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调查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325
颗粒名称: 学校调查问题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639-641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学校调查问题,原载1922年6月20日《教育杂志》第14卷第6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学校 调查问题

内容

阅最近《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务报告》,有“调查之进行”一项,分为普通的(通信调查各有各县最近之教育普通统计)、地方的(由本地人士自动,该社处于辅助地位)及各门的(分教育行政、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等)三种。我以为,这种调查是教育用科学的研究的初步,最足以供给实际教育的参考,所以认为我国教育实行改进的先声。
  最近教育之科学的研究的发达,乃是十九世纪末叶的事情。因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学、社会学以及精神物理学、纯粹心理学等研究法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教育之科学的研究一方面。其中心理学的研究有两种基础的方法,一以文德①为中心的实验的研究,一以哥尔登②为中心的统计的研究。教育就采用了这两种基础的方法,而有卓著的发达。
  我在这里所要讲的学校调查(SchoolSurvey)也是教育之科学的研究的一方面,且为我国将来教育调查上所应,当兼顾的,所以要说个大概。
  学校调查运动从美国开始,迄今不过十二年。调查的区域,先由一个学校的调查,进而为一个地方教育组织的调查,再进而为一市、一州教育组织的调查。调查的学校,先为一般公立学校,浙次及于专门化的中等学校、师范学校、实业学校及建筑物、教育费等。调查的人,先为一个视学,后乃为大学教授、私立的研究所(如卡纳基研究所)、地方的或市的学务科、各州教育科以至于美国教育局。调查的时间,大概最初不过六日的参观,后乃费数月的调查。调查的方法,当初以参观为主,后乃变为科学的。到现在,这种方法虽然不能说是完全;但不过十年工夫,总可算为进步的了。
  学校调查的价值可分为五方面:(一)对于教师。可由调查的结果,推想自己服务的成绩。可由调查所用的测验(test)或标尺,测定教授的结果。可由调查的事实,对于教育目的、方法及原理等怎样求适用于本地有更切实而具体的指导。又可由调查而对于教育事业须有专门训练的必要的事实,有更清切的觉悟。(二)对于视学及校长。可由调查而对得客观的态度,坚实为地方办学的信心。如其调查的结果发见教员们的缺点,就可根据正当的理由而实行改革。(三)对于教育行政者。可由这个科学的公正的调查而得增进办事的能率,并对于校长、视学等所发生的问题,也可得一个最公正的审判根据。(四)对于公众。可由此明白学校的内容、子弟受教育的实况,对于教育事业的扩张有自觉和努力。(五)对于教育之科学的研究。可由此把教育事实分析出来,供给教育研究上重要的资料及正当的暗示和发展。
  但学校调查的根本问题,实是学校调查的方法。而这个调查所用的方法可分三段。第一为事实的收集。这为科学的方法的第一步。可用:(1)参观;(2)历史的研究;(3)学校记录的研究;(4)测验;)质问清五个方法而得到。第二为所搜集的事实的评价。这为科学的方法的骨子,可由:(1)组织所搜集的材料;(2)说明这样被组织的材料;(3)判断这样所得的结果三个方法而得到。第三为所评价的事实的发表。发表的形式,大概是表解、图表、地图、照片等。美国也有用展览会的形式而使公众参观的。再把结果刊于新闻杂志,另印小册子、单行本。有一家书坊、且出学校调查丛书,连续出版。
  临了,且举三种美国实行过的调查事项以供参考。
  一、(1)学校建筑;(2)教师;(3)学科课程;(4)学校组织;(5)社会对于教育的态度(这是美国最初的一个调查)。
  二、(1)儿童;(2)教师;(3)学科课程;(4)教授测定;(5)在学校的健康状态;(6)特殊学校及学级;(7)学校给食;(8)教育与娱乐;(9)教育推广;(10)移民教育;(11)公立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12)学校建筑与设备;(13)柏拉脱组织;(14)经费;(15)学校管理等(这是一九一六年克里勃兰地调查。
  三、(1)一般参观;(2)学校——(一)小学校甲、儿童升级;乙、授业参观;丙、学科课程;丁、读法测验;戊、算术测验;己、写字测验;(二)中等学校;(三)特殊学校——(3)管理;(4)学校建筑;(5)经费等(这是圣路易斯调查)。
  原载1922年6月20日《教育杂志》第14卷第6号

附注

①文德 译韦伯(ErnstHeinrichWeber,1795—1878),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创立了“韦伯定律”,揭示了差别阈限的规律。 ②哥尔登 译高尔顿(Sir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心理学家和优生学家。为测量个人差异,设计了新的测验和统计的科学方法。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