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与人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63
颗粒名称: 文艺与人生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6
页码: 342-347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文艺与人生,原载1921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8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文艺人生

内容

在现代主张实用、重视金钱、缺少同情的潮流之下,人间整个的生活——全一的人格,早已是分裂为片段的了。人间艺术的冲动、艺术的玩赏,早已是被“铜臭”遏制住了。然而,我们当然不能以这个为满足的。我们有心灵,有情感,要亲近自然,因此我们便不能以物质方面的繁荣为惟一的追求;也便不能以能够享受这些物质方面的繁荣的人,就认为世界上最有幸福的人。这话,我想除了“人心”已经埋没了的人,可不致于有什么反对。
  近来看到日本的教育杂志,有几个教育家说:这个世界是没有教化的世界,是个惨酷的荒凉的修罗场①,人靠学校教育来得些知识,学些技能,后来就去换金钱。这些话似乎说得已甚些。可是他们还有一句话,倒说得很不错,就是:现代教育最大的缺憾,在乎看轻了感情的醇化。为了这个,人间本来的性质就被歪缠,而停滞在不具的状态、跛形的生活,所以这种教育,就堕落为局部的、断片的了。这“欠缺感情的醇化”几个字,的的确确是现代生活上最大的弊病。我辈自身,想必亲切的尝到过这种滋味,不然,只要反省一下,也便能恍然大悟的。
  所以有些日本教育家很主张文艺教育,以为一方面要活用真的文艺,一方面也要把教育事业的全体,浸润在文艺的态度中。所以这样主张的,便因为文艺教育可以使我们观照全般的综合的人生,感到一种非理由、规则及训诫所能给与的信爱。增强我们、丰富我们对于人间生活的兴趣,这是文艺本来的性质,也就是教育本来的性质。
  以上的主张,我也是表同意的。我屡次叹惜现代分裂的、机械的、商品化的生活,我也屡次苦恼我自己生活的不免为买卖式的一流。但是没法,既然被这一张金力社会的大网罩住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抵抗不过他的。不得已,且来谈谈文艺与人生罢!
  文艺是什么?这是文艺专家才能下个精当的定义,不是像我这样的“泛论者”所能回答的。但我对于诸家已有的定义当中,自然也有些采用,现在姑且说出来。我以为,文艺是一种表现人生的艺术,而以使人们超脱这个“俗界”,直接与“自然”同化为目的的。诸位不懂我这个定义么?我也可再详细些的说一说。我所谓文艺,是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都在内的,这些东西都是艺术,不是科学。艺术与科学的大别,就是前者是诉于人的感情,而后者是诉于人的理知的。文艺的作用,是拿这些艺术来表现人间内界所潜在的势力,像思想、情绪等,又拿他来表现人间在自然界中的动作以及和人生有关系的自然现象的。它表现的形式,无论是赞美,或是感伤,却都是用一种最美丽、最感动人的符号来传达的。我们接触了这些东西,仿佛是和这个现世脱离关系,把所有苦恼、烦闷、倦怠等等,统统消灭,另有一种真挚的深刻的觉悟的意味,到了一个“物我无间”、“优哉游哉”的境界,发生一种甜蜜的不可形容的快感,这就是我所谓与“自然”同化了。诸位有这个经验没有,我可不晓得;但我所能说明的,尽于此了。
  以下就要进一步,说些文艺对于人生的价值。
  第一,文艺能够提高人的理想。有好多人专门想得些富贵利禄和声名权势,便以为这是做人上上等的快乐。实在他们错了。他们不懂人的生活,除体以外,还有心;除肉以外,还有灵。他们专以满足耳目口体之欲为大乐,只好算为高等的禽兽,因为他们还不晓得做人的道理。要知真正的幸福,不在肉体上,而在精神上。米耳(J.S.Mill)①说:“做满足的豚,不若做不满足的人;做满足的愚人,不若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脑满肠肥的人,倘然有些灵心,在三更人静时回头一想,能不自笑愚蠢?
  文艺的好处,就在能够引我们脱却这个虚伪的贪欲的世界,另去欣赏一个真实的清净的所在,以追求“真”、“善”、“美”为理想。这就是说:文艺能够叫我们不沉滞在单为生活的生活中,而使我们放大眼光,展开心境,去想像领会人生的真义和价值。譬如你读了太戈尔②的诗歌,看了罗丹的雕刻,米勒③的绘画,你便会觉得一种妙不可言的乐趣,必然要把地上人世的利欲看淡些。所以诗人、艺术家,真是世界上最能享真正的幸福者。一个人能委身于文艺,确是最大的乐事。
  第二,文艺能够扩大人的同情。文学家、艺术家不特能提高理想,还能扩大同情。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种种情节,惟有他们能曲曲折折的传达出来。人们看了他们的作品,也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共鸣的作用。不但如此,他们更能描写人间的悲愁苦痛,转令读者、看者发生一种彻底的亲切有味的快感。比如读了《吊古战场文》,或是读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一类的诗,①当然觉得异常的凄凉悲伤,但细细的体贴一下,反以为可乐的。有人说:看了莎士比亚的Hamlet②一剧,也有这种感想。这叫做悲剧的快乐(tragicpleasure)。这样看来,要是世界没有悲歌哀诗,人生没有同感同情,则人间所能感的快乐的范围,一定是要大减的了。——案:心理学上有记忆把过去变形(memory'stransformationofthepast)的话。当我们回顾的时候,我们所见到的,终是光明而非黑暗。这个或者可以做悲剧的快乐的理由吗?关于这件事,我想在下期本志里再加说明。③
  第三,文艺能够慰安人的苦痛。现代生活者除非热衷于名利权势的,一定要觉得精神上不自由的苦痛。他们眼看多数人像醉生梦死一般,还要作成许多残忍的事来扰乱人世的安宁,便不由得不痛心疾首,而叹“造物之不仁”。于是有文学家、艺术家出来,用他们深的情、灵的心,假一种最美丽、最感动人的工具,描写人们全体的悲苦和希望、恋爱和憎恶,令人们读了发为同样的感慨和喜悦。人们受著他们的影响,虽说不能骤然脱离这个混浊昏黑的世界而去,但已有了个慰藉和向著光明的道路,也就能赏心乐意、觉得有生之趣了。这个作用,真是文艺所给与人们的最大的恩赐啊!
  文艺的价值,除出上述三端以外,自然还有许多:像开发人的想像力,深透人的观察力,超脱世俗的利害关系等都是。但我认提高理想、扩大同情和慰安苦痛这三端为最有价值。我们如要理会人生,如要醇化感情,就从古今来文学家、艺术家伟大而优美的作品里,可以得到很多的暗示。固然,人生范围不就是文艺范围;然而文艺那种兴感的、能打动心坎激动情绪的势力,实在要比别种单诉于理性的大得多;这是我们所不能否认的。
  可惜我国学生对于美的追求,未免太不著力了。古来学者把文艺当作“雕虫小技”看待,把专心文艺者当作“玩物丧志”看待。于是乎社会上没有亲和力,没有活泼气,除出满足劣等感觉的娱乐以外,便不见有可以提高理想、扩大同情和慰安苦痛的机会,这真是“太煞风景”了。我们要知道人是有情感的,有心灵的,要接近自然的,那便不能不有满足情感、慰安心灵、亲密自然的资料。有些宗教家主张禁欲,便在遏制情感,枯竭心灵,隔离自然那方面用工。但看他们的生活怎样?冷酷而已,惨淡而已。而且就在这些过孤独生活的人,还是禁不住自然和天性的吸引。看莫泊三的《月光》小说中的一个主教,①以及我国的“终南僧”,②便知强制禁欲的没用了。
  所以我要劝告青年学生:你们应该趁这个青春的时期,努力去培养文学的趣味和艺术欣赏的能力。不要蹈达尔文的覆辙,到了晚年,才叹息生命的损失。①我的意思,当然不是提倡浅薄的享乐主义,我实在是希望圆满的人类生活啊!
  原载1921年8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8号

