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395
颗粒名称: 1924年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02
页码: 1-202
摘要: 本文收录了杨贤江1924年所作的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等。
关键词: 杨贤江 1924 作品

内容

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
  恋爱神圣!恋爱神圣!自有这狂叫以来,已经有不少的实行者了。
  “他们(少男和少女)常常由最初的一瞥的性的魔力,决定终生的运命。”(加本特①的《爱的成年》)
  留意这“最初的一瞥的性的魔力”啊!
  多少青年受着这魔力的驱使而昏迷,而颠倒,甚而至于“沉沦”?
  加本特继续着说:“倘使略有些经验,对于性的魔力的正体,当然可以明了一点。然现在男女两性离隔得非常之远,这魔力愈大而该正体也愈难了解了。”
  这不是目前中国青年所遇着的难关吗?这难关,换句话说,就是性教育欠缺和社会不公开。
  由这难关所产生的苦痛,是两性不能共同生活。
  “你结婚以后,比较结婚以前,觉得有什么变迁呢?”我问一个结过婚的友人。
  “呵!”他回答我:“结婚以前,大家是很客气的。岂知结婚以后,她竟老实起来,常常要要求这样或那样了。”
  他和她,到底闹过一场所谓“离婚”的把戏!
  这一个难关,我题它一个“两心的不调和的发见”。
  尝过这“不调和的发见”的朋友们,偶一忆起那曾经觉得甜蜜蜜的、宝贝似的、最初的一暼的魔力,不以为“不堪回首”吗?然而在这“礼教之邦”底下过活的中国青年,怕有不少人要碰着这样的命运罢!
  葛斯大法克和鲁以丝“彼此的爱情热得很”。这一天他正式的请鲁以丝的父亲准他同鲁以丝结婚,那老头子第一句话就是:“你现在每月有多少进款?”
  法克答道:“一个月不过一百个克洛纳①(一个克洛纳抵不上中国半块钱),但是鲁以丝⋯⋯”
  老头子:“什么话!你不能一定(是说旁的进帐不能一定)就想结婚了吗?少年人,你的结婚观念倒有点古怪!你可知道将来你要生小孩子,你须要给他们吃,给他们穿,还要扶养他们成人?”
  可是后来他们竟结婚了。他们结婚的第一个月,天天过快活日子,跳舞哪,宴会哪,看剧哪,吃烧斑鸠、大红莓哪。过了不久,居然就做起爹爹妈妈来了。
  但是可怜的法克一家,只靠着爱情和借债过了一些日子。后来真破产了。他丈人赶来,把鲁以丝和他的孩子带回去。他们上了马车,临走时,老头子叹口气说:“总算我没有主意,把我的女儿借给了一个少年人过了一年,他把女儿还给我,毁坏了!”鲁以丝本愿意同法克守着。但是他们此时已没有过活的道路了!诸君!这是史特林堡①的《爱情与面包》一篇小说的本事(见胡适的《短篇小说》第一集页九一——一〇七)。
  “可惜人生在世不能够吃不费钱的烧斑鸠和大红莓,这真是可大耻的事!”史特林堡曾这样结束他的《爱情与面包》。
  诸君!这就是第二个难关。这难关,说得明白些,就是经济的压迫。
  为了面包而“糟蹋爱情”的,在这个世上,请问诸位,究有多少?!
  这两难,一个是“礼教国”习俗下面必然产生的现象,一个是现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下面必然产生的结果。
  这两难在恋爱神圣上,实为致命的大敌。拥护恋爱神圣论者,实行恋爱神圣论者,试问除“死”以外,又有何种妥当方法足以保全这“神圣”的面目?
  我不主张仅仅遇难而苟死,也不主张一味敷衍以偷生。
  如果真想满足恋爱的欲求的,如果真想保全恋爱的神圣的,来!请起来!第一要革中国旧礼教的命,第二要革社会现制度的命。
  为别种理由,中国青年固然要从事革命;为恋爱面上,中国青年尤其要从事革命。
  原载1924年1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1号
  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
  最近的将来的中国,至少有一部分的事业要靠青年学生联合的作战去创造出来。这句话,我是十分相信,而且敢郑重告诉诸位,请求诸位注意的。
  为了这个缘故,就有很热心于社会运动的人们要发出警告来,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你们不看见吗?列强则欺侮我们:夺取关监税的管理权;设立租界;割据海港;占领矿山。如今又要攫取全国铁路,置护路军及长江船队,简直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把中国人变成他们的奴隶牛马。军阀则压迫我们:贿买总统;伪造宪法;摧残教育;苛征重敛;勾结列强,实行卖国。所以他
  们要狂喊:我们的热情应该寄托到反抗压迫的事业上去啊!倘若我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因反抗得了自由r,自然没有今天这些婚姻问题的困难了。
  青年!他们的话中你的听吗?我老实告诉诸位,在我是很中听的,所以我已在前面说过,要请你们作成联合的战线。
  但是,这到底怕是太勉强了一点,怕会使你们的热情冷却吗?
  说句平心的话,现代的中国青年真是太不容易做了。军阀的压迫,外力的侵略,即使青年们的热血沸腾;民生的困苦,社会的腐败,又使青年们的热情抑郁;加以求学的困难,择业的不易,更使青年们的“用心”不能“毂上”。而今再碰着最难解决的婚姻问题,旧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既不合意,而恋爱的结婚,因男女教育不平等和种种经济的压迫,又难如愿,于是精神便烦闷起来。种种的苦恼,只是说不出的忍受着。
  所以他们的为婚姻问题而烦闷,正是“势所必至,理有固然”。我们又怎能忍心说他们不应该呢?
  那么怎样办才行呢?
  我说,你如果有婚姻问题的,你便该郑重其事的去设法解决。譬如你的长辈胡乱替你订了婚,你的长辈强迫要你去结婚,那么你为自己将来的幸福起见,你就该鼓起精神,竭力反抗。须知我们青年做事,应该是不甘屈服的。对于国事当这样,对于校务当这样,对于家庭当这样。虽然我们的决志未见得定能达到,但是我们终该坚持着这一种“不甘屈服”的精神,即使失败了,还是不当灰心。
  如果你没有像前面所说的那种问题,而有恋爱的欲求,那么你也不必讳言恋爱,你该郑重考虑,留心选择。
  现时,对于婚姻有两种青年的态度是最丧失青年活泼真挚的本色的:一为可怜的卑怯的中了礼教毒而讳言恋爱,也不敢解决婚姻问题的青年;一为写那种“单相思”的肉麻当有趣的信的青年。他们这种的态度是不合理的,是不能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的,我希望大家能加以矫正。
  总之,我们做青年的,有种种问题须求解决,我们都不当随便放过。婚姻成为问题的,就该用心对付。但同时还有别的问题和婚姻问题一样重要,或且为解决婚姻问题的前提的,我们也就不当无视了。
  原载1924年1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1号
  青年的生活
  有人说:“中国青年之脑与血,都被老年的制度与学说麻醉得停止了。”我将再加一句:“中国青年之筋与肉,都被享乐的空气与习惯熏染得软瘫了。”
  从前的青年,受着第一种的毒最利害。但到最近,所受于第二种的毒,怕也不亚于第一种。
  中了毒的生活当然是变态的生活,那么正常的生活该怎样呢?
  说到正常的生活,我可以举出四点:(一)是活动性;(二)是奋斗性;(三)是多趣性;(四)是认真性。身体发达,耳目聪明,感觉敏捷,是活动性的表征;勇敢有为,反抗强暴,扶持弱小,是奋斗性的表征;天真烂漫,爱好艺术,富有滑稽意味,①是多趣性的表征;热诚恳挚,真情实感,绝无遮饰委曲,是认真性的表征。
  试问:现代中国青年的生活合于上述的正常型式的能有多少?怕是很少吧!最大多数的中国青年,身体虚弱,感觉迟钝,已经没有活动性了;旨趣卑鄙,精神委靡,已经没有奋斗性了;生活枯寂,兴味索然,已经没有多趣性了;苟且偷生,敷衍了事,已经没有认真性了。
  总之,他们现在是在四面受敌。这些敌人是:
  (一)吃人的礼教。要他们拘文守礼,显名扬亲。
  (二)玄学鬼①。叫他们脑筋糊涂,妄谈哲理。
  (三)名士毒。使他们吟风弄月,意气颓唐。
  (四)时髦朋友。诱他们寻乐享福,升官发财。
  有觉悟的青年,要想得过正常的生活,应先做打倒敌人的工夫,应先从不正确的习俗和思想中挣扎出来。
  所以消极的方面,不可盲目的崇拜圣贤、拘守礼教了,不可私心的妄想富贵、贪图快乐了,不可空口的说大话、发牢骚了,不可色情狂的使用装饰品、戕贼身心了,不可斯斯文文的装做君子人、妞妞妮妮的摆出女子腔了。总之,应该断绝虚荣、萎靡、随俗的心理,而向积极的方面,培养切实、刚健、反抗的精神。这样,便该张开眼睛、发挥个性、望前进行,便该主张正义、反抗强暴、愿为大多数被压迫的民众奋斗,便该有坚实的体魄、战胜的态度,以驾凌一切的困难,便该过朴实的生活,〔养成〕坚苦的习惯,以维持健全的人格。但更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青年该永远保持这样一种青年的精神于不老。
  原载1924年2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2号
  列宁与中国青年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在莫斯科附近之哥尔基村,我们这位无产阶级奋斗的先驱尼古拉·列宁死了!
  列宁之死对于俄罗斯革命有什么影响?对于全世界社会革命有什么影响?这些自然是历史上有讨论价值的向题,但我于今不欲有所论列。
  我今所欲论列的,是我们中国青年对于这位革命家能受到怎么样的教训,换言之,他对于我们中国青年当有什么影响。
  我以为,像列宁这样一个人,实在可以做我们中国青年的模范了。为什么?
  因为他是个革命家他是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他也是全世界被压迫阶级的革命领袖。不但如此,他竟是个革命家的好模范。他不怕讥诮,他不怕诽谤,他不怕笑骂,他只注意俄国各方面的实际情形,切实地引导着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他的先见,直等到事实成功了以后,才为人所钦服。他真是个从来未有的革命先觉。
  因为他是个学者他的革命,不是感情的,不是浪漫的。他乃是个极热烈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研究唯物史观,他研究俄国真相,他更研究各种学术。试举一例,当一九〇五年俄国革命失败后,有些革命家灰心了,或者甚至变节了,只有他却在图书馆里做研究学理的工夫。他所看的书有经济、政治、哲学、历史、地理,有机械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学,更有关于朝鲜、中国、日本的书籍。
  但我们要知道:并不是他的博学和勤学为可贵,乃是他的学问能使他成为一个最有权威、最能成功的一个革命领袖为可贵。这一点敢请欢喜研究学问的青年注意!
  因为他是个穷困力行的人他曾入狱,他曾亡命,这里边的困苦艰难自然不消说得。一九一六年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和他的爱妻在苏黎世地方租住一家靴匠的楼上,房内除几件粗糙家具外,什么都没有;楼板的尘灰未扫,壁板突出;只有质素的饭食是他不断的伴倡。当一九一七年十一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他被举为人民委员会委员长,他每日的工作时间竟有十二小时乃至十八小时。在这种地方,我国惯于享乐的青年看了,我国自叹贫苦的青年看了,该有怎样的感触和兴奋?
  现在我可以忠告我国的青年。列宁的刻苦力行,列宁的勤学研究,列宁的为世界一切被压迫民族谋解放的革命行为,都是我们做青年的好模范。
  我们不单要会刻苦,不单要会研究,还须得问一问:刻苦了、研究了究是为了什么?我们也不要单想革命,不要空讲革命,还须得问一问:要革命究应怎样着手、怎样预备?
  要做个有人格的中国青年的,该从这位社会革命者列宁得到些教训罢!
  (《中国青年》第十六期为“列宁特号”请读者参考)
  原载1924年2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2号
  “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
  我读了东大附中①学生所组织的合作社的宣言和社章,不觉为之气壮,为之神往。
  现在青年学生界的趋势有两种很不好的现象。一是自私自利者:他们只知为个人荣誉而读书,为个人福乐而用心;或者甚至书也不读,心也不用,单只蹉跎岁月,消磨精力,这种生活最为莫名其妙。另有一种可说是“好人”,他们知道学贵有用,人当努力;他们更知国家的衰落而思奋发,知社会的腐败而思改革。但是他们也有两种误解:一为误认学生时代不当与闻政治,一为误认个人活动可以发生效力。关于前者,我已于去年本志上批评过了,②现在不必重述(关于学生与政治一问题,可看《新建设》杂志一二三号,当更能明白)。关于后者,我将稍说几句如下:
  在素无伟大的群众运动的中国国民心理看来,以为种种事业变动的原动力,只是个人的意志的伟大。所以曾国藩有句话说:“民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响而已。”其实这是种错误的见解。须知个人的意志无论如何伟大,决不能产生或变动实际上所不可能的事情。譬如年来军阀专横,你可能用一个人的力量去推翻他们吗?要知他们已成为一个阶级,我们要推翻他们,也必须是我们的阶级的力量,可决不是个人的力量。所以做政治革命的必须结党,做社会革命的也必须结党;以此类推,做青年运动的自然也必须结党了。我们只要看俄罗斯和土耳其两国青年的活动的事迹,①便该一齐奋跃起来。我们为促进革命计,何必迟疑或竟讳言结党?
  “到青年中间去”是最近做青年运动的一种口号。合作社即是最先实行“到青年中间去”的一种组织。所以我很乐意介绍这个团体给全国青年,并希望全国青年一齐奋起!
  原载1924年2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2号
  国故毒①
  去年十二月间,从上海报上见到了一则怪新闻,是说上海某中学校的“国文会考”。今特把试题录在下面,请读者看看,并请读者想想这种“国文会考”是不是一九二三年的中国中学生所应该需要的。
  上海某中学校国文会考的试题
  (一)问:国学载籍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提纲领而纳条流,便学者也。能言其分合之义欤?何谓群经?何谓诸子?史有编年、正史之别,集有总集、别集之分,各部之分类以纲群书,能言其条理欤?孔子为经,诸子为子,其故何在?诸子中亦有称为经者,能言其异同高下欤?中国学术,莫盛于周季,诸子皆其时作者,后亦有作者,可列于诸子者欤?各就所知,择一条以答,或并全题答之。
  (二)问:国学于诗、文、字三者,皆以美术之道行之,此可夸尚于全地球者。创之者赖先人,继之者赖后人。以文字论,经之道高而文亦最工,道与艺若相符焉。诸子道各名家,文亦特异;诸子之文,能言其派别欤?由周秦降而西汉,其文之精实,远不逮焉;西汉之博大丰伟,后世又不逮焉;时代之差,若此为甚;西汉文之著者,能言其流派欤?降而唐宋,文不逮古,其著者诸家能言其得失欤?亦择一或全体答之。
  (三)问:《汉书·艺文志》所载诸书,今之亡者多矣,能举今之所有者而数之欤?今虽有之,或同其名,异其实,或出后世伪作者,亦有之欤?《艺文志》谓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又以六体试之,此汉时教小学识字、考试之法也。夫读书必先识字,今之识字益寡,匪独不及九千,或不及九百焉,然则考试、识字之古法,亦可行于今欤?五言始西汉,今如李陵、苏武、枚乘诸诗,不一采入,何欤?外此如四皓、紫芝未采入诸诗,能举之欤?高祖歌诗二首,能举其为何诗欤?阴阳、形法、医占、数术,《艺文志》所载汉代之书多矣,殆皆不传,后世术以益卑,不知今犹有得汉人之传者欤?择其能言者答之。
  又,作文题:《读〈后汉书·桥玄传〉论劫质事》(劫质之质音至,质,押信也,古谓劫质,今谓掳赎,又谓绑票,又谓请财神)
  现在,且不必讲现代中学生所应注重的知识和技能,姑单就国文一种而论,注重国文自有它的目的和方法,但我看,稍有常识的教育者,决不会采用像上面那样的方法来考试中学生罢?
  研究国学也自有它的目的和方法,但我想,稍有常识的国文教师,决不致对于中学生举行这种“国文会考”,算是提倡了国学。这种考试乃是国文教育上的“复辟”行为,凡不甘受束缚的教育的青年学生,应该对于这种行为竖起反叛之旗,大喊一声革命!
  原载1924年2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2号
  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
  撇开学理的讨论,单就粗浅的意义来讲,我以为对于人生的观念,实有一个扼要之点,足以概括其他的种种义蕴的,便是说“人生是生长的”。
  从生物学上看来,我们人类独有甚长的幼稚期。和各种动物相比,可说“人之初”是最无能力的。当诞生以后,既不会走,又不会讲,一切的动作、语言以及知识、技能、理想、事业等等,都是逐渐发达、经过长期训练才算达到成熟的境域,而仍有待于发展和改造。故人之一生,全在生长的历程中。人类的能受教育,人类的必需教育,就为了要生长的缘故。教育的作用,就在帮助人生长;照杜威的说法,就在帮助人不断的获得经验、改造经验。故我们可以说,人生就是生长。这一种的人生观就是生长的人生观。从这种人生观,就可以发见两种意见:第一,人生是进步的——意思是革命的;第二,人生是当前的(hereandnow)。
  新知识、新能力、新理想、新事业,都要不断的领会,不断的获得,不断的创造。这样,个人才有进步,世界也才有进步。这便是进步的人生。
  人有人的生活,与禽兽乃至“鬼神”的不同。青年有青年的生活,与幼年乃至老年的不同。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与初民乃至“超人”的不同。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生活,与黑奴乃至欧美民族的不同。要之,族类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的样式也跟著不同。这便是当前的人生。
  现代中国青年应该有怎样的一种人生观?这便要从青年的需要、现代的趋势和中国的现状这三方面来研究考虑,才能有个正确的规定。
  原载1924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3号
  现在中国青年的生活态度
  根据了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以及青年需要、时代趋势和中国现状三方面的考虑,试再述我对于现在中国青年的生活态度的见解于下。
  第一,我当先述青年生活的型式以标范围。
  青年生活的型式——其实也就是一般人生活的型式,不过程度有别。——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关于健康的;二是关于劳动的;三是关于公民的;四是关于文化的。这就是说:一个青年人的生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生活的好尚和习惯。
  第二,既定了生活范围,即来分述对于这四种生活的态度:
  (甲)关于健康生活。我们必须承认强健的身体和活泼的精神是个人生趣的根源、工作的利器。我们倘使忽视或耗费这方面的生活,就无异自白是个废物,是个呆子。所以遵守卫生规则,练习运动方法,自是青年生活应尽的本分,也是应享的权利。但是青年啊!你们以为这样想到了便能这样实现了吗?不!决不!老实说,在现在这个私产制度方面,青年能享受这方面美满的生活的,实只有少数的富家子弟罢了。那些大多数的无产青年仅仅谋个温饱还是难得,怎能再讲究卫生,怎能再练习运动?譬如卫生规则说:要吃滋补的食料,要住宽敞的房子,要穿整洁的衣服;睡眠时须换寝衣,三餐后须刷牙齿;每天要把头发梳光,要把皮鞋擦亮;每周又须沐浴一次,星期日更须出外游行一次。①请问大多数青年——请你不要把青年限定是青年学生——能够照办吗?又譬如运动方法说:要买运动鞋来学习跑步;要买副钢丝体操绳或是铁哑铃来每天操练;每个家庭要设备一个网球场;每个运动员又须养成“君子的精神”。请问大多数青年能够照办吗?老实说罢,这些什么卫生规则,什么运动方法,都是和燕窝、鱼翅、狐袍、洋房、汽车等等一类的东西,都只配供给贵族们、资本家消遣消遣;你们是穷光蛋,你们怎配吃燕窝、穿狐袍、住洋房呢?唉!且别梦想罢!
  但是我已说过,讲究健康的生活原是青年的本分,也是青年的权利。弄到现在这个不能讲究乃至不配讲究的地步的,只是现代社会制度的缺陷;有志的青年们为自身阶级的利益起见,便有起来改造这个不良的社会制度的天职。
  在目前,我们对于健康生活的态度是:不要羡艳。好衣穿,好食吃,好屋住;只求能够维持最低限的温饱安身,以不致损害健康为度。就是经济充裕些的青年,也不要浪费了,应把这可以浪费的钱,帮助别的还不够维持最低限的温饱与安身的青年,或是捐助从事社会改造运动的团体。除这必需的衣食住以外,我们为了增进健康起见,自然也须讲究卫生,讲究运动;不过这是须利用自然界的设备,如海水、高山、森林、田野以及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等等,乃至做工、走路等极自然的运动——决不是资本家的卫生规则和运动方法。
  (乙)关于工作生活。我们必须承认,劳动是人类生活的要求、幸福的源泉。中国人所谓“吃饭”,西洋人所谓“面包牛油”,都是这个劳动生活的问题。——这并不是劳动的本来面目,这里只在说明劳动和生存的关系。我们若是轻视或放弃这方面的生活,就不免于死,否则也是个社会的寄生虫。所以我们都应该做工,以养活自己并以养活大家。作工的种类很多,我们应该选择人群生活所必需(因为有些工实在是不必要的,如制造奢侈品等)、个人兴趣所属及才力所及的来学习来研究以求精进。这种工作,应该是认为快乐的,发展才力的。但是我仍要提醒你们:在这生产商品化,一切生产机关和生产者分离的资本主义的社会里,我的话只好算扯了谎!现今所称为“职业”的,不但没有快乐和创作的可能,而且就连做工的机会也不容易找到。你们不看见英国不是有一百多万的失业者吗?你们不看见上海各纱厂停歇,不是也有几千工人失业吗?你们不看见许多留学生学习专门技术回国来的,都得不到位置,因而只好改行换业吗?所以在现代社会里的劳动,至多也只是为了“吃饭”,为了“面包和牛油”,何况更不幸的尚且要得工做而也不可得。但从反面看,有财产者不但不做工,而且还比工人多享千倍万倍的福。
  可怜成千万劳动者所出的血汗,乃只点缀了奶奶颈上的珠光,乃只装璜了公馆门上的铜环,乃只粉饰了脸皮,喂饱了洋狗!你待要做工吗?卖了身子不算,还有说不尽的苦楚!你待要不做工吗?冻饿死了也没人来睬你!那么我们该怎样呢?我的意思却是这样:第一,我们该信仰“工作即生活”,该实行“一天不做工一天不吃饭”的教训。这里要把从前名士派“不问生产事”的狂妄思想除去了。第二,我们该学得一件技艺使用体力的,以实现分工互助的原则。——这里要把从前贱视肉体劳动的荒谬观念除去了。第三,我们该为现代被压迫的劳动群众做解除束缚、改良生活的运动,向不劳而获、作威作福的压迫阶级施行攻击,以期实现大家做工且有工可做的社会。
  (丙)关于公民生活。我们必须承认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事业发达的来源。倘使我们拒绝团体生活,就会生活不成;倘若我们忽视团体生活,就足使人类生活变为不健全、不进步。这在稍稍研究过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青年,都该明白。试看我们所有的团体,如伴侣、家庭、学校、乡里、机关、社会,乃至国家、世界,有哪一种是可以不要的?有哪个人是可以脱离这些关系的?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啊!我所谓公民,就是团体员的意思,并不单限于政治上享有公权的国民。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好公民,就须对于种种团体生活有效力的所在。今且述我的见解:
  对于伴侣,我们不单是和情投意合的做了朋友,多往来谈话罢了,更须结合那些有反抗恶习精神、改进社会思想、觉悟中国现状的青年,一方面做内部整饬的工夫,他方面向外做广大的青年运动乃至民众运动。——请参看本志上卷十二期我的《到青年中间去》一文。如南京合作社的组织就是一个好例。
  对于家庭,我们当看能否有改良的余地来相机行事。譬如父母年纪老了,除靠儿子过活简直无法自存的,那么做儿子的自不能不负赡养的责任。但如家长并不是没有财产,而不肯送子女入学,或者竟强迫子女成婚,在这种情形之下,做女子的为自己的幸福起见,又不能不起而力求自拔。须知宗法社会的“礼貌”已是残存之物,在实际生活上只会有害而无益。新青年的责任即在实行改革这种坏的制度,把什么“耀祖光宗”的旧观念扫荡净了。要站在公民的地位去尽社会——在目前自然也包括所谓家庭者在内——的职务。
  对于学校,我们要承认这是青年生活的大本营,应该力求这一时期生活的美满。普通人以为学校生活是与社会生活隔离的,所以有的人主张学生不可与社会发生交涉,有的人则主张学生要为社会服务。这两说,虽然相反,其实他们都把学校生活看错了。我以为,学校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活,决不能视为非社会的,而且学生生活里边本该包含了社会服务的内容,用不著另外去提倡。——只是前人把“读书”当作学生的天职,所以生出这种误解来。我的意思,学生生活就是健康、劳动、公民及文化这四种生活所形成的。我们要注意体育,是健康方面的生活;我们要学习工作——如制造、印刷、园艺、清洁等等,但非现在学校所已办到的——是劳动方面的生活;我们要实行学生自治,是公民方面的生活;我们要研究学艺,是文化方面的生活。在平常,我们应当各方面并重,不容偏废。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不久另作一篇《学生生活改造论》来详细陈述。
  在学校里,最和生活有关系的自然是教师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我以为和对另外的人,如家人、朋友等的一样,就是敬和爱两个字足以包括尽了。不过比较起来,在指导我们的生活的责任上,教师的责任要比另外的人格外重大,所以我们所要求于教师的,自然也比另外的人格外深切。因此,教师如果不能称职,学生为本身的利益起见,就须请求学校设法改善。
  对于乡里,我们也应当抱改良习俗、改进生活的态度。因为乡里对于我们生活的安全与便利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与本地人的感情也较为密切,故乡里事情的革兴应该认为自己肩上的责任。湖北黄冈地方,有青年们所组织的黄冈平民教育社,他们举办书报室、平民小学、俱乐部等等事业,实为乡村运动的初步。——请参看《中国青年》第二十期上的《黄冈的乡村教育运动》。有志于“到民间去”的青年,正可以参考他们的办法,大胆地活动呢。
  对于社会,第一,要加入那些有改进思想、有正确主张,有切实计划的党;第二,要严守纪律,训练自己及同志们做个不是挂名而是有力的党员。——请读者参看《新建设》第一卷第二、三号上的《革命与党》。
  对于国家和世界,第一,我们要打破素来“不问政治”的态度;第二,我们要研究我们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在国际上的地位,这个世界的政象和在国际间的变动;第三,我们也要加入那些从事改造运动的团体以求自己效力。——关于中国之现状,可参看《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是文另见第五十三、四期的《向导周报》。
  (丁)关于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承认,文化生活是增长乐趣、提高文明的要素。文化生活包括科学、文艺、常识、旅行等等研究和欣赏的动作,最足以使人快活、安慰,原是人人所喜悦的。但是在现代,这种种又成资产阶级的专有品和装饰品了。我们中国不是有许许多多的贫苦青年喊著要升入中学、大学而不可得吗?我们中国不是有许多学校因为没有经费不能发展乃至不能维持吗?我中国大多数国民不是愁著没有饭吃不能送子女入学吗?在这被限制的情势下面,真不知有几多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被湮没了而无所表见,不知有几多的领袖人才被压抑了而不得出头!想起来岂不是痛心已极之事?然而大家想想,我国的教育经费何以会不能增多反至积欠的呢?我国民的生计何以会这样窘迫的呢?人家说是因为军阀搜括和外国资本势力侵逼。你们也以为这句话是很不错吗?你们果真认为不错了又将怎样呢?俯〔呼〕吁吗?请愿吗?开会游行吗?发宣言、打电报吗?都是无用!我敢说一千个一万个的无用!无用!那么怎样?我说:你真想做一个科学家或是一个音乐家,或者真想做做新诗,谈谈恋爱,那么请你先做一个战卒罢!请你先做一个小工罢!我对你说:面包和爱情是不两立的,枪声和“弦歌”也是不并存的。文化文化!我将请“武化”兮招魂!
  我对于现代中国青年的生活态度的见解是如此。但是我已说过,人生观是生长的,就是进步的、当前的,所以实际的生活态度也当然是进步的、当前的。请读者注意这一点,请批评者也注意这一点。
  原载1924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3号
  青年学生与“邪术”
  天津青年问题讨论会的刊物《青声》第二十八号上载有下面的一封信:
  青年问题讨论会诸先生:
  你们真是一般青年的明灯。幼稚的青年们全仗你们的教导。我也是青年一份子,当然也得求先生们指教。下面便是我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通善社很盛行,我们全校的职教员和一部分学生全是在社的人员,每日劝我好些次,叫我入社。听说该社并不是迷信,可是修到“十六乘”上,便有辟谷①、脱壳②、长生等能力,就是平日打坐,也有廓心养脑的益处。其余关于道德、人格的修养,益处更大。并且他们说:“青年不要失去这个好机会,因为青年修练不必还童,可以直接成神,比成年人高胜一筹。”我所以不入的缘故,就是入的时候为什么先给该社拿一元钱,又为什么叩许多头拿一个纸团,纸团上准啦才许入,不然还得另求。我想他们不是办慈善事业的人,要一元钱干什么?应入不应入,当看人品好坏,拿纸团有一定标准吗?但是我心里虽然不赞成,一方面又恐怕万一真有益处,岂不错过?不得已只好求教先生们。如果该社的作法合乎生理呢,先生们就可以告诉给我,我就入社。成神不成神倒是小事,我还乐得养脑气。最后我要说句要紧话,青年的心理好变、意志薄弱、判断不正,我的前途求先生们热心指教罢。敬视康健。
  吉林依兰五师王凤彩上
  十三,一,二七
  我不知你们读了这封信发生些甚么感想。但照我看来,师范学校而有这种把戏,最是荒谬绝伦。因为这种拜神修练的勾当,乃是野蛮时代绝无理性的行为,岂有到了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再可以宣传这种迷信?我想,凡有脑筋、有眼睛、有革命思想的青年学生,应该是“鸣鼓而攻之”,断无磕头礼拜之理。我们晓得,类乎这种的组织还有什么同善社、悟善社、道院、世界宗教大同会等等,他们的势力差不多弥满了中国各地。但我们只消把组织这些机关的“货色”调查一下,就可知道这些机关的黑幕了。究竟有些什么货色?待我写出来:臭绅、土豪、光棍、学究、腐败官僚、落伍军人等等要钱而又要命的一些混帐东西!他们为了什么?只不过藉此骗钱、作乐、横行霸道罢了。
  至于他们所用骗人的方法更可笑了。什么是神?神在那里?谁曾成过神?义和团、白莲教等等,不也是口口声声说有神的吗?但是他们成了大事没有?谁曾辟谷?谁曾脱壳?谁曾长生不老?你们都亲眼见过吗?可怜的青年们啊!你们不要白白地糟蹋了宝贵的身体,有用的精神啊!这种反动的黑暗势力,只有革你们的命!你们还以为真能给你们好处吗?你们要知道,到了现代,那些束缚人心的宗教,已快成废物了。——最近土耳其已废除教主、宗教基金部及宗教学校——何况这通善社一类的机关,还是胡说巴〔八〕道的不成其为教的东西。至于学校,乃是教育机关,本不应该宣传宗教——英国是宗教势力最盛之国,但是他们的教育条例禁止传教——何况这还是邪术。故你们如果有理性的,就应该起来反对!
  原载1924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3号
  求学与救国
  青年学生还是专心求学,一点不与闻社会国家的事呢?还是在求学以外,更须关心或竟参加所谓救国活动和爱国活动呢?这是近年来教育者和学生们所踌躇未决的问题。我承认这个问题对于青年自身及国家前途都有很重大的关系,所以在这里稍稍发表我的意见,并望青年学生诸君肯平心静气地一想。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不妨先对于下列两问有个解答:
  1.我们为什么求学?
  2.我们和社会国家有什么关系?
  我对于第一问的解答是如此:我们求学的目的是在改良并丰富人类(包括自己和人)的生活(包括理想、习惯、态度、好尚等等)。换句话说,是在获得并普遍人群的幸福。我们现在拿初中课程来看。譬如学历史的目的是在:(一)研究人类生活状况之变迁,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制御天然的能力;(二)启发人类的同情心,以养成学生博爱、互助的精神;(三)追溯事物的原委,使学生了解现代各项问题的真相;(四)随时以研究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以养成学生读史的兴趣和习惯。再如学自然科学的目的是在:(一)知自然界的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培养基本的科学知识;(二)知自然界与人生的关系;(三)知主要的自然律;(四)知利用自然的方法;(五)养成研究科学的兴趣(上例引用新学制初级中学课程纲要语)。推至其他各科,无不如此。总之,无论学习任何种课程,没有不和人群及实际生活发生关系的,而且也不应该不和人群及实际生活发生关系的。因此,有些为吃饭而求学或为享福而求学的,都不免过于自私自利。这种富贵荣华式的人生观的谬误,想来用不著我再多说了。还有“为学问而学问”或“无所为而为”的治学态度,虽然旨趣非常高洁,足为学术上至可宝贵的德性。但实际上,一则在现代资本制度底下,非富有资产或寄生于资产阶级的学者,将永不能实现这个境界;而在承认资产阶级及寄生生活为不合理的人们,也将不能办到。再则,这些态度因为根本上具有超时间与空间的特性,故容易发生“昂首天外”、“遗世独立”的倾向,结果会于实际生活问题漠视不管(可惜仍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或竟成就了时代前进的障碍物(好听些,变为新时代的“古董”一一所谓遗老或遗少)。
  所以问我们为什么求学,应该说是为人群生活谋进步。假使不然的话,我们竟可以“逸居”,何必“有教”?——但不甘心做禽兽的,如何可能!
  但所以必须说“为人群”而不说“单为己”,则又有说——即对于第二问的解答:
  这很简单:原来我们人是无法孤存的。人之初,就为了生存的必要,过一种共同的生活——就是社会的生活。“以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谁都晓得是不可能。人是永远而且必然的是个人群中的人,人的生活也是永远而且必然的是个群性的生活。所以人人对于社会有责任,即对于国家——社会组织的一种——有责任。社会在正常的时候,大家过正常的分工互助的生活;社会在非常的时候,大家就须做非常的弥补救济的工作。故我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可用八个字来说明:痛痒相关,休戚与共——这所以要说求学是“为人群”。换句话说,是为社会。
  好!现在可以说到本题——求学与救国——来了。那么青年学生究竟该怎样——求学呢?还是兼救国?我说:究竟该求学也该救国。求学原是为人群谋福利。因为必须求了学才有能力和方法去对付环境,解决问题,担当事情。所以求学原贵实际有用的。当社会有了缺陷,国家有了毛病,正须有求学的人出而弥补救济。——这是显然无可反对的。但或者要问:同时求学兼救国怕时间来不及,而且能力也嫌不足吗?不!这里我很可引用胡汉民先生的话来答复。他说:“现在有一个比方。比方我们做了兵士,常常要到操场或者野外练习。当兵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能够打仗,能够替国家出力。一旦下了动员令,你不能说:“我没有操得纯熟,等我操好了再去打仗”。求学也是这样,求学的目的便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国家、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说:“我现在学问还没有好,慢慢儿等我学问好了,再替国家社会尽力”。所以国家、社会要我们出来替他尽力的时候,便没有个人的计较。个人即使有所牺牲,也是值得的,这样才可保存大群!”他这一段话,我想是很合理的。
  从事实来说,辛亥革命时,若不得许多青年学生参加——有的宣传,有的从军,有的拥护——恐怕满清政府还不见得就能推翻,而中华民国的招牌或者还竖不起来。试问对于这些青年学生,我们能责备他们不当那样参加革命运动吗?——凡有人心的,有人脑的,决计不会。然而在现在这个军阀专横、列强压迫、国家情势比较满清末年格外危急的时候,偏有人起来反对青年学生从事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这些人难道真是“秦叔宝全无心肝”的吗?我不愿责备他们,但愿有人心、人脑的青年学生,不要为这种偏见所惑!
