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四”和第三期复古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410
颗粒名称: 今年的“五·四”和第三期复古运动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6
页码: 48-53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今年的“五·四”和第三期复古运动文章。内容描述“五·四”运动当年的气概、第三期的复古运动、廓清思想同盟情况。
关键词: 杨贤江 “五·四”运动 青年学生

内容

当年的气概
  民国八年的学潮年,始于一轰而起、全国骚动的“五·四”运动。“五·四”潮发生的原因:近因为青岛交涉失败,①远因则为自民国成立之后,政府措施失当,军阀势力增长,处处与最近一切新思潮相抵触。这样郁勃的气,弥漫已久,适因青岛事件受人压迫,便如河决口,一泻千里了。
  这一种运动的关系,第一点可注意的,是青年学生的干政——打卖国贼,反抗列强的压迫;第二点可注意的,是青年学生的校务改进运动和思想革命——学生自治、男女同学、非宗教运动②,以及社交上、婚姻上、社会制度上的革新要求。照那时的情势看来,真是勇气万倍,有作有为,谁不把我们学生当做救国生力军看呢?
  可是不久,猛烈的风潮便和缓了,热情也冷淡了,盛极一时的新文化运动不复勇往前进,只剩了些尾音了,而外敌的势力却乘虚大盛。
  第三期的复古运动
  轰动一时的运动,既渐渐地渐渐地和缓下去,于是种种反动现象就陆续搬演过来。
  政治上对“临城匪案”的勒索硬拷,对广州海关的派舰示威,最近密议分区驻华舰队办法,决意拒开关税会议,上海工部局①提出取缔印刷附律、取缔交易所、增加码头捐等三案以及东交民巷②的太上政府阻挠中俄交涉等等,都是洋大人耀武扬威的表演,比之当年“青岛事件”,只令更可怕些。我们有眼有脑的青年学生,自然不该漠视不顾。
  但是更有一种现象,其影响足以麻痹青年学生的神经,使他们感觉不灵,竟会对于有灭国亡种的祸患熟视而无睹的,便是思想界的反动——我名之为第三期的复古运动。
  原来自民国成立以来,在这短短的十几年的历史中,已经有过三次的复古运动了(详见《学生杂志》第十卷第一号我的《十年来的文化大观》一文)③。第一期是跟了革命声音来的孔教会④所扮演的尊孔戏。一方面有他们的《孔教会杂志》的鼓吹,又有建造一所大规模的孔教堂的募捐办法;他方面就有上谕式的尊孔命令,读经命令,直到民国七年尚有经安福国会①通过的“孔教为修身大本”的议案。又当民国三、四年的时候,袁世凯既以武力“扫平天下”,为“收拾人心”计,也提倡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到后来便有帝制的结果。这终算是第一期复古运动的成功,但也就是第一期复古运动的失败。
  第二期的复古运动是在民国七、八年间。因为当时《新青年》排斥孔丘,提倡文学革命,便引起所谓“新旧之争”。这一期的复古运动可举三个例子来作证。第一是国故党林纾等反对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等提倡新文学,有“拚我残年,极力卫道”的话。第二是“文治总统”徐世昌的命令:提倡道德,提倡节孝,尊重孔子。同时还有“妖言惑众”的什么同善社、悟善社、盛德坛等横行无忌,而他们的敢于这样,都因背后有大力者支持的缘故。第三是旧党藉政治权力遏止新思潮。如江苏省长齐耀琳,训令上海、宝山两县知事,转令各校校长禁止学生购买新出版物,而主张“伦理文学系一国根本问题,苟或废之,是为无本”。
  现在轮到第三期了。这第三期的复古运动原不是始于本年,但以本年为尤显著。除出“妖言惑众”的同善社等继续存在外,可以列举的有如下列几项。
  (一)最近上海万年尊仓圣会在《申报》所登的广告,请看他们的妙文:
  ⋯⋯文字之始,我中国儒教人士知有孔子而已。岂知孔子以前数千百年,有仓颉先师始制文字。若无文字,孔子亦不能制作也。后世儒家知尊孔子自不能不尊仓圣,岂独儒士然也。商无文字,无以记簿帐;工无文字,无以精制造;农无文字,无以记谷麦,故前清以上,以攻书者称士。若论文字之有用,则农、工、商、贾无一人不受字之益,即无一人不当敬惜字纸也。人人知敬惜字纸,即人人当知尊仓。故本会宗旨:无论士农工商,皆有入会资格。又如外国人不敬字纸,而欧战四年死亡千八百万;日本去秋地震死亡亦惨,其不敬惜字纸何足效尤。况就沪上论之,凡识洋文字者,其工资比常人加倍。既得其益,尤不可不惜字,即不可不知尊仓也。尊仓规模以建筑极乐园为大,一切慈善事业皆由此发展。故此次募捐多者十万元,少者一元,皆可入会。而仓圣之灵,必将量其多寡而报以福慧。三五年后,化遍全球,而我上海之会,真可卜万年有道也已。
  另一通告说:
  本会自壬戌年成立以后,曾印发天人合璧各种建筑细章在前,除将尊仓祀典咨请内部施行外,应将筹备建筑要端先行举办。自甲子年元旦日起,仍设筹备处(于法大马路宝兴里一号内)为总办事处,专雇慎重工役四名,先认定法租界街巷之间,收拾沿途抛弃字纸,再谋扩充,并遵坛谕办理仓圣铜象,访求良工铸造,筹集大洞经、金刚经、清净经、三教大乘经典各万二千卷,藏贮六尺高大铜象之内,永镇海国风涛于万年⋯⋯
  请问读者,这究是什么话?
  (二)复辟派而兼同善社:
  “妖王士珍、王芝祥、江朝宗等,呈请北政府明令通国尊经,并以江希张(即所谓江神童)《新注四书白话解说》令各学校一律采用。”这所谓《新注四书白话解说》究是怎样一种大作呢?乃是“纰缪之处,不一而足,穿凿附会,荒谬不经,文义矛盾,只成笑柄。”(教育部批语)的一样宝贝。
  (三)萧耀南禁止女学生剪发,而以“孝子事亲,身体发肤必以毁伤为戒”为理由。
  (四)河南开封《新中州报》称扬潘烈女殉节:“耳不闻节烈之事久矣,今忽于将门中得一孱弱之奇女子,居然从客殉节,视死如归。岂非国家祯祥、天地间一大盛事乎!”
  (五)湖南教育司禁止男女同学。乃以“因习俗熏染与环境诱惑,致使女子一学求事,家庭视为畏途,社会引作诟病”等话为理由。
  (六)国内女教育家有称赞《内则》的“家庭制度”、“明民德”的“中庸之道”的;有反对授青年以性知识,而主张模仿美国的“礼教”,凡女学生出去,必须跟一个chaperon①的;又有一位大学教授竭力发挥家族主义下多子为福的论调。
  (七)齐燮元创办金陵学院,“所以熔冶新旧知识及道德鉴别而发挥之,以期扬榷文化、维持风纪”;而方法则出题征文,以重金奖励试者。
  (八)就是上海澄衷中学校长曹慕管所用策问式的国文会考,以及曹慕管所奉为注重国故的标准的东南大学十二年度入学试验的国学常识试题。
  (九)“玄学鬼”出头,最近讲学社又请太戈儿②来华提倡“东方文化”,消磨青年革命精神。
  要之,像“何谓明堂”、“开元天宝系何帝年号”等所谓常识测验的国故教授,以及敬惜字纸“仓圣报以福慧”的募捐通告等一类东西,都是根于“一脉相承的”东方玄学思想和专政时代的顽固头脑。这种思想往往与腐败政治相关,若不扫净,便是中国革命前途的大障碍,怕竟会证实实庵所谓“杨贤江攻曹(是曹慕管不是曹锟)文中所用‘复辟’二字是预言不是譬词”的预言。
  廓清思想同盟
  当目前外力压迫、旧思想、反动都日甚一天的时候,有人脑人血的青年学生,自当本当年“五·四”运动的精神,益谋充分的反抗。青年学生应干与政治,应尽力救国,已不成为问题。独对于这种复古运动,尚不见有严重反抗的表示。所以我特聚述这一种反动的现状,希望青年学生本科学的精神,各在“所在地”进攻,务期把这一股乌烟瘴气扫荡干净,为革命前途放一线光明。
  原载1924年5月5日《民国日报·觉悟》

