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青年文学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387
颗粒名称: 告“青年文学家”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
页码: 912-913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告“青年文学家”,原载1923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10卷第11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青年 文学家

内容

在七期社评里,我曾有一段批评目前我国青年所发表的文艺作品的话。①有的读者以为这是太唐突了“青年作家”,竞有人以为我是个迷信实利主义的人,但这都是误会了我的。我在十期通讯栏里,已把我并不反对文艺只反对那些“靡靡之音”的意见说明过了,②读者当不致再有误会。从今以后,我希望有创作能力的人,多发表些兴奋的乐观的火辣的富有朝气的作品,以转移目前这种颓丧无聊的恶习。
  最近第九十期的《文学》上,有玄君的两段杂感。我认为,这是对于一般“无病而呻”的“青年文学家”的对症发药,所以特地转录如下:
  青年多研究什么文艺去了,反置切身的国内政乱于不顾,这何异踞洪炉之上而高歌!——有一个朋友这样愤慨地说。
  青年的文艺嗜好者却回答道:我们所要求的是内的生活的充实,是精神的自由,是灵魂的解放。“英国人宁愿失去了印度,不愿失去了一个莎士比亚。”文学家之可贵有如是者,可惜不是你们所能领会罢了!
  是啊,是啊!我们所要求的,是内的生活的充实,是精神的自由,是灵魂的解放。因此我也是一个文学崇拜者。但是文学决不会叫人自讳其实生活的屈辱,而徒然自夸其精神上胜利;相反的,文学是诅咒实生活的屈辱行为的。文学也决不叫人陶然自乐于“象牙塔”中,而反以仆仆风尘与实生活格斗的人们为鄙俗。文学又决不愿人们将他当作吗啡,当作鸦片,当作烧酒,指望于此得一沉醉,把百般的忧愁抛在脑后。如果研究文学的青年当真自讳其实生活的屈辱而诩然自夸其精神上的胜利;当真陶然自乐于象牙塔中,而反以仆仆风尘与实生活格斗的人们为可鄙夷;当真想把文学当作吗啡、鸦片、烧酒,指望于此得一沉醉,忘却百般的忧愁,那么,我也是一个诅咒文学的人了,我愿世界上没有文学这件东西。
  中国古来以风雅自命的诗人,大都是最厌恶实生活的。在他们看来,诗人只应载酒听歌、笑傲自得,不问人世理乱、生产事业。一切志士仁人用性命以相争者,他们视同白云苍狗的变幻、蛮触之相争。他们以为,夫然,然后成其为诗人。可是由我们现在看来,夫然,他们然后成其为游惰阶级,为反乎人性的怪物。
  我们相信:诗人仍然是一个人。他尽管撄心于人世理乱、生产事业,尽管在工厂里做工、市肆间服务,仍无损于他的诗人的资格。这样的诗人,才是真诗人。徒以风雅自命的,是假诗人。
  原载1923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10卷第11号

附注

①指《学生杂志》第10卷第7期发表的社评《再论学生与政治》中,批评“新进作家”、“处女作者”的一段话。详见本卷×××页。 ②指《学生杂志》第10卷第10期发表的《致楼建南函》。详见本全集第4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