  或者还有些学生怀疑于同时求学救国的计划,因为心力分了,会使两方都没有好效果。我以为这是过虑,而且为适与实际情形相反的臆测。据我的经验,只有真心努力、肯替社会国家服务的青年学生,才会加倍的发愤为学,才会切实的证验心得,才会更多次的感觉浅学,要求猛进;至于那些没有救国思想的学生,不是玩愒岁月,便是为文凭而勉强用功,或是为书本而盲目苦读——结果成就了一尊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书呆子。所以对于这一层,实在用不著怀疑。
  总之,求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求学。这两句话终究是值得记诵奉行的。
  以上对于青年学生该不该从事救国运动的一个问题,已经算解决了。至于青年学生该怎样救国——救国的途径如何?则是另一个问题,容我下次再说。
  原载1924年4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4号
  怎样讲修养
  什么叫做修养?为什么要讲修养?该怎样讲修养?我将在这里试答。
  照传统的说法,修养的意义,是修身养性;修养的目的,是高尚道德乃至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的方法,是“读格言”、“主敬”、“主静”。
  但据我看来,这种说法不免有许多缺点,至少在现代社会里是不适用的。
  第一个缺点,是把虚无漂渺的“性”做目标,实际上无可测量成绩;虽也说到身,但只有消极的防范,并无现今体育的含义。第二个缺点是偏重个人而忽视社会——所谓独善其身,虽然也挂上国家、天下的招牌,但是空的,与群众不生关系的。第三个缺点,是偏重死文字而忽视实际活动——如熟读格言、静坐、反省等。
  自然,为高尚道德而注重修养,谁也不能反对。但是徒然捧了个道德的美名——依我看,青年的道德观念还得重新估定——来提倡修养,再把修养的目标和方法定错了,那就丝毫没有用处,只会白费工夫。所以这不是讲修养,乃是弄玄虚,玩把戏。
  现代青年为改善生活状况、为促进人群文化、为培养服务能力起见,要格外讲究修养、注重修养,这是极应该而且是必需的。
  但是有两个要点千万不可忽略。第一在目标上,应该是“众善”——包括个人在内的,决不是“独善”——心目中只有一个“我自己”。第二在方法上,是要结成团体,定出信条,从客观的事实方面度量修养的成绩,决不可单单一个人抱了“高尚纯洁”的旨趣,拿徒然很好听的名词(如奋斗、牺牲、忠诚、博爱)或甚抽象的名词(如爱、光、花)作为信条,又取了“闭门谢客”式的态度去拒绝一切社会的活动。
  但是我为什么定要这样说呢?试再把我的理由申说一下。我在前一段社评里说过:人是永远而且必然的是个人群中的人,人的生活也是永远而且必然的是个群性的生活。从事实上一看,我们吃的食物是靠人家种的,我们穿的衣料是靠人家做的,我们住的房屋是靠人家造的,我们读的书报是靠人家编辑印刷的,我们做的文章是靠人家传布阅读的,⋯⋯离了人家,个人的活动便会没有意义,而且也不可能。我们既然不能离开人家来生活,那么如果你想“独善其身”,一则固然理有未合,再则也是势所不许——因为你无论如何,终不能“高高在上”地住在“空中楼阁”,而且“不食人间烟火”。请看世界究有几人能“众醉独醒,众浊独清”的?因此,我们要认定:我们所以要讲修养,就是我们所以要有强固的意志、仁爱的感情、丰富的知识、壮健的身体,都是为的社会的改善、文化的促进。换言之,讲修养的目的是为人群的善——个人的善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方法。我们所欲做的人是聪明、健康,而于人群最有用、最会活动的人——这是对于目标一端的说明。
  从上面所说的看来,可见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们现在要达到修养的目的——社会的善,自然不能单靠个人的力量,这又是很明显的事情。所以在方法上,就不能不靠团结。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发生。换一方面看,社会的势力既然很大,所以社会不良,个人就容易堕落。许多青年学生在学校时代,对于国事往往慷慨激昂,得人信仰;但投身社会以后,多不免随俗浮沉、希富求荣。这种人,我们通常要骂他“变节”。但说句平心话,我们单单责备他个人是不合情理的,因为他的堕落或变节,实在大半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诱惑,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又怎能怪他不“随波逐流”?所以为培养善的势力计,固然要靠团结;为战胜恶的势力计,也只有靠团结。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曾国藩所谓“良师益友重重夹持,则能进不能退”,正是这个道理。但团结了是不是就算已尽修养的能事?不!还差得远哩!如果没有信条,或是没有切切实实的信条,则仍会达不到目的。譬如有一个青年团体拿“爱、光、花”三字作为社约;又有一个青年团体想以“为道德及文化上之运动,去改造中国为理想人类平等的天国”为宗旨,这样就不免过于抽象笼统。试问从何处著手,用何法测度?所以有了团结以后,一定要规定几种当地、当时的社会生活——即人生所需要的具体目标作为信条。这信条又不仅是口诵心维而已,还当一一从行为上——个人动作及社会服务——表现出来,决不可再闭起房门来做“正心诚意”的梦。
  总之,要达修养的目的,不是靠什么“心”,乃是靠一种团体的活动力,能在客观的环境上做出事业来的。而这一种力,又必须有严密的组织,方能保护并监督团体员的行动,使不堕落或懈怠。所以这又是个团体的训练问题了。我以为,讲修养而不注重团体的训练,实只是“缘木求鱼”的办法。深愿有志青年于此加以注意!
  原载1924年4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4号
  告青年学生之从事于平民教育运动者
  谁都知道,民主国家的基础,在于大多数国民具有公民常识,能运用国民主权。但我们中华民国的大多数国民是怎样呢?可怜他们实在还不曾了解“民国”是什么,“国民”是什么啊!据中华教育改进社①的调查,我国现在识字的人和全人口比例起来,只得百分之二十。这便是说,全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不识字;也就是说,全国四万万人中有三万万二千万的人不识字。试想有这许多的文盲,怎能叫他们实行运用国民的主权呢?现在,幸有热心教育的人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②,做大规模的平民教育运动,设立许多平民学校及平民读书处,编印《平民千字课》,将来还须出版《平民教育丛书》。我们对于这般先生们的热心,真要感激。因为我们承认平民能识字,自比不识字的好。所以全国的青年男女学生们,都相率参加这个运动,自是极应该的。不过,我现在对于参加平民教育运动的青年学生要说几句话,因为我们参加这个运动应有几个注意点,应和那些最反动的督军、最腐败的官僚以及寄生于资产阶级与权力阶级的“教育家”也都来赞助提倡这种运动的有别。
  第一,我们要承认“平民”是“人”,平民教育即等于人的教育。自然,平民教育的实际,应该不是和“大人先生”们的教育一样的,因为“平民”和他们确是立于相反对的阶级。但是,我们终不应该用低一等的眼光或廉价的办法去对付。我们不要误会了,以为平民教育乃是上流阶级对于下流阶级所施的一种恩典。如果不幸存了这种见解,把平民教育当作一种慈善事业看待,大家漫不经心的做去,那便成为一种新式的愚民政策,那是十二万分的要不得的。
  第二,我们要承认,现在所行的平民教育运动只是平民教育的初步,且是一部分。因为现在所实施的是平民识字,教平民于四个月之内认识一千个字。但我们要晓得,仅仅识了字不见得就能做个有用的国民,不见得就会得到幸福。近人提倡教育救国的,以为只要大家能识字、能念书,中国便可以得救、中国人就可以得解放。其实,这是迷信教育万能的偏见。我们只稍看看事实: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识字人数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他们做国民的并未尝真能自由,真能享福;反之,在我们国内依附军阀、官僚和外人以误国害民的,却个个是读书识字的人。所以我们不必存这种妄想:只要三万万二千万人民都识字了,中国便会强盛!何况大多数的平民,有的流为土匪,有的忙于做工,他们简直连识字的机会和兴趣都被剥夺了,又怎能达到普及平民教育的目的?那末,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态度去看平民教育运动呢?我以为,我们只好用这样一种态度:一方面我们是利用这个机会去接近他们,以便考察他们生活的实际情形,填好了做国民运动的基础;他方面是希望他们识了字,能看关于宣传国民运动的传单、小册子等出版物,庶几大家能走上一条改造国家的路。所以我们该承认:识字和救国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做识字运动却是以使他们能救国为目的的。我以为必这样,平民教育运动才是目前需要的运动,我们的参加也才是有意识、有价值的参加。
  第三,我们要承认,识字和受教育并不相等。受过教育的人固然会识字,但不仅识字而已,他还该养成好的习惯、好的思想、好的才干,能对于国家、社会有所贡献。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要大规模的实施完全的平民教育,于人才、经济种种方面都有不可能的地方。因此,在现在只好从识字运动下手。但我们却不能、也不当仅仅做识字运动就算了事。固然一方面因为:单叫他们识字,会使他们感到干燥无味,有不能保持他们终受四个月读书时间的危险;再一方面也因为:单叫他们识字,不利用时机灌输些常识,也未免可惜。所以我以为,要使平民教育有效,当使所教的与平民生活有关,能说着他们的痛处,能提起他们的兴会。例如下面这些问题:中国为什么多土匪?中国为什么多灾荒?中国为什么多战争?物价为什么逐步昂贵?谋生为什么比前困难?外国人为什么在我国境内横行无忌?官吏是怎样的横征暴敛?工人是怎样的受苦?女子是怎样的被压迫?⋯⋯等等,我们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解释,必可激发他们改造的动机和奋斗的热诚。假如不是这样,则无论办什么教育都是无关痛痒、没有生气的,要他何用。
  原载1924年4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4号
  基督教大学联合会会议①
  基督教大会联合会(TheAssociationofChristianCollegesandUniversities)会议,于本年二月五日至七日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举行。与会者有中国各地基督教高等教育机关之代表二百二十五人,实为在中国为举行关于教会教育会议之最重要、最足引人注意者。在未开大会以前之数月,已先事筹备及分组事宜。此次分组之数共有二十,即宗教教育组、社会学与经济学组、学校组织管理组、师范组、心理学组、哲学组、英国言文组、中国言文组、历史及政治学组、医学组、化学组、物理学组、生物学组、注册与记录组、农业组、数学组、家庭经济组、音乐美术组、大学推广组及暑期学校组。
  各项会议皆在新筑成之金陵女子大学校舍内举行。至此次会议之成功,实由于金陵女大诸职员筹备之周到,以及出席诸代表良好之交谊所致。
  大会普通会议所注重者,为关于下列各题之论文及讨论:基督教大学对于中国生活上之贡献。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关系。
  模范大学之标准。
  中华全国科学部之设置。
  基督教大学对于中国教堂之贡献。
  基督教大学联合会之将来。
  第一次演讲者,为联合会会长卜舫济博士(Dr.Hawks
  Patt),此外有推士教授(Prof.Tniss)、刘廷芳博士、顾子仁先生、怀雷斯博士(Dr.E.W.Wallace)及艾黎学长(DeanEly)。
  此次大会留有许多印象,但最显著者,要推以下三种:
  第一,为基督教高等教育各方面所持宗教目标之地位之卓越。卜舫济博士于开会辞中即力说此点,以后顾子仁先生及刘廷芳博士亦有极热烈之演说。而出席于宗教教育组之人数,远比其他各组为多,更足为大家关心于此问题之证据。
  第二,为对于目前教会大学应做工作之陈词极为警切。演说者皆对于大会提出警告,以为在中国基督教教育之权威几达绝顶;以后每年入学于教会学校之人数,将见不能与入学于非教会学校者相比。而且目下中国学生界之国家意识日益发达,国立学校之程度又日益增进,恐数年以后,教会大学将不足以自存。今欲图谋自存,惟有二种方法。第一,对于学生界及一般中国人必须显示教育效率上之程度,务使教会学校成为有价值而不可少之机关。第二,对于主办教会学校者及中国基督教堂,必须由教会大学运用积极的宗教势力,并养成一般教会学校毕业生具有真正基督徒之品格。必如此,然后在中国的教会教育始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为此次大会对中国社会各方面有须负责任之表示。此种意识可从几方面看出。如大家以为基督教大学须做一种工作使中国社会生活及实业都能基督教化;基督教大学与中学教师须多开会议;基督教大学须向国立学校学生宣传福音;以及刘廷芳博士关于基督教大学对正在发达之中国教堂尽责问题之责难等是。
  大会又决定扩充联合会会员之范围,凡从事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男女基督徒,无论是否属于教会学校的均可加入。因此,联合会名称已改为中国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会(TheChinaAsso—ciationforChristianHigherEducation)。会内将设立一咨询部(BoardofReference),由联合会承认合格之各大学选派两人组织之,另外再由全体选任十人。又有一较小之机关(将名为基督教高等教育理事会CouncilonChristianHigherEducation)将成为执行委员会,由基督教大学代表九人,非基督教学校之中国基督教育者三人,联合会会员二人及当然代表(Exafficiorepre-sentatives)几人组织之。
  原载1924年4月20日《教育杂志》第16卷第4号
  中国青年之敌
  中国青年有哪些敌人?中国青年该怎样拒敌?我将在这篇短文里回答这两个问题。
  一 本来面目与变态现象
  (a)青年本该是活动而强健的——身体发达,筋肉强固,耳目聪明,口齿伶俐,感觉灵敏,精神发皇。谁能说青年不该这样?
  (b)青年本该是多趣的——富有滑稽感、艺术性,能讲笑话,会做游戏,且好奇好问,无处不表示其天真烂漫。谁能说青年不该这样?
  (c)青年本该是奋斗的——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反抗强暴,扶持弱小。谁能说青年不当这样?
  (d)青年本该是认真的——热诚恳挚,真情实感,绝无遮饰委曲。谁又能说青年不当这样?
  (e)青年本该可以专心读书的——入完备的学校,受健全的教育,养成有作为、能进步的生活习惯。这岂不是青年应有的权利?
  (f)青年本该可以享受具足而幸福的生活的——满足正当的恋爱欲求,担任必要的社会工作,长在和平愉乐的环境里生活着。这岂不是青年应有的又一种权利?
  总之,照青年的本来面目看来,青年应该是生长的、发皇的、快乐的。但是实际情形如何?那就大不相同了。请看:
  (a)青年变成死板的了——身弱、背曲、眼近、行动呆笨、感觉迟钝、斯文而老成。
  (b)青年变成枯寂的了——不会谈笑,不会娱乐,不会探奇搜秘,索然而寡趣。
  (c)青年变成委靡的了——烦闷、浮浪、无病呻吟,好比醉生梦死。
  (d)青年变成浮滑的了——讲世故,讲体面,到处浮夸、敷衍,什么事都不起劲,都不着实。
  (e)青年读书发生问题了——学校不够(女学更少),资格不配,经济不足;或则学校关门,教员索欠;或者不得不从事社会服务、政治运动,以致不得读书乃致不能安心读书。
  (f)青年的生活前途变成渺茫而险恶了——婚姻上受制于旧习,无爱的不能自由离婚,有爱的不能自由结婚。职业上或不满意于现社会的腐败,或竟不能得一工作的地位。
  总之,变态的青年是衰弱的、停顿的、堕落的、怠惰无知的。这种青年的脑与血,都被老年的制度与学说麻醉得停止了。这种青年的筋与肉,都被老年的风教与习俗剥蚀得瘦损了。可怜哉,这种丧失本来面目的中国青年!
  二 四面受围
  究竟有哪些敌人来灭杀青年的血性与热情,剥蚀青年的活气与生机呢?啊!那就多得很啦!请看我道来。
  第一是吃人的礼教——束缚青年,使青年主敬、主静,变成大人模样(衣冠举止等)。率由旧章,使青年一言一动,不许逾越常轨。加以轻视技巧,禁阻远游,遂剥夺了青年创见和广识的机缘。另一方面却看重显名扬亲、安分守己,于是使青年习于虚伪,志于利禄,长为习俗之奴而不知也不敢有所反抗。
  第二是玄学鬼——说心谈性,徒逞臆想;轻身贱物,不顾实际。如提倡精神生活者、空谈东方文化者,以及什么同善社、盛德坛的“人鬼”,都是迷惑青年理性,麻痹青年脑筋,使青年陷于睡眠状态,不复知有人群生活、社会工作的妖魔。
  第三是名士毒——吟风弄月,饮酒赋诗。意气颓唐,行为浮浪;却又目空一切,时发牢骚。梦想爱人而不得,只好“唉!啊!”地乱嚷。这真是没骨气的可怜虫!
  第四是时髦朋友——汽车、洋房、俱乐部、大菜间、打弹、跳舞、留学生、资本家、漂亮老婆、时髦老公,以及“看守门户”式的外交家等等,不知误用了、吸去了多少青年的精力与雄心啊!这样遍天地的铜臭和士气,又有多少青年能不受着熏染呢?
  第五是顽固的家长——他们不许子女求学,却强替子女婚嫁。他们责骂子女不好,却自相嫖赌争吵。他们有的溺爱子女,适姑息以养奸;有的虐待子女,则不过激成家庭变故罢了。
  第六是腐败的教职员——他们不明时代潮流,不懂教育原理,故有的用高压手段,禁止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则一味放纵,让学生横行霸道。他们中顶好的,也不过能讲解明晰,考试严谨,然于学生的需要与苦痛全不关心,于是所造成的学生,简直不能整个做人。总之,这是种“贼夫人之子弟”的教育。
  第七是外国人的教育——用耶教的经典,强制学生崇拜上帝。用外国式的课程编制,养成学生媚外习气。凭藉武力侵略及经济侵略所获得的地盘,供给毕业学生服务的机会,因以使一般浅见的中国人感佩而且惊叹洋大人的威风不置。这些学校又禁止学生集会结社、做爱国运动。这种造成洋奴与国贼的教育,直足以斫丧中国立国的命脉,其作恶可怕的程度,比旧教育之限制人性自由还要加剧。
  第八是国内反动的压迫阶级——拥护旧思想,侵占教育费,使新文化难以广被,新教育无从进展。加以兵匪充斥,祸乱相续,人民自由几乎尽被剥夺。青年学生生在这种混乱昏黑的时代,自然处处要感到苦痛了。
  第九是国际资本的帝国主义——列强看中了我国一块肥土,各自占有势力范围。近则更进一步,以协同的步调向我侵略。如对于临城劫案、广州海关问题,以及所谓护路计划、长江联合舰队等都是明证。①他们一面从政治上、经济上扩张势力;一面更对反动军阀借款售械以延长我国内乱。他们这样压制中国人,自然于青年学生也有不利。如去年上海法领封禁学生总会,最近美国、法国限制中国学生前往留学就是。于是我国青年在洋人面前更不能志高气扬了。
  第十是压死人命的经济制度——现代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使一切生产变成商品,使一切生产机关握在少数人手里。于是富者不劳而获,坐拥巨资;贫者辛苦终日,难谋温饱。贫苦青年不特无书可读,甚至无工可作,至于恋爱结婚,更无异难如登天。试问这是人类生活的好现象吗?不改造这些制度,青年只好活活地被压死了。
  中国青年被种种敌人四面包围起来了。中国青年在这个当儿,再不能自由活动了。中国青年啊!我们该怎样呢?屈服吗?这是死路。那么逃生吗?好!容我们挣扎,容我们向四面尽力去挣扎吧!
  三 冲锋——散兵线
  危急之秋,四面受敌,只好背城借一,突围而出了。于是就让我们向前冲锋去!
  第一要反礼教——什么纲常名分,什么虚文缛节,这些都是吮吸青年精血的毒虫,让我们一起推翻、打破它。什么贞操,什么偶像,都是束缚人生自由、阻止人生发展的障碍物,让我们一齐撤消它。我们今后要赤裸裸地自己做人,不要再为家庭和习俗的奴隶!
  第二要辟邪——厌世、清谈、祀神、祷鬼等等乌烟瘴气一团糟的邪说和邪行,都该烧起野火来,烧它一个精光。我们要使这世界弄成纯粹人类生活的世界。
  第三要做学校改造运动——我们为完成青年教育,应改进学校生活。对于妨碍学生生长、活动的学校政策,应要求废止。对于有名无实的留学生、顽固守旧的老学究、奔竞钻营的教育客等等,应把他们驱出门墙以外,毋让他们再遗毒我们。
  第四要做民众教育运动——中国民众太无常识,故易被邪说和邪行所迷。中国民众太无组织,故常受强暴者所欺。我们现在要教育他们,更要组织他们。今之城市平民教育运动,我们应该参加进去;而乡村的补习教育运动,更要尽力提倡。
  第五要做政治改革运动——拥护旧思想的一二黩武殃民之徒,利用了一般寡廉丧耻的政客官僚,吸收了一般趋炎附势的文人学士,再诱骗了许多失业游民以供争掠的武器,于是弄得全国没有安宁之日,什么建设事业自然益发谈不到了。这种政局如不改造,则中国国民将永远受苦,即中国青年也将永远失却幸福。所以中国青年为本身利益计,也非从事政治改革运动不可。
  第六要做民族独立运动——倘使中国不受列强侵略,则贫弱的程度当不致如今之甚。乃因有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种种压迫,遂使我国民受着两重压迫而竟沦为亡国奴的地位。所以中国青年必须觉悟这些列强的阴谋毒计,赶快起来做废止一切不平等条约运动,举所有被列强霸占的海关、盐务乃至交通、司法、教育等事业都要收回。中国青年有不少在教会学校里读书,便更当尽力于收回教育权方面的运动。总之,我们要做到中华民族独立,一切事业都不受列强压迫为止。故凡不甘心做洋奴的,都该醒悟了!
  第七要做社会改造运动——我们更要知道帝国主义乃是资本主义发达到最高度的一种形式,故要打倒帝国主义,必须打倒为现代社会组织基础的资本主义。中国青年眼前所受于资本主义的毒已经非常显明。如不易求学,不易得恋爱结婚,不易得工作机会,更是最亲切的证据。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研究社会进化原理,要研究各国革命及阶级斗争历史,一方面就要为被压迫阶级鸣不平,谋援助。我们千万不要再梦想富贵荣华,替现代的压迫阶级张目作恶了!
  四 大本营——主力军
  中国青年御敌的方法已如上节所述。然如果基础不固,恐怕难乎为继,故同时必须培养内力。
  第一是确定人生观——这是立身处世的依据、对人对物的态度。我以为,现代中国青年必须老实承认是站在被压迫阶级而肯努力为被压迫阶级谋解放者。消极方面,要不厌世、不消遥、不斯文、不怯弱、不想独善其身、不想升官发财。积极方面就要爱世、要奋斗、要活泼、要刚健、要谋公众的福利、要尽社会的劳动。所以我们必须把先代遗留下来的名利观念、威势观念,连根拔起。必经过这样思想革命的青年,才配做个新时代的新青年。第二是明白特别责任——我们该承认中国只有智识阶级的青年为最有希望、最有生气,换言之,最配救国。只看“五·四”以后的种种运动,说救国、去救国的,除出青年学生而外还有哪个?大学教授?不管。留学生?不管。学者?不管。其他如民众,则尚未觉醒;如官僚,则正帮武人以乱国。所以救国的责任,只好放在青年学生肩上来。但青年学生有的受宗教毒,有的受国故毒,有的中礼教毒,有的中玄想毒,还有的享乐、有的流荡,真能觉悟、肯担责任的实在只有少数。然此少数之能觉悟、肯担责任的青年学生,实为改造社会的唯一原动力,他们该怎样自己策勉共同努力啊!
  第三要提倡俭朴生活——我们不是为要积钱而提倡俭朴,我们更不是为要好名而提倡俭朴,我们是鉴于现代经济压迫的厉害,为免除走入虚荣、奢侈、怠惰、委靡的一条堕落路,所以不得不厉行刻苦、坚决、劳动的生活。凡是物质方面的,在不害健康范围以内,终以愈低限度为愈好。
  第四是实践团体训练——团体训练的要点为严守纪律,为一致步调,为牺牲个人私见,为服从多数决议。与团体训练有关的是体育,是集会。故如童子军,如兵操,如朝操,我们都要参加练习。如级会、学生会及至政党等等,我们也要加入,以便实受团体生活的训练。
  第五是实行自律生活——我相信,一切的一切应注重自力的修养,不当依赖外力的强迫。故如读书、做事,都该自己定出日程,严格遵守。自然,团体的力量比个人大,而且只有团体的力量可防止个人的堕落。但这是就行动上的方便而言,至于各个人应该自行勉励,自求进步,则是团体中各分子应有的职分,决不容忽视的。
  第六是保持青年精神——青年的精神是什么?是生长,是发育,是常新。故无论将来年岁怎样大,若有志气、有作为的,必是能保持青年精神于不老的人。怎样保持青年精神呢?我以为只要具有长育的理想就好。因为肉体的长育是有限制的,而精神的长育却无限制。常有新的兴趣、新的问题、新的怀抱、新的感想。新的感想的青年,便是一个精神的长育得着滋养的青年。这样的一个青年,他的肉体发育虽然到了极点,但是他的精神发育可以永不停止,这样就能保持青年精神于永久。
  五 凯旋
  敌人认准了,基础巩固了,那么就让我们大踏步向前冲锋吧!我们不怕死,我们乃要奋斗以后的死。我们不甘心忍受敌人的压迫以死,我们乃要狠狠的向着敌人的面拚命以死!这种死,是现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中国青年为求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要尽这个使命;中国青年为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要尽这个使命;中国青年为求恢复青年的本来面目,更要尽这个使命。
  原载1924年5月1日《民铎》第5卷第3号
  今年的“五·四”和第三期复古运动
  当年的气概
  民国八年的学潮年,始于一轰而起、全国骚动的“五·四”运动。“五·四”潮发生的原因:近因为青岛交涉失败,①远因则为自民国成立之后,政府措施失当,军阀势力增长,处处与最近一切新思潮相抵触。这样郁勃的气,弥漫已久,适因青岛事件受人压迫,便如河决口,一泻千里了。
  这一种运动的关系,第一点可注意的,是青年学生的干政——打卖国贼,反抗列强的压迫;第二点可注意的,是青年学生的校务改进运动和思想革命——学生自治、男女同学、非宗教运动②,以及社交上、婚姻上、社会制度上的革新要求。照那时的情势看来,真是勇气万倍,有作有为,谁不把我们学生当做救国生力军看呢?
  可是不久,猛烈的风潮便和缓了,热情也冷淡了,盛极一时的新文化运动不复勇往前进,只剩了些尾音了,而外敌的势力却乘虚大盛。
  第三期的复古运动
  轰动一时的运动,既渐渐地渐渐地和缓下去,于是种种反动现象就陆续搬演过来。
  政治上对“临城匪案”的勒索硬拷,对广州海关的派舰示威,最近密议分区驻华舰队办法,决意拒开关税会议,上海工部局①提出取缔印刷附律、取缔交易所、增加码头捐等三案以及东交民巷②的太上政府阻挠中俄交涉等等,都是洋大人耀武扬威的表演,比之当年“青岛事件”,只令更可怕些。我们有眼有脑的青年学生,自然不该漠视不顾。
  但是更有一种现象,其影响足以麻痹青年学生的神经,使他们感觉不灵,竟会对于有灭国亡种的祸患熟视而无睹的,便是思想界的反动——我名之为第三期的复古运动。
  原来自民国成立以来,在这短短的十几年的历史中,已经有过三次的复古运动了(详见《学生杂志》第十卷第一号我的《十年来的文化大观》一文)③。第一期是跟了革命声音来的孔教会④所扮演的尊孔戏。一方面有他们的《孔教会杂志》的鼓吹,又有建造一所大规模的孔教堂的募捐办法;他方面就有上谕式的尊孔命令,读经命令,直到民国七年尚有经安福国会①通过的“孔教为修身大本”的议案。又当民国三、四年的时候,袁世凯既以武力“扫平天下”,为“收拾人心”计,也提倡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到后来便有帝制的结果。这终算是第一期复古运动的成功,但也就是第一期复古运动的失败。
  第二期的复古运动是在民国七、八年间。因为当时《新青年》排斥孔丘,提倡文学革命,便引起所谓“新旧之争”。这一期的复古运动可举三个例子来作证。第一是国故党林纾等反对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等提倡新文学,有“拚我残年,极力卫道”的话。第二是“文治总统”徐世昌的命令:提倡道德,提倡节孝,尊重孔子。同时还有“妖言惑众”的什么同善社、悟善社、盛德坛等横行无忌,而他们的敢于这样,都因背后有大力者支持的缘故。第三是旧党藉政治权力遏止新思潮。如江苏省长齐耀琳,训令上海、宝山两县知事,转令各校校长禁止学生购买新出版物,而主张“伦理文学系一国根本问题,苟或废之,是为无本”。
  现在轮到第三期了。这第三期的复古运动原不是始于本年,但以本年为尤显著。除出“妖言惑众”的同善社等继续存在外,可以列举的有如下列几项。
  (一)最近上海万年尊仓圣会在《申报》所登的广告,请看他们的妙文:
  ⋯⋯文字之始,我中国儒教人士知有孔子而已。岂知孔子以前数千百年,有仓颉先师始制文字。若无文字,孔子亦不能制作也。后世儒家知尊孔子自不能不尊仓圣,岂独儒士然也。商无文字,无以记簿帐;工无文字,无以精制造;农无文字,无以记谷麦,故前清以上,以攻书者称士。若论文字之有用,则农、工、商、贾无一人不受字之益,即无一人不当敬惜字纸也。人人知敬惜字纸,即人人当知尊仓。故本会宗旨:无论士农工商,皆有入会资格。又如外国人不敬字纸,而欧战四年死亡千八百万;日本去秋地震死亡亦惨,其不敬惜字纸何足效尤。况就沪上论之,凡识洋文字者,其工资比常人加倍。既得其益,尤不可不惜字,即不可不知尊仓也。尊仓规模以建筑极乐园为大,一切慈善事业皆由此发展。故此次募捐多者十万元,少者一元,皆可入会。而仓圣之灵,必将量其多寡而报以福慧。三五年后,化遍全球,而我上海之会,真可卜万年有道也已。
  另一通告说:
  本会自壬戌年成立以后,曾印发天人合璧各种建筑细章在前,除将尊仓祀典咨请内部施行外,应将筹备建筑要端先行举办。自甲子年元旦日起,仍设筹备处(于法大马路宝兴里一号内)为总办事处,专雇慎重工役四名,先认定法租界街巷之间,收拾沿途抛弃字纸,再谋扩充,并遵坛谕办理仓圣铜象,访求良工铸造,筹集大洞经、金刚经、清净经、三教大乘经典各万二千卷,藏贮六尺高大铜象之内,永镇海国风涛于万年⋯⋯
  请问读者,这究是什么话?
  (二)复辟派而兼同善社:
  “妖王士珍、王芝祥、江朝宗等,呈请北政府明令通国尊经,并以江希张(即所谓江神童)《新注四书白话解说》令各学校一律采用。”这所谓《新注四书白话解说》究是怎样一种大作呢?乃是“纰缪之处,不一而足,穿凿附会,荒谬不经,文义矛盾,只成笑柄。”(教育部批语)的一样宝贝。
  (三)萧耀南禁止女学生剪发,而以“孝子事亲,身体发肤必以毁伤为戒”为理由。
  (四)河南开封《新中州报》称扬潘烈女殉节:“耳不闻节烈之事久矣,今忽于将门中得一孱弱之奇女子,居然从客殉节,视死如归。岂非国家祯祥、天地间一大盛事乎!”
  (五)湖南教育司禁止男女同学。乃以“因习俗熏染与环境诱惑,致使女子一学求事,家庭视为畏途,社会引作诟病”等话为理由。
  (六)国内女教育家有称赞《内则》的“家庭制度”、“明民德”的“中庸之道”的;有反对授青年以性知识,而主张模仿美国的“礼教”,凡女学生出去,必须跟一个chaperon①的;又有一位大学教授竭力发挥家族主义下多子为福的论调。
  (七)齐燮元创办金陵学院,“所以熔冶新旧知识及道德鉴别而发挥之,以期扬榷文化、维持风纪”;而方法则出题征文,以重金奖励试者。
  (八)就是上海澄衷中学校长曹慕管所用策问式的国文会考,以及曹慕管所奉为注重国故的标准的东南大学十二年度入学试验的国学常识试题。
  (九)“玄学鬼”出头,最近讲学社又请太戈儿②来华提倡“东方文化”,消磨青年革命精神。
  要之,像“何谓明堂”、“开元天宝系何帝年号”等所谓常识测验的国故教授,以及敬惜字纸“仓圣报以福慧”的募捐通告等一类东西,都是根于“一脉相承的”东方玄学思想和专政时代的顽固头脑。这种思想往往与腐败政治相关,若不扫净,便是中国革命前途的大障碍,怕竟会证实实庵所谓“杨贤江攻曹(是曹慕管不是曹锟)文中所用‘复辟’二字是预言不是譬词”的预言。
  廓清思想同盟
  当目前外力压迫、旧思想、反动都日甚一天的时候,有人脑人血的青年学生,自当本当年“五·四”运动的精神,益谋充分的反抗。青年学生应干与政治,应尽力救国,已不成为问题。独对于这种复古运动,尚不见有严重反抗的表示。所以我特聚述这一种反动的现状,希望青年学生本科学的精神,各在“所在地”进攻,务期把这一股乌烟瘴气扫荡干净,为革命前途放一线光明。
  原载1924年5月5日《民国日报·觉悟》
  青年学生救国的途径
  青年学生应该从事救国运动,我已在上期本志陈说过理由了。①现在就继续上文,来谈谈青年学生应该怎样救国。
  近来教育界上以及爱护我们学生的人,也颇能不讳言青年学生应该救国,但他们所告诉学生的仍是一句“读书”和“人格修养”的空话,就连该读什么书,该怎样修养人格,也并没有说出为实际所需要而且可行的目标与方法。这样,我们虽欲不说他们是“老生常谈”,也觉有所不可能了。
  大家都该明白地承认,我们中国的现状,真是所谓“危急存亡之秋”。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加劲用力,找出实际适用的方法,以救国家于危亡,才是正当办法。岂还能容我们做国民的安心读书、优游度日,妄想个人的圆满发达、个人的自由幸福吗?所以青年学生的救国途径,决不在于漫无目标的勤修学业和培养人格,乃在于研究适于现实要求的救国方法,并在实际上活动起来。
  根据这个理由,就在学校里边所习功课,也须注重那些和救国事业有关系、有补助的才好。讲到修养,我也承认是该加意注重的。因为不自觉的青年学生,譬如懒惰的、奢侈的、傲慢的、虚浮的、怯懦的、自私的,他们不但不想去救国,也且不配去救国——他们还没有动手去干,已被群众瞧不起了。所以有诚心救国的青年学生,无论如何,必须对自己的“人格”注意修养。不过修养的目标和方法,却大有讲究。我们现在讲修养,目标是在社会的善,方法是向社会实际活动,是靠团结的力量,靠做事的磨练,来促进修养的工夫,衡量修养的成绩的。我们决不是为了“独善其身”来讲修养,我们也决不是闭户潜修算作修养,我们更决不妄想须待修养程度到具有“健全人格”了,然后才去救国。我们只要有救国的热情,只要肯不怠地学习,这样便已握著修养的要诀,已走上救国的正路了(请参阅上期社评《怎样讲修养》)。
  但是更切要的,在救国运动上我们所应该做的,还有两端。第一是研究时事,明了中国政治、经济的真相。救国如救病,不对症下药是难望痊愈的。现在我们要救中国,就须考察中国的现状怎样,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改进这种现状的方法又当如何。因此,研究时事这种工作,便成为有志救国的青年学生的日常功课了。
  讲到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形,用几句话便可明白。内有残民以逞的军阀,外有伺隙而动的列强。原来辛亥革命,革命军才打到扬子江流域就与北方议和,于是一般封建式的军阀,竟能盘踞北方,继续其北洋正统的历史,列强则乘势利用,帮助军阀以引长内乱、掠夺利权。到如今,我们中国的政治、经济得不到半点的自由发展,于是中华民国成为国际殖民地,中华民族也便成为被压迫民族。在这种情形之下,要如何才能从这两重压迫——列强与军阀——中解放出来呢?这个答案自然只有革命。因为军阀和列强的利益正和我们人民的利益相反,希望他们赐恩或和他们商议,到底是不可能的。但是谁来担任革命呢?这必须是利害相同的被压迫群众—工、农、学、商结成一个大联合,来打倒两个共同的敌人——军阀和列强,以建设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这便叫做国民革命。我们以后就须从这个目标上做工夫。
  第二便是接近民众。救国的事业决不是我们学生所能独干的,乃必须使全国被压迫的民众都联合起来才行。所以我们又须向民众中间去活动。运动的方法,在目前最需要的有两种:一是参加平民教育运动(参阅上期社评《告青年学生之从事平民教育运动者》);一是调查地方上事情及农工、平民间所发生的问题。我们这样干的目标是为了接近民众、联络民众、发见民众的需要,以便更进一步去组织他们、帮助他们。到了他们肯信赖了我们之后,就不难引导他们去做和他们自身利益有关系的国民革命运动了。青年学生做这种运动,并不要费全部精力和时间,只要每日分出一点时间及利用假期,便可以做出不少事业来了。
  我深望热血的青年学生,不要忘了这个应尽的责任!