附注

①“临城劫案”,亦称临城劫车案,1923年5月6日晨,土匪孙美瑶在山东临城(今枣庄)、沙沟车站间拦劫京沪快车,将乘客绑架作为人质,其中包括欧美籍人士30余人,致使英、美、法、意、比五国向中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并以武力相威胁。“广州海关问题”,1923年11月5日,广州政府照会西方列强驻北京外交使团,决定扣留广州海关“关余”;12月3日,驻京外交使团致电广州政府,反对截留“关余”,并派兵舰十余艘驶广州白鹅潭示威,引起广州市民的普遍愤慨。“护路计划”,临城劫车案发生后,西方列强乘机鼓吹国际共管中国铁路,要求津浦路警由中国政府和外交团共同管理,名曰“护路”。“长江联合舰队”,1924年初,西方列强密谋在华组成“长江区联合舰队”,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①1919年5月3日,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三国首脑关于德国在山东权益由日本继承的决定传回国内,使归还青岛及山东路矿无望,遂于次日爆发了“五·四”运动。 (②)非宗教运动 亦称非基督教运动。中国现代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1922年初,北京学生界针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将在清华学校召开大会而发起。 ①工部局 西方列强在上海、天津等地租界设置的行政机关。1854年首设于上海,1943年租界被日伪接收后不复存在。 ②东交民卷 北京地名。当时为各国驻中国使馆所在地。 ③该文实为《十年来的中国与学生》一文中的一节。详见本《全集》第一卷第755~769页。 ④孔教会 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尊孔读经的社团。成立于1912年10月,推康有为任总会长、陈焕章任主任干事,召开全国孔教大会,举行大规模祀孔典礼,鼓吹复古精神。1920年订立《孔教会教规》。后创办北京孔教大学。1937年更名为“孔学总会”。 ①安福国会 又称“新国会”。皖系军阀段祺瑞操纵的国会。因其骨干为北京安福胡同所设俱乐部成员,故名。 ①chaperon英文,意为女伴。 ②太戈儿 即泰戈尔(RibindranathTagore,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