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心与社会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306
颗粒名称: 个人心与社会心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
页码: 538-539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个人心与社会心,原载1922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9卷第3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个人心 社会心

内容

个人不是纯粹独立的,是有社会的性质的。对于所属团体,对于国家,对于家庭,乃至对于自己一身,都有种种关系。从历史上看来,决计找不出一个不含社会性质的个人。举最近的例,个人的精神和身体,皆是从社会形成的。就是那些所谓避人避世的隐士,说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可以脱离了社会的关系,也非事实。因为他们倘若还要看报,还要读书,那便与杜会继续著交际了。至于常人,一切生活所需,声气所通,情感所发,思路所达,更不能隔绝社会的因缘。所以说“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这句话是不错的。
  因此,所谓“自我的内容”是很复杂的。对于社会的关系,对于国家的关系,对于世界的关系,对于朋友的关系,对于家人的关系,甚至对于财产、名誉、学问、事业等等的关系,皆为构成这“自我的内容”的要素。个人的不轻死、不愿死,便为了个人的身心是有社会的性质,因之具有价值的缘故。
  个人与社会可说是同一物的两面:从这一面看为个人,从那一面看为社会。除了个人,别无所谓社会。平常因为这两个名词的不同,便生出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普泛主义(universal-ism)或个人与社会并重等偏见。而实在讲来,各个之心即社会心,各个之我即社会我。心之内容,是人人共通的,是交互授受的,正如一个人所用的言语,决不是他独有的言语,乃是社会的言语。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也是这样。至于各自的心的内容所以成为共通的,乃因人类在长久的时期里,为社会的交际,我的影响及于人,人的影响及于我,由授受的积传而成为今日这一个心;所以我的心和你的心、他的心,是很难以截然分别的。大家的心都以社会我的形式而存在,只是发展的程度有些差异罢了。张先生所讲的话,不能说是张先生所独创;李先生所著的书,不能说是李先生所发明。因为这些话和书,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乃是经过了许多的好久的社会的交涉而始成就的。所以仔细一想,所谓某某人讲、某某人著这一类“专利”的字样,实在是不通的。近来有人主张“文章不署名”,也便为了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是社会的思想,不是个人的思想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注意:个人不是纯粹孤立的,不是全无关系的,我能有今日这样的思想、情感、生活形式,全是积受了、感染了以前的、现在的许许多多人的影响而成的。我要自己好,便要人人都好;我要自己有益,便要人人都有益。我望社会进步、学校优良,便须我及人人都进步、都优良。这里有我的责任,也有你的和他的责任。所以我不能自暴自弃,不能自矜自伐;推而至于你和他,也都不能自暴自弃,不能自矜自伐。
  原载1922年3月5日《学生杂志》第9卷第3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健夫。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