  原载1924年5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5号
  略论团体训练
  团体的重要,大概读者都能明白,我可以不用多说了。我们要抵抗恶劣势力的侵袭,要用团体的武器;我们要从事革新社会的运动,也要用团体的武器。团结起来才有力量!这真是我们有热心干事业的青年的箴言啊。但是我们还该晓得:团体生活的有力量,并不在于形式上集合了许多的人。倘只是形式上集合许多人就算团体,而骨子里没有一点组织,没有一种共同目标,则仍是一盘散沙,万不会生出力量来。不过,我们中国青年素来没有受过严密的团体训练,即在学校受教育时,教师也未尝有给我们团体训练的机会。因此,不出席,不缴费,不遵守秩序,不服从决议,在我们中国青年看来,“算不得一回什么事!”唉!这样毫无团体纪律观念的青年,哪能干出改造的事业来呢?他们中有血气的,便主张“手枪炸弹”去铲除恶人。但是这种没有集中组织、没有进行计划的浪漫的个人活动,至多也不过泄他一口怨愤之气罢了。等放过手枪、掷过炸弹以后,不是一切也便烟消声寂了吗?至于其余抱个人享乐主义或误解自由以偷生苟活的人,自然更不能望他们去做改造社会和政治的事业了。
  但是我们仍不失望,我们中间仍有许多肯热心、有作为的青年,我们也知道并看见他们常去组织团体来做改善本身利益及服务社会、国家的事情。现在我们所当努力的,便在如何促进团体训练,以养成严守团体纪律的习惯。我以为,第一步大家必须勉强来遵守纪律:出席、缴费、遵守秩序、服从决议。“好逸恶劳”也许是人情之常。但我觉得,只要大家鼓著气,趁著兴,便自会造成一种“干”的空气来。究竟我们都是青年,青年的心是跳动快的,青年的脑是感触灵的,青年的筋肉又是紧张容易的,青年不畏难,青年又岂怕劳?所以我们应该在不高兴时,硬要高兴;在不起劲时,硬要起劲。青年是以挣扎为生命的,青年是以纪律为自由的。“扎硬寨,打死仗”,这才是个好男儿!但严守规律,还须有事实活动来督促,否则不免变成“规律教”,却是要不得,所以必须“有事做”。平时留心观察,开会讨论问题,随后实际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团体生活的训练工夫。
  或者要说:“你的话原是不错,但有些人根本不愿意守纪律,不相信团体活动,你又有什么法子呢?”那,我也没有法子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原是孔老夫子的遗训啊!
  六年一月十九日的英文《密勒氏评论报》转载有菲利滨《美商会月服》一文,题为《破坏团体之方法》(WaystoKillanAsso-ciation),列举种种破坏团体的方法,颇为详尽痛快。今取译之,或亦可供我们的参考。
  (一)不要到会。
  (二)若是要到,到迟一点。
  (三)若是天气不好,也不要想著到。
  (四)若是到会时,找寻其他会员及职员的错处。
  (五)不要接受一种职务,因为批评比做事容易。
  (六)然而若是你不被选入一委员会时,你须感觉不快;若你当选,不要到委员会的会议。
  (七)若主席问你对某种重要问题有何意见时,你就说没有什么意见。
  (八)散会之后,却告诉人,你的意见是怎样怎样。
  (九)不要做超过绝对必要以上的事情,但别人若卷起袖子,愿意的无私的用他的能力做事时,你大声疾呼说:“这团体为一派(cligue)所包办。”
  (十)尽力延迟不缴会费,或者完全不缴。
  (十一)不要介绍新会员。
  (十二)让秘书一个人去做。
  (十三)若是请你当主席时,你很客气的谦辞不当。
  (十四)若是没有请你,你就退出团体。
  (十五)不要告诉团体,他应如何帮助你;但他不帮助时,从团体中退出。
  (十六)若是你能不加入团体而得著职务,还是不加入的好。
  (十七)若是团体没有改正其它会员的过失,你高声说:“团体没有做什么事。”
  (十八)若是他找着你的过失时,你就脱离那个团体。
  (十九)张开眼睛找错处,若是找著,你即退出。
  (二十)任何时以退出或辞职为威吓,而且叫你的朋友随着你做。
  (二一)你到会时,举手赞成如此做;你回家后,做得与它恰恰相反。
  (二二)在会场中赞成所说的话,会外即不赞成之。
  (二三)人问你要材料时,不要给他。
  (二四)骂此会的见闻狭隘。
  (二五)团体给你的任何东西都受著,但你不要给一点东西于团体。
  (二六)与会员谈论时力言合作,但永远不要同他合作。
  (二七)不要购买团体的刊物或去登广告。
  (二八)若是会务失败时,责骂秘书一人。
  原载1924年5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5号
  要怎样一种人做我们的教师
  在《春晖的学生》第二期上,①有福茂先生做的《我底理想的教师底条件》一篇文章。他提出来的条件有如下面的四条:
  (一)知识上
  (甲)有常识,不但熟悉所教的一科;
  (乙)知识能与时俱进;
  (二)品性上
  (甲)能知学生的长处,同情于学生的短处;
  (乙)真希望学生好。
  我很赞成他的话。的确,他对于教师的要求,并不能算是苛刻。如果做教师的,连这一点点顶起码的条件还不具备,他哪里还配站在讲台上考问学生!然事实上怎样呢?福茂先生也有几句话:敷衍学生的教师多著;因失了饭碗耸〔怂〕恿学生闹风潮的教师多著;用记过、除名的手段来压迫学生的教师多著;功课以外不管学生的教师多著;而合于这简单的教师却不多,或者甚至于没有呢!到底合于这简单的教师仅仅是不多呢,还是竟至没有?这个我要请读者诸君实地调查一下,再来答复。
  不过,我对于福茂先生说的“这条件——真希望学生好——可以包括一切条件”这句话,则以为事实上怕不见得。因为尽有非凡热心的教师,希望学生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的。可是他的思想、他的见识、他的生活态度,都违背了时代潮流,都不合乎教育原理。换句话,他的所谓“好”是不合理的,有如强迫学生读经、禁止学生集会⋯⋯等等,则就不免为一个头脑顽固的老先生,而非我们所需要的教师了。这种“先生之心诚苦,先生之术则疏矣”的情形,据我所知道是很多的,不知福茂先生及一般读者以为如何?
  所以我对于好教师的条件提出二个:(一)他须是真希望我们好的;(二)他须是具有现代知识和现代思想的——就是他的所谓“好”,须是合乎进步的人生的要求的。
  原载1924年5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5号
  青年求学问题
  中国青年真不幸,连求学这件事也发生问题了。从我们所耳闻目见,从本志通讯者所告知:有的为了贫苦;有的为了家庭专制;有的为了入学资格;有的为了投考失败;有的为了兵匪扰乱;有的为了学校经费积欠;有的为了学校内容腐败;有的为了课程旨趣不合;有的更为了从事政治及经济的斗争,以致不得求学,不愿求学,乃至不能安心求学。这样一个十二分吃紧的问题,在社会上、在教育上本该早已有个适当的解决,只可惜我们还不曾有所闻知。
  以上所举各项求学问题,所牵涉到的范围已经是很广大了:有关于经济的,有关于习俗的,有关于教育行政及理想的,有关于政治的,有关于社会根本组织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青年的求学问题,真不容易。老实说,非把中国的腐败政治及世界的经济组织改造过了,是不会有满意的解决方法的。那末是不是让它去?不!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自当想法补救。我现在只提出两个问题来讨论:贫苦青年的求学问题与升学者的求学问题。
  贫苦青年的求学问题,是在经济上不能升学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顶好是学校方面和社会方面有免费、津贴、借贷、工读等等办法。但如果这些都没希望,则不升学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我曾说过:“无产者不必定要入学校读书。”——见本杂志第三期一四一页《致郭熙卿》的通讯。但这不是说,无产者不该入学校读书;乃是说,在这种资本势力弥满,学校用费昂贵,而且政治不良的时候,老实说,没有贫苦学生入学校安心读书的可能。而且我们求学的目的,不是为自炫,不是为装饰,也不是只拿学问去当作学问,以为可与实际生活脱离关系的,乃是要想了解人类社会的情形,并求得改进人类社会的方法。所以我们的求学,不是关了门与民众隔绝的,不是唱高调与生活无缘的,乃是一方要阅读研究,一方要观察实行的。这就是说,我们的学问,不是单入学校就能得到的。何况现今我国大学的功课,未必能满足我们这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即不升学,又有何妨?只要我们能自学,能活学,则在这个宇宙间,到处都是求学的地方,我们何必拘于惟有升学才算求学的这条狭路呢?但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安于命就从此潦倒。我们必须觉悟起来,觉悟到现代社会组织根本的缺点,觉悟到国内军阀和国外列强无理的压迫,觉悟到人生的权利和奋斗的能力,觉悟到无产者无工可做、无书可读的一般的现象的可以痛心。于是为自己计,为大多数被压迫者计,就该奋了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倘能这样,便是个有才有识的青年,要比侥幸升学而仍在迷梦中的大学生好过千万倍。所以青年做人的关头,乃在于觉悟不觉悟,倒不在于升学不升学。
  我对于升学的学生所要说的是:你们如果一厢情愿的居然升入大学,各选习专门课程,务请你们兼顾社会环境,千万不要变成书痴,不要把大学生当作一种特殊的高贵阶级而把劳苦民众的利益、失学青年的痛苦完全忽视不顾。你们要知道,一面是学生,一面还是个国民;一面须有专门研究,一面还该留意和人类生活最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及一般社会生活。若求学而不重视社会的根据,不想促进社会的进化,单以个人的荣耀与福利为目的,便是时代落后的“遗少”,而非现代中国的青年。
  总之,我们要把做人和求学的旨趣确定,实是最重要不过的先决条件。在这条件之下,不升学的尽有活动余地,升学的还该分外努力。若以升学不升学视为青年幸与不幸或竟是生与死的分界线,未免见解太幼稚了。
  原载1924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6号
  莫忘了体育
  我们知道,有些人为养生起见,要讲究体育;有些人为娱乐起见,要讲究体育;有些人为在运动会场上夺得锦标起见,要讲究体育;更有些人为博得一个“漂亮少年”的美名起见,要讲究体育。这种样子的讲究体育,我们并不反对,因为这些都是在情理中的事情,实在不容谁来反对的。不过,现在我要进一步来劝告青年男女,更有意识的讲究体育。
  这一种的讲究体育,是从实践人生责任上做立脚点的,也是从见到了许多有志青年不幸早死而竟不能实践他们所愿尽的责任而有感以发的。人生的责任在为人群(自己也在内)谋福利,这是最先要认清楚的一点。要为人群谋福利,我们既非“玄学鬼”,自非口上讲讲、心里想想、纸上写写就算毕事,一定是要亲身去做的。要亲身去做,我们既非资本家,自不能带了仆人,坐了汽车去干,简直是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所以这一种带有人类改造使命的“运动家”,决不像那一种单以博荣耀为目的的运动家,须食养美满,保护周至,如同什么宝重品或危险品似的,摸不得更是碰不得;又好比一朵颜色娇艳的花,禁不起风吹雨打的。这一种的“运动家”要会得忍劳耐苦,栉风沐雨,几乎是饿不杀、冻不死的才好。自然,这种资格并不能责望于个个男女青年;但有心于做这种“运动家”的,却不可不加意锻炼磨砺。
  我以为,要讲究这种体育,须利用自然生成的器物。在平日,积极方面,要多做使用大筋肉的劳作,如整洁、搬运、救护及生产事业等,更要养成简单敏捷的生活习惯,以能在危急时即做出相当的举动为贵——如深夜遇火警,能立刻起床,实行救护;消极方面,不要贪食狂饮,不要过怕寒热,也不要胡思妄想。在假日或特别节日则结队往郊外旅行,大家背著行囊,带著干粮,渡河翻岭,测地探幽,或则狂歌蛮舞,或则比武击拳,这仿佛同行军一般,但更觉活跃,更可愉快。只有一点要注意,这种游行的意味,全在团体的勇往精神的培养与发皇,使有“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气概,千万不要沾染少爷、小姐们游山玩水的软骨病式的恶习。中国青年能有这种生活,则向来的委靡怯弱、现有的烦闷无聊,都可一扫而空,而重新现出活泼、快乐、勇敢、爱群等本来面目以及养成耐劳、守法、奉公、节俭等善良习惯,则中国的改造前途就有很多的希望了。
  我以为中国青年对于体育应有的目标是:体格强壮,忍耐劳苦,精神充足,办事敏捷,并能使人感到愉快而有奋发敢为的气概。
  原载1924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6号
  暑假中的乡村运动
  在上期本志《青年学生救国的途径》这一篇社评上,我曾说到“接近民众”的一个办法。如果大家承认这个办法是目前所需要而且可实行的,则转瞬暑假到来,就该乘机做去,以尽我们的天职。我们知道,我国农民占全人口的大部分,学生也多来自农家,而且在一定期间常要回到农家。所以我们对于农村运动,实在应该重视——视为和我们有切身的利害关系而且是改造社会国家的大力量。本期论坛栏谢远定君的《学生与农民》一文,已把这一层说的透彻,谅来读者定表同情,并且定能决志来担负这个工作的。
  现在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实行乡村运动才能有效。我且分段写出来:
  第一,我们做乡村运动的目的,是在救济乡村的民众,使他们的知识增进,生活改善,能为改造中国的种种运动的赞助者、参加者。
  第二,热心于做乡村运动的青年,应该结合一个团体,要根据了本乡的实际情形,来共同商定实际运动的方法。我们总要顺从他们的心理,研究他们的需要,用一种在当地通行的语言及行为(如服装不要新奇,动作不要轻佻),使他们全无畏惧我们、惊奇我们的感觉。必这样做的缘故,是为了先得他们的同情和好感,为后来指导他们、教育他们的根据。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他们肯亲近我们之后,能自行提出问题来请我们解答,提出要求来请我们帮助,我们于是乘机宣传并实行互助——譬如他们要我们写信,要我们教珠算,我们先尽可分头答应,到后来就设法正式开班教育。这样,进一步可实行团体生活的训练。不过,这一步并不定要在今年暑假内做到,我们最要是先立根基,预备将来的大活动。
  第三,根据上述的办法,故我们有最忌的几件事情要留心:一是太心急的令他们破除迷信,一是很气急地对他们宣传革命。如果这样,他们将觉得“情形不对”,便会远离我们,甚至讥笑或竟厌恶我们,最后便无我们可以活动的余地。所以在这种地方,我们似当抱“委曲求全”的态度。
  第四,我们的乡村运动的实际,仍不外于平民教育及平民娱乐,但各地情形不同,详细办法须以当地实际状况为根据。我们也不要采用严格的教育方法,尽可随时随地活用。譬如晚饭以后,在空地上大家围坐起来,互相问答,互相讨论,同时吹乐器(中国的),唱歌曲,务使大家高兴,不觉拘束就好。
  第五,我们的乡村运动,是希望今次打定基础,以后扩大范围的。所以做今年的乡村运动,还须联络当地所谓“绅士”及小学教师与其他一般热心人士,请他们帮忙,或者担任捐钱,或者担任教育,或者担任事务,希望能设立一个永久的机关,继续施行乡村运动上所必要的事情。如办平民学校、阅报室、讲演所、运动场以及进德会等。这些事情,不希望在短时期内都办到,但我们应有这种计划,肯不耐烦地做去。
  现在再综说几句:我们为要救济乡村农民(包括小工、小商在内)的贫苦鄙陋,希望他们能觉悟起来。担任国民革命的工作,以获得他们生活上的种种权利,故我们要投身到乡村去,和他们接近,得他们同情,因而引导他们走上团体活动的路。我们为这所采用的方法,要极谦和地极通俗地向他们谈话,向他们周旋,尽力所能地帮助他们的不足,满足他们的需要,终于使他们肯很乐意而且很希望地受我们的训练与教育。
  敬告中国最富于血性的男女青年学生,你们切莫错过今年这一个大有可为的暑假啊!
  原载1924年6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6号
  怎样叫做觉悟的青年①
  “觉悟”、“觉悟”,已差不多成为一般青年时常挂在嘴唇皮上的套话了。但是怎样才叫做觉悟,怎样乃不能算为觉悟呢?我为要使青年们明白这“觉悟”的真谛起见,所以发表些意见如下。
  或者有以受高等教育、得学士文凭为觉悟的。他们以为当今之世,要在社会上活动,非有实学不可,而且也非有资格不行,故认定升入大学是个人将来在社会上占立地位的惟一的途径。我对于他们这种意见颇有同情。原来做事须有实学,这是“天经地义”,没有疑义;而在现代重视虚荣的社会里,苟能博得一个“资格”,也未始不是活动的一种方便。他们因此很能发愤为学、洁身自好,而脑筋里则充满着“学也禄在其中矣”、“皇天不负苦心人”这种愿望。在当今社会里,他们确是有志气的好子弟;在当今学校里,他们也要算为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将他们比较那些“醉生梦死”以及“卑鄙龌龊”的青年,真要算为好青年了。但他们到底配称为觉悟的青年吗?他们这样做法,到底能对于现社会发生改进的影响吗?这就有问题了。原来我们求学不应当专为一己的福利打算,我们求学也不应当死读书本,我们求学更不应当一味迎合社会的俗尚。而现在他们只是埋首读书,只望文凭到手,只求啖饭有地,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自私行为。这种人不是书蠹,便是乡愿。我们决不希望现在的中国再有这种迷误的青年。
  或者有以浪漫行为和空虚思想为觉悟的。他们知道旧礼教、旧习俗的限制自由、剥夺幸福,故颇能表示不满意而思不再受束缚。如对于代定婚姻,对于专制教育,对于崇拜偶像等等,都加以否认。他们爱谈社交公开,爱谈自由恋爱,爱谈海阔天空的玄想,无聊时也会做几首牢骚不平的小诗,愤激时也会有掷炸弹、放手枪的念头。但是他们不耐深思,不肯吃苦,故对于实际的社会改造运动也正同对于腐败的习俗一样的取远避的态度。老实说,他们具有种种快乐的幻想,只是不肯自己动手。假如你请他加入某种有积极作为的团体,他便会向你要求“请你给我一个老婆罢”,或者是“请你替我谋个位置罢”!原来他们是想“吃现成饭”的,是想“不劳而获”的。这种“一厢情愿”的办法,也许是青年时期的特色,然而不免为小孩子的见解。
  还有一种自命为觉悟的青年,就是所谓看穿了这个世界与人生——以为是虚伪的、残酷的,于是或者悲观,或者乐观,但悲观的没有自杀的勇气,乐观的没有奋斗的精神,都是患的软瘫病,只有自己觉得没趣,或者自己觉得快意罢了。他们于这个世界,除“分利”外再无关系。
  以上所举几种青年,我不认为真正觉悟的。因为他们根本上并不真要做“人”,乃是只求混世;他们即有一点觉悟的动机,也并不能持久,更没有切实的办法。原来他们终究是个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所以是要不得的。然则真正觉悟的青年是怎样的呢?说到真正觉悟的青年,自然也是要求学的,也是要对现社会表示不满足的;但是他们不只是埋首读书,不只是愤世嫉俗,他们一面能感觉社会制度的缺陷,国家形势的危险,一面便会本著热心和理性,去干实际的活动。他们为此决不颓丧,不纵欲,不放浪,他们且更进而谋身体的强健与生活的规则。他们更不是个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他们只承认自已是人群中的人,大家是平等的。他们决不妄想做个世所罕有的英雄豪杰,或是世所羡慕的大官僚、资本家;但他们也决不甘心做个供人役使、被人践踏的奴隶。前一种是所谓“人上人”,有势力,有钱财,可以为所欲为;后一种是所谓“人下人”,没有独立人格,单供“人上人”的驱策指使。
  有觉悟的青年,定会明白“人上人”是不应该做的。因为凭著一些恶势、一些横财,就要去奴隶他人、威吓他人,是有良心的人所不忍做的。至于“人下人”,更是谁也不应该做的。现在世界有这种“人下人”,是现在世界的大污点。有觉悟的青年就要替这些人出力,使他们得脱离黑暗地狱。所以综起来说,一个觉悟的青年,就是一个具有刚健的德性、能为社会福利而求学的青年。
  原载1924年7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7号
  教育问题①
  一 绪言
  通常讲到教育,不是讲教育的理论,便是讲教育的方法。但我不是一个专门研究教育的人,也不是具有实地经验的人,所以什么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是我所不能讲,也是不敢讲的。现在,我只就中国眼前的教育状况里找出些问题来谈谈。
  我这次讲演共有八小时,可把它分为两部分:
  一、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怎样?
  二、怎样改革现在的教育?
  二 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
  一、三十年来的回顾
  我们要知道中国现在的教育,先要看一看二三十年前中国历史的大概。当一八四〇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闭关自大的国家,以为什么都是中国好。从鸦片战争及中法战争失败以后,才知道中国是不及外国,但还以为是军备方面的不及。所以那时曾国藩等便提议固海防、制军火、开矿山、办铁路,此外便无所知。其时派人出洋留学,也以学习军事为重。到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以后,才觉悟到中国不仅军队不及外国,尤其是教育的不及,才有主张废科举、兴学校的提议。
  到了一九〇五年(光绪三十一年),才成为中国教育上一大革新的纪念。自然,在这以前,也就有了许多萌芽,如在一八四二年(道光二十二年)订结《南京条约》以后,已有许多教会学校★京且设同文馆,上海、广东等处也有;中日战后,北京大学也开办了。①此外,如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的预备“立宪”、兴学堂、废八股、翻译外国书籍,那也可说是教育上的革新,惟当时未及完成。到一九〇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下谕各省设立学堂,不过一方仍存科举。直到了一九〇五年才完全废除科举旧制,所以叫它做中国教育史上革新的大纪念。同时政治上亦有变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②他们回国后,改组中央政府,并添设“学部”,专办教育事宜。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生做教育总长时,曾颁布新学制;③直到民国十一年,又有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决的“新学制”,④经政府公布施行。我们的回顾,大概如此。
  二、民国以来的教育趋势
  以前的可不必再讲了,现在我们看一看从民国以来的教育趋势怎样。依我说,大概有五种趋势是很显明的(前四种根据刘伯明先生的意见)。
  (一)社会的意识。从前的教育,只为私人的,没有为社会的;辛亥革命以后,新教育发生了。大家知道,现在已是共和民主的国家,不专靠皇帝一人,什么都该有群众的力量,所以教育也不可偏于个人的修养,而应有社会的兴趣,以便实现民主的理想。这种意识底表现,像民八的“五·四”运动,就是一个好例。那时全国青年,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个人,应该是为国家、为社会的,当时还有句很时髦的话叫做“社会服务”,这就可以表示一种“同性”的发达,是由于有了社会的意识而起的。
  此外还有两方面可以注意的:(1)为“义务教育”的发达。除学生办有义务学校外,其它如山西一省,据说已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受过义务教育。不过内容怎样,尚难知悉。(2)最近“平民教育”的风行。据说,这一年中已有五十万人受过平民教育,可见发达甚快。
  (二)自由的意识。这一点是从新文化运动得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民国五年《新青年》创办时。①此后大家对于社会遗传下来的种种习惯、风俗、学说以及一切制度,都起了怀疑、批评,不肯一味信从,所以如贞操、拘谨等道德观念都打破了。至在教育上的表现,则民国八年美国杜威博士的来中国,很有些影响。他到处讲“本能”、“兴趣”、“自动”、“自治”等等,当时有许多校长、教职员们真怕得很,以为这样要不得了,学生不能管了。以后在教育上的确又发生了许多新的现象,如学生自治、选科制、学分制、设计教学法①、道尔顿制②等,都是发展个性的表现。此外,更实行男女同学以表现人类的自由。又提倡文学革命、普及语体文,以解除历来文字的故障。
  (三)职业教育。从前中国读书人是不做生产事业的,以为是一件卑下的事。到了革命之后,为时代潮流所趋,西洋工业制度的输入,于是知道生产事业的重要,于是教育上就发生一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近来很是盛行,民国六年组织了一个“中华职业教育社”③,现有社员四千余人。据他们的调查,全国职业学校数在一九一六年为五一三所,一九二一年为七一九所,一九二二年为一三五三所。到现在职业教育的势力已经很大,在“新学制”里占有一定位置,而且不论什么学校,都可设置职业的课程。
  (四)科学的精神。这是在教育上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好现象。从前中国人极少有科学的头脑,故思想总不免笼统、含混。科学的精神在于:(1)是虚心的,不肯武断;(2)是诚实的,不能杜造;(3)是真确的,事实怎样表现,就怎样记载。这些都是中国读书人以前所没有的。现在以科学的方法应用在教育上的,有如:(1)教育、智力等各种测验;(2)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
  此外如:(1)孟禄①博士来华调查教育实况。(2)推士②讲演科学教育的教法和材料。(3)麦柯尔③论制测验材料。(4)张仲述④研究中等学校课程改造,都是教育上科学化的表示。
  (五)政治的空气以上四种趋势,是根据刘先生的。但还有一个趋势——第五个趋势,很可注意的,就是“政治的空气”。从前教育与政治,毫不发生关系,有一种“教育不该干与政治”的谬误观念。民国以后,教育与政治,自然的生出关系来了。如民元革命时的女子北伐队、学生军、开办法政学校等。不过那时都还是一般青年学生,不是全体教育界。教育界与政治发生关系,开始于民国九年。这年七月里,北京教育界胡适之先生等有一篇《争自由》的宣言发表。到十一年五月,有《努力周报》出世。他们又提出要“好政府”的主张,实际虽无影响,但也总可以表示教育界干涉政治的一点。实际上发生问题的,就是“六·三”惨剧。这事是为了政府(?)欠薪至三月之久,国立八校于三月十四日决议停止职务,到六月三日尚未有解决,于是八校教职员齐赴总统府请愿,与守护冲突而流血。教育界所以干与政治,也是不得不然的。但是,现在还有许多学校不准学生与闻政治,实是可笑呵!近日报上又有北京八校代表发表宣言,做“废约运动”,①他们明白了中国所以弄到这步田地,都是受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这虽是只举一个北京的例,实在别处也都有这种觉悟。知道政治非我们去干与不可。这实是一个教育界很好的现象。
  以上五种趋势,都是从好的方面讲。但坏的方面也很多,说起来便可把这些好的现象完全推翻。这让明天再讲吧!
  三、从数量上观察中国的教育
  现在我要讲一下中国教育在数量上究竟怎样。讲起来是很可笑的,也很痛心的。据《中国教育统计概论》一书的记载——从一九二二年五月到一九二三年四月,除天主教办的学校外,其余公立、私立、教会立都在内,如下表:
  小学学生数——六六,〇一八,〇二〇。
  中学学生数——一,八二八,〇四〇。
  专门大学学生数——三四八,八〇〇。
  总数——六八,一九四,八六〇。
  这里面有耶稣教教会学生,共二〇四,〇〇〇。内含:
  初小学生——一五〇,〇〇〇。
  高小学生——三五,〇〇〇。
  中学学生——一五,〇〇〇。
  师范学生——六〇〇。
  专门及职业学生——二,〇〇〇。
  此外天主教教会学生总数为一四四,三四四〇。
  再看全国女学生的数目,那更是寥寥无几了。下表是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三年的统计,教会学生都不在内:
  初小学生——三六八,五六〇。
  高小学生——三五,一八二。
  中学学生——三,二四四。
  师范学生——六,七二四。
  职业学生——一,四五二。
  大学学生——二三六。
  总数——四一五,三九八。
  再,男女同学的女生数——一九二三年调查:
  北大一一;东大四四;南开大学二三;北京师大一六;北京中大一四;厦门大学四;上海商大四;广东岭南二三;上海沪江九;长沙湘雅二;总数一四〇。
  中国女子教育,真是可叹!全国共计一,八一一县,内中有四二三县没有初小女生的,有一,一六一县没有高小女生的。男女同学发生期间还很短。以民国九年北大收旁听生始,后来“南高”、“广高”等也实行男女同学了。依学制最初的规定,只许初小同学,但到一九一九年中学校也有许多同学了,小学更不生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中国只有这样一小部分人得受教育,究竟为什么?我们只要一看全国的教育经费怎样,就可知道。以民国八年的预算,全国教育经费只有六,二〇二,〇六五元,政军费却有六四七,六七一,七八九元。这样看来,教育费不及百分之一,教育怎么能够发达?依各国例,教育费应有百分之二十。所以一国的政治不改良,教育是办不好的呀!
  四、教育上不好的趋势
  教育上好的趋势,我们已经说过了。现在我们把坏的一方面来看看,那实在是一桩痛心的事!这不好的趋势,约有三种。
  (一)商业化的教育。近年来中国教育,已成为一种商业化了,这实是学美国讲“效率”、求“速成”的结果吧。中国的教育固然也需要着“效率”,但专注重知识的授与,对于人格精神的培养,毫不顾到;教员只教书本上有限的呆板的知识,永不会知道使学生怎样做人,完全是那商店店员对于顾客的行径。还有一种所谓教育家(?),他们简直说学校就是商店,教职员就是店员,学生便是顾客,你们不愿来买货,尽可跑到别家去,这真是笑话了!(二)复古运动。这是最可怕的一种不好的现象。它是时常想出来的,真是一种捣乱鬼。我看这复古运动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民国成立后就发生的,就是那什么“孔教会”。后来袁世凯要做皇帝,便利用他们,提倡什么“忠孝节义”,颁布“尊孔命令”,要学校注重“读经”。到民国七年,“安福国会”更要把“孔教”定为什么“修身大本”。还有那反对新潮的湖北教育司干涉女学生更是岂有此理,说什么二十岁以上的女生定要穿裙,衣要长至膝下,鞋要用青色,袜须着白色,如其违犯,即开去学籍或永远驱出学界。更有那不通的教育部,也发出同样荒谬的禁令,如:(1)不准剪发;(2)不准无故请假,结伴游行;(3)通学女生不得过十四岁;(4)不准自由结婚。如有违者,记过、斥退,甚至罪及校长。这是可怪极了!
  第二期,是新文化运动后所发生的,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响:(1)是反对语体文,仍用古文;(2)提倡节孝,还有什么“同善社”提倡迷信;(3)旧有的顽固派依赖势力,压迫新潮,禁止学生买新书。这都是岂有此理的复古呵!
  第三期,最近时期发生的,像北京方面,有失势武人要北政府(?)令各省学校读那江希张做的《四书白话解说》,好在这书被教育部批驳了。各省军阀也有提倡尊孔、读死书的,如某督军亲自考试全省中学生是。他们以为中国现在的不安,是由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所以非学古不可。此外还有所谓新教育家,全国有名的美国留学的女教育家,竟反对提倡“性教育”,并主张女生外出必有人跟随。最近奉天省长禁止用语体文、注音字母,并不许学校有童子军。更有什么中学校要学生考策问式的国故。这些都是违反教育原理、时代潮流的荒谬主张。这样,可见有了新的运动,也有旧的势力起来反抗,不过到底究竟是新的战胜。
  (三)教职员的不称职。我们现在再看中国现在办教育的人究竟怎样?据东大教授汪懋祖先生说,现在最时髦的教育家可分为六派:
  1.学究式的教育家——胸襟狭窄,只管自己。
  2.乡愿式的教育家——自己毫无研究,以别人的是非为是非,表面却是很恭敬的样子。
  3.小贩式的教育家——能懂得一点外国文,常译些外国书,请名人作几篇序。
  4.商人式的教育家——用商人的手段、广告的方法,请几位名人讲演。
  5.江湖卖技式的教育家——从外国留学回来,便在报上大登广告,什么博士、硕士等,并有那商人式的教育家为之宣传。
  6.政客式的教育家——这一种最坏,大多是地方土豪,并不懂得什么教育。
  以上这六派,在事实上的确如此,所以就介绍了来。现在我个人还有点意见。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学校,不论大学、中学、小学,实在都太坏了!就大学方面讲,我以为一般的大学教授实在太容易做了,差不多不问学问如何,只要有钱的人跑到外国去一趟,拿一个所谓博士、硕士回来,就都是大学的教授。中学教育,那更悲观了。不但教学法不良,实在已失了办学的宗旨,只不过知识的授受,绝没有品性的陶冶。所以学生自治弄到现在,还不见有成绩,实由于教职员不负指导责任的缘故。现在中等教育,我以为有二大缺点:
  (1)不能使学生知道怎样解决自身问题。如“升学问题”、“婚姻问题”、“职业问题”等,教职员都未注意到,或者他们也还不懂得,不配去指导学生。
  (2)读书法的缺少。现在许多中学生,只知呆读死书,教员永也不教他们这样研究的方法。
  说到小学方面,孟禄博士虽称赞中国教育小学最好,不过他这话是不可靠的。因为他所见到的只是几个大都市里几所本来有名的小学;内地小学,他并没有知道。要知道,中国的乡村小学真是坏极了。小学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应该是很重要的。以中国人民四万万计,至少应有四千万受这国民教育的,但据上面的统计仅六百万光景,只有百分之一四,相差何远?小学教员以每人教四十学生计,至少应有一百万,但现在只有二二三,二七九人;而且里面还有许多没有小学教员资格的。据浙江新昌县民国十年的调查,全县小学教员资格:高小毕业生有百分之三八,科举出身的有百分之二三,师范毕业生仅百分之一三·五。还有一层,小学校的报酬实也太少了。据说浦东一带每年仅四十元的很多,所以往往因生计困难,不能久任其职;浙江宁绍一带的调查,小学教员任职年数,平均两年不到。
  诸君,请仔细想一想,究竟为什么缘故,中国的教育现在弄到这步田地?在这样的教育情况底下,提倡教育可以救国是对的吗?
  五、中国教育上的几个特殊问题
  中国的教育上,有几个特殊问题,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就是:(一)教育界风潮问题;(二)留学生问题;(三)外国人办的教育问题。
  (一)教育界风潮问题。现在我们先讲第一个,教育界风潮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内容包含:
  (1)教育经费独立运动;
  (2)教职员的索薪运动;
  (3)对于政治的运动;
  (4)学校风潮。
  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从民国十年起到现在尚未解决。“六·三”后虽有组织经费独立运动委员会,全国教育界也注意于这种运动;但是究竟一点没有效力,因为向军阀政府去求教育经费独立,无异是个梦想。我们如有能力,还是向另一方面去努力吧!
