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命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66
颗粒名称: 教育之命脉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356-358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教育之命脉,原载1921年10月10日《时事新报·学灯·双十节增刊》。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教育命脉

内容

何者为教育之命脉?人人必说是经费。我亦云然。“巧妇无米为炊。”在以金钱为事业前提之现代社会里,当然要以得钱为第一着。即如今年北京国立八校、安徽省立学校、武昌国立高等师范,皆为经费问题而酿成流血惨剧、罢学的恶果。①其他各处学校,虽不发生停闭的现象,然亦因经费缺乏,无从发展新的事业。一切设备、教授,无非敷衍因循;多数教员、职员,不免滥芋充数。在此种情况之下,而望中国教育事业之发达,我看算是难极。
  然而我深思一下,觉得还不仅仅是个经费问题。何以言之?有事实在。政府虽说财穷,然彼特不用于教育耳!军饷也,战费也,军阀之勒索硬拷也,几十万,几百万,不算稀奇。再说人民,虽亦号财穷,然实际上,在乡有几万、几十万家产者,不是没有,在城更多富家翁和资本家。特彼等之财,非积储以生利,即挥霍以纵欲。稍有慈善心肠的,或肯赐些小惠以修功德。然彼等为何不肯拿出钱来办教育呢?我可以这样回答,没有对于教育需要的意识罢了。这和国内实业不发达一样,没有对于实业需要的意识罢了。我们晓得,人要有所要求,必先觉有缺陷。譬如肚子饿了,自会设法觅食。现在全国人民,就大体讲,实在还不到觉有教育的必要的地步。因此要希望他们出钱办学,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彼政府与富翁,亦不过同本此种心理耳。故平心讲话,只可说他们的知识实在太低。与其可恶他们,倒不如可怜他们之为当。如果大家觉得有教育的必要,看教育是件人生的要务,则财之用于军事者不难转用之于教育,财之用于奢侈及不是急需之慈善事业者,亦不难转用之于教育。故我以为,教育之命脉不仅仅在经费,而实在于人民有对于教育需要的意识也。
  然而,我再深思一下,这种对于教育需要的意识,怎样才令发生呢?于是就想到教育的天职了。我以为,做师的一定要有对于教育事业的信仰。他若相信他所做的事,是在造人,是在造成能处理事情、支配环境、有活动的人格的人,而不是像别种职业以事物为对象或不关涉于个人人格者的那么简单浅狭,则自将竭其心力,以谋教育事业之发达。我闻杜威博士有言,美国立国之初,教育极不发达,然彼时有许多乡村教员,肯在授课以外到各地宣传教育的重要,使人民都知道教育的价值。美国教育之发达,彼等实有功焉!故我觉得,学校教师的天职,不仅在教育子弟,还当在教育父兄。而这个关键,就在教育者要有信仰教育的意识。顾或者谓经济问题不解决,做教师者何从而生信仰?不见交易所一兴,弃教职者屡有所闻乎?然我以为,舍学校教师而就交易所雇员,此中固有为解决生活问题而起见者,然彼等之学力不深、见解不明,亦不可讳言。说句刻厉话,彼等之离教育事业而他去,未始不是教育前途之幸。我终希望那些对于教育事业有信仰的良教师,肯始终一致效美国乡村教师之故事,引起一般人民对于教育的要求的意识。我还相信,此种良教师决不是没有的。所望彼等自己能坚固基础,力图进益。又望报馆主笔、杂志编辑,肯与以援助,以言论鼓吹,养成人民要求教育之意识也。
  总之,经费为教育之命脉,此话自然不错。惟我作更深一层的观察,又以为非先有人民对于教育要求的意识和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信仰,则经费问题还是无从解决;而且人民的教育意识和教师的教育信仰,两者互为因果,故又宜双方并进。
  十,九,三,草于上海
  1921年9月3日撰
  原载1921年10月10日《时事新报·学灯·双十节增刊》

附注

①1921年6月3日,北京国立八校师生因教育经费无着,赴新华门向政府请愿,结果惨遭军警毒打,酿成“六·三”惨案;同年6月2日,安徽省城安庆中师以上各校师生赴省议会示威,要求落实教育经费,结果遭卫兵毒打,学生姜高琦、周肇基被殴伤致死;同年10月3日,武昌高师学生因学校经费无着,集体罢课赴京请愿,使学业中辍。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