附注

①修罗场修罗,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常与天神战斗,因此后世称战场为“修罗场”。 ①米耳(J.S.Mill,1806—1873)亦译穆勒·米尔,英国著名的实证论哲学家,主要著作有《逻辑学体系》、《政治经济学原理》、《功利主义》、《自由论》等。 ②太戈尔见本卷327页注。 ③米勒(JeanFraneoisMillet,1814—1875),法国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 ①《吊古战场文》,我国唐代散文家李华(约715—约774)所作。文章描写了古战场的阴森凄惨,反映了唐代统治阶级推行穷兵黩武政策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后诗为唐代诗人陈陶(约812—885前)所写的《陇西行》中的两句。原诗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反映了战争给古代妇女带来的惨重伤痛。 ②Hamlet中译为《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1561—1616)的四大悲剧之一。 ③详见本卷第359~360页《悲剧的快感》一文。 ①“莫泊三”,通译莫泊桑(GuydeMaupassant,1850—1893)法国作家。《月光》也译作《月色》。故事大意是;马里尼央主教是一个禁义者,一个月夜,他带了一根结实的榆木棍子,准备去干涉外甥女与情人的幽会。但是“空明夜色的壮丽美景”使他“分心而感动了“一阵越来越扩大而且无法欲主,”抵抗的温柔感想彻底打入了心灵”,他的精神感到彷徨,他责问自己:“既然上帝明显地用一幅如此清幽的景物去围绕爱情,(自己)难道不容许爱情吗?”于是他逃走了。 ②“终南憎”,吕柟所记述的终南山中的僧人。他虽修炼数十年,可一入长安花街柳巷,目睹丽人淑女,仍不免心旌摇荡,长期的修持抵挡不住片刻的感受。 ①指达尔文因科学研究而牺牲了诗歌、戏剧、音乐、绘画等爱好,以致晚年在写作《达尔文自传》时承认:“这种趣味的消失,就是幸福的消失。”并设想:“倘使我再生起来,我将必定出一条法则,就是至少每垦期要有一次的读诗歌和听音乐。”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