  教职员的索薪运动,虽经流血,但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决,究竟是什么缘故?
  对于政治的运动,这是从“五·四”时学生界所发生的。他们觉悟政治与教育是很有关系的:在不良政治下,是绝对不会有好教育出现的。所以教育界干涉政治的运动是很应该的。
  讲到学校风潮,这是一件很可痛心的事,近年来差不多每年每月都有得发生。常道直先生在《教育杂志》上有一篇《民国十一年学校风潮的研究》,说得很详细。他有一个统计表,现在写在下面:
  这还不能说是全数,只可说是最少数;因为他只根据了上海、北京的报纸所载,还有未登过报或登报而未见的,一定还很多。
  学校风潮发生的地方,实是全国都有。它的性质从小学到大学,从私立到公立,以至什么教会学校也都有。这种风潮的发生,究竟是谁负责,——教职员?学生?我们请看下面学校风潮发生的原因,就可以明白。
  学校风潮起事的原因,大的可分为二种:(1)对人问题;(2)对事问题。如果再仔细的来分,可有下面十二项:
  1.反对旧校长,拒绝新校长;
  2.反对旧教职员,拒绝新教职员;
  3.挽留旧校长;
  4.挽留旧教职员;
  5.反对考试;
  6.反对学校当局处分;
  7.对于学科制的要求;
  8.对于经济公开的要求;
  9.反抗增加费用;
  10.反抗辱没人格;
  11.反抗学生自相争哄;
  12.学生因一时急奋,破坏学校器物。
  现在风潮的起因,我们可以知道了,更要明白他们的处置是怎样?他们现在通行的方法是:用军警压迫,把学生当作强盗;开除学生,驱逐出校。有的当风潮初起,校长当即逃避,置之不理;或则用利诱方法,使青年堕落。这样的处置是对的吗?会有好结果的吗?一般人对于学校风潮的批评,可分为二派:(1)以为学生嚣张;(2)学校和教职员的不好。我们如以教育的眼光去看,学校发生风潮应归教职员和当局负责。因为学生来学,本要教职员指导、训练,如果教职员平时很和学生接近,时时热心的诚意的去指导学生,学校内部一切,都向学生公开,那断不会发生风潮,而且学生所以起风潮,必因学校有缺点。现在有些人说学生是受别人利用,实在总是当局有所不对。所以从根本上说,教职员是应该负责的。——不过有些学生闹风潮,一动便发宣言,宣布罪状,似乎也不很对。我们理想的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应该是很和气的,彼此都能原谅,那便可没有风潮发生;但教职员总必须是可以胜任的人。
  我们再来看看,学生闹风潮的结果怎样。可说是徒劳无功,毫无结果。所以我以为这样下去是不值得闹了,这有许多事实可证明:如最近的北洋大学、厦门大学等。①在现在的军阀、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之下,是没有什么方法可想,要想改良是做不到的。那么,我们只有一条路好走大家向这一条大路——革命——前进,那才可以完全解决。有些人说,我们不要读书了吗?不是的!读书不一定要在学校里关起门来的,实在随处都可求学,关门读书是一件做不到的事,也是青年不愿意做的事。
  (二)留学生问题。中国有许多留学生,也有许多崇拜留学生的;但照他们的成绩看来,实在使我们失望!故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下。中国所以每年派学生出洋,是要他们到外洋去学些实在的学问来,以谋中国学术的提高乃至独立,不料事实刚与理想相反。我以为讨论这个问题,有二点要注意:
  (1)这样留学政策是不公平的。国家对于留学生,不但供给了学费,并供给了一切费用。然国内学生自小学到大学,都要自费。同为国民,同有享受教育之权,彼此相去这么的远,实不公平得很。
  (2)是不经济的。如清华毕业学生,到外国去还是在大学二年或三年级。总计要在外国大学拿一张文凭,每个留学生终要八千元以上,这实在是很不经济的办法。
  有人说,只要他们成绩好,也配得上这样的不公平、不经济。但是我们一看事实,他们的成绩在哪里?看那江苏省长训令教育厅的文:
  ⋯⋯近来本省欧美官费学生学风之坏,愈趋愈下,竟有因爱情关系无端离合、中途逃学者;亦有号称硕博,因细故轻身及肢体残废,犹复流荡不归、妄肆无理要求者。苟不务学业,蔑弃报告,负笈八九年,惟冀侥幸诡得者,更比比皆是⋯⋯官费生中,固皆学具专门,造诣远大,只以人数既多,品类易杂,有借每月学费为饭碗,留学十余年,尚未毕业,反在法国娶妻生子者;或毕业已六七年,久在巴黎得有馆地,而仍按月领取学费者;或不求入校肄业,而受法人影戏团雇用,演华仆侍候其洋主人吸鸦片烟之状者;或有尚未在大学预科毕业,已自称为法学博士者。奇形怪状,无不包罗于我极庄严之留学界中。虽然为少数分子之极少数,然闻之者固已叹息不置矣!⋯⋯。
  由这种地方,可见留学生在国外的行径真有不堪问者。
  再看留学生回国后怎样?可说大多数只是享受个人的快乐,且把中国人的精神也丧失了。至于学术上,留学生做的有系统的研究的著作,除胡适之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郭任远的《人类的行为》外,实不多见。究竟为什么缘故?这有几个原因:(1)原来中文不通或英文程度也不够;(2)原来非研究学问,只望回国后得一位置;(3)完全外国化了,看中国什么都不好,只有他留学的那个国为最好。还有一种留学生,以为自己懂得一点外国文,做教员时,便把什么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都用外国原文,这更是国民精神上一大缺点。总之,留学生养成一种个人享乐主义,不管国家、社会事,甚至为求个人的享乐而卖国亦所不惜,这或是他们的成绩。但一般社会还非常羡慕他们,这样前途真是很危险而可悲痛呵!
  (三)外国人办教育问题。外国人在中国所办的教育有二种:(1)日本在南满一带所办的教育;(2)英、美、法各国在各地所办的教会教育。日人在南满办的教育很发达,民国十年的调查,已有三万以上的中国人受他们的教育。那班受过日本教育的,简直把中国的历史完全忘了,以日语为国语,以中〔日〕文为汉文,差不多完全变成日本国民了。这就是他们的文化侵略政策。现在东三省已有“收回教育权”的运动,①这是我们应该赞助进行的。
  教会教育,在中国的现社会里势力很大,实在很值得我们注意。他们的教育势力强大,就是表示我们的教育失败。他们所以来办教育,完全是起源于侵略的野心。最近全国基督教会办的学校,教员西人共一,二〇〇人,中国教员一一,〇〇〇人,学生数共二〇四,〇〇〇人。此外还有许多青年会及别种教育机关。教会学校之所以值得注意,可从他们的毕业生事业方面看出来,他们在社会上多占重要的位置。有人说,这样很好,他们替我们造了许多人材。不过我们要问,是否我们现在需要这种人材?我以为是不需要的。他们哪里是真的替我们制造人材?他们是要使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日前有一基督教徒对我说:“我们要把各种东西变成中国化,以后到乡间去也要造中国房子。”这可见他们的计划实在不小呢。
  教会学校的缺点究竟怎样?第一,禁止学生爱国运动,即消灭爱国心;第二,强迫信仰基督教,连小学生都要他们去做“礼拜”;第三,课程编制全为外国化,曾有一教会中学毕业生不能写一张中文的普通条子;第四,养成奴隶性。但有人说教会学校的校风好,风潮所以很少。不错,这就是奴性的表现。这种人才造出来,是否我们所需要的?当然不需要。教会学校既有如此的缺点,我们实非干涉、取缔不可!尤其危险的是小学和中学,但大学亦很可怕!总之,无论大学、小学,站在国家的立脚点上都该反对。所以对于收回教育权运动①,我们应该努力!有反对者说:“教育并无所谓权、公器。”这我不信。如其真的无权,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钱来替我们办学校?有人说:“教会学校经费充足。”这也不见得,就是有几个学校比较足一点的,也还是拿了中国人怎样可怜的情形,向人家去讨了来的。有的说:“教会学校认真,功课好。”这实在错了。好在何处?教职员大多数是教士,简直不懂什么。还有的说:“毕业生出路好。”这是很可痛心的一句话!要知道他为什么出路好;就是因为中国的海关、铁路、邮政等大权都操在外人掌握之中,那他们要派几个毕业生去,自然很容易了。如果有人为了这点而不赞成收回教育权,那真是一个奴性甚深的人了!
  收回教育权,照以上看来,已经是必须做的了,但是怎样可以收回?叫谁去收回?这却又是一个问题。有人以为,先调查那确有侵略性质的取缔它。这不对,因为他们早已是侵略的,用不着调查。不过在事实上,尚难实行收回。若要真正的能够收回,非在现在的军阀政府之下所能做到的。我们只有尽力宣传,希望大家知道这些,一方面用破坏的方法去破坏。
  三 怎么样改革现在的教育
  我们以上所说过的那些教育状况,究竟要得要不得?实在是要不得的。如果尽管这样下去,中国定要灭亡。现在我们再就上面讲的教育情形来研究,看这种教育造出来的究竟是些什么:
  (一)乡愿的——没有是非,妄从他人。一方面是崇拜实力,以实力为转移。
  (二)奴隶的——这有二种:(1)在现状底下,自己还过得去,并不觉苦痛,并不想改革的;(2)拜洋大人,大多是教崇会学校出身,很想连自己也变成了洋人,并不愿意做一个中国人。
  (三)酿乱的——现在国内的乱源,有一部分是教育的成绩。每年一批批的毕业生,但有多少能得职业或升学的?有许多就因此变成所谓高等游民,有些便去捧洋大人,甚至有些变成了强盗。这都是生计问题的压迫,使他们不得不如此!所以不想法改革,乱要永远不息。
  因此,现在的教育,不但不能救国,而且会亡国。但有些死信教育可以救国的先生们,还以为到底要靠教育的。还有一般老先生们提倡古学,提倡道德。岂知到了民穷财尽,没有饭吃的时候,道德还有用吗?
  现在教育的必须改革,这是不要说得了。但是究竟怎样去改?改到怎样?有的人以为,是要提倡爱国教育,使得国民都知爱国,然后才可以讲救国。不错,但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国,叫人怎么去爱?国家的实际已经亡了,人民则本与政治不生关系,故空讲爱国也是没用的。有一派比较切实一点的,以现在国家实太穷,于是提倡职业教育,使各种工业发达起来,以期国家可以富强。但要知中国的贫穷,是由于外国经济的侵略,不但海关权操自外人,即国内铁路、轮船、矿业等也多半为外人所经营。故非收回关税主权,取消别种不平等条约,也将不能发达国内产业。还有一种人以为,我们只要为教育而办教育,何必要救国?这是错了。教育是要适应时代、环境和需要的,要与实际上发生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要使得人生的意义更完满,更幸福。故所以教育根本的意义应该要救国,因为现在中国需要救国。我们明定教育方针是救国的,实为非常紧要。不过教育不是直接的救国,也不单靠教育可以救国,更不是现在的教育能有效于救国。
  我以为改革现在的教育方法,有二点是最重要的:(一)教育的革命;(二)革命的教育。
  (一)教育的革命。现在教育的不对,以上已经讲得很明白了,我们非把它革命不可。第一要推翻那班腐败的人:军阀、官僚、土豪。他们不懂教育是什么,但是他们的势力却很大。第二要收回教育权,凡是外国人在中国所办的学校,我们都要反抗,把教育权收回、课程改革。第三要打破个人主义,要激发学生一种革命的精神,学校不得禁止学生干与外事,特别注意团体生活。
  (二)革命的教育。但教育的革命又不是现在时局底下所能做的,故我们非主张革命的教育不可。就是用教育来宣传革命、赞助革命。不过我们仍须注意,教育不过是社会制度的一种,而社会一切的制度,又都是建设在经济基础底上面,所以非根本的把经济制度改革,仍难达到救国的目的。
  四 结论
  总之,我们要彻底的根本的解决现在的“教育问题”,老实的说,只有一条路可走,——“革命”,就是“国民革命”。因为处在中国现在的地位,已成外国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所以在革命未成功以前,什么运动都是空谈,革命的教育也不会实现。
  但我们虽不迷信只有教育可以救国,却要利用教育来帮助“国民革命”。这就要在教育上注意于下面二点:
  (一)造成革命的领袖人才。
  (二)养成社会革命的空气。
  一九二四、七、二九
  1924年7月29日讲
  原载1924年8月15日至18日《民国日报·觉悟》
  青年觉悟的关头①
  在上期社评里,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觉悟的青年,就是一个具有刚健的德性、能为社会福利而求学的青年。”原来那些话是专对青年学生说的,但其实却不限于青年学生,即对一般青年还是一样地可以适用。
  我想在这个时候,各大学的入学试验大都业已行过,或者连试验的结果也已揭晓了——当然,有一部分青年要志得意满,而另有一部分或竟至于大多数的青年却会心灰意冷。但这就足以判定青年前途的幸与不幸吗?我以为不然,大大的不然。我决不承认,以能考入大学为青年做人的成功,即决不承认以不能考入大学为青年做人的失败;反之,我却承认,应试不取乃是青年觉悟的一个紧要关头,一种鉴定机会。
  何以我要这样说呢?是不是我想奖励这些投考失败者的偷惰,或是想宽慰这些投考失败者的苦闷?我并不想这样。因为对于偷惰的青年,我不敢也不忍去奖励他们;对于苦闷的青年,我就想去宽慰他们也觉无济于事。所以我现在所欲与语的,是那些勤勉好学而不幸被摈的投考生。这一点要请读者认清。
  到底有何种理由,我要说投考不取是青年觉悟的关头呢?这有四种理由可说:
  第一,因为中国现有的大学数(就中国自办且规模较为完备的而言)实在太少,万不能尽把所有志愿升学的中学毕业生容纳下来。所以不幸被摈的投考生,为数一定很多。倘使这一批不得入大学求学的青年,能够因此发生一个“究竟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多办大学”的疑问,他们就得走上觉悟的路上去了,他们竟会比那些幸而升学的青年更要懂得些做人的方法。
  第二,单就这仅有的几个大学而言,他们的内容和旨趣,怕都会不能满足有志青年的需求。譬如学生们的见解,以为在这种时局下面,大学教育应该尽些“补偏救弊”的责任,或者对于全国学生界、教育界应该尽些指导、领袖的责任。但实际上,这些希望都是空的,因为中国的大学,自身不能独立生活,定要依赖当前有实力者的“垂青”,才能勉强存在。所以讲到中国大学的学风,实在是不配为中国青年所感受的。投考失败的青年能从这方面加以研究,也自会觉悟有志的并不一定要升学。
  第三,现在的大学教育,费用昂贵,根本不是贫苦青年所能负担的。贫苦青年在现代社会制度下面,本无享受大学教育的权利,更用不著妄想有什么人来开恩示惠。所以贫苦青年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安于现状,替现代有力者服役;一是不安于现状,谋现代社会制度的改造。投考失败的贫苦青年,对于这一点尤应特别注意。
  第四,现在大学里面的许多专门学程,即使教授得法,学习精熟,怕也不是在这个社会里边所能完全应用的。现在中国政治未上轨道,实业无法振兴,许多具有专门学识的人都有“无所用之”的感喟。所以如果不先把政治基础改善,什么事业都将难以发达。那么,有志青年自可不必一味妄想升学了。
  至于现行入学试验的办法,不能发见投考者的真确成绩,以及为了种种不正当的影响,未能为公平的取决,也都是常有的事。投考失败者,除自叹不幸而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我说,应试不取乃是青年觉悟的关头。从此觉悟,便走上正路,做个“有声有色”的青年;从此不觉悟,则本是废才,即使升了学,也还是没得用的!
  原载1924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8号
  学问和装饰品①
  年来,国内大学、专门等校数加多,进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也增多。这些高等教育机关,都在教授差不多和西洋一样程度的学术。修毕这些学术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学士的头衔。从表面看来,中国学术界似乎好和外国学术界相抗衡了。但是实际上却大不然。姑无论这些高等教育机关的经费不充裕、设备不完全、教授不称职以及其他种种缺陷,很难以和外国的大学、专门等相颉颃,即使肄业其中的学生,个个都勤勉好学,研究有素,确能穿戴方冠宽袍而无愧色;然试问在现在中国的社会里,果能实用他们的所学吗?果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吗?不但社会上还没有许多相当的设备足以容纳这些学有专长的人才,即在设有机关的地方,也多半为一批不学无术的废物所占据而不得插身。所以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学术,却不是西洋那种“高贵”的学术,而是要明白中国现状然后对症下药的学术;中国所需要的人才,也不是西洋那种专门的人才,而是能研究中国现状然后对症下药的人才。如果不顾实际情形,不管实际要求,徒然依样葫芦地开办些学校,虚行故事地研究些学术,那只是替这个腐败社会粉饰些门面罢了。试问我们要这种单作装饰品的学问何用?
  原载1924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8号
  青年问题①
  目次
  第一 青年问题的意义及特色
  第二 青年问题的发生
  第三 青年问题的种类
  第四 中国现在青年生活的病态
  第五 青年的恋爱问题
  第六 青年的求学问题
  第七 青年的择业问题
  第八 青年的道德观念
  第九 青年的人生观
  第十 青年应有的生活习惯
  第一 青年问题的意义及特色
  这个青年问题,从来没有人讲过,因为这是近年才发生的新问题,我们都是青年,应该很有兴趣的来研究这个关于自身的问题。但是诸位不要希望我能够有完满的解决,我只能够提出问题来和诸位讨论。
  这个青年的“青”字,含有很好的意思:一是表示美满可爱;二是表示生长发展。“至于青年期”的规定,依各心理学家而不同,大概是从十三四岁到二十四五岁。这期内青年发达很快,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在这最重要的时期里,有几种特色表现出来,我们可把它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来讲。
  (一)生理方面。关于生理方面特色,一般的是:(1)体高和体重的增进很快;(2)筋肉甚发达;(3)性欲最强。各器官的特色:(1)触觉,容易怕热,而且怕羞;(2)味觉,食量增多,喜吃硬性和有刺激的食物;(3)嗅觉,喜用香水,喜吃烟、酒;(4)听觉,喜听自然界的声音及音乐等;(5)视觉,喜看颜色鲜艳的东西;(6)口音,声音变动,喜学他人的声音。
  (二)心理方面。关于心理方面的特色:(1)想象作用发达,往往有许多空想,自己描摹出来,视许多高远的理想为实在的事情;(2)爱情的表现,男女特别的意识发生,有怕羞的感情,这时有二点要注意:第一,此时两性的吸引力甚强;惟事实上却有时反不接近,觉得很怕与异性相见;但过了一时,又渐渐接近起来了。第二,青年因恋爱发生,能够不以自己为中心,有一种忘我的感情和牺牲的精神。(3)理性作用发达,什么东西都要盘问考察,以得一概念。此外还有三点:第一,有自知心,能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来当怎样。第二,有自决心,希望脱离一切束缚,要反抗家庭、学校及社会。第三,有合众心,喜组织团体,但有时因才力缺乏,不能持久。第四,矛盾与冲突,有时很热心,忽变为冷淡;有时很高兴,忽变为烦闷;有时主张急进,忽变为保守;有时很喜交异性,忽又很恶异性而主张独身。⋯⋯这种种大概可说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此外,还有许多在青年时期易犯的病,如:(1)消化病;(2)心脏病;(3)弯曲症;(4)吃音;(5)眼病;(6)睡眠不安;(7)神经衰弱或神经过敏等症。
  青年期的特色,大概如此。
  第二 青年问题的发生
  这里有二个问题,我们要知道的:
  (1)何以到青年时期才有问题发生?
  (2)何以中国青年从前不发生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因为青年时期以前,自我观念不发达,社会上所发生一切可喜可悲的事,都不能领受,在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美”的一种状态。到了青年时期,年龄渐长,自我观念就发达起来,种种人世间的事情,都要来萦绕青年的心志了,所以到这时期,才特别有许多问题发生。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因为从前的青年,生在一种极不自然的、被压制的环境里,从很小的时候,把他关在书房里读死书,大了为他娶妻、生子,这样地平平安安地过了一生便算了事。现在中国青年所以发生各种问题,原因是环境的变迁:(1)辛亥革命。许多青年学生参与政治,把从前那种压制的环境,渐渐推翻,自己要动起来了。(2)欧洲大战的关系。由民族自决,引起青年的自决。(3)“五·四”的影响。“五·四”一来,把青年好动的精神,完全拿了出来,把一切偶像、迷信等观念完全打破,于是从来所无的各种问题都发生了。再简单的说,就是从前在被压之下,一切都照“向例簿”遵行,或受命运所支配,再加以礼教的束缚、专制政治的影响,什么都不准有新意义发生,现在都变了,什么都要问一声“为什么”了。这可说是中国青年“启蒙时代”的一种好现象。
  这样,青年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很明白地知道了。下面再讲它的种类。
  第三 青年问题的种类
  青年问题的种类,究竟有多少,从来也没有人调查过;而且怎样的分类法,从来也没有人提出过;现在只得就我个人的观察,把它分为八类,对否请诸位讨论。
  (一)关于家庭方面的。青年因家庭而发生的问题,近年来实是很多,大概有几种原因:(1)家庭生活不能合于愿望;(2)父母缺乏教育常识;(3)感受家庭种种痛苦。
  (二)关于经济方面的。因经济而发生问题:(1)因经济困难,自己既不能生产,家庭又不肯或无力供给,于是发生烦闷;(2)因不会用钱,有些青年,经济原很富裕,乃浪费无度,以致有时冻饿。
  (三)关于身体方面的。青年在身体方面而发生的问题是:(1)精神容易疲倦;(2)性欲冲动得厉害;(3)不知怎样强健身体。
  (四)关于交友方面的。在青年时期最喜交友:(1)希望得异性的好友,常常打算怎样可交异性;(2)有些是不善交友,尤其是见了异性,话也不会说;(3)觉得交友困难,缺乏诚意,于是便不愿交友。
  (五)关于求学方面的。他与恋爱一样重要,而且困难:(1)要读书而无钱;(2)有钱而无好学校;(3)觉得求学实在太苦了,自己简直不知道如何读书,读些什么书;(4)觉得自己知识浅薄,又苦无从下手。
  (六)关于动作方面的。还有许多问题:(1)对人的态度怎样?
  (2)许多旧习惯应否遵行?(3)对父母怎样去孝?对师长怎样去敬?究竟该不该孝?该不该敬?(4)个人的行为是浪漫或拘谨?都是使青年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
  (七)关于婚姻方面的。一般青年烦闷的大原因,多半在此:(1)不满意于父母代定的婚姻(已成婚与未结婚);)觉得在僻地不能得着恋人;(3)有恋人而不能达到目的;(4)恋爱目的达到后,或因经济和性情的关系,又成问题;”。(5)因恋爱失败,抱“独身主义(八)关于人生观方面的。青年在这种混乱的世界里,因不能得到正确的人生观,又发生许多问题:(1)不知人生究竟为什么;(2)因不能解决一切而烦闷;(3)深恶现世,深爱将来;(4)觉得人生没趣,很想自杀。
  看,青年竟有这许多问题——上面还不过是举例,其余当还很多。但在现社会里,无论如何,终不会有完满的解决,除非在社会革命完成之后!
  第四 中国现代青年生活的病态
  中国现在的社会,各方面都不能使得青年满意。于是一般的青年在现社会里的生活,便起了各种的病态,最普通的,就是:(一)烦闷无聊;(二)游浪享乐;(三)闭户读书;(四)信无政府主义和新生活。
  (一)烦闷无聊。青年因为不能得着满意的生活,便觉人生没趣;对于人生究竟为什么的问题不能解答;对于外界的不合理又不能反抗;遂终日烦闷无聊,不能自解。青年所以会弄到如此,原因本很复杂,但大概不外下列几种原因:(1)受旧社会家庭的压迫,经济不能自主,使得他一动也不能动;(2)旧社会的习惯不好,青年很不愿做那种拜年、送礼等无谓的礼节,但又无力反抗;(3)受了西洋新说,要求恋爱自由、社交公开,但又不能做到。有了这些原因,不能不烦闷无聊,也只得烦闷无聊。不过根本的原因,还在自身的矛盾。从前不意不识,现在觉悟了;觉悟了,一切都不满意;不满意,又无法达到满意,于是只有烦闷无聊。有人说,现在烦闷无聊的青年太多了。我以为,能烦闷无聊的青年,还比那不知不识的好些,因为多少总还有一定生机。
  (二)游浪享乐。这种青年,倒是很可危险的,他们因为学校不好,无法改良,索性不管,去到社会上游浪,寻个人的快乐,作出种种不好的行为。这虽是最不应该的,但我们也还应有相当的原谅。我们应该要恳切地勉励他们,劝告他们,使得他们仍走归正路来。
  (三)闭户读书。这种青年,现在很多,关起门来读死书,一面要整理什么国故,一面还讲修养,尚纯洁,绝不干与外事。我们并不反对读书和修养,不过像他们这样做法,实与现社会无益。因为这种青年,大多数是“拘谨”的,所谓循规导矩的好学生,学校怎样,他就怎样;社会怎样,他也就怎样;这实是一种顺俗的青年,把活泼有作为的气象完全丧失,少年而老成,所以把中国变为一个病夫国了。
  (四)信无政府主义和新生活。这是关于思想方面的病态,比前几种更厉害。无政府主义和新生活者,理想更高,实际更难实现。无政府主义者,第一反对强权。强权本很不好,但你不用强权去反抗,那强权也不会消灭的。第二反对有强烈性的团体组织,这是根据反对强权来的。但是,知道要改革现在的社会,必须有强大的团体组织,个人自由也不是在现社会里所能获得的。至如新生活者的主张,以现社会不好,自己去创造另一个社会,造成一种新生活,试问事实上办得到吗?老实说,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不是现社会的需要,讲不到社会的改革。如其一般青年都这样地空想着有绝对的自由平等的社会实现,而不知根据事实,想出方法去干,真是太无意识了。
  第五 青年的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在青年是一个很重大而切身的问题。现在把它分做三层来讲:
  (一)恋爱在青年生活上的位置;
  (二)中国青年的恋爱问题;
  (三)怎样解决恋爱问题。
  (一)恋爱在青年生活上的位置。恋爱在青年身上究竟说占有什么地位?生物学告诉我们说,人生有两大欲望:一是食,一是性;食为维持个体,性乃繁衍种族。所以,反对恋爱实无异反对吃饭,因为食与性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可是对于恋爱,实有许多人非难它。这有两派人:
  一是旧派的禁欲说。他们反对一切新名词,怕见“恋爱”的字样;这实是不通,根本自己否定是人。
  二是新派的小事说和救国说。以为恋爱是小事,救国才是大事,青年应当专心学习,应当从事救国。
  但要知道,青年未得性的满足,实与饿肚一样的苦痛。恋爱是青年的权利,他们既已发生了这个问题,硬要禁止,无异叫饿肚者不要吃饭。自然,我们该得告诉他们:国家危亡的时候,救国是青年的责任,你们决不要专心于恋爱。而且我们还得告诉他们:在现在这个时候,要满足恋爱的欲求,也有许多不可能的地方,你们应该先把这些障碍除去。
  我以为,恋爱并不是小事,乃是青年切身的大事,虽不是唯一的大事,总也是一件大事。所以我们要重视恋爱,总括起来,可说有二大理由:(1)这是青年时期很重大的事;(2)是青年对于这已有许多问题发生了。
  (二)中国青年的恋爱问题。这里可注意的,有下面的六点:
  (1)恋爱与已结婚者——这本该不生问题,但事实上却发生许多问题,由离婚事件的多可以知道。离婚的发生,定是双方有不适合。我们主张,夫妻有不适合,还是爽快离去的好;但事实上却做不到,因此有逃婚等事发生。我以为,在现在社会里,除万不得已,只好双方牺牲外,能够不离是最好;即离去,男的也应对女的设法,使不受过分的痛苦。
  (2)恋爱与已定婚者——这不是离婚,乃是退婚或解约。近来发生这种问题的更多,但得着完满解决的很少;这是因为家庭的压迫甚严,而且常以停止学费的供给来恐吓,于是乎只好青年受牺牲了。
  (3)恋爱与未定婚者——现在一般尚未定婚的青年,当然是不满意再由父母代定,必须自己去找同志。所以天天打算,我怎样可得恋人?有了恋人,怎样可进行结婚?怎样可以使得对方满意?这种问题,都要自己想法去解决;因此,恋爱与未定婚者的关系格外重要。
  (4)恋爱与社交——这问题关系很是复杂。近年来社交稍为公开,恋爱便随之实行,好像社交必恋爱而且结婚。其实不然,社交是社交,恋爱是恋爱,只可说恋爱必须经过社交,社交结果可成恋爱,并不是要恋爱才社交,社交一定要恋爱。不过社交真的公开了,男女接触的机会多了,当不至于有找不着恋人的痛苦。
  加本特①说:“男女一见面之魔力很大。”所以社交是应该留意的,不要一见而鍾情恋爱。
  (5)恋爱与经济——这是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因此发生的反动和谬误很多。有许多青年男女,问他们为什么不结婚?说是没有钱,要自己经济独立了才可以结婚。这固然是不错,但他们竟承认这种事实而不肯加以思考,乃是大错。我们先要明白恋爱与经济一般的关系:人生两大要求,是“食”与“性”,两者是一样重要:一方面不能不吃饭,一方面就不能不求爱。但是在现存经济制度底下,恋爱是完全受着经济的支配,在这种资本主义组织的社会里,什么也成了商品化,人也变了商品,可用金钱去计算价值。恋爱也用钱去买,没有独立的恋爱可说,都是附带在经济之
  下。因为如此,恋爱便有许多变态的现象出来:(a)不得恋爱,因
  为无钱只好不结婚;(b)勉强结婚,而经济不够,处处不自由;(c)宁愿独身,违背天性;(d)性欲冲动,即行堕落,男为嫖客,女为娼妓,这是何等可怕的现象啊!所以要讲恋爱,实非根本的改革现社会的经济制度不可。
  (6)恋爱与独身主义——一般青年就因为得不着满意的恋人,索性主张独身,这是一种反动的不好的现象,把人生一半的要求抛弃了;而且这种态度,实是一种勉强的消极的办法,不是根本的解决,痛苦仍不能免。更有把这种独身认为一种主义,那更为可笑。惟真有特别情形,自愿独身,像爱伦·凯②那样也还可说。
  (三)怎样解决恋爱问题。上面说过,恋爱问题,有各方面的困难,我们究竟怎么去解决呢?解决的方法,可分为几方面:(1)社交公开——增加恋爱的机会。
  (2)教育平等——增加有知识的女子。
  (3)婚姻自由——由青年男女各自选择。
  (4)经济独立——这是最重要的,免除一切的压迫,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过,在现社会制度之下,这些方法怎能办得到?试问教育何时能平等?经济怎样能独立?所以无论如何,应先改革社会制度。诸位!眼光远大些,为根本着想,只有革命是解决的唯一方法!
  第六 青年的求学问题
  青年对于求学方面,近年来可说有一种好现象。中学毕业生一年多似一年;入大学的,出洋留学的,也年年增加。但这是表面的观察,实际里却也有很坏的现象。因为在现社会里做事,都要讲“资格”,如能在大学毕业,甚至能留学外国,加上一个硕士、博士的头衔,那就引为非常荣幸的事。因此,向上读书的现象,表面是“知识欲”的发达,里面实是“虚荣心”的逼迫,于是“资格”与“学问”便成为两件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不好的现象!
  以上是我对于一般的观察,究竟这问题——求学问题——的本身怎样?发生的原因如何?说到问题的内容,大概不外乎下面的几种:(1)没有钱入学校;(2)家庭不肯供给;(3)觉得学校不好,愿自退学或转学;(4)学校经费没有,不能开学;(5)觉得现社会太坏,不能安心读书;(6)本来应该读书,但良心不安,想到社会上去活动。这许多都是现在青年所发生的求学问题。现在我总括的提出二个问题来讲:
  (一)无产者的求学问题——这个关系重大些。
  (二)能升学者的求学问题——还是埋头读死书,还是兼做活动?
  依我说,无钱只好不升学,这就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因为现在的学校,根本不是为无产阶级办的,科学也非为无产阶级设的,就是去学了也无用处,所以还是老实安分点,不想升学吧。否则,只有打破了现社会一切制度的一个救济方法。
  不过,求学与升学是两件事;青年尽可不升学,但一方面尽可以求学。因为求学问不必一定要在中学、大学或外国去的;实在青年尽可以自学,不是不入大学就不可以做人。中国有几所大学?怎能个个青年都能够入大学?我们尽可以换了求学的方法——实行自学——所以不升学,也很有做学问家的;并且还该明白,你们所以不能升学,也不能去怪谁,只能怪社会不好,这一点是青年们应该觉悟的。自学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面做事,一面读书。但有人说,这方法究竟靠得住吗?要说一定可以学到怎样,我也不能说。但总有好处,或竟比在大学更有好处。自学成功的,在历史上有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像中国的孔子、孟子;外国的富兰克林、林肯等都是。就是近来,也有许多学问家全靠自学成功的,他们甚至连中学都没有入过,不过只看各人用的方法如何,决定他成效的大小。我是相信这方法是有效的,只要能够专心、吃苦。我有一位朋友,他的英文知识完全由自学得来,他竟能翻译杜威的书籍,没有错误。但是自学困难的地方,当然也有,只是不能升学者,别无他法,这一条还是可走的路。——这方法,我还以为并不限于无产青年,即有产者如不满意学校,也可这样办。要知道求学问的目的是在明白做人,这便是还要在实际社会上去观察、调查,才能亲切地了解。
  有反对自学的人说:“仅仅一个中等学校的毕业生,学问不够,不能自学。而且在求学的时候,不能同时做事,他的能力薄弱,也不能做什么事。”这种观念完全错了:(1)是把求学和做事看做两件事。就是把知与行分开了,要等学成功之后再去做事,试问何时可以学成?(2)这样永远也不会有实行的时候,因为学实无成功可言。有许多学要从做事获得的,从来“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如今一定要说“女子未养小孩就不配生小孩”,这岂不是笑话!况且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的,必从实际经验上得来的才是真实的学问。至于说做事能力薄弱,我们并不希望他能做天大的事,只要各尽所能好了。
  说到有钱而能够升入大学的,那当然也好。不过,他们应该知道怎样的学习功课,才能够一面帮助其余不能升入大学的青年,这是他们的一部分责任。他们更要明白,不是他们有特别的才能可以升入大学,实是所谓他们的运道较好,生在有钱的人家。所以大学生应该拿出他的良心来帮助贫苦青年,并替社会做事。他们还须要学与行一致,譬如学医的,就很可替贫民医病;学工程、新闻的,都很可以帮助改革现社会;这是我们希望一班能受大学教育的青年的话。
  第七 青年的职业问题
  职业问题,就是生活问题。照理论讲,职业的标准是:(1)应以个性为主;(2)要按照家庭的情形;(3)顾到现社会的需要。但是实际上,有不能按此种标准去做,如一个工科毕业生,因为社会上的工业界不能用他,他为生活起见,不能不另择他种职业。
  即使有了什么相当的地方,也非运动不可,不能很正当的光明的进去这种地方,便觉得十分痛苦,不能实现自己底理想。这虽是一部分由于青年的理想太高,但实是社会太坏!
