济基础底上面,所以非根本的把经济制度改革,仍难达到救国的目的。
  四 结论
  总之,我们要彻底的根本的解决现在的“教育问题”,老实的说,只有一条路可走,——“革命”,就是“国民革命”。因为处在中国现在的地位,已成外国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所以在革命未成功以前,什么运动都是空谈,革命的教育也不会实现。
  但我们虽不迷信只有教育可以救国,却要利用教育来帮助“国民革命”。这就要在教育上注意于下面二点:
  (一)造成革命的领袖人才。
  (二)养成社会革命的空气。
  一九二四、七、二九
  1924年7月29日讲
  原载1924年8月15日至18日《民国日报·觉悟》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