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怎样造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318
颗粒名称: 好习惯怎样造成?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10
页码: 597-606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好习惯怎样造成?原载1922年5月5日《学生杂志》第9卷第5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动作条件

内容

习惯底力量比生命还要大呢!
  Strachey②在他所著的《维多利亚皇后》(QueenVictoria)中说:这位皇后,当她的丈夫阿尔巴脱皇子死去四十年以后,还是天天照例把他的衣服安放在他的卧室里。
  美国驻英大使(WalterH.Page)在他底讲英国事情底信里,说到英国人底保守的习性,有如下面的一段话:
  没有一样东西是废止过,是改变过。随便什么地方,用膳时,当在进果点以前——不在吃完时——他们必须做第二回的祈祷。这是因为二百年之前,他们用膳到这个时候,不敢再延缓下去,恐怕被牧师晓得,说他们不虔心。
  前一例是个人的习惯。后一例是国民的习惯。这种国民的习惯,或者不限于何种民族,而实际上到处通行的习惯,差不多都是起源于偶然的事情。譬如用领带的一种习惯,是从古代欧洲底一个武士起的,他为了头颈受伤,用绸遮掩,不料后来竟成为习惯了。
  个人的习惯、民族的习惯,以数量计算,恐怕是太多得不能列举。我们现在也无用去计算,只就自己一个人身上想想,真是象乾姆斯①所说的,“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日常行为,尽是机械的习惯”了。
  但是著衣、吃饭等习惯,还是属于表面的。这种习惯,比较的可以随意更改。惟有些习惯,入人较深,竟足以操纵个人、支配社会,如关于国家、关于家庭的观念,已成为内部的或心的习惯,那就不容易更改了。
  既然习惯有这般大的力量,我们怎好不去重视他呢?
  但是,这种在人间生活上占据主要成分的习惯,究有什么效果?这可从动作和意识两方面来观察。在动作方面:(一)动作准确;(二)动作速;(三)力不妄费。在意识方面:(一)意识成分减少(以不需注意故);(二)自信力强(以动作准确故);(三)不觉疲乏(以力不妄费故)。②总括言之,就在能减少无用的动作,过有效率的生活。
  我们只要把每天要做的动作,如吃饭、穿衣、走路等想一想,倘使没有这些吃、穿、走底习惯,势必每一样极琐细的动作,都要用意识去做。譬如走路,一定要留心用左足伸出去踏在地上,再用右足伸出去踏在地上,于是我们底精神,将完全费在这方面,再没有工夫可以赏玩风景或是与友谈话了。又如吃饭,怎样用箸,怎样取菜,怎样咽下,也一定要留心、注意。这样,我们底精神,也将不能用在别方面了。果真件件动作要这样做去,则我们可以说,我们底人生,只好在这些动作上过去,不能想望有什么文化、什么事业了。诸位想,这种样的人生,还有什么趣味、什么价值呢?所以从这一点看来,我们幸而有种种习惯,可以省却许多琐细的无益的动作,使我们得以所有的精神用在增进人生幸福、发达人类文化等事业上。这习惯底效果不是很重大的么?