  现社会里已发生的谋生困难,实有出于我们意料之外的,竟有所谓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饭吃。前年——一九二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招收校对员,名额只有十名,报酬每月二十元,还须自备膳宿,程度要中等学校毕业;不料登报后,报名与考者百余人,竟有许多专门学校和大学毕业生也来报考。专门和大学学生,不能说没有才能,但区区二十元的报酬也去竞争,可见社会生计之难已达极点;更可见中学以上的毕业生无事可做的真多;还说〔明〕留学生闲居无事的也正不少!这样怎能怪社会上有许多高等游民!
  现社会里选择职业之难,已不消说得了。况且有许多事业,简直是无用的,有害社会的,稍有觉悟的青年便又不愿去做,于是更加困难了。
  实在现代的职业更无高下贵贱的分别,总之无非为了吃饭。什么做教员、编辑、店员⋯⋯都一样的不得已,甚至与娼妓的一样,同是卖了身体去换饭吃!在现状之下,决找不出理想的职业;决没有可供你快乐的地方,都是一样的痛苦;决不能由你去作自己愿意而有改造创作的工作!这样,只有老实不客气的说,我是骗饭吃的;但是在这骗饭吃的时间,必须一面去做我愿意而有益于社会的工作,才稍觉得问心无愧。
  原来工作即是生活,应该很快乐的:一天不做工,便一天不能吃饭。青年不愿饿死,谋饭吃的本能起码要有的。我愿一般青年快快预备起来!
  总之,我们现在做事都是骗饭吃。试问在现社会里到底谁不是骗饭吃?不过,我们青年应该另有改革的责任,一面仍应做社会的事业,千万不要忘记肩上的重担——改革现社会!
  第八节 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问题很不容易讲,现在旧道德已经破坏,新道德尚未建设,实在无从依从。但有几点是很明白的,现就我的意见,分别的来和诸位讨论一下。
  (一)道德是变迁的。道德的标准,实是依时间和空间而变迁的,没有什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蠢话。(1)以时间论,在君主时代,臣子当然以忠君报国为道德;儿子当然以显亲扬名为道德;妇女当然以贞节为最高道德,什么“男女不相授受”都是道德。现在却都不然了,君主推翻,改为共和;认定人是社会的分子,不专是父母的儿子;男女同学,社交公开,自由恋爱;这都是应该的了,也就都是道德的了。(2)以空间论,杀人原为不道德,但也有娶妻须先杀人;有父母死后用棺埋葬,也有用火烧或抛在山上给鸟兽吃的。可见全世界的道德,没有相同的,各因他的习俗环境而异。所以我们现在的青年,对于旧礼教,实可不要遵守;对于古圣贤,实无再崇拜的必要了。
  (二)道德是阶级的。人类依了经济的地位而异其道德观念。如处于现社会有利地位的,以拥护、维持现制度为道德;反之,处于现社会不利地位的,则不以拥护、维持为道德,而以反抗为道德。譬如平民对于军阀、政客、外国人,都用不着奉承、恭维、忠诚、效劳,一切都要反抗。还有那教士,以祷告、尊重上帝为道德,不信教的则以反对上帝为道德;所以那种军阀、官僚、外国人所信奉的道德,我们青年并不要遵守。我们否定了现社会制度,应该反对压迫阶级的道德。有良心而觉悟的青年,当自愿帮助被压迫阶级,反抗一切压迫阶级。
  (三)道德是社会性的青年不能单讲个人的道德,因为道德并不是属于个人的,是有社会性的。我们中国人,从前专讲个人的修养,不管社会;要知道,社会的道德不好,不管个人怎样的好也是无用,终为恶势力所同化。所以社会的势力,很能影响于多数人的道德的,如中国以穿长衫、作揖、跪拜等为道德,外国则以穿短衣、脱帽、握手等为道德。因此那种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不管个人的品格弄得如何的高尚,在不好的社会里,终要堕落的。要防止各人的堕落,只有靠团体的扶持、督促,实行改革现社会。因为要〔在〕现社会里,保持个人的纯洁品格,徒然增加压迫阶级的光与力,替他们捧了场面,这实是“为虎作伥”!
  (四)道德不是空想的道德是活动的、实际的,不是静止的。什么读格言、静坐、反省、安分守己、修身养性、守身如玉的人们,算不得有什么道德。因为他们对于社会并无影响,好也好在他个人。从前历史上的什么忠臣,到国家亡了,即以自杀了事,这与社会有何益处?如其大家都以一死了之,社会还能改造吗?所以我们评判一个人的道德,要以客观的态度,从实际上看他做出来的事业,以定他道德的高下。个人的私德,可不必十二分注意⋯⋯因为单讲修养、卫生的人,不见得有用。如一个专讲论理的人,而行为却同拆白;一个专讲克己复礼的人,一到都市便患花柳病;一个专讲家庭和睦的人,却天天和家人相打骂;这种人实比那不讲道德的还要坏得多。所以我们说,道德不是空想的,是要实行的。
  总之,我们青年的道德观念,应该具有上面讲过的四种;尤其要明白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所以青年社会里,要讲道德,防止堕落,只有结合同志,藉团体的力量,互相勉励,努力进行,切莫做安分守己的奴隶!
  第九 青年的人生观
  人生观,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人以为,非哲学家不能解决,也非哲学家不配来讲。我却以为不然,木匠、乞丐,都有他们自己的人生观,根本各人有各人的人生的见解,不一定要哲学家才配讲。我虽非哲学家,但亦可以和诸位来讨论。
  依我以非学理的来解决,这是很容易的,就是不可以厌世。照人生二字的意义来讲,已很可以明白:
  (1)人是一种动物,就是“人应该活动的”,不动便是泥菩萨;(2)人是一种生物,有求生的欲望,向生的一条路上走,去想生的方法;
  (3)人是进步的,这是人的重要条件,如单是动一生,不知求进步,那与一般动物无别了;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就全在能求进步这一点。实在不但进步,还须革新。
  这样论来,人是活动的求生的进步的。青年的人生观就该依据这条件去努力——发达生长,永远保持着这种青年的精神。
  青年有了这种向上的人生观念,对于正当的欲望,必求满足,努力以求满足,不该自己消极的制止。青年应有这种勇气,努力奋斗,不顾成功或失败,即失败了,亦是有益的。青年应根据了这种不怕难的勇敢的人生观,去努力做一切事情。
  第十 青年应有的生活习惯
  此外,还有几种生活习惯,青年应该注意的,我再来讲一讲,以作本问题讲演的结束。
  (一)身体的锻炼强健 青年第一要紧,应把身体培养得健康,能够忍劳、耐苦。否则,身体力量不够,虽有努力工作的志愿也不能达。锻炼的方法,与现代讲体育和卫生者不同,他们要许多器械、设备,这是资本家、贵族式的,不是个个青年办得到;我们只要不费钱的方法,如同走路、做劳苦的工作,可随时利用,一切衣、食、住,在相当的限度内以最低为最好。一般身体的强健比较,我们中国人比外国人相差远了,这是最要注意的。
  (二)工作的学习专精 有了强健的身体,但是还必须要有专精的技能,认真、细心地去做。一个人,对于起码的生活技能,一定要有点;尤其是知识阶级,将来生活的危险,恐比工人还不如。因为他们只靠俸给生活,收入有限,社会生活程度日高,本来已不够开支,再如没有工作,便无办法,真只好“坐以待毙”了!
  (三)兴味的发扬浓郁 这一种是很重要的,做事有了兴味,才不会厌烦。中国的青年,受了从前那种所谓规矩的教育,竟有连笑也不能,到处表现着一种死板的脸孔,一点兴味没有。还说什么“文质彬彬”,把青年原来的活泼性、趣味性,完全消灭了。青年的兴味,不怕浓郁,越浓越好。青年应该恢复了那要笑便笑、要哭便哭的本能!
  (四)团体生活的训练纯熟 中国人向来是主张个人生活的,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要知道,我们做事非有团体不可;要防止个人的堕落,也非有团体不可。因为团体是有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纪律,大家须严守纪律,维持秩序。这样就是一个坏的人,经团体的监督,也自然会好起来。我们中国人很缺少这种团体的生活。看,不论什么团体里,都有不依章缴费、不依时到会、不实行决议案的弊病。我们青年,绝对不该如此,平时应注重团体生活的训练,使它纯熟起来。
  最后,我还有一句话,就是我们青年究竟应做哪种人?站在哪个阶级?现社会里可分为二种人:一是“人上人”——资本家、军阀、官僚等——即所谓压迫阶级。因为有了“人上人”,便造出“人下人”来了。“人下人”是专替“人上人”工作,为他们的奴隶。如果愿意做“人上人”的青年,那是绝对错了,但是“人下人”又个个都不愿去做。既然这样,我愿你们且去做“人中人”,大家平等,没有阶级。“人中人”就是与“人上人”为敌,与“人下人”为友,打倒了压迫阶级,使“人下人”脱离被压迫的地位;换句话说,就是要对现社会反抗,实行革命。
  话讲完了,祝诸君努力!
  1924年8月讲
  原载1925年1月27日~31日《民国日报·觉悟》
  青年的道德观念①
  我国人很重视道德。如在社会,以“安分”、“忠厚”为好人;在学校,以“敦品”、“修身”相勖勉。我国人又特别尊敬有道德的人。譬如对于圣贤与英豪,则以为圣贤的道德高尚,往往比英豪为更得我国人信仰、崇敬。
  在这里我想先提出两点来讨论:(一)特别重视道德是否合理?(二)像我国人那样重视道德是否合理?最后我将告诉中国青年以应有的道德观念。
  道德应该特别重视吗?换言之,人类生活上应该以道德占第一位最重要的位置吗?照通俗的说法,人类生活的方面可分为道德、智识、健康三种;照更新的,再可加上社交与美感。这样看来,道德所占的地位不过是人生活动范围的五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罢了。如果定要特别看重道德,则且容我们设想一个例子来看看。
  假使有一个人,满口的仁义忠信,浑身的俭朴规矩,但是知识庸陋、身体羸弱,试问这是个完人吗?这是个有作为的人吗?我看,知识既是庸陋,他便不知何谓道德;身体既是羸弱,他便不能实行道德;这样的人,终究是个废人,至多也只是个“愚夫愚妇”,哪有用处呢?所以特别看重道德,我是认为不合理的。
  再问:像我国人对于道德重视的态度到底是正确的吗?合理的吗?我以为这也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我的理由有五种。第一,因为他们看道德这样东西太玄妙了。他们以为道德是修身养性的,是正心诚意的;平常一讲到道德,便联想到什么“心灵”、“正气”等等不可捉摸的东西。这样一来,道德便不是日常的必需品,而是某种特殊人物的奢侈品了。而且他们既承认有独立的精神作用,就看轻了物质的势力,以为道德是与经济不发生关系的。所以到现在,我国民因受外资压迫而生计窘迫、而道德堕落的时候,就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因而大声疾呼地提倡“道德教育”、“良心教育”。实则他们这种“唯心观”已经谬误了,“干叫”又有何用?第二,因为我国人看道德这样东西太高远了。他们以为,道德是含有深奥的道理的,道德是超乎实际的生活的,所以必定是道学先生才配讲道德而且应该有道德。至于“凡人俗子”,那是不够讲道德的,而且即使有了不道德的行为也好像“不大在乎”的。第三,因为我国人看道德这样东西太尊贵了。他们好像在说,道德是属于贵人们、乡绅们的。只有他们能讲道德,也须讲道德。故穿衣有礼,吃饭有礼,举止进退有礼,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者是。原来这些都是上流阶级的专有品,“平民百姓”却是用不着,也是配不上的。第四,因为我国人看道德这样东西太拘谨了。这个只要请你们看一看所谓道德的名词就会知道。譬如“克己”、“复礼”、“肃静”、“斯文”、“忠孝”、“贞节”、“老成”、“稳健”、“安分”、“循规”等等,都是〔被〕我国社会认为美德,都是一般父兄勖勉子弟、师长教导学生的目标。但在青年看来,这些所谓美德,无异是种严刑峻罚。以他们好动、好奇、好游戏的天性,将无往而不触犯这个刑网。于是他们便成为礼教的罪人,成为道德家的眼中钉,成为一般人心目中不可教诲的不良少年了。第五,因为我国人看道德这样东西太固定了。他们奉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王法”,就要以自古传下的道德强制千百年以后的人遵守,强制“乳臭未干”的小孩子遵守。他们以为自古有“忠君”的道德,所以迷信中国非有君主不可;他们以为自古有“贞节”的道德,所以硬逼青年寡妇走“急性”的或“慢性”的自杀路。这种“半窍不通”的骸骨迷恋者,在目前的中国社会里到处蔓生着。政界有,教育界也有;城市有,乡村也有;无识的平民中间有,出洋的留学生中间也有。这种毒菌不杀除净尽,中国社会永无清明的希望。
  因为他们对于道德存这种的见解,所以就有许多流弊。流弊中最显著的,为虚伪、敷衍;为顽固、守旧;为闭户潜修、不理实务;为冥想将来、忽视现世;为障害心身的发展;为酿成社会的祸乱。结果是:个人变为废物,群体不能生长。于是只好沦到国被人亡,而种被人灭的最悲惨的境地。
  试问我中国最有希望的青年:你们肯承认这种的道德观念吗?我深信你们必不会承认,而深信你们反将加以诅咒、加以痛恨,且将群起而攻之。于是就不能没有新的道德观念。因为有了新的道德观念,一方面对于打击旧势力可以格外起劲,他方面对于建树新事业也可以格外有力。
  新的道德观念可以举出四种来:
  第一,道德是变迁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所谓道德也跟著不同。譬如我国以前的礼教,“父母在”便不许儿子远游,但现在则飘洋过海,不算不道德。又如野蛮人将父母遗体放在旷野,一任鸟兽啄食至尽,算是道德,但在我们中国,将视为大不孝了。再举浅近的例,西洋男女相见,以接吻为礼,但在以礼教闻名的中国人看来,便以为太不识羞耻了。像这种种,都可证明道德决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我们所需要的道德,是合理的、进步的、快乐的。这里还有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就是道德的所以有变迁性,是原于道德这样东西,并不是独立的、超然的、理想的,乃是受环境的支配、受社会制度的影响的。换句话说,道德乃是人类实际生活的要求和反映,是跟著经济状况的变迁而受变迁的。所以我们要承认眼前我国人道德的堕落,是由于经济的压迫,决非由于人心的变坏。因此要谋补救,就不是高喊“良心”、“人格”所能收效,一定要从生活的安定与愉快的这个基础上下工夫才行。
  第二,道德是阶级的。但这并不是说道德的本性是阶级的,乃是因为人类中间有了阶级,所以有不同的地位的人,就有不同的道德。古代有贵族与奴隶的阶级,于是就有贵族的道德与奴隶的道德;中世有封建诸侯与农奴的阶级,于是就有诸侯的道德与农奴的道德;近代有资本家与劳动者的阶级,于是就有资本家的道德与劳动者的道德。他们的地位不同,换句话说,他们的经济地位不同,所以就有种种不同的待人接物的态度。如果人类中间的这种关系不变,则道德将永为有阶级性的。在压迫阶级的人——就是贵族、诸侯及资本家——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只好对于被压迫阶级——就是奴隶、农奴、劳动者——取剥削、掠夺的态度;但反过来,被压迫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实只是个人身体的自由和温饱——也只好对于压迫阶级取反抗敌对的态度了。在现在这个时候,阶级形势已弄成非常简单,就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我可爱的青年,如果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则应该也只好为自己阶级效力而坚持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如果是属于有产阶级的,则要看他们的识力和勇气如何。但我可以这样的说:进步的青年必肯为无产阶级努力,否则只好算是时代落后者的遗少了!
  第三,道德是社会的。这有两种意味。一是说道德的形成是受社会的影响,不是由各个人冥想的;二是说道德的性质是社会的。单讲个人的道德,在实际上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国人从来讲道德修养,必自个人始,而且自正心诚意始。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殊不知道人与人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影响、感染非常有力,往往形成一种风习而不容易改变。个人处在不良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久了,自会同化于无形。虽也有见识卓越、意志坚决、不易受著环境影响的人,但他所能为力的,至多不过到自身不堕落为止,终无法去改善这个不良的环境。所以我们要承认人间社会要有圆满的合理的道德,必须改造这个社会。譬如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耶稣教徒劝工人不要罢工,道学先生劝女子不要为娼作妾,慈善大家劝平民不要做土匪、强盗或乞丐;试问这些话到底有效果吗?还不是说说罢了吗。至于我们做青年的,自然要用决心不去同流合污。不过,另要知道个人修养终归无用,应当走上一条根本改革的大路,去为群众谋合理的生活才对。
  第四,道德是活动的。我国人从前以为道德只是个人的事,所以单讲“修身养心”、“主敬主静”,终不想到群众的生活上面去。至圣先师孔子积聚了七十年的修养工夫,也不过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至如世俗所称颂的“忠臣”,竟拿“以身殉难,以死报主”最无用的办法,算是道德修养的极致,似乎更笑话了。我们青年的道德,便要“反其道而行之”,须从积极的实际的客观的方面表示出动作来。我们不要口里嚷着“砥砺人格”、“陶冶性情”、“敦品励行”等空话,我们乃要实地去做青年运动、政治改造、社会服务等等事业。我们做这种事业,还当结合同志,用团体的力量来干。这样,一方面互相监视,可以防止自身的堕落;他方面互相鼓励,可以增进活动的效率。总之,我们决不可再闭起房门做“正心诚意”的梦,我们必须靠群力在环境里干出成绩来。
  我现在可以这样地结束:现代青年所当养成的道德,应该是刚健的、质直的、活泼的、负责的、反抗的、为群众幸福的、做实际动作的;不应该是斯文的、客气的、拘迟的、敷衍的、驯服的、为个人私利的、讲性灵涵养的。
  再用简括的两句话,就是:我们的道德,不在空洞的内心修养,而在实际的革命训练。
  原载1924年9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9号
  “九·七”国耻纪念与反帝国主义运动①
  本年七八月间,有很多热心爱国的人,发起“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废约运动大同盟”,并定九月七日为国耻纪念日,九月三日至九日为反帝国主义运动周。我恐有许多年轻的朋友不明白这究是一回什么事,所以要略略解释一下:
  这所谓九月七日,是指一九〇一年(就是前清光绪二十七年)的九月七日。那一天就是十一国(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本、和②、俄)代表威迫中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一天。原因是为了一九〇〇年我国北方有一般无识的然而爱国的所谓义和团者以“扶清灭洋”为名,杀死了一个德国钦差、一个日本使馆书记生及少数外国人,还发掘了七所外国坟茔(史称为拳匪之乱)。于是英、俄、德、法、意、奥、美、日八国立即合组联军,破大沽口,直逼京城,清太后和皇帝弃城出走,逃到西安。联军既进北京,便分段把守,大肆杀戮。这时清太后和皇帝下诏罪己,并派奕劻、李鸿章向各国议和。外人要求先惩办罪魁方肯开议,于是几经磋商,才得于一九〇一年九月七日签订和约。那和约中主要的款项是:(一)派亲王、大臣分赴德国、日本谢罪;(二)赔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即四万五千万两,再加上五万三千多万两的利息,今所谓“庚子赔款”者是);(三)许各国在北京驻兵,分保使馆;使馆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四)削平大沽炮台,由北京至海通道许各国留兵驻守;(五)永禁人民仇视各国。这样一来,北京使团俨然成了中国的太上政府,关税尽入外人的掌握,于是中国失去了独立国家的实际,中国人民益陷入贫穷、奴隶的境地了。
  实则“拳匪”之乱,还是由于外国传教所激成的。外国一面要求订约通商,一面即要求保护传教,于是民、教冲突之案时时发生,而且渐渐扩大。自从“天津教案”闹糟以后,民、教的相仇愈加深切。挨到一九〇〇年,外国的势力愈逼愈紧,遂发生义和团的事变,酿成空前的大教案。所以讲到这件事情的负责者,不单独在中国一方面,他们外国也实难辞咎。不料他们恃强逞凶,竟这样硬逼勒索,真是“不公平”到万分了!
  好了,现在我们中国人也觉醒过来了。我们中国人再不甘心忍受这种屈服了。我们现在要取消这种无理已极的条约了。现在反帝国主义的空气,几乎弥满全国,在这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运动周里,我们中国人要举行盛大的示威运动,实在是至当无比的事。
  但是这里仍有两点要待说明。一是什么叫做帝国主义(im-perialism)?一是怎样实行反帝国主义运动?
  通常对于帝国主义有两种误解:一以为帝国主义是有皇帝称号的国家对于藩属所用的名词,故误认美、法不是帝国主义者。一以为帝国主义必是纯政治的国土兼并主义,故误认列强待遇我中国的情形谓非帝国主义。其实到了近代,所谓帝国主义这个名词的含义,已经不再是这样具体的了。在实际上,帝国主义实在就是资本主义,或者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发达到最高度的一种形式。因为现代的资本主义已经是个无国界的东西,只要有可以侵略进去的余地,便无往而不实行侵略。因为这种帝国主义的特色,一方面国内生产品过剩,急于向外推销;他方面本国原料品不足,又急于向外吸收,所以他非多求市场及殖民地不可。于是或用武力侵略,或用经济吸取,或用文化宣传。总之,最后目的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从我们中国目下的生产状况和国际贸易看来,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是已完全在国际资本、帝国主义支配之下了。中国商行洋货充斥,手工业停止,新式工业不能发展,帝国主义者又换了⋯⋯反帝国主义运动,实为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必要手段。但所谓反帝国主义运动,却并不是排外。老实说,我们是反对资本主义,并不是反对个个外国人。因为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不单是本国以外的他国或他民族,即在以资本主义立国的本国,也有大部分民众受着压迫的。所以反抗帝国主义决不是政治上国与国之间的武力战争,乃是经济上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阶级战争。我们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却不一味排斥外人。这是应该认清的一点。
  因此,我们要实行反帝国主义运动,就应注意下列各项:(一)要在九月七日那一天,全国各地都停业,讲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二)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治外法权、外人管理关税权等等应一律取消。(三)对于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汉奸”要群起而攻之。(四)对于世界被压迫的弱小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劳动阶级要联络协作。
  我们青年要觉悟啊!觉悟了乃有活路可走。
  原载1924年9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9号
  中国青年活动的黎明
  ——反对基督教运动
  我们要反对宗教。理由是:
  (一)我们要谋学术进步,而宗教则重保守,重因袭,对于教义绝对不许疑难,且对于违反教义者处以极刑。
  (二)我们要谋人类和谐,而宗教则重派别、重门户之见,增长人间的隔膜与仇视(如十字军的异教的战争、新旧教的三十年战争)。
  (三)我们要谋科学昌明,而宗教则神道设教,徒然养成迷信(上海三育大学师范班还要力辩人是上帝造的,不是由进化来的)。
  (四)我们要谋自我实现,而宗教则祷告、忏悔,无往而非依赖。
  (五)我们要谋人性发展,而宗教则贱视肉体,叫劳动者甘心受苦,无往而非毁灭人生。
  我们特别要反对基督教。理由是:
  (一)基于反对宗教的理由,当然要反对基督教。
  (二)基督教教义如上帝造物造人,如灵魂不灭,我们可据星云说、进化论、心理学、生理学来反对。如有罪而又可赎罪,则不但是造谎,而且是奖励作恶。如博爱、牺牲,固非基督教所专有;而基督教的说法,为尤不可通(如打脸、脱衣等说)。
  (三)基督教是帝国主义者侵略我中国的先锋队,这一层已有人在本刊详细说过。
  我们尤其要反对基督教会。理由是:
  (一)做事假借名流,联络官场,奉迎财主。
  (二)收教徒利用物质的引诱与虚荣的心理。
  (三)牧师们、教徒们多是吃教者,不是信教者,而且行事矛盾,做伪到万分(请大家读《冲积期之化石》,看前年北京所开世界基督教同盟对于高丽、安南代表的压迫,以及彼得卖主的故事)。
  (四)在中国传教四百余年的影响,只把一部分乡人的“菩萨”换了个“上帝”,于人类思想、文化,并无好处。
  我们青年学生更非反对基督教学校不可。理由是:
  (一)专制。不许学生自由行动、自由思想。
  (二)恐吓。骗小学生说:“不信上帝,有魔鬼来袭。”
  (三)强迫。不信教的也要做礼拜,也要查经。
  (四)虐待。不做礼拜,不准请假,还要挨饿。
  (五)守旧。课本、教法、行政都陈旧不堪。
  (六)禁止爱我中国。事实甚多,不及备举。
  (七)妨碍个性发展。用耶教经典,用严厉办法,使学生先入为主,习非成是,此为根据教育原理应该反对教会教育的唯一理由。
  总之,我们在不安于现社会制度的前提之下,在拥护个性发展、个人自由的前提之下,在培养革命性、实行革命举动的前提之下,我们要反对基督教,我们要反对基督教学校。
  原载1924年9月9日《民国日报·觉悟》
  学生与群众①
  我国人对于学生与群众的关系,一向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把所有的人,硬生生的分做士、农、工、商四个阶级,而在四者之中,又特别推崇那所谓士——读书人。从一般人口里常说的“士为四民之首”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很可以证明这种谬误观念的所在。
  从这“士”被推崇到直上青云的境况中,我们至少可以说出以下的几种流弊来:
  (1)只有士是读书的,读书人才得站在这个特别的阶级上;那么农、工、商,就似乎不必读书了。
  (2)士没有一定的职业,其最大目的在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而其它三种人,遂被视为极低微、极下贱。在本来没分畛域的人类中,遂不幸而被分为极不平等的所谓“官府”与“凡民”的两阶级。
  (3)“士”的本身并不是职业,依人而食,不能自立,故士实在是分利之徒。而这些分利之徒,却颇沾沾自喜,反以不问生产事为高尚纯洁。结果就造成了许多不明世故、不知物质生活困难的书呆子。但在地位上他们却站在“治者阶级”。于是在生活上又平添出一种“治人者食于人”的阶级来。
  (4)士的本分只在读书,所以“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才是读书人应有的态度;“体魄魁伟”、“气概轩昂”决不是他们所想望、所注重的。“勤作”与“劳动”自然为他们所鄙视。于是有大部分天赋的生理机能,即因不加运用而无从圆满发展,或者竟致曲背、近视、手无缚鸡之力。
  照理同是人类,本无所谓阶级,即使职业不同,而其尽力于群众则一,自宜一律看待。我国人只知重士,实在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但人类社会自从私有财产发生以来,即已分出阶级。近世机械工业发达,更把阶级弄成简单:就是把人全类分出“有产”、“无产”两个阶级。
  人类中有这两个阶级,显然是不平等、不合理的。非但不能“两得其益”,而且是“两受损失”。譬如有产者榨取了无产者汗血之钱,穷奢极欲,无所事事,一眼看去,似乎很快乐、很享福。可是对于个人身心,不能完满发展,无论如何,不能说他所过的是安全生活。而无产者的困苦,固不待言,即能想像而得:因为要工作,不能去读书、去享乐,去做他自己要做的事,而且把他的子女也很早就剥夺了自由,送进工厂。又因为有时工厂不能多用工人,“人浮于事”,于是就有失业的危险。英国去年竟有一百多万的失业者,这些人的生计艰难,又有谁去拯救他们?我国苦力所遇的非人生活,自然是益发不堪设想了。由此可知,有产者与无产者两方面所过的生活,非但是不平等,而且是不合理的。
  我们青年学生究应如何自待?对于群众应发生何种关系呢?从上文看来,士与农、工、商分立,是谬误的,有弊病的。我们第一要革除这种思想!至于有产阶级的夺人肥己,无产阶级的无以为生,我们觉悟的青年当然不愿做前者,但也未可坐视后者。由此,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地位以及我们以后应走的路了:
  打破旧来士的观念!
  誓为无产阶级效力!
  在我们心中,只承认人类只有一种人类——都是平民。凡是平民,都该读书——不独士。
  凡是平民,都该做工——不独劳工。
  凡是平民,都该享乐——不独有产阶级。
  原载1924年10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10号
  事业与实学①
  近来我国中等学校以及专门学校、大学校的毕业生逐年增多,他们中有一小部分因家境富裕可以继续求学外,大多数则须办事、作工以谋生活。但在这大多数的职业候补者中,能一厢情愿、有事做得工作的,也还是少数;剩下来的大多数仍然无事可做、无工可作,只好赋闲在家以至老死牖下。然人是有求生意志的,人又是靠物质来生活的,他们这一批“职业落第”的人,再不为宋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鬼话所迷了,为一时一刻不可缺少的生存故,自然只好走非常的路:游民、兵、匪、娼妓、强豪者的走狗等等,凡可恃以吃饭的,将无不趋之如鹜。
  实在我们中国眼前的社会现象,真是令我们叹息而痛恨。无论是谁,只要有“靠山”、有手段、能敷衍、能拉拢,就不怕没有饭吃,就不怕没有福享。讲到学术素养,好像反有些背时、讨厌的样子。于是事业无进步、风俗愈浮华、学术荒而人心也将死了。
  学校毕业生看了这种现象,便懊悔自己从前用功,徒然枉费心血。于是赋性浮滑些的,便会同流合污;赋性懦弱些的,只好愁眉蹙额。他们只觉得,谋生吃饭并不需要真才实学,如能熟习社会世故、揣摹阔人心理,就不难包办事业、坐享福气。真有几个有头脑、有血气的青年,能觉悟到这种现象的不合理,奋然思起,来干非常的大事业呢?
  但我们要问:事业真不需实学吗?实学真无所用吗?我们都可用否定的回答:无论做什么事;都须应用学术;真有实学的,便不怕寻不得事、找不到工。不过我们要注意: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学术,不一定是西洋那种高贵的学术,而是要明白中国现状然后对症下药的学术。现在青年所该做的事业,不一定是眼前那种流行的事业,而是要研究中国现状能以补伪救弊的事业。这种非常的事业,便要有非常的实学来成就。愿我们青年,不要以现实社会的腐败龌龊自灰雄心,自灭威风,而让一批倒行逆施、蝇营狗苟之徒更觉无所忌惮、无法无天的横行。
  原载1924年10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10号
  弗里兰的《近代小学校的实际》
  引言
  本书原名为“ModernElementarySchoolPractice”系GeorgeE.Freeland所著,1919年出版,由纽约麦米兰公司(TheMacmillanCo.)印行。全书404页。
  著者弗里兰曾任格里莱州立师范院练习学校校长,现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育学助教及实地教学指导员。
  据著者自序里说,本书的旨趣在把近代小学校的实际设施的要点,告诉一般学校教师及研究教育人士,使所陈述的方法得更推广应用。至于新近主张的学说,未经试验有效的,全不提及。所举各例,皆以教室实际情形为据。因著者曾经考查过三州几千个教师的教学状况,故本书所提出讨论的各项论题,都是根据经验,为大多数教师所急需知道的。
  又据编辑者阿西亚(M.V.O’Shea)说,无论父母、教师及普通人读了本书以后,可以明确地知道何种学科为近代小学校所应教的,何种教法为最有效率的,并且还可知道何种的学校组织及学校行政,是最能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以营协作生活、保持社会安宁的。
  这次《教育杂志》出“小学教育参考书”专号,特就便把这本书介绍过来。我也知道,美国小学校所认为最圆满的实际方法,未必一定能适用到中国的小学校;但人家所已经试验过而见成效的实际方法,未尝不可以供我国人的参考——这是我作本文的用意。又,本文是根据1920年的版本的。
  第一节 教育理论的应用
  经验与理论著者以为,教育上好的理论和有成效的经验,应该没有界限。如果要获得最大的成功,尤其非把理论和经验联贯起来不可。假使偏于理论,则有不切实际之弊;或则太严刻了,势将把现状完全破坏;或则太普泛了,不能有具体的应用;或则太不稳健了,竟可以使试验的学校受害无穷。总之,离开了实际的经验来讲理论,是没有效用的。
  反之,假使偏于经验,则又有不能进步之弊。无论教师如何聪明、如何勇敢,如果一意孤行,事事必本自己心得,则所用教法会违背了时代潮流,所获结果会不适于现时需要;而且教材选择会非常枯窘,学科支配会损害儿童健康;学生生活限于教室,不知社会化为何物。这种教育的错误真是不可胜计。
  所以,办教育者应该留意这种事实,必要把理论和经验调和,才能得益;偏于一端,决无善果。
  实际的意义 本书所用“实际”(practice)一个名词的意义,是说一种已经发见的学说,经过实验而有成效的。本书的目的,就在利用这个字来讨论教育。单有经验,不能满足近代实际的需要;只有一种理论已被实施成功的,才配称为实际。
  近代“实际”研究的趋势 过去十年来,研究学校试验理论的趋势甚盛。有新见识的教师及视学等,不但视学校为成就某种教育结果的工场,且视为新理想发见的地域。于是教师的职责也比从前不同:从前只是循例做事的工人,现在则是探险家与发明家了。
  现代大学校、高等师范、初级师范都附设实习学校,就是为发展“实际”用的。师范生得在这种实习学校里受健全的指导以实地施教。他所得的经验,要比他一个人尝试而得的,不知好过多少倍。
  实际研究的又一种现象,便是学校和学校组织的调查(sur-
  vey)。这种调查,一方藉以记述实际情形,一方便于提出改进意见。如麦茂利(McMurry)的《小学校标准》(ElementarySchoolStandards)一出,便是这方面的一种好参考书。
  近代“实际”活动的趋势近代学校的实际设施有四方面:(1)新方法论的发展。如问题法、设计法、动机法、兴趣法是。(2)教材的精选。可以不浪费学生的光阴和精力。(3)教学法的改良。可以保护儿童的健康而不致损害。(4)个性与群性平衡发达的实现。一方适于个性的需要,他方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
  以上四方面的实际活动,就在下面分节说明。
  第二节 问题法(TheProblemMethod)
  问题法和其他三法的关系 方法是用以教育儿童的。教师的研究方法,并不为了学科,乃是为了儿童。这一点须先认清,然
  后可进论各种方法的要点和特性。
  问题法(TheProblem)是诉诸儿童的思想并谋发展的。儿童不当仅学习记忆,尤贵能够思想。人类是思想的动物,问题法就有发展儿童思想力的作用。
  设计法(TheProfect)的定义,可以说是一种方法,使儿童对于某些事物有兴趣去研究、去活动。这种方法有时也包含思考作用,但不常常如此。譬如:制地图可以算为一个设计;或则为考查糖的来源,就可提出好几个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
  动机法(Motive)的作用,在供给儿童一种研究功课并诵读功课的理由。他可用为刺激物,使本来枯燥、困难的工作忽然乐于从事起来。不过,这种方法容易使儿童常常止于满足当前的快乐,而不肯为较远大的目标而努力。这种误用的危险应该慎防。
  兴趣法(Interest)是引起学校作业动机的基础。设计法也就是有组织的兴趣。所以动机法和设计法实不过兴趣的特殊作用的名称。惟除这两种以外,学校课业的程序上还应有根据于儿童的兴趣的。
  以上四种方法,在理论上虽可分别立论,但在实际上是混在一起的。譬如:某种功课原是用设计法,但不能隔离兴趣,更不能不先有动机,即如本书下文虽分论问题、设计等等,也不过把问题、设计用作主要的题旨罢了。在实际上,这四种方法也当保持平衡,若专用一种,就失之片面。如过用问题,会使儿童厌恶思想;过用设计,会使作业流于形式;过用兴趣,会减杀认真探索的精神;至于动机原是一种手段,更不好独用的。总之,每种方法应各用多少,虽难配定;但只要能够全用,就不致妨害“实际”了。
  问题法的目的、结果与限制 通常以为,低年级的儿童应专重机械的练习。实则思想方面的工夫也不可忽略。苟能如此,儿童便能对于书籍、对于生活,有一种深入的观察,不致于玩忽过去。问题法的作用就可以获得这种结果。凡从前由教师指定而由学生依样诵述的功课,现在则可由学生自己根据了兴趣和生活,组为重要的问题来加以讨论。这样,学生们的思考作用大能发达,他们的温习与试验都由他们对于事实的整列能力来表示,这就比单单呆记事实的有意思得多了。
  因此,各种学科,应置重于学生的推理作用。如:历史上事件发生的原因、地理上各处地方的比较、社会上某种制度成立的理由,以及环境上各种事物对于人己的价值,都须作为儿童教授的基本形式。因为这些比较、评价、了解及论断的能力,都是更大的心力,记忆不过是这种心力的一个重要部分罢了。
  受旧式记忆法的儿童,多不能独立思考,而常呈依赖、保守的态度。他们竟没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欲望,所有的全是教师的。所以,他们以满足教师的要求为读书唯一的目的。他们对于文法规则、算法、乘法表等等;都能背诵如流;但一讲到应用,他们就莫明其妙了。
  但是,过于注重思想或过于相信理性,也有流于形式的危险。譬如拿重大的问题叫没有成熟、没有训练的儿童去讨论;或者对于某种原理或公式叫他们去解释,这实在是不可能的。
  故我们对于思想,只好相当的尊重,如果迷信过甚,其弊正和旧式迷信机械练习的相等。最好的方法是要在各种活动事业上不要不去思想,但并不是件件事情去加理解,只不过就那些和纯粹机械性有关的问题或学习者的兴趣互相联络起来。这样的机械练习方可用为补助儿童思想的一种工具。
  问题法的特征 第一,养成儿童独立的习惯。因为问题法是用以训练创作力、组织力、思考力,他教学生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得到结论,他把学校内的问题和生活上的问题互相联结,所以儿童到处会应用思考的态度。
  第二,促进儿童聪明的疑问。因为问题法须叫儿童自动的发问,教师则须充分预备,以便答复疑问并帮助学生;所以这种教师的学识,必要比旧式学校的教师格外丰富才好。
  第三,教师躲在后面。行问题法的课堂里,一切由学生做中心,教师只好立在旁边或退到后面,仅仅监视着算〔罢〕了。
  第四,发达理性的记忆力。问题法并不放弃机械的记忆作用;不过加以限制。如书本上的定义,不贵死记,而贵懂得其意义,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出来,接着还有可以应用的机会。这种训练行惯了,儿童对于全书的内容就容易阅读、容易记住。
  第五,延长个人研读的时间。旧教授法教师发问,儿童只用一字或一句就可答复。用了问题法,就不能不集中注意力,不能不应用组织力,故各个人研读的时间然后可延长。这于心力的训练,于作业的成就,自然大有好处。
  问题指定的好处 功课的指定,也为问题法特色之一。通常所用机械的功课指定法,有如下式(举地理科为例):
  “读教科书第十二页到第十七页,预备明日报告。”
  但问题指定法不是这样,他是从儿童方面着想。要使他们知道:有些东西值得注意,而且读了课文可以获得知识的。请看下面一例: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坎萨斯(Kansas)①是中部诸州的代表,好比华盛顿是沿太平洋诸州的代表(译者按:这是美国西部的华盛顿,是这班学生的故乡,这地方和沿太平洋各州是早已研究过,做一切比较的根据的)。
  明天我们就要讨论这两地的工业关系和贸易情况。你们可注意以下的要点:
  1.比较两州的出产,并说明何以有些物产为两州所同有,而有些却为一州所有而他州所无。
  2.注意商业的关系来自外界的影响的。如华盛顿与奥灵脱(Orient)②的相关。
  3.研究铁路线、运输困难、运费(可由教师调查,但最好由学生向当地转运机关探询),并设想如果由水道运输则利弊如何。
  4.注意两地的制造工业,看与坎萨斯经商是否有利益。
  除以上各点外,请你们自己再向别方面继续研究。研究材料可从教本上17~21,96~104及208~210页得之。在我这里另有几本参考书,你们有工夫可以取阅。另外也可从杂志及报章上找寻材料。在我们的地理陈列室里你们又可找到:
  1.许多的明信片,记着坎萨斯的城市与工业。
  2.从坎萨斯州来的物产标本。
  3.铁路及轮船章程。
  从上述材料以外,你们更可访问曾经到过坎萨斯的人,他们会告诉你们那边的情形。倘使你们同学中有人曾经过中部诸州
  或曾住过的,则他的知识当更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问题指定法比页数指定法(pageassignment)的优点有五:
  1.工业关系的问题为组织本课的中心点。
  2.学生有机会向各方选取材料,可以养成自力研究的习惯。3.不专依赖教科书,也不轻视,而用为促进继续注意和努力
  的工具。
  4.教师和学生都有衡量价值(weighingvalues)的机会。如教师须以最有用的材料供给学生,所以要有抉择的能力。学生也必须练习他们的智力,来选择扼要的材料以解答问题。
  5.聪明的儿童,因有充足的材料,可以尽量利用;对于迟钝的儿童,因并不苛求他们,也不致胆怯。
  成效来得慢 这种问题指定法的性质,或为很确定的,或为很普泛的,终视本级儿童的能力及旨趣而定。如果有一二个特殊的题目或暗示,而能引起一个较大的或几个较小的问题,使成为本课的中心点,那就很好了。试举历史课的一例。
  1.美国南北战争(CivilWar)的近因是什么?远因是什么?你何以这样想呢?
