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求学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14
颗粒名称: 青年求学问题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63-65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青年求学问题文章,内容描述了贫苦青年的求学问题与升学者的求学问题。
关键词: 青年 求学 问题

内容

中国青年真不幸,连求学这件事也发生问题了。从我们所耳闻目见,从本志通讯者所告知:有的为了贫苦;有的为了家庭专制;有的为了入学资格;有的为了投考失败;有的为了兵匪扰乱;有的为了学校经费积欠;有的为了学校内容腐败;有的为了课程旨趣不合;有的更为了从事政治及经济的斗争,以致不得求学,不愿求学,乃至不能安心求学。这样一个十二分吃紧的问题,在社会上、在教育上本该早已有个适当的解决,只可惜我们还不曾有所闻知。
  以上所举各项求学问题,所牵涉到的范围已经是很广大了:有关于经济的,有关于习俗的,有关于教育行政及理想的,有关于政治的,有关于社会根本组织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青年的求学问题,真不容易。老实说,非把中国的腐败政治及世界的经济组织改造过了,是不会有满意的解决方法的。那末是不是让它去?不!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自当想法补救。我现在只提出两个问题来讨论:贫苦青年的求学问题与升学者的求学问题。
  贫苦青年的求学问题,是在经济上不能升学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顶好是学校方面和社会方面有免费、津贴、借贷、工读等等办法。但如果这些都没希望,则不升学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我曾说过:“无产者不必定要入学校读书。”——见本杂志第三期一四一页《致郭熙卿》的通讯。但这不是说,无产者不该入学校读书;乃是说,在这种资本势力弥满,学校用费昂贵,而且政治不良的时候,老实说,没有贫苦学生入学校安心读书的可能。而且我们求学的目的,不是为自炫,不是为装饰,也不是只拿学问去当作学问,以为可与实际生活脱离关系的,乃是要想了解人类社会的情形,并求得改进人类社会的方法。所以我们的求学,不是关了门与民众隔绝的,不是唱高调与生活无缘的,乃是一方要阅读研究,一方要观察实行的。这就是说,我们的学问,不是单入学校就能得到的。何况现今我国大学的功课,未必能满足我们这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即不升学,又有何妨?只要我们能自学,能活学,则在这个宇宙间,到处都是求学的地方,我们何必拘于惟有升学才算求学的这条狭路呢?但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安于命就从此潦倒。我们必须觉悟起来,觉悟到现代社会组织根本的缺点,觉悟到国内军阀和国外列强无理的压迫,觉悟到人生的权利和奋斗的能力,觉悟到无产者无工可做、无书可读的一般的现象的可以痛心。于是为自己计,为大多数被压迫者计,就该奋了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倘能这样,便是个有才有识的青年,要比侥幸升学而仍在迷梦中的大学生好过千万倍。所以青年做人的关头,乃在于觉悟不觉悟,倒不在于升学不升学。
  我对于升学的学生所要说的是:你们如果一厢情愿的居然升入大学,各选习专门课程,务请你们兼顾社会环境,千万不要变成书痴,不要把大学生当作一种特殊的高贵阶级而把劳苦民众的利益、失学青年的痛苦完全忽视不顾。你们要知道,一面是学生,一面还是个国民;一面须有专门研究,一面还该留意和人类生活最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及一般社会生活。若求学而不重视社会的根据,不想促进社会的进化,单以个人的荣耀与福利为目的,便是时代落后的“遗少”,而非现代中国的青年。
  总之,我们要把做人和求学的旨趣确定,实是最重要不过的先决条件。在这条件之下,不升学的尽有活动余地,升学的还该分外努力。若以升学不升学视为青年幸与不幸或竟是生与死的分界线,未免见解太幼稚了。
  原载1924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6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