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日常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69
颗粒名称: 谈谈日常生活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7
页码: 364-370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谈谈日常生活,原载1921年9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9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日常生活

内容

一个人的生活,大概可分为两种:一是职业生活(profes-sionallife),一是日常生活(dailylife)。职业生活依职业的种类及性质,是各个人不能相同的。日常生活为做人的“例行故事”,如吃饭、睡觉、游戏、娱乐等,应得是大家相似的。不过在现代的社会制度底下,有许许多多不公平的地方,所以就在日常生活上,也发生了不少的“阶级”,实在是不妥当的。
  这篇只讲些日常生活,而且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依上面两种生活的说法,可以说学生的职业生活,是在学问技能的探讨研究。但实际上这所说学生的职业生活,是很勉强的,只好作为“假定”。又,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不是和非学生的有什么两样;不过在《学生杂志》上发言,只能把学生来做对象了。
  什么是生活?这两个字看得熟习了,便以为是“自明的”,不要加以解释的。但实在不当这样。依我看,生活是一种过程,是一种要求和实现生生不已的过程。无论精神方面,肉体方面,凡是生存的人,终要有所要求,终要求所要求的实现出来。甲的要求实现了,更有乙的要求发生;乙的要求实现了,又有丙的要求发生。这样一面要求,一面实现,一面实现,一面要求,“行行重行行”的没有罢休的时候。只看人类的历史,从太古简单粗率的生活,渐渐地发达,渐渐地荣华,直到了现在这样复杂文明的生活。人的一生也是这样从简到繁,从粗到精,恐怕很少人是肯“知足”的。不在道德学问上求上进,便在金钱势力上求上进,或在耳目口腹上求上进。所要求实现的实际有不同,而有要求实现的心理则无异。由这种种要求实现的迁流变化,便成就所谓生活。
  我们要过怎样的生活?这也是个大而被轻视的问题。大概说起来,“要有意味”四个字,或者是人人心中所想望的罢。因为我常听人说“乏味”、“无聊得很”一类叹息的话。从这个推测过去,他们一定是想望能过“有意味的生活”的,只是不能如愿罢了。自然,这个所谓“有意味”,论起内容来,也许是大不相同,而且是有好有歹的。譬如有的人以“吸鸦片烟”为有意味,不得吸就以为无聊;有的人以游荡放纵为有意味,不得游荡放纵就以为无聊。像这种样的生活,当然是不足称道而且应该排斥的。但我可以说一句话:人终是欢喜过“有意味的生活”,不欢喜过“无聊的生活”的。
  “要有意味”是生活的性质应当这样。还有生活的形式。
  我以为有好多青年是太不郑重了。我现在且随便举些例:吃饭时有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读报的;有吃好了饭就倒在床上的,也有就去读书写字的;读书时并不把身体坐个正直,也不去读一定的书,只是高兴了乱拿一本来读,读了一些又把他丢了;和人家讲话,不去仔细地听,人家有问,只是随便地回答;或者看见东西就去买来,经过戏园门首便去看戏;朋友说去玩就玩,说打牌就打牌。其他如睡眠、游戏,没有一定的时间;走路写字,没有正确的姿势。总之,这种人的种种动作,都是随便的,都是听高兴的,就是无程序的,不规则的,杂乱无章的。等做惯了,便以这样为安。但这种做法,我终以为是不正确:(一)身体上有时懈怠,有时起劲,使用不能均匀,就能遗害于健康。(二)读书做事无预算,没步骤,不能有确实和系统的进步。(三)不把吃饭游戏当作一件事情来做,便是不识得身体的重要,便是没有识得事情本体价值的知力。(四)这种做法的人,一定没有懂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或者和做梦一样,自己不能作主的。
  我们读过名人传记的,可以知道他们日常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举最著名的几个例:(一)康德。无分冬夏,每日五点钟起。自五点至八点,预备大学之讲义。八点至十点,往大学授课。十点至一点,归家治事。一点后午膳,坐客常满,谈笑为乐,不喜论湛深之理,辄至三四点。饭毕则或读书,或默想。至七点出外散步。其时之定准,人至有以康德之出,为钟之率者。归后读书,多取新籍,十点乃就寝。康德定七小时,为睡眠最足之时(见商务书馆出版《康德人心能力论》)。(二)托尔斯泰。看他青年时代的日记,常常先定规则,然后求其实行。又仿富兰克林禁戒日记的办法,把自己的缺点记录下来。在一八四七年四月十八日的日记说:“我定出几多规则,我不以自己之力为过弱。但我课自己以一种之规则,必等到第一种惯了,再加上别种。”规则第一条,就是你当实行所课于你的一切。(三)富兰克林。他是一生勤于自学的。他立出“行状规则”,每天有犯过的,便用十字记在簿上。所以他对于每日的行动,必须全部加以反省。他又知一种善的习惯,不是立刻可以养成的,所以每周把某一种习惯写在头一页上,以便特别注意。现在举一个例如下:
  日月火水木金土
  寡默+——+—+—
  秩序+——+++—
  决断——+——+—
  节俭——+————
  廉直————+——
  诚实———————
  正义———————
  中庸———————
  清洁———————
  沉著———————
  谦逊———————