  2.试比较战争开始时的南北情形:
  a.工业上;b.农业上;c.人力上;d.思想上。
  再举地理科的一例:
  荷兰是一个极小的国家,但是非常重要。当你研究课文时,须把这个意思记住在心。你并须证明书中所说的为什么是真确的。
  这种激动儿童用思想的方法,也可在最初年级里应用。譬如做教师的,不要这样对儿童说:“张三,你读下一节。”而要换一种方法说是:“张三,告诉我们驼背是怎样医好的。”或是:“你们看谁已预备好,要最先来告诉我们笨猫的故事。”(以上两例是引用中国教科书上的。)像这种的教学方法确比旧式的“下一节”或“第几页”要高明多了。
  但教师应该明白:如果儿童从前是做惯页数指定法的,那就不能得到和那些已有思考训练的儿童一样的成效。许多教师不知此中曲折,贸贸然仿行问题法,自然要先失败了。
  如果有这种情形,则最先用问题指定法时应该把性质定得极其确当,不妨把参考书的页数和段落都说出来,以便儿童有所遵循。等儿童能渐渐独立研究了,然后再指定性质稍宽泛的问题。到最后程度高了,只须说出一个问题的大概,儿童自会向教本、杂志、报章及校外机关找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材料。自然,这种工作要做到十分圆满,则虽是大学生也有所难望,但小学校能朝这方向走,终也可得相当的成效的。
  不过做教师的,在起初试行的时候,不要以为这是同页数指定法一样的。他必须了解教材更透澈些,而且获得知识的来路要更广大些。他也许因为没有训练过,觉得评价和组织颇不容易;但试行久了自可有进步。
  有些教师藉口于缺少材料,遂不敢用问题法。其实不管地方情形如何,即使只有一本教科书,也还可以发生问题;若把书上所讲的知识能实地应用、多方补充,则更可以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比仅仅一页一页的诵读好的多了。所以只要教师不怕难,能与学生设法搜集材料,又抱着前途的乐观,就不难建成一个陈列所,包罗世界各地的交通、实业、物产等各方面的材料。
  多举几个例 以下所举例子,藉以表明问题法怎样可以在各学科上应用。试再举一个地理科的例。
  小学四年级乡土地理,包括本地的市或城、州。下面这些问题是从加罗拉度州①格里莱的邻近地方取材的。
  1.本城的地位与工业对于四乡的关系。
  2.与本州其余地方的关系,以及对于全美国的关系。
  3.制糖为本地的特种工业,应详细研究。于是就发生了许多问题,例如:
  ——关于种植的;
  ——关于收获的;
  ——农人与工厂的关系;
  ——制糖法(参观制糖厂,糖水的试验);
  ——糖的保护法;
  ——关于贩卖糖的问题;
  ——糖的价值和用处;
  ——糖业对于本地的价值(所雇佣的人数,所获得的金钱)。
  4.其他工业和出产,研究时间不必多,单利用上述一个问题解决后所余的时间好了。
  地理科更可利用天气做问题,如寒暑、昼夜、雨量等等可以在平时观察记录,以与世界各地的比较。知道雨量及温度后,儿童可以推知他处物产的状况。
  不过选择问题材料时,要注意下列各点:
  1.要选择可以发一串问题的材料。
  2.要选择可以和教师原拟的计划有最广的联络,且可以发生用思考力及促进个人研究的最大机会的材料。
  3.所需参考材料当先由教师预备周到,免致儿童临时耗费时间或忽略不顾。
  4.学期之始,应由教师预拟各项研究材料,须彼此互有关系,适于教科应用。
  现举一个算学的例:
  儿童初学算学时,就是练习加减乘除等等,用不着什么理解。不过自三年级以上,除出书上的间题以外,应和实际生活问题相联络。在低年级里,应每星期有一次讲到当地社会的发达情形和问题解决方法,而把算学的应用放进去;在高年级里,所占时间应更多。这种工未做惯了,对于算学班的兴趣和应用算学的习惯,必有增进的效果。兹举一例如下:
  问题:我怎样可以储蓄,且帮助我的父母储蓄?
  1.我可以向银行存款(学校应设一个小储蓄银行)。
  2.我可以加上每月的期票。
  3.我可以用自己的钱买书,以便年终核算我的用途。
  4.我应竭力使我自己对于家庭是有利的,不徒是消费的(譬如在家庭做工)。
  所包含的问题:成人工作每小时值三角五分(儿童应调查本地工人的工资),儿童工作每小时值一角五分。故我每作工一小时,即为家庭节省一角五分(这种问题可以继续研究,一直讨论到他的鞋袜、衣帽等用费)。
  另外,较大的问题更可以使儿童得到应用算学的机会的,有如:
  ——房屋的建筑(包括实际的测量)。
  ——建筑的问题及门前水门汀走道的用费。
  ——值得自备一部汽车吗?每月、每里需用多少钱?
  ——家庭经济问题:我们自做面包值得吗?
  以上这些问题,应全由儿童的生活上取材,且应由儿童自行提出。但除这些个人生活上的问题以外,应更取材于社会生活。这些问题如关于木作场的、煤气公司的、牛奶棚的、本城旅馆的、图书馆的,儿童熟习了这些情形,可以培养同情、发生兴趣。不过,这种问题应根据于确切的张本,庶几所得的推论可以信托。
  末了再举家事科的例。
  下例是七年级学生适用的问题材料,可供一年的工作:
  我是七年级一个女孩,对于家事很有兴趣及义务。我应获得几种确定的习惯,可以使家庭生活更有好处。
  1.我应学些什么关于家庭的知能使我更有用?
  a.我可以自制衣服。
  b.我可以修补衣服。
  c.我可以装饰家庭美丽。
  d.我可以节省:由于学习买东西的方法;由于善用所得的材料;由于保存。
  e.我可以把家庭弄得清洁卫生。
  问题a更可引申:
  ——我做衣服要做什么衣服呢?怎样可以有用,怎样不耗费材料。
  ——假使选定做围裙为第一个问题。
  副问题:
  ——用什么材料?
  ——缝衣机的用法。
  ——围裙的设计。
  ——装饰。
  这种方法比旧式仅由教师选定材料,由教师供给计划的,要有生气有成效得多了。
  问题法与要点法 问题法与要点法(topics)的不同,可举一例来说明:
  道路——用要点法:
  1.本乡道路的里数;
  2.干路的名称及路径;
  3.养路的税源;
  4.道路规则;
  5.本乡桥梁数目;
  6.修治道路的方法和机器。
  道路——用问题法:
  1.我们为什么要有道路?有了道路对于我们什么好处?除出道路可便行旅而外,再应看:
  ——道路和农产物价的关系;
  ——对于远地农业的关系。
  2.我们怎样可以改进道路?
  研究已有道路怎样适应“1”项下所说各种要求。
  我们更需要有横贯全州的道路吗?
  修治道路时应怎样注意土壤和排水法?
  所收税款足以养路吗?
  从上例看来,问题法实比要点法更可以使儿童用思想;而且用要点法,材料不免多散漫,不相联贯。但如果各要点能有组织、有关系、与儿童生活相适应,就变成为问题法了。
  第三节 设计法(TheProject)
  特点和功用 设计法和问题法不同之点,就在他不仅激发思想,而且还有些东西要儿童去组织、考查或完成的。他可以成为一个问题或是问题的一部分,然也可以包含许多问题。一个设计,如愈能具备好的问题,则愈适于教育目的。不过,设计须出于儿童的兴趣和注意,教师只顺从了学生的思路以提供知识,却不必依据教本上的所记论理的顺序。
  要把设计法和问题法区别,实不可能。有些人给设计下个定义,叫做问题的“终点”(endpoint)。即如上节所举各例,也可称为设计;只不过有了设计的见解,更能有助于问题的成功罢了。
  设计法比旧式要点法或问答法优良的地方,在于他可以使儿童得继续工作,不像别种方法是须每天指配功课的。教师和学生因此都有机会,得时时评价并组织各种适用的材料。请看下例:
  历史设计:美国领土的扩展。
  由这个设计,全班学生须大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时间或须两周,且以辨论终结。这两周内的课业,全以这个设计为中心。儿童在这两周以内,须继续想及各种事情,他们不仅懂得些零碎的知识,乃须推求出这个领土扩张的普通原则。
  公民设计:
  研究市政以便知道如何可以改进自己。这个设计,须到各公共机关参观,并访问从事公务的人,再邀请他们到校演说。在几星期以内,各项课业都以市政为中心,但每天的作业范围须明白规定,儿童对于日常功课有兴趣,对于这个较大的设计也有兴趣。
  儿童能这样从事课业,可以养成独立研求的习惯,并知解决问题应付责任的方法。
  但行了设计法,并不把正常的课业废止了,反是给正常的课业以一种补充。教科书用作参考的小书,惟教科书的内容须适合于儿童的生活,且须依儿童的兴趣和设计的步骤来支配。由这种学习所得的,可以经久,不致像那死读课本的,一过考试或尚未及考试便遗忘了。
  设计法还可补助学校作业及家庭作业。因为儿童心中有了喜欢解决的问题,就要到处找求材料,再没有工夫去做不正当的事情了。
  在少年时期,能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将来就会自求进步,用不着人家督促强迫。所以设计对于儿童的重要,是比成人更甚。
  但设计的材料一定要和儿童生活有关,且为儿童兴趣所在的。譬如讲到“水”这个题目,如由全级学生提出,且从杂志文上搜寻有趣的事实,那便是一个活的设计,值得费时研究的。如果由教师勉强学生去做,则将枉费时间,还不如用在通常课业为佳。
  到现在,我们尚未见得设计法能代替通常的各级功课。在现行学科中,最适于用设计法的有家事、物理、木工等。在英文、算学、历史及公民科,虽也有许多设计的机会,但尚不能废止练习或机械的程序。
  设计法似能包含几种学科,且促进练习和追求知识、运用思想的动机。用之得当,可以使学校作业改造;但用之不当,反有害于通常的功课,故教师必须判断这设计法的价值和那学科的价值。平常最妥当的方法是叫学生在与学校学科相关的设计以外,再在家庭做个人的设计。
  但学校对于儿童在校课以外自己所做的有教育价值的设计,仍然看重。
  在学校通常课业上善用设计法的结果,可以造成研究考查的中心点。小学生做惯了设计,或是课业上的,或是课业外的,都可学习到研求的方法。而且因为学生的兴趣倍加,读书或做别种特殊事业的分量增进,对于学校正课也自然格外有效。
  有些设计可以叫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同时可受到智识上的训练的有如:
  ——朝会;
  ——特别纪念日;
  ——改善校风;
  ——博物院及陈列所的创办及发展;
  ——增进本地方的美景;
  实例 (一)木工科。近已完全采用设计法:儿童学习工具的用法;材料的性质;各种实物的制造。教师的责任只在观察儿童的能力是否充分使用、设计题目是否太难,并供给学生发展本科所需要的诸种能力的机会。
  (二)历史科。本科设计,可以全级参与,或仅由个人独做。如圣诞节、名人的历史或特别纪念日,都可作为全级的设计。
  下面举一个美国殖民地时期的设计法为例:
  由教师搜集殖民地时期的重重人物名字和他们的事实。
  编成下列节目,并举出参考书:
  ——殖民地的家庭生活;
  ——殖民地的政治;
  ——北美的印第安人;
  ——法国的事业;
  ——英国的事业;
  ——天主教徒;
  ——清教徒;
  ——殖民地教育;
  ——殖民地和英格兰的关系。
  在实行时,教师要留意那一个或某一组能担任某个人或研究某个节目,而加以暗示或允许,但每个学生应读几个重要人物的传记,并考查某一个专门节目上的事实。有少数学生可读几种传记、考查几个节目。后来全级学生要听那些专门的报告并加以讨论。
  有时临时会发生设计,故教师应多方预备材料,以便在适当时候提出。如某生因感受了教师的激励,愿意多知道些关于JohnSmith①的事情,教师就要请他去读斯密司的传记,算为他的历史功课,并指定某时候要他报告。到期,他就用十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报告。
  (三)地理科。本科可全行设计法,且不妨害原来的学程。下列各要点都可做设计的题目。
  ——食,衣,住
  ——工业
  ——地球
  ——陆地
  这些要目构成通常的学程。
  ——水——空气——气候——地图
  每个要目讨论开始时,由教师提出可以引起儿童兴趣的东西。教科书不直接使用,须等到学生需要时才揭示出来,以便供给设计所需的知识。儿童于阅读教科书外还应利用别种材料。举例:衣服。
  ——以儿童的衣服为设计的基础;
  ——羊毛、棉纱、丝绸、兽皮都可做衣;
  ——这些东西的来源问题;
  ——何以会变成现在这样的衣服。
  当学生愿意多考查材料时,就利用教科书上所指示的,并多方搜集关于衣服的知识。
  (四)自然研究科。本科应用设计法教授,不应拘于教本的课文。实例如下:
  1.春天鸟类的来临(任何一级或全校)。
  每一种鸟类初来时,要观察他,并做报告。
  研究某几种鸟类的习惯(从书本或杂志上,及从实际生活上取材料)。
  ——巢、蛋、食物和得食方法(观察他们);
  ——他们所灭除的昆虫对于人生的价值;
  ——他们怎样养育小鸟。
  2.菌类(中年级或高年级)。
  儿童搜集各种菌类,带到校里来定名。
  研究有毒的菌类及看破的方法。
  做芽胞(spore)试验及其他。
  调查本地可供食用的菌类,叫学生报告,并警告学生以危险的处所。
  3.蛇(任何一级或全校)。
  捕捉各种无毒的蛇到校里,教师须证明何以无毒。
  从书籍杂志上研究蛇、蜥蜴等类对人的关系。
  教学生如何知道有毒的蛇,并说明本地那些地方有毒蛇。
  家庭设计 儿童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不过占他活动时间之三分之一;而这三分之一在学校的时间,对于他的影响实不及在学校以外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曾有许多人成就卓著的事业,但他们并未受过或仅受过些少的学校教育。这种事实,自然不能证明学校教育的失败,但很能证明学校以外教育的重要。因此学校教育应包括儿童生活的全部,不当限于课本的教授。从前学校,对于“不是在四堵砖墙以内,固定的学科范围之下所做的事情”都不重视,实是大误。直到现在,有些学校才能相当的承认儿童在家庭及社会上所做的工作,以为具有教育的价值。这些学校知道儿童的家庭作业,不但不会妨碍学校课业,而是教育的一部分,且更比学校作业更重要些。
  现代学校承认家庭作业为教育手段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把家庭作业代替了学校作业。这是奥里根(Oregon)①地方的视学员阿尔第曼(Alderman)②首先发展的。方法是:把一部分的功课移到家里去做。譬如算学一科,平常要做十个题目,现在只叫学生做五个,而另以五个作为家庭功课。据说这种结果甚好。但积日久了,新奇的感觉已去,且把家庭作业当作正式课业的一部分,就不能再有良效。故此法不大可靠。
  第二种是把家庭作业加到学校正式课程里。在一定期间,学校将卡片送到家庭,做父母就将子女在家做各种事情的时间填进去。将来儿童的成绩单上,就把家庭作业算上。这种方法能使儿童重视家庭作业,殊有利益。但也有坏处。第一,学校的工作是教育,不仅是承认。儿童做事的态度是否得当、有益,是教育所应过问的;现在仅仅承认,则恐养成儿童胡乱做事的习惯。第二,这种方法并不能发生学校作业与家庭作业的联络。
  第三种新近的方法是,学校和家庭联络的设计。用这种方法的学校,不但促进家庭作业,并且谋家庭作业的改良和组织。他的方法如下。
  学校与家庭设计的组织法 第一要调查在这个环境内有些什么设计可做,并且要顾虑到儿童的兴趣和家庭的情形。兹举西雅图大学海兹小学六年级正月份所表列的家庭活动:
  读书 学琴 缝纫 农园工作 制衣 制被 绘画 木工 做玩具 养育动物 搜集 储蓄 家庭游戏 看影戏 种花 锯木 机械画 美术
  第二,教员知道了各个儿童的嗜好以后,就要教他们选择一种或几种活动,并告诉他们参考的书报、指示进行的步骤,使儿童的兴趣倍增。
  譬如以读书做设计的,就要在这学期内尽力读许多好书。儿童将所读的报告教师,再由教师开示别的好书。这样,儿童知道教师极关心于他的读书,极要听他的报告,自然更要用功了。
  以绘画做家庭设计的,也将大有生气。他会学习各种绘画,注意绘画者的画法,如用几种画笔,怎样调和颜色等等。
  第三,每两星期或每月要在学校里叫儿童报告活动情形,对于这种报告,教师宜表示极其关心,并要鼓励他们。儿童宜有记录,且须作书面或口头的报告。有时教师和全体学生可到学生家里去参观他的活动情况。这对于去参观和被参观的儿童都可发生浓厚的兴会。
  在开始活动之后数天,儿童也许会懒下来,不愿做事。这时,学校应与以注意,设法鼓舞儿童的兴趣,这一种有教育价值的设计,我们必须认为教授上的重要部分,也当不惜予以正式的学校课业时间以促其成功。
  第四,为促进家庭设计起见,又应每年举行几次展览会。一次在年中,一次在年底,或者每三个月一次。那每半年举行一次的,在第一半年的展览,可以指示学校及社会以下届展览的预备。展览有成绩的,可更鼓励以得进步;展览没有什么成绩的,也可得到教训以便自省。
  在开展览会以后,可集合全体儿童于一处,讨论各样的设计及成功的方法,最为有益。
  如有奖品,应预防由此发生嫉妒与竞争之弊。最好还是不用。
  第四节 动机法(Motives)
  近代学校能使儿童知道了学校作业是为的他们的利益,并不是想强制他们,故已得到比旧式学校较多的效果;而且所教的材料,也更能适合儿童生活的需要。这就是由动机法所生的好处。
  满足需要 动机法的特点是在所选材料能适合儿童需要,且设法使他们知道有这需要。但教师方面有三个问题先要解决。
  第一,教师须调查全级儿童的情形,发见他们有何种需要,再分别研究各个学生的个性。
  第二,学科必须适合学习者的需要,且须不时重行编排,以期符合学者要求:或者战胜他们的困难;或者满足他们的欲望。
  第三,要使儿童心里养成学科和他们需要的和谐关系。只要他们能知道了学习是和本身有关的,就会自己用功,不必教师督责。
  行动机法时,须对于儿童有更多的信心。有些事情儿童本来愿意自己做的,但教师一加强迫,他们就不肯做了。所以做教师的,应该设法容许儿童去学习,却不要勉强儿童去学习。
  譬如就算术科举例:在二年级的教师,知道他在本级的功课在教授二十以内的合数,四以内的乘法,液体量、凝体量的意义,各种钱币的价值以及兑换的方法。他开始先来调查本级情形,知道有多数儿童已经是学会了的,有少数是学会一点的,还有些是一无所知的。当讲到各种题目时,他把必须学习的理由解释给儿童听,且让他们自由去讨论学会了加减、度量、兑换以后的好处。这样一来,他们就十分关心,显然有一种更起劲的学习精神。所以有几个儿童来到学校时,已把功课预备好了,有一个儿童竟把乘法表全学会了。不能回答的只有很少几个人。而这几个人的失败原因,须由教师加以研究,再把他们的缺点告诉他们,重行鼓励他们,叫他们努力。
  在八年级的儿童,也要设法发见他们自己的需要。今举某教师的话为例:
  我为研究本级各个儿童的需要,特请每个儿童把他们的日常工作情形记在小册子里。我每周校阅一次,发还给他们。看他们的错处不外三点:(1)粗心;(2)方法上的错;(3)加减乘除上的错。每月把他们的笔记簿全行搜集一次,儿童看了他们的注解,就会发见他们的弱点。于是有许多儿童要来和我讲他们的特别的错误。自然也有一些人像是不甚关心的,但等到他们知道了不正确的原因以后,也要比往常觉得关切一点。这是因为他们晓得所学的功课是为适应他们特殊的需要的,并不是受逼迫去做无用的问题的。
  在这里,做教师的就有重大的责任,就是教师要继续地注意,时常考察儿童的记录,且暗示他们以改正的方法。但有些儿童并不能照教师的愿望做去,须得由教师多方诱导,然后方能战胜困难。故教师的坚忍心,实为这个方法成功的要素。
  再就习字举例。社会上需要敏速而端正的书法,这是极容易见到的。儿童的第一需要写信,这对于第四年级的儿童就是很好的动机。教师应请他们在学校里写信给亲友。他们藉此练习写信的敏捷与合式,并且因为知道这样练习是有效用、有目的的,自然能发生深切的热心。
  他如语言文字的需要,也足为很好的动机。儿童大概极容易理会到说话流利而且正确的需要,因为不是这样,他人将听不懂他们的话。所以在最初四个年级的儿童,应该多学习讲故事,他们为使听者感到愉快起见,自将尽力预备。文字发表的需要,也该使儿童知道,而且要使他们肯去学习正确而通畅的作法。这两种动机,可供各级儿童乃至一生注意于口才及作文技术的根本理由。故对于高年级的儿童,应使他们互相谈话,更因作文来和教师及学友交接。凡是和全级有关的事情,应使各儿童用口报告或用笔传达,即以全级同学的反响作为说话和作文的成绩的标准。
  社会上,有许多实例可以引来证明说话和作文的能力的重要。如做律师的、做商人的、做投稿者的,都极需要有这种能力。教师对于儿童之具有天才的,应多方奖诱,使向这方面进行。曾有某一小镇的报馆,请长于作文的男女毕业生担任访员。在过去十年间,就有十几个儿童成为报纸的编辑,更有许多任为城市日报的访员。这种实例,就成为该镇小学高年级生及中学生努力作文的基础。还有已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服务而著有成绩、深知作文的重要的,可请他们到学校来向学生谈话,也可激起学生力学的动机。
  最后再举一读书的例。当儿童学习读书时,可以告诉他,如果他能了解印刷的文件,将另发见一个新的世界;并应叫他注意日常所接触的种种符号和印刷物。当讲故事时,可告诉他如果他能读书,就可从书上得到无数的故事。只要教师留心,便不难就当地生活情况举出例来引起学生读书的动机。惟这一种的动机应该有两点要注意:(1)须预备材料以便引导儿童看出读书的需要;(2)这些材料须经选择,以能使儿童深受感触并最有实效的为贵。
  应利用心理的时机 为动机当地方上有特别事情发生,当儿童在校外有所活动,或当儿童有某种重要的发见时,若学校作业能和这些事情联络,就易引起动机。这时须将学科活用,使各学科能适合实际。否则如果仍照论理的顺序来学习各科,恐怕难以引起动机。所以只要动机得当,就不妨超乎常例的来施教。现
  在举几科利用心理时机(psychologicalmoments)的例如下:卫生——假使发现本地的水不洁,公家在报上通知居民,不可饮未煮过的水。于是在公民及卫生班上,应来研究水的问题。由此他们可以知道许多关于清水、清水的必要、水不洁的原因及市政须注意清水的知识。
  如遇邻近发生传染病,就应研究各种的传染病以及防御的方法。
  如一小孩受火伤,就应研究救伤的方法。
  算术——农人买米谷,可研究市场、货价等。发行公债时,可研究百分例及借券等。战时生活费增高,可以调查情形及讨论所发见的问题。开辟庭园时,可以估计需用之钱。遇国庆日,可以预算用多少钱。
  木工——学校器物遇有需修理时,就请木工科学生去修理。新学生入校,须添制桌椅,即令学生在学校工场制造。
  历史——举行选举时,要研究各政党的情形。遇有战争,更可以做各种研究的动机。
  本能兴趣游戏都可用为动机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学校必要的作业,不能因全用本能、兴趣及游戏等做动机而受阻碍。我们终须使儿童常常理会到生活需要和学习功课的关系。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能使课业更发生兴趣,自然更好;惟不可忘记动机的作用只是课业的一种有力的补助和必要的基础,却不能即代替课业。动机的特色实在于使学者能认识他所学习的和实际需要的关系。
  第五节 兴趣法(Interest)
  有了兴趣,容易养成注意和勤勉的习惯,这是一般人所承认的。但有一点要分辨,就是工作与游戏是不能混用的。我们要激起儿童的兴趣,并不是把工作变成游戏,乃是使工作发生快感。故持久的努力和决心,也是儿童工作上所需要的。
  通常教师对于兴趣法有两种谬误的态度:一种人是发见兴趣法的无用,于是一变而用强迫、责骂的方法以期收得效果;另一种人则过用了兴趣法,于是须得费尽心思去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结果是徒劳无功。
  实在,兴趣与训练是两不可缺的。不过有了兴趣做基础,训练就易收效吧了。做教师的在应用兴趣法以前,应先了解兴趣的价值、应用的理由和限制等等。今举兴趣应用的原则如下:(1)兴趣是支配儿童生活的要素,但须服从成人的指导;(2)兴趣需要艰苦的工作,否则不免为虚伪的兴趣;(3)兴趣的作用应能提高学校的标准,且能发生比平常更大更好的效果;(4)相反的兴趣和做错的倾向乃是各个儿童生活上的一部分,应用有益的远见的方法去处置;(5)在儿童缺少兴趣的时候,应要求儿童去做有益的事,直至能引起他的兴趣为止。无论何时,终不要忘记兴趣是儿童工作的要素。
  各学科与兴趣法 各种学科如果提示得法,都能叫儿童发生兴趣。教师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将各学科的价值和儿童的关系说给他们听,必不做足以使儿童不惬意的事情,必常常保持做有价值的事可以发生快乐的态度。
  各种学科都有他们特殊的有兴趣的地方。譬如地理科,如果儿童能明白这是和我们所住的世界及人类生活乃至儿童的日常生活有关系的,决不是读读教科书、记些死事实就算了,那么他们对于本科就会大感兴趣。如原始人的生活、异国儿童的生活,以及衣服的做法、旅行的情况等等,更是他们所关心的。又如历史科,讲到人类社会发达的知识,儿童必大感兴趣;惟历史事实必须设法与眼前儿童生活相关联,又须使儿童能发生亲切的经验。
  兹举用兴趣法教学国语科的例:
  儿童都喜欢阅书、说话及写作。语言兴趣的表现,最根本的,莫过于读诗、诵诗及作诗。这个世界,如太阳系及四季昼夜等,本是具有韵律的。小儿的学语、母亲的歌唱也都具有节奏。文学趣味的养成和深长,即导源于孩提时期;而且小孩在这时期,尝做诗句,即为将来文学作品的滥觞。故在学校课业上,应有丰富良好的材料使儿童得陶醉于其间,广事泛览,适于记忆,就易构成诗句,发达欣赏能力。教者又应鼓励儿童熟读精选的诗,但不可以违背了他们的兴趣而用强迫的笨法。因为教学文学的目的,是在发达儿童文学上的自然兴趣,更由此引导到新的境界,使有欣赏最好的文学的能力;若强使儿童记诵,则最好的诗也将被儿童所厌恶了。但教师仍不当忘记常给儿童以暗示,并以背诵精选的诗文为正课的一部分;惟终不可要求儿童记诵诗文而具有惩罚的性质。
  我们利用了自然的兴趣,就可有机会去训练作诗所包含的诸种能力;而且由此所得写作的量,常比正课上所要求的多好几倍。更由作诗的工作上,容易养成儿童对于句读、用字典及修改错误等等的习惯。
  兹举一个八年级学生作诗的实例。
  教师:今天是我们做创作诗的日子。你们在过去的两星期中,曾经做些什么(每两星期有这样一次,时间二十分钟)?