  习惯是什么?这或者是个读者心中要发生的疑问么?我现在就来解释。
  对于一个或一类事物而起的一定反动,从后天获得的,叫做习惯。说得详细些,同样一种行动,因屡次反复的结果,能机械的向著一定方向而有使行动反复的倾向的,叫做习惯。
  人生各种动作底表现,最先为反射运动。稍后心身发达,为本能运动。到后来,这些先天的反应能力不足以保持有机体的生活了,于是就有习惯起来补助他们。Angell①和Dewey②都以为习惯与意识是同时开始的。因为当先天的反应能够应付环境时,当然不起意识。等有了难的新的环境,用固有的适应方法不足以济事,势必要引起意识来谋新的适应,同时所说的习惯,也就跟著发现。但习惯一经完成,意识旋即消灭。所以习惯和本能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就是不受意识支配,而于感觉性及运动性神经原中间自成一通路。而不同的地方,在来源这一点。因习惯是后获的,本能是先天的。习惯上的神经通路为经验所造成的,本能上的神经通路为先天所遗传的。
  上段说及神经通路,或者读者又要发生疑问了。这本来是要待说明的,现在就接续来说习惯底生理罢。
  反复同样的行动,何以会变成习惯呢?这就要考究习惯底生理的根据了。诸君如已经学过生理学的,一定晓得神经系是什么,神经原是什么,感觉性神经原和运动性神经原又是什么,还有刺激、接触部等名词底意义了。所以此地恕不多说。惟须知一切外来的刺激,经过感觉性神经原而至接触部,再传于运动性神经原而引起筋肉底运动;这样一来一往,便造成一条通路。假若某种同样的行动反复了几回,就能减少这一条通路底抵抗,而使他比较别条通路容易传达刺激,结果就成为常经这条通路而发生对于刺激的运动底习惯。所以习惯底成就,从生理方面解释,只是减少神经原接触部里某条通路底抵抗底意思。
  不过习惯底性质是特殊的,因为他是对于特殊刺激底一种特殊反应。在这刺激和反应中间的通路,成立得很牢固,所引起的动作也是一律的不变的。所以在一种动境里所造成的习惯,能否迁移到别种动境上,为近今心理学上一个大问题。譬如一个学生在自然科学的教室上非常注意听讲,但不能便说他在历史教室内也一样肯注意听讲。心理学家Bagley①曾经行过一种试验,在英文教室内因特重清洁,故各生的英文试卷,都写得很整齐清楚。但他调查各生在数学教室和地理教室底试卷,依旧没有改良。由这可见,习惯只是特殊的不是普通的了。
  但据心理学家实验底结果,知道在下列两种条件里,也可以把特殊习惯从一方面迁移到别方面去。这两种条件:(一)由于“相同分子”(IdenticalElements)。这是说:两种动境有许多重要的相同之点,则在这种动境里所造成的习惯,也可在别种动境里发生效力。不过这个条件,不是完全可靠的,只要动境略变换,便可影响习惯底迁移。(二)由于“手续观念”和“方法概念”(“Ide-alsofProcedure”and“ConceptsofMethod”)。这就是说,要知道各种特殊习惯怎样造成,知道这些习惯怎样有价值,知道怎样把这些习惯应用到新的动境里去。上边所讲的迁移,是机械的迁移;此刻所讲的迁移,是有意的迁移。有意的迁移,实比机械的迁移为重要。因为意识可以帮助我们适应新的动境。说得详细些,意识的作用,从一方面看来,能从我们底特殊习惯当中,选择可以应用的分子,造成了新的反应,使我们有效地去适应新的动境。总之,要使一种习惯有“普通的”价值,应该使这种习惯能为各种动境所引起。换一句话,应该有一个手续观念,能够自由应用到好多新的动作上去。
  得到一个造成习惯的方法概念,自然是习惯迁移上面很重要的条件。但此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养成对于某种习惯底的理想的观念。譬如清洁底习惯,不是限于一个地方,也不是限于一个时候,乃是人生所必须有的。假若这样的清洁底重要关系,一个学生能明白理解了,自然会到处留心,随时应用,可决不至有Bagley那种试验底情形了。
