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劳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244
颗粒名称: 教育与劳动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2
页码: 295-296
摘要: 本文为杨贤江的教育与劳动,原载1921年5月1日《民国日报·觉悟》“劳动纪念号”。
关键词: 杨贤江 论著 教育劳动

内容

读过教育史的,都知道古代的教育,无论东洋、西洋,大概是偏于贵族式的。讲到学问两个字,好象只是高人雅士的消遣品、装饰物,和日常人生是截然无关的。因此,头脑活动的人,便是腕力薄弱的人,把肉体劳动当做卑贱的苦役看待。“劳动神圣”的观念,决计不是那时代人的脑中所有的了。
  就西洋论,从十六世纪起,就有实科主义。通过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一直到了今日,晓得不用手足和感觉机官就实际的事物来学习,是不能够得到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的。所以在教育学说上,就有“勤劳主义”的提倡。可是我们中国,还是不免因循着人文主义的传统;目前虽有少数学校注重于实际的学习,但终是不彻底,终还得要大大的提倡和改进。
  依我看来,一个人的生活,应得把头脑的活动和手足的活动平等注重,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技能彼此联络。倘使偏于人文主义的修养,那么,只会玄谈,怎能维持生活?倘使偏于实科主义的劳动,那么,只会瞎做,怎能促进文化?所以必得于人文主义的修养中,加上劳动的要素;于实科主义的劳动中,加上修养的意义。这样,才能有个健全人格,才能有个文明社会。
  我们倘想把修养和劳动实际结合起来,那么,现在学校的设备和组织,必得改变一下。在学科上,要注重实科的;在训练上,要注重人生的。拿“修身”来讲,要使学生有做人必用劳力的觉悟。拿“史地”来讲,要使学生有现代生活趋重平民的、实业的理解。此外,像数学须注重观察、判断的能力,像理科须注重生产原则的理解。总之,教授方面必以养成活知活能为归宿。从训练方面讲,第一要教学生个人生活能独立;第二要教学生共同生活负责任,而以养成劳动及协作的习惯为目的。
  总之,我相信做人第一件事情要明白的,是“不劳无食”。学校的教育,应得注重修养和劳动的并进。而在目前,偏重理论、空谈修养的学校教育,还得大大的提倡“劳动神圣”。
  原载1921年5月1日《民国日报·觉悟》“劳动纪念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杨贤江全集 第一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了杨贤江全集的编年原则的说明。全集采用“分类编年”体例,分为6卷。1~3卷为论著类;采用文论与专著混合编年方式。第一卷1913~1923年为体裁特殊的文论,包括日记、通信和答问,“论著”部分收入少量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随文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