  有几个学生举手。在二十七个学生中,有四个学生没有做什么;有几个做了六首诗。一个女孩是作的“游戏”。
  教师:我们的时间有限。请你们自选那做得最好的,读给我们听。
  一个儿童读了一首诗,全级加以批评。大多数的评语是称许的,但也有人指陈缺点。
  一人读了,第二人读,以尽这二十分的时间为度。教师叫儿童用正式的形式,用墨水,写在作文纸上。那些没有做诗的,要另作文。
  这些作文纸都记分数,教师的批评于下次作文时间内讨论。作文必须由儿童作出发点。先引导儿童有作文的需要,然后再讲到作文的清通与正确。只要不是强迫儿童作文,而能顺从儿童内心生活的要求,儿童实自然有作文的兴趣。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作文班的教材最初须是儿童所写作的题目。教师的修改,只许在帮助儿童未能达意的范围以内,不许任意涂改。第二,儿童必须觉得,他们所写作的对于教师及同学将大有兴趣。教师也应常常指说作文和传达情意的关系。假使某儿作一篇关于旅行的文,就应再多事探询,使儿童知道大家对于他的校外生活都很关切,而悟作文的重要。教师必这样关心于各个儿童的生活,然后才能使全级都感兴趣。
  在国语的口述上,也可和作文取同样的步骤。我们先须养成说话的流利与兴趣,然后再养成形式的正确。当儿童对于说话已感兴趣,且要用正确的形式时,他就能把这工作应用到日常生活上,不再限于教室里了。
  讲故事为练习口语最好的方法的一种。这在各级里都应实行,不过年级愈高,须愈加注意。通常每星期要有一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大家须先事预备,临时则用极流利、极正确的话传出,遇有错误,即加改正。
  通常自八岁至十四岁的儿童,有自行选读文学书的倾向。但这种趣味也可在教室内培养。唯教师常用强迫的方法叫儿童诵读,反容易灭杀儿童阅读的欲望。实则儿童能在校课以外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书籍,实可为国文教学效率的测验;惟对于阅读的数量和种类,应由教师慎加指导。
  独立阅读习惯的有无,可为常人和学生的区别点。那些没有机会入学校的,尝由自修而受教育;那些有机会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因没有读高尚文学书的嗜好,就难大有作为。
  从前,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脱①曾说到读书趣味的重要:
  “儿童时代的教育,应以养成阅读有趣及良好书籍的嗜好,以指导并鼓励他后来的智识生活为归。有这种效果的教育,无论他是怎样不规则,没组织,终已达到了初等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不能有这种效果的,那就是失败的教育。”
  阅读对于各项事业的成就,实是一个主要的劳力。这从各人的传记上都可寻出证据来。所以学校教育不可不注意于此。
  在学校里,发达文学兴趣的机会颇多。譬如朝会时,教师可选读各名家的作品。如发见儿童对此有兴趣时,教师即宣布他有那本书籍,欲阅读者可以借看。这样就会有许多儿童要读那本书。
  但培养文学兴趣最好的方法,也可由学校规定每周某一个时期,当那一天的国语班上,专来讨论在本星期内所已读过的书籍。这对于儿童必大有兴趣;由叙述书籍的内容,可以引起别个儿童阅读该书的动机。
  各个儿童的个性是不同的。教者不应强之使同,否则便会灭杀他们的兴趣。凡儿童所喜读的书籍,教者应编成书目,择其中之良好的通知儿童;倘使儿童的四围有很丰富而适合于他们兴趣的上等书籍,就易发展他们阅读的嗜好。
  可以利用为刺激物的几种兴趣 (一)社会的兴趣可以供学生做良好的学校作业的诱因。这种兴趣是:在群众面前做事起劲的欲望、合作的兴趣、竞争的兴趣等等。
  (二)对于异性的兴趣,教者应该利用,不应该禁止;有许多男孩和女孩,实受这种刺激而加倍用力。
  (三)考查的兴趣。就是所谓“探玄索幽”的倾向,教者应该乘机捉住,让儿童能尽量发挥,不可因儿童年龄尚轻或学校课程上尚无位置而加以忽视。
  (四)演剧的兴趣。这在近代的学校生活上,已得到重大的注意。教者能善为利用,可以使儿童藉肉体的表情动作及种种姿势传达思想与感情,且以为研究各项课业的媒介物。在初年级里,表演材料不必特别组织和练习。到了高年级,始应注重较长的戏剧而加以更慎重的组织,使学生能在正课上广为阅览,并练习写作和口语。总之,做教师的应十分注意,且视戏剧为学校作业的刺激物,并不是和学校作业脱离关系的。
  本能的发展 儿童禀赋了许多本能,为教育上重要的根据,学校应重视并监视这些本能的发展。这些本能有如爱自然的本能、爱玩具的本能、构造的本能都是。兹举一种搜集本能(Col-lectinginstinct)的发展情形及学校的处置方法如下:
  搜集本能是非常普通的。每一个正态的儿童,终喜欢搜集。在幼年的时候,凡是新奇的东西,他们都要搜集起来,却并无一定目的。这是生活上最深切、最伟大的兴趣之一,学校作业上应该重视才行。
  这种搜集本能有几种教育的价值:第一,可以养成守秩序的习惯。儿童有了自己的所有品,让他们安排保藏、分门别类,就容易增进将来处理事物的能力。第二,可以养成自尊的习惯。他们能将各种事情弄到完善,对于各种事情也肯用心关顾。第三,可以养成永久兴趣的中心。譬如欢喜自然研究的,就将终身研究,随时随地将无不注意于自然界。有种专门的搜集,更可以促进科学的研究。如某儿专搜蝴蝶,他就要考查到关于蝴蝶的种种题目,于是他要努力翻阅书籍以求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这样他所读的书竟可比大学生所读的还多些。他根据他的经验,可向同学讲演或作文发表。这样,不但他自己可以练习文字和语言的能力,而且还可激动别个同学做专门研究的动机。于是一人所独有的知识,变为大家所共有的了。
  还有一种专门的搜集,是邮票的搜集。这种搜集可以构成地理专门知识的基础。一个有这种搜集习惯的八年生,①他所知道地球上各国的情形,也许比教师更要丰富。但地理的知识还不是这种搜集的主要良效,惟有在幼年时独立研究的能力和习惯,才是终生的受用。
  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做的搜集工作举例如下:
  地理——明信片、图画、物产标本、铁路图记、〇路图记、货币。
  历史——旧史书、历史文件、国旗、历史画、历史人物肖像、货币。
  自然研究——蝴蝶及蛾、石、种子、蚌壳、花腊。
  以上这些搜集,对于学校有益处,且可帮助各项学科的教学,故应师生协作。
  第六节 教材的选择和注重
  以上自第二节至第五节所讲,都是关于方法论的。以下还有三节,将讲到教材的精选、健康的保护及个性群性的平均发达等三种实际活动。本节先讲教材。
  精选教材且特别注重某部分的教材,实为教师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某几种学科,在每日程序上应比别种学科多占时间,在课程上应比别种学科多占地位。也有某学科的某部分,应比别部分更特别注重的。故做教师的应常常自问:他所要求儿童们费时力学习的材料,到底是不是有价值的。
  旧式教法,常不问教材对于儿童的需要,一律强调儿童用心学习。这种做法,只会耗费儿童的时间,于实际生活上不会有益处。譬如研究郎法罗①的传记,在喜欢他的文学作品的人自然很感兴趣;但如果要求全级学生记忆他的生卒日子、他的偶发行为,就没有价值了。教者对于教材的主要事项与附随事项,实应分别看待。当某种学科已经学习终了,只要儿童记住并考验某部分有确实价值的好了,其余材料可以不必再事顾虑。这种选择能力,无论教师、学生都该设法发展。但过去的教育,实在对于不需要的教材费时太多。倘使参观教学状况,便会发见这种弊病:注全力于学科的不重要的方面,而把主要成分忽略掉了。
  兹举地理科为例:
  考查美国十个大城市的公立学校及少数著名的私立学校的地理科教学法,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本科的态度及对于各要素选择的注意:
  ——四年级以下,把地理、历史、读法、讲故事及手工混合教授,地理不成为独立的一科。
  ——到了四、五、六三级,地理科单独教授,但不包含商业地理。
  ——注重的各要素如下:
  1.了解本城、本县、本省、本国的位置及商业。
  2.讲到他处地理时,常与本乡比较。
  3.明白世界的大概:大陆、海洋、大河、山脉、大国、名城。4.研究较专门的项目:人民、实业、名胜地、物产(与儿童生活有关的)。
  ——兹再将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地理知识举例如下:
  (甲)有价值的:
  1.本城的重要现象为主要建筑物(邮局、图书馆、公园、商业区域等)的位置、街道的名称、门牌号数的知识、本城的发达和面积、进出口货、制造业和他种工业、铁路、电话等等,本州内各城的比较、四方村对于本城的关系。研究到省与国时,也用同样方法,常与本地情况相比,并发见彼此的影响。
  2.研究外国地理时,必常与本国相比。譬如伦敦是一个商业大中枢,但与纽约相比则何如?纽约与伦敦何以会变成这样的大城市?世界上还有十个大城市叫做什么?美国和英国的出口货与由英国来的进口货是什么?
  (乙)无用的:
  1.记忆许许多多的城市名称和位置。
  2.各州或各国的疆界,尤其是远地的。
  3.海岸线的研究,要画出并指出海湾、半岛等。
  4.记忆河的长度。
  5.记忆各省都会的名称,常是极不重要地方的名称。
  6.记忆一州内各都会的名称,如在南非洲的。
  以上种种错误的注重,实由过分主张记忆的作用而没有一种确切的目的。倘使教者教某地方或某工业是为了他们对于儿童有特殊的价值,则就不会有错误了。
  评价的原则 估定学科价值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呢?”现在回答说是有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须有生活上的功能的。凡是什〔没〕有生活价值的学科及学科中的某部分,都不应在课程上占位置。但这里所说功能(function)不限于纯粹的职业价值。有力谋生自然是具足生活一个根本要素,但不是具足生活的全部。有社会价值的学科、培养欣赏能力的学科,虽和谋生没有直接关系,却也须包括在内。又如消遣的才能、促进心身健全的才能,也是必要的。大概这种教材对于人生,须有四方面的关系:
  1.发达心身的健康的。如游戏、体育、卫生、生理学都是这方面的重要学科,因为心身的健康,是实现人生其他种种目的的要素,故至少要占有全部学校课业的四分之一的地位。
  2.发达谋生的能力的。如工艺、印刷、商业、家事、农业等都是准备职业的学科。从五年级起,每天应有一小时的工夫专用在这方面的训练上。
  3.发达社性(social)的。如何与人同处,如何尽社会的责任,就是社会性的训练。训育、公民、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及儿童间自由的社交,都是直接有关于这种功能的。
  4.文化与娱乐。教育应予人一种力量,能更享受乐趣比〔依〕他的本能所能做到的。文化这一个词,从前的意义是非常含混的,近代教育上则把它渐与娱乐一词相结合;因此把娱乐的标准提高,而把文化的内容更适于实际。如音乐、美术、文学、历史、自然研究以及近世语等,都是属于这方面的。但任何学科,只要教学得法,也未始不可变为含有文化及娱乐的性质的。
  近代小学课程上的各种学科,都能在以上所叙的四方面发生功用的。教师的主要职务,便在选择有用的部分而弃去无用的部分,且用适当的方法能使所选的材料和儿童的生活发生关系。
  兹举地理科为例,以证明上项原则的应用。
  本节开始所引述过的地理科各项要素,可以发生教材的四种用处。
  ——研究时,本地的健康状况应为重要讨论题之一。儿童研究水的问题,时时要想到染污的可能。他更应知道在卫生方面,本地所占的地位,比较别处如何。总之,凡遇到讲地球上人类的活动时,应指明健康对于各种事业的重要。当学毕本科时,他对于保持并促进个人生活力的需要应有更充分的了解。
  ——研究实业、职业制造等现象时,即有职业训练的作用。儿童应由此知道旅行的方法、各种工业的价值以及谋生的可能性。这种知识就可构成一切职业的背景。
  ——教地理更可有社会的影响。当学习本地及省等各种要素时,儿童能接触许多事实,足以使他做一个更好、更有作为的公民。当学习到本国与外国的关系时,他的社会意识就扩大了。
  ——学习地理能发展儿童对于世界关切的心情,这就有文化与娱乐的功能。这种知识对于他的日常谈话、阅读及旅行都可发生效用。故地理教材如果选择得当,实能适合于各种教育的功能。
  对于健康及社会价值的教授方法,将在下面两节再来讨论,因为在现代教育上这两者更比其他两者被忽略了。
  第二条原则是教材与教法须和儿童身心的发达相适应。要实行这条原则,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尚不能充分做到。今仅举实际教育者对于应用这条原则所见到的几项要点如下:
  1.普通学科的机械练习应从早开始,以与心身的健康相适应。这些练习为一切别种学校作业的基础,而且在早年学习要比后来学习减少些困难。这句话,似乎和平常试验上所表现的在二十岁左右记忆力增进的意见相反。但须知机械的练习有两个要素:一为学习或记忆的动作;一为所学习的材料的保留与应用。据纽曼(Neumann)所搜集的一切试验结果,则知那些学科须终身记住,且常为全部心的活动的基础的,应该在早年就学习,因为这时候的记忆力为最好。同样,外国语的学习,在成年虽然可以更快些,但在童年可以更精通些,也可以多应用些。此外如乘法表、加法、除法、减法、发音、句读、拼法、书法等,也应在低年级里特别重视。
  这里就发生健康及自发作用(spontaneity)的问题。有许多教育界的领袖们主张,小孩子不该过分用力,像十年前学习机械的事实所通行的。因为长时间的练习,需要恒久的注意;旧式的教法又强迫儿童呆坐,儿童如有什么自动的表现,也得不到教师的顾虑;所以这种种的结果,往往有害于肉体的健康,过用了感觉官能,停顿了想象和感情。这真是所谓“贼夫人之子弟”的教育,倒不如关了校门为愈,我们现在要注重:在早年获得各科有用的机械知识,自然不能再袭用陈法,以致违背了选取教材的别种主要原则。我们倘能先记取了功能的原则,且以培养心身的健康为这条原则的最要紧的成分,则损害健康的危险自可免去。万一机械练习竟有害于儿童的身体,便即应废止不用。
  然在初年级或任何一级里学习机械事项时所发生的弊病,可括为由于两种要素:(1)这〔超〕用精力,由于时间过长,或材料过难;(2)方法拙劣,过分注重机械练习,而抑止儿童天性合理的自由发展。我们现在就要改变过来,课业须与儿童兴趣有关,且不许妨害儿童的自动力和健康,则那种可反对的现象便消灭了。
  2.抽象的联想作用不可希望于低年级的儿童。这种心理作用,须待小学毕业,方才开始发达。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必须竭力使我们的方法和材料非常具体。在小学校的儿童,乃是一个唯实论者。他必须看见、接触,而且听、闻那些教他的具体的材料。总之,他须多讲,也须多做。
  为了适合这种观念,学校教育就该注重于真切的图解、博物院与试验室。书本并不废止,反而用得比以前更能获益;不过不可像从前那样多费工夫,也不能再照旧式笨法去记忆书中内容。我们现在要教儿童读书,是为了可以得些知识,关于他用具体方法所研究的事项的;而且他由书上所得的,并不能当作功课的目的。近代的教科书,实由大自然界、制造机关、社会生活、具体事物、模型、标本及书籍所组成的。
  3.须把儿童视为正在生长的有机体。故要判断儿童作业的结果,须看他的发育程度,而不能用商业的眼光。假使一个正在生长的儿童有了错误,我们必须承认这种错误乃是他的未成熟的表示,或者是教学方法未满意的表示。我们终不应当科儿童自身以一种责任,只应该由父母及教师负责。
  旧时习惯指定儿童做困艰的课业,倘使不通过,就统给他们落第;而考定学校的效率,即看能否满足大多数儿童所不能及格的那种要求。到了现在,我们则规定程度的标准,看教师能否引导全班学生达到这最好的新式标准来决定学校的成绩。倘使一班中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及格,就可视为教法不良或程度过难的表示。
  当儿童学习任何种新技能时,他的进步常呈波动的现象,就是忽进忽退。大概儿童的年龄愈小,他的进步的波动也愈大。可惜许多教员不懂得这个重要现象的意义,故每希望学生有继续不息的进步。那些考查教育成绩的人,也多不能考虑到这不可思议的现象。实际上,儿童的学习是突发的,能力增进了仍会退下来。今日可以做得很好,明日忽然会跌落。如果我们能更明白些这种现象,就能用更好的方法去处理他们。在目前,我们就必须承认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再不可期望学生要继续不变。
  第三条原则是:教材的选择和注重,须顾虑到学习时候所发生的困难而求其调和。通常教授时,把容易学习的材料和难以学习的排在同等的地位,所以耗费了许多时间。我们现在要找出每一种学科的困难之点而加以解决,在这条原则上,就有两种要素须注意:
  1.要选择事实及儿童学习的步骤和那特别困难的所在。儿童心理的发达,已到了可以研究得益的时候,就要把那些材料提供出来。在可能的范围内,要把这些材料和儿童的实际活动相联络;又在相当的时候,更要把那些材料加以评论、选择,以便特别处置。
  有些好教材的最困难的地方,我们若不这样特别提出来加以解决,则儿童所受的教育一定将非常混乱。譬如儿童在普通学科上所遇的困难正当设法克服的时候,而教者却已让他混了过去不加解决;则以后他从小学毕业,生活益加复杂,将不会再有机会去战胜他以前所遗下的心理上的缺点了。于是他只好处于一个困难的地位。据许多成人的经验,更可证明这条原则的重要。他们以为,在小学时如能对于数学的根本知识、英语的正确使用以及发表思想正直行事的能力、小孩时期所能养成的成人生活的要素等,能够精熟练达,把困难地方加以分析解决,则定能受到广大的益处。
  2.要避去重复的学习及过分容易的学校作业。凡用不着特别研究的材料,不要在班上讨论。这个要素,从时间经济的见地看来是很重要的。所以儿童已经认识的字,不要叫他再拼,已经练习好的字,不要叫他再习;已有良效的算法,不要叫他再演。否则便是枉费时间。
  对于儿童过于容易的材料,叫他们学习,实在是以损害他们坚定的德性。他们到学校里来,本是急切地想学习的;但现在所提供于他们的教材,竟可不费气力就能学会,自然要对于别种繁重的工作不感兴趣了。在高年级学生的懒惰无能,每由于在低年级时教法的不良。因为教者常教他们不做繁重的工作,他们自己当然是不负责任的
  第七节 培养健康的教育
  本节旨趣,在告诉一般教师以培养儿童健康的方法,并指出那种损害健康的行为。
  卫生与学习本不冲突。学习决不要求把健康损害了。近代新式的学校,一方面保护健康,他方面即促进学业。他们的效果都比旧式的学校优胜。故教师用多量的注意使课业对于心身都合于卫生原则,实为近代学校效率上的重要分子之一。
  在孟罗的《教育辞书》①里,讲卫生方法和实际的篇幅占了很多。在拉庇亚(Rapeer)的《教育的卫生学》里,A.S.Beik曾经这样说:“教育的要求,第一要适合儿童天赋的才能发达的程序,健康的状况,让他在最愉快的环境里从事工作;工作与游息应有适当的调节,藉免因过分疲劳而受损害;最后应遵守心理健康的法则,设法养成关于注意、联想,及感情反应等习惯。”从这种记载,就可看出教育上对于健康方法的逐渐增进了。
  健康与早熟某种特别才能的早期发达的现象,应予以注意,却不可遏止。儿童才能的不能圆满发展、聪颖儿的健康状态恶劣,都由于教授法不良及忽视运动、游戏及正当的社会环境之故。许多儿童在智觉上显似早熟的,但心理上不能安定、不耐持久,到了成年反碌碌无所表见。不过这种不幸的原因,不在早熟的作用,在摄生的不善、生活的放纵、用心的无常、感情的不加节制。
  威廉博士说:“相当的操心是培养心理的健康所需要的。心理学家以为不受使用的器官,更比常用的容易残废。故心力的训练不可缺少。”他又以为,在教授上最重要的原素莫如“情调”(feelingtone)。儿童工作时如果快乐,便不会损害他。在迅速而周遍的学习上,快乐也是需要的。
  学校对于课业异常优良的年轻儿童,应该给他一种特别的注意。对于他们的社〔会〕性,身体健康、筋肉训练,不可忽略。
  今举应注意之点如下:
  1.这聪颖儿是不是健康而有生气的?假使不然,就要叫他少做室内坐的工作,而多做户外运动。他的心力自然不可忽视,且要让他做值得努力的工作;但时间宜短,更不可久居室内。
  2.课业异常优良的儿童,对于同伴是不是相友善的?所谓聪颖儿,往往在同伴及游侣中间是最拙劣的,因此到了成年多不能成功。如果学校里见有这种儿童,教师就应督促他多和同伴游戏。要告诉他,参与游戏正和背诵功课一样重要。并要鼓励他做个有作为的人,不可因受人家的欺侮便向教师来哭诉。
  3.如见他有神经过敏、感情过盛、筋肉运动不正确等现象时,教者应视为严重的事故而竭力谋所以减除之道。若一任他自然过去,则这个儿童的将来便无希望。设备卫生的环境,减少严重的工作,或可免除这种种的困难。
  4.如果这个儿童在各方面都合正轨、能合作、能游戏、不与人争论、用情有节、生活愉快,则教者应给他种种机会,使他能极充分的利用他的力量。最好让他于正课以外多事活动。活动的种类有如:(1)物理、电气、无线电等;(2)音乐、钢琴、胡琴、声乐;(3)广读有经济、社会及文化价值的书籍;(4)化学,在家里自设实验室;(5)园艺、自然研究、生物学、养育动物。我们所以要叫聪颖儿发达这种课外活动兴趣的理由,是为了防止他们的变态。他们有丰富的能力,若让他们和别的更大、更老的儿童同在一班里头,而没有几种特殊的永久兴趣,恐怕他们要逸出常轨了。
  以上四种原则,对于通常儿童自然也要应用。不过,对于早熟的或特别聪慧的儿童,更应根据这种见地而加以额外的注意。
  若在迟钝儿,则处置方法便不同。
  迟钝儿对于迟钝(backward)儿童,应特别注意不使他们胆怯,而最应鼓励,使能奋发。凡各种方法可以发见并消除迟钝的原因的,应无不使用。假使这个儿童的身体不健康。就应告诉他的父母知道,并示以补救方法。假使他显然是天生迟钝的,也应给他种种机会,使他快乐,能以发展他所仅有的才能。他有何种特长,就要使他明白。通常,学校里不能用相当的鼓励和刺激,徒事贵骂和训斥。那么,迟钝的更要变成迟钝;有些本还可以做个有用的公民的,也就没有希望了。又,对于这种儿童的不关重要的缺点,不可过于重视,使得他处处自感没趣。故如仅有一门功课不能上进。就不要留他的级。
  发达的压抑 学校最重要的精神卫生上的一个问题,在教授的方法能防止才力发达的压抑。压抑(arrest)的弊端甚大,古来教育家都极注意。从前哈立斯博士(W.T.Harris)①曾这样说过:“在幼年时,严重的从事于机械的记忆和计算,过分的训练感官的知觉,便会阻抑心灵的发展,因机械的思考方法以致妨害精神的洞察。”
  这种现象常被许多人注意批评,其中最有研究的一位,便是诺曼·屈立普雷脱(NormanTriplett)。他发见在专门学校里有许多学生受到童年时指导不当及过度起劲的教授法的苦痛。他把这种例子搜集起来并报告出来。他说:“约有七百个例子已经搜集,要发见它们并不困难;其实,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他们是受着几分所谓压抑的状态的。”
  有几种压抑的特殊的原因是:
  1.过早的且过分的注重一种功课。
  2.教师的恐吓或过度的要求。
  3.儿童仅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即给他落第。
  4.过分的机械练习而应用不足。
  5.继续的置重于符号的联络而没有足够的具体工作。
  家庭学习 如果要使儿童在家学习,先应研究家庭的情形。在城市的儿童,生活在狭小而稠密的居室中,实在无法学习。故近来的趋势,很反对家庭作业。据卫生学家的意见,家庭作业将趋于过劳。学校办事人也以为,这会趋于欺骗及草率做事的恶习;故主张即使必要指定作业,也以最小限度为宜。在贫苦的儿童,他的家境实不容有卫生的学习。或者须在家里做许多事,再没有工夫从事学习,故家庭作业应完全除掉。若在富家,他的父母愿意教育自己的儿童授以音乐、家事等课外课业,则学校的指定也非必需。故妥当的办法,应以不指定家庭课业为宜;但遇必要时,应指示儿童以自动的工作的注意点。
  学习最好的时间,为在学校里的日间。从五年级起,应规定充分的学习时期。在这时候,须教儿童以卫生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健康与数学 最适当的学习数学的时间,在低年级以每日十五分钟为度,在中年级以每日二十分钟为度,在高年级每日以三十分钟为度。如时间过多且过长,不但损害健康,也损害敏捷而彻底的学习。
  教师应注意,不使学生在本科上发生忧虑及神经的紧张。儿童神经的平衡,实比数学的价值为大。教师如见学生有这种为难情形,务必留意,不要再加困难。
  每天若仅费十五分钟,到第一年级即可教学数学。但教师还须留意有无过劳的弊端。对于迟钝儿童,更宜常加奖劝而不可使胆怯,这样,通常须四年学毕的功课,不难于第三年的年终完了。有人(如Burnham,Kilpatrik等)反对八岁或十岁以下的儿童学习数学的理由,不过限于下列三种:(1)在低年级里即费过多的时间;(2)因无系统的强制的教授法,以致发生不适宜的用功;(3)老早就教以抽象的联想。
  、动的学科的卫生 图画及别种工艺书法、木工及缝纫等一类动的学科(motorsubjects),教授时应注意到健康方面。
  视觉——幼年时眼力尚未完全发达,故对于低年级的儿童,不可叫他们做细巧的工作。儿童的眼力是否正常,是否色盲,教者也要设法审察。
  姿势——工作时所保持的姿势,对于工作效率及身体健康都有关系。做木工时,凳的高度须要不使坐者弯腰。画图、写字时,应遵守下列原则:教者应使儿童知道姿势和循环、呼吸、发育、坚忍及效率有关,并知好的姿势是最舒服的,决不是呆板的。
  1.上身应取一种安乐的正直姿势。
  2.纸要放在适当的地位,不使筋肉受拘束或紧张的苦。
  3.左手及臂要支持纸张,但不受拘束。
  4.两肩要保持安乐静止的位置,且高度相等。
  时间的长度。木工及烹饪,不妨时间长些。书法、缝纫属于精细的性质的,易耗目力,时间宜短。
  材料——材料不充足、不卫生、不合用,都是有害的,不利于良好的工作的。但所谓好的材料,却不一定是精巧而贵重的。
  阅读 读法在现在学校里居最重要的地位,在国语科外,别种学科知识的获得,也无不包含读法在内。故采用合于卫生的方法及材料,养成读者合于卫生的习惯实为最要。阅读时需要目力,因此书籍的印刷应非常斟酌。现在这一层虽尚难办到,但对于使用书籍的方法应力求合于卫生,不使儿童的感官受到损害为要。
  读书这件事,如果教授得法,也可于幼稚园时期开始。只要能诉于儿童自然的生活和兴趣,就不会有恶的影响。
  凡阅读时间,以短为宜。在低年级里与其二十分钟或三十分钟一次,不如分为十分钟或十五分钟的两次之为愈。在中年级里,每次继续诵读的时间,应不愈二十分钟。
  兹举两种保护目力的方法如下:
  (1)在第一、第二年级里,当一个学生诵读时,其他学生可以不专注于书本。这有两种好处:一是节省目力和精力;二是让大家静心听那位同学的诵读,且养成轮到自己诵读时有立刻翻着那页书面并迅速浏览一过的能力。在阅读上极有益且极卫生的练习,是由教师读一句或一段,说出页数,看学生们能用多少时候找到那个地方。小孩子的细嫩而未成熟的眼筋,应不过度使用和继续收缩。故读过一回之后,即应把眼离开书本。
  (2)另外一种有学习价值而且合于卫生的方法,是叫学生读一段书,然后离开书本,把那文中重要的部分说去。
  那时学生要默读,教师发问以后,大家离开书本向大家背述。
  阅读时的姿势应坐得自然而正直,以两手捧着书籍。翻书时不可湿着手指,以免传染病症。
  结论 总起来说,卫生的方法乃是自然的方法。凡是违反了儿童天然的生长或自动力的,是不大会有效力,也不合卫生的。至对于聪颖儿或迟钝儿的方法,应注重于防止神经过敏或压抑。最后,教授各种学科时,若能采用培养健康的方法,定会得到更大、更久的效果。
  减少长坐的工作 旧时讲学校卫生的书,都主张一种确定的程序,就是根据了拟想的课业曲线,来置配授业的先后。数学或别种所谓繁重的学科,放在第一时来教,以为儿童在这时候的脑力比较以后的要强些。但试验的结果,知道能力的曲线是依许多种的因子而来的,故仅依据了所拟想的在一点,实不足以确定授业的程序。
  但调和的程序确实是必要的。凡使用体力、娱乐及休养(各音乐)的学科,应和使用心力及性质专门的学科互相交替。最忌是单调的排列,不易使学业进步,而对于未成熟的小孩子尤为有害。故如继续的使用一部分的脑筋,如从事机械的记忆,或继续的使用小筋肉,如诵读时的用眼筋或写字时的用手指及臂筋,都该避去。能这样办,则于学业及健康都有利益。但授业应多变化的最普通的理由,乃在把长坐的工作(这是限制心与身的)和那休养及活动内体的工作互相调和。
  在编制课程上设法避去单调,过劳心力和小筋肉及过度的久坐以外,更应规定休养时间(relaxation)及轻便运动。在低年级里,每十五分余或二十分余之终有一次休养,在高年级里,每三十分钟之终有一次休养。休养时间应有五分钟乃至八分钟。在休养时间内,能做轻便的体操,又足以增加兴趣并效益。又,每晨授业之始,全校学生应先做四十分钟的游戏及体操。这样更能培养生气,促进学习能力。近代学校特别看重游戏,承认这是课程上最关紧要的部分。
  欧美学校都试验过休息(recess)对于正式课业的价值。因为休息时全体到户外去游散,能多吸养〔氧〕气,促进血行,就会增加学习能力。近来欧洲学校已通行每个学时(SchoolPeriod)之终休息十分乃至十五分钟的制度。丹麦的普通中学校,每晨有一小时的体育,这对于乡村丹人的社交和智力的发达,甚有影响。
  许多学校中午休息的时间仅不过一小时。那时儿童须回家吃饭,饭毕即匆匆到校,这样儿童的身心容易过劳。我们既知教育是完全为儿童的,健康又是全部教育最根本的要点,岂可以再继续这种恶习?为使儿童能从从容容的享受午餐之乐,不必急急忙忙的饭毕即到学校,就应给儿童十足的一小时又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能给他们两小时自然更好。做教师的,千万不要为早图结束,以便自私的欲望而剥夺儿童们的幸福。
  为增进儿童活动的便利起见,教室内桌椅的位置须得改变。旧式学校的教室里面,充塞了固定的桌椅,儿童终日坐在那里不动。近代注重卫生的学校,则已改用了活动的容易迁移的桌椅,而且通常这些桌椅终是放在室的四周,而把室的中央空出来专为活动之用。在这一块空的地方,儿童有时游戏,有时坐或立在地板上,有时环绕教师身旁听他讲故事,或诵述功课。这种桌椅,最初是幼稚园里使用的,现在小学校的一年级也有使用的,更有二、三年级甚至全校都有使用的。近来有些学校的桌椅也颇合式,不过仍然固定,这就不适于正在生长历程上的儿童们。因为终日的长坐,无论如何是不卫生的。我们现在所注重的是运动的机会。改用可以移动的桌椅,就为适应这个要求。惟虽改用了这种桌椅,若叫学生很久的坐在一个地方,仍然不合卫生。故教师要时常觉察儿童是否坐得过久。有了适当的可以移动的器物以后,就容易编制课程、采用方法以鼓舞儿童的活动了。
  减少长坐的教法 在麦塞赤塞州①有一所专教低能儿的学校,已行过让儿童在学习时立着或坐桌上的试验。试验的结果,知道儿童宁愿立着学习。这一点也是低能儿比通常儿多得利益的地方。实在只有休息时才需要坐。现在的学校,乃强迫儿童坐一个大半天,自然要变为懈怠了。
  各种正式的功课都可改组一下,得到比从前更多的成绩,同时却减少久坐的工作。美国学校多利用黑板,实是一种进步。如用卫生的粉笔和板刷,尽可让半数儿童在黑板上做课业,以代替旧式的久坐。儿童也可围在教师的身旁,讨论功课,或坐或立,可不限制。读法和文学功课可用表演方法,按照幕数,让五个以至十个的儿童用动作、姿势及声调表现出来。
  儿童上课时,要除去旧来肃静的训练观念,却要觉得无意的和普通的行动,并不有害于学校的规律。他要呵欠,他要伸手,他要转身,都可随便,终不会妨碍教师或学校的事业。他用不着当解说时定要坐得端正,做完了工作定要直板板的呆坐,且把两手拱在桌上。自然,他们必须知道,妨碍他人的工作是不应该的;但当有讲话的必要时,正不妨讲话。他要借一支笔,他须远出教室,都可不必请求教师。要知学校的训练,应是儿童方面的自由的感觉,应是积极的,不是消极或限制的。要做到这一个境界,自然颇不容易;但却有不少成功的学校。今后对于训练和惩戒,应视为较小的事情,若从功业成就的见地看来,规律仅不过是一种磨擦及消失的运动力,虽然有时也有需要,但在可能的范围内,终以废止为宜。
  户外的教育 各种活动,无论是精神上的或是肉体上的,最好都不要限制在室内。人原是从大自然界中进化来的。而正在生长中的儿童,尤其喜欢在户外活动。他们的爱好户外,实是自己保护本能的功用。儿童一到室外,就表现出许多活动,这就可以视为学校课业应多在户外举行的正当理由。何况闭居室内,往往为疫病、肺结核的原因,故更要特别考虑。若在病弱的儿童,自然更需要户外的生活了。
  惟在户外教学时,须有良好的组织和确实的方法。因为儿童一到户外,就把室内所有的学习态度放弃了,这自然是向来过重室内教授的流弊。现在应使儿童知道,学校课业,不限于在室内读教科书,若能在户外大自然界中观察、研究,实为更有价值。而且户外课业乃是使学校合于“教育即生活”这个原则的第一步。计划室外功课时,教师第一要担保每个儿童必有事做。在室内,当儿童没有事做时,还可安坐在椅上;今在室外,若没有事做,就不能约束他了。实际上,在室外训练儿童,要比在室内困难得多。儿童内心的冲动、外界纷扰的印象、动作多岐的趋势,都须由教师一一加以处置才对。
  各种功课都可在户外教学,如地理的指定方位、历史的表演故事、自然的研究、公民的考察,更非在户外动作不可。还有当天气和暖时,竟可在野外上课。若在夏日,儿童们在树荫下、草地上,练习数学例题、欣赏文学作品、讲述有趣故事,实在远比闷坐在闭不通气的砖墙内要更合乎教育原理。
  第八节 个性与群性的平衡
  旧式的班级制度和教学方法,既不适应个人的要求,也不适应社会的要求。它的缺点有下列四项。
  1.一班的组织不能引起社会的协作和刺激。因为这是一种人为的组织,以入校的先后为根据,什么人生的目的、群居的需要以及社会的本能等,完全被忽视了。
  2.许多才能较高的儿童,因被强制的听受他们并不需要的讲解,竟受损害,且变成怠惰。同时,才能较低的儿童,则因进步迟缓,不及赶上,竟致灰心失望。
  3.这种班级组织的方法很少效果,即有,也不确切,且不能应用。这是因为儿童仅在教室内受课,故一出校门,便把所学的丢在脑后了。
  4.向来教育的计划在适合平均的普通儿童,并不顾虑到各个心力发达的程度。殊不知人类中并没有所谓平均的儿童。这不过是数学总计的结果。今竟用到特殊的个人身上,无乃太想像了。
  旧的教法,有以上及别的许多缺点,故有识的教育者要主张改造。现在所置重的一点,即在学校必须适合于社会及各个人。改造的途径有二:(1)精选材料,表现作业务以适应各个儿童的需要为归;(2)利用自然的社会环境及群居生活,以激起各个儿童的更大的活动与兴趣,且鼓舞他们的同心协力,以解决从社会需要上所发生的问题。
  在社会的和各个的教授中间,实在并没有冲突。从社会方面所要求的,是供给每个儿童以机会,使能向人己两利的方向发展。凡于社会有益的,也于个人有益;反之,凡于个人有益的,也于社会有益。这种理论,在实际上虽极困难而且复杂,但既于学校事业的最大成功有关,自也不能不设法以谋解决。有些办学者以为,顾了社会便须牺牲个人;或者以为,个人训练无须适应社会,实在都是错误的见解。
  多举几个例据桑狄克①的研究,以为各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在一百万人当中,恐怕指不出有两个完全同样的人来。不但各个人的体态不同,各个人的智慧、德性,实在更差异得利害。
  个性既有极大的变化,故学校作业绝对不可千篇一律。如果用不变的一致的教育方法施于全级儿童,实在戕贼个性到极足了。有的功课,如体操,如向国旗行礼,如唱歌,自然要求一致;但这是因为对于社会环境可以发生良效之故。若对于问题的答复、书写的方式、文艺的学习也都要求其一致,便没有意义了。
  若采用个性化的教授方法,则可得几种利益:(1)儿童自己求解问题,多做工作,可以养成独立心和自信心;(2)儿童知道自己的课业,须求个究竟、澈底,不是可以囫囵吞枣,故能养成周到圆满的习惯;(3)所选材料都是对于各个儿童有密切关系的,故学习兴趣可以培增。
  教授社会化的要素 学习的必要,在能应用所学以与别人合作。故教育应和社会发生关系。这种社会化的教授有两种重要的利益。这便是:(1)个人在适当的社会刺激之下,能比独自工作时做得更多并且更好;(2)社会的协作。这可以帮助儿童的学习,且为生活的要素。这样的一班儿童,成为一种社会的结合,要讨论某种问题、设计、兴趣和各个的需要,这就成为一种自然的团体,不复是人为的班级了。全体儿童并不预备同样的功课,也不是同时读同种的书,当某儿诵读时,更不必跟着读去。每个人乃有他的特殊的价值,他要预备他人所不知道的。自然,他们为要了解讨论的事情起见,也须预备那种一般的功课,但除这以外,他还该有他的专门的贡献。当上课时,每个儿童就提出他的贡献,这样他就能发生一种社会的影响,也会觉得他是群中的一个有势力者,他为群众所信任,他为群众所宝贵,他就相信教育的效用。
  这样,教授社会化的要素有三:(1)全级须为自然结合的团体;(2)所研究的教材须有大的社会价值的;(3)所有问题应由儿童们自行提出。
  学校课业虽须注意于儿童的需要,却更应该注重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由世界、国家、省县、地方的各种要求发生的。为要使学校能和社会相适应,它就应用可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教法和教材。现在知道数学、地理、国语、历史、职业课程等都应向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向走去,都要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教育、文化、修养、志愿的价值,就在能对于家庭乃至地方团体的生活具有影响。
  个人化教授对于社会化教授的关系 要使学校课业得到个性和群性的平衡,教者应遵守下列几项原则:
  1.各个人在单独的特性(singletraits)和复杂的特性(com-plextraits)上,都是差别的。
  2.为个人和群体的幸福计,各个人的优长之点有社会或个人的价值的,应教育发达,使更优长。
  3.各个人经济的及社会的独立,是任何种团体生长的要素。
  4.故教师帮助个人使更强大更能独立时,也就是帮助社会。
  5.各个人的协作,也和各个人的独立一样重要。这是个人及社会的成功所必要的,故学校应继续施协作的训练。
  6.若处置得当,则当和他人协作或和他人竞争时,个人能做更多更好的工作。这时,教师应为指导及刺激的主要势力,结果全看他对于个人或团体的组织及指导如何而定。
  7.在每种讲述及功课指定时,教者应设法使各个人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他的学校生活的结果,应能使他在社会上更其活动。他对于家庭及乡里的事情,须更能洞察。他和别人竞争时,须能保持自己的地位;他和别人协作时,应知道如何方能使两方都受利益。