  这所谓理想的观念,还有别个意义可说。因为我们人是要长育的,新动境是要发生的;假若我们只有刻板式的习惯动作,岂不要变成机械了么?所以青年人所应当怀抱的一个理想,就是长育底理想。我们要有新的兴趣,要有新的问题,要有新的适应方法。——总结一句,要有新的习惯。所谓“少年精神”,便是不肯安于固定的生活而常求改良进步底意思。而我们在这里所需要的,便是意旨、标准、欣赏、见解等等可以应付新的变动不居的动境底理想的观念。①
  现在我要讲到一个更实在更重要的问题了。这是习惯成就律。讲究怎样把习惯造成起来。我把心理学家所认为要件的,介绍如下:
  (一)聚精会神。在开始时须具有一种尽其所能的强固的决心和热诚,有个极大的原动力,使破坏他的诱惑不致发生。即有何种困难,仍当坚持下去,庶几可由勉强而成自然。这可叫做鼓动律(LawofImpetus)。
  (二)注意的反复练习。要成就习惯,必须由反复练习以成立神经通路入手。但只有练习而不注意,还是无效。必须当反复一种动作时,常常“念兹在兹”并能明白这种动作底重要而唤起兴味,又设法加增变化使注意可,以持久。这可叫做注意律(LawofAttention)。
  (三)不要有例外。非新习惯稳固建立于实际的生活中,千万不可有一个例外发见。假若有了,便足以破坏已经成就的功效。所以“一气呵成”,不令间断,实为最要。这可叫做持续律(LawofConstancy)。
  (四)捉住第一个机会去实行。已经定好了一种志向,要造成某种习惯,则必须捉住最先可能的机会或自行创造所需的机会去实行。这些机会,或是自己的情绪,或是他人的影响,皆有利用底必要。西谚所谓“打铁须趁火热时”,便是这个意思。若单是记些格言,立些主意,而不能利用机会或创造机会,则不会有好习惯造成。这可叫做练习律(LawofExercise)。
  (五)有快感的反动结果。对于某种刺激底反应底结果,如其能发生快感,则感应间的通路容易成立,就是习惯容易造成。若其随伴而生的结果,只有苦恼,不感快意,则下次遇著那种刺激,便不容易发生反动,这样习惯便无从成就。这可叫做效果律(LawofEffect)。
  除了上边所讲的五种习惯成就律以外,还有两个条件:(一)为作始底重要,就是我们最初所养成的习惯,必须是正确的,有益的。倘若始基不好,不特改正为难,且足为入世后生活底阻碍。(二)为同时不应造成多数同样的习惯。这是因为造成习惯时要专心,要热诚,要没有间断。若是种类多了,就难免要纷心耗力。所以一时只应注意一种,等这种正确的习惯已经造成,然后再注重他种习惯。
  又,当造成习惯底时候,有好多进步或退步底地方。这退步处——在学习进行曲线上的平坦处或低落处——就叫做高原。高原底意义、作用和处置底方法,我在本志一月号上《山谷期》一篇文里已经说过,请读者参看一下,此地不再讲了。
  要是我们已经有了恶的习惯,如吸烟、饮酒、打牌、说谎、不清洁、不守时等等,将怎样呢?那没有别的话,只有及早破坏。破坏底方法,可有下列四种:
  (一)断行。一旦起念要破坏某种恶习,就要立刻实行。倘有“以待来年”底存心,便永远不能除去。也有主张用渐减法底人。如要戒酒,以逐日减少杯数为法。但这样犹豫因循,决难有戒绝底日子。
  (二)杜绝诱惑,另用代替物。破坏恶习时,若仍有诱起那种恶习底物存在,就不容易成功。所以在恶习尚未完全除去以前,务必竭力地避去诱惑。如要戒吸烟,不当再有烟草看见。或者用他种代替物,做别种动作去防止,也是可以。
  (三)不许有例外。戒酒的人,若存一个“星期日或逢宴会不妨饮酒”底念头,则他的饮酒癖万万不会除去。既然戒酒,便当滴酒不上口。有了一日底例外,尽足使多年的苦心归于水泡。
  (四)自己暗示。这是打胜诱惑最良的手段。当破除恶习时,与自己以能够打胜恶习底暗示,又对朋友宣言要打胜恶习,或常以能打胜恶习为自豪。果能保持这种态度,则打胜诱惑不难了。
  从生理上讲来,年龄增加,神经原间底联络变成困难。所以人到中年以后,要养成新习惯、破坏旧习惯就不容易。而在青年时代,最富于长育的能力、流动的性质,实最适宜于造成好习惯、破除恶习惯。故我辈青年,应当不辜负这个机会啊!
