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性读物与软性读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58
颗粒名称: 硬性读物与软性读物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3
页码: 333-335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硬性读物与软性读物,原载1921年7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7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读物

内容

“好逸恶劳”几乎是人间的通性了。从一方面讲,人虽进化到了比动物优胜一著的地位,但到底还不免有些兽性遗留著;这就是不耐思索、不肯努力以及“得过且过”等现象所以发生的原由了。从又一方面讲,人类所以能成为一种进化的动物,不是别样理由,就只因为人类能思索、能创造,能做有目的的为将来的工作(work),以代直接的、只有当前快感的冲动罢了。但因为人类终于不能完全脱掉兽性,所以人性上便要生出两种相反的动力来:一种是趋向于安逸寻乐的;一种是趋向于努力、奋斗的。人类生活方式的错杂,便由这个人生观念的不同而来。本篇的题目,也就和人性有关系,早为教育学上一个兴趣和勉力的对抗问题的节目,却是在目前应得有讨论的价值的。
  所谓硬性的读物,我是指说那一种需要读者相当的思索工夫、研究能力和耐心的书报而言。反之,所谓软性的读物,是指那一种不必要读者如何的耐心和思索力,只是随读随解,且能立刻发生快感的书报而言。若采用培根的话,那么软性的读物,便是他所说“宜浅尝的”(tobetasted)、“宜吞啖的”(tobeSwallowed)、“可不求甚解的”(notcuriously)。硬性的读物,便是他所说“宜咀嚼而消化的”(tobechewedanddigested)、“宜全部诵读,勤求而专精的”(tobereadwholly,andwithdili-genceandattention)了
  现在先要声明一句:在生活上,在研究上,兴趣这样东西,原是不可少的。心理学家也承认有乐趣的做事,可以做得更好些。所以主张培养“游戏精神”(play·spirit)做个好学的良刺戟。不过所当注意的,就是这种游戏精神,应得有些限制;我们不可但为一种活动本身的快乐而从事,我们须得放大目光,推广心量,而求一种对于人生有积极的、快乐的活动而从事。所以“目前的适意”(presentagreeable),固不可忽视;但是“将来的愿望”(fu-turedesirable)更应该注重。这为什么?便因为人类有牺牲当前的、直接的不快乐,以为未来的、究竟的、大快乐的可能,而且又有这些的必要罢了。
  讲到读物,也是一样。有时做过劳作之后,心里想些消遣的事情,以图慰藉心境,恢复精力;于是便拿一册认为可以消遣娱乐的书报来读;这个〔是〕原无可以非难的地方。不过,若把这种书报,当作惟一的读物,那是不对的。这好比一个人每天只喝些粥汤,那里会有壮健结实的体格呢?但是说来可悲,现在读书界确有一种不健全的心理,支配著一般青年学子,这便是欢喜读短篇的、普通的、“一目了然”的文字,而不欢喜读长篇的、讲学理的、需思索的文字了。我推究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为可分两种:一为出于人类“好逸恶劳”的心理,所以少耐心,不肯下沉潜的研究。还有一种我却以为多少是受著些近时最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叫做“效率”(efficiency)的影响。“效率”一字本来的用意,自然有相当的价值。特因为这个字的里面,含有“少劳多获”的意味,深合现代人“求速成”、“早见效果”的心理,所以便不知不觉地成为一种省力贪便的空气,尤其对于我国青年学子的影响为更大些。但是结果怎样?以我观之,徒然制造了好多无确信、无办法的人物而已。用了“浅薄”两字,便足形容尽了。而最近出版界中,更有令人可痛恨、可诅咒的,便是黑幕式、香艳体一类的小说,早在“五·四”运动以前销声灭迹的,而今居然以“复活”见称,重现色相,且很受一般人的惠顾,并我心地纯洁的学生界也有好些浸润著他们的恶潮流了。这不是我的想像。我的友人曾见过同学中有看这一类书的,我自己也曾见过学生有手执这一类书的。唉!可怜!这难道可作为学生界的读物么?我可断言:这类书流行广了,便是我国人精神颓唐、嗜好卑劣的征候了!不特高贵的文学被他们糟蹋完了,便是纯洁活跃的青年志气,也要被他们断送尽了!实在讲来,这类书连软性读物的名字还够不上呢!因为他们只有引人堕落的作用,还不能有真的怡情适性的功效呵!然则出版界而有这一类的书,不能不说是读书界一个重大的危机了。所以我要忠告学生诸君:我们对于读物,必须慎重选择。就为享乐计,也须得照爱伦·凯①女士的“更新修养论”(Recre-ativeCulture)的说法,要利用休息时间,来得到一种有益的、生产的快乐,决不可沉溺于恶劣的空虚的快乐!因为青年的精力,青年的光阴,都是无价之宝,断乎没有让他虚掷妄耗的道理。
  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们应得费多些的时间和精力在硬性读物上,只好费少些的时间和精力在软性读物上;而且这所谓软性读物,应得是配于更新的修养,不当是有害于心身纯洁的快乐和向上的。
  原载1921年7月5日《学生杂志》第8卷第7号

附注

①本篇署名:YK。 ①爱伦·凯(EllenKey,1849—1946)瑞典女作家、教育家。主张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废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进而将被动的训育变为主动的修养。又因主张“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因而享誉世界。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