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戟和反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345
颗粒名称: 刺戟和反应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
页码: 722-723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刺戟和反应,原载1922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9卷第11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刺戟反应

内容

球不受击,不会反跃。人不觉饥,不想食物。这是讲刺戟和反应的关系的实例。
  学校中有些学生,不遇考试不肯用功,不受责训不肯改过。这是没有外来的刺戟即不生反应的明证。
  有的虽然遇了刺戟,但仍不生反应,则必是这个人的神经麻木了。如开庆祝会,大家热闹高兴、欢呼狂笑而不已,独有一个人不动声色、全无表示,则我们可叫他为“冷血动物”,或说他害了“神经病”。
  又因同一种类的刺戟,发现的次数过多了,也可以使反应的感觉微弱。如室内时辰钟的滴滴声,我们听久了便会“听而不闻”;庭前的花草,我们看久了便会“视而不见”。又如我国屡次的兵变、内阁的更迭,我们也常司空见惯,不以为奇。
  如果好久不遇刺戟,则本来具有的反应能力也将消失。如有一种鱼生在山谷中,因为不见阳光,所以他的视力消失了。人的器官也是一样,不常跑路的人,一旦叫他跑几十里的路,恐怕他要“声嘶力竭”、不能自支了。
  这样,要有反应须先有刺戟,要能反应须常有刺戟,要有效力的反应须求刺戟种类的多样,我们都可以明白了。
  但是,以上所讲的刺戟都是外来的,是受动的,如果刺戟不来,将终于不生反应了。所以我们又须明白:我们不可等待刺戟的自来,应当创造或发现刺戟以求有效的不绝的常新的反应。但是外来的刺戟自然是仍要注意的。
  我们要创造、发现或注意刺戟,就有不可少的几个条件:第一为锐敏的观察;第二为继续的反省;第三为有秩序的思考。
  三年前“五·四”运动“风发云涌”的时候,时局给我们的刺戟极多,而青年的反应也极灵。到了现在,刺戟并不算少,如军阀的专横、教育费的欠缺、劳动立法的运动、女子参政的要求等等,皆足引起我们青年的注意,然而实际的反应却不多见,这不免使我们要自己惊奇我们的进取、抵抗、革命等精神的何在了!
  中国的老年是以“不长进”为生活。但我们青年应当不是这种老年的候补者,我们该怎样自己奋兴以发达反应的能力啊!
  原载1922年11月5日《学生杂志》第9卷第11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健夫。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