  我们青年所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依我看来,可以有下列的几种(举其最要紧的):①
  (一)留心自己健康的习惯。
  1.早操。
  2.课外运动。
  3.户外游戏或工作。
  4.早眠早起。
  5.清洁。
  6.读书时、吃饭时,遵守卫生规则。
  (二)保持优良姿势底习惯。
  1.头必正。
  2.发必短。3.胸必挺。4.背必直。5.衣必整。
  (三)游戏底习惯。
  因为游戏(音乐、艺术、戏剧、诙谐、运动等)底习惯,我国人没有正当养成;或者终日忙碌,无暇游戏;或者不务正业,干有害的“娱乐”。我们为丰富生趣,为恢复疲劳,为增进活力计,必须看重游戏、实行游戏。游戏时要用著全副精神,同做别种工作时一样。这种工夫,非有练习不能做到。但做到以后,对于作事效率却大能增进。罗斯福底特性之一,为能集注精力于游戏。当他从办公室出来时,便投身于游戏,或是打猎,或是击拳,或是和子女玩,都用和办事时一样的热诚、气力、专心。有人说他能成就如许大事业,能多才多艺、临机应变,这个好游戏底习惯,便是个秘诀。所以我们对于游戏,不可再以旧人物“玩物丧志”底眼光去看待,关于这方面,将来当更作文来讨论。
  (四)读书底习惯。
  1.爱读有价值的书。
  2.除教科书外,要利用别种书籍。如日报、杂志等,以补助学业。
  3.能很容易地很充分地利用参考书。
  4.能善于利用学校图书馆及公众图书馆。
  5.能用自己底能力判断书中所陈述,并能选其要点,作成大纲,以便应用。
  (五)勇敢底习惯。
  1.肯说老实话。
  2.承认过失,不怕改去。
  3.做事有恒,不怕失败。
  4.受了不正当的攻击不畏缩。
  5.良心上认为应做的事情,要不畏难地去做。
  6.不称心和没有人称扬的工作,也尽力去做。
  (六)负责底习惯。
  1.不能实践的事,不允许人家。
  2.允许人家的事情要践约。
  3.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检点一下,看是不是妥当。
  (七)有规律底习惯。
  1.自己规定时间,使作业和室外的动作适度。
  2.人品、服装都整洁。
  3.器具、用品都放在适宜的地位。
  4.努力不使预定的作业有间断。
  (八)自信底习惯。
  1.自己常取能战胜底态度。
  2.自信不为任何种不正当的势力所屈服(如肉欲、金钱、虚荣)。
  3.自己能力所及,自己尽力做。
  4.说话不羞涩,有堂皇的气概。
  (九)协作底习惯。
  1.能参与团体底事业。
  2.能按时出席。
  3.能发表自己底意见。
  4.能做领袖。
  5.能服从。
  (十)不断的修养底习惯。
  1.常能反省。
  2.能听从朋友底忠告。
  3.保持长育的理想。
  4.能虚心。
  5.有锐敏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原载1922年5月5日《学生杂志》第9卷第5号

附注

①原发表时,在标题之下列有本文论纲:“习惯的力量—效果—生理的根据—特殊的性质—使特殊的变成普通的条件—理想的观念—习惯成就律—恶习惯破坏法—青年所应造成的好习惯” ②Strachey英文人名,音译为斯特拉切。 ①乾姆斯通译詹姆士。参见本卷第167页注③。 ②作者原注:“吴康编《心理学原理》一四三页。” ①Angell通译安杰尔(JamesBurrillAngell,1871—1909),美国教育家、密歇根大学校长。 ②Dewey通译杜威(JohnDewey,1859—1952),国哲学家、教育家。 ①Gagley英文人名,音译为巴格莱。 ①作者原注:“廖世承译《教育心理学大意》第一三四~一三八页。” ①作者原注:“可参考东南大学附属小学出版的《好国民》小册子。”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