  课业适于个人需要的方法 在学校课业适于各个儿童的情形,有五种特点。这种适应的根据,在于学校责任应培养个性,且使儿童在校所费时间能大有助于他的生长及教育。
  1.教师要时常研究各个儿童天性上和生活上一般的及特殊的情形,作为各个人教育及训练的根据。
  2.要用关切到各个儿童的讲述方法。
  3.指定功课必须合于各个儿童的需要和特性。
  4.学校课业的限度,如学程必须适合各个儿童的需要。
  5.升级、组织及机关必须活动。
  至于使课业适合个性的方法,也有下列五项:
  第一是研究个性。(1)他是很有生气,且是常态的身体吗?眼、耳、鼻、喉、牙齿等器官,都详加考验,有无病态。头痛、消化不良、营养恶劣及心脏病等,常为学习不进步的原因,应加以注意,示以疗法。(2)年岁逾格或不及。要考查这些早进或迟进的原因。知道了,可以帮助聪颖的进步更速,迟进的也不致永远落后。(3)对于同学及自己的态度。终要使他们有正当的社交,不可胆却〔怯〕,也不可冷淡。(4)家庭生活及机会、儿童父母的教育、他们的收入、家庭的思想、儿童在家的服务、改进学习的机会、饮食的种类、睡眠的情况(开窗而卧、独卧或与人同睡等)等,都该从儿童的说话、作文及别种时机里查明,惟不可直接到儿童家庭去访问这些事情。(5)特种的兴趣与才能。要查出来与以训练。有些儿童在课业上不甚进步,而在校课以外具有长才,教者应加鼓励。
  第二是讲述(recitation)的个性化。(1)每个儿童在他人讲述的时候,终须自己有些事情在做着。(2)所做的事情,必须合于各人的需要。有时教者觉得对于某个人或一小组须加解说,则对于其余的人也应给他们另做切实的工作,不要请他们同听这不必要的解说。但如果这种解说是为大家所应知道的,自应要求大家注意。就学科性质而论,数学最〔宜〕应用个性化的方法。艺术、手工及他种包含构造力的功课,当讲述或练习的时期,应完全注重个性化,甚至作文及说话方面,也要这样。至若历史、地理等实质学科,应在指定功课里注重个性化。惟特别聪颖的儿童,也可请他在讲述时发挥个性,好叫迟笨些的儿童能听了受益。
  第三是指派功课(assignments)的个性化。学习时期为发挥个性最好的机会,故当指派功课时,必须把所指派的材料能适于各个人的能量,以便实受其益。这有两个特色:(1)对于特别聪明的儿童,除出正式课业而外,再应指定某种工作让他能充分的发展才能。(2)要指出儿童特种的缺点,让他设法改进,且作为正式课业的一部分。倘使儿童能因此激起兴味,而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而教师的困难也可减轻。在每一学科的每一课里,都可利用时机,叫儿童寻出自己的困难所在,并获得自己进步所需的材料。平常在学习时,教师终要尽力帮助儿童来发见并解决他的困难。
  第四是学校课业限度(schoolrequirements)要适于各个的要求。学校应使儿童知道费多量的长久的学习时间并不可贵,而以善用时间、成绩优良为可贵。在同一的时间里,学者所造就的必不能一致。故学校要采用两种办法。一是规定切实的功课指派,让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尚未达到,而学习已经完毕的聪颖儿童,另做别种工作;一是丰富功课指派的内容,推广学程的范围,希望聪颖的儿童能比别个多所造就。
  学校课业都规定一个最低限度实为最要。若有不能照常规及格的,更应添设特别班设法改进,终不要为了一门功课不及格而留他的级。
  教师在这里应记取一点:在一级里的儿童并不是个个有同样的造就的。照近代的意义,所谓一级,乃是在各种功课上程度都不相等的一团儿童。不过为了行政及社交的便利,把他们集合在一室内罢了。假使一个儿童为了一二门功课不及格而就留级,反而使他在别门功课上也难进步,故他还是应该升级。
  第五是分班及分团的适合个性。要使迟钝的儿童少受留级的苦,又使聪颖的儿童多得进步的益,应把学年分为好几个学期,以便多有升级的机会。旧制不及格的儿童,须整年留级;而有天才的儿童,也无法兼程并进,在一年内读完两年的功课。今如多有升级的机会,则虽不及格的儿童,也不过多费六星期或三个月。而这些多费的时间,也不是用来温习旧课,乃是多注重那些他所需要的功课以便升级。总之,他并不是个留级者,只是在一级里稍微多过些时间罢了。现在美国至少有二百十四处城市的学校,行每年两次升级制。又有二百五十一处,在一年中可以随时升迁,并且对于天才儿特别注意,使有比一般儿童进步更速的机会。又有些地方,在初等班里每六星期升级;更有些地方,以学科升级,且为天才儿特设额外的课程。至少有三十六处城市,是为天才儿设备,可以急速升迁的。
  分团的要符合近代学校实际的标准,至少非每年有三次的升级不可。据著者的经验,此法行后,留级就得除去。此外还有添设特别班的一法,使天才儿得从速进步,迟钝儿得量力及格。现在美国至少有一百二十二处城市,是设备这种班级的。据碧珠堡的视学员说,这种特别班的人数不可多,最好以八人为限。
  又有许多城市学校,专为个人设备特别教授的时间。有的每天规定三十分钟,有的四十分钟。
  但这种个别的教授,是为帮助儿童的需要,而教学的旨趣,应为社会,应重协作。
  以上所讲五种方法,是属于学校行政方面的。教师自然也得按照所述方法以达到他的理想。但最有效的结果,大概是从——(1)个性的考查;(2)讲述的个性化;(3)为天才儿扩充学程;(4)集中各个人的应用到他们自己的需要上——这四项得来的。即在极重因袭的学校里,也有机会从这四方面做出成绩来。
  教育的社会化 把学校教授社会化的实际情形,有五方面:(1)全校要社会化;(2)每室及每级社会化;(3)在讲述时要尽量利用社会化的方法;(4)所指定的教材要由当地选择或须是社会的价值的;(5)在正式课业上及关涉到儿童方面时,应建设于家庭及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要实现以上种种目的,教者应知道,社会化作用的根本原则,只是当群集时每个人所获得的价值、刺激及帮助。结果就可造成“社会的动机”、“协作”及由“模仿”、“竞争”与“暗示”的所得的利益。以下且分论实施上述各要项的注意点。
  第一,学校的社会化。学校设有两个以上的教室的,各室儿童的精神和工作,可因彼此友谊的关系而增进。各个儿童应觉得自己是本教室内且是本学校内的团体员及小公民。当这个观念完全实现时,他们就将以往学校为乐,且更肯力作了。今述把学校社会化的三种特别方法如下:
  (1)全校的设计。这是叫全校学生参与的活动,要使每个儿童觉得他有对于学校的责任及向学校服役的机会,具体的例有:如布置校景、构造庭园、清明节植树、国庆日纪念等等。
  (2)正式集会或朝操。学校应有一足容全校儿童的大会堂,在一定的某时期,相聚一堂,互相稔知,共享乐趣。若没有这样大的一间会堂,也可利用甬道为集会处。在早秋及春夏两季,更可在户外举行。这种集会,应视为正式课业,其重要和正式学程相等。
  (3)协作及级际的兴趣。实施方法有下列几种:(甲)甲教室的儿童参观乙教室;但不必全体,只须选派二三人前往(他们的课业须不因参观而受妨害)。参观以后,向本级报告观察所得,以供本级参考。(乙)本级学生,如有优良成绩(作文、发见等等)的,可到他级里宣读或报告,以供他们参考。上级生可向下级生讲故事以资娱乐,甲级生可向乙级生通信以联情谊。(丙)将各级成绩用图表比较,足为各级力求进步的刺激物。惟不可视此为促进课业的唯一要素。(丁)各级教室门首揭示儿童成绩,或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可使全校师生知道本级在这时所表现的物点;但性质及类别,在相当时期之后,宜有变动,而且应鼓励各个儿童都有发表。
  第二,教室的社会化。儿童群居时,很能利用自然的机会以发生教育的价值。这种机会是:(1)使每个儿童觉得他是这个团体的分子,他必须尽力所能以效忠于本级。譬如当学年开始时,教师给他们一个中心的问题,以发展本级的协作和互助精神为主;到了年终,再叫他们各作报告,说明对于团体所尽的责任。(2)每个儿童既是组成本级的分子,则对于本级所作各事应非常关心。他和他的伴侣,都要对于本级的成功负有责任,都要彼此互勉协作。在五年级以下,这种境界或者难以达到;但自此以上,就不难实现。他们应有一种组织,每周开会一次,以讨论本级活动的方法及问题,并要自选职员,以办理级务,任期宜短,教师则应注意他们是否认真办事。(3)要举行本级的朝会,每周至少有二次,师生应协作对于本级有利益的事情。每个儿童必须各有贡
  献,不当存旁观的态度。
  第三,讲述(recitation)的社会化。讲述的社会化的特点,在于儿童自动力量之大,教师仅居于后方,不再是个中心人物。教师所计划的各科材料,应使儿童当作一个问题或设计而由自力来解决。故教师的主要职务在能鼓励、组织,使儿童更能自动。从前一味呵从教师的话,专由教师提出疑问的,现在则要儿童自己出问题,自己作答,并互相指正。唯在实施这种计划时,有几点要注意:(1)不可单叫聪颖儿童负责任;(2)迟笨儿童也要鼓励他们有所表见;(3)不可让他们忽视性质繁重的功课;(4)教师还是一个继续需要的动力,儿童要常向他求帮助并指示,唯不可等他的发动或命令他们来讲述。又,所谓社会化的组织,也不是各科都适用的。倘若社会的刺激不能鼓励每个儿童更努力,或者大家的协作不及个人势力的有益,则不必再用社会的动机。这时要儿童独力研究,并养成独立的习惯。
  第四,教材的社会化。要使各学科显示价值,并使儿童学习有趣,就要设法把教材和当地的实际生活发生关系。譬如数学的初步知识,如“四则”等等,最易在日常生活里应用。讲地理时,也应常拿本地作比较。在国语科更多这种机会,如把所观察的当地社会的真相,用清澈的文字或流利的口语表示出来,便算达到了本科的目的。历史科也是这样,终要把历史事实和眼前的事实相比论,才更能理解,更易记忆。至于自然研究、公民、卫生三科,尤应视为儿童社会生活上的要素,如对于自然物的制御和欣赏、对于市政的注意、对于卫生的讲究,都要随时随地去学习。
  第五,学校与家庭的联络。在平时,应欢迎儿童的父母来校参观,一以告诉他们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二以乘机探问儿童家庭生活的情形。在某时期更可举行恳亲会,邀请儿童家属与会,一以联络情谊,二以表演成绩。
  原载1924年10月20日《教育杂志》第16卷第10号
  教师的效率①
  1.不惮研究新的教育法,若果相信新法是能收良效的,便大胆实行。
  2.决不妄动,除非经过深思与熟虑;但一经决志,便能实地采用。
  3.学校各方面虽不合乎自己的喜欢,但不徒然抱怨,却能善为利用。
  4.不但能适应环境,且能愉快地从事改造。
  5.对于学校的计划,对于同事,能忠诚,能协作,务求他们的工作达到成功。
  6.能深信事情的最后效果,不致为一时挫拆而灰心。
  7.不遇困难而馁志,却能愈坚定改进的勇气。见学生进步迟缓,能反身自省,然后益加猛进。
  8.知道学生心身的发达是需久远的时日的,不要希望成就于一日。
  9.对于最笨拙的儿童也不表示不耐烦的态度,却能循循善诱,直到他们能懂得教师所讲的话。
  10.具有丰富的常识,且能和学校当局联络,共谋校务的进步。
  11.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虽遇极烦琐讨嫌的事情也不致于手忙脚乱。
  12.具有和谐的品性,现在最不适意的际遇也能不失于暴躁。
  13.具有庄重的态度,令人敬而且爱。
  14.对于学校生活具有深切的兴味,觉得与学校是休戚相关的。
  原载1924年10月20日《教育杂志》第16卷第10号
  青年运动的几个要点①
  所谓青年运动,是指对于青年和在青年中间所做的运动。我们要做青年运动的理由,是为了看重青年,为了希望青年,为了改进青年。
  为什么我们要看重青年呢?因为青年是在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段落。他有气力,他有智慧,他有热情,他有决心。然除此以外,更有一个特色,就是他的这种气力、智慧、热情、决心,乃正在生长发育的程途上而还没有限止。
  为什么我们要希望青年呢?因为青年比较小孩、比较老翁,是显然的更有力些。就是比较成人,也因青年来得灵敏,来得活泼,来得没有成见,就也觉得更可以有作为些。
  为什么我们要改进青年呢?因为现代青年受了制度、环境的种种坏影响,多变了本来面目。譬如青年本该是身体强健、精神活泼的,本该是性情快活、生活有趣的,本该是有书可读、有工要做的;但是因为经济的压迫,因为习俗的牵制,因为外界种种恶势力的侵扰,于是青年竟变为瘦弱死板,变为忧郁无聊,变为失学无业的了。我们痛心于这种变态的现象,所以不能不设法把他们的困难除去,以期恢复他们的本色。
  为了这三种理由,我们就要对于青年并在青年中间做一种运动。
  做什么运动呢?就是希望他们能觉悟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并为一般被剥夺生活权的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我们为要达到这种运动的目的,我们应该注意于下列各项:一、我们须要明白青年有些什么问题,就是青年有些什么苦痛,有些什么要求,有些什么困难。
  二、我们知道了,要向青年解说,要引起他们求解决问题的动机,要鼓动他们为解决问题而有觉悟的决心。
  三、进一步,我们就要和青年研究怎样著手解决问题,就是要看清楚有些什么目标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有些什么方法是我们所要采用的。
  四、我们更要引导青年扩大眼界,向四周的民众看看,他们有些什么问题?他们该怎样解决问题?他们的对象是否和我们的相同?我们该怎样和他们联络起来?
  我们现在大都明白,要救中国,青年就负有重大的使命,但不知道怎样使青年们觉悟起来。所以我以为,有做青年运动的必要。运动的步骤,是由青年本身著想;但运动的目标,不是叫青年孤军奋斗,乃是叫青年能胜任中国改造事业的先锋与指导的责任。
  原载1924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11号
  美国新出的一种教育杂志①
  本年五月间,美国有一种教育上新刊物出版,名叫《进步的教育》(ProgressiveEducation),是一种“评论教育上更新的趋势
  (newertendencies)的季刊”。这是美国华盛顿地方一个教育团体,名叫“进步的教育协会”(TheProgressiveEducationAssoci-ation)②的机关报,由哈德曼(GertrudeHartman)编辑。从纸张上、格式上、编制上看来,这实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杂志。
  创刊号的卷首印有爱里奥③博士(Dr.CharlesW.Eliot)肖像,并引用爱氏的话作为对于“这内容丰富的第一期”的祝词。爱氏这样说:“进步的学校的数量及影响,近来一天增进一天了。教育界人也更认识了这些学校的价值了。他们行将为欧美未来的学校的模范。”
  StanwoodCobb④在本期里有几句话,可以看见这杂志的旨趣。他说:
  《进步的教育》每期专讨论到一个题目,这题目是在进步的教育运动各方面中认为应行注意的。进步的教育协会的宗旨⋯⋯并不定要做个这些教育进步运动及试验上的提倡者及拥护者,不过要供给他们一个高坛,使他们能得到群众的听受吧了。
  原载1924年11月20日《教育杂志》第16卷第11号
  课外活动与实际生活①
  “教育即生活”这句话,从杜威带到中国来以后,已有六年了。可是实际上,我们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生活,是否受著这句话的影响,受影响又到了何种程度,都很难说。现在姑就学生生活来观察一下。
  “自动”、“自治”、“服务”、“预政”等等革新的进步的气象,曾在“五·四”运动那时候发皇过;可是到了后来,就渐渐地和缓了,冷寂了,甚而至于消沉了。到现在,似乎只成了弩末。虽然两年来的全国学生大会曾发表过非常彻底的宣言,可是实际上终究没有效果。
  这种沉寂的现象,自然不能诿过于我们的青年学生。因为我们的青年学生受了帝国主义层层侵略和被帝国主义利用的军阀层层压迫的结果,已竟弄得无书可读、无业可就的地步。一般办理学校教育的先生们,为保持饭碗、霸占地盘计,也不惜用种种违背教育原理的方法来阻抑学生的进展。在这种种不合理的教育方法中,我们可以举出下面的几个例子:
  (一)尊重科场式的“考试”。
  (二)禁止阅读顺应国际潮流和指导青年正确趋向的新书报。
  (三)解散具有振作精神的团体及出版物。
  (四)斥退好活动、有志气的学生。
  (五)不许学生讨论校务。
  (六)诱骗学生迷信“神”、“鬼”。
  (七)⋯⋯其它如课程编制的轻重失宜、教学方法的呆板、学校行政的紊乱,以及学阀、教客们争权夺利等种种恶劣的行为,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予青年学生以不良影响的。
  现在请问:这种教育的产品是什么?我看只会造成迷恋骸骨的书虫、宗法社会的乡愿、帝国主义者的走狗、东方精神文明的牺牲者罢了。
  但是,处在重重压迫下的中华民族里边,算最有希望、最富革新精神的青年学生,难道就愿这样做人吗?我想,有血性、有感觉的好青年万万不愿这样做人的。那么怎样做人呢?我在这里且提出我的意见。
  我的意见很简单,就是提倡课外活动。我的理由是:学校规定的课程内活动,如听讲、实验、体操等等,支配之权操诸学校,在现行习惯底下,是不容学生过问的;而且我从历次学校风潮的结果看来,学生们也犯不著白费气力的去过问。所以对于课内活动,不必过分重视;若是著了分数迷,拼命地要获得甲等第一名的头衔,固然愚不可及;而勉强要求学校怎样聘请良教师,怎样采用新制度,也属徒劳无功。我们应该真正努力的,倒反在从事课外活动。因为这足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及,足以完成自己教育的使命。
  为什么课外活动能有这种功效呢?这有六种原因:(1)因课外活动的要求,从学生们自己发动。凡是自己发动的要求,一定肯用全力,一定具有兴趣,这样就易于成功。(2)因课外活动的种类甚多,足以适应各个学生的需要而得专精的研习。(3)因课外活动可以利导青年学生的那种弥满的精力于正确、健全的事业,不致于蹈放佚、懒散的危险。(4)因课外活动需与事实相接触,需与群众相接近,这样,一方面既能扩张经验,得现实的知识;他方面又能深入民间,践服役的责任。而这种智识与这种责任,又是青年学生所必具的。(5)因课外活动可以练习办事能力,如领袖的习惯、团体生活的习惯、服从规则的习惯,都是中国青年所急需的。(6)因课外活动时可以把课内活动所得的知能,充分地加以应用和练习,以期在实际生活上发生影响,这种补助作用实为必需。
  总之,课外活动是养成并丰富青年学生们实际生活的方法,是现行教育状况下青年学生们力图补救的条件,是在改造中国及世界历程上青年学生们自谋贡献的途径。
  至于课外活动的种类,约有下列各种:
  (甲)关于体育的 如早操、游戏运动、童子军、学生军是;以增进健康、恢复疲劳、锻炼体魄、培养合作习惯及一致精神为主。
  (乙)关于学艺的 如演说、辩论、文学、戏曲、绘画、雕塑、音乐、摄影、工艺品制造、烹饪、简易治疗、园艺、养家畜及出版物是。其中演说、辩论的题目,须注意政治问题及学生生活本身问题,出版物的内容也当如此。
  (丙)关于欣赏的 如游艺、郊叙、美术展览、文学作品展览是。
  (丁)旅行考察 如标本采集、风景浏览、社会调查、农村访问等是。
  (戊)社会服务 如平民讲演、平民学校、劳工补习、农村宣传等是。
  (己)问题讨论 无论是关于自然科学的,是关于社会科学的,或是关于生活态度的,如有问题发生,应当集合同志,搜求材料,相互讨论,以求解决;在无问题的时候,还当努力发见问题。
  课外活动的种类,自然不限于上列几项。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课外活动的性质须为具有生长效能的,须能养成合作习惯的,须对民众可以效劳的。
  不过,为使课外活动有组织、有力量起见,应将所有课外活动全由学生会主持办理,学生会必须鼓动学生的兴趣,领导带领学生参加这种活动。
  我们的目的,是要由最切近于学生的学生会,设法集中全体学生,造成学生群众,以便做广大的普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青年运动,为世界改造事业尽些责任。
  原载1924年12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12号
  我们所得于时局的教训①
  这一次江浙间及奉直间所谓国内战争——实则宁可说是国际战争,②延长了两个月的时间,损失了几万万元的金钱。别的影响且不说,单就我们学生所受的牺牲而言,也就不算少了。
  当战争开始的时候,江、浙两省的省立学校以及在战区内及战区附近的各种学校通通停了课,曾有某报说,这是东南教育界的大地震,实在比喻得不错。
  我们既身受著巨大的影响,那么对于启战的原因和弭战的方法,自然不可不致细研究一番。我且一层一层地说来。
  何以一起战争我们就不能安心求学,而要受失学的苦痛呢?因为学校所在地方起了战争,有的即在战线以内,自然不能开校;有的因所有“省款”全部移作军用,学校领不到经费,也就无法开校。这种原因的结果,不是学生失学而何?
  为什么国内要起战争呢?
  因为他们拥有许多的兵,有武力足以压近平民的缘故。
  何以他们能拥有许多的兵?
  因为国内有一班野心的武人,互争权利、互夺地盘,因而彼此交征的缘故。
  何以我们百姓竟让他们这样横行而不去制服呢?
  因为他们拥有许多的兵,有武力足以压迫平民的缘故。
  何以他们能拥有许多的兵?
  因为国内有许多失业的人,为了“混口饭吃”,所以有的流为乞丐,有的流为盗匪,有的则拼著头颅换生活而流为“丘八”了。何以国内会有许多失业的人呢?
  连年战乱,实业不兴,似是人民失业的原因;但其主因,却在外力的侵略。我国自和各国通商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推销商品、吸收原料及贱买劳动力计,都向我国占据市场、扩充势力,于是最重要的关税权也被外人夺去。其他如银行、矿产、铁路、航业、盐务等等,大都为外人所霸占。结果是:洋货充斥、土货低落,又加以敲诈赔款,使人民担负增重,生活程度提高。农民多不能维持生计,大率离了乡村来投奔都市,但都市的工商业也是外人的势力范围。本国实业因受外力压迫,无从发达,因是失业的人只会增多,不会减少。既然人人有求生的欲望,自然只好铤而走险,而具有野心的武人便可乘机利用,收买这批失业者为自己利用的工具了。
  武人有了兵,何以便能横行?
  因为他们有了兵,一方面可藉以剥削人民,他方面更可使外国乘机借款给他们、卖械给他们。所以他们的能够横行,表面上似乎光是借力于兵,实骨子可说是受外国帝国主义之赐。
  外国帝国主义要这样做可有什么目的?
  外国帝国主义的目的,乃利用军人互相争乱,使中国实业不能发达,他们商品得以畅销;更因借款售械,取得操纵中国政局的权柄,使中国永远为他们的殖民地。
  所以国内战争的起因,实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利用。因帝国主义者经济的侵略,使中国手工业者失业,变为几个野心的武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又因帝国主义者利用这些武人发展他们的经济侵略,而造成军阀间的混战;更因这种混战造成许多失业者供给军阀的军队。
  故我们要解决失学问题,自当从消除军阀始。但要消除军阀的根本,先要打倒军阀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
  打倒帝国主义的方法,一方在取消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及特权,如关税权、租界及领事裁判权等;一方在变更外债的性质,使列强不能利用此种外债,以致中国永远沦于半殖民地的地位。
  有感于失学苦痛的青年,应当要快快醒悟了。
  原载1924年12月5日《学生杂志》第11卷第12号

附注

①加本特 通译卡彭特(EdwardCarpenter,1844—1929),英国诗人、费边协会会员。 ①克洛纳 通译克朗,瑞典等北欧国家的货币单位。 ①史特林堡 通译斯特林堡(ohanAuguststrindberg,1849—1912)。瑞典作家、戏剧家。 ①“滑稽”,即现今所谓幽默。 ①玄学鬼 指以张君劢、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新玄学派。他们主张“自由意志”的人生观,集中反对以科学法则支配人生观,挑起了“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因此被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斥之为“玄学鬼”。 ①东、大附中 全称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当时国内著名的中学之一。1920年廖世承接掌该校校务后,实验“道尔顿制”、“六三三制”,并进行“学校社会化”的改革。 ②指杨贤江1922年在《学生杂志》上发表的《学生与政治》、《再论学生与政治》等一系列文论。 ①指19世纪末叶俄罗斯和土耳其两国青年发动并践履的“到民间去”运动。 ①本文发表时,对所批评者并未指名道姓。本文发表后,上海澄衷中学校长曹慕管撰文应战,先后在《学生杂志》、《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报刊发表公开信,为“国故”张目。杨贤江亦在《时事新报》、《中国育年》等报刊撰文答复。沈雁冰、陈望道、恽代英、曹聚仁、邵力子、汉胄等也纷纷具文批判“国故毒”,使这场论战持续达三个月之久。这场论战,可视为“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延续。 ①此处“游行”,指徒步旅游、接触自然。 ①辟谷 道教修炼方法之一。即不食各种谷物,不排泄,不损元气,以求得道。 ②脱壳 道教修炼的目的之一。即灵魂离开躯壳,可以自由飞行,亦即得道之谓。 ①中华教育改进社 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团体。1921年12月,由中华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三团体合并组成。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进步为宗旨。董事有蔡元培、范源濂、黄炎培等,主任干事为陶行知。 ②平民教育促进会 全称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全力推行平民教育的团体。1923年8月设立,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在全国发动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该会董事长为朱其慧,书记为陶行知,总干事为晏阳初。 ①本籍署名:华因。 ①“临城劫案”,亦称临城劫车案,1923年5月6日晨,土匪孙美瑶在山东临城(今枣庄)、沙沟车站间拦劫京沪快车,将乘客绑架作为人质,其中包括欧美籍人士30余人,致使英、美、法、意、比五国向中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并以武力相威胁。“广州海关问题”,1923年11月5日,广州政府照会西方列强驻北京外交使团,决定扣留广州海关“关余”;12月3日,驻京外交使团致电广州政府,反对截留“关余”,并派兵舰十余艘驶广州白鹅潭示威,引起广州市民的普遍愤慨。“护路计划”,临城劫车案发生后,西方列强乘机鼓吹国际共管中国铁路,要求津浦路警由中国政府和外交团共同管理,名曰“护路”。“长江联合舰队”,1924年初,西方列强密谋在华组成“长江区联合舰队”,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①1919年5月3日,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三国首脑关于德国在山东权益由日本继承的决定传回国内,使归还青岛及山东路矿无望,遂于次日爆发了“五·四”运动。 (②)非宗教运动 亦称非基督教运动。中国现代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1922年初,北京学生界针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将在清华学校召开大会而发起。 ①工部局 西方列强在上海、天津等地租界设置的行政机关。1854年首设于上海,1943年租界被日伪接收后不复存在。 ②东交民卷 北京地名。当时为各国驻中国使馆所在地。 ③该文实为《十年来的中国与学生》一文中的一节。详见本《全集》第一卷第755~769页。 ④孔教会 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尊孔读经的社团。成立于1912年10月,推康有为任总会长、陈焕章任主任干事,召开全国孔教大会,举行大规模祀孔典礼,鼓吹复古精神。1920年订立《孔教会教规》。后创办北京孔教大学。1937年更名为“孔学总会”。 ①安福国会 又称“新国会”。皖系军阀段祺瑞操纵的国会。因其骨干为北京安福胡同所设俱乐部成员,故名。 ①chaperon英文,意为女伴。 ②太戈儿 即泰戈尔(RibindranathTagore,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①参见《学生杂志》第11卷第4期所发表的《求学与救国》一文。 ①“春晖”,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的缩称;《春晖的学生》,系该校印行的刊物。该校由杨贤江的恩师经亨颐创设,杨贤江也一度在该校兼课。 ①本籍署名:曲它。 ①本篇系演讲记录。纪录者:唐公宪。1924年7月,上海学生界举办“夏令讲学会”,杨贤江应邀赴会作专题讲演。原发表时,题下标有:“一九二四年七月上海夏令讲学会讲演稿之一”。 ①指1898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该校系北京大学的前身。 ②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决定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绍英、端方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 ③即《壬子学制》。该制颁行于1912年9月3日。蔡元培实际已于是年7月14日辞总长职。 ④即《壬戌学制》(《学校系统改革令》)。制订该学制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学术团体。它发起成立于1915年。在1921年广州召开的第七届年会上,提出了《学制系统草案》。次年由教育部略加损益,颁行全国。 ①《新青年》的前身为《青年杂志》,1915年9月创刊。1916年更名《新青年》。 ①设计教学法(projectmethod)美国教育家W.H.基尔帕特里克(旧译克伯屈)于1918年,从J.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出发,并在其“问题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内部动机(innermotivation)和附随学习(concomitantlearning)的理论所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设计教学法在2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南京等地的一些学校曾经试行。 ②道尔顿制(Daltonplan)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又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Laboratoryplan)。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 ③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最早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的人民教育团体。1917年5月在上海成立,主要负责人为黄炎培。杨贤江为该社社员。 ①孟禄 (Paul,Monroe1869—1947),美国教育家。 ②推士 (Tuiss)美国科学教育专家。1922年至1924年间,在中国各地讲演科学教育,组织“科学研究会”,撰写《考查及改进中国自然科教学之计划》一书。 ③麦柯尔 (Mccall)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教育统计、教育测验及教育实验方法。1922年,应中华教育改进社聘,来华主持心理研究,对当时中国的教育测量编制与实行,有很大的影响。著作有《教育测量法》、《教育实验法》等。 ④张仲述 即张彭春(1892—1957),字仲述。天津人。191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时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中等教育委员会主任,主持中学课程改革实验。后历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教授,中国驻土耳其、智利公使等职。 ①1924年7月13日,北京学生联合会等五十余团体联合成立“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接着,北京国立八校发表宣言,要求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史称“废约运动”。 民国十一年学校风潮统计表 ①1924年,北洋大学发生学潮,矛头直指受直系军阀支持和美国影响较大的校长冯熙运,结果改任刘仙洲为校长。同年,厦门大学也发生学潮,要求“易长”,学校当局开除二名学生,责令四名教师辞职;部分师生离校前往上海,另创大夏大学。 ①1923年3月,奉天省教育会通过“凡无中华民国国籍者,不得在奉省政权所及之地域对于奉省人民施行师范教育及小学教育”的提案。1924年4月,奉天省教育会发起组织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领导取缔殖民教育的运动。 ①收回教育权运动 中国现代爱国反帝的群众运动。发端于“非基督教”运动。既要求收回教会学校的教育权也要求收回殖民学校的教育权。 ①本篇署名:曲它。 ①本篇署名:健夫。 ①本篇系演讲记录。记录者:唐公宪。1924年7~8月,上海学生界举办“夏令讲学会”,杨贤江应邀赴会作专题讲演。原发表时,题下标有:“一九二四年八月上海夏令讲学会讲演稿之一。” ①加本特 通译卡彭特(EdwardCarpenter,1844—1929),英国费边主义者、诗人,诗风受惠特曼影响较大。 ②爱伦·凯(ElenKey,1849—1926) 原名卡罗琳娜·苏菲娅·凯(Karoli- naSofiaKey),瑞典女作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保障儿童和妇女权益的运动,有“瑞典的雅典娜”之称。 ①本篇署名:曲它。 ①本篇署名:健夫。 ②和 当时对荷兰的缩称。 ①本篇署名:曲它。 ①本篇署名:健夫。 ①坎萨斯 通译堪萨斯,美国州名。 ②奥灵脱 英文音译,意为地中海以东的国家、东方诸国。 ①加,罗拉度州通译科罗拉多州,美国州名。 ①JohnSmith 英文人名,通译约翰·史密斯。 ①奥里根 通译俄勒冈,美国州名。 ②阿尔第曼 通译奥尔德曼(1861—1931),美国教育家。 ①伊利奥脱通译埃利奥特(CharlesWilliamEliot,1834—1926),美国教育家。1869~1909年长期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后任该校名誉校长至终。 ①“八年生”,即八年级的小学毕业生(美国当时学制为“八·四制”)。 (①郎法罗通译郎费罗(HenryWadsworthLongfellow,1807—1882),美国诗人。作品集《夜吟》、《候鸟集》等风行一世。 ①孟罗 通译孟禄(PaulMonroe,1869—1947)。美国教育家,时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院长。《教育辞书》亦译《教育百科全书》,由孟禄主编。 ①哈立斯 即哈里斯(WilliamTorreyHarris,1835—1909),美国教育家、哲学家、辞书编纂家。 ①麦塞赤塞州 通译马萨诸塞州,美国州名。 ①桑狄克 通译桑戴克或桑代克(WilliamHeardKilpatrick,1871—1965)。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①本篇署名:江。 ①本篇署名:曲它。 ①本篇署名:江。 ②进步教育协会由帕克、杜威和约翰逊等发起成立的教育社团。成立于1919年。次年公布“进步教育七原则”,注意保持学生智力发展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和谐,采用活动教育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③爱里奥通译埃利奥特,详见本卷第159页注①。④Stanwodcobb英文人名。音译斯当伍德·柯布。 ①本篇署名:曲它。 ①本篇署名:曲它。 ②“江浙战争”,亦称“齐卢之战”,为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爆发的战争,开战于1924年9月3日,10月12日卢永祥兵败下野。“奉直战争”,亦称“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15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兵入关,征讨直系军阀曹锟。10月23日,直系战败,内阁改组。因直系受英、美支持,皖系为日本扶持,奉系亦受列强势力影响,故此类战争“可说是国内战争”。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