  若在我国,这种人更多。我以为最足为我们模范的,便是曾国藩。读他的家书和日记,便可知道他的日常生活怎样有规律。我们姑不论他所讲的学、所成的事是怎样,单论他日常生活的形式,便可以做我们修学治事的榜样。这种又勇猛又真挚的工夫,我看真值得效法罢。
  但或者会有人说:“像这种规律的生活,实在太呆板了一点,恐怕要变成机械的生活。我们人是活的,那能用一定的死法来限制呢?”我以为他的话是错了。要知规律的生活,不就是机械的生活。正因为人是活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其心,”那里会变成和机械一式呢?我们只看大宇广宙中间,譬如天体运行,昼夜递嬗,气节变换,草木荣落等等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再看我们做事或是开会,如果希望能够成功,免除困难,没有不靠计划和预备,一步步的进行的。再如吃饭、喝茶,你可不依一定的规律么?吃饭一定要用牙齿嚼烂了而后缓缓咽下,断没有“囫囵吞枣”可以不生毛病的。喝茶也是一样,你不能一口气喝尽一壶啊!当然的,你如制定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日程,不是你就丝毫不得活动。譬如你规定上午六点钟起身,下午十点钟睡眠的,你能不逾时刻,固然最好。但间或差了十分钟二十分钟,原也无妨。不过,你终不当睡眠无定时,这是顶要紧的。又如你规定下午四点钟以后是要到户外运动的,但是天雨了,那你就不妨做做室内运动,或是另外寻些舒畅身体的事情来做。不是一定要冒雨出去的。不过当你用过脑力之后,不好再来做“劳心”之事,这个也当留意的。
  一个人有没有“修养工夫”,就看他的日常生活有没有规律。有规律的人,不肯把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糟塌,一定要把他们放在个正当的地位,不妄用也不废弃。最要紧的,还在把精力的使用,不使过度,而常留有余地。
  因为没有规律,不但在心身方面,有不合卫生的弊病,而生趣方面,更有不善享乐的缺憾。艺术的欣赏,对于人生兴趣的增进,是很有关系的。但我国社会,素来缺少艺术上的设备。从此个人生活,便觉枯寂、冷淡。但人类有求娱乐的天性,终是要求满足的。于是下等的娱乐品,便要乘机而兴。而这种娱乐品,多半是有害于心身,不足以为修养之助,所以就有“玩物丧志”一类的话。后来变本加厉,读书人便以娱乐为禁物。然如孔门设教,并不如此。《论语》上明明有“游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一段韵事,可以想见当时师生间感情的融洽、趣味的深厚。可惜这种“遗风余韵”,竟无存者。试问现在读书界中,有多少人带有艺术的色彩?平常生活,是不是可称为富有乐趣?学校没有风景可言,宿舍里全无舒适温润的印象,只是枯燥而呆板,实在太不讲“美”了。可笑教育宗旨里还有什么“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话。我不知几时曾经对于这句话发生些反应过。美的要素是比例的、侔称的、统一的、调节的。“杂乱无章”的生活,配说是“美”么?配说能“享乐”么?既不能“享乐”了,更何有于人生?
  从我过去的学校生活的经验看来,我们学生间,实在太少交际,太嫌散漫。或以为这样的不“纷心外务”,也许于学问的专精有所补益;但是“独学而无友”古来己经不认为善学,何况人的生活,正宜求个多方的发展,不可限于偏面的专注。社交天性(so-cialnature)没有发达,难道可算为完全的生活么?况且据心理学的观点,本能是有暂时性的(transitorinessofinstincts)。尚使到了本能成熟的时期,不利用他,就会衰退,以后再想发达,必要感到极大困难。譬如达尔文,他因为先要成就了科学的工作,后来再去发达他的美的天性(estheticnature),不料机会过了,他竟是连一行的诗都不耐读。青年时代正值社交性旺盛的时代,倘不乘机利用,便是绝其萌孽,以后虽想挽回,也将枉然。可惜我国学生,多犯这个毛病,这真是人生很大的缺憾,就在从事业务方面,也不免要减少许多效力。美国学生的多活动,多交际,便是后来在社会上办事效能优胜的原因。我愿我国学生,不要轻视这个。
  上面随便谈谈,已有了不少的话;现在且综括一下:
  (一)我们对于日常生活,先要有个正当的了解,相当的敬视。就是要承认日常生活的式样是构成伟大人格(bigpersona-lity)的一种要素。这样,依照心理学里ideo-motoraction①的例,正确的动作就要跟了正确的思想而发现。
  (二)日常生活第一要有规律。这个著重之点,不徒贵有规律生活的实际,而实贵有能做规律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表现,便是修养工夫、自律工夫的保证。
  (三)日常生活里要尊重卫生的法则,以保持并增进心身的健康。所以作息应该有定时,读书做事应该有调节。
  (四)日常生活里要求能富于美术的意味,以愉快心身。所以要讲究校景的布置、宿舍的装饰,并要注意个人言语与动作的态度以及艺术的修养。
  (五)日常生活里要有社交的机会,以谋心身圆满的发达。所以应组织同乐会,郊叙会以及别种交换知识、联络感情的集会。
  (六)在日常生活里,要竭力免除“疲”、“忙”、“懒”、“无聊”、“凌乱”、“偏颇”等性质,要注意养成“新鲜”、“整洁”、“活泼”、“多方发达”等气象和习惯。
  (七)在日常生活里,最好能培养最低度的生活本领,如洗衣、扫地、烧饭、煮菜和体力练习等(我见过有些学生,不能上下电车或是提携行李,我想是不应该的罢)。
  (八)为要励行规律的生活,有调制日程和记日记的必要。
  原载1921年9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9号

附注

①Ideo-motoraction心理学术语,意为“意识与活动统一”。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